“同课异构”活动和写课例分析
课例研究中同课异构模式的运用
多次研 究课 。
较研究中 ,力图大面积提升教师
专业水平。
课 例 研 究 基 本 操 作 程 序 及 模 式
课例研究的基本操作程序包
括 :研究 内容一教学设计一教学 实践一 教学反思一 课例 总结 。
一
同课异构 :几位教师 围绕 同
一
主题 ,就 同一教学 内容先后上 多课异构 :几位教师 围绕 同
授课过程反思 ,找出设计 方案 与 教学实践之间的差距 ,提 出修改 意见 , 形成第二次教学设计方案 。
名 师与普通 教师不同教学设
计 的课例比较 。 不同学校 同年级 教师 的不同 教学设计的课例比较 。
概 念 是 什么 ,那 个 概 念怎 么 理
解 ……显 然 ,尽 管 教 师讲 得 卖 力 、全 面 ,可 从 学 生 的学 习效 果 反馈 来看 ,学 生 的接 受 和 教
动式诊评 ,通过 比较 ,反思 不同
教学策略 的长处与 不足 ,促进教
同课 异 构 模 式 的活 动 方 式 、
特 点及优势
活动方式 :
教 研组内任 意两位或三位老 师不 同教学设计 的课例比较 。
师教学能 力提高 。
② 小 组集 体 讨 论 ,确定 教 学 方
案 的 结构 和 有 关细 节 ,再 由 执 教者写出实施方案 。 教 学实践 ,即执 教者授课 ,
文/ 李 元 功
上
肴
的重要模式 ,实践也证明了这种
研究模式对教师的专业引领有明
显效果 。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教师需
要课例研究 的专业引领 。
什 么是课 例研 究
课例研究是指教师 围绕需要
解 决 的教 学 问题 在 课 前 、课 中和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的实践与思考我选择的课题是人教B版必修四第三章第一节《和角公式》。
准确的讲我这节课不是同课异构而是同单元异构,本单元共4个课时,方案一的设计是:第一课时整体探究、把握三组公式,后面三个课时逐层深入训练,重在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结构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
方案二的设计是:四个课时是前三个课时分别研究一组公式的推导和应用,第四个课时综合运用,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稳扎稳打,重在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落实。
我异构设计的最基本出发点是学情。
方案一执教的班级是高一(5),方案二执教的班级是高一(6)。
两个班总体上学力水平存在一些差异,(5)班是保送班,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明显高于(6)班,另外,(5)班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假期就曾经布置过预习作业),并且这部分内容由于物理竞赛的需要,也有不少同学在高一的上学期就接触过并有简单的应用。
(6)班虽然也提倡预习,但是大多数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更谈不上习惯。
可以说(6)班学生是一无所知,如何让学生在就有知识和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就成为这节课的设计重点,(5)班学生可以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道公式的形式不知道公式的来龙去脉;能够看懂书上的推导但不理解公式推导中蕴含的思想方法;能记住每一个公式,但却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一系列公式的内在联系。
所以(5)班的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如何让一知半解的学生弄懂弄透,如何站在更高的视角下整体把握这一部分的教学,从而发展学生的能力。
不同的学情导致不同的设计重点,我们公开的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课后我从以下五个环节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进行了分析:环节一,复习引入.方案一的教学设计:梳理第一章的知识脉络和研究解决的问题,对比提出新的一章的研究问题。
相比于第一章研究单个角的三角函数值这一章将研究复合角的三角函数值,相比于第一章研究同角三角函数的变换这一章将研究不同角之间的三角函数值变换,相比于第一章研究特殊关系的角之间的三角函数变换这一章将研究任意两个角的和差的变换,具体到这节课我们研究α±β的余弦、正弦、正切与单个角α、β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范本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范本同课异构是一种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将同一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差异化处理,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达到个性化教育的目的。
此次同课异构活动,我所参与的课程是英语口语课,以下是我对这次活动的总结与反思。
首先,在这次活动中,我扮演了课程设计者的角色。
我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设计出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通过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听取他们的意见,我了解到不同学生在口语学习上的差异。
有些学生喜欢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口语练习,有些学生喜欢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口语练习,还有些学生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外教进行对话。
在设计学习内容时,我充分考虑到了这些差异,并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资源。
通过这样的设计,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且在学习中感到兴趣和乐趣。
其次,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中,我也充当了一名学生的角色。
根据老师的设计,我参与了不同的学习活动,并尝试了不同的学习方式。
这让我发现了自己的学习偏好和学习潜力。
比如,在进行游戏式口语练习时,我发现自己非常喜欢竞争和挑战,而且能够迅速适应游戏规则和快速思考,因此在这个环节中表现得相当出色。
而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我发现自己能够与其他学生合作,并且在合作中收获了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这个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口语表达上的不足,并且在与外教进行对话时,我能够更好地改善自己的口语技巧。
通过这样的体验,我对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知道了在未来学习中应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克服自己的不足。
最后,在这次活动中,我也注意到了同课异构对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的重要性。
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时,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并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
而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时,需要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同学和外教进行互动和合作。
只有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才能够实现个性化教育的目标。
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所带来的成效。
社会同课异构教研小班(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了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开展了社会同课异构教研小班活动。
本文将从活动背景、活动过程、活动反思三个方面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
二、活动背景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是一种以同一教学内容为载体,不同教师根据自身教学风格、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和研讨的活动。
这种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本次社会同课异构教研小班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共同探讨社会课程的教学策略,提高社会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三、活动过程1. 确定主题活动前,我们根据社会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如何有效开展社会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2. 教师备课活动开始前,参与活动的教师根据主题进行备课,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力求在课堂上呈现出精彩的教学效果。
3. 课堂展示活动当天,教师们按照事先设计的方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在课堂上,教师们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课后,其他教师对展示课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4. 互动研讨课堂展示结束后,参与活动的教师围绕主题进行互动研讨。
教师们各抒己见,分享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困惑,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总结反思活动结束后,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教师在活动中的表现,并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建议。
四、活动反思1. 教师专业成长通过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师们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得到了提升。
教师们纷纷表示,这种教研活动有助于拓宽教学思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 课堂教学效果活动过程中,教师们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语文教研活动同课异构(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语文教研组决定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荷塘月色》为例,旨在通过不同教师对同一课文的解读和教学设计,展示不同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活动准备1. 教材分析:《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描绘了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课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适合进行文学鉴赏和情感教育。
2. 教师分组:本次活动共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两位教师组成,分别负责不同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
3. 教学设计:各小组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分别设计了独特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三、活动过程1. 第一节课——教师A组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塘月色的美景。
- 学习散文的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 通过对课文的品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自然。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荷塘月色,激发学生兴趣。
- 自主阅读:学生阅读课文,勾画重点句子,交流感受。
-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情感表达等。
-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散文写作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方法:- 图片展示- 自主阅读- 小组合作- 讲授法、讨论法2. 第二节课——教师B组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 学习散文的抒情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荷塘月色相关的音乐,营造氛围。
-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抒情手法。
-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分享个人感受。
- 写作实践: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练习。
教学方法:- 音乐导入- 朗读课文- 情感体验- 讲授法、仿写法3. 第三节课——教师C组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散文的结构特点。
- 学习散文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创新设计”同课异构课教案
创新设计同课异构课教案对于创新设计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发现学习此门课程的重要性越来越大。
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案,以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课程内容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同课异构课教学方法被广泛使用,因为它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
本文将探讨“创新设计”同课异构课教案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方法。
一、学科特点创新设计,顾名思义,是指在设计方面创造性的思考和研究。
创新设计学科是一个有着严谨性和连续性的学科系统,它的知识体系和课程架构都非常完整。
从更具体的角度来看,创新设计学科具有以下特点:1.实用性强:创新设计学科是一门形式美、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因为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益。
创新设计学科的学习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们学习的知识点可以直接应用到具体的实际案例中,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2.创造性强:创新设计学科的本质在于探索新事物,发掘未知的智慧。
学生们需要具备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才能在学科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3.多元性强:创新设计学科不仅可以走艺术审美路线,还可以从工程、科技、社会等方面展开,达到跨学科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目标在设计同课异构课教案时,需要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在创新设计学科中,教学目标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1.突出实践性:创新设计学科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的学科,因此我们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养成探究、研究、创新的能力:创新设计学科是一门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学科,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引导他们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并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中创新出新的解决方案。
3.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设计是一个需要团队协作完成的学科,教师应该注重团队合作教学,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协调沟通、互相尊重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案设计流程设计同课异构课教案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课程的整体规划与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育部门在该学科领域的要求,确定课程的整体规划,包括课程的内容和难度等级,以及考试的形式和要求等。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精选5篇)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精选5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精选5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120xx年x月x日下午,在灵武一中操场上,全市中学体育老师参加了由市教研室组织的体育学科“同课异构”大教研。
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贯彻新课程理念,展示同课异构成果,博采众长、凝聚智慧,引领老师反思,进步课堂效率。
这次教研活动主要由灵武一中李____老师和三中的杨文老师承当,两位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他们就《跳远》同一课题,采用不同形式的构思讲课,听课老师认真听课并做好记录。
课后老师们坐在一起进展交流讨论,先由两位主讲老师说课,然后听课老师们结合《新课程标准》,对这两节课进展细议深化分析^p 。
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并达成以下共识:一、备课充分,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1、老师备课充分,教学步骤明晰,教学过程流畅;2、课堂练习方法多样,针对性强,能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3、能有效的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不同的教学构思演绎了不同的教学风格1、李____老师的辅助性练习多而有效,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练习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技术;2、杨文老师利用设置不同标志物激发学生练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表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存在的缺乏1、技术技能目的设置多且高,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不到位;2、老师对学生的鼓励、评价不明确,语言表述才能较差。
在评课活动中,大家还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高中学生体质下降状况分析^p ;今后如何施行课堂教学,进步教学的实效性;场地的合理运用等问题进展了深化讨论。
最后崔波老师作了总结、提出希望,并组织一场老师友谊篮球赛,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送。
此次活动得到了市教研室的大力支持,由崔波老师详细督导,灵武一中积极提供场地、器材,调配学生,保证了课的质量,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教研平台,使得这次活动圆满成功!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2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民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平台。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范文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范文同课异构是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将同一课程的不同老师安排在不同的教室进行教学,学生可以灵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老师进行学习。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合作能力。
在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中,我认为学生们在学习方式、思维方法、合作模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提升。
首先,同课异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同课异构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进行学习,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比如有些学生喜欢听课,可以选择去听讲座式的课程;有些学生喜欢参与讨论,可以选择去研讨式的课程;还有些学生喜欢做实验和动手操作,可以选择去实验室型的课程。
通过这种自主选择的学习方式,学生们更加愿意去参与和投入学习。
其次,同课异构活动对学生的思维方法有了很大的提升。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学生们往往只需要掌握知识点并进行死记硬背。
而同课异构活动中,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授课方式和教学理念,学生们可以通过选择不同老师的课程来体验不同的思维方法。
比如,有些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善于启发学生思考;有些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善于讲解概念和原理;有些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善于组织实验和实地考察。
通过接触不同的思维方法,学生们可以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出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另外,同课异构活动还对学生的合作能力有了很大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学生独自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缺少合作和交流的机会。
而同课异构活动中,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组队进行学习和讨论。
在课堂上,学生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方式进行学习,相互之间可以交流和借鉴彼此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们不仅可以互相学习和帮助,还可以培养出团队合作的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同课异构活动是指同一课程中针对不同学生进行的不同活动。
这种活动的目的是根据
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来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以便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
学习需求。
同课异构活动的总结如下:
1. 个性化学习:同课异构活动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进度和能力来设计不同
的学习任务。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学习
速度和能力范围内进行学习。
2. 激发学习兴趣:同课异构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
这
样可以让学生对学习更感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综合能力培养:同课异构活动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任务,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对于擅长文字表达的学生可以设计写作任务,对于擅长图像表达的学生可以设
计绘画任务,对于擅长口语表达的学生可以设计演讲任务等。
4. 合作学习:同课异构活动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队中互相合作、互相学习。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总之,同课异构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来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以满足每个学
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这种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
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高中英语“同课异构”课例分析研究
学的途径和突破 口,在学习和实践 中提升理念 ,创造智慧
( 陈素萍 , 2 0 1 0 ) 。 胡庆芳 ( 2 0 1 1 ) 提到在“ 同课异构” 中比较效
实现有效教学 。孙亚玲 ( 2 0 0 5 : 9 ) 认为 “ 有效教学 ” 指教师课 堂上 的行为或我们看到 的教师课 堂上 的行 为 ,设计的是有 效教学 的管理 、 组 织与教学 的过程 , 指既 有效 的教 学管理 ,
探讨 教学 的有效性 ,并分别从教师和学生 两个 角度分析 了
课堂 教 学 效 果
上, 谋求改善学生课堂学习 、 教师专业发展 的一种教育 比较
研究方式 ( 陈瑞生 , 2 0 1 0 ) 。近几年来 , “ 同课异 构” 已经成为
许多 学校校本教研 的一种新形 式 , 在“ 同课异构 ” 的 整 个 研
者对其 内涵进行 了 阐述 , 如 陈瑞生 ( 2 0 1 0 ) , 刘喜 如 ( 2 0 1 1 ) ,
果, 择其优而效 , 即在 同一教研 组里让几位教师按 照 自身的
风格进行教学 ,然后从风格迥 异和效果多样 的课堂教学 中
2 0 1 3年 第 4期 ( 总第 1 4 3期 )
0 e qn a n gu 拿 疆鸯 ; 蜉 毒G { n 毒 r K哼s 鬯 翁f 0 驰l n强as c Edt  ̄ c a t on
罐 瑶 敦 鸯 舛 语 教 学 胡 究
理 论 园 地
总结 经验 , 发现问题 , 并选择他人的有效策略与做法进行实
践, 从 而 达 到 改进 教 学 的效 果 。 因此 , 笔者 与另 外 两 位教 师
一
“ 同课 异 构 ” 授课结束 后 , 包 括 笔 者 内在 的 位 教 师 都 进 行 了深 刻 的 教后 反思 ,其 中 A教 师 认 为教 学 任 务 设 计 的
同课异构课例研讨
同课异构课例研讨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在教育领域中,同样也出现了新的一股潮流——“同课异构课例研讨”。
下面让我们来一步一步的了解这种教学方法。
一、同课异构是什么?同课异构是指在同样的授课内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情况下,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素材,灵活地选择教学策略,自由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实现教学个性化、差异化。
二、同课异构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同课异构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要求;2. 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适应其不同程度的学习需要;3. 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环节,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更加注重课堂互动;4. 根据学生反馈对教学进行及时调整和反馈,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过程。
三、同课异构的具体操作方法有哪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课前准备: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准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2. 开展课程活动: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长,设置多样性的教学环节,包括讨论、实验、演示、案例等;3. 进行正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提出建议;4. 教学总结:通过总结反思,对于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进行课后总结,不断地完善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四、同课异构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1. 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促进教师间的教学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推进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3.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差异化,提高教学质量。
五、同课异构课例研讨的注意事项1. 教师应该严格按照同一课题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策略的不同和教学资源的使用;2. 每位教师对于自己的课堂教学需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总结,以便和其他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对比分析;3.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不同反馈、学习情况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通过对比分析进行课堂教学优化;4. 教师需要在研讨中发扬合作精神,不断总结和完善教学策略,在不断的交流合作中不断提高彼此的教学水平。
高中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高中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高中同课异构活动是指在同一门课程中,教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以
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
这种活动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是对高中同课异构活动的总结:
1.个性化学习:同课异构活动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通过不同难度的任务和不
同样式的作业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情境化学习:同课异构活动注重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情境结合起来,通过真实的
案例、实验或者学科研究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
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
3.合作学习:同课异构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和交流,通过小组合作或者团队
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自主学习:同课异构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通过给学生
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从而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5.评价多样化:同课异构活动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日常表现评价、作业评价、项
目评价等多种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有
针对性地提供反馈和指导。
在实施同课异构活动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的教学设计,
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同课异构活动还需要学校提供支持
和资源,包括师资培养、教材和教学条件等方面的支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学
习环境和条件。
数学同课异构教研评课
一、背景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同课异构”为主题,旨在通过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方式,展示不同教学风格,激发教师之间的思维碰撞,共同探讨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活动过程1. 教学展示本次教研活动共选取了两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展示。
两位教师分别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解读和设计,呈现了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
(1)教师A的教学展示教师A以“分数的基本性质”为例,采用了情境教学法。
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A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掌握知识。
(2)教师B的教学展示教师B同样以“分数的基本性质”为例,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直观地展示分数的基本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B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评课环节在两位教师展示完毕后,教研组全体成员进行了评课环节。
首先,由两位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然后,其他教师针对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点评。
(1)优点①教师A注重情境教学,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
②教师B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展示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2)不足①教师A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不够,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②教师B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一,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总结与反思1. 总结通过本次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们看到了两位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方式,感受到了不同教学风格带来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教研活动的同课异构(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语文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四季》为例,旨在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让教师们展示各自的教学风格,探讨教学方法,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二、活动目标1. 通过同课异构,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策略。
2. 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活动内容1. 教学展示(1)教师A:以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四季的景色,感受四季的变化。
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四季的喜爱之情。
(2)教师B:以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四季的特点。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探究四季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2. 课后反思两位教师分别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分析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同行评议教研组全体成员对两位教师的教学进行评议,指出优点,提出改进意见。
四、活动过程1. 教学展示(1)教师A教学展示教师A以“四季”为主题,通过情境导入,让学生观察四季的景色。
首先,教师出示四季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四季的变化。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景色,让学生发现四季的特点。
接着,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四季的喜爱之情。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四季的美好。
(2)教师B教学展示教师B以图片展示为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四季的特点。
首先,教师出示四季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色。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四季的奥秘,如:为什么春天有花开,夏天有绿树,秋天有果实,冬天有雪?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得出结论:四季各有特点,各有美丽。
2. 课后反思(1)教师A反思优点:教学设计合理,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学生参与度高。
不足: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待提高。
中学语文名师“同课异构”课例分析研究
五、中学语文名师“同课异构” 课例分析的改进措施为了提高中 学语文名师“同课异构”课例
1、加强系统性和深度:对名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不仅要描 述教学现象,还要深入挖掘名师教学思想和方法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2、加强对比和分析:在呈现不同的课例时,要进行对比和分析,明确不同 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为读者提供更为全面的视角。
《名师讲语文丛书》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它汇集了众多语文名师的经典课 例,展示了他们在“同课异构”这一教研方式下的教学成果。这本书不仅为我们 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同课异构”教研方式的机会,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 生动的教学实例,使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一教研方式。
在《名师讲语文丛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名师对于同一篇课文的不同 处理方式。例如,对于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有的老师可能更注重对文本 的深入解读,引导学生们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技巧;而有的老师则可能更注重 对小说背景的解读,引导学生们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这种差异化的 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欣赏这篇经典小说,从而提高了他 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中学语文名师“同课异构”课 例分析研究
目录
01
一、什么是“同课异 构”? “同课异构” 是指不同的教师
三、中学语文名师
03 “同课异构”课例分 析的成功之处中学语
二、中学语文名师
02 “同课异构”课例分 析的研究现状近年来 四、中学语文名师
04 “同课异构”课例分 析的不足之处中学语
目录
05
五、中学语文名师 “同课异构”课例分 析的改进措施为了提
2、延伸到提公因式法,即ax(b+c)=axb+axc;
3、结合实际应用,如购物、路程计算等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 律的意义和作用。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幼儿园《一样多才公平》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一、活动简介同课异构是指在相同的教学内容下,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幼儿园《一样多才公平》活动中,我们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幼儿进行个性化教学,以期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平等的学习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活动目的1. 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各不相同,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可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 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同课异构活动中,幼儿将有更多机会与不同类型的同龄人交流合作,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的发展。
三、活动内容1. 语言类活动针对语言能力差异较大的幼儿,我们采用了分组阅读的方式。
将幼儿按照阅读能力分成不同的小组,老师根据各组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难度的故事书进行阅读教学。
对于阅读能力偏弱的幼儿,我们提供及时的阅读辅导,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
而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幼儿,则给予更多的挑战,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这种分组教学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阅读能力,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得到发展。
2. 数学类活动针对数学能力差异较大的幼儿,我们进行了个性化辅导。
对于数学能力较差的幼儿,我们采用了多种视觉化的教学方式,例如用具体的物品进行教学,或者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更好地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对于数学能力较强的幼儿,我们提供更多拓展的数学练习,帮助他们巩固已有知识,拓展数学思维。
3. 科学类活动针对科学兴趣差异较大的幼儿,我们设置了不同的科学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难易程度不同,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探索。
对于科学知识掌握较差的幼儿,我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让他们能够通过实验探索,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对于科学兴趣较强的幼儿,我们鼓励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课异构”活动和写课例分析
“同课异构”类似“同一首歌”活动。
以往搞教研活动,比如搞语文教研活动,你讲一篇诗歌,他讲一篇散文,虽然都是讲语文课,但不同的文章没有可比性。
现在同上一篇文章就有了可比性。
主要是通过同课异构活动探讨高效的课堂模式。
比如2009年11月14-15日在天津市静海一中举办了高中九门学科的同课异构活动,有11个省、市、自治区的51名老师同台献课,每一教学内容都是由三个省的老师来上,然后是专家评课。
写课例分析不同于一般的课后反思,我们有固定的格式,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然后是几个附录:上课时的教案、反思后修改的教案、知识树等。
写课例分析不同于一般的上完课大家议论一番,而是要根据专家的点评和同伴的议论,认真地进行反思并写成文章,这是一种更为深入系统的工作。
每个学期还要把课例分析汇编成册,或电子版,或印刷版,便于老师们参考。
这是一笔财富,后来再上课的老师讲到这一课时看一下前边的课例分析,对自己是个很大的启发,站在别人的肩膀上会看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