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波普艺术的特征及其影响
简述波普风格

简述波普风格
波普风格(Pop Art)是20世纪60年代初在英国和美国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
它的特点是注重大众文化和大众消费品的形象,以及对大众文化中的符号和图像进行重新解读和再创作。
波普艺术家们通常使用明亮鲜艳的颜色、平面化的表现方式和简洁的线条来描绘各种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和图像。
他们创作的作品常常以广告、商品包装、杂志封面、电影、电视、漫画书等大众媒体中的元素为灵感来源。
波普艺术家们将这些大众文化的符号和图像重新组合、放大、扭曲或重复,从而使得这些普通的物品和图像脱离原本的背景,并呈现出一种新的视觉效果和艺术价值。
波普风格的艺术作品常常具有一种冷嘲热讽的气息,它们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消费主义和大众文化的繁荣,又对这种繁荣背后的浮华和虚伪进行了批判。
波普艺术家们试图通过他们的作品引起观众对于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的反思,并呼吁人们更加关注和思考社会现实。
波普风格对于当时的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传统艺术与大众文化之间的隔阂,使得艺术家们开始关注并创作与普通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
波普艺术也成为当时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影响了时尚、设计、电影等领域。
至今,波普风格仍然是一种重要的艺术流派,并且对于当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持续的影响。
波普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

波普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波普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源于美国的一种具有大众文化符号、商品文化和大众媒体影响的当代艺术形式,其影响程度不仅限于西方国家,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波普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主题在中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借鉴,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波普艺术的特点、发展和在中国的影响等角度,探讨波普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
一、波普艺术的特点波普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新兴的艺术运动。
它的出现是对抽象表现主义的一种反叛,对传统艺术的一种挑战。
波普艺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大众文化的关注:波普艺术注重将大众文化带入艺术领域。
艺术家们通常会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广泛流行的物品、符号和图案作为艺术创作的素材,比如漫画、广告、电影明星、食品包装等。
通过这些具有大众文化特征的素材,波普艺术将艺术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得艺术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2、艺术形式的多样性:波普艺术在艺术形式上不拘一格,既有平面艺术作品,也有雕塑、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
波普艺术家们通过各种不同的媒介来表达他们对大众文化的关注和审视,这种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为波普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可能性。
3、对物质文化的审视:波普艺术关注现代社会的消费文化和物质文化,艺术家们通过对消费品及其符号的审视,探讨现代社会的商业文化、消费主义以及物质价值观等问题。
波普艺术借此呈现出对当代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中国当代艺术家们积极地借鉴和吸收波普艺术的创作理念和形式美学,将其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中,创造出了许多融合了波普元素的艺术作品。
以王广义、钱彦杰、戴学敏等为代表的中国波普艺术家,通过对波普艺术的独特理解和创新,使得波普艺术在中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带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波普艺术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也得益于各类展览和艺术机构的支持。
从1990年代开始,许多大型画廊、美术馆和艺术机构陆续举办了以波普艺术为主题的展览和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让更多的中国艺术家对波普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中国艺术界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结合对本专业的认识,谈谈波普设计的成因发展特点与意义,举例

、结合对本专业的认识,谈谈波普设计的成因发展特点与意义,举例波普设计作为当代时尚设计的主流流派,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和欢迎。
波普设计的成因发展特点与意义,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波普设计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最初的设计理念主要源于“功能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使其具有极具时尚美感的特色。
在艺术上,波普设计强调艺术本身的审美意义,穿插多种设计元素,使视觉效果更加耐看。
此外,波普设计注重功能性,采用更具技术含量的设计理念,以实现更出色的使用舒适度和性能体验。
其次,波普设计以其简洁明快的风格深受大众喜爱,在衣服、家具、家居用品、建筑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使得波普设计备受赞誉,甚至影响了大众对设计理念的认知和审美标准。
例如,家居用品例如衣柜、书架、墙纸等,它们都融合了波普设计的主旨,实用而又美观。
此外,建筑上也有着一些著名的波普设计,例如美国丹佛国际机场的波普建筑,外观圆润、简洁,散发出一股清新的时尚尚气,完美契合了当代的审美理念。
最后,波普设计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的崇尚实用性,促进人们对实用性的认识,教会人们节约用料,同时也提高了当代跨界设计的探索,从而改变了人们对于设计的认知观念,提升了设计的水准。
总之,波普设计为时尚设计带来了新的理念,功能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从而使当代社会的设计理念更加多元和多样,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提升了设计的水准。
试论波普艺术的特征及其影响

试论波普艺术的特征及其影响波普艺术(Pop Art)作为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艺术流派,以其鲜明的图案、明亮饱和的色彩和扁平化的形式感,成为当时最具话题性和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
波普艺术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消费文化和大众传媒为主题,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氛围,因此对于当时的美学和文化发展以及后来的艺术形式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图案和色彩的丰富多彩:波普艺术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其鲜明的图案和大胆饱和的色彩。
波普艺术家常常使用大量的重复和镶嵌等手法来产生出图案的效果,同时采用强烈的对比来增强图案和色彩的表现力。
2.扁平化的形式:波普艺术家通常使用扁平化的形式来呈现图像,这种形式可以使得图像更加简洁、节俭,同时能够更加直接地传递信息。
波普艺术家通常会抛弃传统的画面深度和透视关系,而采用更加平面化的表现方式。
3.消费文化的主题:波普艺术家通常以日常生活和大众传媒为主题,反映当时的消费文化。
他们关注的是纸片杯、香烟、汽车、标志、音乐明星等这些充斥着人们日常生活的东西,并将其运用到艺术作品中,试图打破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将艺术带回到日常生活中去。
4.艺术与大众文化的融合:波普艺术家尝试将艺术与大众文化进行融合,使得艺术作品更加具有普遍性和受众性。
波普艺术家关注的是通俗文化和消费社会,并通过其表现形式传达了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
1.对艺术表现形式的影响:波普艺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使得艺术家开始关注日常生活,试图将艺术与生活进行融合。
此后,大量的艺术家开始采用类似的表现方式,如后现代主义、潮流艺术、街头艺术等。
2.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波普艺术反映的是当时的消费文化和通俗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文化趋势也越来越普遍。
波普艺术为此提供了一种理解和认识这些文化的方式,成为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一种重要反应和见证。
3.对视觉和审美体验的影响:波普艺术以其丰富多彩、鲜明的图案和色彩吸引了观众的目光,激发了人们的视觉和审美元素。
简述波普艺术的特点

简述波普艺术的特点波普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艺术运动,它以大众文化为主题,挑战了传统艺术的定义和观念。
波普艺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大众文化的表达:波普艺术将大众文化作为艺术创作的主题,包括广告、电影、音乐、卡通等。
艺术家们利用大众文化中的符号和图像,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媒介的手法,将大众文化的元素融入艺术作品中。
2. 反映消费社会:波普艺术对消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艺术家们通过描绘商品、商标、明星等符号,展现出当代社会中大众消费的盛行和对物质的追求。
波普艺术作品常常暗示着商品文化的浮华和虚妄。
3. 色彩鲜艳、明亮:波普艺术作品的色彩通常鲜艳、明亮,充满活力。
艺术家们运用鲜艳的色彩和强烈的对比,营造出醒目的效果,吸引观众的目光。
4. 扁平化的形象:波普艺术作品中的形象通常是扁平化的,没有透视和深度感。
艺术家们用简洁的线条和饱满的色块,呈现出平面的效果,使形象更加鲜明、直接。
5. 重复和复制:波普艺术作品中常常出现重复和复制的元素。
艺术家们通过多次重复同一图像或符号,突出大众文化中的标志性元素,强调大众文化的普遍性和重复性。
6. 幽默和讽刺:波普艺术作品常常带有幽默和讽刺的色彩。
艺术家们通过夸张、颠覆和戏仿的手法,揭示出当代社会中的荒诞和虚假。
7. 突破艺术的边界:波普艺术拒绝传统艺术的界限,将低级文化和大众文化作为艺术的创作素材。
艺术家们将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和符号提升到艺术的高度,挑战了传统艺术的权威和规范。
波普艺术的特点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打破了艺术与大众文化之间的隔阂,将艺术带入了日常生活的领域。
波普艺术作品以其鲜明的色彩、扁平的形象和幽默的风格,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波普艺术不仅仅是艺术家们对大众文化的表达和批判,更是一种对当代社会的审视和反思。
它通过艺术的方式让观众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和符号,揭示出其中的深层意义和价值。
波普艺术的特点使其成为了一种具有鲜明个性和时代特征的艺术形式。
论西方波普艺术的风格特征与文化意义

论西方波普艺术的风格特征与文化意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抽象表现主义成为美国年轻艺术家的主要参照系,他们将艺术造型与心理反应分将开来,创立了生活与艺术的新关系,在这样一条思路上波普艺术迅速走红。
波普艺术是1960年代在美国和英国发展起来的新型艺术运动,它打破了1940年以来抽象变现主义艺术对严肃艺术的垄断,消除了艺术创作中高雅,低俗的分立:突破了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以来新权势力量对艺术的控制,开拓了通俗,庸俗,大众化,游戏化,绝对客观主义创作的新途径,在现代艺术史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波普艺术是立体主义以来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运动,它与立体主义一样,是现代艺术史的转折点之一。
波普是1950,1960年代发展起来的反主流文化内容之一,从艺术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波普艺术可以视为立体主义,表现主义以来艺术上又一次重大的质的改变,它完全破坏了艺术遵循高雅,低俗之分,打破了原来公认的严肃艺术应该是高级艺术的界限,而把日常熟视无睹的生活内容,商业内容,新闻媒体引导的支离破脆的社会形象,利用商业符号的拼凑方式,利用完全没有艺术家情绪倾向的中立方式和绝对客观立场来从事创作,因而是20世纪艺术另外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从意识形态和社会发展的背景来看,波普艺术在1960年代用这种方式来反抗当时的权威文化和架上艺术,不但包含了对传统学院派的反抗,也同时具有否定现代主义艺术的成份。
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是波普艺术的精神核心,加上嬉皮笑脸,放荡不羁的创作态度,使它成为1960年代西方风行一时的反文化浪潮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1960年代波普艺术的发展,是在越南战争和西方广泛的反战示威运动,美国黑人为中心的民权运动的背景下形成的,具有反对美国政府和整个资本主义体制的上层建筑的动机,因此,波普艺术从一定程度上看是1960年代的“反文化”运动在视觉艺术上的体现,有特殊的反文化色彩。
波普艺术起源于1950至1960年代的英国和美国。
采用最常见的商业化视觉形象作为创作的素材,如连环画,肥皂盒,路牌,汉堡包,汽水瓶,罐头盒等,或者以绘画形式表现,或者直接采用这些商品和日常用品作为艺术主题。
功利之美——对波普设计风格的探讨

功利之美——对波普设计风格的探讨波普设计风格是一种源自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前卫艺术运动,其特点是大胆、色彩鲜艳、富有幽默感和大众文化的影响。
波普艺术从艺术领域扩展到了设计领域,波普设计风格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强烈的表现力逐渐在设计界引起了轰动。
波普设计风格的特点之一就是注重实用性。
波普设计强调产品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追求简单直观的设计理念,注重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人性化的设计。
波普设计师们常常将日常生活用品和大众文化产品进行重新设计,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追求简单直观的设计理念,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舒适的使用体验。
这种功利主义的设计风格使波普设计不仅在艺术领域受到欢迎,在日常生活中也备受追捧。
除了追求实用性,波普设计风格还强调产品的美感和趣味性。
波普设计的产品常常色彩鲜艳、富有幽默感,给人以愉悦的视觉享受。
波普设计师们善于运用大胆创新的设计元素,打破传统的设计观念,创造出富有动感和活力的作品,这种趣味性的设计风格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
波普设计不拘泥于传统的审美标准,以其独特的美学观念和对大众文化的独特理解,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
波普设计风格也存在一些争议。
一些批评者认为波普设计过于功利化,追求的是商品化和大众化,忽略了产品的内在品质和文化内涵。
他们认为波普设计追求的是“表面的美”,忽视了产品背后的文化价值和历史积淀,使得产品变得浮华和空洞。
一些人认为波普设计的色彩过于鲜艳、造型过于夸张,给人以眩晕和不适的感觉。
他们对波普设计的盲目推崇持有一种保留和批判的态度。
波普设计风格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环境密不可分的。
它源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抗和拷问,追求的是一种注重实用性、美感和趣味性的设计理念,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审美观念和消费体验。
尽管波普设计有其争议之处,但它对于当代设计界的影响和启示是不可忽视的。
波普设计的功利之美成为了设计界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其影响深远,未来也必将继续发扬光大。
浅谈“波普”艺术及其对设计的影响

浅谈“波普”艺术及其对设计的影响摘要:本文介绍了20世纪60年代时期在英国兴起的“波普”文化、“波普”设计及其对后世设计的影响。
“波普”与60年代的文化、艺术、思想、设计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它不仅仅指的是大众所享有的文化而更具有的的反叛正统的意义,其主要面对的是青少年市场。
但这主要是一种来自青少年对传统的宣泄,虽然热闹却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即便如此,“波普”艺术仍然对其他国家、其他每一时期的设计师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后世的设计向更加丰富多彩的方向发展着。
关键词:波普;青少年;打破传统;复旧风“波普”一词指的是POP,这个词来源于英语中的大众化的、流行的(Popular)。
然而20世纪60年代的“波普”与这个时期的文化、艺术、思想、设计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后,它就已经不仅仅是指大众化的文化了,反而是有反叛传统的意义,这便是这个时期的最大特征。
在所有的西方国家中,英国便是最集中反映这一设计风格的国家。
英国作为在50年代因为政策失误而在现代设计运动中落后的国家,几乎失去了19世纪中期发起工艺美术运动时的那种先驱的地位和作用,但在60年代的“波普”运动中英国设计却急速发展了起来,并且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果。
“波普”运动,这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运动,它的一些形式,例如艺术形式、设计形式都受到广大青年大众的追捧热爱,但这样也并不能改变它的意识形态基础和知识分子反文化的精英立场。
在英国的这场可以称之“前卫”,称其“标新立异”的运动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被誉为英国波普之父的里查·汉密尔顿。
他的作品常常给予人一种颠覆观念的震撼,最著名的作品是他在1956年所利用美国大众文化的一些特别内容而拼合创作成的《到底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变得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呢?》,他通过对美国电影女明星玛丽莲·梦露的肖像、电视机、录像机、通俗的海报、美国家具、起居室、健美先生、写着POP的棒棒糖等普通照片的拼合而表现出了美国大众文化的内涵,这对年轻一代的艺术家都影响颇深。
浅谈对波普艺术的看法以及它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浅谈对波普艺术的看法以及它对当代艺术的影响浅谈对波普艺术的看法以及它对当代艺术的影响波普艺术是流行艺术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的缩写。
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
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容。
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
波普艺术一词最早出现于1952~1955年间,由伦敦当代艺术研究所一批青年艺术家举行的独立者社团讨论会上首创,批评家L.阿洛维酌定。
他们认为公众创造的都市文化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绝好材料,面对消费社会商业文明的冲击,艺术家不仅要正视它,而且应该成为通俗文化的歌手。
在实践中有力地推动这一思潮发展的艺术家是R.汉密尔顿。
1956年,他在首届"这是明天"的个人展览会上列出握有"POP"字母的网球运动员的拼集作品。
这幅作品成了波普艺术的一面旗帜。
英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还有:E.保罗齐、J.蒂尔森、D.霍克尼、R.B.基塔依、R.史密斯、A.琼斯。
美国波普艺术的出现略晚于英国,在艺术追求上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图片作拼帖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
美国波普艺术家声称他们所从事的大众化艺术与美洲的原始艺术和印第安人的艺术类似,是美国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1965年在密尔沃基艺术中心举办的一次波普艺术展览即以"波普艺术与美国传统"为题。
美国波普艺术的开创者是:J.约翰斯和R.劳申伯格,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是:A.沃霍尔、J.戴恩、R.利希滕斯坦、C.奥尔登伯格、T.韦塞尔曼、J.罗森奎斯特和雕塑家G.西格尔。
集合艺术和偶发艺术一般也认为是波普艺术的两个支系。
谈波普艺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谈波普艺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波普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艺术运动,它将大众文化元素与艺术相结合,以鲜艳明快的色彩和创意充满的形式呈现,代表着“爆炸”的兴奋感和对消费文化的批判。
在现代平面设计领域中,波普艺术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色彩和构图波普艺术的标志性特征是鲜艳的色彩和强烈的构图。
其色彩饱和度高、对比度强,构图简洁明快,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冲击力。
这种艺术风格通过色彩和构图的运用,将平面设计从传统的枯燥的色调和排版中解放出来,使其更加独特、生动鲜明。
二、大众文化元素波普艺术的重要特点是将大众文化元素如汽车、电影明星等作为创作对象,以各种形式呈现出来。
这些元素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平面设计师可以从中获得灵感,将其应用到设计中,使得设计具有更好的资源可利用性。
例如,在时尚平面设计中经常出现的漫威英雄、动漫人物等,就是波普艺术的一种呈现方式。
三、文字艺术波普艺术中广泛使用的文字艺术也为现代平面设计带来了新的灵感。
它将文字的形式和语义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对设计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例如,将文字覆盖在图片上,并通过差异化的排版形式呈现,在视觉上具有很大的冲击力,易于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
四、流行文化和时尚波普艺术的兴起与60年代的流行文化密不可分,时尚、音乐、艺术等元素融入设计中,成为非常流行的趋势。
这种趋势在现代平面设计领域中仍然存在,设计师也不断地从流行文化中吸取灵感,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
总之,波普艺术对现代平面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色彩和构图、大众文化元素、文字艺术、流行文化和时尚成为其重要特征。
平面设计师可以从中获得灵感,灵活运用,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使得设计更加具有个性化和创新性。
简述波普艺术的特点

简述波普艺术的特点波普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的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其特点是强调大众文化和大众媒体的影响,并以明亮的颜色、鲜明的图案和夸张的形象为特色。
波普艺术旨在挑战传统艺术界的概念和观念,突破艺术的边界,使艺术更加普及化和大众化。
波普艺术的特点之一是对大众文化的强调。
波普艺术家们对大众文化中的物品、符号和图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将这些普通的事物提升到艺术的领域,并试图探索大众文化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通过将大众文化中的图像和符号重新呈现在艺术作品中,波普艺术家试图引起观众对于这些普通事物的重新思考。
波普艺术的另一个特点是对大众媒体的影响的强调。
波普艺术家们广泛使用大众媒体中的图像和符号,如广告、电影、电视节目和流行音乐等,作为他们的艺术素材。
他们通过将这些大众媒体中的元素取出来并重新组合,创造出了新的艺术作品。
这种重复和再创造的手法使波普艺术具有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冲击力。
波普艺术的又一个特点是明亮的颜色、鲜明的图案和夸张的形象。
波普艺术家们喜欢使用鲜艳的颜色,如红色、黄色和蓝色等,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他们还喜欢使用大胆的图案和夸张的形象,以突出艺术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效果。
这种明亮的颜色、鲜明的图案和夸张的形象使波普艺术作品充满了活力和生命力。
波普艺术的最后一个特点是对传统艺术界的挑战。
波普艺术家们试图打破传统艺术界对于艺术的定义和规范,重新定义艺术的概念和边界。
他们通过运用大众文化和大众媒体的元素,将艺术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艺术更加普及化和大众化。
波普艺术的出现引起了传统艺术界的争议和讨论,但也为后来的艺术家们开辟了新的创作方向。
总的来说,波普艺术具有对大众文化和大众媒体的强调,明亮的颜色、鲜明的图案和夸张的形象,以及对传统艺术界的挑战等特点。
波普艺术通过将大众文化和大众媒体的元素融入艺术创作中,使艺术更加普及化和大众化,打破了传统艺术界的界限,为后来的艺术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波普设计艺术的概念和特征

波普设计艺术的概念和特征波普设计艺术(Pop Art)是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在美国和英国兴起的一种艺术运动。
这一运动的核心理念是通过使用大众文化和大众媒体的元素来表达艺术家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看法。
波普设计艺术以其鲜艳的色彩、简化的形式、明确的图像和大胆的对比而闻名。
它对广告、商业图像、电影、电视和流行音乐等大众文化现象进行了独特的艺术解读。
波普设计艺术的特征之一是对大众文化的广泛采用。
艺术家们从大众媒体中汲取灵感,将其转化为艺术作品的核心元素。
比如,他们使用流行的商标、商品包装、漫画书、电影海报等作为他们作品的主题。
通过使用这些大众文化的象征,波普艺术家试图突破高尚艺术与大众文化之间的边界,从而赋予大众文化以艺术的地位。
另一个波普设计艺术的显著特点是其鲜艳的色彩。
艺术家们运用明亮的红色、黄色、蓝色等颜色,以及大块的色彩对比,使作品在视觉上具有强烈的冲击力。
这种色彩的使用不仅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还强调了作品所描绘的主题的重要性。
波普设计艺术的第三个重要特征是其简化的形式。
艺术家们常常使用扁平、简洁、几何化的图像,以及明确的轮廓线,使作品具有鲜明的视觉特点。
这种简化的形式语言能够将艺术作品的核心内容传达给观众,使其易于理解和欣赏。
此外,波普设计艺术还经常采用重复和变奏的手法。
通过将同一图像进行多次重复或略有变化,艺术家们试图强调大众文化中的恒久价值观念和符号。
这种手法使观众产生熟悉感,并引发对文化符号的思考。
最后,波普设计艺术的特征之一是艺术家对消费文化的思考。
艺术家们将商品、广告和社会标志等视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艺术作品对其进行批判或反思。
他们试图揭示消费文化背后的意义和价值观,并提出对社会进行反思的问题。
总而言之,波普设计艺术是一种通俗、鲜明和大胆的艺术形式,通过对大众文化的运用和对消费文化的思考,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观点。
其颠覆传统的风格和对社会的批判性态度,对当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谈波普艺术对美术平面设计的影响

浅谈波普艺术对美术平面设计的影响摘要:波普艺术起源于英国,近些年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波普艺术开始向着全球进行扩散和推广。
波普艺术的一些特征可以阐释为流行的、廉价的、批量生产的、性感的。
因此,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中,波普艺术迎来了新的发展形式。
本文对波普艺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探讨了其对美术平面设计的影响,仅供参考。
关键词:波普艺术;平面设计;传统一、波普艺术的基本概况“波普”这一词来源于英文“pop”,也就是“通俗”的意思,也被我们称作为“大众艺术”。
波普艺术的特点是为了打破我们传统的艺术,让我们的艺术更加贴合我们的生活,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表现出来。
这同样也使得波普设计打破了艺术上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界限,这在设计风格发展的道路上,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波普设计的产生,是与当时社会的具体需求是分不开的,在20 世纪50 年代,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为了战后的重建,与平民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所有的艺术设计都趋于简洁实用的现代主义风格。
在这样一个大批量化生产的背景下,这些高品位的艺术和简洁刻板的设计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造成一大批青少年以及知识分子们的强烈不满,开始将他们对情感方面的欲求融入到他们的设计之中。
要研究波普艺术,首先我们要对其产生的背景以及风格特征有一个很清楚的了解。
李黎阳的《波普艺术》这本书对波普设计有一个很大体的介绍,整本书通过描述性研究法对波普艺术的产生,风格特点以及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做出了介绍。
在战后重建的过程中,波普设计的出现更加体现了重建欣欣向荣的画面。
因为其产生背景,加上其风格特征,造就了波普艺术划时代的意义,也正是因为这种划时代的意义以及重要性,让我们当今的设计深受波普风格的影响。
二、波普艺术的风格特点和美学特征分析在高广宇《标新立异的艺术风格——波普设计》这篇论文中,介绍了波普设计风格多数采用商业性的艺术展示效果,去强调事物的真实性。
作品通常具有鲜艳夺目的视觉效果,作品中那些冷漠的、简洁的设计线条,追求反刻板的设计风格,充斥着真实感与亲近感。
波普艺术对现代商业插画的影响浅析

波普艺术对现代商业插画的影响浅析波普艺术对现代商业插画的影响浅析波普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在美国流行的一种流行艺术运动,是一种流行文化追求的艺术形式。
它的出现标志着艺术界从传统的风格和主题中解放了出来,从而掀起了一阵平民化的艺术热潮。
波普艺术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艺术的审美观念,影响了绘画艺术,还深刻地影响了商业插画的发展,成为商业插画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一、波普艺术的特点波普艺术的出现,首先要理解它的特点。
波普艺术有着明显的大众文化和大众娱乐性的特点,它倡导以大众文化和大众娱乐为主题,以表现其普遍性、变幻性和浅层次的文化交流。
波普艺术中常用的图像符号是大众文化中的商品、招牌、广告、汽车、电视节目、电影明星等,这些来自于商业营销的图案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波普艺术家在表达自己的景象的时候,描绘的不是本质而是表面现象,是那些属于大众普遍感受的图像符号。
波普艺术家的创作里,可以看到极强的颜色对比和线条强度,艺术家尝试在作品中加入可能产生误解的元素,例如使用装饰性更强的背景材料,或是制造一些假设性广告,这些都向观众传达出了一种诙谐、嘲弄、讽刺的哈哈大笑感。
二、波普艺术对现代商业插画的影响波普艺术作为一种与商业、大众文化有着紧密联系的艺术形式,对现代商业插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波普艺术家在创作上大胆使用了商业广告中常见的图像符号,这一技巧被大量地引用在现代商业插画中,商业插画借鉴了波普艺术的图像风格,使插图更加生动活泼。
其次,波普艺术家在作品中运用了极强的颜色对比和线条强度,这种视觉效果也被现代商业插画所运用。
例如Kaws的图像符号和Sol LeWitt的线条构成新导向(1996)都采用了波普艺术的特点。
在商业插画中,使用类似的元素可以很好地吸引观众的目光,增强插图的效果。
此外,波普艺术家打破传统艺术的风格和主题,在作品中融入讽刺、诙谐和幽默的元素,而这些元素的运用,使得现代商业插画更加趣味化。
波普设计艺术的概念和特征

波普设计艺术的概念和特征
波普设计艺术(Pop Art Design)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英国的一
种艺术形式,由英国几位艺术家首先提出并推广。
它将大众文化中的
特定对象或事物以一种不同的方式加以运用,以此使其脱颖而出。
它
的特征是通过重复、变形和再创作,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手段创作出一
个完整的艺术形式。
波普设计艺术由于其时尚气息四溢,受到众多艺术家和观众的欢迎,并引起了艺术界的热烈讨论。
它的影响遍及众多领域,如摄影、
绘画、版画、书法、雕塑、装饰艺术,以及室内、家具、雕塑、设计
等等。
波普设计艺术的核心特征在于:第一,从大众文化中吸取被忽
视的、反其道而行之的日常物品,以其自有独特性形式表现出来,用
于创作艺术作品;第二,即通过以变形、夸张、简化等具体表现手段,来表现作品的内容和效果;第三,显示一种崇尚当代生活、关注现实
社会以及提倡自由主义精神的艺术观念。
总的来说,波普设计艺术融合了大众文化、运用实用主义的创意
方式,关注社会的变革,推广崇尚当代生活的理念,反映了当时英国
社会的变革。
它不仅将大众文化变成艺术,而且用生动的色彩、鲜明
的线条、明快活泼的图案表现出社会发展背后的人文艺术景象,勾勒
出时代的精彩轮廓。
简述波普艺术运动的特点

简述波普艺术运动的特点波普艺术运动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由美国艺术家创立的一种视觉艺术流派,它于1960年代后期诞生并蓬勃发展,直到七十年代末期逐渐式微。
波普艺术在当时正值美国社会文化的大变革时期,它强调大众文化,通过各种符号和象征手段表现崇拜流行文化的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主义社会的现实状况。
这种新兴的艺术运动被誉为“民主主义的艺术”,使艺术重新回到大众化和市场化的舞台上,影响了当代艺术与商业文化领域。
波普艺术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大众文化的表现。
波普艺术鼓吹大众生活文化,明确表示出对于流行文化的赞美,尤其是美国流行文化的文化元素。
他们利用大众文化图像来表达现代社会万千的生活面貌,消费主义、媒体广告宣传等大众文化成为作品创作的主题,切中生活,为观众所熟知和欣赏。
二、造型表现的简单。
波普艺术作品常常使用简明易懂、简化和图式化的手法,形式和色彩简单,堪称形式和内容的合理结合,富有视觉冲击力和表达力。
三、感性的颜色使用。
波普艺术作品的色彩鲜丽以及对比强烈,这对当时的观众而言,甚至可以称之为颠覆性。
特别是对于传统绘画颜色的使用,波普艺术采用了强烈的、感性的颜色。
这种吸引眼球的颜色性格也成为波普艺术的代表性特征。
四、色彩印刷和复制技术的使用。
波普艺术家广泛采用了一些工业生产领域的技术,如丝网印刷、金属喷涂、电影拼贴、数码处理等等。
这些新型的制作方法使得波普艺术家得以大量制作作品而且能做到复制和版本分发,这种商业化的制作方法和商业化的推销方式,使作品得以快速在市场中传播。
五、对日常物品的描绘。
波普艺术家不断大力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汽车、饮料瓶、剃刀片、快餐等,作品中愈来愈多的呈现出世俗众生的图像,辐射出普通人日常消费物品的气息,打破了过往艺术取向的单一。
六、表现视觉自由。
波普艺术家减少了形式的束缚,放弃了画面的情感色彩与表现和对画面的严格约束,探索和突破了视觉艺术表现的传统形式,变得自由与随意。
波普设计调研报告

波普设计调研报告波普设计调研报告引言:波普设计作为一种当代艺术形式,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它以明亮的色彩、大众化的题材和流行文化元素为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了解波普设计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情况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一、波普设计的起源与发展波普设计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源自波普艺术运动。
这种艺术形式最早是由一群艺术家们以挑战传统艺术观念为目标而诞生。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大众媒体的兴起,波普艺术开始充满了大众文化元素,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二、波普设计的特点1. 鲜艳的色彩:波普设计以鲜艳明亮的色彩为特点,这使得作品充满了活力和喜悦的感觉。
2. 大众化的题材:波普设计常常选择流行文化、消费主义和大众媒体为题材,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
3. 反映现实生活:波普设计以揭示当代生活的真实面貌为目标,描绘了大众生活中的日常场景和物品。
三、波普设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 提升审美观念:波普设计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艺术风格,挑战了传统的审美观念,拓宽了人们的审美视野。
2. 弘扬大众文化:波普设计以大众化的题材和流行文化元素,使得大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3. 反思消费主义:波普设计中常常包含对消费主义的批判和思考,使人们对物质追求和消费行为有所反思。
结论:波普设计作为一种当代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特点和对当代社会的深刻反思,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它提升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弘扬了大众文化,并对消费主义进行了深入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波普设计将会在更多的领域中发挥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美好和启示。
这篇报告共计约300字,还差700字。
请继续添加内容。
简述波普艺术的特点

简述波普艺术的特点波普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流行艺术形式,以其鲜艳的色彩、大胆的图案和对流行文化的引用而闻名。
它通过艺术家们对大众文化符号的再创造和重新解释,以及对群众媒体的广泛使用,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消费主义和大众文化的特征。
波普艺术的特点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波普艺术强调大众文化的普及性。
波普艺术家们将大众文化中的符号和图像作为他们艺术作品的素材,包括广告、漫画、电影、明星等等。
他们试图将这些符号和图像从大众文化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艺术创作的对象。
通过将这些大众文化符号重新呈现在艺术作品中,波普艺术家们试图引起观众对大众文化的关注和思考。
波普艺术强调消费主义的影响。
波普艺术家们对消费主义的态度既是批判性的,又是欣赏的。
他们将广告和商品作为艺术的主题,并通过夸张、变形和重复等手法来表达对消费主义的评论。
波普艺术家们认为,消费主义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经济活动的一种形式。
他们试图通过艺术作品来反映和批判这一现象。
波普艺术强调大众媒体的重要性。
波普艺术家们广泛使用大众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等,作为他们艺术创作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他们通过大众媒体来获取信息,了解社会和文化的变化,并将之转化为艺术作品。
波普艺术家们试图通过对大众媒体的使用来打破传统艺术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将艺术带入日常生活。
波普艺术强调色彩和图案的运用。
波普艺术作品通常以鲜艳的色彩和大胆的图案为特点,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艺术家们使用明亮的颜色和鲜明的图案来表达他们对大众文化的热爱和对消费主义的批判。
这些色彩和图案的运用使波普艺术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
波普艺术的特点包括对大众文化的普及性、对消费主义的影响的关注、对大众媒体的重要性的强调,以及色彩和图案的运用。
波普艺术通过对大众文化符号的再创造和重新解释,以及对大众媒体的广泛使用,使得艺术作品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引起观众对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的思考和关注。
浅谈波普艺术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浅谈波普艺术对室内设计的影响摘要:波普风格的宗旨就是追求新颖、新奇、奇特,运用艳丽的色彩,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
波普风格已成为时下流行的一种装修风格,颇受现代年轻人的追捧。
本文就波普艺术的特点,以及波普艺术对室内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波普艺术;室内设计;影响前言进入21世纪,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类生活的模式更趋于多元化的发展。
积极地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观念、居住行为和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受到现代思想的影响而逐步更新与变化,多元的生活方式和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都将逐步超越对物质文明的需求。
因而人们对室内空间设计的要求也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室内空间设计应更着重于对人们精神需求的研究。
当今世界室内设计思潮百花齐放,其中“波普艺术”风格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彰显了独特的魅力。
1.波普艺术的概述波普(Popular的缩写),波普为Popular的缩写,意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
消费文化提供广告、商标、影视图象、封面女郎、歌星影星、快餐、卡通漫画等等视觉资源,把这些图象直接搬上画面,就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波普艺术。
从设计上说波普风格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一致性的风格,而是各种风格的混合,他追求大众化下的、通俗的趣味,反对现代主义自命不凡的清高,在设计中强调新奇与独特,并大胆采用艳俗的色彩。
明朗亮眼的色彩,传达着幽默和快乐,波普风演绎新一轮的时尚主题,为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家居生活。
花朵图案的墙纸大胆而热烈,只选择一面墙铺设,避免了过多的色彩让房间显得喧闹。
素白的墙面上一面古朴的镜子折射出房间细节的同时石家庄别墅设计,拉升了空间的进深感。
充满艺术气息的波普风,即使人们长时间待在家里,也绝不会感到寂寞和烦躁。
2.波普艺术的特点及表现形式2.1波普艺术特点波普的设计其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画面感。
因为其设计的时候经常讲一些影像图案、流行元素、卡通漫画等直接用图像的形式搬到装修上,这也是设计的独特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波普艺术的特征及其影响摘要:随着被艺术家在手法上的广泛运用——片断、拼接、挪用等,使作品的内涵与外延混合为一种平面化的统一:抽象与具象的冲突、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的冲突、一般和特殊的冲突统统消失。
这些元语言系统中的二元对立的消失,是由于能指的物质性实体(声音、物品、图像、影像),逾越了所指系统(构成语义方面的观念),反过来延展而成为内涵的意指系统,在此情况下波普的涵延化标志着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有一怪异特征。
关键词:挪用、涵延化、商品性波普艺术(Pop Art)一词最早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美艺术界,是由英国艺评家劳伦斯·艾洛威发表在1958年《建筑设计》的文章《艺术与大众媒体》中提出的。
它消除了传统艺术与民间艺术、或者说是艺术与生活的分界的一个新领域,为社会大量生产消费品而设计的人工制品如赛车、流行音乐、广告一类等。
它具有明显的生活化符号,利用社会环境中所存在的素材与媒介制造让人通俗易懂的作品,并通过媒介加以普及化与生活化,也有一些波普艺术家表现的是对于商品拜物教恶意的仿制、戏拟或是揶揄模仿。
这种向生活普及化的东西是现代艺术向后现代艺术转向的一个重要特征,拼贴的手法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所采用,再后来,原材料越来越广泛,甚至有些作品相当巨大,而非一幅平面画作,例如1994年克里斯托的《包裹帝国国会大厦》,就是一件巨大的波普艺术作品。
而涂鸦艺术更是将波普艺术所倡导的的生活化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了。
昔日有些微不足道的涂鸦艺术品被堂而皇之的挂到了国家美术馆中,那些涂鸦青年一下子成了众人追捧的对象。
在早期,英国开创了波普艺术的先河,最著名的是1956年由英国的汉密尔顿创作的拼贴画《到底是什么使得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该作利用现成的海报或杂志上的一些为大众所熟知的一些事物和人物来拼贴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所以最初的波普艺术的就是挪用的合法和涵延化以及符合大众眼光的商品化特征。
挪用一词就是指借用,但是用一种相反的说法就是非法的盗用。
这种手法是取已有的素材,如艺术史、广告、媒体的现成物,再结合新图像和媒体材料,接出新的作品的方法。
或者又是某位艺术家的名作被挪用人做成自己的表面特征。
然而,后现代的挪用者并不是直接将其挪用再粘贴到作品当中,而是将寻得的图像再处理、再描绘与在摄制。
在对其评价当中,它的这种占取似乎挑战了现代主义艺术作品所推崇的原创性。
艺术家们频频向艺术史上的前辈们示好,譬如,马奈借用了拉裴尔著名的构图形式;而毕加索亦推崇着维拉斯奎兹与鲁本斯。
在杜桑的《泉》之后,波普艺术就成为了挪用的先驱,安迪·沃霍尔则是教父,将这种挪用的手法向民众宣传并得到大众所接受,这就是教父的作用。
挪用与拼贴有点相似,它不仅仅是一种技巧,在艺术品生产方式所寄予的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下,就成为了表达对当代社会各种赞成或批评的观点的一种工具。
其中,最极端的例子就是雪莉·莱雯翻拍、挪用维斯顿的摄影,并且将蒙德里安的水彩画当做精彩的摹本。
这位女性主义艺术家选择用男性艺术家的作品来让观者审视艺术脉络中的女性文化身份的位置。
在初期,许多艺术家从过去的作品中模仿绘制一样的风格,让许多人误解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复古运动,但是其实这种拟古运动只是挪用手段的一部分,并不能代表后现代艺术这个大范围的特征。
其实,大多数后期的艺术家们是运用现时的东西创作艺术作品。
例如:广告图片(照片)、数码影像、时装、流行音乐、流行摄影、静止的画面、将史上的绘画、移置,剔除原有的权威性及影响,以至于支离破碎、暧昧又晦涩。
这种非整体性、非平衡的表达方式迂回地避免了与读者的正面的解答,这正是艺术家们所要可以表现的内容。
劳森伯格至20世纪60年代对后现代艺术的挪用手法有先驱的领导作用,现在的许多手法都是参照他的艺术风格。
总之,这种摘录、重复、聚集、同构、穿插、互补……种种现存的图像、文本、影像,是后现代艺术家惯用的伎俩,所以就无法追溯原创这个根源了。
然而,问题存在有极多的复杂性,已经远远超过了大众赞同或暧昧不明的态度所引起的争议了。
在这不断挪用的手法中,隐喻了资本主义的寄生性与霸权主义,在缺少审美标准的前提下以合法化的姿态,在金钱的尺度下进行的“强取豪夺”。
在将这种艺术的民主化带向社会的时候,本雅明指出,艺术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将会渐渐消失。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知识的反面已经不是无知了,而是欺诈与蒙蔽。
为后现代主义艺术家与资本家达成了一种共识:就是以欺诈与蒙蔽不断地复制各种艺术原作来达到其牟利的效果。
将要表达的内容完全省略。
沃霍尔机械时髦主义的幽默不只是“博人一笑”,在背后的就隐藏着一把自由市场经济的阴险的双刃剑。
渐渐地,这种差异性被商品化也被承认了。
但是,波普艺术亦具有涵延化的特征。
波普的涵延化主要是以拼贴手法来实现的。
拼贴在英文当中既是名词也是动词:意为将纸或物体贴在一个二度平面的拼贴画。
毕加索创作的第一件拼贴即《有藤椅的静物》他在画布上粘贴一片印有藤椅纹案的布片,用真实的物品代替了画的图案,将艺术作品中的真实与虚幻融合。
而德国的达达艺术家运用残缺照片发明的拼贴技法,即是后来的摄影蒙太奇。
二战后,产生了许多不同形式。
琼斯在新闻印刷的背景基础上,画出国旗与靶的形象,创造出动势般的画面。
并且拼贴的材料来源很广,包括:杂志广告、地图、垃圾与旧衣服等。
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绘画差异是十分明显的。
在现代艺术主义中,特别是立体派中,即使是拼接的原材料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也由于放置在整一性的画面统摄为一体,安排在合适的画面位置当中就给人以一种同时性的印象:从不同角度同时观看一样东西。
而后现代艺术作品中,各个原材料都保持着自身的物质性与独立性。
詹姆斯在评价安迪·沃霍尔的一系列复制形象时,提到其作为的商业价值是不能被忽视的,例如,玛丽莲·梦露,她最终被异己的媒介所占有,并成为了货币的属性。
史密斯在对波普艺术的研究之后,得出了以下判断:越仔细研究美国的波普艺术,越觉得它不像是对大众文化文化的赞扬,甚至也不像反大众的文化行动。
相反的,通俗的艺术被当作一种借口,当作一种手段,以便躲在后面偷偷接近困惑的哲学问题。
但是,波普艺术家的实验表明形象已经给定出来了,它就摆在那里,不用刻意的强调原创。
并且,这种在波普艺术中的涵延化也在文学创作中得到运用:将各种不同风格、不同体裁、不同文体的作品拼凑在一块。
这就是后现代文学作品的一种表现形式。
例如,哥伦比亚小说家马尔克斯的得《百年孤独》他以波普式的方式拼接杂糅,表现了拉丁美洲的命运。
另一篇与巴尔扎克同名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在挪用了原著一些段落以外,还穿插了许多现实的幽默小故事,在其叙述中,原著的内涵被抽空,完全的被涵延化了。
后现代艺术的一个不可被忽略的特征便是商品化,又是一种迫不得已的策略性方法。
现代艺术主义之始以来就被购藏或销售,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其价格大幅下降,几乎不足以引起大众关注,所以,多数艺术家采取了反资本主义热潮,然而,这种冲击市场的行为并没有取得成功。
但是,70年代,波普艺术兴起初期收录的作品卖出了天价。
这时,波普艺术品作为一种保值的商品而被大众所收藏。
在美国,波普艺术可能被视为“商业艺术”。
例如荷兰艺术家恩格尔创立了自己的生产机构,每年固定展出他的画作,来达到宣传的效果。
并且在后期的时候推出一系列作品“色情自杀服饰”,专门针对男士与女士。
1964年又创立了ENIO公司(恩格尔新葬仪机构),他提倡一种新的、愉快的葬仪形式,恩格尔制作了一系列的海报来宣传他的设备与产品。
还有的就是丹尼尔·斯波利巴黎的J画廊改成一家餐厅,而后又在杜尔塞多夫开了一间餐厅兼画廊。
这种波普艺术被另一种推向大众化的东西代替。
另一种形式就是约瑟夫·波伊斯所创立的“自由国际大学”,虽然不是公司,但是也是具有商业化倾向的机构。
再有汉斯·哈克在商业界不按常理出牌的种种表现,很难说这类的艺术家不具有商业性。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波普艺术的先驱:安迪·沃霍尔。
他不仅将自己的工作室称为“工厂”,而且每天在这个“工厂”里生产大量的产品。
他将以绢印技法在画布上转印出的摄影题材,并且沃霍尔收集了毕加索遗作近4000幅,并且以此为目标来当做每天制造作品的数量。
沃霍尔在绘画上有作品,在生产领域也有他的作品,他出版了各种版画、影片、唱片封套、录音带等。
在这些东西出现时以及他的画廊都有商业化目的的,对此,沃霍尔表示:如果你想做个成功的艺术家就需要一间好的画廊配合。
在后现代艺术的各个发展阶段中,明显露出艺术的商品性的合法化,在发达的资本主义消费社会,决定何为美或真,显然已不是哲学与美学的问题,而是艺术体制的权责---一种国际的与政治的超级结构,在收购与销售的循环关系中,决定艺术品的命运,法律与契约决定了艺术品的真实,因而连艺术批评也常常会沦为可消费的商品。
在此,艺术品的书写也并非由固有的人文形式表达,而是由速度与交换的技术性形式来呈现。
使波普艺术蔚为大观的是在美国,以沃霍尔、华莱士·伯曼、基思·哈林等艺术家为代表。
沃霍尔的艺术风格是不断重复,以重复的排列来表明工业社会的机械化生产方式可以让成千上万的相同的物品被制造出来。
在其作品中可以看到一种反应社会的影子,在通过大众媒介让他自己家喻户晓时,也让波普艺术深入了社会。
华莱士·伯曼虽然也借用了这种艺术方式,但是没有沃霍尔的知名度早期伯曼用拼贴的通俗方式来创造作品,后期就偏向了用机械来制作作品。
涂鸦是从波普艺术衍伸出来的一种比波普艺术更深入大众化的一种艺术方式。
以哈林为代表的艺术家们,广泛采用在地铁或其他公共场合来表现他们的艺术。
在特殊的环境之下,决定了哈林对作画形式与速度的追求。
他创作的卡通形象幽默活泼,让人难忘。
在现今社会中,波普艺术的影响不仅在艺术界,在传媒、商业、工业等都有波普艺术的影子,大众化的特征被明显放大并融入到生活当中,并且似乎已经生根发酵了。
现代一切流行元素都似乎离不开波普艺术的传播。
融于大众生活的通俗文化成为波普艺术家的创作题材,反应了当时社会的变化,有着游戏性与反讽之味,,后现代艺术立足于通俗文化,是大众文化与艺术的折中体。
今日,在大街上见到的各种艺术设计包装、或是流行音乐、或是涂鸦艺术、更或者广告艺术,都是由波普文化所延伸出来的。
所以说,后现代艺术中的挪用艺术,立足于通俗文化、大众媒体与符号语言的话语,如果没有波普艺术的领导,是不可能发生的,现在的大部分流行元素都是由波普艺衍化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