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18个30页PPT
合集下载
18个必考文言虚词课件
◎考试对虚词要求
高考文言文虚词
《考纲》要求:“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 法。” 一、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 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二、所谓“在文中的用法”,就是某个文言虚 词的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及其所表示的语法关 系,即词性(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 词、叹词、代词等)。
返回
1、文言翻译。 2、断句题。
虚词词性
代副介连助 词词词词词
“以”作介词后面跟名词或代词或名词短 语,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充当状语
例: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以”作连词时,后面通常都是动词 例:1、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巧记十八个虚词:
之乎者也,因为所以, 而乃其且(儿奶妻妾), 于与,何若焉则。
①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廉颇》
⑵表示途径、手段或条件。译为:通过,经由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⑶表原因。因为,由于。
2.连词 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雁荡山》) 表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3. 副词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译为:于是、就、便、因而。
4.动词:沿袭、继承 蒙故业,因遗策。
索引
十二、以 1.作介词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②吾今以此书与汝别矣
⑴表工具。 译为:“拿”、“用”。
①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
⑵表凭借,凭,靠。
4.固定结构 ①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以为】认为是,把……作为(制成)。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顷之,持一象笏至。 ④扣舷而歌之。
高考文言文虚词
《考纲》要求:“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 法。” 一、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 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二、所谓“在文中的用法”,就是某个文言虚 词的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及其所表示的语法关 系,即词性(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 词、叹词、代词等)。
返回
1、文言翻译。 2、断句题。
虚词词性
代副介连助 词词词词词
“以”作介词后面跟名词或代词或名词短 语,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充当状语
例: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以”作连词时,后面通常都是动词 例:1、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巧记十八个虚词:
之乎者也,因为所以, 而乃其且(儿奶妻妾), 于与,何若焉则。
①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廉颇》
⑵表示途径、手段或条件。译为:通过,经由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⑶表原因。因为,由于。
2.连词 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雁荡山》) 表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3. 副词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译为:于是、就、便、因而。
4.动词:沿袭、继承 蒙故业,因遗策。
索引
十二、以 1.作介词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②吾今以此书与汝别矣
⑴表工具。 译为:“拿”、“用”。
①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
⑵表凭借,凭,靠。
4.固定结构 ①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以为】认为是,把……作为(制成)。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顷之,持一象笏至。 ④扣舷而歌之。
文言虚词(完整版)PPT课件
CHENLI
6
1.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2.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HENLI
7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3.若欲死而父。
1.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CHENLI
10
⑶而况:“何况”,更何况。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
况石乎! 2.技经肯綮qìng之未尝,而况大軱gū乎! 3.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CHENLI
11
⑷既而:不久,一会儿。 1.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2.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
CHENLI
15
①却看妻子愁何在。 ② 豫州今欲何至? ③ 何由知吾可也。 ①子恃何而往? 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CHENLI
16
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②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 今日之中国! ③作计何不量!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CHEN,何哉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③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④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⑤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CHENLI
26
1.孰为汝多知乎!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5.而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 6.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HENLI
27
1.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 3.日食饮得无衰乎?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 于此乎 ! 5.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6.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ppt
①②然其间则旦何时暮闻而何乐耶物??⑶作定语,什么、为什么
2.副词 ①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⑴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 么”“多么”“怎么这样”。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⑵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 “为什么”“怎么”“哪里。”
3、复音虚词
【何如】【奈何】表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如或知尔,则何如?《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今日之事,何如 《鸿门宴》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④表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
“啊”“呀”
⑤ ⑦形相容当词于或“副于词词”尾,。译…为…“的在样子”、、地 ⑥ “用比在”句、中“,对表”停、顿“。对于”等。
【无乃……乎】恐怕(只怕、大概)…吧 【不亦……乎】不也是……吗、不是……吗 【得无……乎】“恐怕……吧” “该不会……吧
四、乃 ★★★★
本义阐析:乃字和“汝”、“尔”、 “若”、“而”等字同源,都可以充当第二 人称代词,属于假借义。 (1)第二人称代词。你的。 (2)副词。就、就是、正是。 (3)连词:①于是、就、这才、才。
复音虚词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乃尔】译为“这样”。性定语或主语,可译为“他 (们)、它(们)”“他(们)的、它(们)的”。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③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赤壁赋》 ④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何
代词
①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 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②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 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2.副词 ①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⑴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 么”“多么”“怎么这样”。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⑵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 “为什么”“怎么”“哪里。”
3、复音虚词
【何如】【奈何】表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如或知尔,则何如?《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今日之事,何如 《鸿门宴》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④表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
“啊”“呀”
⑤ ⑦形相容当词于或“副于词词”尾,。译…为…“的在样子”、、地 ⑥ “用比在”句、中“,对表”停、顿“。对于”等。
【无乃……乎】恐怕(只怕、大概)…吧 【不亦……乎】不也是……吗、不是……吗 【得无……乎】“恐怕……吧” “该不会……吧
四、乃 ★★★★
本义阐析:乃字和“汝”、“尔”、 “若”、“而”等字同源,都可以充当第二 人称代词,属于假借义。 (1)第二人称代词。你的。 (2)副词。就、就是、正是。 (3)连词:①于是、就、这才、才。
复音虚词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乃尔】译为“这样”。性定语或主语,可译为“他 (们)、它(们)”“他(们)的、它(们)的”。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③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赤壁赋》 ④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何
代词
①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 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②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 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高考18个文言虚词详解ppt课件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Page 16
⑥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用于倒置的定语 与中心语之间。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3)用作动词。可译作“往”“至”“到……去”。 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史记·淳于髡》)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大概、或许、差不 多、几乎、大约、 似乎
表 谦 敬
请、谨、窃、忝、辱、敢、请求、私下、幸而
幸
等
频率 副词
再、迭、频、数、又、复
第二次、再一次、 频繁、屡次等
Page 9
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 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二:《考试说明》中确定的18个文言虚词;所 谓“用法”,就是某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及其 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即词性(虚词包括副词、 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有些资料书把 代词也归入虚词范围)。
译:现在我鲁肃迎顺曹操,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品 评我的名位,还少不了(让我做一个)低级的从事。
(4)活用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的)” 。 例: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触龙说赵太后》)
Page 23
(5)指示代词,表示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那 个”“那些”“那里”。 ①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Page 15
Page 16
⑥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用于倒置的定语 与中心语之间。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3)用作动词。可译作“往”“至”“到……去”。 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史记·淳于髡》)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大概、或许、差不 多、几乎、大约、 似乎
表 谦 敬
请、谨、窃、忝、辱、敢、请求、私下、幸而
幸
等
频率 副词
再、迭、频、数、又、复
第二次、再一次、 频繁、屡次等
Page 9
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 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二:《考试说明》中确定的18个文言虚词;所 谓“用法”,就是某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及其 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即词性(虚词包括副词、 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有些资料书把 代词也归入虚词范围)。
译:现在我鲁肃迎顺曹操,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品 评我的名位,还少不了(让我做一个)低级的从事。
(4)活用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的)” 。 例: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触龙说赵太后》)
Page 23
(5)指示代词,表示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那 个”“那些”“那里”。 ①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Page 15
18个文言虚词用法PPT课件
• 副词,表期望。
•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副词,表选择。
02.12.2020
13
• 吾其还也。
• 副词,表商量,“还是”
•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代词
•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 •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
其一富。
的”
•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 副词,表反问,“难道”
• 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3.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
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 是”。
例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
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
马生序》表假设。)
02.12.2020
12
“其”练习(名师第5点)
•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 指示代词,表远指。 “那”“那些”。
02.12.2020
5
(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 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 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 去。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师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 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 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 志。不译。
•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 志。不译。
• 结构助词。 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 音节助词,无义。 • 动词,译作“到达”。
02.12.2020
7
简能而任之
聚之咸阳
持其踵为之泣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很详细-有译文)ppt课件
.
2、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庄暴见孟子》)
大王这么喜好音乐,恐怕齐国就治理得差不多了吧
3、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捕蛇者说》)
唉,谁能想到横征暴敛的毒害比这种毒蛇还要厉害啊!
4、用在句中的停顿处,无义。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
.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
介词
动词
“替”、“给” “作出”、“制定”
.
六王毕,四海一 动词 统一 黄鹤一去不复返 副词 一旦
难道取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吗? 规定(下令)青年男子不许娶老年
妇女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令壮者无取老妇 留取丹心照汗青 助词
夺取 通娶
动词
语助词。
留存这颗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
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
(才,《触龙说赵太后》)击来寻求原用由钟命名的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却,竟然《石钟山记》)
天下取得胜利的人 很多,而成就霸业
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
的只有五个
(只,仅仅。《. 吕氏春秋》)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 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
为“你”。不能作宾语。
(《赤壁之战》)
河水清河水且很涟清澈漪又。有涟漪
(《伐檀》)
有时相当于“尚且”,先让步,后推进一层。
臣死且我不连死避都不,退卮让 怎酒么安会推足辞辞一杯!酒呢(《鸿门宴》)
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 (《师说》)
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顿时远远地逃跑;认为驴 子将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惧
2、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庄暴见孟子》)
大王这么喜好音乐,恐怕齐国就治理得差不多了吧
3、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捕蛇者说》)
唉,谁能想到横征暴敛的毒害比这种毒蛇还要厉害啊!
4、用在句中的停顿处,无义。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
.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
介词
动词
“替”、“给” “作出”、“制定”
.
六王毕,四海一 动词 统一 黄鹤一去不复返 副词 一旦
难道取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吗? 规定(下令)青年男子不许娶老年
妇女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令壮者无取老妇 留取丹心照汗青 助词
夺取 通娶
动词
语助词。
留存这颗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
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
(才,《触龙说赵太后》)击来寻求原用由钟命名的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却,竟然《石钟山记》)
天下取得胜利的人 很多,而成就霸业
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
的只有五个
(只,仅仅。《. 吕氏春秋》)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 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
为“你”。不能作宾语。
(《赤壁之战》)
河水清河水且很涟清澈漪又。有涟漪
(《伐檀》)
有时相当于“尚且”,先让步,后推进一层。
臣死且我不连死避都不,退卮让 怎酒么安会推足辞辞一杯!酒呢(《鸿门宴》)
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 (《师说》)
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顿时远远地逃跑;认为驴 子将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惧
18个文言虚词意义用法及练习ppt课件
……的事 ……的人
;.
36
①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而后]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
3
二、以
一、介词:把,拿,凭,用,按照,在 二、连词:而(表六种关系) 三、动词:认为 四、副词:已(已经;停止) 五、助词: 六、名词:原因 ※※固定短语:以为(把……当作;认为)
上帝因为我历来有些功德,才宽恕了我弟弟的罪过。
;.
19
八、与
一、介词、连词:和,同,跟 二、通假字:欤 三、动词:给;交好;赞同;归附 ①今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②可得闻与? ③孰能与之?天下莫不与也。 ④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⑤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
20
九、且
一、副词:⑴暂且;⑵况且;⑶尚且;⑷将要 二、连词:⑴并且,而且
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⑵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⑶郁乎苍苍。
……形容词词尾
⑷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⑸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⑹相与枕藉乎舟中。
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⑻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⑼浴乎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
;.
32
十六、乃
一、副词。⑴于是,就 ⑵竟然 二、判断动词,是,就是,原来是。 三、代词,你,你的。
;.
6
三、其 一、代词:第三人称、第一人称、指示。 二、副词:⑴表反问;⑵表惴测;⑶表祈使。 三、连词:⑴其……其,表选择。⑵表假设。
解释以下各句中的“其”字 ①则或咎其欲出者。 ②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③其若是,孰能御之 ?
;.
文言文虚词课件(18个必考文言虚词)
4.作助词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索引
牛刀小试
1、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 1、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2、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2、代词,其中
3、亦各言其志也
3、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
4、国无主,其能久乎
4、副词,表反问,难道
5、呜呼!其信然邪?其梦 5、连词,表选择 邪?
3、壮士,能复饮乎
3、表疑问语气
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4、表商量语气
死国可乎
5、表反问语气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6、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6、表疑问语气 7、表感叹语气
7、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四、乃 ★★★★
1.作副词
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②乃入见。 ③陈涉乃立为王。
⑴表承接,译为 “于是、就”。
①某所,而母立于兹。 2名词,处所,地方
3.固定结构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所以1】表动作行为的方法、凭借或依据等,相 当于“用来……的(方法、东西)”。
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 故)”
索引
练习
1)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如果
2)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像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你们
4)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至于
八、所 ★★☆
1.作代词?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③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送东阳马生序》)
与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 事、物,译为:…的(人、事、地方、情况)
十八个常用文言虚词ppt
何 1、副词。多么。 2、疑问代词。什么;怎么, 为什么。 3、背,扛。
且 何 乃!
乃 1、副词。于是,这才。 2、副词。却,竟然。 3、副词。只,仅仅。 4、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 5、是,就是 6、语气词。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 马克思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96、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上发出的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类引进光明 的的的真理的殿堂。—— 布鲁诺 97、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面试时没话说,于是找了一些名言,可以在答题的时候将其穿插其中,按照当场的需要或简要或详细解释一番,也算是一种应对的方法吧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得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例: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
而登仙(《赤壁赋》)
者:(一)助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
“……的(人、东西、事情)”。 例: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 事”。 例: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例: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例: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6.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
《考试说明》要求: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附常见文言虚词: 计18个
之乎者也
因为所以
而且其乃
则于与 焉
若何
讲解: 之 乎者也
之:是一个多类词,主要有三种用法。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 或第二人称。 ①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之:我) ④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之:我) ⑤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之:你)(《与妻书》) 2.指示代词,这,此。 ①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②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放在倒置的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
节,没有实在意义。 如 :怅恨久之 顷之
(三)动词,到……去。 如 :
哈,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我知道了!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之:(二)作助词,如作结构助词,或补充音节。
◆定语的标志:格式为定语+之+中心词,相当于“的”字。
如:永之人争奔走焉。
今日之事如何?
◆取消句子独立性:格式——主语+之+谓语,不译。 如: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水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前置的
标志: 何罪之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三)动词 1.根据 例: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 2.沿袭,继续。例:蒙故业,因遗策。
为(一)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 较灵活。 例: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②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④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⑥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⑦为(治理)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论语》) 2.以为,认为。 例: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3.判断词,是。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语气词。 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例: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也: (一)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例: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 例: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例: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
译为“被”。 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例: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例: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 4.对,向。 例: ①为之奈何?(《鸿门宴》)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例: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例: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例: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例: 于是乎书。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例: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乎:于)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乎:在)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前“乎”:在;后“乎”: 比。) ④吾尝疑乎是。(乎:对。)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对。) ⑥亦无怪乎其私之也。(乎:对于)
(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例: ①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
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例: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
讲解:因、为、所、以
因 (一)介词。
1.依照,根据。 例: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2.依靠,凭借。 例: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趁着,趁此。 例:不如因而厚遇之。(《鸿门宴》) 4.通过,经由。 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5.因为,由于。 例: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二)副词。 1.于是,就;因而。 例:相如因持璧却立…… 2.原因,缘由,机缘。 例: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