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学情景生活化
课堂教学中情境设置的生活化
课堂教学中情境设置的⽣活化课堂教学中情境设置的⽣活化作者:严敬⽂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463 更新时间:2009-9-20 ⾔:外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在于激励、唤醒、⿎舞。
”创设教学情景,正是激励、唤前⾔:醒、⿎舞的⼀种艺术。
在教学中创设⽣动的情景,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好的做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还能激发学⽣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应⽤,启迪学⽣思维,开发学⽣智⼒。
情景教学⼀般都是教材情景的再现,然⽽⽤什么⼿段,从哪⼀个⾓度再现情景,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精⼼设计,优化情景,做到情景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促进学⽣知识、能⼒、智⼒、情感意志获得尽可能⼤的发展,提⾼学习效能。
词:课堂教学情境设置⽣活化关键词:内容提要:所谓数学课堂教学情景“⽣活化”,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从学⽣的⽣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活学内容提要:数学,把⽣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活化,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认识⽣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活、寓于⽣活、⽤于⽣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运⽤数学的思维⽅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常⽣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科精神……其最终⽬的是为学⽣的终⾝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数学课堂教学情景⽣活化,意味着师⽣在与教学内容相⼀致的⽣活情景中展开学习活动,加强师⽣在活动中的交流与互动,体验与探究。
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整合教学⽬标,活化教材内容,使学⽣在富有⽣机的课堂氛围中,认知、情感、个性得到同步和谐发展;通过创设⽣活情景,强化学⽣的⽣活体验,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让学⽣从⾃⼰熟悉的⽣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数学,并在这⼀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趣味性与实⽤性,感受数学的价值及数学学习的内在魅⼒。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路径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路径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以生活为基础,涵盖道德、心理、法律、国情四方面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该课程内容的设置完全遵循学生的生活逻辑,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内容来源,旨在通过教育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道德;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情境1角色扮演,寓教于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能够让理论知识的学习变得不再枯燥沉闷,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不再心生抗拒。
而在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中,角色扮演不失为一种高效手段,能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效果。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基本上都在教室开展,学生在教室学习、思考与吸收知识。
结合这一教学实际情况,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情境创设时,一定要格外关注小学生的学习体验,而角色扮演作为一种直观化的问题思考方式,能有效引导学生在沉浸情境之余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与行为。
当教师将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搬到课堂上,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表现出来,不但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引发学生思考,还能调动学生全身感官,使其不自觉地实施行为,这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
2巧用案例,强化德育案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教师可通过对生活案例进行展示、分析与评价,渗透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将学生生活与学习有机结合的效果。
可见,案例教学也是创设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有效路径,教师可以生活案例丰富课堂内容,发挥德育的作用,促使学生对生活形成反思。
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德育工作大多以知识理念“灌输”的方式开展,不易唤起学生的共情,自然无法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而巧用生活案例创设生活化情境,以学生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提炼出典型案例,用更加“接地气”的语言与方式讲述理论知识,能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搜集整理有关道德与法治当节课教学内容的案例,以创设生活化情境,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讨论,使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同时进一步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几点做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几点做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生活化,就是要让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生动性。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式和方法来实现数学课堂的生活化呢?以下是几点可以做到的做法。
一、引入教学资源生活化的数学教学需要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来感受数学知识。
可以利用身边的实物来进行教学,比如水果、文具、玩具等等,通过这些实物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数学知识,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直观的感受。
二、情境化教学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情境化教学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在教学加减法时,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加减法的应用。
比如在购物、做饭等情境中,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游戏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比如可以设计一些数学竞赛、数学游戏等,让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来巩固和提高数学知识。
游戏化的教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
四、实践教学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还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来实现,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实地进行数学考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知识。
比如可以带学生去超市进行价格比较和计算,或者到花园进行度量和面积的测量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五、教学案例以上就是几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做法,通过这些做法,可以让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老师们可以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活泼和生动。
什么是生活化教学
什么是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生活化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化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将学习与生活相联系。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学习数学时,可以通过实际的生活例子来教授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数学的应用。
在学习科学时,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来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生活化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通过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际意义,并且更容易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而且,生活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自主探索和发现。
生活化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应用,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
而且,生活化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总之,生活化教学是一种能够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际意义,提高学习动机,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生活化教学,积极探索和实践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用情境打造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
用情境打造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是指将课堂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场景相结合,通过情境打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以下是一个关于生活化课堂的情境打造的例子,用于教授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请注意,以下所示的情境打造方法仅做示例,实际情境打造的方式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目标和学生群体需求进行设计。
情景一:小明买水果小明要去水果摊买苹果和橙子,他拿了5元钱,一只苹果的价格是1元,一只橙子的价格是2元。
请问小明最多能买多少只苹果和橙子?在这个情境中,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图示或实际的水果,并询问学生问题的答案。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和使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用算术、图示或模型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和指导,例如让学生先计算可以买几只苹果,然后再计算可以买几只橙子,最后将两个结果相加,以便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能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景二:小华的广场边长小华拿尺子测量他家楼下的广场,并发现它的两条边长是3米和4米,请问这个广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这个情境中,老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问题,并告诉他们需要通过测量边长来计算广场的面积。
然后,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计算面积的方法,如将两条边长相乘,或者使用公式计算面积等。
学生可以按照老师的指导,亲自测量边长,然后计算广场的面积。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测量长度和计算面积的方法,还能理解到数学在测量和计算中的应用。
情景三:小杰的蔬菜园小杰种了一块蔬菜园,他在地里种了4行白菜和3行萝卜,每行有5个蔬菜。
请问小杰一共种了多少个蔬菜?通过以上情境打造的例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境和学生需求进行设计,创造更多的生活化课堂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生活化实践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始终坚信教育的本质是生活化、实践化的。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尝试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以下是我对教学生活化实践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发现所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时,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与人沟通、合作、创新等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践1. 创设生活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创设与生活实际相符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例如,在教授《论语》时,我让学生扮演孔子及其弟子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儒家思想。
2. 结合生活实例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例相结合,让学生从实例中体会知识。
例如,在教授《几何》时,我以生活中的家具、建筑为例,让学生观察、测量,从而加深对几何知识的理解。
3. 开展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我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让他们在参观过程中学习知识;开展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4. 引导学生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通过反思,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进步。
三、生活化教学的效果1.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学生们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课后也能自觉复习,成绩得到了稳步提升。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生活化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其教学意义应当逐渐加以重视,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进而则应当在基础的语、数、外三科基础之上,进一步确保德育学习活动的优化开展。
这样一来,通过有效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学习,逐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思想品质及道德思想能够朝着正向发展。
本文将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现状及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积极意义进行分析,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强化保障为学生提供高质量、高效率课堂。
关键词: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情境引言:在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影响下,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心理压力都会逐渐加重,因此,为了能够确保学生的身体实现健康成长和发展,则需要借助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模式的优化创新。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基于教材的知识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将学习活动与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进行组合。
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与分析;另一方面,又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进而确保在实际生活当中能够灵活加以应用,确保德育教学实践意义的落实。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现状分析(一)教学方法相对传统落后在现如今开展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可以发现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课堂当中只是围绕着教材知识点进行讲授,这样一来,由于偏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并且认知基础、生活经验都相对较为有限,因此,在对理论进行理解和吸收程度较弱。
任课教师若是一味盲目地对于知识点进行讲授灌输,而学生只能不断进行被动地吸收,则枯燥的学习方式便会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求学生被动地对理论知识点进行听取和记忆,然而,却忽视了为其提供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影响下,整体的教学价值、教学意义难以得到体现[1]。
(二)教学活动缺乏实际价值结合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理论知识的重点讲解,便会使得学生在进行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无法体现其教育价值。
情景教学生活化教育
情景教学生活化教育生活化教育是一种注重以真实的情境和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它通过模拟真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景教学生活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习,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我发展。
下面将从教育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来论述情景教学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教育目标情景教学生活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目标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使他们能够在真实情境下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能够在团队协作中解决问题。
4.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使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并不断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过程情景教学生活化教育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和评价阶段。
1. 准备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真实生活情景,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和资源。
2. 实施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参与其中,提供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
3. 总结阶段: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和经验,并与实际应用做关联。
4. 评价阶段:教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观察、记录、测试等,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
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生活化教育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1. 观察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真实情景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 实践操作法:教师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3. 问题解决法:教师提出真实问题或情境,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4. 案例分析法:教师给学生提供真实案例,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生活化教学实践方法(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生活化教学强调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生活化教学实践方法,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生活化教学实践方法1. 创设生活情境生活情境是生活化教学的基础。
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下是一些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1)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开展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生活中的角色,模拟实际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组织实践活动:结合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调查、实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应用。
2. 拓展生活经验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挖掘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教育资源。
以下是一些拓展生活经验的方法:(1)开展课前调查: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兴趣爱好等,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2)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分享育儿经验,让学生了解家庭生活,培养亲子关系。
(3)组织班级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晚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拓展生活经验。
3. 强化生活应用生活化教学的核心在于将知识应用于生活。
以下是一些强化生活应用的方法:(1)设计生活化作业:布置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开展生活化课程:结合课程内容,开展烹饪、手工、环保等生活化课程,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
(3)组织生活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调查、辩论、公益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注重情感教育生活化教学不仅关注知识传授,更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
以下是一些注重情感教育的方法:(1)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生活化
教学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和应用所学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学生活化旨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主动参与和互动的学习环境。
一、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兴趣爱好,选择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学内容。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师还可以选择与学生当前生活紧密相关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例如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等。
二、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生活场景或真实情境的方式,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小组活动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项目制教学法项目制教学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一个具体的项目中。
教师可以分配不同的角色和任务,让学生在项目中发挥各自的专长,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意教学法通过开展各种富有创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寓教于乐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例如绘画、写作、舞蹈等,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评价生活化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品表现,了解生活化教学的效果。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班级展示、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成果,以评价教学效果。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填写问卷、进行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生活化教学的反馈意见,以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浅谈情境教学下的生活化英语课堂
浅谈情境教学下的生活化英语课堂
情境教学是一种以场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习者需要在真实或虚构的情境中学习、体验和应用语言。
生活化英语课堂则是指将英语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学习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
在情境教学下,生活化英语课堂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英语。
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教师在情境教学下创造生活化英语课堂:
1. 以日常生活为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将英语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习者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认识和运用英语。
2. 引入案例:教师可以将实际案例纳入课堂中,让学生模拟和应用真实情境中的英语语言知识。
3. 制定角色扮演: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构建不同的角色扮演情境。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尝试不同的语言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英语。
4. 设计游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英语游戏,通过游戏模式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参与度。
在生活化英语课堂中,“学以致用”更容易实现,学生能够更自然地运用语言,课程质量也会更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情境教学和生活化英语课堂的理念,创造更多实际性强、趣味性高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
游戏化教学情境化构建生活化引导
学生素质小学音乐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节奏感的培养需要不断地积累,在形式上需要丰富多样,发挥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在教学中有更强的愉悦感,提升学习的兴趣。
在具体的操作上需要依据实际情况,需要做好资源的合理应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逐步的节奏感培养效果。
小学音乐教学中,低年级学生在音乐节奏感上相对较弱。
节奏感的培养是低年级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作为教师需要有效地吸纳国内外小学低年级学生节奏感培养的方法与经验。
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最终的教学成果,让教学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愉悦感。
一、注重游戏化教学在教学中,需要适时地融入游戏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接受训练的兴趣。
在具体的游戏方法中,需要与低年级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教学的内容相关,提升教学的整体成效。
在游戏中加入节奏感的元素,在具体的游戏设置中,可以让幼儿模仿身边常见的动物的叫声,角色扮演能提升幼儿的参与感。
在具体的猫叫、狗叫的模仿中,需要做好对应的节奏长短高低的训练,甚至于配合有关歌曲,做好整个氛围的构建。
常规人们所熟悉的拍手游戏中,实质上蕴含着节奏训练的要素。
学生直接进行互动拍手加上对应的口诀,可以有效地提升节奏训练的趣味感,甚至这种游戏在学生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玩耍,提升学生节奏训练的频次,让节奏训练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中。
教师需要广泛地吸纳各种节奏训练的游戏,让节奏训练游戏的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并且让游戏成为低年级学生日常娱乐的有效方法,让节奏训练不仅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落实,同时在学生日常的娱乐中达到更好的效果提升。
二、注重情境化构建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需要做好对应的情境构建来调动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例如播放有关音乐或者用语言的方式,配合进行有关背景情境的设置。
让幼儿逐步地通过教师的引导,进入音乐节奏训练的氛围中。
情境的构建要充分利用有效条件的支持,可以多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播放的动画视频,既有画面感,又有声音的配合,有效地规避了传统钢琴演奏教学方法的局限。
例析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与“真实化”
例析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与“真实化”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生活化与真实化教学情境是当代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它们旨在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实际情境,提高教学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被passively 接受教师的知识,缺乏实际应用和体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高。
探讨如何通过生活化和真实化教学情境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开始关注如何将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生活化教学情境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场景和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使之更具感染力和实效性。
真实化教学情境则更注重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所学知识,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深入探讨生活化与真实化教学情境的特点、优势、实践方法,以及如何将二者融合起来,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最终总结出一些对教育实践有益的启示。
生活化与真实化教学情境的结合将为教育教学带来更多可能性,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和深入的学习体验,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1.2 问题提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常常面临如何设计更贴近学生生活和真实世界的教学情境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往往过于抽象、脱离实际,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不足。
如何构建生活化和真实化的教学情境,成为了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设计要求教师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体验和应用知识。
通过将学习内容融入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成效。
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设计并非易事,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析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与“真实化”
例析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与“真实化”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与“真实化”是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和方法。
它强调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经验,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本文将以具体的例子来分析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与“真实化”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与“真实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以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设计有关购物、游戏、旅行等活动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与“真实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化学实验为例,传统的化学实验往往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学生只是简单地按照实验步骤来操作,缺乏对实际情境的理解和探究。
而如果将化学实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比如通过制作洗涤剂、防腐剂等实用产品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了解这些化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而且还能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
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与“真实化”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中学社会科学课程中,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模拟国际会议、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国际政治、法律等领域的实际操作,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通过这种“真实化”的学习情境,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相关知识,还能够培养跨学科思维、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将来的社会实践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与“真实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大学生物实验课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与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从而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真正掌握实验技能,而且还能够激发他们对生物科学的热情,为以后的科研和实践奠定基础。
例析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与“真实化”
例析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与“真实化”【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教育教学中的“生活化”与“真实化”的重要性。
从定义和特点上分析了“生活化”和“真实化”教学情境,指出“生活化”强调将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真实化”注重模拟真实场景进行教学。
然后,介绍了实施这两种教学情境的方法,并分析了它们的优势和局限性。
通过比较分析,强调了“生活化”和“真实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应用建议,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读者能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生活化”与“真实化”教学情境,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
【关键词】关键词:生活化、真实化、教学情境、定义、特点、实施方法、优势、局限性、比较分析、重要性、建议、未来发展方向、教育教学背景1. 引言1.1 教育教学背景在当今社会,教育教学背景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变与完善。
教育教学背景不仅包含教育资源、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硬件条件,更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软件条件。
教育教学背景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大多是被动接受知识,教师主导教学过程,学生缺乏参与感和主动性。
这种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积极性,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如何构建一个符合当代教育需求的教育教学背景,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活化”与“真实化”的教学情境正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这种教学理念强调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体验,从而使学习更具有意义和价值。
生活化和真实化教学情境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育教学背景的改善与创新,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满足当代教育的需求和发展。
1.2 “生活化”与“真实化”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背景下,生活化和真实化教学情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因此,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科学整合生活认知素材,设计生活化训练任务,有效激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技术素质。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利用多种教法,为学生创设适宜学习情境,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信息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创设方式众多,教师要有筛选意识,提升教学设计的适用性。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渗入我们的生活,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经历和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境,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
例如《编辑文档》一课,教师这样设计课堂导入:“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文档,如何编辑文档呢?这里有一个现成的文档,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内容-请假条。
大家仔细看一下,这里面的文字有一些问题,如用字错误、重复、遗漏以及标点符号错误等,现在请大家对这篇文档进行修改。
基本操作程序如下——启动Word2003,单击文件,弹出对话框打开,单击请假条,打开之后开始编辑。
”学生依照教师引导,顺利进入文档编辑界面,删除、添加、更换相关文字、标点。
同时,教师深入到学生之中,对学生相关操作进行具体的指导,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
学生顺利完成操作任务,教师开始验收学生学习成果,并给出评价。
请假条是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文档运用,学生经常使用,自然具有很高的认知度。
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学习操作顺利展开,课堂教学效果逐渐呈现。
二、整合生活素材,接轨学生认知基础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因此,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信息技术认知基础展开学情调查,注意收集相关信息资源,通过多重整合优化相关信息,形成重要学习支持力量,使学生学以致用,实现信息技术的认知内化。
例析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与“真实化”
例析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与“真实化”
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与“真实化”是指在教学中将学习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实际
经验相结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
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例析。
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与“真实化”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
活经验和兴趣爱好,设定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符合的学习目标。
在学习英语口语对话时,教
师可以将学习目标设定为帮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对话进行实际交流。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感受到学习英语口语对话的实用性,增强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与“真实化”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教师应尽量选取与学
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从中找到共鸣和实际应用的机会。
在学习数学的
加减法时,教师可以以购物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的购物环境中进行加减法运算,从而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的实际购物体验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与“真实化”体现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
龄特点和学习能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授科学实验时,
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开展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自参与通过实践来感受科学
的真实性和趣味性。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
力。
例析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与“真实化”
例析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与“真实化”【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教学情境中的“生活化”与“真实化”这两种不同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情境强调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而真实化教学情境则注重让学生在模拟真实场景中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真实性和应用能力。
本文分析了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特点和设计方法,以及真实化教学情境的意义和建构策略,并探讨了二者之间的联系与结合。
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将是更加注重将生活化和真实化教学情境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这两种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情境、真实化教学情境、教学设计、教学建构、联系、结合、未来趋势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教育领域,教学情境的设计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如何更好地设计教学情境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情境往往是机械化和死板的,缺乏足够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性,使得学生难以在其中产生共鸣和投入。
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研究如何将教学情境“生活化”和“真实化”成为当下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
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特点在于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经验,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多样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而真实化教学情境则更强调将学习情境与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生活化和真实化教学情境的设计和应用,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这两种教学情境的特点、意义、联系、设计方法和建构策略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推动教育教学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以教学情境化实现教育生活化
2015.04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目标,品德与生活课堂即是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品德与生活课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
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和真实道德冲突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
良好品德的培养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
”基于此,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了体验式目标:“在本课程中,儿童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活动主动地进行建构,而不是依赖教师的直接传授。
教学应引导儿童通过观察、调查、讨论、参观、访问、制作、种植、饲养、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与环境互动、与同伴合作,来获得对自然与社会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获得丰富的知识或经验,获得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强调活动,重视孩子的直接经验,鼓励孩子对教课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孩子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品德与生活课新教材,富有活泼有趣的画面,具体感人的场面和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亮点就是让孩子成为新课堂的主人。
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式应是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诱导孩子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孩子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孩子特点,引入或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对应的教学情境,让孩子置于特定的生活色彩浓厚的情境之中,引起孩子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
教学中怎样创设情境呢?主要有三种形式。
1、情境再现。
是指以课本画面、场景或其他内容为素材,经过教师的加工创造,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孩子面前,调动孩子的情绪体验,引导孩子学习做人做事的形式。
例如鲁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一册第二单元《美丽的校园》,教材中的画面、场景是静止的,是没有情节的,情节要靠学生的想象延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教学情景生活化、促学生学习行动化坦头中学金隆戴伟摘要新课改渐入佳境,教学主体已经清晰,教学效果也日益凸现;但传统教学阴影下的机械、刻板等教学方法,唯知识观的功利性教学弊端仍然存在。
本文就如何选择、创建合理的生活化教学情景,教给学生浅显易懂、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促成学生学习行动化,保证《科学》课程改革得以继续、深入开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一条符合《科学》学科特点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教学情景生活化学习行动化策略一、课堂教学中的存在问题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在教学中落实知识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联系生活创建学习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习方法的教给以求“教是为了不教”。
但传统教学传承下的教学因为要达成知识传授为终极目标的教学目的,多年的积习左右了一部分的教师还继续着“昨天的歌谣”,穿着新鞋走老路。
[案例1]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电学知识。
第一节、电路组成。
请把书本翻到……教师的导入显然基于完成教材知识传授的目的,延续着传统教学的机械、刻板、直入,而由此所能引起的学生关注、兴趣以及由此而达成的学习内驱力、持久力大打折扣。
[案例2]学生做完杠杆平衡条件的分组实验,贪玩的便转动杠杆,抡得如同圆盘。
教师:(表情非常严肃)你怎么这么不认真!乱玩,搞坏了咋办?快点儿填写实验记录。
教师遵循课前的预设,严格监管学生的活动。
在这次教学意外事故中,教师虽然看似制止了无关的学生活动,却以一种简单的方式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同时还浪费了一次极好的资源生成。
[案例3]教师:今天我们学习《平面镜成像规律》。
为了知道像的性质,我们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下面请大家观察演示实验。
(一开始,学生还都聚精会神,可由于实物演示太小,影响可见度,一些学生特别是后排学生便心不在蔫了,做起了小动作、说起了悄悄话。
老师也提高了音调。
)教师:同学们,认真看!我用等大的蜡烛在镜后接住像,所以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成的是虚象(个别学生小声嘀咕:什么是虚象?)……教师:因为两支蜡烛都放在同一直尺上,看一下它们与镜面的距离,又可得出像距等于物距,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又有学生嘀咕:为什么垂直?)……(终于有学生忍不住,大声说:“看不见,看不见!)教师:看不见的同学回忆这次实验,结合看书课后再理解一下。
科学学习突出探究为核心、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也越来越增加实验演示的比重。
但传统教学阴影下,教师不敢过分放手,往往以演代练,说教多于行动,于是便出现案例中教师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听得(看得)云里雾里。
[案例4]教师:今天学习的《光的折射规律》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记住!学生:怎么记?太难了。
教师:我们要讲究方法,不要死记硬背!不少中学生会说:我们几乎每堂课都在听老师讲学习方法,可是,我们的学习状况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更好的改变。
我们必须承认:情况确实如此。
老师告诉学生:“你们要注意学习方法。
”然而,重要的不是老师的告诫或教导,而是学生自己的实际体验;重要的不是老师对“学习方法”的笼统介绍,而是学生所接受的具有实际内容和指标的训练。
如何规避传统教学遗留的教学陋习?如何打造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如何给予更优化、更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这些都是保证新课改持续健康发展所亟须考虑的。
二、新形势下的《科学》课堂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的发展正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与基本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教学归宿,真正以人为本,这与传统教学以完成知识传授为终极目标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强调实践,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主探究……学科课程越来越强调实践性、综合性、情境性和探究性。
如果说课改之初,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是课改的前提条件;那么探索一条符合《科学》学科特点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教给学生浅显易懂、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一线教育工作者推进、深化《科学》课程改革的新的落脚点和增长点,也是《科学》课程改革得以继续、深入的长效保障。
可以说,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能自然地驱动学生学习的行动化,是突出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三、实施情景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一)、教师的教学技能要再提高1、科学教师要进一步学习新课改理念,彻底告别传统教学中落后的观念、方法,从而提升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2、通过科学教师组内的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同课异构打磨以及观看名家名段、讨教大家指点等形成适合初中《科学》的有效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以搭建生活化情景为平台,展开教学)。
暨提升教师理论水平的基础上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力争新到教师上课能入行、青年教师上课创新意、骨干教师上课有特色,资深教师上课能示范;努力创建学习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3、《科学》教学中要拆解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模糊、笼统和粗泛等问题,以创建生活化情景为载体,以学生实验为突破口,调动学生“看、听、做、想、说”,培养学生“心动不如行动”的自主学习习惯以替代陈旧的、机械的死记硬背以及被动的听讲接受。
(二)、情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实践1、创建合理有效的生活化情景,给予学生足够的人文关怀,以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5]教师:(上课铃声响停一会了,还假装收拾整理教具…)学生:(坐着,表情有点迷茫)教师:(很关切地)怎么了?学生齐答:老师,上课了!电铃都响了好一阵子了!教师:(故作惊讶)哦!不过,说到这些,老师倒想起一个问题(稍作停顿),电铃为什么会响?学生:(有点儿不屑,有的还哈哈大笑)有了电呗。
教师:生活中用了电的还有吗?学生:电灯、电话、电风扇、电冰箱……教师:哇,你知道的可真多!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这些家电有了电就能工作了呢?生:这个么……(教师板书课题-----电学知识、第一节电路组成)案例五中教师积极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提高了关注度,激发了兴趣,顺利有效地组织教学;反观案例一,传统教学传承下的教学因为要达成知识传授为终极目标的教学目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导入便也直入居多,忽视情景的创建,缺乏人文的关怀。
2、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或经历)重现情景,使学生明白科学源于生活。
[案例6]教师:我知道大家都是爸爸妈妈们的好帮手,能干很多家务活,对不对?学生(齐答):对!教师:谁能给大家演示一下晒衣服并加以说明?学生1:把衣服拧干,摊开晒在阳光下……学生2:最好挂在风吹得到的地方。
教师:为什么呢?学生(齐答):水干得快呀!教师:真是小鬼当家,厉害!这可都是我们今天才要学习的《蒸发和沸腾》内容呀!教师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现情景,引发学生“科学就在身边,我已经使用了科学知识”的感慨,从而揭开《科学》的神秘面纱,降低学习难度,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同时又利用学生的成功驱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塑学生的《科学》学习信心。
3、利用安全事故、安全常识及国家、国际大事重彩描绘突出情景,使学生感觉到学习科学知识的需要。
[案例7]教师: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睡梦中的你突然醒来,闻到了一股臭味。
哎呀,不好,是煤气泄漏了……(学生听得鸦雀无声、神情紧张)教师:我们该怎么办?教师(静寂片刻):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煤气主要成分----CO的相关性质,再一起想办法该如何对付它,好吗?兴趣之外,需要就是学习最好的内驱力,而生存则是人类的第一需要。
在这段情景呈现后,学生便会从心底里发出呐喊:我想知道,我要学!(三)、学生学习行动化习惯的培养1、及时、充分和巧妙地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尊重学习主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要学。
[案例8](学生做完杠杆平衡条件的分组实验,贪玩的便转动杠杆,抡得如同圆盘。
)教师(亲切地):好玩吧?(学生有点不好意思。
)教师:没关系!仔细看了吗?转的这么快,象什么?学生1:象车轮。
学生2:象滑轮!教师(用赞许的目光):对,看来这杠杆还跟滑轮扯上关系了!教师:今天实验后留一个问题请大家探究,杠杆真的跟滑轮有关系吗?传统教学以完成知识的传授为终极目标,对于课堂教学中的“意外”、“偶发事件”等都强调“处理”、“应急”(如案例二);新课程的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课堂中的“意外”、“偶发事件”都是我们教学上宝贵的新生资源。
本案例中教师从学生的本性——“无”出发,为学生创造自由如“率性”、“尽性”的环境和空间,让“玩”变成一种学生顽强的探索和科学的研究,教师成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与学生一起分享学习中的忧愁和焦虑、成功和快乐,让课堂的一次意外成为教学新的生长点。
2、积极创建开放性实验,积极创造学生分组实验的机会,尽可能地让学生“玩”起来、“动”起来,使学生乐学。
[案例9]教师:今天我们学习《平面镜成像规律》。
为了知道像的性质,我们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下面请大家自己设计并进行探究。
教师演示实验机械乏味的模仿,已知的价值取向,使学生的兴趣大打折扣;同时由于缺乏对实验过程中不稳定因素的考虑和科学的引导,扼杀了学生在实验中的创造力,甚至有可能是天才的创新。
俗话说“画留三分空,生意随之发”,本案例中的开放性实验则运用学生与教师合作的“双主”方式,在“教”与“学”中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习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实验研究,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和积极进取,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体验实现知识的建构。
3、选择、教给和培养学生明确的、行动化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
[案例10]教师:今天学习的《光的折射规律》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记住!学生:怎么记?太难了。
教师:可以比较光的反射定律归纳为“三线同面、两线分居、两角不等”学生:那如何记住二角的关系?教师:回顾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密度越大,声速也越大;反观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介质密度越大,光速越慢,所以介质对光阻碍,因此光从低密度物质进入高密度物质,折射角和速度都变小,否则反之。
记忆方法的教给,不应是笼统粗泛的:“你们要注意学习方法。
”、“你们要认真。
”、“你们要用心”。
我们的认知,也是建立在前知识的基础上,将新旧知识进行比较、联系,既促进旧知识的巩固,也强化了新知识的理解。
通过教学情景生活化,提供给学生大量的鲜活事件尤其是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的事物和活动,特别是具有实际操作和实验的活动,丰富了各类刺激,增加了刺激的次数和强度,强化了知识的重现和输入,达到了巩固知识、培养情操的目的;通过学习的行动化,调动学生看、听、做、想、说,自主探究,让学生“玩”起来、“动”起来、“活”起来,既培养了技能、思维方法,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的生活方式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