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分割说课稿
黄金分割说课稿

黄金分割说课稿一. 背景分析1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黄金分割的意义及简单的应用《黄金分割》是8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相似图形》第2节的内容。
本章是继图形的全等之后集中研究图形形状的内容,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
学习相似图形,离不开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黄金分割》将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加深同学们对比例线段和线段的比地认识,是第一节内容的延续和拓展,同时通过黄金分割在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黄金分割的意义及其简单应用.2.学生情况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强,思维活跃,对于真实情境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极大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历过探索概念的形成过程,,获得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有了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的知识储备学生对黄金分割的定义理解不存困难.初二的学生尚未学过一元二次方程,所以对于黄金比知道即可.对于黄金分割的作图,可以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对于尺规作图,由于前面所学的尺规作图方法有限学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黄金分割的作图.二. 教学目标设计依据<数学教学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结合实际情境,通过建筑,艺术上的实例,了解黄金分割,体会其中的文化价值.2 .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等相关知识.3 .在实际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自信心发展学生探究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三课堂结构设计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小组活动,探求新知3欣赏图片,感悟升华4课后小结。
蔡晓-黄金分割说课稿

《黄金切割》讲课稿一、说教材《黄金切割》是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相像图形》第 2 节的内容。
本章是继图形的全等以后对图形全等内容的进一步拓广与发展。
整个设计力争指引学生察看、剖析生活现实和数学现实中的相像现象,逐渐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黄金切割》这一节内容经过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亲密联系,这节课不论在知识上,仍是在对学生能力培育上都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二、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认识黄金切割的有关观点。
(2)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线段的比、成比率线段等有关内容。
2.过程与方法(1)经过自主研究学习,体验黄金切割的尺规作图的方法。
(2)经过本课知识的学习,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发现学习,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2)经过学习领会黄金切割的文化价值三、教课要点、难点剖析1.教课要点:黄金切割的定义以及应用。
2.教课难点:黄金切割的引入以及学生对黄金切割的价值的理解。
四、说教法学法1.讲堂组织策略:创建切近学生生活,生动风趣的问题情境,展开开朗、主动、有效的数学活动,组织学生主动参加、勤于着手、踊跃思虑,使他们在自主研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实理解2.学生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认识所需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组织、指引、点拨下主动地从事察看、实验与沟通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看、说、操作、展现,进而真实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说教课过程(一)、创建问题情境,引入新课1、赏识图片,提出问题在五角星图案中,大家用刻度尺分别胸怀线段AC、BC 的长度,AC、BC , 它们的值相等吗?而后计算AB AC2、让学生自己着手,胸怀教科书上五角星中线段的长度,计算相应线段的比值。
(二)授新阶段:1、介绍黄金切割及黄金比的意义2、议一议乘积表达式;一条线段有几个黄金切割点3、读一读回味无穷的 0.618;人体与黄金切割4、分组研究,知识运用把学生疏成几个小组,研究怎样找到一条线段的黄金切割点5、开启智慧,知识累积例题解说(黄金矩形)6、稳固练习,加深认识课件演示(学致使用,知识升华)7、数学美的魅力(图片赏识)(三)总结阶段讲堂小结学生总结,教师增补五、说板书设计本节课在设计时制作了大批的幻灯片,将学习目标、例题和练习都制成了笔迹优美清楚、图象规范的幻灯片,这样做能唤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吸引学生的存心注意,同节气俭了大批板书的时间,加大了讲堂密度,提升了讲堂效率。
(新)八年级数学下册《黄金分割》说课稿(范本)

《黄金分割》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老师。
作为一个教师来讲,就是要努力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在多年教学过程中我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怎样才能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积极的动脑、动手、动口参与课堂教学?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正是带着以上的问题,去分析和设计《黄金分割》这节课的。
现在我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黄金分割》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相似图形》第二节的内容。
学习相似图形,离不开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黄金分割》将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加深学生对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认识,是第一节内容的延续和拓展,同时通过黄金分割在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
因而,在整个几何学习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根据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如下:重点:黄金分割的定义,作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的方法。
难点:探究线段的黄金分割点的作法。
二、学情分析对八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对新鲜事物特别有兴趣,尤其是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他们生活的问题情境,会引起他们的极大关注;另一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也有了一定基础,初步养成了动手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尖子生比较突出,他们期待有进一步拔高拓展的机会,而学困生基础比较弱,他们迫切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具体的手把手的帮助。
区别对待才能让每个学生最大程度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目标分析。
基于以上学情分析,针对我班学生的差异性,为了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得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的喜悦。
黄金分割(说课)

五、教学过程
创 设 情 景 激 发 求 知 自 主 探 究 合 作 学 习 信 息 交 流 揭 示 规 律
运 用 规 律 解 决 问 题
练 习 感 悟 、 巩 固 新 知
归 纳 小 结 、 完 善 结 构
布 置 作 业 、 检 验 成 效
13
1、创设情景
激发求知
问题:(1) 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什么总给我们
(此过程大约需16分钟)
9
3、案例剖析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教师选一名学生谈谈自己的 见解,接着带领学生用折剪纸条的方法讲解和演示,学 生在实际操作中会发现规律,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规律.
(此过程大约需8分钟)
4、课堂练习
学生先自主练习,同时选一名学生上台板演解题过程, 教师在台下巡视,等台上学生做完再一起点评。此练习是 引入课题时的设疑,这样就做到了首尾呼应,同时又因为 此题比较典型,学生可以通过练习,熟练掌握解题方法, 发现解题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8
思考(2):
怎样选取各个试点, 可以最快地达到或接近 最佳点?
设计意图:
让学生思考可以按照什么原则去找试点。
想 一 想 ?
19
师生活动: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 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出:第一、 为了使两个试验点选择比较均衡,在 安排试点时,最好使两个试点关于 [a,b]的中心 对称;第二、为 了使试验过程比较平稳而有规律, 满足每次舍去的区间占舍去前的 区间的比例数相同。
设计意图:
布臵第一题是对本节课教与学的成效检验,从而巩固所 学知识,形成技能,另外布臵写报告,提高学生的自主探 究能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作交流意识,以及开阔 视野,提高自身数学文化素养。
《黄金分割》说课稿

《黄金分割》说课稿xiren188一、说教材通过建筑、艺术上的实例认识黄金分割,体会其中的文化价值。
同时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等相关内容,在实际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自信心。
二、说教材的基本思路:(一)知识回顾(二)讲授新课1.创设情景:2.探究新知3.练习巩固4.归纳总结5.布置作业三、说课程的总体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黄金分割的定义,并能找出和判断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2.进一步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等相关内容。
3.能动手找到和制作黄金分割点和图形,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二)能力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动手探究的能力。
2.进一步体验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通过对建筑、艺术等实例,了解黄金分割,感受黄金分割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情感目标1.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3.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并制作黄金分割点。
2.难点:了解黄金矩形并学会作黄金矩形的方法。
五、说教材的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我采取引导发现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为辅的方法,充分展示黄金分割给生活带来的美。
并有组织地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在思维组织上采取由此及彼的类比推理等方法,更有利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具的准备:幻灯片(后在“教学设计”中择机链接)六、说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中,在展示多媒体课件的同时,教师进行启发点拨,让学生自己想到问题并解决疑问,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以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尝试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体验创新的喜悦。
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随时会被精美的图片所吸引,对所学知识产生有意注意,努力思索解决疑问,并能够对自己所学进行综合应用的方式,这才使自己的能力通过教师的点拨得到发挥。
说课稿北师大八年级数学《4.2 黄金分割》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4.2黄金分割》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黄金分割》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相似图形》第2节的内容。
本章是继图形的全等之后集中研究图形形状的内容,它与前后有关几何部分的内容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对图形全等内容的进一步拓广与发展。
整个设计力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现实和数学现实中的相似现象,总结图形相似的有关特征并自觉的应用到现实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同时,通过“图形的相似”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认识数学丰富的人文价值,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一般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
《黄金分割》这一节内容通过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观察、操作、实验、合作与交流以及学会学习就变得更为重要。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我校是一所乡级的普通中学,学生都来自乡镇和农村,大部分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薄弱,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弱,所以我要鼓励学生上课大胆发言,积极动手,精心营造自主、合作、探究交流气氛,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学生在课堂交流方面获得长足的发展。
三、教法分析:1、在教法上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猜想—概括,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充分发挥其自主能动性。
2、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本节课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导他们动手操作、交流合作,体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3、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直观演示,更好地实现了“数形结合”的教学,切实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黄金分割的定义来感受黄金分割的发现和黄金分割的美。
2.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等相关内容。
(二)能力目标:通过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培养学生的理解与动手能力。
10.2黄金分割说课稿

黄金分割说课稿一.说教材:1. 《黄金分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黄金分割》是苏科版8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图形的相似》第2节的内容。
本章是继图形的全等之后集中研究图形形状的内容,它与前后有关几何部分的内容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对图形全等内容的进一步拓广与发展。
《黄金分割》这一节内容通过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巨大社会价值,充分认识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2.教材处理:我认为教材这一节的内容安排非常合理,在教学中我不想作大的改变,只是在情境引入和黄金分割的应用价值方面多花些时间,以加深学生的黄金分割的感悟。
3.教学目标设计:(1)教学知识点:①了解黄金分割、黄金矩形、黄金三角形的意义,②会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感受黄金分割的美。
③由黄金分割进一步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会用黄金分割来解决一些问题。
(2)能力训练要求:通过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培养学生的理解与动手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要求: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并能动手找到和制作黄金分割点和图形,感受数学的巨大社会价值,充分认识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4.重点: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及其应用.难点:用黄金分割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生: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对新鲜事物仍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所以我认为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让他们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认识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三、说教法和学法:教法:演示法、启发式、讨论法、归纳法学法:动手操作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四、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黄金分割的资料。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引入:情境1、一枝粉笔多长最好?这是我们身边的问题,每枝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单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既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那么,粉笔多长最好呢?(此处学生讨论)再问: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到的呢?运用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情境2:五粮液的故事(教师讲述,多媒体字幕显示)我想讲的故事如下:1972年,有外商提出,希望能销售五粮液低度酒。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2.2黄金分割说课稿+教案+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2.2黄金分割说课稿+教案+课件-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课 题:黄金分割的应用●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通过黄金分割的定义来感受黄金分割的发现和黄金分割的美。
2.通过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来画五角星。
3.会用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来解决一些问题。
4.掌握什么是黄金三角型和黄金矩形。
(二)能力训练要求:通过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培养学生的理解与动手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并能动手找到和制作黄金分割点和图形,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并能运用.●教学难点:找黄金分割点和会用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来解决一些问题。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幻灯片、尺规●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一、什么是黄金分割? 1、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如果 那么称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 如果把 化为乘积式是 ,AC 叫做AB 和BC 的比例中项2、黄金分割的发现:黄金分割是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
一天,毕达哥拉斯从一家铁匠铺路过,被铺子中那有节奏的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所吸引,便站在那里仔细聆听,似乎这声音中隐匿着什么秘密。
他走进作坊,拿出一把尺量了一下铁锤和铁砧的尺寸,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十分和谐的关系。
回到家里,毕达哥拉斯拿出一根线,想将它分为两段。
怎样分才最好呢?经过反复比较,他最后确定1:0.618的比例截断最优美。
后来,德国的美学家泽辛把这一比例称为黄金分割律。
这个规律的意思是,整体与较大部分这比等于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
无论什么物体、图形,只要它各部分的关系都与这种分割法相符,这类物体、图形就能给人最悦目、最美的印象。
二、数学美的魅力:1、古埃及胡夫金字塔:文明古国埃及的金字塔,形似方锥,大小各异。
《102黄金分割》说课稿

10.2《黄金分割》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在苏科版教材里,《黄金分割》安排在八年级下册第十章《图形的相似》第2节.本章与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图形的全等》相呼应,都是研究图形的整体性状,相对于《图形的全等》,因为打破了“大小相等”这一限制仅研究相似形的不变性,其内容更丰富,内涵更深刻,对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把握几何结构、熟悉基本方法、体会数学思想等方面有更高的能力要求.《图形的相似》这一章在初中数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图形的全等》的拔高,也是理解后继课程如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学习相似形,离不开线段之比和比例线段,而《黄金分割》这一节紧随比例线段之后,让学生在接触各类数学素材的同时,熟悉比例线段的性质、体会数学思想、激发学习兴趣;在经历实验、操作、比较、分析的数学思维过程中,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为进一步进入相似形性质与判定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因此,与人教版、华师版等教材相比,苏科版教材把黄金分割的内容单独成节,而不是仅仅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出现,充分体现了“数学是一种文化”这一新课程理念.本节内容的学习选材广泛,丰富有趣,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我们在选择教学材料时,充分注意到了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注意到了数学问题后的文化背景,让数学知识不仅是“冰冷的美丽”;同时也注意到了兼顾不同类型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鼓励更多学生投入“火热的思考”.简言之,《黄金分割》在教材中不应是一座寂寞的孤岛,而是一颗夺目的明珠.2、教学对象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新生事物面前仍然保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对擦肩而过的生活现象如果用一种数学的眼光重新发现,不仅能激发学习的兴趣,也能因此更热爱生活.对于数学奇妙现象的探索与揭示,能激发自己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对黄金分割的进一步的探索需要用到一元二次方程,而学生尚未涉及,因此对于黄金比的计算、黄金点的作图与证明等知识只要“了解”而不必“掌握”,但是可以作为课后探索的素材.我们在给出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侧重于欣赏数学素材,如黄金矩形、黄金三角形等等,预先准备好的PPT、“几何画板”等课件可以直观、高效地推进本课内容.3、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针对以上特点,课堂教学中,准备在引入情境、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了解黄金分割的应用,熟悉其中的数学背景与文化内涵.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引导学生实验操作、合作思考、观察发现,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同时培养发现的眼光.黄金分割的素材极为丰富,不能在一堂课完全涉及,本课只是提供一个窗口,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在思考中感悟.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表达自己对于学科的理解与热爱,对于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引导更多的课后活动任务,借助于网络或图书资料,以“数学小报”或者“小组合作的长作业”的形式对黄金分割作更多的探究.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际情境,了解黄金分割与黄金比的概念,能够识别黄金矩形与黄金三角形;【能力与方法目标】通过认识黄金分割,重视比例线段的学习;能运用黄金比设计一些图形;【情感与态度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好奇心、欣赏数学美;在合作交流中,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通过对数学史的学习,积累相关数学文化常识,并习惯用数学的眼光看事物,培养数学审美观.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黄金分割与黄金比的含义;难点:认识黄金图形、黄金分割的作图.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引入课题,准备了以下情境供选用:(1)播放一段芭蕾舞视频,提出问题:你知道芭蕾舞演员跳舞时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吗?(2)给出一组矩形(前一节课后习题4),选出你最喜欢的那一个.(3)展示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图片,测量相关数据,并计算比值.说明:情境的使用是为了引入话题,而不仅是流于形式有趣.情境(2)顾及了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其实也是为引入黄金矩形做了铺垫.2.小组活动,独立思考.针对选择好的情境,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总结发言的同时,引出黄金分割的概念.(1)什么是黄金分割: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如果=,那么称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 点C 叫做线AB AC AC BC 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其中.618.01:215:≈-=AC AB (2)独立思考:线段AB 上有几个黄金分割点?一条线段有两个黄金分割点,它们关于线段的中点对称.说明:黄金分割的概念有不同的表达形式,比如使用前一节的“比例中项”代替式子=AB AC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段,使其中较大的一段是原线段与较小一段的比例中项,叫做把这条线ACBC 段黄金分割),应及时启发学生在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切换,这其实是一种数学阅读能力.“线段AB 上有几个黄金分割点?”是一个让学生“跳一下”可以触及的问题,其中体现了对称的思想,作为课后延伸,可以让有能力的学生了解华罗庚先生用折纸法推广优选法的故事,其中就包含了线段的两个黄金分割点的关系.此处,可以补充一些具有黄金分割的图片:人体与黄金分割、维纳斯女神、用黄金比构思的音乐作品,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关于黄金点的作图,教材不作要求,但是可以通过动画展示一下,让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模仿.如何作出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说明:通过视频了解黄金点的作图,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指导其阅读相关材料,以达到理解。
黄金分割说课稿

《黄金分割》说课稿(幻灯片1)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来自官庄镇中心中学的赵立峰,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黄金分割》。
我主要从五个方面说明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幻灯片2)一.设计理念;二.教材分析;三.教法、学法与学生;四.教学流程;五.板书设计。
一.设计理念(幻灯片3)“黄金分割”被誉为数学的两大宝藏之一,它来源于实际生活,并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只要留心,到处都可以发现这位美的“使者”的足迹。
(幻灯片4)在黄金分割的教学中,我通过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同时在实际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自信心,发展学生探究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幻灯片5)同时,在黄金分割的教学中我向学生渗透了以下数学文化:1.在教学中渗透数学美;2.渗透数学的价值观;3.渗透世界观的教育;4.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幻灯片6)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黄金分割》是8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相似图形》第2节的内容。
是第一节内容的延续和拓展,同时通过黄金分割在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体会黄金分割的文化价值。
(幻灯片7)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黄金分割的定义及黄金分割点的作法;(2)了解黄金矩形,会进行黄金分割的有关计算;(3)了解黄金分割的由来和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合作、探究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同学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自信心;在现实情境中体会黄金分割的文化价值;感悟到学数学是美的享受.(幻灯片8)3、重点、难点:本节的重点是认识黄金分割,感受数学美;难点是找黄金分割点,从数学角度解答有关黄金分割知识.(幻灯片9)三、教法、学法和学生:本节的教学方法包括: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学法是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学会与他人合作.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对新鲜事物仍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所以我认为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黄金分割说课稿

《黄金分割》说课稿保定市十七中胡赫男本节说课的内容是《黄金分割》,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评价分析、教学程序、课后反思等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课题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黄金分割》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相似图形》第2节的内容。
本节是继第1节《线段的比》之后的提出的一个实际问题,其作用是使学生通过实例了解黄金分割,体会其中的文化价值,同时,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等相关内容,在实际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中增强实践意识和自信心。
2.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例了解黄金分割,并能简单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黄金分割概念的建立过程,发展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2)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等相关内容。
情感与态度目标:(1)在实际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中增强实践意识和自信心;(2)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提高审美意识。
3.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建立黄金分割的概念。
教学难点:作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对现实生活特别敏感,对于美的事物非常好奇、乐于探究,普遍具有强烈的审美需求,而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三、教法分析:依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参照杜威的“在做中学”理论,本着“立足学生生活、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的原则,我确定如下的教学方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开展活泼、主动、有效的数学活动,贯彻“以学定教”的原则,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探究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本课使用了学案,分发到每名学生手中。
(展示学案,见附件1)四、评价分析:1.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2.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黄金分割数学说课稿

黄金分割数学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黄金分割》是北师大版8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相似图形》第2节的内容本章是继图形的全等之后集中研究图形形状的内容它与前后有关几何部分的内容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对图形全等内容的进一步拓广与发展整个设计力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现实和数学现实中的相似现象总结图形相似的有关特征并自觉的应用到现实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同时通过“图形的相似”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认识数学丰富的人文价值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一般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黄金分割》这一节内容通过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观察、操作、实验、合作与交流以及学会学习就变得更为重要2、教学目标设计:(一)教学知识点:1.通过黄金分割的定义来感受黄金分割的发现和黄金分割的美2.通过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来画五角星3.会用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来解决一些问题4.掌握什么是黄金三角型和黄金矩形(二)能力训练要求:通过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培养学生的理解与动手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并能动手找到和制作黄金分割点和图形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3、本课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通过黄金分割的定义来感受黄金分割的发现和黄金分割的美;并让学生通过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来画五角星;引入新的概念什么是黄金三角型和黄金矩形;会用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来解决一些问题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需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从操作到想象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我将本课的学习重点、难点确定为:学习的重点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并能运用.学习的难点找黄金分割点和会用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来解决一些问题二、说学生1、初二学生性格较初一学生沉稳但对新鲜事物仍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2、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教学引入师:教材在《四边形》这一章《引言》里有这样一句话:把一个长方形折叠就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形纸条按动画所示进行折叠处理动画演示:场景一:正方形折叠演示师:这就是我们得到的正方形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刻度尺)和圆规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几何性质—边、角以及对角线之间的关系请大家测量各边的长度、各角的大小、对角线的长度以及对角线交点到各顶点的长度[学生活动:各自测量]鼓励学生将测量结果与邻近同学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讲授新课找一两个学生表述其结论表述是要注意纠正其语言的规范性动画演示:场景二:正方形的性质师:这些性质里那些是矩形的性质?[学生活动:寻找矩形性质]动画演示:场景三:矩形的性质师:同样在这些性质里寻找属于菱形的性质[学生活动;寻找菱形性质]动画演示:场景四:菱形的性质师:这说明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全部性质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师:根据这些性质我们能不能给正方形下一个定义?样给正方形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学生活动:积极思考有同学做跃跃欲试状]师:请同学们回想矩形与菱形的定义可以根据矩形与菱形的定义类似的给出正方形的定义学生应能够向出十种左右的定义方式其余作相应鼓励把以下三种板书:“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学生活动:讨论这三个定义正确不正确?三个定义之间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这出教材中采用的是第三种定义方式] 师:根据定义我们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梳理一下三、说教法和学法:本次课改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理论突出了学生的数学活动希望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实验、交流达到学习掌握知识的目的尤其是章是继图形的全等之后集中研究图形形状的内容它与前后有关几何部分的内容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对图形全等内容的进一步拓广与发展整个设计力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现实和数学现实中的相似现象总结图形相似的有关特征并自觉的应用到现实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同时通过“图形的相似”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认识数学丰富的人文价值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一般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更是要将学生的学习活动放到生活这一背景下进行所以教法和学法就会与以往又很大的不同就会形式更多样些加上课程标准的数学活动明确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正是基于这种要求按照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及初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如下【学法】和【教法】课堂组织策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开展活泼、主动、有效的数学活动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黄金分割的应用学生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所需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看、说、操作、展示从而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辅助策略:借助教具及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实验、操作和交流尤其是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如何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有助于学生尺规作图的培养演示法:把媒体课件演示给学生看使学生直观、具体、形象地感知图形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搭建通过拼和画来认识黄金分割讨论法:在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索之后让他们进行合作交流使他们互相促进、共同学习练习法:精心设计随堂练习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恰当的发展和提高四、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演示如何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有助于学生尺规作图的培养和实际情境的领悟五、说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法、学法的确定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在课的开始我先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什么是黄金分割然后由黄金分割的发现来体现数学美的魅力:1、古埃及胡夫金字塔:文明古国埃及的金字塔形似方锥大小各异但这些金字塔底面的边长与高这比都接近于0.618.2、蒙娜丽莎的微笑: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构图就完美的体现了黄金分割在油画艺术上的应用通过下面两幅图片可以看出来蒙娜丽莎的头和两肩在整幅画面中都处于完美的体现了黄金分割使得这幅油画看起来是那么的和谐和完美.3、据有关测定当气温处于人体正常体温(36℃~37℃)的黄金比值时人体感到最舒适因此夏天使用空调时室内温度调到22.3℃~22.8℃最适合4、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致力于推广“0.618优选法”把黄金分割原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科学实验中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能源再讲授新课让学生“心动不如行动”自己找出黄金分割点:由黄金分割画出的正五角星形,有庄严雄健之美.并提出问题:如何用尺规画五角星?。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6.2黄金分割》说课稿2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6.2 黄金分割》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6.2 黄金分割》这一节主要介绍了黄金分割的概念、黄金比值以及黄金分割点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金分割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黄金分割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比例、比值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黄金分割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理解黄金分割的概念和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黄金分割的概念,掌握黄金比值,能够找出黄金分割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金分割的概念、黄金比值、黄金分割点的应用。
2.教学难点:黄金分割点的寻找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实物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黄金分割作品,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帕特农神庙等,引导学生思考黄金分割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黄金分割:让学生观察这些作品,引导学生发现黄金分割的规律,进而提出黄金分割的概念。
3.讲解黄金比值: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引导学生理解黄金比值的意义,并掌握计算黄金比值的方法。
4.寻找黄金分割点:让学生通过操作几何画板,找出黄金分割点,并理解黄金分割点的应用。
5.应用黄金分割: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寻找身边的黄金分割现象,体会黄金分割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定义:若一个图形的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它的整个长度与较长部分长度的比值等于黄金比值(约为1:1.618),则这条线段称为黄金分割线,这个点称为黄金分割点。
说课稿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黄金分割》说课稿

说课稿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黄金分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黄金分割》的说课稿,首先要从教材分析开始。
黄金分割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一种数学比例,被广泛应用于艺术、建筑、设计等领域。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数学活动,了解黄金分割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在了解了教材内容后,我们来分析一下学生的学习情况。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比例、勾股定理等基本数学知识。
但他们对黄金分割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表面的现象,对其背后的数学原理和应用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黄金分割的内涵。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共有三个方面。
首先,让学生了解黄金分割的定义、性质和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其次,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黄金分割的定义、性质和应用,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黄金分割的数学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这两个方面,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
首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其次,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辅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黄金分割的概念和性质。
同时,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最后,进行课堂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 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说课稿的核心部分,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详细阐述。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黄金分割实例,如帕台农神庙、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引导学生发现黄金分割在艺术、建筑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黄金分割说课稿

黄金分割说课稿一、说教材通过建筑、艺术上的实例了解黄金分割,体会其中的文化价值。
同时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等相关内容,在实际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自信心。
二、说教材的基本思路:(一)知识回顾(二)讲授新课1.创设情景:2.探究新知3.练习巩固4.归纳总结5.布置作业三、说课程的总体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黄金分割的定义,并能找出和判断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2.进一步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等相关内容。
3.能动手找到和制作黄金分割点和图形,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二)能力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动手探究的能力。
2.进一步体验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通过对建筑、艺术等实例,了解黄金分割,感受黄金分割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情感目标1.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3.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并制作黄金分割点。
2.难点:了解黄金矩形并学会作黄金矩形的方法。
五、说教材的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我采取引导发现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为辅的方法,充分展示黄金分割给生活带来的美。
并有组织地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在思维组织上采取由此及彼的类比推理等方法,更有利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具的准备:幻灯片(后在“教学设计”中择机链接)六、说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中,在展示多媒体课件的同时,教师进行启发点拨,让学生自己想到问题并解决疑问,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以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尝试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体验创新的喜悦。
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随时会被精美的图片所吸引,对所学知识产生有意注意,努力思索解决疑问,并能够对自己所学进行综合应用的方式,这才使自己的能力通过教师的点拨得到发挥。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黄金分割》说课稿

第四章相似图形2.黄金分割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黄金分割》。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六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教材分析: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黄金分割》是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相似图形》第2节的内容。
本章是继图形的全等之后集中研究图形形状的内容,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
学习完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黄金分割》将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加深同学们对比例线段和线段的认识,是第一节内容的延续和拓展。
同时通过黄金分割在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
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黄金分割的定义及黄金分割点的作法;(2)会进行黄金分割的有关计算。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建筑、艺术上的实例了解黄金分割,体会其中的文化价值,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等相关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现实情境中体会黄金分割的文化价值,培养同学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自信心。
3、本课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学习重点:黄金分割的定义,做一条线段黄金分割点的方法;学习难点:探究线段黄金分割点的作法。
二、学情分析:对八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对新鲜事物特别有兴趣。
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他们生活的问题情境,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利于学生对内容的较深层次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可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三、教法与学法:教法: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发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验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
学法: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思考,动手操作,积极探索,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金分割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黄金分割》是北师大版8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相似图形》第2节的内容。
本章是继图形的全等之后集中研究图形形状的内容,它与前后有关几何部分的内容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对图形全等内容的进一步拓广与发展。
整个设计力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现实和数学现实中的相似现象,总结图形相似的有关特征并自觉的应用到现实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同时,通过“图形的相似”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认识数学丰富的人文价值,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一般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
《黄金分割》这一节内容通过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观察、操作、实验、合作与交流以及学会学习就变得更为重要。
2、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学知识点:
1.通过黄金分割的定义来感受黄金分割的发现和黄金分割的美。
2.通过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来画五角星。
3.会用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来解决一些问题。
4.掌握什么是黄金三角型和黄金矩形。
(二)能力训练要求:通过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培养学生的理解与动手能力。
.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并能动手找到和制作黄金分割点和图形,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3、本课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通过黄金分割的定义来感受黄金分割的发现和黄金分割的美;并让学生通过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来画五角星;引入新的概念什么是黄金三角型和黄金矩形;会用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来解决一些问题。
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需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从操作到想象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我将本课的学习重点、难点确定为:
学习的重点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并能运用.
学习的难点找黄金分割点和会用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来解决一些问题。
二、说学生
1、初二学生性格较初一学生沉稳,但对新鲜事物仍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2、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次课改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理论,突出了学生的数学活动,希望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实验、交流,达到学习掌握知识的目的。
尤其是章是继图形的全等之后集中研究图形形状的内容,它与前后有关几何部分的内容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对图形全等内容的进一步拓广与发展。
整个设计力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现实和数学现实中的相似现象,总结图形相似的有关特征并自觉的应用到现实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同时,通过“图形的相似”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认识数学丰富的人文价值,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一般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
更是要将学生的学习活动放到生活这一背景下进行,所以教法和学法就会与以往又很大的不同,就会形式更多样些。
加上课程标准的数学活动明确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正是基于这种要求我确定如下【学法】和【教法】
课堂组织策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开展活泼、主动、有效的数学活动,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黄金分割的应用。
学生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所需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看、说、操作、展示,从而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辅助策略:借助教具及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实验、操作和交流。
尤其是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如何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有助于学生尺规作图的培养。
演示法:把媒体课件演示给学生看,使学生直观、具体、形象地感知图形。
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搭建通过拼和画来认识黄金分割。
讨论法:在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索之后,让他们进行合作交流,使他们互相促进、共同学习。
练习法:精心设计随堂练习,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恰当的发展和提高。
四、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演示如何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有助于学生尺规作图的培养和实际情境的领悟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法、学法的确定,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
在课的开始我先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什么是黄金分割然后由黄金分割的发现来体现数学美的魅力:
1、古埃及胡夫金字塔:文明古国埃及的金字塔,形似方锥,大小各异。
但这些金字塔底面的边长与高这比都接近于0.618.
2、蒙娜丽莎的微笑: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构图就完美的体现了黄金分割在油画艺术上的应用。
通过下面两幅图片可以看出来,蒙娜丽莎的头和两肩在整幅画面中都处于完美的体现了黄金分割,使得这幅油画看起来是那么的和谐和完美.
3、据有关测定,当气温处于人体正常体温(36 ℃ ~37℃)的黄金比值时,人体感到最舒适。
因此夏天使用空调时室内温度调到22.3 ℃~22.8℃最适合。
4、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致力于推广“0.618优选法”,把黄金分割原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科学实验中,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能源。
再讲授新课让学生“心动不如行动”,自己找出黄金分割点:
由黄金分割画出的正五角星形,有庄严雄健之美.
并提出问题:如何用尺规画五角星?
三、议一议:有5盆红花和5盆蓝花,计划摆成5行,每行4盆(红、蓝各两盆),如何摆呢?
根据五角星的特点
再通过正五边形ABCDE的对角线AC与BE交于点M。
点M是那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图中还能找出别的黄金分割点(点F是AD和BC的黄金分割点,点G是DE和BC的黄金分割点,点H是AC和DE的黄金分割点。
,点N是AC和BE的黄金分割点。
引出顶角为的等腰三角形为黄金三角形。
并且又提出问题想一想:黄金△ BOA截去等腰△BOC后,你能证明△ABC仍是
一个黄金三角形吗?
又用“开启智慧”的古希腊时期的巴台农神庙引出黄金矩形。
并留下问题:如果在黄金矩形里以宽为边画出一个正方形,那么留下的还是黄金矩形,你能
证明这个结论么?
最后课时小结:让学生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的知识有的是我们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还没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实践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
黄金分割”的实质就是0.618这个神奇的数字。
只要留心,就会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现其“魅影”。
黄金分割是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留心生活发现1:0.618的这个黄金比例最优美,和谐。
数学在每个人身边,要有心去体验,发现。
六、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在设计时制作了大量的幻灯片,将学习目标、例题和练习都制成了字迹优美清晰、图象规范、色彩艳丽的幻灯片,这样做,能唤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同时节省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课堂效率。
但初一学生刚上初中,还不会听课和记笔记,如果不板书,学生听完课后,会不知道这节课讲了什么,更不用说重点是什么了。
为了突出重点,我仅是板书了课题和三视图的概念,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所学内容和主要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