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复习-用逆向思维巧解运动学问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精品练习:2.6+用逆向思维法求解运动学问题+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精品练习:2.6+用逆向思维法求解运动学问题+Word版含解析

(答题时间:20分钟)1. 一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第1s内位移为6m,停止运动前的最后1s内位移为2 m,求:(1)在整个减速运动过程中质点的位移大小;(2)整个减速过程共用多少时间?2. 物体在斜面顶端由静止匀加速下滑,最初3s内经过位移为x1,最后3s内经过位移为x2,且x2-x1=6m,x 2∶x1=7∶3,求斜面的全长。

3. 如图所示,子弹刚好能垂直穿透三个厚度不同的木板,测得子弹依次穿过这三块木板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若子弹在穿过木板的过程中做匀减速运动,求三块木板厚度之比。

4. 火车刹车后经过8秒钟停下,若它在最后1秒内通过的位移是1米,求火车的加速度和刹车时火车的速度。

5. 一辆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刹车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它停止运动前的最后1s通过的位移。

1. 解:(1)设质点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初速度为。

由于质点停止运动前的最后1s 内位移为2 m ,则22221at x =,所以222222/4/1222s m s m t x a =⨯== 质点在第1s 内位移为6 m ,则2110121at t v x -= 所以s m s m t at x v /8/12146222212110=⨯⨯+⨯=+= 在整个减速运动过程中质点的位移大小为m m a v x 84282220=⨯== (2)对整个过程逆向考虑,则有221at x =,所以s s a x t 24822=⨯==。

2. 解:设经过斜面所需时间为t ,加速度为a ,则221132121⨯==a at x 222)3(2121-⨯-=t a at x ∵x 2∶x 1=7∶3∴t =5s由x 2-x 1=6m ,x 2∶x 1=7∶3,得x 1=4.5m ,x 2=10.5m 而321132121⨯==a at x =4.5m 得a =1m/s 2 ∴m m at x 5.1251212122=⨯⨯==。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思维方法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思维方法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思维方法高中物理解题常用思维方法一、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是解答物理问题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对于某些问题,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会十分繁琐甚至解答不出,而采用逆向思维,即把运动过程的“末态”当成“初态”,反向研究问题,可使物理情景更简单,物理公式也得以简化,从而使问题易于解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思维方法二、对称法对称性就是事物在变化时存在的某种不变性。

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普遍存在着优美和谐的对称现象。

利用对称性解题时有时可能一眼就看出答案,大大简化解题步骤。

从科学思维方法的角度来讲,对称性最突出的功能是启迪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用对称法解题的关键是敏锐地看出并抓住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对称性,这些对称性往往就是通往答案的捷径。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思维方法三、图象法图象能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能鲜明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物理学中常用的工具,图象问题也是每年高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

运用物理图象处理物理问题是识图能力和作图能力的综合体现。

它通常以定性作图为基础(有时也需要定量作出图线),当某些物理问题分析难度太大时,用图象法处理常有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功效。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思维方法四、假设法假设法是先假定某些条件,再进行推理,若结果与题设现象一致,则假设成立,反之,则假设不成立。

求解物理试题常用的假设有假设物理情景,假设物理过程,假设物理量等,利用假设法处理某些物理问题,往往能突破思维障碍,找出新的解题途径。

在分析弹力或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时,常利用该法。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思维方法五、整体、隔离法物理习题中,所涉及的往往不只是一个单独的物体、一个孤立的过程或一个单一的题给条件。

这时,可以把所涉及到的多个物体、多个过程、多个未知量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的解题方法称为整体法;而把整体的某一部分(如其中的一个物体或者是一个过程)单独从整体中抽取出来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则称为隔离法。

运动学解题方法-逆向法

运动学解题方法-逆向法

运动学解题方法-逆向法运动问题的解法较多,同学们在解有关问题时,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一个有效的训练是对一道题要尽可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去分析,既要掌握最基本的解题方法,也要注意分析题目的特点,选用灵活巧妙的解题方法。

长此下去,一定能提高在解题时的应变能力。

逆向法这种思维方法是对物理过程的反向思维。

逆向法思路:是一般思维过程的逆过程,在解题时常常具有独到之处。

例题从A点竖直上抛的小球经B点达到最高点C,若小球在BC段运动所用的时间是小球上升过程总时间的1/3,则小球在A,B两点的速度之比V A:V B= __________,A,B两点距离和B,C两点距离之比H AB:H BC= __________解此题时可用逆向法这种思维方法,竖直上抛运动上升阶段的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据题意可见如右运动示意图。

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运动规律,将自由落体运动阶段分为三个时间相等的阶段.其速度之比为1:2:3;其位移之比为1:3:5再返回原题A,B两点的速度之比V A:V B= 3:1A,B两点距离和B,C两点距离之比H AB:H BC= 8:1答案:3:1 8:1 练习题我国航天局宣布,我国已启动“登月工程”,2007年之前将发射绕月飞行的飞船,2010年左右实现登月飞行。

下面是与登月行动有关的一个问题。

人类为了探测距地球约30万公里的月球,发射了一辆四轮的登月探测小车,它能够在自动导航系统的控制下行走,且每隔10秒向地球发射一次信号,探测器上还装有两个相同的减速器(其中一个是备用的),这种减速器最多能使小车产生5米/秒2的加速度。

某次探测中,探测器的自动导航系统出现故障,探测器因匀速前进而不能避开正前方的障碍物,此时,地球上的科学家必须对探测器进行人工遥控操作。

下表是控制中心的显示屏上的数据信息:收到信号的时间发射信号的时间信号的内容9时10分20秒与前方障碍物相距52米9时10分30秒与前方障碍物相距32米9时10分33秒使小车以2米/秒2的加速度减速9时10分40秒与前方障碍物相距12米已知控制中心信号发射和接受设备工作速度极快,科学家每次分析数据并输入命令最少需要3秒。

高三物理教学中的逆向思维方法

高三物理教学中的逆向思维方法

高三物理教学中的逆向思维方法摘要: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很多物理概念和定律的解答和各种习题的解析,常常要通过逆向思考来解决。

逆向思考其实就是通过从事物的反面进行思考并用创新型的方式解决问题。

通过逆向思考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从多方面解答问题,还能培养创新方法解决问题,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意识,能让他们在学习中另辟蹊径,达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1]。

关键词:高三物理复习;逆向思考教学;创新意识;能力培养受到传统的教学和学生本身的思维定式的影响,学生一般都习惯于从问题的正向思维出发去进行学习和思考并解决问题。

然而一些物理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如果通过逆向思考,通过问题的结果来找出解决方法,能够使问题得到更快速有效的解决。

逆向思考方法充分体现了人类发散思维的活跃性,以及他们在灵活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

本文从几个方面探讨在高三物理复习中运用逆向思考教学的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逆向思考方法的概念和特点(一)逆向思考法概念逆向思考法就是通过将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互换来分析和讨论问题,通过改变事物情发生的结果和原因来探究事物的本质。

通过这种学习方法,能够简化物理学习中的一些难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

例如,将物体垂直向上抛出,在达到最高点前一秒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对于这道问题的解答,如果直接按照垂直上抛来求解,分析问题的过程可能很复杂,但是如果根据它下落的前一秒的速度变化规律来求解,就简单的多了[2]。

(二)逆向思考具有思维发散性和多向性的特点。

例如在复习“力的合成”这一课程时,对于提出的问题:作用在一个直线上的两个同方向作用力4N和6N,形成的合力是多大?按照正向思维方式,应该是10N。

如果换一个思维方式:合力为10N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和同一方向上,那么这两个力分别是多少?这时候通过逆向思维得出的结论就很有意思了。

可以是2和8,也可以是3和7、6和4等,这就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逆向思维法在求解物理运动问题中的妙用

逆向思维法在求解物理运动问题中的妙用

逆向思维法在求解物理运动问题中的妙用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了解题简捷,或者从正面入手有一定的难度,有意识地改变思考问题的顺序,沿着反向(由后到前、由果到因)的途径思考、解决问题的解题方法叫逆思法。

这是一种比较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通常运用可逆性原理、反证归谬等方法进行逆思。

物理学中的可逆过程有运动形式的可逆性、时间反演的可逆性等,下面以运动问题为载体,讲一下逆思法的运用。

【点评】
此题中物体沿光滑斜面上滑,类似于竖直上抛运动,具有时间对称性、速度对称性和位移对称性。

解题时要注意运用这些对称性,简化运算。

【点评】
对于题述只给出最初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和最后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一定要考虑到这两段时间可能重叠的情况。

【点评】
此题小球的运动情境是我们常见的,可视做无穷多个斜抛运动组合而成,需要运用公比为1/2的无穷等比数列求和。

【举一反三】
在解决斜抛运动上升阶段的问题时,我们可以把它视做逆向的平抛运动。

斜抛运动的初速度等价于平抛运动的末速度,斜抛运动到达最高点的速度等价于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对于完整的斜抛运动,根据对称性可看做由两个相同的平抛运动组合而成,利用平抛运动规律,从而使问题得到快速解决。

高中物理逆向思维法解决匀减速直线运动乐乐课堂

高中物理逆向思维法解决匀减速直线运动乐乐课堂

高中物理逆向思维法解决匀减速直线运动乐乐课堂篇一:匀减速直线运动是一种常见的物理问题,在高中物理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在解决匀减速直线运动时,我们可以采用逆向思维法,从运动反向入手,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种方法并拓展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根据公式,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等于物体的质量m和速度v的负值之和。

即a=m*v"-m*v,其中v"表示物体的末速度,v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那么,如果我们想要从运动反向入手,我们就需要找到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参考系。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距离物体远的位置作为参考系,使得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参考系的运动状态相反。

例如,假设我们要解决一个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练习题,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距离物体5米的位置作为参考系,使得物体的速度从v=1米/秒变为v=-1米/秒。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逆向思维,得出物体在5米距离处的速度为0米/秒,即物体的速度反向为1米/秒。

逆向思维法不仅可以解决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问题,还可以解决其他运动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逆向思维法解决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问题,即物体在速度为0时的速度是多少。

同样地,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距离物体远的位置作为参考系,使得物体的速度从v=0变为v=+1米/秒。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逆向思维,得出物体在5米距离处的速度为-1米/秒,即物体的速度反向为+1米/秒。

逆向思维法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并解决其他运动问题。

在高中物理中,逆向思维法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复杂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逆向思维法来检验自己的物理知识,加深对运动学的理解。

篇二:匀减速直线运动是一种常见的物理问题,它在高中物理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本文将介绍一种逆向思维法来解决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并拓展到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逆向思维法的基本思想是将问题反过来考虑。

解决数学题和物理题的逆向思维和推理方法

解决数学题和物理题的逆向思维和推理方法

解决数学题和物理题的逆向思维和推理方法数学和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常常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运用逆向思维和推理方法,从不同角度入手,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本文将介绍数学题和物理题中常用的逆向思维和推理方法,帮助读者提升解题能力。

一、逆向思维在数学题中的应用逆向思维是指从问题的最终目标出发,逆向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数学题中,逆向思维可以帮助我们从结果中找到问题的前提条件,进而解决问题。

1. 倒推法倒推法是逆向思维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

它要求我们从问题的结果出发,逆向推导出问题的前提条件。

例如,在代数中求解方程时,我们可以倒推出原方程的解。

以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为例,倒推法的步骤如下:(1)首先,观察方程的形式,确定问题的目标是求解方程的解;(2)然后,根据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利用逆向思维,从方程的解出发,逆向推导出方程的前提条件;(3)最后,根据逆向推导得到的前提条件,进一步运用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求解方程,得到问题的解。

倒推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将问题转化为易于理解和解决的形式,使解题过程更加简洁高效。

2. 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逆向推理方法,它通过假设问题的否定,推导出矛盾或不符合现实情况的结论,从而证明问题的正确性。

在数学证明中,反证法常常用于证明不存在或者某种条件下不可能存在的情况。

以证明某个数不是素数为例,反证法的步骤如下:(1)假设该数是素数;(2)通过逆向思维,利用数学知识和证明方法,推导出与素数性质相矛盾的结论;(3)由此可得出结论:该数不是素数。

反证法通过逆向思维,将证明问题转化为反证问题,利用矛盾逻辑推导出结论,确保证明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二、逆向思维在物理题中的应用逆向思维在物理题中同样有着广泛应用。

通过逆向思维,我们可以从问题的结果推导出问题的前提条件,帮助我们解决物理问题。

1. 倒推法在物理题中,倒推法同样适用。

例如,求解物体从 A 点到 B 点的运动时间时,我们可以利用逆向思维,从问题的结果(运动时间)出发,逆向推导出问题的前提条件(速度、距离等)。

高三物理全过程法、逆向思维法处理物理问题

高三物理全过程法、逆向思维法处理物理问题
A.mgh C.2mgh
h ) sin θ D.μmg + μmghctgθ B.μmg ( s +
4. 全过程应用动量守恒、能量守恒 【例 4】如图所示,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方向垂 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有一上、下两层均与水平面平 行的“U”型光滑金属导轨,在导轨面上各放一根完 全相同的质量为 m 的匀质金属杆 A1 和 A2, 开始时两根 金属杆位于同一竖起面内且杆与轨道垂直。 设两导轨 面相距为 H,导轨宽为 L,导轨足够长且电阻不计, 金属杆单位长度的电阻为 r。 现有一质量为
点评:若物体的运动过程包含几个不同的物理过程,用动能定理解题时可以分段列方程,然后联立 求解. 也可以视全过程为一整体列方程求解. 当既能用“分段法”求解, 又能用“全程法”求解时, 一般来说,全程法比分段法简捷. 【例 4】 【解析】⑴对小球和杆 A1 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m v0 = mv1 ? v 2 2
第 1 页 共 4 页
原题给详解
变题要延展
赛题求境界
三十期 沁阳市高考物理参阅 第三十期
9.如图所示,AB 和 CD 为两个斜面,其上部足够长,下部分别与一光 滑圆弧面相切,EH 为整个轨道的对称轴,圆弧所对圆心角为 120°, 半径为 2m.某物体在离弧底 H 高 h = 4m 处以 v0 = 6m / s 沿斜面运动, 物体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 μ= 0.04,求物体在 AB 与 CD 两斜面上(圆 2 弧除外)运动的总路程(取 g = 10m / s ).
m 的不带 2
电小球以水平向右的速度 v0 撞击杆 A1 的中点,撞击后小球反弹落到下层面上的 C 点。C 点与杆 A2 初始位置相距为 S。求: ⑴回路内感应电流的最大值;

10逆向思维法巧解运动问题

10逆向思维法巧解运动问题

逆向思维法巧解运动问题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是解答物理问题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对于某些问题,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会十分繁琐甚至解答不出,而采用逆向思维,即把运动过程的“末态”当成“初态”,反向研究问题,可使物理情景更简单,物理公式也得以简化,从而使问题易于解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解决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可采用该法,即把它看做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这样,v0=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速度公式、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比公式、连续相等位移内的时间比公式,都可以用于解决此类问题了,而且是十分简捷的。

方法应用(1)逆向思维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可逆性物理过程中(如运动的可逆性等),或者运用反证归谬、由果索因等进行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有时可以使解答过程变得非常简捷,特别适用于选择题的解答。

(2)确定逆向思维问题的类型。

①由果索因;②转换对象;③过程倒推等。

(3)通过转化运动过程、研究对象等确定求解思路方法概述通常的思维方向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或由因到果的途径进行,但某些问题用正向思维进行思考会遇到困难,此时可有意识地改变思考问题的顺序,沿着与正向思维相反的方向进行思维分析,这种方法称为逆向思维法。

四、逆向思维:就是有意识地从习惯思维的反方向研究问题。

在直线运动中可把运动过程的末端”作为“初态来反向研究问题,如物体做加速运动看成反向的减速运动,物体做减速运动看成反向加速运动处理。

该方法一般用在末状态已知的情况,若采用逆向思维方法,将它看作匀加速运动来求解,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处理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可以采用逆推法,将该运动对称的看作是加速度大小相等的初速度为酸的匀加速运动则相应的位移速度公式以及在连续相等时间的位移之比、连续相等位移内的时间之比等结论,均可使用,采用这种方法尤其在解选择题或填空题时十分简捷匀减速运动中的某些问题,用常规解法来解,步骤往往比较多,或似乎无法求解:如改用逆向思维来考虑,不仅能顺利求解,而且步骤也比较简便。

高中物理八大解题方法之七:逆向思维法

高中物理八大解题方法之七:逆向思维法

l t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之逆向思维法江苏省特级教师 戴儒京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几道物理题的解法分析,阐述逆向思维解题方法的几种应用:一、在解题程序上逆向思维;二、在因果关系上逆向思维;三、在迁移规律上逆向思维。

所谓“逆向思维”,简单说来就是“倒过来想一想”。

这种方法用于解物理题,特别是某些难题,很有好处。

下面通过高考物理试卷中的几道题的解法分析,谈谈逆向思维解题法的应用的几种情况。

一、在解题程序上逆向思维解题程序,一般是从已知到未知,一步步求解,通常称为正向思维。

但有些题目反过来思考,从未知到已知逐步推理,反而方便些。

例1.如图1所示,图1一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分别由双线圈ab 和cd (匝数都为n 1)、ef 和gh (匝数都为n 2)组成。

用I 1和U 1表示输入电流和电压,用I 2和U 2表示输出电流和电压。

在下列四种接法中,符合关系的有:12212121,n n I I n n U U ==(A )b 与c 相连,以a 、d 为输入端;f 与g 相连,以e 、h 为输入端。

(B )b 与c 相连,以a 、d 为输入端;e 与g 相连、f 与h 相连作为输入端。

(C )a 与c 相连,b 与d 相连作为输入端;f 与g 相连,以e 、h 为输出端。

(D )a 与c 相连,b 与d 相连作为输入端;e 与g 相连、f 与h 相连作为输出端。

析与解:一般的选择题,是从题干所给的已知条件去求解,解出结果与选项比较,哪个正确选哪个。

但本题我们不能根据两个公式去求解法,而只能逐一选项讨论哪种解法能得出题干给出的公式。

对(A ),初级ab 和cd 两线圈串联,总匝数为2 n 1,次级ef 和gh 两线圈亦串联,总匝数为2 n 2,据变压器变压比公式及变流比公式有。

121221212121,22n n U U I I n n n n U U ====对(B ),初级总匝数为2 n 1,次级总匝数为n 2(ef 与gh 并联),不符合题给两公式。

12逆向思维法巧解运动问题

12逆向思维法巧解运动问题

逆向思维法巧解运动问题1一个物体做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比较该物体在减速运动的倒数第3m、倒数第2m、最后1m内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经历的时间之比是1:2:3B.平均速度之比是3:2:1C.平均速度之比是D.平均速度之比是2如图所示,一颗水平飞行的子弹(长度不计)穿过紧挨着的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三块同样的木块之后,速度恰好为零,该子弹射穿木块1、木块2、木块3所用时间之比t1:t2:t3=______.(设子弹在木块内做匀减速运动)3一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第1秒内位移为6m,停止运动前的最后1秒内位移为2m,求:(1)在整个减速过程中质点的位移的大小;(2)整个减速过程所用的时间。

4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在粗糙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下来,若此物体在最初5 s内和最后5 s 内经过的路程之比为11∶5。

则此物体一共运动了多长时间?5一小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自光滑斜面的底端a点上滑,最远可达b点,e为ab的中点,已知物体由a到e的时间为t0,则它从e经b再返回e所需时间为[ ]A.t0 B.(2-1)t0 C.2 (2+1)t0 D. (22+1)t0对于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把该阶段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0、加速度不变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从而简化运算.(2020·绵阳模拟)2017年4月16日,国产大飞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进行首次高速滑行测试.在某次试验正常刹车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经时间t停下来,则在最后t0(t0<t)时间内的位移为()A.vt022t B.vt22t0C.2vt2t0 D.2vt02t一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一倾角为θ的斜面做匀减速运动,结果最后静止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在第1 s内位移为6 m,停止运动前的最后1 s内位移为2 m,求(物块可视为质点):(1)在整个减速运动过程中物块的位移大小;(2)整个减速过程共用的时间.2021·山西模拟)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 909米,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假设“奋斗者”号在坐底前的一段运动简化为匀减速直线运动,该过程从下沉速度为v 时开始计时,经过时间t ,“奋斗者”号速度减为零并恰好成功坐底.则“奋斗者”号在坐底前t 0(t 0<t )时间内下沉的深度为( ) A.v t 022tB.v t 2 C.v t 0⎝ ⎛⎭⎪⎫1-t 02tD.v(t-t0)22t(多选)一物体以5 m/s的初速度在光滑斜面上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2m/s^2,设斜面足够长,经过t时间物体位移的大小为4 m,则时间t可能为() A.1 s B.3 s C.4 s D.5+√41/2 s。

第三讲 逆向思维法分析运动学问题

第三讲  逆向思维法分析运动学问题

第三讲逆向思维法分析运动学问题逆向思维是解答物理问题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对于某些问题,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会十分繁琐甚至解答不出,而采用逆向思维,即把运动过程的“末态”当成“初态”,反向研究问题,可使物理情景更简单,物理公式也得以简化,从而使问题易于解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解决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可采用该法,即把它看做是.这样,v0=的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速度公式、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比公式、连续相等位移内的时间比公式,都可以用于解决此类问题了,而且是十分简捷的.例1、一物体以1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求该物体在停止前第4秒内的位移.(用两种以上的方法求解)例2、一质点以一定初速度自一光滑斜面底端a点上滑,最高可到达b点,c是ab的中点,如图1所示,已知质点从a至c需要的时间为t0,问它从c经b再回到c,需要多少时间?练习三逆向思维法分析运动学问题1.下列关于矢量和标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矢量和标量没有严格的区别,同一个物理量可以是矢量,也可以是标量B.矢量都是有方向的C.时间、时刻、路程都是标量D.初中学过的电流是有方向的量,所以电流是矢量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积、质量都极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因为火车上各点的运动相同,所以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一方面,自行车都不能视为质点D.各部分运动状态完全一致的物体可视为质点3.汉语成语中有一个“形影不离”的成语,意思是人的身体和影子分不开,形容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在晴天的早上,某同学在操场上跑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考系,影子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考系,影子是运动的C.以人为参考系,影子是静止的D.以人为参考系,影子是运动的4.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不已.在整个赛跑过程中()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5.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甲先到达B.乙先到达C.甲、乙同时到达D.不能确定6.2010年广州亚运会中,中国选手王涵和施廷懋夺得了跳水女子双人3米板比赛的冠军,如图1所示.某运动员正在进行10 m跳台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研究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可将正在比赛的运动员视为质点B.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感觉水面在匀速上升C.前一半时间内位移大,后一半时间内位移小D.前一半位移用的时间长,后一半位移用的时间短图17.下列情形中的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的是()A.郭晶晶在跳水比赛中B.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C.邢慧娜在万米长跑中D.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比赛中8.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秒很短,所以1秒表示时刻B.第3秒是指一个时刻C.中国飞人刘翔在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以12秒88打破了世界记录,这里12秒88是指时间D.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强烈地震,这里的下午2时28分指时间9.某物体以3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5 s内物体的 () A.路程为65 mB.位移大小为25 m,方向向上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D.平均速度大小为3 m/s,方向向上10.如图2所示,以8 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 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 m/s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 m/s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 m/s.图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B.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D.如果距停车线5 m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11、汽车甲沿平直的公路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路过某处的同时,该处有一辆汽车乙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去追甲车。

高中物理 第11点 巧用逆向思维法解题精讲精练 高一1物理试题

高中物理 第11点 巧用逆向思维法解题精讲精练 高一1物理试题

点囤市安抚阳光实验学校第11点巧用逆向思维法解题逆向思维法就是沿着物理过程发生的相反方向,根据原因探索结果的思维方式,即把运动过程的末态当成初态、初态当成末态进行反向研究的方法,该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或末态很容易确的情况,如匀减速直线运动可看成加速度大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对点例题一列火车共有n节车厢,每节车厢的长度都相同且车厢间的间隙不计.该火车进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下,该过程中,站在车站站台的一个旅客测得最后一节车厢经过他所用时间为t,则该列车第1节车厢经过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解题指导由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下,可将此运动反演成从终点开始沿反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结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通过连续相位移所用时间之比”可得t1∶t2∶……∶t n=(n-n-1)∶(n-1-n-2)∶……∶1即t1∶t n=(n-n-1)∶1求得第1节车厢经过他所用时间t1=(n-n-1)·t答案见解题指导技巧利用逆向思维法可将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看成是反方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来处理,其相的推论和结论适用,求解更为快捷.物体在一条直线上由A经B到C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段与BC段的位移分别为s和3s,通过的时间分别为2t和t.求物体经过B点时的速度.答案13s6t解析物体从A到B做加速度为a、末速度为v的匀加速运动,可看成从B到A做加速度为-a、初速度为v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将AB段逆向思维,则s=v·2t+12(-a)(2t)2BC段正向思维,则3s=v·t+12at2联立求得物体在B点的速度v=13s6t.。

物理必修一精品学案26用逆向思维法求解运动学问题

物理必修一精品学案26用逆向思维法求解运动学问题

高中物理用逆向思维法求解运动学问题一、考点突破此局部内容在高考物理中的要求如下:学问点考纲要求题型分值质点的直线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选择题、计算题3-7分运动二、重难点提示适时奇妙地使用逆向思维解题。

对于有些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以看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逆运动,使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题会更加简洁,尤其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到0的运动,可以看做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还可以使用推论解题。

逆向过程处理〔逆向思维法〕是把运动过程的“末端〞作为“初态〞来反向讨论问题的方法。

如在处理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往往把匀减速直线运动对称地看做是加速度大小相等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来处理。

那么相应的位移、速度公式以及在连续相等时间的位移之比、连续相等位移内的时间之比等结论均可使用,采纳这种方法尤其在解选择题或填空题时特别简捷。

例题1 运行着的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滑行,经3.5秒停止。

试问它在制动开头后的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多少?思路导航:设汽车从Ο起制动,1秒末到A,2秒末到B,3秒末到C,最终停在D。

这个运动的逆过程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不变。

将3.5秒分为7个0.5秒,那么,从D逆过来在连续7个0.5秒的位移之比为1:3:5:7:9:11:13那么s CB:s BA:s AO=8:16:24,所以得到汽车从Ο起在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位移之比Ss OA:s AB:s BC=24:16:8=3:2:1。

答案:3:2:1例题2 如下图,完全相同的三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颗子弹以某一速度水平射入,假设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穿过第3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那么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比和穿过每块木块所需时间比分别为〔 〕1231v2v3va 1t2t3t0=vA. 1:2:3::321=v v vB. 1:2:3::321=v v vC. 3:2:1::321=t t tD. 1:)12(:)23(::321--=t t t思路分析:逆向思维:子弹向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3:2:1::123=v v v ,B 正确;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23(:)12(:1::123--=t t t ,D 正确。

高中物理 复习资料 用逆向思维巧解运动学问题

高中物理 复习资料 用逆向思维巧解运动学问题

实蹲市安分阳光实验学校中学高中物理复习资料用逆向思维巧解运动学问题例1: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静止的物体,在最后三个连续相的运动时间内通过的位移比是。

解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开始的三个连续相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比为:1:3:5,如把这题中的运动倒过来逆时间顺序考虑,可用上前面的规律,则可得答案为:5:3:1。

例2:一物体以4m/s2的加速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求物体停止前的第2s内通过的路程。

解析:按常方法考虑似乎缺少条件,无法求解。

如改用逆思维,将物体看成从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4m/s2的匀加速运动,它在第二秒内通过的路程与题目所求的物体在静止前的第二秒内通过的路程相。

则s=at22/2- at12/2=4×22/2- 4×12/2=6m。

例3:一小物体以一的初速度自光滑斜面的底端a点上滑,最远可达b点,e为ab的中点,已知物体由a到e的时间为t0,则它从e经b再返回e所需时间为[ ]A.t0 B.(2-1)t0 C.2 (2+1)t0 D. (22+1)t0解析:由逆向思维可知物体从b到e和从e到a的时间比为:1:(2-1);即:t:t0=1:(2-1),得t= (2+1)t0,由运动的对称性可得从e到b和从b到e的时间相,所以从e经b再返回e所需时间为2t,即 2 (2+1)t0,答案为C。

例4: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在粗糙的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静止下来。

若物体在最初5s内通过的路程与最后5s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1:5,求此物体一共运动了多长时间。

解析:由题意可知运动时间大于5s,但比10s大,还是小还是相,无法确。

下图是按运动时间大于10s画出的示意图。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 运动中的逆向思维题型荟萃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 运动中的逆向思维题型荟萃

运动中的逆向思维题型特色该题型考查把匀减速直线运动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逆向思维;;考查理解能力. 考点回归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是互逆的。

正向的匀减速可视为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

典例精讲例1。

一个物体做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比较该物体在减速运动的倒数第3m 、倒数第2m 、最后1m 内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经历的时间之比是1:2:3 B. 平均速度之比是3:2:1 C. 平均速度之比是 D. 平均速度之比是【详解示范】将物体所做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A 、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知,经历的时间之比是():():1.故A错误.B 、C 、D 平均速度公式为,x 都是1m ,则得,平均速度之比与时间成反比,则有平均速度之比是():():1.故D 正确,BC 错误.【答案】D例2一质量为 3 kg 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它运动300 m 时速度减为一半, 运动20 s 后停止,求该物体运动的总路程。

【详解示范】把正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理解为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速度是末速度的一半时,物体前、后两段时间应当相等,根据比例:::1:3:5:I II III x x x ,可知物体在后20s 内的位移为100 m ,则物体的总路程为x=300+100=400m,物体总共运动了40s.物体的初速度为20 m/s ,如图所示。

/t s O204020/(/)v m s 300100【答案】400m 题型攻略逆向思维是一种化难为易的解题方法,解决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要善于应用逆向思维,把匀减速直线运动转化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因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理规律更为简单,应用更加便捷.习题连接如图所示,物体由静止从A 点沿斜面匀加速下滑,随后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运动,最后停止于C 点,已知AB=4m 。

'逆向思维'在运动学中的应用

'逆向思维'在运动学中的应用

“逆向思维”在运动学中的应用众所周知,在物理现象中存在着许多可逆关系,这些可逆关系为我们运用逆向思维解题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因此,在物理学习中,要务必十分注意物理现象中的可逆关系;在解题中,要善于利用这些可逆关系进行逆向思维来解问题。

如果把匀加速直线运动逆过来看,就是匀减速运动;把匀减速直线运动逆过来看,就是匀加速运动。

所以,可以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匀减速运动与匀加速运动规律的共性,将匀减速运动视为反方向的以同样大小的加速度运动的匀加速运动加以处理或将匀加速运动视为反方向的以同样大小的加速度运动的匀减速运动加以处理,往往可使问题得到简化。

动,那么,例1.1s 内、2s 内、3s解析:如图1的初速度为0所以2625.225.322⨯=⨯-⨯=-==a a a s s s s EB EA BA AB21025.125.322⨯=⨯-⨯=-==a a a s s s s EC EA CA AC21225.025.322⨯=⨯-⨯=-==a a a s s s s EDEA DA AD 所以6:5:3::=AD AC AB s s s例2.火车刹车后经过8秒钟停下,若它在最后1秒内通过的位移是1米,求火车的加速度和刹车时火车的速度。

解析:本题若沿正向思维的思路来解,将是十分繁琐的,不过若倒过来考虑,将火车的运动逆时间顺序倒推过去,则刹车过程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逆过程,最后1秒通过的位移就变成了匀加速运动的最初1秒通过的位移,火车刹车时的速度就变成了匀加速运动末速。

由运动学公式2021at t v s +=,at v v t +=0易得22s m a =,s m v 16=。

例3.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在粗糙平面上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下来。

若此物体在最初5秒钟经过的路程与最后5秒钟经过的路程之比为11:5,则此物体一共运行了多少时间?解析:若依据匀变速运动规律列式,将会出现总时间t 比前后两个5秒的和10秒是大还是小问题:若t >10秒,将时间分为前5秒和后5秒与中间的时间,经复杂运算得再得出t =8秒的结论。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逆向思维在解力学题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逆向思维在解力学题中的应用

逆向思维在解力学题中的应用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几道物理力学题的解法分析,阐述逆向思维解题方法的几种应用:一、在解题程序上逆向思维;二、在因果关系上逆向思维;三、在物理过程上逆向思维;四在迁移规律上逆向思维。

关键词:逆向思维,解题程序,因果关系,物理过程,迁移规律所谓“逆向思维”,简单说来就是“倒过来想一想”。

这种方法用于解物理题,特别是某些难题,很有好处。

下面通过几道力学题的解法分析,谈谈逆向思维解题法的应用的几种情况。

一、 在解题程序上逆向思维解题程序,一般是从已知条件到要求结果,一步步求解,通常称为正向思维。

但有些题目反过来思考,从要求结果到已知条件逐步推理,反而方便些。

例1. 站在升降机里的体重计上质量为kg 60的人。

看到体重计的示数为618N ,则升降机正在A .以25.0-ms 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B .以25.0-ms 的加速度匀加速下降C .以25.0-ms 的加速度匀减速上升D .以25.0-ms 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学生易选A 而漏选D ,原因何在?指出学生尚不具备逆向思维的能力。

解析:本题已知条件是人的质量(m=60kg )和在电梯中的视重(F=618N ),要求结果是电梯的运动状态,我们从电梯的运动状态出发,看看能不能得到已知的条件:视重F=618N 。

逐一选项分析:A . 当电梯以25.0-ms 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时,加速度a 向上,有ma mg F =-,所以N ma mg F 6185.0608.960=⨯+⨯=+=,符合已知条件,A 正确;B . 当电梯以25.0-ms 的加速度匀加速下降时,加速度a 向下,有ma F mg =-,所以N ma mg F 5585.0608.960=⨯-⨯=-=,不符合已知条件,B 错误;C . 当电梯以25.0-ms 的加速度匀减速上升时,加速度a 向下,有ma F mg =-,所以N ma mg F 5585.0608.960=⨯-⨯=-=,不符合已知条件,C 错误;D . 当电梯以25.0-ms 的加速度匀加速下降时,加速度a 向上,有ma mg F =-,所以N ma mg F 6185.0608.960=⨯+⨯=+=,符合已知条件,D 正确;所以本题选AD 。

巧用逆向思维求解运动学问题

巧用逆向思维求解运动学问题

巧用逆向思维求解运动学问题
柳锡华
【期刊名称】《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年(卷),期】2004(000)008
【摘要】大凡在解物理习题时许多同学总是就题论题,不加思索,这样往往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不会举一反三,因此我们做习题,必须善于对题目进行深入研究或拓展引伸,从多个角度多种方法分析,运动学中运用逆向思维求解的方法,可以使繁题化简、难题化易,帮助我们解决思维定势上的一些问题。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柳锡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东山中学2142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7
【相关文献】
1.巧用等时圆模型速解运动学问题 [J], 王辉
2.以两道运动学问题为例谈巧用绳子列补充方程 [J], 张旭波
3.巧用图像求解运动学问题 [J], 张社成;魏晋洲
4.逆向思维在运动学问题中的完美演绎 [J], 刘素梅;吴先球;蒋香兰;张冉冉
5.巧用υ—t图线求解运动学问题 [J], 罗湛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逆向思维巧解运动学问题
金军
匀减速运动中的某些问题,用常规解法来解,步骤往往比较多,或似乎无法求解;如改用逆向思维来考虑,不仅能顺利求解,而且步骤也比较简便。

此处所谓逆向思维是把运动的“末状态”当作“初状态”,而把物体的运动逆时间顺序倒过来考虑。

例1: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静止的物体,在最后三个连续相等的运动时间内通过的位移比是。

解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开始的三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比为:1:3:5,如把这题中的运动倒过来逆时间顺序考虑,可用上前面的规律,则可得答案为:5:3:1。

例2:一物体以4m/s2的加速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求物体停止前的第2s内通过的路程。

解析:按常方法考虑似乎缺少条件,无法求解。

如改用逆思维,将物体看成从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4m/s2的匀加速运动,它在第二秒内通过的路程与题目所求的物体在静止前的第二秒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s=at22/2- at12/2=4×22/2- 4×12/2=6m。

例3:一小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自光滑斜面的底端a点上滑,最远可达b点,e为ab的中点,已知物体由a到e的时间为t0,则它从e经b再返回e所需时间为[ ]
A.t0 B.(2-1)t0 C.2 (2+1)t0 D. (22+1)t0
解析:由逆向思维可知物体从b到e和从e到a的时间比为:1:(2-1);即:t:t0= 1:(2-1),得t= (2+1)t0,由运动的对称性可得从e到b和从b到e的时间相等,所以从e 经b再返回e所需时间为2t,即 2 (2+1)t0,答案为C。

例4: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在粗糙的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静止下来。

若物体在最初5s内通过的路程与最后5s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1:5,求此物体一共运动了多长时间。

解析:由题意可知运动时间大于5s,但比10s大,还是小还是相等,无法确定。

下图是按运动时间大于10s画出的示意图。

设总的运动时间为t,用逆向思维考虑,将物体看成
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
s2=at22/2=25a/2 (1)
s1=at2/2- a(t- t1)2/2 (2)
又:s1:s2=11:5 (3)
联立(1)、(2)、(3)解得:t=8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