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答案第7章
工程力学7第七章应力状态和应变状态分析
x y x y cos 2 x sin 2 2 2 x y sin 2 x cos 2 2
0
x y
2
(
x y
2
)
2
2
2 x
y
y
y
2
090
0
x y
2
(
x y
2
2、为什么要研究一点的应力状态 单向应力状态和纯剪切应力状态的强度计算
σmax≤ [σ] τ
max≤[τ
]
梁截面上的任意点的强度如何计算?
分析材料破坏机理
F F F F T
T
3、怎么研究一点的应力状态
单元体
•各面上的应力均匀分布
• 相互平行的一对面上 应力大小相等、符号相同
满足:力的平衡条件 切应力互等定理
§7-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
一、解析法:
1.任意斜面上的应力 y
y
y
y
y
n
y
x
a
x
e
d
x
x
x
bz
x
x
x
e
x
x
y
f
yy
x
x
b
c
y
y
y
f t
应力的符号规定同前 α角以从x轴正向逆时针 转到斜面的法线为正
(设ef的面积为dA)
x y x y cos 2 x sin 2 2 2 x y sin 2 x cos 2 2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第七章- 梁弯曲时位移计算与刚度设计)经典例题及详解
得: D 0
Pl 2 得: C 16
AC段梁的转角方程和挠曲线方程分别为:
P 2 2 (4 x l ) 16 EI Px y (4 x 2 3 l 2 ) 48 EI
y
P
B
A
x
l 2
C
l 2
x
最大转角和最大挠度分别为:
max A B
ymax y
q 7qa 8k 384 EI
3
q/2
B C
q/2
A B C
顺时针
q/2
例16:图示梁B处为弹性支座,弹簧刚 度
EI k 求C端挠度fC。 2a 3
q
A
EI k
B
C
2a
a
解:(1)梁不变形,仅弹簧变形引起的C点挠度为 4 3 qa 3qa B处反力=qa fC 1 2 k EI
q
B
x
l
由边界条件: x 0时,y 0
x l时,y 0
得:
ql 3 C , D0 24
梁的转角方程和挠曲线方程分别为:
y
q 2 3 3 (6lx 4 x l ) 24 EI
q
x
A qx y (2lx 2 x 3 l 3 ) 24 EI
ql 3 24 EI
A a a
q
B C
a
qa 12 EI
顺时针
3 3
P=qa
A B
P=qa
m=qɑ²/2
qa qa C B 6 EI 4 EI
4
顺时针
B
q
C
qa 5qa fC B a 8EI 24 EI
《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全集
工程力学习题答案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知识思考题:1. ×;2. √;3. √;4. √;5. ×;6. ×;7. √;8. √习题一1.根据三力汇交定理,画出下面各图中A 点的约束反力方向。
解:(a )杆AB 在A 、B 、C 三处受力作用。
由于力p 和B R的作用线交于点O 。
如图(a )所示,根据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可以判断支座A 点的约束反力必沿通过A 、O 两点的连线。
(b )同上。
由于力p 和B R的作用线交于O 点,根据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可判断A 点的约束反力方向如下图(b )所示。
2.不计杆重,画出下列各图中AB 解:(a )取杆AB 为研究对象,杆除受力p外,在B 处受绳索作用的拉力B T ,在A 和E 两处还受光滑接触面约束。
约束力A N 和E的方向分别沿其接触表面的公法线,并指向杆。
其中力E N与杆垂直,力A N通过半圆槽的圆心O 。
AB 杆受力图见下图(a )。
(b)由于不计杆重,曲杆BC 只在两端受铰销B 和C 对它作用的约束力B N 和C N ,故曲杆BC 是二力构件或二力体,此两力的作用线必须通过B 、C 两点的连线,且B N =C N 。
研究杆A N 和B N,以及力偶m 的作用而平衡。
根据力偶的性质,A N 和B N必组成一力偶。
(d)由于不计杆重,杆AB 在A 、C 两处受绳索作用的拉力A T 和C T,在B 点受到支座反力B N 。
A T 和C T相交于O 点,根据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可以判断B N必沿通过B 、O 两点的连线。
见图(d).第二章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思考题:1. √;2. ×;3. ×;4. ×;5. √;6. ×;7. ×;8. ×;9. √.1.平面力系由三个力和两个力偶组成,它们的大小和作用位置如图示,长度单位为cm ,求此力系向O 点简化的结果,并确定其合力位置。
工程力学c材料力学部分第七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无论是强度分析还是刚度分析,都需要求出应力的极值, 无论是强度分析还是刚度分析,都需要求出应力的极值,为了找 到构件内最大应力的位置和方向 需要对各点的应力情况做出分析。 最大应力的位置和方向, 到构件内最大应力的位置和方向,需要对各点的应力情况做出分析。
受力构件内一点处所有方位截面上应力的集合,称为一点的 受力构件内一点处所有方位截面上应力的集合,称为一点的 研究一点的应力状态时, 应力状态 。研究一点的应力状态时,往往围绕该点取一个无限小 的正六面体—单元体来研究。 单元体来研究 的正六面体 单元体来研究。
σ2
σ2
σ1
σ1
σ
σ
σ3
三向应力状态
双向应力状态
单向应力状态 简单应力状态
复杂应力状态 主应力符号按代数值的大小规定: 主应力符号按代数值的大小规定:
σ1 ≥ σ 2 ≥ σ 3
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解析法 §7−2 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 解析法
图(a)所示平面应力单元体常用平面图形(b)来表示。现欲求 )所示平面应力单元体常用平面图形( )来表示。现欲求 垂直于平面xy的任意斜截面 上的应力 垂直于平面 的任意斜截面ef上的应力。 的任意斜截面 上的应力。
二、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剪应力
σα =
σ x +σ y
2
+
σ x −σ y
2
cos 2α − τ x sin 2α
τα =
令
σ x −σ y
2
sin 2α + τ x cos 2α
dσ α =0 dα
σ x −σ y
2
sin 2α +τ x cos2α = 0
可见在 τ α
=0
工程力学习题答案7 廖明成
第七章 杆类构件的应力分析与强度计算习 题7.1 图示阶梯形圆截面杆AC ,承受轴向载荷1200 kNF =与2100 kN F =, AB 段的直径mm 401=d 。
如欲使BC 与AB 段的正应力相同,试求BC 段的直径。
题7.1图解:如图所示:物体仅受轴力的作用,在有两个作用力的情况下经分析受力情况有:AB 段受力:1NAB F F = BC 段受力:12NBC F F F =+AB 段正应力:1221440.04NAB NAB AB AB F F F A d σππ⨯===⨯ BC 段正应力:()12222244NBC NBC BCBC F F F F A d d σππ+⨯===⨯ 而BC 与AB 段的正应力相同 即,BC AB σσ= 解出:249d mm ==7.2 图示轴向受拉等截面杆,横截面面积2500 mm A =,载荷50 kN F =。
试求图示斜截面()o30=α m-m 上的正应力与切应力,以及杆内的最大正应力与最大切应力。
mm题7.2图解:拉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605000010050010N F F Pa MPa A A σ︒-====⨯ 应用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公式:2300cos σσα︒︒= 030sin 22στα︒︒=有图示斜截面m-m 上的正应力与切应力为:3075MPa σ︒= 3043.3MPa τ︒=当0=α时,正应力达到最大,其值为max 0100MPa σσ︒== 即:拉压杆的最大正应力发生在横截面上,其值为100MPa 。
当45=α时,切应力最大,其值为0max 502MPa στ︒==即拉压杆的最大切应力发生在与杆轴成45的斜截面上,其值为50MPa 。
7.3图示结构中AC 为钢杆,横截面面积21200 mm A =,许用应力[]1160 Mpa σ=;BC 为铜杆,横截面面积22300 mmA =,许用应力[]2100 Mpa σ=。
工程力学第7章答案
⼯程⼒学第7章答案第7章简单的弹性静⼒学问题7-1 有⼀横截⾯⾯积为A 的圆截⾯杆件受轴向拉⼒作⽤,若将其改为截⾯积仍为A 的空⼼圆截⾯杆件,其他条件不变,试判断以下结论的正确性:(A )轴⼒增⼤,正应⼒增⼤,轴向变形增⼤;(B )轴⼒减⼩,正应⼒减⼩,轴向变形减⼩;(C )轴⼒增⼤,正应⼒增⼤,轴向变形减⼩;(D )轴⼒、正应⼒、轴向变形均不发⽣变化。
正确答案是 D 。
7-2 韧性材料应变硬化之后,材料的⼒学性能发⽣下列变化:(A )屈服应⼒提⾼,弹性模量降低;(B )屈服应⼒提⾼,韧性降低;(C )屈服应⼒不变,弹性模量不变;(D )屈服应⼒不变,韧性不变。
正确答案是 B 。
7-3 关于材料的⼒学⼀般性能,有如下结论,试判断哪⼀个是正确的:(A )脆性材料的抗拉能⼒低于其抗压能⼒;(B )脆性材料的抗拉能⼒⾼于其抗压能⼒;(C )韧性材料的抗拉能⼒⾼于其抗压能⼒;(D )脆性材料的抗拉能⼒等于其抗压能⼒。
正确答案是 A 。
7-4 低碳钢材料在拉伸实验过程中,不发⽣明显的塑性变形时,承受的最⼤应⼒应当⼩于的数值,有以下四种答案,试判断哪⼀个是正确的:(A )⽐例极限;(B )屈服强度;(C )强度极限;(D )许⽤应⼒。
正确答案是 B 。
7-5 根据图⽰三种材料拉伸时的应⼒—应变曲线,得出的如下四种结论,试判断哪⼀种是正确的:(A )强度极限)3()2()1(b b b σσσ>=,弹性模量E(1)>E(2)>E(3),延伸率δ(1)>δ(2)>δ(3)⽐例极限;(B )强度极限)2()1()3(b b b σσσ<<,弹性模量E(2)>E(1)>E(3),延伸率δ(1)>δ(2)>δ(3)⽐例极限;(C )强度极限)3()1()2(b b b σσσ>>,弹性模量E(3)>E(1)>E(2),延伸率δ(3)>δ(2)>δ(1)⽐例极限;(D )强度极限)3()2()1(b b b σσσ>>,弹性模量E(2)>E(1)>E(3),延伸率δ(2)>δ(1)>δ(3)⽐例极限;正确答案是 B 。
工程力学第7章 弯曲强度答案
43第 7 章 弯曲强度7-1 直径为 d 的圆截面梁,两端在对称面内承受力偶矩为 M 的力偶作用,如图所示。
若已知变形后中性层的曲率半径为 ρ ;材料的弹性模量为 E 。
根据 d 、 ρ 、E 可以求得梁所承受 的力偶矩 M 。
现在有 4 种答案,请判断哪一种是正确的。
(A)M =E π d 习题 7-1 图(B) 64ρ M =64 ρ(C) E π d 4 M =E π d(D)32 ρ M = 32ρ E π d 3正确答案是 A 。
7-2关于平面弯曲正应力公式的应用条件,有以下 4 种答案,请判断哪一种是正确的。
(A) 细长梁、弹性范围内加载; (B) 弹性范围内加载、载荷加在对称面或主轴平面内; (C) 细长梁、弹性范围内加载、载荷加在对称面或主轴平面内; (D) 细长梁、载荷加在对称面或主轴平面内。
正确答案是 C _。
7-3 长度相同、承受同样的均布载荷 q 作用的梁,有图中所示的 4 种支承方式,如果从 梁的强度考虑,请判断哪一种支承方式最合理。
l 5习题 7-3 图正确答案是 d 。
7-4 悬臂梁受力及截面尺寸如图所示。
图中的尺寸单位为 mm 。
求:梁的 1-1 截面上 A 、−⎜ ⎟ A I zB 两点的正应力。
习题 7-4 图解:1. 计算梁的 1-1 截面上的弯矩:M = ⎛1×103N ×1m+600N/m ×1m ×1m ⎞ =−1300 N ⋅ m ⎝2 ⎠ 2. 确定梁的 1-1 截面上 A 、B 两点的正应力:A 点:⎛150 ×10−3 m ⎞ 1300 N ⋅ m ×⎜− 20 ×10−3m ⎟ σ = M z y = ⎝ 2 ⎠=2.54×106 Pa = 2.54 MPa (拉应力) I zB 点:100 ×10-3m ×(150 ×10-3m )3121300N ⋅ m ×⎜ 0.150m − 0.04m ⎟⎛ ⎞ σ = M z y ⎝ 2 ⎠ =1.62 ×106 Pa =1.62MPa(压应力) B ()127-5 简支梁如图所示。
《工程力学:第七章+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变形分析与强度和刚度设计》
工程力学 第7章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变形分析以及强度和刚度设计
工程力学 第7章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变形分析以及强度和刚度设计
工程力学 第7章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变形分析以及强度和刚度设计
工程力学 第7章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变形分析以及强度和刚度设计
工程力学 第7章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变形分析以及强度和刚度设计
工程力学 第7章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变形分析以及强度和刚度设计
背 景
材
料
工程力学 第7章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变形分析以及强度和刚度设计
背 景
材
料
工程力学 第7章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变形分析以及强度和刚度设计 一、扭转的概念 复习 Me
mA
阻抗力 偶
主动力 偶
me
受力特点:杆两端作用着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偶,且力 偶作用面垂直于杆的轴线。 变形特点:杆任意两截面绕轴线发生相对转动。 主要发生扭转变形的杆——轴。
Mx 16M x 16 1.5kN m 103 max= = 3 = =50.9MPa 3 4 -3 4 WP πD 1 π 90mm 10 1 0.9传动轴的强度是安全的。
工程力学 第7章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变形分析以及强度和刚度设计 2.确定实心轴的直径 根据实心轴与空心轴具有同样数值的最大剪应力的要求, 实心轴横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也必须等于 50.9MPa 。若设实 心轴直径为d1,则有
b b
工程力学 第7章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变形分析以及强度和刚度设计 T 一、 扭转强度计算 变截面圆轴: max W [ ] 1、强度条件: p
max
max
对脆性材料 [ ] 对韧性材料 [ ]
b
nb
工程力学(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范钦珊主编 .
eBook工程力学(静力学与材料力学)习题详细解答(教师用书)(第7章)范钦珊唐静静2006-12-18第7章弯曲强度7-1 直径为d的圆截面梁,两端在对称面内承受力偶矩为M的力偶作用,如图所示。
若已知变形后中性层的曲率半径为ρ;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
根据d、ρ、E可以求得梁所承受的力偶矩M。
现在有4种答案,请判断哪一种是正确的。
习题7-1图(A) M=Eπd 64ρ64ρ (B) M=Eπd4Eπd3(C) M=32ρ32ρ (D) M=Eπd34 正确答案是。
7-2 关于平面弯曲正应力公式的应用条件,有以下4种答案,请判断哪一种是正确的。
(A) 细长梁、弹性范围内加载;(B) 弹性范围内加载、载荷加在对称面或主轴平面内;(C) 细长梁、弹性范围内加载、载荷加在对称面或主轴平面内;(D) 细长梁、载荷加在对称面或主轴平面内。
正确答案是 C _。
7-3 长度相同、承受同样的均布载荷q作用的梁,有图中所示的4种支承方式,如果从梁的强度考虑,请判断哪一种支承方式最合理。
l 5习题7-3图正确答案是7-4 悬臂梁受力及截面尺寸如图所示。
图中的尺寸单位为mm。
求:梁的1-1截面上A、 2B两点的正应力。
习题7-4图解:1. 计算梁的1-1截面上的弯矩:M=−⎜1×10N×1m+600N/m×1m×2. 确定梁的1-1截面上A、B两点的正应力:A点:⎛⎝31m⎞=−1300N⋅m 2⎟⎠⎛150×10−3m⎞−20×10−3m⎟1300N⋅m×⎜2My⎝⎠×106Pa=2.54MPa(拉应力)σA=z=3Iz100×10-3m×150×10-3m()12B点:⎛0.150m⎞1300N⋅m×⎜−0.04m⎟My⎝2⎠=1.62×106Pa=1.62MPa(压应力)σB=z=3Iz0.1m×0.15m127-5 简支梁如图所示。
工程力学-选择题答案
第1章:1-2 选择题:(1)加减平衡力系原理适用于下列哪种情况。
(A)单一刚体;(B)单一变形体;(C)刚体系统;(D)变形体系统正确答案:A。
(2)二力平衡原理适用于下列哪种情况。
(A)单一刚体;(B)单一变形体;(C)刚体系统;(D)变形体系统正确答案:A。
(3)力的可传性原理适用于下列哪种情况。
(A)单一刚体;(B)单一变形体;(C)刚体系统;(D)变形体系统正确答案:A。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适用于下列哪种情况。
(A)只适用刚体;(B)只适用变形体;(C)只适用平衡状态的物体;(D)任何物体正确答案:D。
(5)三力汇交定理适用于下列哪种情况。
(A)三个互不平行的共面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刚体;(B)三个共面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刚体;(C)三个互不平行的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刚体;(D)三个互不平行的共面力的作用下的刚体正确答案:A。
(6)若等式F R=F1+F2成立,下列哪种情况成立。
(A)必有F R=F1+F2;(B)不可能有F R=F1+F2;(C)必有F R>F1、F R>F2;(D)可能有F R>F1+F2;正确答案:D。
第2章:2-1 选择题:(1)平面力偶系最多可以求解未知量。
(A)1个;(B)2个;(C)3个;(D)4个正确答案:A。
(2)平面汇交力系最多可以求解未知量。
(A)1个;(B)2个;(C)3个;(D)4个正确答案:B。
(3)平面平行力系最多可以求解未知量。
正确答案:B。
(A)1个;(B)2个;(C)3个;(D)4个(4)平面一般力系最多可以求解未知量。
(A)1个;(B)2个;(C)3个;(D)4个正确答案:C。
(5)平面一般力系简化的最终结果有情况。
(A)1个;(B)2个;(C)3个;(D)4个正确答案:C。
(6)作用在刚体上点A的力F,可以等效地平移到刚体上的任意点B,但必须附加一个A,此附加B。
(A )力偶;(B )力偶的矩等于力F 对点B 的矩; (C )力; (D )力的大小方向与原力相同(7)对于一般力系,其主矢与简化中心 C ,其主矩与简化中心 A 。
工程力学第7章 应力及强度计算
4
7.1.3 应变的概念 当力作用在构件上时,将引起构件的形状和尺寸发 生改变,这种变化定义为变形。构件的形状和大小总可 以用其各部分的长度和角度来表示,所以构件的变形归 结为长度的改变即线变形(linedeformation),以及角 度的改变即角变形(angledeformation)两种形式。一般 而言,同一构件上不同位置处的变形是不同的。为了研 究构件的变形以及截面上的应力,围绕构件中某点A截 取一个微小的正六面体(单元体),如图7.2(a)所示, 其变形有下列两类:
22
7.3.1 材料的拉伸与压缩试验 为了使不同材料的试验结果能进行对比,对于钢、 铁和有色金属材料,需将试验材料按《金属拉伸试验试 样》的规定加工成标准试件,图7.8所示,分圆形截面试 件和矩形截面试件。试件中部等直部分的长度为l0,称 为原始标距,并记中部原始横截面面积为A0。l0与 A槡 0的比值若为5.65,称为短试件;若为11.3,称为长试件。 对于圆形截面试件,设中部直径为d0,则l0=5d0称为五 倍试件,l0=10d0称为十倍试件。
8
7.2 轴向拉压杆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 轴向拉压杆的强度并不能完全由轴力决定,还与杆 的截面面积以及轴力在截面上的分布情况有关,所以必 须研究截面上的应力。 7.2.1 横截面上的应力 取一等直杆,如图7.3所示,其横截面上与FN对应 的应力是正应力σ,但是横截面上正应力分布规律不知 道,所以需要研究杆件的变形。在杆侧面画垂直于杆轴 线的周线ab和cd,然后施加轴向力F。我们所观察到的 现象是:周线ab和cd分别平移到了a′b′和c′d′,仍然相互 平行,且垂直于轴线。实际上,所有与杆轴线垂直的周 线都发生平移,且保持平行。
13
解 由截面法,在距上端为 x截面上的轴力为
工程力学课后答案
⼯程⼒学课后答案第三章圆轴的扭转1. 试画出图⽰轴的扭矩图。
解:(1)计算扭矩。
将轴分为2段,逐段计算扭矩。
对AB段:∑M X=0, T1-3kN·m=0可得:T1=3kN·m对BC段:∑M X=0, T2-1kN·m=0可得:T2=1kN·m(2)画扭矩图。
根据计算结果,按⽐例画出扭矩图如图。
2.图⽰⼀传动轴,转速n=200r/min,轮A为主动轴,输⼊功率P A=60kW,轮B,C,D 均为从动轮,输出功率为P B=20kW,P C=15kW,P D=25kW。
1)试画出该轴的扭矩图;2)若将轮A和轮C位置对调,试分析对轴的受⼒是否有利?解:(1)计算外⼒偶矩。
M A=9549×60/200=2864.7N·m同理可得:M B=954.9N·m,M C=716.2N·m,M D=1193.6N·m(2)计算扭矩。
将将轴分为3段,逐段计算扭矩。
对AB段:∑M x=0, T1+M B=0可得:T1=-954.9N·m对BC段:∑M x=0, T2+M B-M A=0可得:T2=1909.8N·m对BC段:∑M x=0, T3-M=0可得:T3=1193.6N·m(3)画扭矩图。
根据计算结果,按⽐例画出扭矩图如右图。
(4)将轮A和轮C位置对调后,由扭矩图可知最⼤绝对值扭矩较之原来有所降低,对轴的受⼒有利。
3. 圆轴的直径d=50mm,转速n=120r/min。
若该轴横截⾯的最⼤切应⼒τmax=60MPa,问圆轴传递的功率多⼤?解:W P=πd3/16=24543.7mm3由τmax=T/W P可得:T=1472.6N·m由M= T=9549×P/n可得:P=T×n/9549=18.5kW4. 在保证相同的外⼒偶矩作⽤产⽣相等的最⼤切应⼒的前提下,⽤内外径之⽐d/D=3/4的空⼼圆轴代替实⼼圆轴,问能够省多少材料?5. 阶梯轴AB如图所⽰,AC段直径d1=40mm,CB段直径d2=70mm,外⼒偶矩M B=1500N·m,M A=600N·m,M C=900N·m,G=80GPa,[τ]=60MPa,[φ/]=2(o)/m。
工程力学第7章
7.1
扭转的概念
工程中有些杆件如车床中的主轴、传动轴,汽车方向盘下的转向轴 AB(图7-1a)、攻螺纹用丝锥的锥杆(图7-1b)等,均属于受扭转的杆件。
图
7-1
它们都有相同的受力特点和变形形式,从而均可抽象为如图7-2所示的 力学模型。由图可见,它们的受力和变形特点是:在杆件的两端作用有两 个大小相等、转向相反,且作用面垂直于杆件的轴线的力偶,致使杆件的 任意两个横截面发生绕杆轴作相对转动的变形。这种变形称为扭转。 扭转时两个横截面相对转动的角度,称为扭转角,一般用φ表示(图7-2)。 以扭转变形为主的杆件通常称为轴。截面形状为圆形的轴称为圆轴,圆 轴在工程上是常见的一种受扭转的杆件。
7.3.3 剪切胡克定律
从薄壁圆筒的扭转试验可以得到与拉伸图相似的T-φ图(图7-8),其中有 一部分是直线,利用式(7-2)、式(7-3)即可以从此图得到切应力τ与切应变 γ间的关系图线(图7-9),其中,直线部分说明τ与γ成正比,即有 τ=Gγ(7-5)
图
7-8
图
7-9
这一关系称为剪切胡克定律。式中,比例常数G称为材料的切变模量, 它反映了材料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G值也随材料而异,可由试验测定。 G和E的单位和量纲相同。
图
7-2
7.2
外力偶矩的计算
扭矩和扭矩图
7.2.1 功率、转速和外力偶矩间的关系
工程中作用于轴上的外力偶矩有时并不直接给出,而往往给出轴的转速和 所传递的功率,它们的换算关系为
PkW {M e }N · (7 1) m 9 549 n r / min
式中,Me为外力偶矩,单位为N· m(牛· 米);P为轴传递的功率,单位为kW(千 瓦);n为轴的转速,单位为r/min(转/分)。
工程力学教程篇(第二版)习题第7章答案
第7章 刚体的平面运动习题7-1 直杆AB 长为l ,两端分别沿着水平和铅直方向运动,已知点A 的速度A υ为常矢量,试求当 60=θ时,点B 的速度和杆AB 的角速度。
(a ) (b )解法一(如图a )1.运动分析:杆AB 作平面运动。
2.速度分析:A B A B v v v +=,作速度矢量合成图 IA AB υυυ360tan == A A BA υυυ260cos /==A BAlAB υυω2==解法二(如图b )1.运动分析:杆AB 作平面运动。
2.速度分析:杆AB 的速度瞬心是点I 。
ωυ⨯=AP A A All υυω260cos ==A AB ll BP υυωυ3260sin =⨯⨯=⨯=s rad /6=ω,试求图示位置时,滑块B 的速度以及连杆AB 的角速度。
解:1.运动分析:杆AB 均作一般平面运动,滑块作直线运动,杆OA 作定轴转动。
2.速度分析:对杆AB ,s m OA A /12=⨯=ωυA B A B v v v +=或AB B AB A v v ][][=30cos B A υυ=s m B /38=υs m A BA /3430tan =⨯=υυ s rad ABBAAB /2==υω7-3 图示机构,滑块B 以s m /12的速度沿滑道斜向上运动,试求图示瞬时杆OA 与杆AB 的角速度。
解:AB 杆运动的瞬心为I 点。
AB B BP ωυ⨯= s r a d BAB /325.043=⨯=υωs m AP AB A /2.7323.043=⨯⨯=⨯=ωυ 4.0⨯=OA A ωυ s rad OA /184.02.7==ω 或利s /m .B A 2753==υυOA=2m ,,圆轮半径为2m ,s rad /60=ω,试求图示位置时,轮心的速度,圆轮的角速度及连杆AB 的角速度。
解:1.运动分析:圆轮和杆AB 均作一般平面运动。
杆OA 作定轴转动。
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力学练习册学校学院专业学号教师姓名第一章静力学基础1-1 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A,构件AB,BC或ABC的受力图,未标重力的物体的重量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a)(b)(c)(d)(e)(f)(g)1-2 试画出图示各题中AC杆(带销钉)和BC杆的受力图(a)(b)(c)(a)1-3 画出图中指定物体的受力图。
所有摩擦均不计,各物自重除图中已画出的外均不计。
(a)(b)(c)(d)(e)(f)(g)第二章 平面力系2-1 电动机重P=5000N ,放在水平梁AC 的中央,如图所示。
梁的A 端以铰链固定,另一端以撑杆BC 支持,撑杆与水平梁的夹角为30 0。
如忽略撑杆与梁的重量,求绞支座A 、B 处的约束反力。
题2-1图解得: N P F F B A 5000===2-2 物体重P=20kN ,用绳子挂在支架的滑轮B 上,绳子的另一端接在绞车D 上,如图所示。
转动绞车,物体便能升起。
设滑轮的大小及轴承的摩擦略去不计,杆重不计,A 、B 、C 三处均为铰链连接。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求拉杆AB 和支杆BC 所受的力。
题2-2图解得: P F PF AB BC 732.2732.3=-=2-3 如图所示,输电线ACB 架在两电线杆之间,形成一下垂线,下垂距离CD =f =1m ,两电线杆间距离AB =40m 。
电线ACB 段重P=400N ,可近视认为沿AB 直线均匀分布,求电线的中点和两端的拉力。
题2-3图以AC 段电线为研究对象,三力汇交2-4 图示为一拔桩装置。
在木桩的点A 上系一绳,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点C ,在绳的点B 系另一绳BE ,将它的另一端固定在点E 。
然后在绳的点D 用力向下拉,并使绳BD 段水平,AB 段铅直;DE 段与水平线、CB 段与铅直线成等角α=0.1rad (弧度)(当α很小时,tanα≈α)。
如向下的拉力F=800N ,求绳AB 作用于桩上的拉力。
题2-4图 作BD 两节点的受力图 联合解得:kN F F F A80100tan 2=≈=α 2-5 在四连杆机构ABCD 的铰链B 和C 上分别作用有力F 1和F 2,,机构在图示位置平衡。
第07章工程力学习题答案
七 扭 转某圆轴作用有四个外力偶矩11=m m kN ⋅,6.02=m m kN ⋅,2.043==m m m kN ⋅。
(1) 试作轴扭矩图;(2) 若1m 、2m 位置互换,扭矩图有何变化?解:(2)AC ,主动轮A 传递外扭矩11=m m kN ⋅,从C 分别传递外扭矩为4.02=m m kN ⋅,6.03=m m kN ⋅,已知轴的直径4=d cm ,各轮间距50=l cm ,剪切弹性模量80=G GPa ,试求:(1) 合理布置各轮位置;(2) 求出轮在合理位置时轴的最大剪应力、轮A 与轮C之间的解:1.由扭矩图可以看出:按原先的布置,轴的最大扭矩为m kN 0.1⋅; 当主动轮A位于中间位置时,轴的最大扭矩降低为m kN 6.0⋅,因此,将主动轮A 布置在两从动轮B 和C 中间较为合理。
2.47.7MPa Pa 10416106.0633t max =⨯⨯⨯==-πτW T AC854.0r a d 0149.01043210801050106.084923p==⨯⨯⨯⨯⨯⨯⨯==--πϕGI l T AC AC 或 22tp max d GW lT GI l T d G l AC AC AC ===τϕ一空心圆轴的外径90=D mm ,内径60=d mm ,试计算该轴的t W ;若在横截面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改用实心圆轴,试比较两者的抗扭截面模量t W ,计算结果说明了什么? 解:1.空心圆轴的抗扭截面模量()()()34444444t mm 105.119016609016232⨯=⨯-=-=-=πππDd D D d D W2.实心圆轴的抗扭截面模量 设实心圆轴的直径为d ',由实心圆轴与空心圆轴的横截面面积相等,即()22244d Dd -='ππ,可得mm 1.6760902222=-=-='d D d 故实心圆轴的抗扭截面模量为 343t mm 109.516⨯='='d W π3.比较1和2可知:在横截面相同的情况下,空心圆截面要比实心圆截面的抗扭截面模量大,因而,在扭转变形中,采用空心圆截面要比实心圆截面合理。
清华出版社工程力学答案-第7章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7-2 两根长度相等、直径不等的圆轴承受相同的扭矩受扭后,轴表面上母线转过相同 的角度。设直径大的轴和直径小的轴的横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分别为 τ1max 和 τ 2max ,剪切弹 性模量分别为 G1 和 G2。试判断下列结论的正确性。
解: τ 轴max
=
Mx Wp1
= T1 πd 3
≤ 60 ×106
16
T1
≤
60 ×106
× π× 663 16
× 10 −9
=
3387 N·m
τ 套 max
= Mx Wp2
=
T2 πd 3 ⎜⎛1 − ( 68 )4 ⎟⎞
≤ 60 ×106
16 ⎝ 80 ⎠
T2
≤
60 ×106
× π× 803 16
8
7-12 功率为 150kW、转速为 15.4r/s(转/秒)的电机轴如图所示。其中 d1=135mm, d2=75mm,d3=90mm,d4=70mm,d5=65mm。轴外伸端装有胶带轮。试对轴的扭转强度进行 校核。
Me
Me
d5 d2 d1 d3 d4
电机轴
习题 7-12 图
解:1. 求外力偶矩
(A) τ 1max > τ 2 max ; (B) τ 1max < τ 2 max ; (C)若 G1>G2,则有 τ1max > τ 2 max ; (D)若 G1>G2,则有 τ1max < τ 2 max 。
解:因两圆轴等长,轴表面上母线转过相同角度,指切应变相同,即 γ1 = γ 2 = γ 由剪切 胡克定律 τ = Gγ 知 G1 > G2 时, τ1max > τ2 max 。因此,正确答案是 C 。
工程力学-第7章
圆轴扭转时的剪应力分析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剪应力表达式-例题 1 例题
实心轴 空心轴
d1=45 mm D2=46 mm d2=23 mm
解:确定实心轴与空心轴的重量之比 解:确定实心轴与空心轴的重量之比 长度相同的情形下,二轴的重量之比即为横截面面积之比:
1 A d 45×10 1 = 2 1 2 = = .28 1 × 3 2 A2 D2 (1α ) 46×10 1 0.5
τ =τ′
D
z
剪应力互等定理
y
切应力互等定理
τ′
如果在微元的一对面上存在剪 应力,另一对与剪应力作用线互 相垂直的面上必然垂直大小相等 相垂直的面上必然垂直大小相等 、方向或相对(两剪应力的箭头相 x 方向或相对( 对)或相背(两剪应力的箭尾相对) 或相背(两剪应力的箭尾相对) ,以使微元保持平衡。这种相互 关系称为剪应力互等定理或 关系称为剪应力互等定理或剪应 力成对定理。 力成对定理。
圆轴扭转时的剪应力分析
弹性范围内的剪应力-剪应变关系
于是,上式表明,横截面上各点的剪应力与点到横截面中 心的距离成正比,即剪应力沿横截面的半径呈线性分布。
τ = Gγ = Gρ
d dx
圆轴扭转时的剪应力分析
静力学方程
圆轴扭转时的剪应力分析
静力学方程
作用在横截面上的剪应力形成一分布力系,这一力系向 截面中心简化结果为一力偶,其力偶矩即为该截面上的扭 截面中心简化结果为一力偶,其力偶矩即为该截面上的扭 矩。于是有
平面假定
变 形 应变分布
物性关系
应力分布
静力方程
应力公式
圆轴扭转时的剪应力分析
变形协调方程 弹性范围内的剪应力-剪应变关系 静力学方程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剪应力表达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力学(第2版)第7章 弯 曲题 库: 主观题7-1 长度为250mm ,截面尺寸为0.8mm 25mm h b ⨯=⨯的薄钢板卷尺,由于两端外力偶的作用而弯成中心角为030的圆弧。
已知弹性模量52.110MPa E =⨯。
试求钢尺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
解:由题知302250mm 360πρ⋅= ,故480mm ρ= 卷尺最外层纤维应变最大,且为4max 0.428.3310480hερ-===⨯ 由拉压胡克定律可知 54max max 2.1108.3310176MPa E σε-==⨯⨯⨯=即钢尺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221(0.250.23)760.573kN /m 4q π=-⨯=力为176MPa .知识点:1.梁横截面的应力。
参考页: P145。
学习目标: 2(掌握梁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方法,会利用应力计算公式计算正应力) 难度: 1.0提示一:该题考察知识点:1. 梁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
提示二:无 提示三:无 提示四(同题解) 题解:1、利用正应力计算公式计算正应力。
7-2 一外径为250mm ,壁厚为10mm ,长度l=12m 的铸铁水管,两端搁在支座上,管中充满着水,如图所示。
铸铁的容量3176kN /m γ=,水的容重3210kN /m γ=。
试求管内最大拉、压正应力的数值。
解:每米铸铁水管的重量 每米水柱的重量22220.2310.231100.415kN /m 44q y ππ=⨯⨯⨯=⨯⨯⨯=故水管所受均布荷载120.988kN /m q q q =+=在水管中部有弯矩最大值22max 110.9881217.784kN m 88M ql ==⨯⨯=⋅最大弯曲正应力为3max max343217.7841040.7MPa 2300.25[1()]250z M W σπ⨯⨯===⨯⨯-故管内最大拉、压正应力的数值为,max ,max 40.7MPa t c σσ==。
知识点:1.梁横截面的应力。
参考页: P145。
学习目标: 2(掌握梁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方法,会利用应力计算公式计算正应力) 难度: 1.0提示一:该题考察知识点:1. 梁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
提示二:无 提示三:无 提示四(同题解) 题解:1、利用正应力计算公式计算正应力。
7-3某圆轴的外伸部分系空心圆截面,载荷情况如图所示。
试作该轴的弯矩图,并求轴内最大正应力。
解:(1)A 、B 支座可以简化为两个铰支座,对该轴进行受力分析,如图7-3-(1)所示。
由0A M =∑,3170014003120054000B F -⨯+⨯-⨯-⨯= 得7.64kN B F =由0B M =∑,140051000320033000A F -⨯+⨯+⨯-⨯= 得 3.36kN A F =(2)作弯矩图如图7-3-(2)所示。
(3)由弯矩图知:对于AB 段圆轴,最大正应力发生于截面C 处且331.344103263.4MPa 0.06c c z M W σπ⨯⨯===⨯对于BE 段圆轴,最大正应力发生于截面B 处且3340.9103262.1MPa 450.06[1()]60B B z M W σπ⨯⨯===⨯⨯- 综上所述,轴内最大正应力max 63.4MPa σ=知识点:1.梁横截面的应力;2. 最大正应力。
参考页: P145。
学习目标: 2(掌握梁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方法,会利用应力计算公式计算正应力) 难度: 1.5提示一:该题考察知识点:1. 梁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最大正应力; 提示二:最大正应力计算。
提示三:无 提示四(同题解) 题解:1、利用正应力计算公式计算正应力。
2、利用最大正应力计算公式计算正应力。
7-4图示外伸梁,用铸铁作成,横截面为槽型,承受集度q =10kN/m 的均布荷载集中载荷F =20kN 的作用。
试求梁内最大正应力及其位置。
已知:744.010mm z I =⨯,1140mm y =,260mm y =。
解:(1)先求支座反力对梁进行受力分析,如图7-4-(1)所示。
由 0,A M =∑2142202BF F q ⨯-⨯+⨯= ,得5kN B F = 由0,BM=∑25420A q F F ⨯⨯-⨯+⨯= , 得35kN A F =(2)绘制弯矩图,如图7-4-(2)所示。
(3)求梁内最大正应力由弯矩图知,最大正应力发生于支座A 处截面上, 且3max 1,max71320100.1470MPa 4.01010c z M y I σ-⨯⨯===⨯⨯3max 2,max71320100.0630MPa 4.01010t z M y I σ-⋅⨯⨯===⨯⨯。
知识点:1.弯矩图;2. 梁横截面的应力;3. 最大正应力。
参考页: P145。
学习目标: 2(掌握梁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方法,会利用应力计算公式计算正应力) 难度: 1.5提示一:该题考察知识点:1.弯矩图;2. 梁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最大正应力; 提示二:画弯矩图; 提示三:最大正应力计算。
提示四(同题解) 题解:1、利用正应力计算公式计算正应力。
2、利用最大正应力计算公式计算正应力。
7-5图7-3(a )所示塔器高h =10m,塔底部用裙式支座支撑。
已知支座外径与塔的外径相同,其内径d =1000mm ,壁厚t =8mm 。
塔所受风载荷为q =468N/m.求裙式支座底部的最大弯矩和最大弯曲正应力。
解:支座底部的最大弯矩22max 11||4681023.422M qh KN m ==⨯⨯=最大弯矩正应力3max max max344||32||3223.410 3.82MPa 984(1)[1()]1000z M M W d σπαπ⨯⨯====--。
知识点:1.梁横截面的应力;2. 最大正应力。
参考页: P145。
学习目标: 2(掌握梁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方法,会利用应力计算公式计算正应力) 难度: 1.0。
提示一:该题考察知识点:1. 梁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最大正应力; 提示二:最大正应力计算。
提示三:无 提示四(同题解) 题解:1、利用正应力计算公式计算正应力。
2、利用最大正应力计算公式计算正应力。
7-6图示一桥式起重机大跨度梁l =8m,起重量P =29.4kN 。
大梁选用32a 号工字钢,单位长度的重量为527N/m ,工字钢的材料为A3钢,其许用弯曲正应力为[]120MPa σ=,试按正应力校核大梁的强度。
解:(1)进行受力分析将该梁简化,并做受力分析,如图7-6-(1)所示。
其中q 为梁的自重,且527/q N m = (2)求最大弯曲正应力 232max 111129.4852710863.02kN m 4848M pl ql -=+=⨯⨯+⨯⨯⨯=⋅ 查表得32a 号工字钢基本参数如下:3692(cm )z W = 故3max max663.021********a z M MP W σ-⨯===⨯<[]120MPa σ= 综上所述,大梁的强度满足要求。
知识点:1.梁横截面的应力;2. 最大正应力;3. 强度条件的应用。
参考页: P145-154。
学习目标: 2(掌握梁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方法,会利用应力计算公式计算正应力) 难度: 1.5。
提示一:该题考察知识点:1. 梁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最大正应力;2.强度条件的应用。
提示二:最大正应力计算。
提示三:利用强度条件选择截面。
提示四(同题解)题解:1、利用正应力计算公式计算正应力。
2、利用强度条件进行选择截面。
7-7当力F 直接作用在梁AB 中点时,梁内最大应力超过许用应力30%,为了消除这一过载现象,配置了如图所示的辅助梁CD ,试求辅助梁的最小跨度a 。
解:梁AB 的受力分析如图7-7-(1)所示。
由对称性知 2A B FF F ==,作AB 的弯矩图如图7-7-(2)所示。
max ()()2224F l a FM l a =-=- 设梁AB 的许用应力为[]σ,抗弯截面系数为Z W 则有 maxmax []zM W σσ== (a ) 且由题意知 14 1.3[]zFl W σ= (b)式(a )与式(b)联立得 11[]()//1.344z z F l a W Fl W σ=-= 故0.231 1.386m 1.3la l l =-== 终上所述,辅助梁的最小跨度a 为1.386m 。
知识点:1.梁横截面的应力;2. 最大正应力;3. 强度条件的应用。
参考页: P145-154。
学习目标: 2(掌握梁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方法,会利用应力计算公式计算正应力) 难度: 2.0。
提示一:该题考察知识点:1. 梁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最大正应力;2.强度条件的应用。
提示二:最大正应力计算。
提示三:利用强度条件选择截面。
提示四(同题解) 题解:1、利用正应力计算公式计算正应力。
2、利用强度条件进行选择截面。
7-8试计算在均布载荷作用下,图示圆截面简支梁内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切应力,并指出它们发生于何处?解:作该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7-8-(1)和7-8-(2)所示。
由剪力图知最大切应力3max64510 3.3932510S a F k MP A τπ-⨯==⨯=⨯⨯发生于靠近支座A 和支座B 的截面的中性轴处。
由弯矩图知最大正应力3max max3932 1.2510102MPa 5010z M W σπ-⨯⨯===⨯⨯ 发生于跨中截面的顶部以及底部。
知识点:1.梁横截面的应力;2. 最大正应力及分布。
参考页: P145-154。
学习目标: 2(掌握梁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方法,会利用应力计算公式计算正应力) 难度: 1.0。
提示一:该题考察知识点:1. 梁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最大正应力。
提示二:最大正应力计算及分布。
提示三:无。
提示四(同题解) 题解:1、利用正应力计算公式计算正应力。
7-9一矩形截面木梁,其截面尺寸及荷载如图, 1.3kN /m q =。
已知[]10MPa σ=,[]2MPa τ=,试校核梁的正应力强度和切应力强度。
解:(1)进行受力分析,做木梁的受力分析图,如图7-9-(1)所示。
由0,A M =∑214302B q F -⨯+⨯=得 3.47kN B F =由0,B M =∑40A B F F q +-= 得 1.73kN A F =(2)做木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分别如图7-9-(2)和7-9-(3)所示。
(3)校核梁的正应力强度和切应力强度3max62.1710k 1.50.45MPa 6012010S F A τ-⨯==⨯=⨯⨯<[]2MPa τ=3max max max2291212 1.151015.9MPa 6012010z M M W bh σ-⨯⨯====⨯⨯>[]10MPa σ= 故梁的正应力强度不满足要求,切应力强度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