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二章复习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教案多篇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教案多篇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教案多篇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东、南、西、北四端点,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并能运用地图找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比较法说明我国的领土大小和邻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培养学生的领土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认识我国的邻海。

教学难点:认识我国疆域的优势。

教学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分析我国的疆域优势。

教学工具PPT,地图教学过程(双边活动)(师)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吗?我们一起来看向这幅世界地图,想一想,回忆一下,待会请一个同学来回答。

(播放世界地图)(生)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学了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

(师)不错,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知道我国是一个既邻海又有广阔大陆的国家,我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具有优越性。

接下来的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祖国,并探究一下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教授新课:请看地图册上的中国地图,并从中找出我国的最东端、最西端、最南端和最北端,将它标出来,写下经纬度坐标。

(播放中国地图)同学们都找好了吗?那个同学能起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点,看看是否和大家一致。

(生)阅读地图册,圈点分享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即135°5′E附近;最西端在乌孜别里山口即73°40′E 附近;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即53°31′N,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即3°52′N附近。

(师)在ppt上展示我国的东西南北四端,再一次强调我国四端的位置,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最西端在乌孜别里山口附近,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

2022-2023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教学案

2022-2023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教学案

2022-2023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地
理复习教学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陆地、海洋和气候特征。

2. 能够掌握地图阅读技能,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 能够了解和掌握中国各个区域的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章中国的自然地理
1. 地理位置
2. 陆地和海洋
3. 气候
第二章中国的地图
1. 地图基本元素
2. 坐标系统
3. 地球自转和公转
第三章中国的区域
1. 自然分区
2. 人文分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2. 让学生掌握中国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

3. 学生理解中国地理位置带来的环境和气候影响。

教学方法
1. 结合PPT、视频、图片等多种媒体。

2. 举例说明、分类组织、启发式教学等方式。

教学过程
1. 引入中国地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

3. 教授地图阅读技能和坐标系统的使用。

4. 解释中国自然分区和人文分区。

5. 帮助学生理解地形、地貌和气候的关系,以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研究评估
1. 组织一个小测验,考察学生对地图和区域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每个学生用电脑制作一个中国地图,并标注出自己居住的区域的特点。

3. 帮助学生互相评估和完善自己的地图。

教学资源
1. 教材:刘斌、郭刚编写的《人教版初中地理8年级上册》。

2. PPT、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中国的自然资源建与板书设计附:一、课前检测题:1.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哪些基本的种类?2.我国的陆地面积、矿产储量、耕地面积、河流年径流量、森林面积各居世界第几位?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几分之几?二、课堂检测题: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 ______ 及低缓的______地区 ; 林地主要分布在 _____;耕地和林地90%以上分布在气候湿润的 ______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毫米的 ________ 地区。

2、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3、我国颁布的土地法有:《》、《》、《》。

4、全国土地日— ____月 _____日 。

5、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评价,正确的有是 ( )7.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总量丰富,类型齐全 B 、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C 、各类土地占的比例比较合理D 、耕地后备资源匮乏8.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 .耕地9.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有利的方面是( )A 、土地资源类型多样B 、人均耕地少C 、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D 、山地多,平地少10.读右图回答:(1)填出土地利用类型名称:A __________ B__________;(2)已利用土地的比重是________%,图中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________。

(3)从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看,_________、________比重小,而难利用的土地比重 ______ ,宜林宜耕地后备资源 _________ ;11. 读“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比较图”及“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比较图(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部________区。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第二章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第二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_______山脉,⑧、_________山脉.3、读“中国地形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图中①是;____②是_______.(填山脉名称)(2)E、F、G、H四大高原中,沟壑纵横的是________,冰川广布的是_______.(填字母)(3)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是__________,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和名称)(4)K是_____平原,M是______平原,W是____丘陵.(5)主要河流中,③是_______,④是_______.(6)a处为______海.〖作业布置〗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大江东去,浪淘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诗词中提到的大江大河为什么都要向东流呢?为什么不向西流?〖讲解新课〗知识点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地势特点高原A是青藏高原,C 是黄土高原;盆地E是塔里木盆地,F是准噶尔盆地,除此外,我国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是柴达木盆地;平原J是东北平原,K是华北平原,L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山脉(13)是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⑥是大兴安岭,⑦是太行山脉,⑧是巫山;其中,图中A与E即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的界线是昆仑山脉;(1)大兴安岭;秦岭;(2)F;E;(3)D柴达木盆地;B塔里木盆地;(4)东北;华北;东南;(5)黄河;长江;(6)东.水是由高向低流,古人常说“人往高处【活动】(1)、阅读“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选取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三处,看颜色、读海拔值,判断高低变化。

(2)、让学生参考地形剖面图,总结我国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即地势)师问:与我国地势变化相符的是在阶梯分界线上,往往分布着一系列山脉:(3)、.参照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分布意图填写下表:阶梯名称主要地形类型海拔(单位:米)第一级阶梯分界线第二级阶梯分界线第三级阶梯2.影响:讨论这种地势特征对我国降水、河流、交通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教案
(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能带来丰沛的降水,因此,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季风区内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在夏季;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3.你会评价我国气候资源吗?
(3)我国地形类型齐全,复杂多样,我国各种地形类型中,比重最小的是__;图中字母M代表的地形类型是___
我国气候雨热同期,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使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都能种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
4.黄河流域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应怎样治理?
黄河的忧患在上、中、下游表现各异:上游主要表现为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凌汛,中游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因形成“地上河”,两岸河堤有决口的危险。针对上、中游环境被破坏、生态脆弱的现状,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比如在上游设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生态建设,兴修水库,植树种草;中游地区应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大力植树种草,如打坝淤地,修筑梯田,使土不下坡、清水长流;下游地区除了加固大堤,还应注重清淤,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防淤、减淤作用,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纬度近50度,形成了不同的温度带;东西跨度达60多度,造成了沿海与内陆地区的降水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干湿地区。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这是气候复杂多样的重要标志。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气候复杂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济,使得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而且在多样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不同自然景观,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为发展旅游业提供更多的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教案(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教案(全)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剖面图,归纳我国地势特点及三大阶梯的分布。

2.知道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河流流向、水能资源、交通等方面的影响,初步学会评价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1.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剖面图等图像资料找出我国地势的特征。

2.联系生活实际归纳我国地势对其他自然因素及经济活动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诗歌、读各种地图等多种形式,体会地理学习的乐趣和地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的特点。

难点:认识地势对气候、河流流向、能源、交通等的影响。

教学方式归纳总结、读图找规律、探究讨论教学工具中国立体地形图或课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谁会背古诗《长歌行》?学生: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教师:“百川东到海,何时赴西归……”该诗句是否符合地理规律?你还能说出哪些反映河流东流的诗句或歌曲?学生: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百川东到海……教师:请学生唱《水浒传》歌曲“好汉歌”(大河向东流,天上星星参北斗……)或电视剧《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等主题曲。

研讨新课:教师:上述诗歌都能反映出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

下面两幅剖面图哪个更能准确反映我国的地势特点呢?说明判断理由。

图A 图B学生:图B,中国地势分为三级阶梯。

教师:读中国地形图,(1)找出下列地形区,并读出它们的海拔。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2)用具体数据进一步说明我国的地势特点。

学生:读图回答:青藏高原:4 000米,属于第一阶梯;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等:1 000—2 000米,属于第二阶梯;东北平原、东南丘陵等:500米以下,属于第三阶梯。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下列顺口溜,进一步体会我国地势特点。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复习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复习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复习学案)【复习目标】 1.掌握我国地势的特征及三阶梯的划分。

2.理解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3.掌握我国各种地形及分布。

4.运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复习重点】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复习难点】1.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并2.结合地图,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考点提示】以地形剖面图为载体综合考察我国的地势特点、主要山脉及地形区的分布, 地形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常见的命题方式,题型灵活,既有选择题又有读图题。

【梳理知识 建立结构】知识点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特征:地势________________,呈______________状分布。

地形东部以 和丘陵为主,西部以山地、 和 为主第一级阶梯:海拔在 米以上,地形以 为主。

地 三级阶梯:第二级阶梯:海拔在 米左右,地形以 和 为主势 第三级阶梯:海拔在 米以下,地形以 和 为主第一、二级阶梯是以 、 和 为界界线第二、三级阶梯是以 、 、 和 为界知识点二:地形复杂多样北列: 、 和燕山东西走向 中列:昆仑山、 和大别山南列:南岭西列: -- 巫山—雪峰山主要山脉分布 东北—西南走向 中列: --武夷山东列:台湾山脉西北—东南:阿尔泰山、_______山南北走向:贺兰山、________山、六盘山【老师寄语】 勤学如春起之苗, 不见其增日见其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 不见其减日渐其损。

________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________高原,地势平坦四大高原黄土高原,特点__________________高原,地形崎岖_______盆地,面积最大地形复杂多样四大盆地_______盆地,气候最湿润柴达木盆地,海拔____________盆地,纬度最高_______平原,黑土肥沃,面积最大三大平原华北平原,地势________,一望无际长江中下游平原,_____密布知识点三:山区面积广大范围:包括、崎岖的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是学生在学习了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和海域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特点的重要章节。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生物和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且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独特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本章内容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地形、气候等知识点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图像、实例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的地形、气候、水系、生物和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的基本特点,了解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和图像,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感情,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的地形、气候、水系、生物和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的基本特点及其相互联系。

2.教学难点:地形、气候等要素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例图像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形、气候等知识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自然环境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分别讲解地形、气候、水系、生物和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的基本特点,强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3.案例分析:分析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地形、气候等要素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复习教案

第二章复习教案

平阴四中地理复习教案
读图,在图中填:(1)位于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
横断山和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重要分界线:秦岭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能力提升练习

、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海陆因素B纬度因素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
、阿拉伯半岛沙漠广布,而长江中下游的平原是“鱼米之乡”,主要原因:
①为丙地,②为乙地,③为甲地;B. ①为乙地,
②为丙地,③为甲地;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这句歌词中“西北风”和“东
C.海洋性特征显著
D.温差大
、世界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这时因为我。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自然环境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认识我国的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并学会分析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八年级的学生在地理学习上存在以下问题:1. 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限;2. 缺乏实地观察和调查能力;3. 地理知识结构尚不完善,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地观察和调查能力,完善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的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理解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开展实地观察和调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我国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2.实例分析法:结合典型实例,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实地观察法: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地图、图片、实例资料等。

2.实地考察场地和调查工具。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自然环境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我国自然环境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各要素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2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2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教案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地形类型构成特征,认识地形类型特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了解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名称、分布,认识分布特征。

【学习重难点】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特征。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播放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MTV,用高亢的歌声和优美的青藏高原自然风光,将学生带入对我国地形的认识中去。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一认识我国地形类型(一)自主探究:学生阅读课本P22页图2.1,P24页图2.3,独立完成以下任务:1.说出有哪几种地形?高原、山地、平原、盆地、丘陵。

2.按各类地形面积的大小比例排序。

由大到小依次是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3.在我国山区是指哪些地形区?约占全国面积的比例是多少?山地、丘陵与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4.归纳出我国地形类型特征。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二)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我国地形类型的这种特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讨论结果如下:(1)有利条件:地形类型多样,可以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山区面积广大,有利于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

(2)不利条件: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平原少,耕地不足。

(三)拓展探究: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学生搜集资料,认识不同的地形环境对当地民风民俗的影响。

教师点拨①黄土高原孕育了秦腔;②四川盆地古有“蜀道难,难以上青天”之说;③地处云贵高原的云南流传着“袖珍小马有能耐,大车没有汽车快”的说法。

学习活动二认识我国地形分布特征(一)自主探究:1.学生阅读P25页图2.6,独立找出我国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填入下表中:2.学生阅读地图册P12-14页图,结合课本P23页图2.2,找出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本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及优化训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及优化训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及优化训练答案一. 教材分析本章《地形和地势》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特点。

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而地势则是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与险峻的态势。

本章通过介绍各种地形和地势的特点,使学生能够理解不同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可能已有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各种地形和地势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形和地势的概念,掌握各种地形和地势的特点,能识别我国的主要地形和地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各种地形和地势的特点,我国的主要地形和地势。

2.难点: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料的课件。

2.案例材料:收集各种地形和地势的实例,用于教学分析。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地形和地势的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的地形和地势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和地势的概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然后,通过课件和模型,分别展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以及我国的地势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种地形和地势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

内容丰富,知识点广泛,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中国的自然环境还有待加深理解。

学生需要通过实例来掌握地理知识,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的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学会分析不同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实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自然资源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通过观察中国地形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

2.实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地理实例为例,分析地形、气候等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国地形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等教学图片。

2.准备相关的地理实例资料。

3.准备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等,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地理实例,如长江三峡、青藏高原等,让学生分析这些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地理实例,分析地形、气候等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地形、气候等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理解。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生产、工业布局等。

初中地理第二章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第二章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第二章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2)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3)掌握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著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海陆分布、地貌类型和板块运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探索真理的勇气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海陆面积比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2)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3)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世界著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2)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激发学生对海陆变迁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回顾本章所学内容,总结海陆分布、地貌类型和板块运动的知识点。

3. 课堂讲解(1)海陆分布讲解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以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通过地图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海陆分布的特点。

(2)地貌类型介绍世界主要的地貌类型,如山地、平原、高原、丘陵和盆地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各种地貌类型的特点。

(3)板块运动讲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板块运动与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六大板块示意图、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帮助学生掌握世界著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教案

南北走向的山脉
贺兰山
横断山脉
④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脉
祁连山脉
小兴安岭
⑤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三、课堂检测
1、关于我国的地势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多山地高原,四周低、中间高
D.西高东低,山脉呈网络状分布
2、位于地势第三阶梯,海拔在50米以下,临黄海和东海的地形区是 (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江南丘陵
3、横亘于高原和盆地之间的界山是: ( )
A.大兴安岭
B.昆仑山
C.太行山
D.天山
受季风。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教案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教案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资源、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特点,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状况,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候、水资源、植被、土壤等方面的知识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图像来进行解释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资源、植被、土壤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资源、植被、土壤等方面的知识。

难点:气候、水资源、植被、土壤等方面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图像教学法等方法,通过提问、讨论、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球仪、地图、图片、视频等。

2.教学资源:教材、教案、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对中国的自然环境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资源、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特点,让学生对中国的自然环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对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进行思考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对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进行回顾和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通过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中国自然环境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环保意识。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复习教案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复习教案
A春B夏C秋D冬
例2、关于我国气温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我国纬度最低的曾母暗沙
B青藏高原是我国冬季最低的地方
C漠河是我国冬、夏温最低的地方
D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冬季风④海陆位置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例4、我国在同一时期,引进世界上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的多种动植物,在下列哪个地点生长最合适?
二、精选例题分析
1、下列几种物质中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矿产B、电灯C、土地D、森林
2、下列几种自然资源中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
A、土地资源B、水资源
C、矿产资源D、森林资源
3、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铁矿石B、稀土C、水资源D、煤矿
4.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资源总量丰富,可再生资源众多,人均占有量呈不断上升趋势
(7)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主要原因是。治理的根本性措施是。
例题3.读下列长江流域图,回答问题:
(1)长江发源于________,与黄河共同流经、两省。经过的地形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注入__________海。
(2)黄河中游两条主要支流的名称:①,②。
(3)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平原:③平原,④平原。
(4)人们利用黄河上游的水能资源进行发电,请在图中标出龙羊峡水电站的位置。
(5)初春时节,黄河部分河段往往形成凌汛,图中甲、乙两处,容易形成凌汛的是____处。(6)黄河中游流经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土流失严重。
A.对流雨B.地形雨C.锋面雨D.台风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复习课
复习目标
1.能够结合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的地势总特征。

2.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3.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以及水文特征。

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长江例外河段突出的开发或治理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黄河例外河段突出的开发或治理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经常发生。

复习过程
一、复习课导入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的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这节课我们对这一章进行全面地复习。

二、知识回顾
同学们根据学生用书,捋顺教材知识结构,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三、重点复习
现在同学们请看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的地形和地势。

我们看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气温的冬夏特点,温度带的分布,干湿地区的分布,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展示我国的外流河和内流河,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划分,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长江和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我们看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多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四、本章总结
板书设计
地型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漠
地形和地势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通高温,东西干湿差异显赫气候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以外流河为主
中国的自然环境
河流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自然灾害多见的自然灾害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五、当堂检测提高升华
学习至此,请完成第二章测试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