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三大改造》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三大改造》是八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介绍了我国在1950年代进行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三大改造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这三大改造的意义和过程,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的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对于我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和过程,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三大改造给我国带来的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内容和过程,理解三大改造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内容和过程,三大改造的意义。

2.难点:让学生理解三大改造是如何改变我国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三大改造的过程。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改造案例,让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教材、案例和多媒体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我国的历史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三大改造的纪录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三大改造的过程。

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然后呈现三大改造的内容和过程。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改造案例,了解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 A.农业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
B.手工业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采取赎买的政策
D.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3.下表为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
,该表说明
C
A.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
(2)在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过程中,对资本家手中占有的生产 资料主要采取什么措施?
材料二中上海的情况说明了什么?
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说明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 缺点。
材料三: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社员把原有的界线平掉,将 分散的各块土地连成一片
农民结队报名入社
对入社的牲口合理议价
合作社成员可以……
交流生产经验 合作改善农具 学习科学选种 兴修大型水利
原因: 形式:
原则: 阶段:
成就: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生产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农业生产合作社
自愿互利 农业互助组
相关链接 公私合营的两种形式
(1)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实行利润分配,就是 “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5%,国 家占34.5%,工人福利占15%,公积金占30%。
(2)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 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 股息,年息为5%
“赎买”政策
成就:
到1956年底,90%以上的个体手 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在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官僚 资本主义的财产被没收,但民族资产阶级在 中国革命进行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财产没收显然有失公平。可不没收,他们又 存在剥削,显然与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的公 有制不相吻合。怎么办?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 本单元主题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三大改造作为我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重要事件,其完成标志着我国由此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也得以建立,从而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

因此,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乃至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

2. 本课课标为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本课共两个子目: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

结合课标与课本子目以及课题,主要通过讲解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背景、过程、形式(政策)以及意义,得出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结论。

3. 本课教学内容主题明确,主要是围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子目一主讲农业和手工业,以农业为重点;子目二集中围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同时,三大改造完成以后,通过分析其实质与意义从而得出了教材最后的结论: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建立以及我国由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带来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对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重要意义。

(备注:主要体现“唯物史观”)2. 知道三大改造的起止时间和基本过程。

(备注:主要体现“时空观念”)3. 通过史料研读,理解三大改造的含义、实质、原因、结果、不足等内容,提升史论结合的能力。

(备注:主要体现“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4. 通过中国政府应对疫情的例子,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理解,增强爱国意识。

(备注:主要体现“家国情怀”)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2.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

以广东地区的“王老吉”为例,讲述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导入新课。

1828年,王老吉在广州十三行开设第一间“王老吉凉茶铺”,深受街坊欢迎,被誉为“凉茶王”。

第5课三大改造-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课程目标1.了解中国在20世纪初进行的三大改造,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掌握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改革的具体措施。

3.分析三大改造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改革。

2.分析三大改造对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进行全面的理解。

2.对于三大改造的推动作用进行深入的分析。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引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在近现代的发展历程。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在20世纪初期的社会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2. 政治改革•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成果,提醒学生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探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并通过相关资料、图片等多方位呈现孙中山思想。

•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它遵循的首要任务,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3. 经济改革•介绍新文化运动,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五四运动”,学习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探讨中国经济改革的措施,包括引进、借鉴西方经验,改革海关税制等。

4. 文化改革•介绍“五四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包括文学、教育、艺术等方面。

•分析中国文化改革的推动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5. 课堂总结•总结中国进行的三大改造,思考这三大改造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展开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进行的三大改造,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五、教学评估针对本次课程,考虑以下评估方式:1.课后完成一篇总结性文章,对本次内容进行梳理与回顾。

2.小组讨论结束后进行品评,让学生从相互的观点中发现新的认知。

3.在考试或者考核中,通过选择题、填空题、问答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

六、教学扩展在学生掌握本次历史课程的基础之上,还可以进行以下扩展环节:1.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方式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人教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优质课教学设计_0

人教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优质课教学设计_0

第5课三大改造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内容, 主要讲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通过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 逐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具备了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还需教师加以引导。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水平①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 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②综合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比较水平,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水平。

采取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历史,通过整合走出历史,达到学习历史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要让学生在思想上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理解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②在三大改造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四、重点和难点1、重点:国家对三大改造采取的方式。

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

2、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五、教学方法通过课件展示历史图片、播放视频, 创设历史教学情景, 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讨法,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搜集三大改造的相关资料,或向家人请教三大改造的史实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件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教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令人激情澎湃的歌曲《社会主义好》,歌词中唱到“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那么社会主义制度是什么时候确立的呢?又是怎样确立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5课三大改造来探究这些问题。

2、讲授新课:本课共学习三个板块:大刀阔斧搞合作公私合营开创举操之过急留瑕疵板块一:大刀阔斧搞合作师:我国农民在1950—— 1952年通过土地改革获得了土地,农民手中有了土地,是不是就无忧无虑了吗?我们来看一则材料。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优质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优质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本课涉及的是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变革,创造性开辟了一条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一个创举。

三大改造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

2.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3.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引导学生认识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实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歌曲《社会主义好》歌词: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歌曲《社会主义好》展示图片:《歌曲<社会主义好>》教师:中国是如何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新课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从歌曲《社会主义好》说起,通过播放歌曲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中国是如何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呢?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课学习内容。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三大改造”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展示材料:材料:“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

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地、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陶鲁笳(当时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教师: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是成功还是失败?学生回答略。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三大改造》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三大改造的意义、过程和影响,从而深入理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三大改造的细节和背景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式,深入掌握三大改造的核心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三大改造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三大改造的影响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三大改造。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图片、图表和关键知识点。

3.资料:收集与三大改造相关的资料,用于案例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状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进行三大改造。

2.呈现(15分钟)讲解三大改造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关于三大改造的问题。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5.拓展(10分钟)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如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三大改造。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一、课时分配本课时量较大,请分为两节课进行教学,每节课45分钟。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和意义;2. 掌握土地改革、合作化和农业机械化的内容;3. 理解三大改造对中国农村的深刻影响。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归纳总结和表述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祖国发展的热爱;2.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3.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内容、意义和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能够让学生体验到三大改造背后的精神和动力,理解其中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件展示、演讲比赛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加深对三大改造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Step 1 情境导入(5分钟)老师打开课件,播放一段片段,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的几大困难和挑战。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和发展,为什么要进行三大改造。

Step 2 案例分析(10分钟)让学生分为小组,观看一段小片段,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并分析出农民们遇到的生产、生活问题。

Step 3 课件展示(10分钟)让学生观看课件,介绍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和目的,并讲解各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Step 4 小组探讨(10分钟)让学生就三大改造的实施过程展开小组讨论,探究具体的实践案例,思考三大改造的意义和影响。

Step 5 原创汇报(10分钟)让学生就小组讨论的成果进行原创报告,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展现出三大改造的积极含义和发展趋势。

Step 6 总结回顾(10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大改造的核心内容和实践意义。

第二课时:Step 1 小组合作(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采用问答方式,回答三大改造对中国时代背景、经济政策、社会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5课 《三大改造》 教案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5课 《三大改造》 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了解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重点难点【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大屏幕展示同仁堂图片,介绍该品牌企业创办于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于海内外。

1954年经营该品牌老店的经理乐松生响应号召,把该店交给了国家,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5课《三大改造》。

第一篇章顺势而行的抉择1.结合教材P23第1段,思考:我们党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所以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国家是如何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呢?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结合教材P24第1段,说一说农业合作化经历了哪些阶段。

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4.阅读教材P23、P24的图片及“相关史事”,说说对农业改造的结果是怎样的。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5.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思考: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的?手工业改造的结果如何?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第二篇章和平过渡的创举1.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形式上,而且还有独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课题三大改造单元第二单元主备人时间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的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能力目标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

知识目标了解三大改造的原因,掌握三大改造的形式和结果、实质和意义。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教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讲解法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找出三大改造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学生欣赏。

教师:歌词中提到社会主义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社会主义有这么高的优越性,那么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二、思考问题阅读教材23—26页,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后检测,看谁回答的准确。

1.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哪三个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国家分别采取了什么政策对此进行改造?3.三大改造什么时候基本完成?4.三大改造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存在什么缺点?三、学习新课(一)农业合作化情景设置一:多媒体展示《王老汉的困惑一》1952年土改结束后,在对山西省49个村的农民调查中发现,718公顷农民刚获得的土地被出卖;山西2486个农户中,有20户放高利贷,月利率最高达10%,1953年湖南、湖北、江西农村调查发现,靠租种他人土地生活的贫农占农村总户数18.69%。

师问:什么事情让王老汉困惑?学生答:农民把刚分到的土地卖掉,又去借高利贷和租种别人的土地。

师:为什么农民要卖掉土地?(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23页第一自然段)师补充:王老汉在旧社会没有自己的土地,靠租种地主的土地和借高利贷生活;新中国建立后,王老汉在1952年春天的土改中分到了土地,本以为这下能过上好日子了,但是他很快发现单靠自己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自己还没有耕牛,也没钱买种子;后来好容易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有水渠灌溉,长势一直不好;更没想到的是,秋天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5课三大改造新疆昌吉州四中崔璇▲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过程。

从合作社的成功,意识到互相帮助、团队合作才是发展之道;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采取的“赎买方式”和公私合营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举,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知识与能力①掌握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和形式,具体完成的时间及历史意义。

②通过分析“为什么要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等问题,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力,明确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

△过程与方法①学生分小组讨论,便于交流合作,发挥集体智慧。

②学生表演小品,做“历史中人”,有助于真正理解。

③学生小结所学内容,使他们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得到体现。

▲教学思路:重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及意义难点:赎买政策▲教学提纲:▲导入新课提问:中国是什么性质的国家?回答:是社会主义国家讲述:对,这是初二政治第一课的第一句话,也是我国现行宪法的第一句话: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提问:中国是什么时候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回答: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吧!回答:是1925年土地改革完成的时候吧!讲述:那么我们就来看看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怎么说的吧!“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

”也就是说,直到1954年,中国仍然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提问:那么到底是何时、又是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三大改造。

提问:这个标题缺少主语,通过阅读这一课的小标题,你们能找出本课是要讲三大什么的改造吗?回答:三大行业的改造。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提问:那么“改造”又是什么意思呢?以前是什么样的?要把它们改成什么样?为什么要改?改造前后有什么变化?下面我们就来一一解决这些问题。

以农业为例,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当时的农村刚刚进行过什么改革?当时农村的生产资料所有情况是怎样的?回答:在第三课土地改革中我们学到,1952年土改完成后,农村真正建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3亿多无地少地的分到了7亿多土地,还分到了大量的牲畜、农具和房屋,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我国在1953年至1956年间进行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在这段时间内如何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和意义可能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化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意义,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意义。

2.难点:三大改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分析三大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意义,准备案例和讨论题目。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情况,准备参与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大改造。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大改造的相关资料,包括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三大改造的意义和作用。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初中历史《三大改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三大改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大宅门》片尾曲,学生听歌曲,导入新课。

教师:电视剧《大宅门》就是以同仁堂为原型的,北京同仁堂是首批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当时的历史情况如何呢?以学生熟悉的电视剧片尾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教师提问学生,三大改造指的是哪三方面的改造?国家是怎样进行改造的呢?如何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成公有制?今天我们就具体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现问题及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1.对农业的改造。

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有关土地方面的一些问题,请你把知道的有关知识说一下。

引导学生回顾土地改革的一些知识,温故而知新。

然而,我们在享受巨大欢喜的同时,不要忽视了我们的国情,那就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

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这就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会采取什么办法呢?使学生分析出我国在农业方面具体是怎样解决的?包括时间、目的、原则、形式、结果。

进行学法指导。

组织学生编演课生剧:《河南安阳村农业生产合作社》通过表演,学生对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了自己的理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之中,与当时的中国农民同呼吸共命运,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对手工业的改造。

党和政府对农业进行改造,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的方式引导农业走生产合作化道路,同时对手工业亚采取了同样的方式,党和政府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采取了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农业走合作化道路。

之所以如此,也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中国是个农业国,自然经济长期存在和发展造成了占绝对优势的个体经济。

这一情况使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对高度的公有制缺乏思想准备。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三大改造》是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在1953年至1956年进行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人民群众在改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伟大创举。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新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三大改造的详细内容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记住三大改造的时间、内容和意义,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三大改造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2.难点:对三大改造的理解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三大改造实例,让学生分析、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PPT课件。

3.资料:收集与三大改造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4.课前预习:布置学生预习本课内容,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三大改造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三大改造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三大改造的时间、内容和意义,让学生对三大改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探讨三大改造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三大改造一、思路分析:课程资源整合分析1.充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建议。

2.体验式活动:通过“我当社长我自豪、我劝股东来合营、我为建设出新招”,亲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和现代化建设,增进对历史的认识。

3.史料拓展:通过补充史料,增加信息量,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4.提升认识:学生通过辩论会、材料解读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作用及影响。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学习目标1.仔细研读文本材料,用自己的话说出为什么要进行三大改造,分为几个阶段,都做了些什么,三大改造为国家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

你对三大改造有什么看法?2.三大改造和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联系?你觉得在新时代国家应该做些什么?你应该做些什么?学习任务走进三大改造,体验改造的历程,为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

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真实探究1.自主学习——我当社长我自豪(课前预习)2.合作探究——我劝股东来合营(课上探究)3.展示交流——我为建设出新招(课上探究)4.拓展提升——三大改造再思考(课后提升)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分析三大改造的背景及前后联系,将历史知识置于特定的时空中理解。

2.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补充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材料,让学生能够解读、概括和分析史料,进而提升学生的材料加工和分析能力。

3.唯物史观:学完本课后,让学生得出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化,可以用唯物史观来看待历史。

4.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三大改造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联系今天经济建设的成就,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为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

教学重难点重点:三大改造的目的、方式及意义。

难点:三大改造的评价。

学情分析1.已有知识与能力:经过初一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方法步骤;通过前几课的学习,特别是对“一五计划”成就的认识,为本课学习积累了经验。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2、掌握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

3、从思想上明确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世界观处于形成时期,有强烈的好奇心,认识问题感性,理性欠缺,对三大改造不是十分理解。

3重点难点
【学习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学习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意义。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讲授】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探究活动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阅读课本P23——24页相关链接内容及图片,思考回答:
1、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
原因:①土改后分散经营使农业、手工业经济很难发展;
②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农业、手工业改造的时间、形式、结果?
时间:1953年至1956年底
形式:建立农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精品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精品教案

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改造》精品教案《三⼤改造》教材分析新中国成⽴后,经过⼟地改⾰,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地。

但当时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艰难发展,不能满⾜国家⼯业化对农业的需要。

为此,国家对农业进⾏了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对⼿⼯业和资本主义⼯商业也进⾏了社会主义改造。

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我国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标志。

本课与《⼟地改⾰》、《⼯业化的起步》⼀起构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上承中华⼈民共和国的成⽴和巩固,下接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这段历史,为下⼀课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改造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程碑事件,是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的作⽤。

教学⽬标【知识与能⼒⽬标】1.了解农村⼟地改⾰后的情况和在农村⾛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

2.掌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掌握对资本主义⼯商业进⾏改造的⽅式、⽅法,并分析其原因。

【过程与⽅法⽬标】综合分析三⼤改造的必要性,对⽐三⼤改造⽅式的变化,培养学⽣的⽐较能⼒和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标】通过学习三⼤改造,使学⽣从思想上认识到: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千年来的剥削历史已经基本结束。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教学难点】三⼤改造的实质。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导⼊新课⼟地改⾰后,⼴⼤农民得到了⼟地,成为⼟地的主⼈。

但是我国农业⽣产仍⾯临⼀系列的问题和困难:当时,个体农民平均每户只有⼗多亩耕地,贫雇农平均每户不⾜半头耕畜、半部犁,资⾦也很缺乏,根本⽆⼒抵御⾃然灾害。

⾯对这种情况,国家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取得了什么效果?【设计意图】采⽤问题导⼊法,让学⽣带着疑问进⼊到新课学习,提⾼学习的积极性。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和意义。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实质。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你们看我手里拿着的这是什么?对,一张旧的《人民日报》,大家一定很好奇,这张报纸是什么时候出版的,老师可以告诉你们这是1953年9月25日出版的《人民日报》。

这是一个重大时刻,在这一天《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的口号中正式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总路线的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就是著名的“一化三改”。

建国之初,我国还不是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而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允许农业、手工业的个体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发展。

到1952年,国内的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都已经被消灭。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三大改造提上日程。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为什么要进行改造?又是如何进行改造的呢?今天就让大家和老师一起合作探究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合作探究,新课讲授合作探究一:农业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组:支持人:我们小组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情境思考题。

A 同学,手里有一只笔和一些笔芯,但只有半张小纸片。

B 同学,手里有精美的笔记本,但他没有笔。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优秀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优秀教案

《三大改造》教学模式介绍: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

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设计思路说明:通过结合数学计算题目的形式,推出前期土地改革中农民土地私有制,结合法律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限定,引出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块: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三大改造意义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三大改造》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涉及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3)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2)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三大改造》。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大改造是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转折,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里程碑事件,它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学情分析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已经具有接受较为系统的知识、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既有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

从其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对历史学习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参与意识。

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感性事物容易理解,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有限。

本课内容概念性较强,如所有制、公私合营等名词,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在教学中要降低学习难度,通过提供具体的生动的史料,让学生归纳、总结,对学生的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培养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三、教学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知道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等基本史实。

通过研读史料,了解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通过分析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增强理解问题、综合分析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激发爱国热情,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三大改造。

难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公私合营全聚德教师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由于长年战乱影响,曾经风光一时的全聚德烤鸭店已经岌岌可危,濒临倒闭。

此时人民政府让全聚德看到了希望,政府出资帮助全聚德保留运营特征,全聚德在北京餐饮业首先完成了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后的全聚德生意日益兴隆,欣欣向荣。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会带着问题思考什么是公私合营?公私合营是如何促进工商业发展的?缩小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是如何对工商业进行改造的?除了工商业,农业、手工业又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改造?三大改造给当时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本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5课《三大改造》。

讲授新课(一)为何要改造教师设问:“三大改造”具体指什么?(参考答案: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教师讲述: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长期的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已经处于崩溃状态,社会主义建设面临一穷二白的局面。

如何改变这种落后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

材料一1950年以前,已经有1亿2千万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但是土改后的个体农业重新出现了贫富两极分化。

……为了不使生产萎缩,真正使绝大多数农民摆脱贫困,防止封建剥削关系死灰复燃,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在当时确实是绝大多数农民的要求。

……中国的小农经济满足不了大工业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与计划经济格格不入,所以必须按照大农业的方向对这种农业进行改造。

——韩西林:《论农业合作化》教师设问: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为了帮助大多数农民摆脱贫困,为了满足大工业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教师讲述: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组织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都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场改造运动我们称之为“农业合作化运动”。

(过渡)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当时广大农村和城市里还有很多的手工业者,他们也很贫困。

这些手工业大多是一家一户的家庭手工作坊,资金少,设备简陋,工艺落后。

材料二这种个体私有制的生产关系,严重地束缚着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劳动者生活的改善。

要想充分发挥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彻底改变手工业生产的落后状态,必须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广大手工业者走上合作化道路。

——刘素新:《试论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教师设问:为什么对手工业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参考答案:个体私有制的生产关系束缚着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教师讲述:党和政府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采取了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走合作化道路。

一方面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改变了个体经济的分散性和落后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得到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支持,从而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为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过渡)在农业、手工业改造同时,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中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也采取措施进行改造。

材料三从现实情况看,新中国的政权基础很不巩固,国际上西方国家虎视眈眈, 国内在土地改革后的两极分化已经出现,城乡资本主义势力有日益扩大之势,危及新生共和国政权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不得不把巩固新生政权的任务放在突出的位置,必然对危及政权统治基础的私有制进行限制甚至消灭。

……而推行计划经济必然要求把私营经济纳入计划经济的轨道。

对私营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当时整体经济环境的客观要求。

——周含华、曾长秋:《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发展私营经济》教师设问: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巩固政权的客观需要,国家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设计意图对于改造的原因,教师在设计时要通过具体的史料呈现,帮助学生得出答案。

通过对史料的分析,促使学生从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方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理解这部分知识。

(过渡)面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的状况,国家开始着手解决这些问题,针对每个行业的具体情况,采取了适合每个行业的具体方式。

(二)如何去改造1农业、手工业合作社材料四因为组织起来的合作经济能够突破小生产的局限,合作农业比个体农业更能发挥原有生产力的作用,挖掘生产潜力,提高农业产量。

把个体农业改造成合作农业,也比较容易把农业纳入国家计划轨道,使工业和农业这两大部门彼此协调,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韩西林:《论农业合作化》教师设问:通过什么方式对农业进行改造?(参考答案: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教师讲述: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迅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展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阶段。

农业合作化运动,极大的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至此,中国的手工业劳动者基本上实现了从个体手工业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转变,提前11年完成了预计要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末期才能实现的任务。

2公私合营材料五决议指出:全行业公私合营,是从资本主义所有制过渡到完全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步骤。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教师设问: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什么方式进行改造?(参考答案:公私合营。

)教师讲述:公私合营是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

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鉴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政府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时候,采取了赎买政策,按照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企业的生产资料全部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虽然还对生产资料拥有所有权,但已不能买卖。

1956年底,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数的80%以上实现了公私合营,这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

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不仅是对企业的改造,而且是对工商业者本人的改造,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设计意图三大改造的形式是本课的重点之一,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中现有的资源以及补充具体的史料帮助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过渡)三大改造以令人无法置信的速度完成了,这期间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呢?三大改造的完成,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呢?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三大改造呢?(三)改造的意义1积极意义材料六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在国民经济中,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占绝对统治地位。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教师设问: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参考答案: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教师讲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最深刻的变革。

材料七应当说,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几年,中国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确实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大量的工业企业建成投产,创造了一大批中国工业化史上的第一,工业产值大幅度提高。

——罗平汉:《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几个问题的探讨》材料八我国的工业化是在扩大和加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条件下进行的。

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和支配地位。

——黄宁莺:《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与三大改造互动关系的历史考察》教师设问:三大改造对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有哪些?(参考答案:促进工业的较快发展,确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和支配地位。

)2弊端教师讲述:当然,三大改造中也由于一些不可抗的历史客观因素而存在不足,对此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和反思。

材料九但在后期,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加速进行的结果,使得三大改造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工业化进程而孤军冒进。

——黄宁莺:《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与三大改造互动关系的历史考察》教师设问:三大改造对当时社会带来的弊端有哪些?(参考答案:改造后期,由于要求过急,速度过快造成了改造脱离了工业化进程。

)教师讲述:在三大改造后期,对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内遗留了一些问题。

但这只是实际工作中的偏差,瑕不掩瑜,不能因此否认三大改造的完成对中国社会制度变化的意义。

设计意图三大改造的意义教材讲述的比较简单,教师应通过补充史料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明白三大改造对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深刻体会到改造的重要性,从而对三大改造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课堂总结中国人民紧跟时代的步伐,他们用鲜血铸就新中国,用自己的智慧来建设新中国,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中国历史的赞歌。

从农民组成合作社,依靠集体促生产;手工业者联合起来,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工商业通过公私合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板书设计三大改造{ 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板书设计2教学反思优点:上课时条理比较清晰,能够做到重难点突出,课堂衔接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