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电源 第1章 绪论

合集下载

《化学电源》精品课件

《化学电源》精品课件

书写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注意事 项
1.将两极反应的电子得失数配平后,相加得到总 反应,总反应减去一极反应即得到另一极反应;
2.负极失电子所得氧化产物和正极得电子所得还原 产物,与溶液的酸碱性有关(如+4价的C在酸性溶液中 以CO2形式存在,在碱性溶液中以CO32-形式存在);
3.水溶液中不存在O2-:在酸性溶液中它与H+结合 成H2O、在碱性或中性溶液中它与水结合成OH-;
还原剂 氧化剂
还Z原n+剂2H氧+=化Z剂n2++H2↑
在正极 在负极
在正极 在负极
得电子 失电子
得电子 失电子
电 负极 极 (-)
Zn
Zn
材 料
正极 (+)
石墨
离子导体
Cu
电解 质溶液
NH4Cl糊(NH4+、Cl-)
稀硫酸(H+、SO42-)
比较两种电池,负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所起的作用有何异同?
化学电源
正极: O2 + 4e- + 4H+ =2H2O 正极: O2 +4e- +2H2O =4OH-
写出甲烷燃料电池(CH4-O2-KOH溶液)的电极反应式
负极: CH4 +10OH- -8e- = CO32-+7H2O 正极: 2O2+8e-+4H2O = 8OH-
总反应: CH4 + 2O2 +2OH- =3H2O+ CO32-
Zn
Cu
稀硫酸(H+、SO42-)
锌锰干电池
氧化还原反应
Zn+2NH4Cl+2MnO2=2MnO(OH)+Zn(NH3)2Cl2

《化学电源》课件

《化学电源》课件

上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可以形成原电池,由于
(yóuyú)发生的反应类似于甲烷的燃烧,所以称作
燃料电池,根据两极上反应的实质判断,通入甲
烷的一极为____,这一负极极的电极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f;ùjí通) 入氧气的一极为
___C_H__4-_8e,-+1电0O极H-=反CO应32-为+7H2O
改进后碱性锌锰电池的优点:
电流稳定,放电容量、时间增大几倍,不会气涨或漏液。
Zn+2MnO2+2H2O=2MnOOH+Zn(OH)2
第十一页,共40页。
2、迷你型电池 (diànchí)
HgO(S)+Zn(S)=Hg(l)+ZnO(S) Ag2O(S)+Zn(S)=2Ag(l)+ZnO(S)
优点:电压(diànyā)高、稳定,低污 染。
①一次电池又称不可充电电池——如:干电池 2)分类(fēn lè②i): 二次电池又称充电电池——蓄电池
③燃料电池
①能量转换效率高,供能稳定可靠。
3)优点:
②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和大小、不同容量和电压的电池和电 池组,使用方便。
③易维护,可在各种环境下工作。
4)电池优劣的判断标准:
①比能量 [符号(W·h/kg),(W·h/L)] 指电池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所能输出电能的多少
电解质: KOH
第十页,共40页。
1.干电池
普通锌锰干电池:(-)Zn ZnCl2、NH4Cl(糊状) 石墨(MnO2)(+) 负极(fùjí): Zn-2e-=
正极(zhènZgnjí2):+2NH4++2e-=2NH3↑+
总电池(diànchí)反应方程式 H:22↑NH4Cl+Zn=ZnCl2+2NH3↑+ 缺点:放电量小,放电H过2程↑ 中易气涨或漏液

第一章_化学电源

第一章_化学电源

三、 化学电源的性能指标 1. 电池电动势 电池电动势(E):电池两极在断路(无 电流)且处于可逆平衡状态时,两极之间的平 衡电极电势之差。 GT, P = -nFE 电池电动势是一个理论计算值,故也称为电 池理论电压。 GT, P = -nFE揭示了化学能转变 为电能的最高限度,为改善电池性能提供了理论 根据。
比功率的大小表征电池能承受的工作电流的 大小。比功率较大,则可用较大的电流放电。
W0 C0 E ItE 理论功率: P0 IE t t t
实际功率P = IU = I(E―IRi) = IE ― I2Ri
9. 自放电与贮存性能 电池的自放电:电池在一定条件下贮存时容 量会有所下降,主要是由负极腐蚀和正极自放 电引起的。 负极腐蚀:由于负极多为活泼金属,其标 准电极电位比氢电极负,特别是有正电性金属 杂质存在时,杂质与负极形成腐蚀微电池 。 正极自放电:正极上发生副反应时,消耗正 极活性物质,使电池容量下降。
电池自放电与电池的贮存性能密切相关;电 池自放电越小,电池的贮存性能越好 。
自放电的大小,可以用自放电率表示。自放 电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容量降低的百分数: 自放电率 =(Ca-Cb)×100﹪/ CaT Ca、Cb 表示电池贮存前、后的容量,T为贮 存时间,常用天、月、年计算。 自放电的大小有时还用电池容量下降到某 一规定容量所经过的时间来表示。并称为搁置 寿命或贮存寿命。 减少电池的自放电的措施一般采用纯度较高 的材料或除去其中有害的杂质,在负极中加入氢 过电位高的金属,在电解液中加入缓蚀剂。
在涉及到电池容量时,必须指明放电电流大 小,通常用放电时率或放电倍率表示。 放电时率:以一定的放电电流放完额定容量 所需的小时数。t = C额 / I放 放电倍率:放电电流为电池额定容量的某一 倍数。 = I放 / C额

《高一化学化学电源》课件

《高一化学化学电源》课件
从而形成电流。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的装置,由电源、电解液和电 极组成。
当电流通过电解液时,阳极发 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 应,从而在两极之间形成电位 差。
电解池中的电极反应与原电池 相反,电流通过电解液时,电 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在电极上发 生氧化还原反应。
电池的电动势与能量转换
4. 连接灯泡
将灯泡连接到电池上,观察灯 泡是否发光。
1. 准备材料
确保所有材料都准备齐全,并 检查其质量。
3. 加入稀硫酸
在容器中加入适量的3%稀硫 酸,将铜片和锌片浸入其中。
5. 记录结果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 。
实验结果与讨论
灯泡发光
如果灯泡发光,说明化学反应产生了电流,原电池工作正 常。
铅蓄电池
1859年,普兰特发明了铅 蓄电池,并被广泛应用于 汽车和电动车领域。
锂离子电池
1991年,索尼公司成功开 发出了锂离子电池,具有 高能量密度、无记忆效应 等优点。
新型化学电源的研究进展
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使用固态电解质代替了 传统的液态电解质,具有更高的
能量密度和安全性。
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通过氢气和氧气反应产生 电能,具有高效、环保、可再生的 特点。
料组成。
干电池的电压较低,通常为1.5伏 特,使用时间较短,适用于小型 电子设备如遥控器、计算器等。
干电池的优点是易于购买和使用 ,价格便宜,缺点是使用时间短
,容易漏液。
铅蓄电池
铅蓄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的化学电源, 由铅、氧化铅和硫酸等材料组成。
铅蓄电池的优点是容量大、电压稳定 、使用寿命长,缺点是较重、充电时 间长、容易产生硫酸盐化现象。

高中化学精品课件化学电源

高中化学精品课件化学电源

智能化和可穿戴设 备的发展
随着智能化和可穿戴设备的不 断发展,化学电源将更加注重 小型化、轻量化和柔性化等方 面的发展,例如通过采用柔性 电池等技术来满足可穿戴设备 的需求。
化学电源的挑战与机遇
01
安全问题
02
资源短缺
化学电源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安全问 题的挑战,例如电池热失控、电解液 泄漏等问题可能对人身安全和环境造 成危害,因此需要加强电池安全性的 研究和监管。
02 03
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往返迁移来储存和释放电能。在充 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迁移到负极;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负极迁 移到正极。
优缺点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等优点,但价格 较高且存在安全问题。
燃料电池
种类与构造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常见的燃料电池 包括氢氧燃料电池、甲醇燃料电池等。它们由阳极、阴极和电解质等部分组成。
电解质为固体氧化物,具有高 温操作、高离子导电性、可用 于直接碳燃料电池等特点。
光电解池
利用光能驱动电解反应,具有 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特点。
04
化学电源的性能参数及评 价
化学电源的性能参数
电压
化学电源的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势差,通常 用伏特(V)表示。
功率密度
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电源所能输出的最大 功率,用瓦/千克(W/kg)或瓦/升( W/L)表示。
离子迁移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阳离子向阴 极迁移,阴离子向阳极迁移。
电流产生
通过电极反应和离子迁移,形成闭 合回路,从而产生电流。
电解池的构造与组成
01
阳极

电化学工程基础-绪论

电化学工程基础-绪论

• • • • • • •
• 1.5电化学过程的物料管理与能量管理 1.5.1物料衡算 物料衡算步骤: ①选择衡算体系; ②规定衡算基准; ③建立衡算方程; ④数学运算、求得答案; ⑤必要时编制衡算清单。
1.4电化学反应器的基本组成
• • • • • 反应器由电极、电解质、隔膜和壳体组成。 1.4.1电极 电极是电化学反应器的核心部件。 1)活性电极材料:参与反应并消耗; 2)“惰性”电极材料:参与反应并损耗, 惰性是相对的! • 金属与合金、碳素材料、金属氧化物、陶 瓷材料。
• 工业电解和合成对电极材料的要求: • 物理性能:密度、熔点、导电率、电阻率、 线膨胀系数等; • 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机械稳定性等; • 表面性能:吸附、催化、表面化学等; • 经济性:来源、加工、造价。
• 1.2.2化学品生产
• 1)无机化学品 • 氢氧化钠、氯气及氯酸盐、氟气、氢气 (氢能时代,电解水)、重铬酸钾、高锰 酸钾、过二硫酸钠、二氧化锰、氧化亚铜 等; • 2)有机化学品 • 己二腈、四烷基铅、邻苯二甲酸、蒽醌、 葡萄糖酸等;
• 1.2.3化学电源 • 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 • • •
• • • • • • •
1.4.2隔离器 1)隔离器作用 ①隔离电极,防止短路(如枝晶引起的); ②阻止电解液混合(阴极室与阳极室采用不同电解 质); ③保存电极上的活性物质不脱落。 2)隔离器种类 ①隔板、②多孔隔离器和隔膜、③离子交换膜 3)隔离器的选择 ①隔离性、选择性、电阻值及对传质的影响; ②耐污染性能、使用寿命; ③化学稳定性、机械稳定性能。
3)燃料电池发电 化学反应(自由能)→电能,涉及: 燃料重整、纯化、循环; 水循环(反应生成水,加湿水等); 热交换(换热或余热利用); 直流变交流过程(逆变、直流电机)。 热电联供:利用自由能的同时,利用热效 应。

《化学电源》PPT课件

《化学电源》PPT课件

ppt课件
5
化学电源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
1836年,英国化学家和气象学家丹尼尔(1790-1845) 对“伏特电堆”进行了改良,他使用稀硫酸作电解液, 解决了电池极化问题,制造出第一个不极化、能保持平 稳电流、并可反复充电的锌-铜电池,又称“丹尼尔电 池”。
从1859年普兰特 (Plant‘e)试制成功化成式铅蓄电池以后, 化学电源便进入了萌芽状态。
锌-银电池 Zn| KOH | Ag2O 锂电池

ppt课件
11
(2)蓄电池 (二次电池)
电池工作时,在两极上进行的反应均为可逆 反应。因此可用充电的方法使两极活性物质恢复 到初始状态,从而获得再生放电的能力。这种充 电和放电能够反复多次,循环使用。常见的蓄电 池有:
铅酸蓄电池 Pb|H2SO4|PbO2 镉-镍蓄电池 Cd|KOH|NiOOH
(1)原电池 (一次电池)
电池经过连续放电或间歇放电后,不能用充电 的方法使两极的活性物质恢复到初始状态,即反 应是不可逆的,因此两极上的活性物质只能利用 一次。
原电池的特点是小型、携带方便,但放电电流 不大。一般用于仪器及各种飞子器件。广泛应用 的原电池有:
锌-锰干电池 Zn|NH4Cl,ZnCl2| MnO2, 锌-汞电池 Zn| KOH |HgO
综上所述,化学电源的发展是和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分不开的,同时化学电源的发展 反过来又推动了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
ppt课件
9
二、 化学电源的分类
化学电源的分类有不同的方法: 1.按活性物质的保存方式分类
(1)活性物质保持在电极上 (i)非再生型一次电池 (ii)再生型二次电池 (蓄电池)
铁-镍蓄电池 Fe|KOH|NiOOH

绪论课件化学完整版

绪论课件化学完整版

2、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对热不稳定,容易燃烧 ◆熔点较低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反应速度比较慢 ◆发生副反应 ◆同分异构体的存在很普遍
二、有机化学的产生和发展
1773年 首次由尿内取得纯的尿素. 1805年 由鸦片内取得第一个生物碱——吗啡.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wohler,F)首次人工用 氰酸铵合成了尿素。
Ed(CH
H)
-1
= 448 kJ.mol
Ed(C H)
-1
= 347 kJ.mol
甲烷C-H键键能(414kJ.mol-1)是上述解离能的平均值。
一些共价键的键能
共价键 键能/kJ.mol-1
CC
347
CH
414
共价键 C Cl C Br
CN
305
CI
CO
360
CC
CF
485
CC
键能/kJ.mol-1 339 285 218 611 837
键长/nm 0.177 0.191 0.212 0.134 0.120
(2)键能
指成键时体系释放的能量或断键时体系吸 收的能量。多原子分子键能通常是键的解离能平均值。
CH4 CH3 CH2
CH
CH3 H CH2 H CH H
CH
Ed(CH3
H)
=
423
-1
kJ.mol
Ed(CH2
H)
=
439
-1
kJ.mol
1874年,范特霍夫(Vant Hoff.J.H)和勒贝尔(Le Bel,J.A) 分别提出碳四面体构型学说,建立了分子的立体概念, 开创了从立体观点来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化学。 。 20世纪建立了现代有机结构理论。

第一章 化学电源基础-1

第一章 化学电源基础-1
原电池的电动势。
4.
两电极间必须有离子导电性的物质即电解质,提供电池内部离子导电
5. 实际使用的电池还应满足:电动势高;比容量大;放电时电压降低随 时间变化小;维护方便、贮存性及耐久性优异;价格低廉等
20
1.2.2 化学电源的组成
1.
电极
(1)电极的构成:电极(包括正极和负极)的主要成分是活性物质,其次 是骨架等辅助成分,也可能含有一些添加剂
1.2.2 化学电源的组成
1.
电极
(2)电极的类型:根据电极反应的性质区分
(b)第二类电极: 由金属上覆盖一薄层该金属的难溶化合物(盐、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然 后浸在含有该难溶化合物相同阴离子的溶液中所构成,例如银氯化银电极 和甘汞电极 电极反应式 AgCl + eHg2Cl2 + 2e电极电势表达式
电极反应式
氢电极 氧电极
2H+ + 2eO2 + 2H2O + 4eCl2 + 2e-
H2 4OH2Cl-
30
氯电极
1.2.2 化学电源的组成
1.
电极
(2)电极的类型:根据电极反应的性质区分
(d)气体电极: 电极电势表达式
氧电极 氢电极
RT H+ (H+ /H ) ln 2 zF PH2
2Ag + 2OH-
电极 电极反应式
28
H+ | Ag + Ag2O Ag2O + 2H+ + 2e2Ag + H2O
1.2.2 化学电源的组成
1.
电极
(2)电极的类型:根据电极反应的性质区分
(c)氧化还原电极(又称第三类电极):

电化学 第1章 绪论

电化学 第1章 绪论

第1章 绪论1.1 电化学的发展与研究对象1.1.1 电化学的产生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1、电化学的产生电化学的产生与发展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

1791年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Galvanic )从事青蛙的生理功能研究时,用手术刀触及解剖后挂在阳台上的青蛙腿,发现青蛙腿产生剧烈的抽动。

分析原因后认为,由于肌肉内有电解液,这时是偶然地构成了电化学电路。

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当时成立了伽伐尼动物电学会,但未搞明白。

1799年伏打(Volta ),也是意大利人,他根据伽伐尼实验提出假设:认为蛙腿的抽动是因二金属接触时通过电解质溶液产生的电流造成的。

故将锌片和银片交错迭起,中间用浸有电解液的毛呢隔开,构成电堆。

因电堆两端引线刺激蛙腿,发生了同样的现象。

该电堆被后人称为“伏打电堆”,是公认的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化学电源。

2、电化学在历史上的作用伏打电堆的出现,使人们较容易地获得了直流电。

科学家们利用这种直流电得以进行大量的研究,大大地扩展了人们对于物质的认识,同时促进了电化学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化学理论的发展。

1)扩展了对于物质的认识。

最初人们认为自然界中有33种元素,实际上其中有一部分是化合物。

如:KOH 、NaOH 、NaCl 、O H 2等。

1800年尼克松(Nichoson )、卡利苏(Carlisle )利用伏打电堆电解水溶液,发现有两种气体析出,得知为2H 和2O 。

此后人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如电解4CuSO 得到Cu ,电解3AgNO 得到Ag ,电解熔融KOH 得到K 等等。

10年之内,还得到了Na 、Mg 、Ca 、Sr 、Ba 等,这就是最早的电化学冶金。

10年时间,人们所能得到或认识的元素就已多达55种。

没有这个基础,门捷列夫周期表的产生是不可能的。

2)促进了电学的发展1819年,奥斯特用电堆发现了电流对磁针的影响,即所谓电磁现象。

1826年,发现了欧姆定律。

这都是利用了伏打电堆,对于电流通过导体时发生的现象进行了物理学的研究而发现的。

第一章 化学电源概论

第一章 化学电源概论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其中以Li的电位为最负:
氟的电位为最正:
2
Li + e → Li
F +2e → 2F
-
+
° ϕ平 = - 3 . 0 4 5 V (在酸性介质中)
° ϕ平 =2.87V
若做成锂氟电池 2 Li + F 2 → 2 LiF ,其电动势可 达5.91V。这是化学电源中电动势最高的数值。 应当注意的是,在选择电极活性物质时,不能只看平 衡电位数值的高低,还要看(1)它在介质中的稳定性 (2)材料来源(3)电化当量等多方面的因素。例如Li- F2,若组成电池,它具有很高的电动势,但由于Li只适用与 非水溶剂电解质,F2是活性的气体,不易储存和控制,因 而由单质Li与F2组成电池也是不切合实际的。
影响工作电压的因素: 1. 放电时间 2. 放电流密度 3. 放电深度 一般放电时间长,电压低 一般放电流密度大,电压低 一般放电深度低,电压低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2)放电曲线 电池的工作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电压下降到不宜 继续放电的最低工作电压称为终止电压。放电方法主要有 恒流放电和恒阻放电两种,还分为连续放电和间歇放电。 根据电池的放电曲线,通常可以确定电池的放电性能和 电池的容量。通常电池的放电曲线越平坦、稳定、电池的性 能就越好。 注意:放电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放电的终止电压(不宜 再继续放电的电压)。通常放电电流大时,终止电压可低 些,放电电流小时,终止电压可高些。
E =ϕ
−ϕ
假设电池的正负极反应为:
正 极 : aA + ne → cC 负 极 : bB − ne → dD

第一节化学电源基本概念资料

第一节化学电源基本概念资料
如上例: Q理=13.5/1.22=11.1Ah
2. 实际容量: 实际容量指在一定的放电制下(放电方式,
一定的电流密度和终止电压等),电池所能给出的电量。
实际容量的计算:
(1)若是恒电流放电
QI=It(AH)
(2)恒电阻放电
由于恒电阻放电时,I 是不断变化的,故QR要通过积分
的方法计算:
t
tV 1t
3 2 . 6 9 克 / 2 6 . 8 A H = 1 . 2 2 克 / A H
或 26.8Ah/32.69克=0.82Ah/克
即理论上得到1Ah的电量,就需要消耗1.22克的锌或 消耗1克 锌就可得到0.82Ah的电量。
通常把输出1Ah的电量,理论所需要的活性物质的量 称为该物质的电化当量。有了电化当量,对理论电量的计 算更为方便了。
另外由法拉第定律知道,1克当量的活性物质可产生 96500库仑的电量(96500/3600=26.8Ah),也就是该有 32.69克的Zn, 就可以产生26.8Ah的电量,所以现在有13.5 克的锌,理论上所能产生的电量应为:
Q理=13.5/32.69×26.8=11.1Ah
另外由于32.69克锌可产生26.8Ah的电量,故我们又 可以得到:
1
Q R 0 I d t 0 R d t R 0 V d t R V 平 t
3. 额定容量: 额定容量是指在一定的放电制度下,电池
应该给出的最低限度的容量。也就是设计指标。
电池的容量是电池的一个很重要的性能指标。一个电池
的实际容量往往小于其理论容量,这主要是由于活性物质 的利用率低,不能达到100%。 对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可用下式计算:
第一节 化学电源的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

化学电源设计理论基础及设计过程PPT课件

化学电源设计理论基础及设计过程PPT课件

《化学电源设计与制造工艺学》-第二章 化学电源设计理论基础及设计过程
2.7 电池设计的终极目标与实现
电池设计的内容:工艺设计、工艺计算、结构设计等。
工艺设计:材料选择与工艺方式的选择与实现、工艺流程(投料顺 序)与前后工序间的合理衔接以及确定工艺与工装设备之间的关系 等。 工艺计算:工艺参数与工艺配方的确定、物料恒算以及不同工序间 的合理配置等。 结构设计:电池各组成部分结构设计及其排列方式等。
《化学电源设计与制造工艺学》-第二章 化学电源设计理论基: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位偏离平衡
电位的现象(电化学极化,浓差极化)
金属的阳极过程 (通电时金属的阳极过程、金属的自溶解过程) 对于电池而言,负极放电过程为阳极正常溶解过程, 负极自放电为自溶解过程。
限制电极与非限制电极的容量之比(容量比)的合理性 是电池设计优劣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化学电源设计与制造工艺学》-第二章 化学电源设计理论基础及设计过程
2.2 法拉第定律及其应用
法拉第定律在电池串联组合中的应用(电池一致性)
在电池的串联使用或串联的单体电池构成电池组使用时,依据法拉 第定律,单位时间内每一个单体电池以及每一个电极上所通过的电 量是相等的,如果单体电池之间容量不同,或某一单体电池中电极 容量与其他单体电池的电极容量不同,那么该串联电路中组合电池 所能放出的电量取决于容量小的电池,而且可能导致容量较小的电 池的过放电,引起气胀、漏液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进而影响到组合 电池的使用效果,乃至报废。
《化学电源设计与制造工艺学》-第一章 绪论
化学电源设计概述
化学电源设计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在允许的尺寸质量范围内进行结构和工艺设计,使其尽可
能地满足用电器具的要求(移动电子、穿戴设备、EV); (2)寻找可行和尽可能简单方便的工艺; (3)尽量降低成本; (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提高产品的技术性能; (5)尽量克服和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以满足清洁生产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 工作温度范围宽 • 7. 维护方便
-40℃~60℃
16
5. 电池应用
• 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 • 海:潜艇、航标、鱼雷、轮船。
• 陆:电信、电站、车辆起动与照明、家用电器、玩具、应急
灯、收录音机、计算器、手机、UPS、新能源储能。
• 空:飞机、火箭、导弹、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制导武器、
世界电池主要生产地,是国外采购电池的首选地。
• 2010年电池总产量400多亿只,占全世界50%以上,出 口300多亿只
• 我国电池生产企业超过50%分布在江浙沪和广东沿海地
区,配套完善。
28
中国电池主要厂家
• • • • • • • 比亚迪 风帆 光宇 双登 南都 力神 比克
29
1.2 电池的分类(电解液类型)
12
物理电源
• 通常把热能、光能、机械能、核能 等转变成电能的装置叫做物理电源( 如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温差发电
器、原子能电池、风能发电等)
13
生物电池
• 生物能 • 生物燃料电池
14
4. 化学电源特点
• 1. 既能释放能量,又能贮存能量
能量贮存器,能量转换器
• 2. 能量转换效率高,无噪音
21世纪全新的高效、节能、环境友好的发电方式之一
• 1868年法国科学家勒克朗谢(Leclanche)研制成功锌锰干
电池。 • 1889年瑞典的Junghet(雍格纳):镉镍蓄电池 • 1901年美国爱迪生:Fe-Ni蓄电池。
23
• 发电机的出现使得电池的发展受到抑制, 20世纪四十年代以后,化学电 源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 40年代,中性锌-空气电池、锌-银电池(法国安德烈)、锌-汞(美国茹滨)
4
1. 化学电源的重要意义
•化学电源——电池 electrochemical power source —— battery / cell •能源技术与工业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能源危机 •能源化学工程新专业 •能源的使用:在线、离网
油气煤:储运方便、效率低、污染大 电:清洁、缺乏有效储电手段(电池、抽水电站、压缩空气等)
电池电极 放电 正极 负极 阴极 阳极 充电 阳极 阴极
• 阳极:Anode
40
1.4 电池的组成
41
电池的组成
组成:
离子导体,传递正负极间电荷
正极
电极
隔 膜
电解液(电解质) 外壳
负极
防止正负极活性物质接触造成内部短路,对离子运动阻力小,电子绝缘体
42
(1)电极 (electrode)
• 电池的核心 •活性物质: 电极中参加成流
电化当量,密度

在电解液中化学稳定性好 电子导电性好 资源丰富,价格便宜 环境友好
44
常用活性物质
• 活性物质存在形式: • 一般为固体(Zn、PbO2等),也有气体(H2、O2)、液体 (SO2)或浆料(ZnO)
• 常用活性物质种类: • 正极活性物质: 一般为电极电势较高的金属氧化物、氯化物、氟化物、硫化物 等。 如:MnO2, PbO2, O2, AgO, NiOOH • 负极活性物质: 一般为电位较低的金属如:Zn, Pb, H2, Li, Cd
• 3)电动汽车与新能源储能对电池是一个巨大的推动。EV,HEV,863节能
与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十城千辆工程,财政补贴
25
• 4 )新材料的发展也促进了电池的发展: MH , LiC6、SOFC中的高温密封材料等 • 5)资源 • 6)环境 用户对化学电源的要求:高比能量,高可靠性, 长寿命,无污染
26
我国电池生产概况
• 从1982年开始,我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民用电池生产
大国 • 我国电池产量年均增长10%,产值年均增长19%。 •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从事电池及其材料研制的单位达数百 家, 生产电池及材料的厂家多达2000余家,出版电池专业 杂志或信息的刊物也达十余家。
27
• 2008年,我国电池产量达360亿只,总产值超2000亿元 。出口254亿只,88亿美元。 • 中国电池产量已连续超过世界电池总产量的1/3,成为
• 3. 电流、电压、容量和几何尺寸可调
扣式电池几个毫安时,潜艇电池288块大型铅酸电池,每只 8000安时,重1吨。微型电池可制作在电路板上
15
• 4. 便于携带,使用简便
太阳能电池对使用环境也有要求:光线
• 5. 能经受各种环境的考验(如冲击、震动 、旋转)。
导弹发射,车辆振动,耐高加速度、耐振动、耐旋转, 真空环境中也可工作
反应、产生电能的物质。
• 导电骨架 传导电子,使电 : 流分布均匀;支撑活性物 质。
43
活性物质 (active material / mass)
• 对活性物质的要求:
电化学活性高;ΔG<0,i0大 组成电池电动势高:
正极活性物质电势尽可能正 负极活性物质电势尽可能负
质量比容量和体积比容量大
• 50年代:碱性锌锰电池 • 60年代:燃料电池 阿波罗飞船
• 70年代:各种锂电池
• 80年代:氢镍蓄电池 • 90年代:锂离子电池 • 二十一世纪:新型绿色环保电池(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锂离子蓄电池、 无汞碱性锌锰电池和可充碱锰电池、燃料电池、聚合物锂电池或锂离子
蓄电池。
24
电池发展的推动力量:
化学电源工艺学
程新群
1
电化学工业
• • • • • • 化学电源 电镀(表面工程) 腐蚀与防护 电解加工(精炼与提纯、切削与抛光) 电化学合成 电化学传感器
2
参考教材
• 1. 化学电源 程新群,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 2. 化学电源工艺学
史鹏飞,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 3. 化学电源:电池原理及制造技术
• 1737~1798 • 意大利医生和 动物学家
20
伏打序列与伏打电堆
• 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 1745~1827
• 1793年,提出“金属电”
• 两种金属 • 1796年,第一类导体与第二类导体 • 1797年,根据各种金属接触的实验结果,伏打列出了“锌-铅-锡-铁-铜-银-金”的次序,这就是著 名的伏打序列。其中两种金属相接触时,位于序列前 面的都带负电、后面的带正电。 • 1800年,伏打电堆
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汽车
• 名词:“充电”
7
2. 生活中的电池品种
8
2. 生活中的电池品种
锌锰电池(Zn-MnO2) 镉镍电池(Cd-NiOOH) 铅酸电池(Pb-acid) 金属氢化物-镍电池(MH-NiOOH) 氢镍电池(H2-NiOOH) 锌镍电池(Zn-NiOOH) 锌-氧化银电池 锂电池 锂离子电池 金属-空气电池 燃料电池 Fuel Cell 海水电池:Mg(Al)-CuCl2电池(AgCl)
30
电池的分类(电池形状)
• • • • • 圆柱式电池 cylindrical/ round battery 扣式电池 button/coin battery 方形电池 prismatic battery 纸式电池 paper battery 微电池 microbattery
微电池与微芯片、 微电子机械系统 集成设计。
郭炳焜,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
3
参考期刊
国际 J. Power Sources 国内 Solid State Ionics • 电池 Fuel Cell • 电源技术 Electrchemica Acta • 电池工业 Electrochemical communication • 蓄电池 J. Electrochem Soc. Electrochemical and solid state letters • 电化学 • 化学与物理电源系统 J. Solid state electrochemistry J. Applied electrochemistry • 化学类其他期刊 Electrochemistry J. New materials for electrochemical system Others
38
几个概念:
• 成流反应:Current Producing Reaction
电池工作时,电极上发生的产生电能的电化学反应
• 活性物质:Active Material / Mass
电极上能够参加电化学反应、释放电能的物质
39
几个概念:
• 正极:Positive Electrode • 负极:Negative Electrode • 阴极:Cathode
纸 电 池
31
1.3 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
化学电源是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36
化学电源内部的电势变化
负 极
双电层
正 极
双电层
Charge
discharge
37
化学电源要实现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必须具备的条件
例1:浓硫酸稀释 例2:酸碱中和 例3:置换 例4:镁条燃烧 • (1)化学反应必须是氧化还原反应,而且氧化和 还原过程必须分隔在两个空间进行 例4:铁的腐蚀 • (2)氧化还原反应发生时 电子必须经过外线路
纳米结构材料在先进能源器件应用中的表界面研究
• 另外太阳能电池方向约有6项
6
国家项目与政策支持:
• 国家863项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十一五经费达12亿元,
十二五一期经费为7.38亿元,其中1/3用于电池
• 十城千辆:首批13城市,总共25城市,电动车规模试 验 • 节能减排:电池是高效绿色能源 • 十二五期间国家优先发展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节能环保、
21
• 伏打电堆的促进了电学的发展:欧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