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合集下载

2012年初级经济师 初级经济基础全讲义

2012年初级经济师 初级经济基础全讲义

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一)物质资料生产考试内容: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要素。

概念: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1.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它是生产的最基本要素。

2.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考试内容: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

1.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

概念: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劳动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2.生产关系概念: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提示:人和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

人和人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

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着生产关系。

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历史上的社会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社会主义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4.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本章知识点【知识点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知识点二】货币的产生和职能★★★【知识点三】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知识点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建议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价值概念是商品具有的效用,即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

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耗费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是否特有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特有的属性2.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例如】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没有价值。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概念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统一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

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矛盾考察角度不同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抽取了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否可比不同质上不同,量上不可比质上相同,量上可比体现关系不同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作用不同生产使用价值,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创造价值,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如何解决?只有在交换过程中,商品的使用价值转让出去,商品的价值得到实现后,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才能为社会所承认,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才能被还原,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汇总

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汇总

为方便广大学员复习2012年经济师考试,网校编辑特整理出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预祝学员顺利通过考试!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汇总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1)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2)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3)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4)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5)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6)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7)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8)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9)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10)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11)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12)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13)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14)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15)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16)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17)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18)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19)1 (19)2 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20)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21)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22)1 (22)2 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23)1 (23)2 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24)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25)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26)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27)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28)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29)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30)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31)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32)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33)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34)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35)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36)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37)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38)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39)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40)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41)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42)1 (42)1 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43)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44)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45)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46)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47)1 (47)2 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48)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49)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50)1 (50)2 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51)2012年经济师《初2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52) 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53)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54)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55)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56)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57)1 (57)2 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58)1 (58)2。

2012年初级经济师测试经济基础笔记:社会经济

2012年初级经济师测试经济基础笔记:社会经济

2012年初级经济师测试经济基础笔记:社会经济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一)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1.人的劳动:它是生产的最基本要素。

2.劳动资料,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

1.生产力的概念。

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2.生产关系概念: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3.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

4.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二、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人类历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1.特征(1) 自然经济:自给自足(2) 商品经济:交换2.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3.人类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四、市场与市场体系1.市场与市场体系的概念2.市场体系的功能五、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一定是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不一定是市场经济。

六、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1. 资源的稀缺性2.计划方式、市场方式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本章考情分析本章考试分值5分左右。

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一)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特征:1.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

(1)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2)价值: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

体现社会经济关系。

2.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二者又互相排斥。

(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

(三)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劳动生产率变化而变化。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012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

2012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

2012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社会主义制度(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概述
考试内容:掌握经济师考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党的十三大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不发达的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1)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必须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
(4)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是由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了解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掌握)
我国经济师考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例题。

单选题」(2005年)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股份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民营私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答案]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2篇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2篇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第一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定义及区别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用以描述劳动过程中的不同特征和价值形式。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经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理解价值形成的过程及其规律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本文将重点从定义和区别两个方面讨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一、具体劳动的定义具体劳动是指非常具体的、有形的劳动活动,它是为了生产特定使用价值的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特定行业或个人所从事的劳动,它具有明确的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

例如,农民耕地、工人制作机器等都属于具体劳动。

二、抽象劳动的定义抽象劳动是指在生产中所付出的有效劳动时间,不论具体形式如何,都是由于劳动力的消耗和劳动对象之间发生的劳动。

在这种意义上,抽象劳动是人类劳动活动的共同属性。

抽象劳动不以劳动对象的具体形式和性质为转移,而只关注所花费的劳动时间。

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1. 劳动对象的差异:具体劳动是为了生产特定的使用价值,因此它与特定的劳动对象相关。

而抽象劳动不关注劳动对象的具体形式和性质,只关注所花费的劳动时间。

2. 有形性与无形性:具体劳动是有形的劳动活动,可以直接观察到。

而抽象劳动是无形的,无法通过感官直接感知。

3.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具体劳动通过生产特定的使用价值,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而抽象劳动则是通过社会平均劳动时间的具化,转化为商品的价值。

4. 价值形式的不同:具体劳动体现为使用价值,即商品所具有的满足人们实际需求的属性。

而抽象劳动体现为价值,即商品的一种社会关系,在交换中体现出来。

四、总结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用以描述劳动过程中的不同特征和价值形式。

具体劳动是为了生产特定使用价值的劳动,与劳动对象相关;而抽象劳动不关注劳动对象的具体形式和性质,只关注所付出的有效劳动时间。

具体劳动体现为使用价值,抽象劳动体现为价值。

通过对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价值形成的过程及其规律。

2012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

2012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

2012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第一章 社会经济制度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三、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四、市场与市场体系五、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六、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性 二、货币的产生和职能三、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第三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 二、垄断资本主义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 二、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及其基本经济制度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 三、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一、社会主义再生产 二、社会主义的产业结构三、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四、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与宏观经济调控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三、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综合协调第八章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一、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 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机遇 三、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开放型经济 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涉外经济管理五、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二部分 财政第九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一、公告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 二、公共财政的含义与基本特征三、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第十章 财政支出一、财政支出及其分类 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 三、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第十一章 财政收入一、财政收入形式与分类 二、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 三、政府债务收入第十二章 税收基本制度一、税收的基本含义与特征 二、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三、流转税类 四、所得税类五、财产税类第十三章 政府预算制度一、政府预算职能 二、我国政府预算周期三、部门预算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第十四章 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一、货币的本质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与类型 三、货币发行第十五章 信用与金融中介一、信用的内涵与类型 二、金融中介三、我国金融中介体系第十六章 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一、金融体系 二、金融市场三、金融工具与利率第十七章 税率与国际收支一、外汇与汇率 二、国际收支第四部分 市场营销第十八章 市场营销一、市场营销概述 二、企业经营观念的发展第十九章 市场营销环境一、企业微观市场营销环境 二、企业宏观市场营销环境第二十章 消费者行为一、消费者行为模型 二、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第二十一章 市场营销策略一、目标营销战略 二、营销组合策略第二十二章 产品和服务策略一、产品层次与产品分类 二、产品组合和产品线策略 三、服务与服务营销策略第五部分 管理学基础第二十三章 管理概述一、管理及其职能 二、组织文化与组织环境第二十四章 计划职能一、计划工作概述 二、决策三、目标与战略第二十五章 组织职能一、组织工作概述 二、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三、组织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 四、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五、组织变革第二十六章 领导职能一、领导工作概述 二、人性假设理论三、领导理论 四、激励五、沟通第二十七章 控制职能一、控制工作概述 二、控制工作的基本原则第二十八章 法律一、法的一般原理 二、法律规则的逻辑构成和分类 三、法的制定和法律解释 四、法的功能和效力第二十九章 中国的法律体系一、法律体系的概念 二、中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第三十章 行政法基础知识一、行政法概述 二、行政主体三、行政行为 四、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五、行政赔偿第三十一章 民法基础知识一、民法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二、民事主体三、民事法律行为 四、代理五、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 六、诉讼时效第三十二章 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基础知识一、民事纠纷及其解决途径 二、民事诉讼法基本知识 三、仲裁法基本知识。

2012年初级经济师测试经济基础笔记:经济原理

2012年初级经济师测试经济基础笔记:经济原理

2012年初级经济师测试经济基础笔记:经济原理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本章考情分析:本章考试分值5分左右。

重点难点内容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一)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特征:1.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

(1)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2)价值: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

体现社会经济关系。

2.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二者又互相排斥。

(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

(三)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劳动生产率变化而变化。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二、货币的产生和职能(一)货币的形成和本质1.货币发展的四个阶段:各自的概念。

2.本质: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二)货币的职能五种:各自的概念。

重点关注支付手段职能。

(三)货币流通规律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1)待流通的商品数量;(2)商品的价格水平;(3)货币流通速度。

三、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

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作用考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只要具有使用价值就能成为商品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D.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是为了获得该商品的价值『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是商品,所以选项B错误。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所以选项C错误。

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是为了获得该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以选项D错误。

2012年经济师测试《初级经济基础》讲义 劳动力成为商品

2012年经济师测试《初级经济基础》讲义 劳动力成为商品

2012年经济师测试《初级经济基础》讲义劳
动力成为商品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考试内容:熟悉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掌握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及特点。

1.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首先,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其次,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2.劳动力作为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可以归结为生产生活资料所必需的劳动时间。

具体包括三个部分:
(1)劳动者本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劳动者养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劳动力商品最主要的特点。

劳动
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一般商品价值的源泉。

劳动力的使用不仅能创造新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例题。

多选题」构成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内容是()。

A.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B.劳动者维持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D.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E.劳动者社会交往所需要的费用
[答案]BCD。

2012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辅导

2012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辅导

2012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辅导一、2012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与宏观经济调控1、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1)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2)对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的职能;(3)国家承担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能。

2、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1)定义社会主义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为实现宏观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进行的总体调节和控制。

(2)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国家,对象是国民经济总体活动,并通过对市场调控来实现。

(3)宏观经济调控过程是一个运用适当的调节方式和手段,采取有效的经济政策,对分散的微观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引导,促使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从而使社会经济总体协调有序进行的过程。

(4)政府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时,应政企分开,综观全局,以实现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为目标,以间接调控为主要管理手段。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2)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3)是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有效运行的需要;(4)是使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观经济目标的需要。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1、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是由宏观调控任务决定的,是由若干具体目标组成的一个目标体系。

(1)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基本目标。

①经济总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②经济结构:社会生产一定发展阶段上国民经济各部门、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社会各地区之间的比例、构成及相互关系。

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企业结构、商品和劳务的供给与需求结构等。

(2)保持经济适度增长(3)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4)充分就业和收入分配公平(5)国际收支平衡2、不同宏观调控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各项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体系。

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区别

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区别

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区别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区别:1、二者区别在于具体含义。

2、二者的核心区别在于创造价值。

3、二者区别在于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两个不同方面。

具体劳动指代人的主动劳动方面,具体劳动说明了工艺学的能动性。

抽象劳动指代人的被动劳动方面。

抽象劳动则说明了商品社会的被迫的经济合类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1、二者区别在于具体含义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

由生产的目的、操作方式、劳动对象、手段和结果决定。

从这一角度看劳动,它是具体的,故称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或商品生产劳动,是从一般构造转向特殊构造的经济规定,即特殊形态的社会劳动规定。

抽象劳动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

2、二者的核心区别在于创造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并把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性质不同的使用价值,它表明怎样劳动,什么劳动的问题;性质相同的抽象劳动,形成性质相同的价值,它表明劳动多少,劳动时间多长的问题。

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但抽象劳动不等于价值,抽象劳动只有凝结到商品中才能形成。

3、二者区别在于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两个不同方面。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种或两次劳动。

具体劳动指代人的主动劳动方面,具体劳动说明了工艺学的能动性。

抽象劳动指代人的被动劳动方面。

抽象劳动则说明了商品社会的被迫的经济合类性。

从深层次看,这是一种“经济必然性”规定。

具体劳动虽然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和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正像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此处的“财富”实际上是指使用价值,泛指所有的自然物)。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并把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的名词解释

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的名词解释

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的名词解释现代社会中的劳动可以分为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

这两个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劳动和价值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解释什么是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指的是一种无差别的、相同的、一般的劳动形式。

当各种不同的具体劳动通过交换关系彼此转化为等价的商品时,它们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就是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不同于具体劳动的个体差异,而是将各种不同劳动形式抽象为一种普遍等价的劳动形式。

举个例子,假设在市场经济中,一小时的石匠工作和一小时的程序员工作都可以通过交换等价来衡量。

这种等价关系就是通过抽象劳动进行的。

那么什么是具体劳动呢?具体劳动指的是特定的、个体化的劳动形式。

它与抽象劳动相对应,是一种多样化的、针对特定需要的劳动形式。

每个具体劳动都具有其特殊的技能和职业特点。

在社会分工和生产工艺中,各种不同的具体劳动相互协作,形成了复杂的劳动分工体系。

例如,农民从事种田、渔民从事捕捞,这些都属于具体劳动的范畴。

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区分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抽象劳动是成为商品的劳动形式,是价值的来源。

在商品经济中,不同的商品由于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就需要通过抽象劳动来进行统一和衡量。

抽象劳动决定了商品的价值大小,决定了商品在市场中的交换比例。

而具体劳动则对应着各种不同的物质需求和社会需要,是手段和手段,为抽象劳动的进行提供了物质质料。

然而,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抽象劳动在具体劳动的基础上发生,具体劳动则是抽象劳动的体现和实际开展。

在社会生产中,已经被抽象为一种交换价值的具体劳动,才有可能转化为商品进入市场交换。

同时,具体劳动也是抽象劳动的基础,因为没有具体劳动的存在和实际开展,抽象劳动也就无从谈起。

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的关系进一步揭示了劳动的本质和价值的形成方式。

劳动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核心,不仅仅是经济生产的基础,更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根源。

公共基础之经济基础知识(二)

公共基础之经济基础知识(二)

公共基础之经济基础知识(二)【经济常识总览】1.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以及劳动二重性学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抽象劳动反映的则是社会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各种具体劳动的劳动目的、劳动对象、生产工具、操作方法和劳动结果等各方面都不相同。

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不同的使用价值,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具体劳动虽然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

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性质上没有差别,只有量的不同。

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形成价值的惟一源泉。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又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

具体劳动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一般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各种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在量上是无法比较的;抽象劳动在性质上是没有差别的,在量上可以相互比较。

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着商品的二重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体现着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它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也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劳动二重性理论基础之上的。

因此,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这一矛盾来自于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分属于不同所有制(其最初表现形式就是私有制)。

2012年经济师测试《初级经济基础》讲义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012年经济师测试《初级经济基础》讲义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012年经济师测试《初级经济基础》讲义具
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三)商品的价值量
考试内容:掌握商品价值量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的量。

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是商品的社会价值。

商品的社会价值是商品交换的依据。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影响价值量发生相应的变化。

了解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例题1.单选题」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决定的。

A.具体劳动时间
B.交换价值
C.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答案]D
「例题2.多选题」关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具体劳动时间成正比
B.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C.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反比
D.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E.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答案]BD。

2012年经济师测试初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 社会主义经济

2012年经济师测试初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 社会主义经济

2012年经济师测试初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社会主义经济第七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一、社会主义再生产(一)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考试内容: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

社会主义再生产包括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

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是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与此相适应,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高社会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

考试内容: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来看,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

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是指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以及扩大生产场所来扩大生产规模。

内涵的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及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来扩大生产的规模。

在现实生活中,两者往往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

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应当把扩大再生产的立足点转移到内涵扩大再生产上来。

二、社会主义的产业结构(一)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其划分考试内容: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分类方法。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及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是国民经济结构的一个基本方面。

经常采用的产业分类方法有:提示:掌握分类方法及分类结果。

1.两大部类分类法即把整个社会生产归纳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

同时,每一产业内部还存在部门产业结构。

2.三次产业分类法——第一、二、三产业提示:此问题掌握三个产业分别包括哪些部门。

第一产业:用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着的劳动对象进行生产的初级产品的生产部门,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一步加工的生产部门,包括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不生产物质产品而只提供服务的部门,即广义的服务业,包括流通部门(商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等)和服务部门(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旅游业、技术和信息服务业等)3.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即根据不同的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不同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划分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篇一: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简述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篇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2012年经济师测试初级人力资源辅导资料劳动法律关系

2012年经济师测试初级人力资源辅导资料劳动法律关系

2012年经济师测试初级人力资源辅导资料劳动法律关系第十二章劳动法律关系1. 狭义的劳动法是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劳动法》是我国第一部劳动领域的法律。

2. 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1)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基于用工事实和劳动合同发生的社会关系;(2)劳动关系只能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产生;(3)劳动关系是具有人身关系、财产关系属性的社会关系;(4)劳动关系既有法律上的平等性,又具有实现这种关系的隶属性。

3.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1)双方当事人及其关系不同;(2)劳动风险责任承担不同;(3)劳动主体的待遇不同;(4)适用法律不同。

劳动关系由劳动法调整,劳务关系由民法调整。

4.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劳动法的核心和灵魂。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1)劳动关系协调的合同化;(2)劳动条件的基准化;(3)劳动者保障的社会化;(4)劳动执法的合法化。

5.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劳动法属于社会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法》目的和作用在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我国,劳动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依法处理劳动争议时,应遵循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效力的法律适用原则。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工会、企业三方面组成。

6.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行为、财务。

7.(1)劳动者的基本权利: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权利;⑦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⑧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包括: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参加职工民主管理的权利,参加劳动竞赛、提合理化建议的权利,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等。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juti laodong yu chouxiang laodong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concrete labour and abstract labour指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二重属性,前者是人类特殊的、具体的劳动,它创造使用价值;后者是一般的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这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即劳动的二重性,是商品二重性的根源。

具体劳动任何一种商品都是满足人们需要的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

要生产某一种商品,人们就要进行一种特定种类的生产活动。

例如,人们为了生产衣服,就需要进行剪裁、缝制这种特定种类的生产活动,这种裁缝或成衣工人所从事的特殊的生产活动是由它的目的、操作方式、对象、手段和结果所决定的。

人们在制作衣服这种具体形式上进行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它是生产出某种特殊的使用价值的有用劳动。

各种不同质的特殊的具体劳动,创造出不同质的使用价值。

如成衣工人的具体劳动,生产出五彩缤纷的服装,面包工人的具体劳动,生产出各式各样的面包。

正是由于不同质的具体劳动创造出不同质的使用价值,才产生了交换的必要。

如果人们生产出来的都是同质的使用价值,就无法进行交换。

在各个社会形态下,使用价值都是多种多样的,因为人们从事的具体劳动是多种多样的。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生产各种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逐渐分离开来和独立化,从而形成社会分工。

人类为了生存,总是需要有各种物质财富,这些物质财富除天然存在的以外,都必须通过具体劳动创造出来。

因此,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社会形态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

物质财富即使用价值除了包含人类劳动以外,还有不依赖人类劳动而存在的自然物质要素。

人类劳动只能改变物质的形状、结构、性质等,使它变成适合人们需要的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只有同自然物质相结合才能生产出使用价值。

因此,具体劳动不是形成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2012年经济师考试常见知识点
考试内容:熟悉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

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存在差别和矛盾:
(1)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抽取了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人类劳动;
(2)具体劳动在质上不同,在量上不能比较,抽象劳动在质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别;
(3)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
(4)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

「例题1.单选题」(2008年)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所决定的。

A.劳动的二重性
B.劳动的差异性
C.生产和交换
D.生产和消费
[答案]A
「例题2.单选题」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
D.社会劳动
[答案]B
「例题3.多选题」抽象劳动是()。

A.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B.形成商品的价值
C.反映人们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D.劳动的自然属性
E.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
[答案]AB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