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预算管理 中央财经大学 8 第八章政府预算绩效管理 (8.2.1) 案例——美国绩效预算发展
政府预算管理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央财经大学
第一章测试1.相对于其他预算主体和传统的国家预算来说,政府预算具有的最鲜明的特征是()A:集中性B:法律性C:计划性D:公共性答案:D2.现代预算制度最早出现的国家是()A:德国B:美国C:英国D:中国答案:C3.下列不属于政府预算职能的是:()A:公开透明职能B:财政分配职能C:宏观调控职能D:监督控制职能答案:A4.政府预算的基本特征有()A:法律性B:集中性C:公共性D:计划性答案:ABCD5.财政是国家治理的()A:重要支柱B:重要组成部分C:内涵D:基础答案:AD第二章测试1.按照()标准,政府预算收入可分为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和债务预算收入。
A:政府预算收入形式分类B:预算收入的性质分类C:预算级次分类D:预算科目分类答案:D2.绩效预算又可以称为()。
A:零基预算B:成本预算C:计划规划预算D:复式预算答案:C3.()对每个项目每年初都要进行重新评估,以达到有效使用资源的目的。
A:复式预算B:零基预算C:绩效预算D:计划规划预算答案:B4.下列属于各级政府的职权的是:()A:决定本级政府预备费动用B: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决算草案C: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关于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D:组织本级总预算执行E:监督本级各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的预算执行答案:ABCDE5.下列属于预算外资金特点的是:()A:分散性B:统一性C:专用性D:灵活性答案:ACD6.同单式预算相比,复式预算的优点包括()。
A:结构清晰,按经济性质把支出划分为若干部分,打破了过去把所有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总额统列在一起进行平衡的传统结构B: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编制和审批比较容易,易于理解和推广C:便于贯彻政府各有关方面的不同政策要求,加强对各类预算收支进行分类管理和控制,有利于控制经常性支出的不合理增长,便于对资本性支出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进行分析D:符合政府预算完整性原则,它把全部的预算收入与支出汇集到一个平衡表内,能够较为明确地反映财政活动的总体情况E:可以明确反映出预算赤字的真实数额和形成原因,增强了预算的透明度答案:ACE第三章测试1.从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组成体系纵向来看,政府预算可分为()A: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B: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C: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D:总预算与单位预算答案:B2.下列收入中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的收入是()A:契税B:增值税C:关税D:消费税答案:B3.我国现行的分税制中,中央与地方分享增值税的比例为()A:50%于50%B:60%于40%C:75%于25%D:80%于20%答案:A4.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是()A: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体制B:划分收支分级管理体制C:以收定支体制D:分级包干体制答案:A5.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A:贯彻民族政策的原则B: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C:中央财政调控能力与地方财政自主权结合的原则D:与经济政治体制相适应的原则答案:ABCD6.从横向分,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组成体系可分为( )A:基层预算B:单位预算C:部门预算D:总预算答案:BCD7.我国实行分税制的原则()A:合理调节地区之间财力分配B: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C: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D: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
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
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部门实施的预算绩效目标管理。
二、管理原则
(一)坚持实事求是,把握实效,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主要动力。
(二)坚持科学规范,以财政法规和政策为依据,确保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合法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三)坚持全面协调,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确保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四)坚持完善监督,加强对预算绩效目标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保证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管理内容
(一)制定预算绩效目标,按照财政法规和政策,结合部门职责和实际情况,制定预算绩效目标。
(二)实施预算绩效目标,按照预算绩效目标,建立预算绩效目标实施机制,制定预算绩效目标实施方案,确保预算绩效目标的有效实施。
(三)绩效考核,定期对预算绩效目标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预算绩效目标的有效实现。
四、管理机构
中央财政部门负责预算绩效目标的管理,并组织实施。
五、法律责任
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变更或。
中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精讲我国政府预算的绩效管理
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精讲:我国政府预算的绩效管理三、我国政府预算的绩效管理依据: 2011年7月财政部颁发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由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绩效评价实施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共同组成的综合系统。
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一)绩效目标管理 1.绩效目标设定包括绩效内容、绩效指标和绩效标准。
预算单位在编制下一年度预算时,编制预算绩效计划,报送绩效目标。
2.绩效目标审核财政部门对单位提出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核 3.绩效目标批复财政预算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财政部门应在单位预算批复中同时批复绩效目标。
(二)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要建立绩效运行跟踪监控机制。
(三)绩效评价实施管理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
(1)预算具体执行单位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2)组织开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单位要提交绩效评价报告; (3)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四)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
预算绩效管理
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或责任人,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 进和优化。
激励与约束
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激励或约束,以促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持续改进。
预算调整与优化
调整申请
01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遇不可抗力因素或重大变化,可提出预
算调整申请。
调整审批
02
对预算调整申请进行审查和批准,确保调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强化公共责任
通过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预算绩效 管理能够增强政府的公共责任意识, 提高政府公信力。
预算绩效管理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与初步探索
预算绩效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初步探索。
逐步推广与完善
近年来,预算绩效管理在我国得到逐步推广和实施,相关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案例四:某高校预算评价与反馈的改进措施
总结词
评价科学、反馈及时
详细描述
该高校在预算评价中,采用了科学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价。同时,建立了 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提高预算的使用效益。
案例五:某跨国公司预算调整与优化的策略
员工参与度低
总结词
员工参与度低是预算绩效管理中的一大难题,需要采 取措施提高员工参与度。
详细描述
员工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员工对预 算管理缺乏了解,或者认为预算管理与其工作无关, 就会导致其参与度低。这会影响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和 执行效果,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积 极性。例如,可以通过培训、沟通、激励机制等方式 促进员工参与预算管理。
目标设定不合理
总结词
目标设定不合理是预算绩效管理中的常见问 题,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和效率低下。
政府预算收入和支出的绩效管理
政府预算收入和支出的绩效管理政府预算收入和支出的绩效管理是指政府根据特定的目标和标准来评估和管理其收入和支出的效率和效果。
这是一种通过监测和评价预算执行情况来提高政府资源利用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的管理方法。
绩效管理从政府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开始,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以及建立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机制,来实现收入和支出的优化管理。
本文将就政府预算收入和支出的绩效管理进行深入探讨。
政府收入管理是政府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政府的收入主要包括税收、非税收入和国债等。
政府预算的收入部分需要通过合理的编制和目标的设定来实现绩效管理。
政府需要明确收入目标,即预期从税收、非税收入和国债等渠道获取的具体金额。
政府需要设定可衡量的收入绩效指标,比如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税收征收效率等。
这些指标能够帮助政府监测和评估收入的实际情况,指导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收入征收的效率和质量。
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收入监测评估机制,及时了解收入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
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政府需关注支出的管理。
政府的支出主要包括社会福利支出、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等。
政府预算的支出部分需要通过绩效管理来实现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
政府需要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设定支出目标,明确各项支出的具体金额和用途。
政府需要设定衡量支出绩效的指标,比如社会福利支出的覆盖率、教育支出的质量评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完成情况等。
通过这些指标,政府可以及时了解支出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
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支出监测评估机制,确保支出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社会福利水平。
在政府预算收入和支出的绩效管理中,关键是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
政府需要根据各项收入支出目标和指标,建立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工具,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及时了解收入支出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
1 4
(二)市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正文
第三步,总结完善制度阶段。
2015年,总结绩效管理试点经验,完善预算 绩效编制、绩效目标审核论证、预算决策、绩效 控制与监督、绩效评价和报告、评价结果应用等 项制度,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具有我市特色的绩 效管理制度框架体系。
1 5
(二)市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正文
通过上述三步,我市将建立起贯穿预算编制、执行、 监督全过程九个方面内容,以绩效为导向,以绩效论证、 监控和评价为手段,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改善预算管
(6)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的成果
1 0
四、河北省、张家口市及桥东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正文
我 省 是 预 算 绩 效 管 理 改 革 起 步 较 早 的 省 份 之 一
突出重点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发现问题
实施问责 节约资金
提高效益
1 1
四、我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正文
我 省 是 预 算 绩 效 管 理 改 革 起 步 较 早 的 省 份 之 一
2
我国预算制度的启动
正文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我国自从2003年开始部门预算改革,标志着我 国预算制度改革的正式启动。 我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 下逐步推行,堪称是一场“无声的革命”,
3
二、预算绩效管理的一般分析
正文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定义
预算绩效管理,或称为目标-效果导向管理,是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
4
二、预算绩效管理的一般分析
正文
(二)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1.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 2.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的迫切需要
政府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及解决办法
政府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及解决办法摘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政府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将支出结果做为预算管理的参考,实施更高效的绩效管理工作模式。
通过将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引进传统的预算管理工作中,有效的解决了地方政府在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的重过程、轻结果的工作形式,通过不断的提高政府财政支出效率,加大资源利用率,确保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新时期的社会发展与政府建设中,为进一步提高政府的绩效管理工作质量,需要对当前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实施高效率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模式,推动政府绩效管理工作改革发展。
关键词:绩效管理;政府财政;问题;发展策略政府通过实施高效的绩效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公共的支出成本,通过对财政资金的科学合理的分配使用,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提出更加完整的法律相关体系,不断的推动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发展。
政府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要思考如何使政府财政资源进一步优化使用,提高政府预算管理工作效率。
面对市场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政府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更好的推动企业与社会的标准化、快速化发展,有利于更快的建立现代化预算制度与完整的国家治理体系,完成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重要任务,为现代化发展与保障地方社会经济的稳定性发挥作用。
1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施的重要性1.1为战略发展提供准确参考数据预算绩效管理满足了政府对财政的管理工作需求与社会公共服务要求,通过不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可以有效的保障政府财政资源的合理分配与绩效工作质量的提高。
在不断的发展优化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过程中,也实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发展目标的选择,通过帮助政府对消耗成本的控制,避免在社会生产建设中的资源浪费,实现了财政的高质量发展。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对政府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评估,政府在制定发展策略时,通过所得出的精准绩效决策结果可以对财政资金与资源进行更合理的分配使用。
在实现优化政府公共资源配置时,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也反馈了政府的工作服务绩效,对于完善政府其他管理工作体制,同样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财政部 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财政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财政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旨在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部积极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中央财政已经初步构建起以项目支出为主的一般公共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部分地方也结合实际作出有益探索,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预算绩效是衡量政府绩效的主要指标之一,本质上反映的是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工作绩效。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着重解决财政资源配置和使用中的低效无效问题,有利于夯实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绩效主体责任,推动政府效能提升,加快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解决一些问题。
首先,需要牢固树立绩效理念,扩大绩效管理范围,提高绩效管理的深度。
其次,需要加强绩效激励约束作用,通过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对绩效好的政策和项目原则上优先保障,对绩效一般的政策和项目要督促改进,对交叉重复和碎片化的政策和项目予以调整,对低效无效资金一律削减或取消,对长期沉淀资金一律收回并按照有关规定统筹用于亟需支持的领域。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财政部需要建立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绩效管理监督和评价工作,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落实和完善。
总之,财政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以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预算绩效管理
使用信息技术:如绩效
评价系统和激励措施执
行系统
加强人才培养:培养预
算绩效管理专业人才
培养预算绩效管理的专业人才
教育培训:提
高预算绩效管
理人才的业务
水平和实践能
力
引进人才:吸
引专业人才加
入预算绩效管
理队伍
激励机制:为
预算绩效管理
人才提供发展
空间和激励机
制
01
02
03
05
预算绩效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启示:如何借鉴成功经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和方法
04
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策略与建议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建设
完善法律法
规:为预算绩
效管理提供法
律保障
制定实施细则:
明确预算绩效
管理的目标、
原则和方法
加强信息公开:
提高预算绩效
管理的透明度
和公信力
01
02
03
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应用大数据:提高数据收集和分析的
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
局限性和失灵
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
政府责任和效率
预算改革理论:强调预
算透明和财政问责
• 政府干预可能导致资源配置失衡
• 政府应关注政策效果和服务质量
• 预算绩效管理有助于提高财政透
和效率损失
• 预算绩效管理有助于提升政府治
明度
• 预算绩效管理有助于提高政府干
理能力
• 有助于实现财政问责和政府公信
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
• 优化资源配置:确保资金投向重要领域和优先事项
• 提高政策效果:通过绩效评价促进政策调整和优化
预算绩效评价:开发绩效管理的标准步骤
预算绩效评价:开发绩效管理的标准步骤作者:王雍君来源:《财政监督》 2021年第18期王雍君/中央财经大学政府预算研究中心主任/中政智信高级顾问目前的绩效运动强调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面性。
至少同等重要的还有确保绩效管理的标准化,即按精心界定的以下8个标准步骤管理绩效。
8个步骤基于“逆结果链”因果模型。
一般地讲,只有这些步骤得到切实执行,预算过程和预算文件才能得到改进,进而使预算真正成为管理绩效的核心工具。
步骤1:界定成果。
预算准备(编制)阶段的中心任务,首先应是在部门预算文件中,清晰陈述通过谁(部门与机构)、什么公共规划(比如污水治理)以及实现什么成果(outcomes)——比如“达标水质达到90%”。
成果应与规划所联结的政策目标紧密相连。
成果是结果导向绩效管理最为适当的目标,也是界定产出的基础。
步骤2:界定产出。
产出须依据成果界定,如同成果须依据政策目标界定。
在理想情况下,产出应紧密联结成果。
在污水治理例子中,“污水处理数量”是最重要的产出之一。
一般地讲,需要多项相关产出来支持一项特定成果。
步骤3:开发有效的绩效计量。
产出与成果计量通常涉及数量、质量、成本和价格,其中的成本计量还涉及会计基础的选择,主要包括现金基础会计和权责基础会计。
步骤4:把规划同其产出与成果联结起来。
产出应尽可能通过特定规划(而不只是“部门”或“机构”)组织生产与交付。
与产出相比,成果更可能依赖其他规划。
举例来说,卫生成果(如减少疾病)不只是依赖公共卫生规划,也依赖教育和营养规划。
在预算过程中,规划应被仔细择优,以确保最具成本有效性的规划被优先采用。
步骤5:界定绩效的充足性标准。
在污水治理规划中,水质改善10%、20%或者更高才是“充足的”?实务上一直对“指标体系”孜孜以求,但充足性标准很少被关注。
步骤6:界定充分改善。
充分改善(adequate improvement)指实际改善达成充足性标准的程度。
如果充足性标准是20%,实际改善只是5%,那么,改善程度仅为5%/20%=25%,明显地属于“改善不充分”。
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研究
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研究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是指政府根据政策目标,对市场资源进行调配,以达到优化资源利用、提高经济增长等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目标,并且通过有效措施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追踪、评估、反馈和调整。
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在于制定健全的预算制度,对政策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
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是建立在对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的理解和认识基础上的,旨在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和透明度,推动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以及帮助政府实现其长期和短期目标。
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全面的、系统的、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其理念是建立在对政府效率和效益发展的追求之上的。
通过对政府预算体制和预算编制方法的改变,使管理者可以清晰地把握政策执行的结果,从而在制订政策时有的放矢,从而促进政策的有效实施。
第二,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注重绩效评价的管理体系,其核心在于运用现代经济学、统计学等科学理论和方法,对政策目标、成本效益、效率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和暂定,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从选择政策的角度考虑政策满意度并非只限于数量的,而是要结合质量、效益、效率三个方面的综合评估的。
第三,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重视管理体制的管理模式。
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是要激励政策执行者发挥其创造性,以达到最好的政策执行效果。
因此,一个宽松、自由、开放和允许失败的管理体制的建立至关重要。
实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困难及应对措施实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必然伴随着一些困难,其中包括:第一,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相对较为新颖,需要政策制定者和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进行推广。
大多数政策制定者对这项新概念的理解尚不深入,认为这种方法可能会增加政策编制成本和复杂性,因此,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接受度相对较低。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加强宣传,介绍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好处,同时增加不同领域的意见及建议邀请搭建工作坊或知识共享,讨论,探索更好的途径。
预算绩效管理
3.过程与结果
均属于与时间相关的动态概念。 逻辑分析法将事物运动分为投入、过程、产出、结果和影响等五阶段。结果指人们对产出的应用而产生的后果。影响指结果所产生的社会后果(如观念转变)。结果通常可量化测定,而影响难以量化。 在图3中,按不同的产出标准,我们可分为投入产出评价、绩效评价和政绩评价等。 <返回>
3,它是提高各级政府理财水平的现实要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前,专项(含转移支付专项)约占我国财政支出一半以上,这些支出的效果意义重大,也潜力很大。
“专项”的本意是给部门一块“办事的钱”,但事实上,有不少被用于弥补经费缺口,有的成了“三公经费”之源。有的没有办事,钱在帐上存了多年,却列入了几年前决算,被支出了。总之,“专项失控”是一个难题,原因是只有专款专用,却缺乏前期/后评价的制度。
据世行《财政实践和流程数据库》2003年统计:在OECD国家中,有67%的国家,有关政府部门或部门负责人正式承担着设定绩效目标的职责;在接近一半的国家,绩效成果信息被用于政府机构和部门内部设定项目优先顺序和分配资源。<返回>
(二)为何要开展预算绩效管理?
绩效是在“政府再造”中产生的概念,与社会由工业时代进入后工业时代,政府行政由管理型向服务型模式转变的背景有关。学术界将这概括为“三个再造、一项制度”。
有关名词辨析
绩效
绩效评价
过程与结果
考核与评价
绩效评价与财政监督
绩效评价的原则与程序
绩效评价的原则
绩效评价的程序
绩效评价形式的讨论 <本章结束,返回>
一、我们为什么要开展预算绩效管理?
今年3月,谢旭人部长在向全国人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切实减少代编预算规模;狠抓预算执行管理,加强对预算执行的动态监控;强化财政资金管理,取消违规设立的各类专户;稳步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快推进预决算公开,公布“三公”经费;严格财政监督,继续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等六项措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新事物,也是其中之一,我们还缺乏经验。以下,我谈谈我的体会:
政府预算管理 中央财经大学 8 第八章政府预算绩效管理 (8.3.1) 案例——绩效评价机制
要建立科学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目前,我国相当多的政府部门在财政支出中不计成本,不讲效益,存在权责脱节,责任不明等弊端,浪费比较严重。
在资金分配方面,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财政部门与经费申请部门之间的讨价还价来进行的。
这一方面难以保障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在客观上造成了许多部门、地区年复一年进行资金争夺战,而投资责任和支出效果却往往无人负责。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一套科学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制。
我国财政支出绩效状况令人担忧,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
我国缺乏这样一个有权威性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综合管理机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主要分散在各管理部门进行,各部门又主要是从技术性能、项目工程管理方面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方法和组织程序差异大,难以形成统一、全面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这将直接导致评价标准不统一,从而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差异大,缺乏可比性。
未建立规范的指标体系。
目前,各有关部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要是通过若干固定的财务、技术和工程管理指标进行全过程评价,评价侧重于技术、工程和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评价,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评价不足;同时评价还缺乏一套科学、统一、完整的指标体系。
这些远远不能满足从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支出性质等方面进行综合、立体评价的要求。
支出评价内容不完整。
目前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一方面只重点审核项目支出行为是否符合现行财务政策和国家有关规定,而忽视对项目效率或发展效益方面的评价,或由于评价指标设置不完整,不能进行项目的效益评价;另一方面评价对象仅局限于项目本身,而忽视项目内外因素(包括政策环境和自然环境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以及投资行为对行业、社会及整个经济运行的影响等)。
支出结果缺乏有效的约束力。
目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只是作为各有关部门项目建设档案保存,或作为有关部门加强新上项目管理的借鉴或参考,对于财政资金支出项目中的成绩、问题与相关责任,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环节责任人没有任何直接约束,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流于形式。
政府预算收入和支出的绩效管理
政府预算收入和支出的绩效管理政府预算是政府在预定时间内获取财政收入,并通过合理安排支出以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计划性文件。
绩效管理是对政府活动效果的持续度量、监控和调整,是为了使政府预算的支出能够更有效地达到既定的政策目标。
政府预算的收入和支出绩效管理至关重要。
政府收入的绩效管理是指政府通过对收入的规划、调控和评价,以达到最大化财政收入的目的。
政府预算收入的绩效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府应该根据国家发展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的制定应该遵循公平、适应和简化原则,既要保证税收的公平性,又要考虑税负的适应性,并简化税收制度,减少纳税人的税收成本,从而提高税收的征收效率。
政府应该对各项税收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规划,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政府可以通过研究分析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对税收进行前瞻性的预测,合理安排税收的调整和改革,以期实现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
政府应该加强对税收的征管和监督,提高税收的征收效率。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税收征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推动税收征管工作的信息化和透明化,加大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税收的征收效率,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政府应该根据国家发展的实际需要,合理规划支出预算,确保各项支出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方向。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预算编制的程序和要求,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制定预算执行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确保支出预算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政府应该加强对支出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支出的使用效率。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支出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大对支出的监督和检查力度,推动支出预算的执行情况的动态监测和评价,确保支出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政府应该加强对支出的质量和效果的评价,推动支出的优化调整和结构优化。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支出的效果评价和成本收益分析,发挥支出的拉动效应和倍增效应,推动支出的结构优化和调整,提高支出的质量和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政府预算收入和支出的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和各级政府齐心协力,形成合力。
什么是财政预算绩效管理
什么是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什么是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预算绩效是指预算资金所达到的产出和结果。
绩效预算是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成本为衡量,以业绩评估为核心,具体来说,就是把资源分配的增加与绩效的提高紧密结合的预算系统。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涵1、利用绩效管理理念、方法等对现有的预算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完善。
2、主线是结果导向,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等,要以年初定的绩效目标为依据,围绕绩效目标实现扩展工作。
3、核心是强化支出责任,“用钱问效,无效问责”,不断提高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的支出责任意识。
4、特征是全过程,表现形式是五个环节紧密相联,即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实施、评估结果应用的有机统一。
5、定位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政府绩效管理范畴。
目的是改进预算管理、控制节约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服务,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
二、预算绩效管理的分类1、按预算资金的性质,可分为预算收入绩效管理和预算支出绩效管理。
前者以预算收入为对象,以收入规模、质量、结构等为主要内容,以提高预算收入对政府履职保障程度为目的。
后者以支出为对象,以支出的性质、范围、投入、产出、效果等为主要内容,以提高预算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公平性为目的。
2、按预算支出的范围,可分为基本支出预算绩效管理、项目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和部门整体支出预算绩效管理、财政预算绩效管理。
3、按预算支出的功能,可分为各种功能性支出预算绩效管理。
按照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农林水事务支出等分类,相应形成各类支出功能的预算绩效管理。
三、预算绩效管理和政府绩效管理政府绩效是指政府及其部门履行自身职责的行为及其产出的结果和社会经济影响,包括政府成本、政府效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发展预期等多方面的含义。
政府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管理模式,主要是指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能、完成工作任务以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过程、实绩和效果实行综合考核评价,并根据考评结果改进政府工作,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政府绩效预算的发展历程
在实施绩效预算之前,美国政府的预算概念一直是从审计和财政监督的角度出发,强调收支的合法性,对“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的问题特别重视。
其目的就是要杜绝贪污,所以,在预算文件和讨论的过程中,一分一毛都要交代清楚。
这种注重“控制导向”的预算系统,是符合当时政治和经济环境需要的。
但随着有效审计制度的确立,政府理财能力的合法性和科学性已被确定,施政者对预算的要求和期望也随之改变。
特别在二战之后,美国政府国债高企,如何有效节约开支,同时又能确保满足市民对政府服务的期望,是各项改革的大前提。
而总统府也希望更有效率地统筹各部门的施政,落实总统在竞选时所作的承诺。
这些因素,都促成了美国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预算改革和绩效评估运动。
绩效评估的目的是使用可计量的指标来测量支出项目的产出、效率和公共服务的效果。
这一概念早在20世纪初就被纽约市政研究局提出。
他们指出,政府管理者必须通过跟踪公共项目的成本和产出来进行单位成本分析,提高效率,防止欺诈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随后,绩效评估实践也逐渐被一些在改革管理实践方面积极性很高的州和地方政府所采用。
50年代,纽约市政研究局的一些早期改革者来到联邦政府帮助实施预算改革,将绩效评估的概念引入联邦政府的预算过程中。
在1950年国会通过“预算及会计程序法案”后,美国的联邦政府预算的编制和着重点开始由开支类别(如工资、物料等)转移到部门功能和项目。
部门拨款要求中,不仅要列明收支安排,更要具体说明工作内容、工作量、和成本计算。
60年代末期,约翰逊总统在国防部试行“计划——项目——预算系统”(Pl anning-Programming-Budgeting-System),随后更将其推广到其他部门,这项改革将绩效评估更明确地引入预算过程中,要求部门建立战略计划和多年度政策目标,在每年的拨款要求中,列明部门的工作目标、行动计划、投入和产出,并说明部门如何通过拨款,达到其既定的目标,并配合总统的政策方针。
虽然此改革在数年内便宣告失败而停用,但其思想却影响深远,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后期的预算改革基础,使预算不再仅仅是财政监督的工具,更是政策计划和部门管理的平台和指导。
从70年代至今,美国联邦政府不断提出以绩效为中心的预算改革,如70年代的零基预算和80年代的目标管理都沿循了这个重点,使用绩效信息来让预算和项目决策制定更合理化。
同时,不少州及地方政府也有相应行动,特别是9 0年代,可以说是美国各级政府绩效预算改革的黄金年代。
随着80年代的反政府和抗税运动盛行,政客们不得不寻找转变政府官僚机构形象的方式,并且在有效提供公共服务能力方面重构公众信任。
在这种环境下,奥斯本(Osborne)与盖柏尔(Gaebler)发表了他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著——《重塑政府》,在这本书里他们推行新的方式来管理政府运作,例如提出通过立约形成“竞争型政府”的观点,还提出要建设“任务驱动型政府”,这一提法聚焦于目标而非规则。
同时,他们也提倡“结果导向型政府”,即政府应该对政策结果进行评估,采取激励的方式。
“结果导向型政府”的概念很快在联邦、州以及地方政府之间传播。
在联邦政府这一层级,克林顿政府提出了国家绩效评估,国会则通过了政府绩效和成效法令,用以要求各机构建立目标并评估结果;在州和地方政府层级,许多政府也各自提出绩效评估的改革方案,强调对纳税人的公共义务。
更多的公共官员在预算过程中开始转向提出如下问题:
我们的绩效评估是否和部门目标以及项目的绩效目标相结合?
预算部门应该如何使用绩效信息来加强计划、统筹和管理,以确保这些税收能得到最佳的使用?
项目管理者应该怎样使用绩效信息来提高服务成效,并激励工作人员的投入?
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应该如何使用绩效信息来评价项目的目前状况,并且建立多年度战略目标?
这些思考,都促使绩效评估实践不断发展,使用范围也更加广阔。
采用绩效评估的机构起先也只是公共建设和公安等技术性较强的部门;如今,已完全延伸到教育、福利事业、社区发展等服务导向部门。
在近十年,政府机构追踪评估的数据类型方面,也逐渐从成本—效率数据延伸到产出、工作量、中间成果、最终成果和解释数据。
有证据表明,对于绩效评估和绩效预算新近的关注对政府管理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联邦政府,调查发现项目管理者开始更加关注项目的结果和公共责任。
对州和地方政府改革的研究也验证了相同的效果,并进一步表明绩效评估有助于改善预算部门和其他部门的沟通,增进执行部门和立法机关的交流,同时也加强了对于公共责任的共识。
不过,过去的改革也有其局限。
即使政府官员花大量时间整理和分析部门绩效,并将信息公开,清楚写入政府预算文件之中,这并不能保证民选官员或议员会在决议过程中,关注并使用此信息。
在预算和其他政策决议制定的背后,特殊利益、政党影响以及政治动机似乎始终是最主要的操纵力量。
因此,除非绩效信息有更多的政治含量,信息对于主要的相关利益者来说才有价值,否则对政府的立法阶段能产生的影响便是有限的。
这对于绩效评估和绩效预算的拥护者来说,的确是一个让人失望的发现。
公民参与的职责与局限
在过去数十年的改革中,在很大程度上,绩效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并没有发生巨大变化,仍然只是集中于项目管理者、预算分析家以及民选政府官员之间,公众和外部的利害关系人很少被包括在内,他们也很少参与到绩效信息的确定、挑选和使用过程中来。
即使在政府内部的执行部门,绩效导向改革的过程如果缺少公共参与,也会产生实施障碍。
以往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政府让公民更多地参与到绩效评估和绩效预算中,官员会更愿意使用绩效信息推动管理机制的改变,包括制定战略目标,增强内部与外部的交流,加强政府对公众的关注等等;他们也更愿意建立部门绩效目标,探讨绩效成果,让官员感到其对成效负有责任。
因此,如果政策利益相关者和公众参与不充分,不仅限制绩效评估和绩效预算对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影响,同时也会降低管理者改善管理的积极性。
不过,这种情况在过去十年左右也开始出现变化,不少美国地方政府在预算过程中,也开始让市民界定对政府支出项目“绩效”的期望,并选择评估该项目的绩效指标。
通过公众参与,绩效评估和绩效预算在政治决策制定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让决策者更加重视。
公民应多参与公共事务是不容置疑的。
但在具体推行中,仍存有不少现实的挑战。
公共选择理论始终假定,公民是理性的决策人,当参与成本很高时,他们便失去动力。
在管理良好的社区,这种政治冷漠现象尤其普遍,公民都感到满意,往往觉得并不存在潜在的危机,以致极难促使他们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去。
对比其他形式的公共参与,如投票等,让公民参与绩效评估似乎更加困难,这主要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绩效评估涉及不少技术指标,普通公民对理解这些方法和技术难题可能并不感兴趣。
2、绩效评估是一个常规持续性的工作,并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活动,有着清晰的开始和结束。
它往往要求参与者能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地跟踪数据,监视过程并评估结果。
3、绩效评估的结果并不一定要指向某一政策方向,它只是一种信息,其应用及影响取决于多种因素。
例如,一个绩效欠佳的项目,是应被剥除,还是应继续进行更大的公共投入来增加其效益,往往是由绩效评估范围之外的考虑所决定。
那些期望通过绩效评估来命令官员应该如何管理的公民可能会感到失望,以致对参与过程失去兴趣。
4、即使官员和管理者很重视绩效评估,并且愿意让公共参与,公民也未必能在一、两年中就看到他们参与所产生的政策成效。
这也很可能会影响公民的参与程度。
随着数据收集技术的成熟,政策制定者和行政管理者开始转向思考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使用收集到的绩效信息,来帮助预算、多年度计划、人事安排和项目管理。
这种“绩效管理”和“结果导向管理”思想是近来公共管理改革的重点;不过,在近年间,不少改革者也意识到,单从管理角度来思考绩效预算是不够的,“谁来界定绩效”和“对谁的绩效”往往不应仅仅由项目管理者来决定,公民、公众利益团体、和民选代表都应该享有共议权和参与机会。
总结过去几十年的经验,美国在获取数据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然而进入21世纪,对绩效评估和绩效预算的关注焦点将远远超出数据的层面,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绩效管理的问题上,并多让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和使用者有效地参与使用数据。
因为公民不应该被隔离在绩效评估和绩效预算之外,毕竟,他们才是民主政府真正的主人,有权利来确定什么样的“结果”和“绩效”才是政府行政管理者需要去努力争取的。
来源:美国绩效预算的发展及公民参与的职责与局限
乔·布隆迪(翻译:张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