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猫》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第【1】篇〗教材简析《猫》这篇讲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大花猫性情古怪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

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我紧扣本单元的读写重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反复地朗读课文,从读中理解、读中品析、读中感悟。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猫的可爱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了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侯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理解文中写得具体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同学们,你们家有猫吗?你们家的猫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老舍家也有一只猫,他家的猫又是怎样的呢?大家有兴趣去看看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5课,一起去认识一下作者老舍家的猫?板书课题:猫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这只猫有什么特点?板书:古怪课文中哪句话概括说出了它的特点?(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过渡:大花猫到底有多古怪呢?课文分三个自然段给我们作了介绍。

2、精读第一自然段:⑴默读这段,思考:这段写了大花猫的哪些古怪性格?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老实、贪玩、尽职⑵再请大家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这段:用不同的线段画出描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句子。

⑶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觉,晚上抓老鼠,没事就东奔西跑的,根本谈不上什么老实呀、尽职呀的,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他很喜欢这只猫)那怎样才能把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呢?⑷大花猫真逗!你最喜欢它的哪种性格?为什么?学生1:我喜欢它老实,因为我觉得他很乖,睡觉的样子像小孩,很可爱。

学生2:我喜欢它贪玩的性格,因为我家的猫也是这样的,很淘气。

《猫》导学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猫》导学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16 《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2.学会概括文章中心。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难点:作者通过对比、烘托的手法揭示作品的寓意和主题。

学法指导:1.概括文章中心,可以借用文本中现成的核心词来概括文意;概括段落,要学会找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也很有讲究,有的是首括句,有的是尾括句,有的是过渡句,还有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

2.阅读本文时,注意“质朴”“真率”的特点。

【课中导读】第二课时一、内容解析---第三只猫1.文中是怎样描写第三只猫的?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分析。

(1)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明确:“蜷伏”表现了小猫虚弱无助的姿态;“并不好看”直接点出了小猫的外貌不受作者喜爱。

(2)它伏着不去。

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明确:表明“我们”收养这只猫完全是出于怜悯和无奈。

(3)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明确:“钻到火炉底下”说明小猫虽被收养,但仍然没有被宠爱,从侧面表现出家人对这只猫的态度。

(4)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明确:“终日”“胖胖的”表现出这只猫的懒惰与不讨喜的性情。

2.经过上面的分析,你总结出第三只小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明确:毛色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长相不美观不喜欢玩游,不活泼,天生忧郁→性格不讨喜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没有贡献3.讨论: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明确:“芙蓉鸟事件”4.梳理芙蓉鸟被害案。

(1)案发现场情况: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2)犯罪嫌疑人:那只丑猫(3)判断犯罪嫌疑人作案的依据:①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16《猫》导学案

16《猫》导学案

《猫》导学案
一、了解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厘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清楚作者养猫的经历及三只小猫不同的特点和命运。

2.小组探究,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

3.书写回信,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尊重善待生命,勇于自我反思的品质。

二、发布学习任务
本节课将以“流浪猫求助”的形式开展,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清楚第三只猫的经过,课文讲解完成后,同学们写一封回信,培养学生尊重善待生命,勇于自我反思的品质。

三、课前预习任务
默读课文,为划线的生字词标上拼音。

怂恿()蜷伏()怅然()
四、课堂学习
书写回信,思人性弱点
要求:1.语言流畅、连贯;情感真挚;
2.讲清楚第三只猫的经历,并表达对它的同情,体现生活中自己会怎样对待小动物。

亲爱的小猫:
近来可好?我是七(3)班的xx,提笔给你写下这封回信。

此刻,我内心很难受。

你委托的事情,我查清楚了。

可是我要很遗恨地告诉你······
亲爱的小猫:
近来可好?我是七(3)班的xx,提笔给你写下这封回信。

此刻,我内心很难受。

你委托的事情,我查清楚了。

可是我要很遗憾地告诉你······
1。

《猫》导学案

《猫》导学案

《猫》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识记文中的生字生词,品读关键性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用旁注法、圈点法、勾画法学习课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爱心所带来的和谐境界;学会关爱动物,珍爱生命。

一、课前检测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凝望()诅骂()怂恿()叮嘱()
二、课内探究
初读课文:
1、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2、入情入境读书,情景再现三只猫。

教师提问:三只猫,用墨一致吗?作者着重写了哪一只猫?
研读课文:
(1)、在知道“芙蓉鸟事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2)、在这件事中,作者错在哪里?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情感提升:
四、教师小结:
五、品读美文:
请同学们课下阅读语文主题学习6《爱及生灵》中的精美文章。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第【1】篇〗猫教案设计设计说明《猫》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

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等,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把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以及刚满月的小猫们的淘气可爱描写得活灵活现。

文章结构严谨,内容具体,语言形象逼真。

全文字里行间流露着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教学本课应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通过朗读和对重点词句的推敲,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学习作者精妙的写作手法,体会人与猫之间那份和谐、美好,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老舍先生及其作品。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借助字典,预习课文中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1.出示多媒体课件:不同形态的猫。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小动物,它们很可爱,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猫就是其中的一员。

你们喜欢猫吗?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2.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特别喜欢猫,还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近老舍先生家的猫。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

此环节,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懂字词。

圈画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

2.预习汇报,检测字词。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哪些猫?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大猫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小猫的呢?4.课文中哪两个句子最能概括大猫和小猫的特点呢?找一找,画出来。

课件出示:(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第【1】篇〗活动目标:1、能根据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想象,大胆的讲述。

2、学习词语:难解难分、满头大汗。

3、懂得与同伴互相谦让。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1、PPT课件。

2、每人一份讲述小。

词卡“难解难分”“满头大汗”活动过程:一、猫叫声音导入,再PPT出示两只猫。

教师:小朋友们,听一听你们看谁来了今天呀,老师就给小朋友讲一个关于猫的故事。

二、播放PPT,引导幼儿逐幅观察,感知理解内容并讲述。

先出示两只猫,引导幼儿大胆猜测,想象。

教师:图上画的两只猫长什么样子它们为什么高兴呢1、出示图一:教师:图上画的两只猫长什么样子它们为什么高兴呢问:白猫和和花猫在草地上玩,看到什么了它们心里想什么请个别幼儿讲一次。

2、出示图二:两只猫在干什么白猫咬着什么花猫咬着什么老鼠干什么去了请个别幼儿讲一次。

3、出示图三:两只猫在干什么它们为什么打架它们打得分也分不开,可用一个恰当的词“难解难分”来说。

(出示词卡“难解难分”帮助幼儿理解)。

鱼哪里去了4、出示图四:问:最后两只猫怎么样了(出示词卡“满头大汗”帮助幼儿理解)。

教师小结:两只猫打得筋疲力尽,满头大汗,爬在地上,却惊奇的发现鱼不见了。

5、幼儿看小大声讲述。

6、教师完整讲述内容并结合取名。

三、小结活动情况,提升主题并进行行为教育。

教师:故事里两只猫为什么没有吃到鱼它们怎么才能吃到鱼小结:对,两猫互相谦让,或两猫商量分着吃,就能吃到鱼。

讨论:平时我们做什么事情也应该不争抢、互相谦让呢播放PPT小结:小朋友平时玩玩具、看图书等都应该友好相处、互相谦让。

四、延伸活动:引导幼儿续编的故事。

教师:回家后请小朋友也给爸爸妈妈讲讲这个故事,想想故事的结尾还可以怎么样明天来可以告诉老师,看谁的故事更有趣。

活动反思:这节课侧重语言讲述,也能丰富词汇,正适合大班幼儿年龄段。

课文猫导学案

课文猫导学案

课文《猫》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4)七、读文感知 (5)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7)一、学习目标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所展现的猫的独特性格和行为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要学会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应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通过学习《猫》,我们要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和责任感,学会尊重生命、关爱自然。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在于理解并掌握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生动的描写,刻画出猫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

这需要我们仔细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角度和描写手法,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猫的形象。

难点在于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并理解这种情感是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

这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而领悟文章的主旨。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课文《猫》的作者是________,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猫的_______特点,表达了对猫的_______之情。

2.文章中,作者围绕大猫的性格_______和小猫的_______可爱两个方面进行了描写。

二、选择题1.下列作品中,属于老舍先生创作的有(多选):A.《骆驼祥子》B.《家》C.《荷花》D.《四世同堂》E.《茶馆》F.《雷雨》G.《龙须沟》2.“它若是不高兴,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不出。

”这句话中,最恰当的关联词是:A.因为……所以……B.无论……也……C.之所以……是因为……D.只要……就……三、简答题1.请简要概述课文中作者对猫的观察和描写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2.你认为课文中哪些描写体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举例说明。

3.在你看来,课文《猫》的主要学习重难点是什么?四、判断题1.课文《猫》中,作者认为猫的性格十分古怪,但结尾处又表达了猫的生气勃勃和天真可爱,这种描写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猫》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猫》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猫》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猫》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意图】让学生说话:此课教学依“理解”“品味”“感悟”三大板块层层推进,以教师赠格言、学生拟格言的形式汲取作品人文内涵,升华作品美点精粹。

由浅入深,逐块推递,让学生自由说话、主动说话、积极讨论,至而理清作品、品味感情、领会深意、感悟人生、学会做人。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习惯。

2教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那么、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品味文章深情难点:激发学生超越作品的感悟【教学方法】ヒ匝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30秒视频(漂亮、可爱的猫)欣赏,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从郑振铎的小说《猫》中,来聆听一段生动感人的养猫的故事,来体验一种发人深省的养猫的快乐与伤悲---パ猫诚然有乐,可是悲从何来呢? 我们依照“理解”“品味”“感悟”三步来品读全篇。

二、理解-1.毖生朗读,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

2.毖生按句式说话:“读,我看到了一只猫。

”教师择要点引导深入:A薄八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一只()的小猫。

-フ庖淮γǖ亩作和描写可谓文笔的精华,它用朴素的言语创造了一只活泼可爱的猫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能够唤起我们的想象--小猫逗玩的动态、情态栩栩如生。

B薄坝惺焙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ァ--一只更( )的小猫。

-フ庖桓鼍低罚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小黄猫圆圆的脑袋、转来转去的眼睛、伺机捕捉的形神跃然纸上,真是妙笔生辉。

C薄岸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 一只( )的猫。

-ダ吹每闪: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セ畹每闪: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

【名师教与练】第16课《猫》(导学案)-2022-2023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名师教与练】第16课《猫》(导学案)-2022-2023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16课《猫》导学案◆任务一:查阅资料,借助工具书,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认读下列词语。

污涩怂恿一缕蜷伏怅然诅骂红绫虐待屋脊叮嘱凝望惩戒畏罪潜逃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______家,我国____________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活动二:梳理内容1.限时5分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圈出文中的易错生字,将易误读的生字注上拼音,读不准的字做好标记,集中订正。

(2)文章写了什么事?这些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请用一句话概括。

2.三只猫分别是怎样的呢?默读课文,用横线勾画写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和结局的语句,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表格。

4.讨论:同样是猫,为什么前两只猫与第三只猫的命运会截然不同呢?◆活动三:体会情感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文中是怎样描写三只猫的?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分析。

2.划出描写三只小猫失亡后我心理活动的句子3.结合全文思考:对于三只猫,“我”前后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第二课时◆活动一:探究主旨1.默读第15—34段,思考:作者冤枉第三只猫的证据是什么?用波浪线勾画有关句子。

2.芙蓉鸟真的是被第三只猫咬死的吗?证据“确凿”吗?3.谈谈你对文中“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的理解。

4.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5.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如何理解本文的主旨?资料助读:本文写于1925年,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

预习-16《猫》导学案

预习-16《猫》导学案

第16课《猫》预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通过品读探究,懂得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道理并努力实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的动物。

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

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郁.闷()一缕.()污涩.()怂恿..()婢.女()蜷.伏()惩.戒()怅.然()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

怂恿:。

蜷伏:。

悲楚:。

惩戒:。

妄下断语:。

逞能:。

恍惚:。

一尘不染:。

眼花缭乱:。

秩序井然:。

3.作者链接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答: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答:(二)深层探究1.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

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答:2.“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答:3.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答:4.“我”的判断是否正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答:5.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答:6.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答:7.阅读这篇文章,你读到一个怎样的郑振铎呢?答:(三)课堂小结两个月后,第三只猫悲苦地死去。

这真是一只“可怜猫”,它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玩游,对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去得更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第【1】篇〗教材解读: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是有关动物的文章,生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保护动物,珍爱生命,每一个人都应该这样。

读郑振铎先生的《猫》,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是否因为我们拥有超过其他动物的智慧和物质手段就有权主宰其他生命形式的生存方式,甚至主宰它们的生死呢?郑振铎的《猫》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家里人喜欢猫,曾经养了一只花白的猫,给家里人带来了许多惬意,但不幸死掉了,全家人很悲伤;后来又养了一只黄色的小猫,活泼可爱,给家里人带来了无限欢悦,却又被人偷走了,全家人忿忿,“在咒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再后来,跑到家里一只不知名的瘦花白猫,家里收养了它,但这猫很忧郁,不活泼,不可爱,还被烧脱了些皮毛,难看。

全家人慢慢失掉了对它的兴趣。

后来家里养的一只黄色百芙蓉鸟被咬死了,家里人都断定是这只猫所为,打出家门。

忽有一天,家里人发现咬死鸟的是另外的一只黑猫,而那一只花白猫已死在了邻家的屋脊上。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此时此刻,深深地自责,无尽地懊悔,绵长地内疚跃然于纸上,我发现自己冤枉的是一只不会说话的生命,而它最后的死去和我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我的心灵被枷锁锁住,这要比鲁迅先生在《风筝》中向兄弟道歉更为不幸,至少鲁迅先生还有说的机会,而我却没有任何辩解的机会,所以承受的痛苦也就更深一层。

于是,作者结尾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不正是希望悲剧不再发生的呼唤吗?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文中生字、新词,锻炼查工具书及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并逐步提高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由鉴赏的能力。

第16课《猫》导学案

第16课《猫》导学案

第五单元16猫素养目标1.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理清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结构。

2.学习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体会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

3.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和客观公正、宽容仁爱的处事态度。

学法指引细节描写及其作用1.概念: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2.作用: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好的细节描写能够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主题。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他是“为人生”文学的重要倡导者之一。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家庭的故事》《桂公塘》,专著《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

2.背景简介 《猫》创作于1925年11月7日。

20世纪20年代,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树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态度。

本文正是作者这一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3.完成自学结构图猫{第一只猫:可爱活泼因病亡第二只猫:①第三只猫:②}凡事不可主观臆断基础夯实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心里也感着一lǚ()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2)(我)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yǐ()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3)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xiāo hào()过一二小时的光阴。

(4)三妹想着种种方法去dòu()它,它都不理会。

我们都很替它yōu yù()。

(5)它只是毫无生意地、lǎn duò()地、郁闷地躺着。

(6)三妹便sǒnɡ yǒnɡ()着她去拿一只来。

(7)有时蝴蝶 ān xiánɡ()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8)你这小猫呀,要被qǐ ɡài()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9)我也chànɡ rán()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品析语言,体会作家用语的准确性,重点品味强调句的用词方法。

2、通过“我”与家人对三只小猫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来理解作家深邃的人格思想:人应当善待乃至关爱身边的一切微小生命,同时要学会勇敢的反省自我的过失。

一、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

二、整体感知1、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了是吗那么现在请同学们花3分钟时间迅速的浏览课文,回顾一下自己昨天所预习的内容,可以在标划一些自己认为深有感触的句子。

(生读文章)2、文章一共提到了几只猫,“我”养的三只是怎么样的猫,你能不能分别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它们。

(生:1活泼;2更有趣且有用;3抑郁)a、郑振铎先生是怎样写第一只猫的可爱的读句子,(抓住“滚来滚去”“消耗”)b、第二只猫与第一只相比怎样读句子(从哪些词看到它非常的活泼,特别的可爱)c、第三只猫也可爱吗从那些地方看出不可爱明明存在为什么说是若有若无3、同学们如果让你们用数学符号“>”来表示作者及家人对这三只小猫的喜好程度,你会怎样排列他们的顺序:从这样的排列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与家人养猫的目的是什么板书明确:人们之所以要驯猫、养猫,就是因为猫可以供人赏玩、为人所用,这是人伟大之处,也是人的贪婪之处。

人类养猫是有目的性、自私心的。

这就是人自私的本性,当你没用时,他绝不理睬你,对人类自己是如此,动物之类更是如此。

三、理解阅读1、由于我与家人一开始就不喜欢第三只小猫,所以当鸟被咬死后大家的反应是什么(全家人把罪状都按在它头上)读“我”和妻的两句话,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朗读指导2、我们断定是第三只小猫咬死的有什么证据吗(嘴里好像吃着什么…它一定是…)由一个不确定的依据得出一个肯定的推断,大家觉得合理吗假设今天咬死芙蓉鸟的是第二只猫,作者会怎么处理呢(生猜测) 这个事件告诉我们人们性格上的一种普遍的什么弱点呢(人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判断是非对错)3、小说安排第四只猫的出现有什么作用(小说矛盾的激化点,高潮。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6猫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6猫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6猫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6猫导学案第1篇】预习知识点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猫》创作于1925年,是作者早期的文学作品。

受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的影响,作者已经建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态度,他认为,即使是对待不会说话的猫也应该如此。

本文正是作者这种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二、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一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提倡写实主义的“为人生的文学”,提出“血与泪”的文学主张。

他的主要著作有《欧行日记》《我们是少年》《山中杂记》《中国俗文学史》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消耗hào:(精神、力量、东西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渐渐减少。

忧郁yù:忧伤,愁闷。

懒惰duò: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

怂恿sǒng yǒng: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安详xiáng:从容不迫,稳重。

预警: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怅chàng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蜷quán伏:弯着身体卧着。

叮嘱zhǔ:再三嘱咐。

惩戒chéng jiè:通过惩罚使人警戒。

悲楚chǔ:悲伤凄楚,悲苦。

断语:表示断定的话。

虐nüè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畏罪潜qián逃:犯罪后害怕被制裁而逃走。

二、主题概述本文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同情、怜爱弱者的思想感情,并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凡事不可主观臆断,妄下断语,否则难免犯错误,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过失。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2):写“我”家养第一只猫的经过。

第二部分(3~13):写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经过。

第三部分(14~34):写“我”家养第三只猫的经过以及“我”为冤枉了第三只猫而悔恨、自责。

四、鉴赏品读1.“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猫-郑振铎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猫-郑振铎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猫-郑振铎》导学案第一课时本导学案以中国当代知名作家郑振铎的小说《猫》为主要内容,通过深入分析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设定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一、导学目标:1. 掌握郑振铎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猫》的主要内容;2. 理解小说《猫》的主题和思想内涵;3.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方式;4. 总结小说的情节发展及其意义。

二、导学内容:1. 郑振铎简介及《猫》的背景介绍;2. 小说《猫》的主题探讨;3. 小说《猫》中的人物形象分析;4. 小说《猫》的情节梳理及意义解读。

三、导学步骤:1. 郑振铎简介及《猫》的背景介绍(介绍郑振铎的生平、创作背景和代表作品《猫》的主要内容)郑振铎,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擅长创作现实主义小说,作品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他的代表作品《猫》讲述了一个关于人性、孤独和命运的故事,以猫的视角揭示人类社会中的荒诞和困惑。

2. 小说《猫》的主题探讨(分析小说《猫》中反映的主题,并通过具体情节和人物来论证)《猫》这部小说主要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命运之间的关系。

猫作为一个旁观者,透过镜头观察人类世界,揭示出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虚伪。

同时,作品中还融入了对孤独、迷茫和绝望的思考,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反思。

3. 小说《猫》中的人物形象分析(选取几个重要人物进行深入分析,解读其性格特点及内心世界)在《猫》这部小说中,每一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比如主人公小猫,它虽然只是一个动物,但通过对人类的观察和思考,展现出对人类的同情和理解;而其他人物如咸蛋、大黄等也各有特点,通过他们的交流和互动,展现出了不同的人性。

4. 小说《猫》的情节梳理及意义解读(分析小说的情节发展脉络,探讨每个情节的意义及对整个故事的贡献)小说《猫》通过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情节,展示了人类社会的种种荒诞和悲剧。

通过主人公小猫的视角,揭示出人类社会中的虚伪、冷漠和背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信仰和对生命的热爱。

《猫》公开课导学案、教案、教学反思

《猫》公开课导学案、教案、教学反思

《猫》公开课导学案、教案、教学反思一、导学案1. 课程背景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老舍先生的经典作品《猫》,通过分析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意识。

2. 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良好品质。

3. 课前准备(1)请同学们预习课文,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猫的生活习性。

4. 学习步骤(1)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3)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4)分析文章结构,讨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5)小组讨论:如何关爱身边的动物。

二、教案1.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良好品质。

2.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良好品质。

4.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3)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4)分析文章结构,讨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5)小组讨论:如何关爱身边的动物。

5.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作文。

三、教学反思1. 课堂表现(1)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回答问题。

(2)学生对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关爱身边的动物。

2. 教学效果(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学会了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生分析了文章结构,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 改进措施(1)在讲解生字词时,可以增加一些例句,让学生更好地运用。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猫》导学案(20201014151948)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猫》导学案(20201014151948)

《猫》课堂导学一、检查预习(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的确(d i de)暖虹(h e huo)解闷(m e n m e n)没完没了(le li ao)枝折花落(zh e sh e)(2)、读拼音,写字词1、r e n p ing()风雪怎么吹打,m e hu a()也不肯屈服,在雪中傲然怒放。

2、我家的小花猫x ing g& )温柔,有时它会伸出脖子来让我给它zhu a y a ng(),有时会跳上我的床,在上面轻轻c a()几下,可爱极了。

二、读句子,想想猫的性格特点,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填序号)①尽职②贪玩③胆小④老实⑤勇猛⑥温柔1、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2、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3、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4、它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5、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 )6、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四、给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

()……因为……所非- .. 不可 .... 不但••…而且 以…任凭……也……1、()我说多少好话,他( ()不肯原谅我。

2、 她重复地练习一个动作,()要把这个动作练好( )。

3、 小红( )学习好,( ) 还是老师的好助手。

4、( )昨天下了一夜的大雪, ( )马路上的积雪很多。

五、 作业1、抄写生字词,每个三遍。

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 分。

2、老舍笔下的猫,充满了灵性,真是惹人喜爱,明明 特别想养一只小猫。

但妈妈说,小猫叫起来太难听,还到处 跑,会把家里弄脏,而且养小猫也会耽误学习。

如果你是明 明,你会怎样说服妈妈?用上课文中的语言使你的说法更具 有说服力。

3、阅读阅读链接的内容,。

第16课《猫》 导学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猫》 导学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6 猫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在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学会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感受作者对三只猫的不同情感和态度。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人生哲理。

课前导学走近作者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著有《取火者的逮捕》《中国俗文学史》等,译著有《新月集》《飞鸟集》等。

另有《郑振铎文集》传世。

写作背景《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运动时期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他认为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

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结构图解主旨点睛本文写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表达了“我”热爱小生命,同情弱小者和敢于自责之情,同时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凡事不可主观臆断,否则难免出现谬误,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悔恨。

字音字形消耗.(hào)忧郁.(yù)懒惰.(duò)sǒng yǒng(怂恿)安xiáng(详)乞.丐(qǐ)预.警(yù)怅.然(chàng)叮嘱.(zhǔ)红绫.(líng)蜷.伏(quán)惩.戒(chéng)虐.待(nüè)畏罪qián逃(潜)词语释义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红绫:一种红色的丝织品。

绫,一种丝织品。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蜷伏:弯着身体卧着。

悲楚:悲伤凄楚;悲苦。

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

妄下断语:随便地下结论。

畏罪潜逃:犯罪后害怕被制裁而偷偷逃走。

自主探究1.文中一共写了三次养猫,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 为什么要重点写第三只猫?答: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可怜猫做必要的铺垫,也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猫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重点)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难点)
自主预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1.了解作者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写作背景: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

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污涩( ) 红绫( ) 怂恿( ) 怅然( ) 蜷伏( ) 惩戒( ) 诅骂( ) 虐待( ) ( 鲜艳 ) (相称) 鲜 (鲜为人知) 称 (称号)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怂恿: 。

怅然: 。

:犯罪后怕受制裁而逃走。

: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妄下断语: 。

4.默读课文,根据以下习题做好圈点勾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记述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三部分,一(1至2段)二(3至14段)三(15至34段)3.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只?三只猫,第三只
4.圈点勾画并总结作者所养的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和结局。

来历
性情
外形
家中地位
结局
二维码《猫》
课文朗读
文章用朴实
(3)对于第二只猫
(4)对于隔壁周家的丫头
(5)对于那个捉走第二只猫的过路人……
课堂小结
第一只猫:生命的新鲜与块乐忧郁酸辛(略)
猫第二只猫:提心吊胆怅然愤恨(较详)
第三只猫:若有若无怒气冲天刺我良心的针(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