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海洋食品加工新技术——海洋保健食品课件PPT
合集下载
6.1 海洋食品加工新技术
1.1 食物资源的高效利用:骨
鲜骨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磷脂质、磷蛋白、骨 胶原、氨基酸、软骨素、钙、铁、维生素A、B1、B2、 B12等营养成分 但鲜骨煮、熬之后食用,鲜骨中大量的营养成分没有 被人体吸收,造成资源浪费。
利用气流式超微粉碎技术,将鲜骨多级粉碎加工成超 细骨泥,经脱水制成骨粉,既能保持95%以上的营养 素,且吸收率高。
超微粉碎微粒特点: 1.比表面增大:酶促反应加速、溶解快速 2.空隙率增大:透气透水性变大 3.表面能增大:吸附性提高,化学活性增强
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 以往普通的粉碎手段已越来越 不适应生产的需要。超微粉碎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加工方法,已 运用于许多新型食品的加工中。
超微粉碎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
第六章 海洋食品加工新技术
海洋食品开发背景:
我国海洋生物的食用已有上千年 陆地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陆地食物资源量逐渐减少 大多数海洋生物资源尚未被开发利用
未来海洋食品加工方向:
多资源多品种开发 风味多样 营养合理 追求保健
传统海洋食品加工:(初级/粗级)
• 技术含量低:降低水分;添加盐分、保鲜剂、防腐剂;冷冻冻藏; 高温高压杀菌
食品新技术及应用现状
1、超微粉碎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
• 粉碎分类:根据被粉碎物料和成品粒度大小分类。
粉碎类型 粗粉碎 中粉碎
微(细)粉碎 超(细)微粉碎
原料粒度/mm 40-1500 10-100 5-10 5-10
成品颗粒粒度 5-50 mm 5-10 mm < 100 μm <10~25μm
超微粉碎是利用特殊的设备,对物料通过冲击、碰撞、研磨、 分散等加工程序,把物料粉碎至粒径为10~25μm 以下的微细颗粒, 是食品精细加工过程。
海洋食品知识浅谈.ppt
海洋食品加工新技术
热杀菌技术
会破坏对热敏感的营养成分,影响食品 的质构、色泽和风味。
冷杀菌技术
保证食品的营养成分、口感、色泽和新鲜 度。
不加热也能灭菌
食品更加安全
例如生毛蚶含菌10万,加热煮熟的毛蚶, 含菌几千致几万,一种冷杀菌技术处理后只 有几十个,非常安全。
营养更丰富
例如活海参含有丰富的功能成分,但是 加热超过60℃,一些功能性成分就会失去活 性,大大损失了营养价值,利用冷杀菌技术 能很好地保护其不受破坏。
天然色素类功能因子
虾青素是一种重要的类胡萝卜素, 广泛存在于生物 界,特别是鱼、虾、蟹中。
从鱼虾蟹中提取的虾青素可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抗癌、保护视网膜免受紫外辐射和光氧化、抗炎、预 防血液LDL - 胆固醇的氧化损伤。
研究表明,虾青素的抗氧化性比β - 胡萝卜素高约 10倍,比维生素E高约500倍, 虾青素已被认为是“超级 维生素E”。虾青素具有比β - 胡萝卜素更强的抑制癌 变的能力。
海洋食品能延缓衰老
实验证明,海藻及深海的鱼 肉提取物能抑制人脑中的B型单 歧氧化酶活性,使脑细胞的神经 递质维持常态,延缓脑部的衰老。 同时,海洋食品中的有机成分能 提高SOD的活性,从而有效地消 灭体内的活性氧自由基,阻断自 由基反应,保护体内细胞的正常 功能、延缓衰老。此外,维生素 C、维生素E和硒联合作用能有效 体高抗氧化能力,能清除脂质自 由基,达到抗衰老的目的。
☺ 海带等褐藻中含有褐藻氨酸,具有良好的降 压效果; ☺ 海带及紫菜等含有大量海藻多糖, 防止因 血液黏性增大而导致的血压上升; ☺ 在海藻中含有亚油酸和亚麻酸等人体必需的 不饱和脂肪酸,有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 海藻还富含硒元素,德国科学家研究发现, 人体缺硒是患心血管病的原因之一。
3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海洋保健食品课件PPT
壳聚糖是白色无定形、半透明、略有珍珠光泽的固体,因原 料和制备方法不同,分子量也从数十万至数百万不等,不溶 于水和碱溶液,可溶于稀的盐酸、硝酸等无机酸和大多数有 机酸,不溶于稀的硫酸、磷酸。在稀酸中,壳聚糖主链会缓 慢水解,溶液黏度会逐渐降低,所以壳聚糖溶液应随用随配。
难溶、化学性质稳定等限制甲壳素和壳聚糖应用!
碱浓度、温度过高会 造成主链大幅降解
脱乙酰基程度 一般>50%
粘度
与分子量有关
壳聚糖的衍生化
• 在特定条件下,壳聚糖能发生水解、烷基化、羧化、 磺化、硝化、卤化、缩合和络合等反应,可生成各种 具有不同性能的衍生物,扩大了壳聚糖应用范围。
• 壳聚糖的羟基和氨基具有较强的化学反应能力。比如 在碱性条件下,C-6上的羟基可与氯乙酸反应得羧甲基 化衍生物。
Film formation
具有较好的成膜性,其膜具有光泽,透明而柔韧, 并有较好的透气性。
9
Lidan, School of Chemistry & Chemical Engineering
吸附性
多功能性
成膜性 生物降解性
无毒
生物相容性
Biodegradability
甲壳素和壳聚糖具有优异的降解性能,自然界的甲壳 素酶、溶菌酶和壳聚糖酶等可将其完全生物降解。
澄 清
附絮凝,经处理后的澄清果汁是一
剂
• 上述反应引入了大量侧基,破坏了壳聚糖分子间的氢 键,改变了其晶态结构,因而其水溶性提高。
甲壳素域 三、医学领域 四、农业领域 五、化妆品原料
六、造纸化学品 七、纺织印染业 八、 膜材料 九、 吸附剂 十、其他方面
一、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甲壳素和壳聚糖是无毒的,美国食品与医 药卫生管理局(FDA)已批准其为食品添加 剂。在日本,甲壳素和壳聚糖在食品工业 中使用的体量,可占到总量的70%。
难溶、化学性质稳定等限制甲壳素和壳聚糖应用!
碱浓度、温度过高会 造成主链大幅降解
脱乙酰基程度 一般>50%
粘度
与分子量有关
壳聚糖的衍生化
• 在特定条件下,壳聚糖能发生水解、烷基化、羧化、 磺化、硝化、卤化、缩合和络合等反应,可生成各种 具有不同性能的衍生物,扩大了壳聚糖应用范围。
• 壳聚糖的羟基和氨基具有较强的化学反应能力。比如 在碱性条件下,C-6上的羟基可与氯乙酸反应得羧甲基 化衍生物。
Film formation
具有较好的成膜性,其膜具有光泽,透明而柔韧, 并有较好的透气性。
9
Lidan, School of Chemistry & Chemical Engineering
吸附性
多功能性
成膜性 生物降解性
无毒
生物相容性
Biodegradability
甲壳素和壳聚糖具有优异的降解性能,自然界的甲壳 素酶、溶菌酶和壳聚糖酶等可将其完全生物降解。
澄 清
附絮凝,经处理后的澄清果汁是一
剂
• 上述反应引入了大量侧基,破坏了壳聚糖分子间的氢 键,改变了其晶态结构,因而其水溶性提高。
甲壳素域 三、医学领域 四、农业领域 五、化妆品原料
六、造纸化学品 七、纺织印染业 八、 膜材料 九、 吸附剂 十、其他方面
一、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甲壳素和壳聚糖是无毒的,美国食品与医 药卫生管理局(FDA)已批准其为食品添加 剂。在日本,甲壳素和壳聚糖在食品工业 中使用的体量,可占到总量的70%。
《水产品加工学》教学课件—第14章 海洋功能食品加工工艺
超临界萃取装置
海藻膳食纤维
海藻中富含纤维素,具有 降低血脂、稳定血糖、促进肠 道蠕动、调节肠道菌群、预防 癌症等多种生理功能。
提取 方法
粗分离法 化学分离法 膜分离法
化学试剂和酶 结合提取法
发酵法
例如悬浮法和气流分级法, 适合于原料的预处理。
采用化学试剂来分离膳食纤 维,主要有酸法、碱法和絮 凝剂等。
麒麟菜膳食纤维的制备流程
麒麟菜藻体细胞壁较薄,细胞网络结 构疏松,藻体主要成分是卡拉胶,即水溶 性膳食纤维,所以采用碱处理后,再进行 漂白,可得到麒麟菜膳食纤维,比直接提 取卡拉胶的得率要高出50%。
制备麒麟菜膳食纤维的工艺流程如下: 麒麟菜→氧氧化钾处理(废碱液回收)→ 水洗至中性→漂白(用次氯酸钠和盐酸) →脱氯(1%硫代硫酸钠溶液)→水洗至中 性→于50 ℃条件下真空干燥→粉碎→检验 →包装→成品
加溶剂浸提 旋蒸脱溶
静置分层 离心分离
酶解法结合有机溶剂萃 取的原理是通过酶解作用使 脂类与复合的蛋白质、多糖 分开,从而促使油脂释放。
其优点是提取条件温和、 两者结合会获得较高的油脂 提取率。但操作比较复杂。
硫酸软骨素
鲨鱼硫酸软骨素是从鲨 鱼软骨组织中提取制备的酸 性粘多糖类物质。具有增强 机体免疫力、减少关节发炎、 预防关节软骨退化、预防骨 质疏松症、保护视力等功能。
(三)南极磷虾油
南极磷虾油是由南极海域的
野生磷虾经一系列工艺提取的,它
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
氧化的虾青素等。
它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抗氧化、调节脂肪代谢、清除过多
脂质等作用。
有机溶剂萃取
法
超临界CO2萃
南极磷虾油的 提取方法
取法 酶解法结合有
水产食品加工工艺PPT(48张)
七、影响水产冷冻食品质量的因素 1.原料的质量 2.冻结前后的处理 3.冻结方式 4.产品在贮藏、运输、销售等流通过程中所经历的温度和时 间
§2.2 几种典型水产冷冻食品加工工艺
Several Typical Aquatic Frozen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冷冻海鳗片 冷冻鱿鱼块 冷冻扇贝柱 冷冻墨鱼片
4.去内脏、软骨、表皮
将鱿鱼剖开后小心摘除墨囊,不使囊内的墨汁流出,以 致影响上观。接着清除内脏、软骨,剥去胴体、肉鳍、 长足腕的表皮,留眼、嘴,要鱼体,水中加进水量冰,除去原料残存的 内脏、杂物等后,重新用清水(加水量冰)再漂洗干净, 沥水5-10min,以滴水为准,转入装盘。如来不及装盘 应暂放入加有冰块的水中冷却,但时间不宜长。
4.杀菌
将剥出的扇贝肉回收后装入箱或笼子里进行杀菌处理, 并不断搅拌使杀菌液与扇贝肉充分接触。杀菌液表面 要尽量布满碎冰以控制杀菌液的温度。当杀菌液混浊 到看不清容器底时须更换,以保证杀菌效果。
5.洗肉
将杀菌沥水后的贝肉立即送至洗肉工序操作台,不允 许把装贝肉的箱直接放在地上。先用2%~3%冰盐水 初洗,边洗边用镊子摘除闭壳肌上残留的外套膜、内 脏及黑线等,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沥水后进入分级 工序。
肌肉: 新鲜:坚实有弹性,压陷处能立即复原,无异味,肌肉切面有光泽。 较新鲜:稍松软,弹性较差,压陷处不能立即复原,稍有腥酸味,肌 肉切面无光泽。 不新鲜:松较,弹性差,压陷处不易复原,有霉味和酸臭味,肌肉易 与骨骼分离。 体表: 新鲜:有透明粘液,鳞片紧密有光泽,不易脱落(黄色、鲌鱼等除 外)。 较新鲜:粘液不透明有酸味,鳞片光泽较差,易脱落。 不新鲜:粘液污秽,有腐败味,鳞片暗淡无光泽,常脱落。 腹部: 新鲜:正常不膨胀肛门凹隐。 较新鲜:膨胀不明显,肛门稍突出。 不新鲜:膨胀或变软,有暗色或淡绿色斑点,肛门突出。
水产品加工PPT精选文档
贝藻类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海洋功能食品与海洋药物的开发
加工技术装备的现代化、节能化与国产化
15
单元2 水产食品原料学
16
一、水产食品原料的营养成分
(一)水分
含量在60-85%
海蛰 95%
易腐败的原因之一
水分含量与脂质含量之间存在逆相关
17
鱼类:两种成分之和大约为80%
(二)蛋白质
1、鱼贝类肌肉组织
性及阳性菌、真菌、流感病毒A、口腔泡疹病毒、 HIV-1的鲎素类抗菌肽。 圆尾鲎含有河豚毒素,中国鲎所含毒素尚不清楚,所 以鲎是有待于进一步开发的珍贵海洋药用动物资源。
45
(四)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46
47
EPA、DHA在低温下呈液态,故一般冷水性鱼贝类中的含 量较高。
鱼类中除沙丁鱼油和狭鳕肝油中的EPA含量高于DHA之外, 其他鱼种一般是DHA含量高,且洄游性鱼类如金枪鱼类 的DHA含量高达20~40%左右。
糖原 → 贝类→ 琥珀酸
糖 :游离糖(主要是葡萄糖)和磷酸糖
34
二、水产原料中的生物活性物质
多肽类 如降血压肽
氨基酸类 如牛磺酸
多烯脂肪酸类 如DHA、EPA
活性多糖 如海藻多糖,甲壳胺
蛋白脂类 如降钙素、SOD
糖蛋白 如扇贝糖蛋白
萜类 如海兔素
天然色素 如胡萝卜素
皂甙类 如海星皂甙、海参皂甙
甲壳动物:虾、蟹
棘皮动物:海参、海星、海胆
鱼类:软骨鱼类、硬骨鱼类
爬行类:海龟、玳瑁
3
石花菜
裙带菜
4
坛紫菜
5
6
狮子鱼
黄鮟鱇
7
2)水产资源特点
------大陆东南面毗邻四大海: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海洋美食ppt课件
全部 • 【特点】 形如凤尾,色泽金黄,虾尾鲜红, 鲜嫩酥香。 • 【原料】 • 主料:大虾13个,配料:面包渣100克,调料:料酒l0 克,精盐3克,味精5克,葱、姜末5克,鸡蛋清50 克,面粉50克,猪油150克。 • 【制作过程】 • 将大虾去头、去皮、留尾洗净,取出沙线, 用刀片从虾背开成扇面状,用料酒、精盐、味精 、葱姜末腌制15分钟入味后。粘上面粉、鸡蛋清, • 用在虾身两面粘上面包渣,下入七成热的猪 油锅中炸成金黄色时,转至微火炸透再转至旺火 略炸后捞出,改刀后放入盘中即可。
鲫鱼 鲫鱼富含蛋白质,且易于消化吸收,是肝肾、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良好蛋白质来源。鲫鱼有健脾 利湿、和中开胃、活血通络的功效,对水肿、溃疡、 气管炎、哮喘、糖尿病有食疗作用。产后的妇女炖 食鲫鱼汤,可补虚通乳。感冒并伴有发热的患者应 忌食鲫鱼。鲫鱼适于做汤,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生 烤 鲫 鱼
糍干巴鲫鱼
• 虾的营养分析 • 1.虾营养丰富,且其肉质松软,易消化,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 要调养的人是极好的食物; • 2.虾中含有丰富的镁,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很 好的保护心血管系统,它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 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 • 3.虾的通乳作用较强,并且富含磷、钙、对小儿、孕妇尤有补益 功效; • 4.日本大阪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发现,虾体内的虾青素有助于消除 因时差反应而产生的“时差症”。 • 相关人群 •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 1.中老年人、孕妇、心血管病患者、肾虚阳痿、男性不育症、腰 脚无力之人更适合食用;同时适宜中老年人缺钙所致的小腿抽筋者食 用; • 2.宿疾者、正值上火之时不宜食虾;体质过敏,如患过敏性鼻炎 、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皮炎的老年人不宜吃虾;另外虾为动 风发物,患有皮肤疥癣者忌食。
鲫鱼 鲫鱼富含蛋白质,且易于消化吸收,是肝肾、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良好蛋白质来源。鲫鱼有健脾 利湿、和中开胃、活血通络的功效,对水肿、溃疡、 气管炎、哮喘、糖尿病有食疗作用。产后的妇女炖 食鲫鱼汤,可补虚通乳。感冒并伴有发热的患者应 忌食鲫鱼。鲫鱼适于做汤,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生 烤 鲫 鱼
糍干巴鲫鱼
• 虾的营养分析 • 1.虾营养丰富,且其肉质松软,易消化,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 要调养的人是极好的食物; • 2.虾中含有丰富的镁,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很 好的保护心血管系统,它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 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 • 3.虾的通乳作用较强,并且富含磷、钙、对小儿、孕妇尤有补益 功效; • 4.日本大阪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发现,虾体内的虾青素有助于消除 因时差反应而产生的“时差症”。 • 相关人群 •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 1.中老年人、孕妇、心血管病患者、肾虚阳痿、男性不育症、腰 脚无力之人更适合食用;同时适宜中老年人缺钙所致的小腿抽筋者食 用; • 2.宿疾者、正值上火之时不宜食虾;体质过敏,如患过敏性鼻炎 、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皮炎的老年人不宜吃虾;另外虾为动 风发物,患有皮肤疥癣者忌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食物资源的高效利用:骨
鲜骨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磷脂质、磷蛋白、骨 胶原、氨基酸、软骨素、钙、铁、维生素A、B1、B2、 B12等营养成分 但鲜骨煮、熬之后食用,鲜骨中大量的营养成分没有 被人体吸收,造成资源浪费。
利用气流式超微粉碎技术,将鲜骨多级粉碎加工成超 细骨泥,经脱水制成骨粉,既能保持95%以上的营养 素,且吸收率高。
超微粉碎微粒特点: 1.比表面增大:酶促反应加速、溶解快速 2.空隙率增大:透气透水性变大 3.表面能增大:吸附性提高,化学活性增强
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 以往普通的粉碎手段已越来越 不适应生产的需要。超微粉碎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加工方法,已 运用于许多新型食品的加工中。
超微粉碎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
核、填充物,其外部的包覆膜称为壁材、囊壁、包膜、壳体。当囊的
粒度小于5μm时,由于其布朗运动而难于收集,当其粒度超过200μm
时,由于表面的静电摩擦系数减少而稳定性下降。
• 芯材:可为油溶性、水溶性化合物或混合物,其状态可为粉末 、固体、液体或气体。可包囊物的品种繁多,如交联剂、催化 剂、化学反应剂、显色剂、给湿剂、药物、杀虫剂、矿物油、 水溶液、染料、颜料、洗涤剂、食品、液晶、溶剂、气体、疏 水化合物及无机胶体等。
第六章 海洋食品加工新技术
海洋食品开发背景:
我国海洋生物的食用已有上千年 陆地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陆地食物资源量逐渐减少 大多数海洋生物资源尚未被开发利用
未来海洋食品加工方向:
多资源多品种开发 风味多样 营养合理 追求保健
传统海洋食品加工:(初级/粗级)
• 技术含量低:降低水分;添加盐分、保鲜剂、 防腐剂;冷冻冻藏;高温高压杀菌
1.1 食物资源的高效利用:其他食品
牛奶:利用均质机能使脂肪明显细化; 植物蛋白饮料:使蛋白质固体颗粒、脂肪颗粒变小, 从而防止蛋白质下沉和脂肪上浮; 调味品:超微粉使其香味和滋味更浓郁、突出。
1.2 新型功能食品或添加剂:膳食纤维
纤维素为“第七营养素”;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是提高人体健康的重要措施; 借助现代超微粉碎技术,使食物纤维微粒化,能明显 改善纤维食品的口感和吸收性。
食品新技术及应用现状
1、超微粉碎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
• 粉碎分类:根据被粉碎物料和成品粒度大小分类。
粉碎类型 粗粉碎 中粉碎
微(细)粉碎 超(细)微粉碎
原料粒度/mm 40-1500 10-100 5-10 5-10
成品颗粒粒度 5-50 mm 5-10 mm < 100 μm <10~25μm
超微粉碎是利用特殊的设备,对物料通过冲击、碰撞、研磨、 分散等加工程序,把物料粉碎至粒径为10~25μm 以下的微细颗粒, 是食品精细加工过程。
应用范围
超微细粉末具有一般颗粒所没有的特殊理化性质,如良 好的溶解性、分散性、吸附性、化学反应活性、易消化 吸收等。
超微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化妆品农 药、染料、涂料、电子及航空航天等许多领域上。
1.1 食物资源的高效利用:皮壳渣核
小麦麸皮、燕麦皮、玉米皮、米糠等,含 丰富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但常规粉碎纤 维粒度大,影响食用; 通过对纤维的微粒化,能明显改善纤维食 品的口感和吸收性,使食物资源得到了充 分的利用。 果皮、果核:经超微粉碎可转变为食品。 一些动植物体的不可食部分:如壳、虾皮 等,也可通过超微化而成为易被人体吸收 利用的钙源和甲壳素。
• 壁材:可用作微胶囊包囊材料的有天然高分子、半合成高分子 和合成高分子材料,视所包囊物质(囊心物)的性质,油溶性囊心 物需选水溶性包囊材料,水溶性囊心物则选油溶性包囊材料,即 包囊材料应不与囊心物反应,不与囊心物混溶。高分子包囊材 料本身性能也是选择包囊材料要考虑的因素,如渗透性、稳定 性、溶解性、可聚合性、粘度、电性能、吸湿性及成膜性等。
2. 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
• 微胶囊技术:利用成膜材料将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 包埋、封存在一种微型胶囊(一般为5-200 μm)内成 为固体微粒产品。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开发新产品、 更新传统工艺和改善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微胶囊是一种具有聚合物壁壳的微型包覆体,能够包埋和保护
其囊芯内的物质微粒。微胶囊内部被包覆的物料称为芯材、囊芯、内
食品工业使用的心材:
① 生物活性物质:膳食纤维、活性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免疫球蛋白等; ② 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等; ③ 维生素:维生素A、B1、B2、C和E等; ④ 防腐剂:山梨酸和苯甲酸钠等; ⑤ 酶制剂:蛋白酶、淀粉酶和果胶酶等; ⑥ 香精香油:桔子香精、柠檬香精、薄荷油和冬青油等; ⑦ 微生物细胞:乳酸菌、黑曲霉和酵母等; ⑧ 酸味剂: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乳酸、醋酸和磷酸 等; ⑨ 酒类:白酒、葡萄酒和乙醇浸出液等; ⑩ 其他:焦糖色素和酱油等。
1.2 新型功能食品或添加剂:花粉、孢子粉
花粉、灵芝孢子粉等的超微破壁 • 不破壁人体难以消化吸收 • 破壁后消化吸收率可提高30~50倍。 • 破壁粉比不破壁粉具有更强的生
物活性
速溶粉:茶粉、藻粉、豆粉
茶粉:传统的饮茶方法是用开水冲泡茶叶,但是人体 并没有完全吸收茶叶的全部营养成分;采用超微粉碎将茶 叶制成粒径小于5微米的粉茶,用水冲饮时成为溶液状无 沉淀,茶叶的大部分营养成分易被肠胃吸收。
• 水产品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 • 水产品种类开发不足。
现代海洋食品加工:(高级、深度)
• 技术含量高: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微粉 碎技术、微胶囊化技术、膜分离技术、生物 技术
• 水产品利用完全 • 水产品利用程度深入 • 水产品种类开发完善
应用于海洋食品加工的新技术:
1、超微粉碎技术 2、食品微胶囊化技术 3、冷冻浓缩与冷冻干燥技术 4、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5、微波加工技术 6、膜分离技术 7、生物技术
1.2 新型功能食品或添加剂:补钙食品
超微粉碎后得到的微粉有机钙(如珍珠粉),比无机钙 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制成高钙高铁如豆奶等的富钙。
1.2 新型功能食品或添加剂:甲壳素
蟹壳、虾壳等的超微粉末 • 保鲜剂 • 持水剂 • 抗氧化剂 • 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