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各时期文艺特点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俄苏文学史

俄苏文学史

契诃夫(1860-1904) 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小说家戏剧家他的小说作品创作分为三个阶段1.早期:不过问政治,作品幽默诙谐。

{直至库页岛(萨哈林)之行,看到犯人的生活} «Толстыйитонький»对小人物的态度:指责批评,批判他们的不自重,不自爱。

«Тоска»《苦恼》«Хомелеон»《变色龙》Очумелов«Смертьчиновника»《一个文官的死》«Мелюзка»《小人物》(只凭安分守己是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的。

)2.第二阶段:«Ванька»«Полата №6»《第六病室》政治性最强的一部作品Громов拉京«Попрыгунья»《跳来跳去的女人》3.第三阶段:主要讲大学生的生活。

«Чкловеквфутляре» Беликов小说рассказы抒情心理短篇小说题材:(理论+举例)契诃夫创造了一种(特点)内容丰富深刻、形式精湛独特的抒情心理短片小说体裁。

作家截取一段平凡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心理作真实的描绘、刻画和概括从中展示出重要的社会内容。

这种小说有浓郁的抒情意味,抒发作者对丑恶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但作家把他所描绘的生活和人物的褒贬以及作家本人的痛苦和欢悦之情自然而巧妙地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让读者自己琢磨和回味作品的涵义。

戏剧пьесса戏剧包括:《Иванов》《Чайка》《Три сёстры 》《Дядя Вания》《Вишнёвый сад》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被称为俄罗斯文学的白银时代.(серебрянный век)1917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对十月革命不同的态度.有反对、中立和支持三种。

А.М.Горький (1868-1936) Пешков真名(彼什科夫)1892 г. Первое произведение«Макар Чудра»草原上的Лада为自由而生,为自由而死«Песня О Буревестнике» 《海燕之歌》«Старуха Изергили»《伊则吉尔老婆子的故事》Ларра(半夜的无形游魂,老鹰,自私的人)Данка寻找新草原,勇于奉献,挖心照亮老婆子自己的故事«Челкаш»《切尔卡什》加弗利拉流浪汉借钱长篇小说1、«Мать»Павел Власов Ниловна母爱最崇高的事业为无产阶级而奋斗2、«Дело Артамоновых»《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10月革命之后的创作讲述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衰败старшая Илья Пётр Илья ЯковНикитаАлексей«Жизнь Клима Самгина»《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评价:“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代表作”Маяковский (1893-1930) 马雅可夫斯基«Пощёчка общественному вкусу»《给社会趣味一记耳光》Фудуризм (未来主义)马雅可夫斯基和布尔柳克共同创立了未来主义的宣言«Облока в штанах»《穿裤子的云》Окна сатиры РОСТА“罗斯塔讽刺之窗”(1919-1922)名词解释:马雅可夫斯基到俄罗斯通讯社工作,当时纸张油墨缺乏,所以诗人开始作招贴画、写说明词然后陈列在商店的橱窗里。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文学和艺术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文学和艺术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文学和艺术作者:潘龙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03期摘要:本文分析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文学与艺术的特点,及其所承担的使命与产生的影响,以供探讨。

关键词:苏联卫国战争文学艺术I.引文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为自由和独立而战成为苏联人民生活的主要内容。

这场战争要求他们付出常人难以承受的体力和精神耐力,而正是这一时期的文学和艺术承担着这一重大使命——动员和激发苏联民众的精神力量和爱国热忱,成为爱国宣传的核心手段。

II.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文学卫国战争对于苏联民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此时期的文学当然是不会忽视这一重大事件的。

战争的第一天,苏联作家代表大会提出宣言:“为了神圣的卫国战争,为了战胜祖国的敌人,每一个苏联作家都应该将自己的经验与天赋,将自己的全部力量和鲜血奉献出来”。

这话是完全正确的。

战争初期,作家们热血沸腾,充满了使命感。

将近2000名作家上了前线,但是却有超过400人没能回来:盖达尔、彼得罗夫、克雷莫夫、嘉里尔、库里奇茨基等。

作家们在前线亲历战争,他们完全可以理解人民失去亲人的痛苦以及获得胜利的喜悦。

正如战争胜利前夕牺牲的前线作家格奥尔吉·苏沃洛夫所言:“我们所经历的一生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他人”。

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与战争和人民的主题紧密相连。

作家们把自己称作“战壕诗人”(苏尔科夫),而整个文学恰如阿•托尔斯泰的准确表达,是“人民英勇的心声”。

作家们提出口号——“集中全力,击溃敌人”,他们运用所有的文学形式作为武器:抒情诗和讽刺作品,史诗和戏剧。

其中抒情诗和政论文成为早期卫国战争文学的先声。

他们的诗作不仅发表在核心刊物和前线刊物上,而且也连同有关战争和政治事件的广播一起被宣传开来,甚至在前线和后方的众多舞台上被广泛地即兴传诵。

其中很多诗作,包括康斯坦丁·西蒙诺夫的《等着我吧》和伊萨科夫斯基的《灯光》等,就是这样被传抄吟诵,引起了巨大反响。

作者与读者之间关于诗作的交流证明了在战争年间诗人与人民之间已经建立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密切联系。

俄罗斯的文学流派及其特点

俄罗斯的文学流派及其特点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收稿日期:2020-06-25作者简介:郑英魁,女,辽宁沈阳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教授,俄语语言文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语言学、对比语言学与俄罗斯文学研究。

俄罗斯的文学流派及其特点郑英魁(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52)摘要:俄罗斯文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立、系统、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可以称其为文学流派。

文学流派与文学艺术手段密切相关,文学流派既是很多作家多姿多彩的精神美学创作原则的综合,也是系列文学团体、联盟运用美学的创作方法进行创作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俄罗斯文学流派是在欧洲文学发展的基础上不断革新而面貌一新、异军突起的。

在俄罗斯的文学历史上,产生过很多种文学流派,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突出特点。

总体来讲,在俄罗斯有独立体系、颇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学流派主要有6种,即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感伤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流派;特点中图分类号:I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450(2020)06-0064-06俄罗斯文学在世界文坛上享有盛名,它为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不仅如此,俄罗斯文学在自身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还形成了独立、系统、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

这种文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以俄罗斯作家们的世界观为导向的文学创作思想、文学创作活动与大众心理、社会交往、宗教信仰、哲学思想、政治制度、经济基础、教育体制和法律法规等诸多人文学科学方面所产生的密切联系,进而所形成的文学流派。

那么,何为文学流派?俄罗斯文学评论家Т.Н.古里耶娃说:“文学流派是建立在从单独的作家创作发展到文学团体和联盟的集体智慧所形成的具体文学艺术修辞方法的应用与具有美学思想的体系。

最常见和主要的流派有:古典派、浪漫派、现实派、象征派、未来派、先锋派和后现代派及其他”[1]。

可见,文学流派经常与文学艺术手段密切相关,文学流派既是很多作家多姿多彩的精神美学创作原则的综合,也是系列文学团体、联盟运用美学的创作方法进行创作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4讲 苏联蒙太奇学派

第4讲 苏联蒙太奇学派
第4讲 苏联蒙太奇学派
苏联蒙太奇学派并不是一个有统一的艺术宗旨或发表过某项艺术宣 言的团体。它只是泛指在整个20年代到30年代初期活跃于苏联影坛,并 对蒙太奇理论与实践作出过贡献的艺术家群体。其中主要有库里肖夫、 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维尔托夫、杜甫仁科等人。
蒙太奇,Montage,原是法国建筑学术语,意为装配、构成,后来 被借用过来指称电影镜头的剪辑和组接,成为电影的专用术语。既指进 行组接和转换安排后的方法,还指这些方法使用后在观众心理所产生的 视听效果。这种视听效果直接作用于观众的思维和情绪,给影片增添了 艺术感染力。
维尔托夫与电影眼睛派
• 吉加· 维尔托夫,原名丹尼斯· 考夫曼。吉加· 维尔托夫是他的笔名,意 为旋转的陀螺 spinning top 。因崇拜马雅可夫斯基,模仿马雅可夫 斯基创作诗歌、科幻小说、讽刺作品等未来主义文章,并尝试未来主 义的声音实验——用留声机对声音进行剪辑、拼贴。 • 1918年开始在莫斯科电影委员会新闻电影部工作,曾参加最早的苏联 新闻片《电影周报》的剪辑工作。曾用碎胶片剪出《电影真理报》, 在巴黎广受赞誉。 • 20世纪20年代初,维尔托夫与妻子伊里沙维塔· 斯维洛夫、弟弟米哈依 尔· 考夫曼组成“三人小组”。不久,“三人小组”组成“电影眼睛派 ”。
《罢工》中,1500名死者的镜头与屠宰场被杀的牛喉管中流血的镜头互相 穿插,表现了屠杀的残酷。
《战舰波将金号》 该片是向俄国 1905年革命20周年的献礼影片,表现敖德萨 海军波将金号战舰起义的历史事件。影片具有史诗般的规模,主 题重大,既有宏伟的群像,又有细节的描写。丰富的蒙太奇手法 和准确恰当的节奏使这部史诗片充满激情。敖德萨阶梯大屠杀一 段不仅气势磅礴,而且蒙太奇切换充分体现了惊心动魄的场面和 感情的起伏。有人说如果这部影片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那么 敖德萨阶梯则是经典中的经典。随着这部影片的诞生,爱森斯坦 的蒙太奇理论向前发展了一大步,对世界电影的影响也更明显了。 这部电影被广泛的认为是世界影史上最伟大的影片之一。

俄罗斯文学简述

俄罗斯文学简述

(从古代至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文学发展过程,可分为古代、18世纪和19世纪三个阶段。

古代文学(10世纪末至17世纪)俄罗斯文学和乌克兰、白俄罗斯文学同出一源,都发轫于10至11世纪之交,即988年基辅罗斯将基督教定为国教以后。

初期受民间口头创作和拜占廷、保加利亚文化影响很大,用古斯拉夫文和古俄文(13至15世纪衍化为俄罗斯文、乌克兰文和白俄罗斯文)撰写,往往同宗教、历史等著作融为一体,尚未形成一个独立的领域。

内容多与国家命运密切相关,偏重纪实。

最早的俄罗斯传记《鲍里斯与格列勃行传》等成书于11世纪。

最古的编年史《往年故事》一名《俄罗斯编年序史》,约作于1113年,书中追溯俄罗斯国家的起源,记载历代王公的生平和重大历史事件,文笔颇为生动。

古代俄罗斯文学的最高成就是佚名作者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12世纪末)。

全诗描写1185年诺夫哥罗德─谢维尔斯基公伊戈尔孤军出征南方波洛夫人、兵败被俘的悲剧,并通过这一教训来呼吁诸侯团结御侮,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可以同法国的《罗兰之歌》和德国的《尼贝龙根之歌》媲美。

从1240年起,蒙古人入主罗斯近两个半世纪之久,使罗斯的经济、文化遭到巨大破坏。

这一时期留下的作品不多,比较重要的有《拔都灭亡梁赞的故事》、《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行传》(13世纪70年代),以及索封尼记述1380年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大败蒙古军事迹的《顿河彼岸之战》(14世纪末)等。

1480年伊凡三世彻底战胜蒙古侵略者之后,逐渐崛起一个以莫斯科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俄罗斯国。

全国性的文学代替了分散的地区性文学,并具有鲜明的政论色彩,主要反映进步小贵族同反动领主之间的斗争,代表作为伊.彼列斯维托夫的文章、伊凡四世(1530~1584)同库尔勃斯基公(1528~1583)的通信。

17世纪初叶由波兰、瑞典的武装干涉和王朝的更迭等造成的混乱局势,阻碍了俄罗斯文学的发展。

到20年代,有关“混乱时期”的政论著作一度兴盛。

俄国形式主义产生与特点

俄国形式主义产生与特点

俄国形式主义产生与特点20世纪的西方文论经历了一个从作家到作品到读者的重心转移过程,出现了以作品和读者为核心的众多文艺美学新流派。

诸如: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阐释学、接受美学、读者反映批评等等。

这些流派的出现彻底改变了20世纪西方文论的整体面貌和理论趋势,而且这一过程仍在持续发展中。

所有这些流派无论其具体的理论有多大的差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理论发源地,那就是俄国形式主义。

因为从文艺学和美学发展史上看,正式从俄国形式主义开始,才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以探讨文学作品内在结构和及其组织规律为目的的文学理论与批评。

俄国形式主义是1914年~1930年在俄罗斯出现的一个文学批评流派,尽管俄国形式主义仅仅只存在了短短的15年,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而衰落,但其影响却绵延不绝。

它对20世纪的西方文学批评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是现代西方文论的一个重要转折。

一、俄国形式主义的产生1.俄国形式主义的诞生———白银时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历史进入一个十分特殊、各种矛盾日益尖锐突出的时期。

民粹运动失利,封建危机加剧,战争和革命危机日益深化,此外,收到西方社会哲学思潮的冲击,全都推动着俄罗斯民族的现代意识的苏醒。

自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以来,俄国的资本主义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俄国无产阶级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1913年俄国步入强国行列,而且这也是一个战争和革命仍频的血火交织的年代,1905年2月俄国在日俄战争中惨败,使俄国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1917年2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300年的罗曼诺夫王朝。

紧接着10月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彻底改变了俄国历史的进程,俄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苏联时期。

这种社会剧烈变动时期往往也是社会文化思想最活跃的时期,因此俄罗斯文坛迎来新的时代———“白银时代”。

在俄国文化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无论从哪个角度说,这个时期都可以说是俄罗斯精神文化的“大爆炸”(洛特曼)和“文艺复兴”时期。

20世纪俄苏文学概述

20世纪俄苏文学概述

风在游荡,雪在飘摆, 十二个人列队走了过来。
步枪上系着黑皮带, 四下里——火光排排。 嘴里叼着烟卷,帽子皱 成一团, 就差后背上贴一张“方 块尖”。

自由啦,自由啦, 哎哈,哎哈, 不要十字架!
嗒嗒一嗒嗒! 好冷啊,同志们, 好冷。


他们迈着雄健的脚步走向远 处。 ——谁还在那儿,快出来! 这是一面红旗 在前方迎风飘摆……
20世纪俄苏文学概述
时间:1917——1991
1922年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苏联)
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 1917年十月革命建立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
会主义共和国 1918——1922 苏俄内战(红军、白军) 1987年戈尔巴乔黄金时代”;小说

1962年发表描写苏联集中营生 活的中篇小说《伊凡· 杰尼索维奇 的一天》1965年3月,《伊 凡· 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受到公开 批判。

1973年12月,巴黎出版了他的《古拉格群岛》 第一卷,披露了从1918年到1956年间苏联 监狱与劳改营的内幕。1974年2月12日,苏 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剥夺其苏联国籍,把 他驱逐出境到西德,同年10月,美国参议院 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

一切永远都乱了 套, 我再也分不清 今天谁是野兽、谁 死亡之星在我们头上高悬, 是人 无辜的俄罗斯抽搐痉挛—— 判处死刑的 日子还得等候多 她被踩在血淋淋的皮靴下, 她在黑色马鲁霞的车轮下辗转 久才能来临…… 我早已预见 。…… 到这一天 我呼喊了十七个月, 明朗的日子和空 召唤你回家,我曾给刽子手下 空的家…… 过跪, 我的儿子,我的冤家 。

文学历程
第一阶段:白银时代(1890— 1925)
1、象征派 勃洛克(1880-1921) 门捷列夫的女婿 成名作《美妇人诗集》(1904)

西方文艺理论 第六章 俄国形式主义

西方文艺理论  第六章  俄国形式主义

• 形式 文学是材料与手法的一种结合。
3)功能说(function): 主导因素 • 4)故事(story)情节(plot)说: 重视情节 • 5)复调小说: 巴赫金 M.M. Bakhtin (1895~1975, 苏联文学理论家,批评家。 巴赫金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 狂欢精神是复调作品的根基。
• (一)唯形式评论与布拉格学派、新批评和 结构主义的关系 • (二)唯形式评论与心理学和人类学的关系 • (三)唯形式评论在苏联的遭遇
《英国病人》迈克尔· 翁达杰
• 1996年囊获9项奥斯卡大奖
陀思妥耶夫斯基
《白痴》
梅思金公爵
娜斯塔西娅· 费利波夫娜
《罗生门》(黑泽明 ) (改编自芥川龙之介 《竹林中》)
• 罗生门代表“人间地狱”。人间即是罗生门, 即是地狱。 • 宣扬了对人性的绝望以及对真理的怀疑 。 • 强盗、女人、武士还有樵夫,四个不同的故 事,四个人的心中地狱。 • 人们生活在一个由语言精心制造的世界之 中,“每个人都在言说为自己有利的话”, 实际上就是为人们存在的自身困境开脱。

《竹林中》叙述的是一件平常的强奸杀人案,但 它的叙事方式却是非常的不平常:它由7个片段组成 ,可却没有一种唯一的叙事者,例如洞悉真相的第 三者或者能够洞悉真相的当事人,而是由全部的当 事人向着那没有正面出场的按察使也就是作为读者 的我们来分别叙述他们各自经历的或理解的事件真 相,它们独立等值、平行发展、相互交织,形成了 一个严密的复调逻辑。 • 巴赫金最早借用音乐术语“复调”一词来形容陀思 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多人物中心、多角度的、非全知 全能式的叙事特征。在复调式叙事中不同的人物及 其命运,并不是在作者的统一的意识支配下按照一 个清晰的逻辑展开的,而是众多地位平等的主人公 连同他们各自的世界进行分别叙述,由某种统一的 因素联结成一个共同的事件。复调式叙事区别于传 统叙事方式的关键之处是作家并不能知道所有的事 情,而是通过人物之间相互的观察逐步接近真相。

俄罗斯当代文学概述

俄罗斯当代文学概述

俄罗斯当代文学(一)第一章“白银时代”(1895-1925年)一.社会历史背景1.俄罗斯文学史的分期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传统的分期法是按历史学的分期来划分的。

当然,文学离不开社会,离不开社会发展的历史,与这一почва或основа紧密相连。

不过,文学自有它本身的发展脉络和发展规律。

比如,划时代的文艺流派或叫文学思潮(литературное течение и литературное направление),如古典主义(классицизм)、浪漫主义(рамантизм)、现实主义(реализм)、现代主义(модернизм)等,就是文学或文艺在它本身对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фон),对当时生产关系的一种反映。

古典主义相对于封建君主专制的建立和巩固,浪漫主义相对于资产阶级早期的个人主义的张扬,现实主义相对于资产阶级在建立和巩固后暴露出来的背离早期理想的一切丑恶,而现代主义则相对于后期资本主义时期(工业化时期或现代化时期)。

至于俄罗斯文学史的分期,除了有同于世界文学或欧洲文学的共性之外,还有的独特之处。

俄罗斯的历史自公元六世纪才开始,相当于中国的南北朝时期,在欧洲是东罗马拜Византия占庭时期。

因为在典籍上首次出现了“罗斯”(русь)和“罗斯人”的记载。

公元988年,基辅罗斯(Киевская Русь)大公(князь)符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夫把基督教(христианство)——希腊东正教(православие)引入俄罗斯,并将它定为国教,俄罗斯才开始出现书面文学。

此时,相当于中国的北宋初年。

这首先是英雄史诗(героический эпос, поэма)的年代,产生了《伊戈尔远征记》(Слово о полку Игореве)。

由此,直到十七世纪末,构成了俄罗斯文学的古代时期,也就是古代文学。

(天主教католичество)十八世纪,随着彼得一世的改革,俄罗斯由一个封闭落后的内陆国家,找到了出海口,找到了走向世界的通道,开始和欧洲文化融合。

苏联文学概述

苏联文学概述
第二章 20世纪俄苏文学
苏联文学概述 第一节苏联
一、俄苏文学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形成: 形成: 1.历史的风云变幻必然呼唤新的文学出现。 历史的风云变幻必然呼唤新的文学出现。 历史的风云变幻必然呼唤新的文学出现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促成了世界 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苏联的成就鼓舞了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革 命运动; 命运动;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胜利充分证 明人类的正义力量必然战胜邪恶; 明人类的正义力量必然战胜邪恶; 世纪末苏联的解体又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 比,形成多极化的格局。 形成多极化的格局。
1. 19世纪末至 世纪20年代,新旧文学 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 世纪末至 世纪20年代, 观念嬗变迅捷,多种文学流派、 观念嬗变迅捷,多种文学流派、文学形态 共存。 共存 (1)多种文学团体并存: “无产阶级文化协会”派、“拉普”派、 “左翼艺术阵线;“谢拉皮翁兄弟会”、 “山隘”派 (2)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流派相结合 象征派、 阿克梅派(阿赫玛托娃) 未来 派(马雅可夫斯基)
华西里耶夫的《这里 的黎明静悄悄》属
“新战壕真实派”: 写了丰富的人性 《这里的黎明静悄
悄 》写为国捐躯的 女战士丽达、冉尼亚、 等,描写了她们的内 心世界的美和在道德 上所经受的严峻考验。
5.60年代末至 年代道德题材的小说突出 年代末至70年代道德题材的小说突出 年代末至 艾特玛托夫的《白轮船》(1970) 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1976)等 6. 80年代后半期到 年代初的“回归文学” 年代后半期到90年代初的 年代后半期到 年代初的“回归文学” 为受到批判的作家恢复了名誉,阿赫玛托 娃、布尔加科夫等作家的作品得以出版, 揭露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的作品纷纷 出现,苏联文坛形成了一股“回归文学” 热。 1991年苏联解体 年苏联解体

俄罗斯及苏联文学概况

俄罗斯及苏联文学概况

俄罗斯及苏联文学概况俄罗斯文学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出现了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别林斯基、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肖洛霍夫等世界驰名的大文豪和作家。

古俄书面文学的第一部著名作品是十二世纪末无名诗人所写的英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

史诗记述了罗斯公国伊戈尔公征讨草原游牧民族波洛夫人的真实历史。

这部作品直到十八世纪末才被人发现。

十八世纪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形成促进了俄国文学的发展。

世纪中叶,古典主义文学兴起。

苏马罗科夫的悲、喜剧,罗蒙诺索夫的颂诗,康捷米尔的讽刺诗,杰尔查文的诗歌虽然思想倾向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遵循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

十八世纪下半期,由于阶级矛盾的加剧和普加乔夫农民起义的震动,文学中兴起两个新的流派。

感伤主义代表作家是卡拉姆津(1766一1826)。

他回避社会矛盾,以伤感笔调描写农民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但他善于运用流畅的口语,注重描写普通人的细腻感情,对扩大俄国文学题材,发展文学语言有贡献。

具有批判现实主义因素的讽刺派代表作家是冯维辛(1714一1792)。

他以自已的讽刺喜剧《纨绔少年》揭露了贵族阶级的残酷和愚昧。

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家还有拉季舍夫(1749一1802)。

他是俄国的启蒙主义者,贵族革命家的先躯。

他在代表作《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中揭露了农奴制的罪恶,描绘了农民的悲惨生活,并在《自由颂》一章中预言人民将举起利剑,反抗专制农奴制的统治。

十九世纪头二十五年,由于1812年卫国战争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贵族革命的准备,加上西欧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上升到主导的地位。

消极浪漫主义的代表是茹科夫斯基(1783一1852)。

他的诗歌不接触社会主题,有迷惘朦胧的神秘色彩,但诗歌语言纯正、优美,对俄国诗歌的发展有良好影响。

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是早期的普希金、莱蒙托夫和十二月党人诗人雷列耶夫(1795一1826)等。

十二月党人诗人以犀利的笔锋抨击专制暴政,揭露统治阶级对农奴的野蛮剥削,进行了革命的鼓动。

俄苏文学

俄苏文学

• 扎米亚京(1884-1937)
以写讽刺小说著称; 以写讽刺小说著称; 代表作是《我们》: 代表作是《我们》: •* 描述发生在未来一个“统一王国”里 * 描述发生在未来一个“统一王国” • 的荒唐故事,是反乌托邦小说。 的荒唐故事,是反乌托邦小说。
左琴科
扎米亚京
• 其他题材内容的小说 • 阿·托尔斯泰 (1883 1945)的《苦难的历 1883—1945 1945) 托尔斯泰 两姐妹》、 一九一八》、《 》、《阴 程》( 《两姐妹》、 《一九一八》、《阴 暗的早晨》 暗的早晨》 ):
《苦难的历 程》插图
阿·托尔斯泰
(三)三十年代初至五十年代初的文学
1934年 1934年,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 召开,作协成立。 召开,作协成立。《苏联作家协会章 程》规定苏联文学的创作方法是”社会 规定苏联文学的创作方法是” 主义现实主义“ 主义现实主义“,它“要求艺术家从现实 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 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 去描写现实;同时, 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 和历史具体性必须同与用社会主义精 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人民的任务结 合起来”。 合起来”
特》: * 小说讲述两个故事:魔王造访莫斯科 的故事和耶稣被处死的故事,现实与 幻想结合,呼唤人类的道德精神,呼 唤自由安宁的生活; * 小说继承了俄国文学的讽刺传统,也 吸收了现代派文学的一些表现技巧。 布 尔 加 科 夫
• 伊萨科夫斯基(1900-1973)的诗歌
• 伊萨科夫斯基是优秀的著名抒情诗人,擅长反映 苏维埃时代农村生活和农民的内心世界。 • 卫国战争期间,伊萨科夫斯基许多脍炙人口的抒 情诗被作曲家谱成了歌曲,广为传唱。
......
十 二
• 叶赛宁(1895-1925)

外国文学史 欧美部分 下编(第二章 20世纪俄苏文学)知识点

外国文学史 欧美部分 下编(第二章 20世纪俄苏文学)知识点

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下编(第二章20世纪俄苏文学)【考点】一:五个名词解释1.“白银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形成被称为“白银时代”的新的文化高潮。

这时期的俄国文学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托尔斯泰等老作家继续在推出新作,高尔基和蒲宁等新作家又为现实主义文学注入新的活力。

新自然主义、象征主义、未来主义、阿克梅派等流派又纷纷登场,出现了如别雷、勃洛克和阿尔志跋绥夫等许多各具特色的作家。

2.“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的简称,苏联20-30年代初最大的文学团体,其组织曾遍及全国。

它的前身是“十月”文学小组、“莫斯科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莫普”)等组织。

1925年,成立“全俄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瓦普”),后改名为“拉普”,最后于1930年联合成立了“全苏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联盟”(“伏阿普”)。

“拉普”对促进苏联文学的发展起过一点作用,但是他们拉山头、搞宗派,打击“同路人”,以及提出违反创作规律的所谓“辩证唯物主义创作方法”等做法,阻碍了苏联文学的健康发展,1932年被解散。

3.俄国形式主义:形成于“白银时代”、活跃于苏联20年代文坛的一个学派。

这一学派在探讨艺术创作的特性和内在发展规律方面作出过杰出的贡献。

如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论和雅各布森提出的“文学性”见解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他们对诗歌韵律和节奏、小说结构和句法,以及悲剧理论等方面的探讨也卓有成就。

不过,这一学派中的不少人坚持文学发展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内在过程、文学作品是一种纯粹的形式的观点,显示了它的局限。

这一学派中的一些理论家后移居国外,带动了西方20世纪文艺理论的革命性变革。

4.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概念出现在30年代的苏联,后被定为苏联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并对世界文学产生重大影响。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要求这种描写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相结合;要求发挥艺术创造的主动性,自由选择各种形式、风格和体裁。

20世纪西方文论讲义 第一章俄国形式主义

20世纪西方文论讲义 第一章俄国形式主义

第一章俄国形式主义一、发展概况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曾经指出,20世纪西方文论发端于俄国形式主义。

虽然存在的时间极为短暂,前后不过15年左右的光景,俄国形式主义的影响却十分深远,从布拉格学派、英美新批评到法国的结构主义都带有它的痕迹。

自诞生之日起,俄国形式主义内部就有两个不同的派别:建立于1915年的莫斯科语言小组,以罗曼·雅各布逊为首,成立于1916年的彼得堡诗歌语言研究会,以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为首,主要成员还有鲍里斯·艾亨鲍姆和尤里·特尼亚诺夫等人。

这两个派别研究文学的视角有所不同:前者认定诗歌是具有审美功能的语言,很注重从韵律入手研究诗歌,后者认为诗歌的主旨不仅仅在于呈现语言材料;前者认为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有社会学基础,后者坚持艺术形式具有完全自主性。

即便在每一个流派内部,不同成员之间也是歧见纷出。

在形式主义的不同发展阶段,主要观点也经历过变化,因此并不存在一个整齐划一的形式主义流派。

俄国形式主义这个名称只是一个很笼统的提法,暗指在这些形式主义者手里,文学批评的对象发生了改变,从作品表现的内容(如社会现实、作家生平和作品的主导思想)转向文学形式(技巧)本身。

它批判的对象是当时批评界较为盛行的传统文学批评方法,如:根据作者生平阐释文本的传记式批评,将作品完全归结为社会思潮反映的社会学批评,以及借用文学阐述批评家本人哲学思想的哲学批评。

传统文学批评主要探讨文学表现什么内容,为此而去考究作家生平、与作品有关的社会事件和作品孕育的主题思想,把文学的组织形式、文学作品何以成为文学的原因放在次要地位。

俄国形式主义把批评的重心转向了文本的形式和结构,试图从科学角度准确描述作品叙述技巧的特征和功能,因为,按照他们的说法,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性。

用雅各布逊的话说:“文学科学的主题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也就是那些使某一作品称其为文学作品的东西。

俄国形式主义

俄国形式主义
第十页,共94页。
七、跨学科阅读。边缘学科已越来越成为现实,并且也 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文学理论作为一门涉略很广 的学科,要求我们一定要多读一些外围的书。
八、体验人生。有意地培养自己的人生体验。每个的经 历很多,但体验却很少,在某一瞬间,你会对熟视无睹的 校园里的梧桐树产生了美感,那就超越了表层的美感而深 化到深层,继而得出一种感悟,这就是审美体验。
第二十八页,共94页。
形式主义的先锋者
❖ 当时,在彼德堡和莫斯科有两所大学。1915年 莫斯科大学的雅克布森〔Roman Jakobson〕 组织成立了莫斯科语言小组(Moscow Linguistic Circle)
❖ 1916年什克洛夫斯基〔Viktor Shklovsky〕组 织成立了诗歌语言研究会〔OPOJAZ〕 。
他说:“我们的关于生命的定义当然是很不充 分的,因为它远没有包括一切生命现象,而只 是限于最一般的和最简单的生命现象,在科学 上一切定义都只有微小的价值。要想真正详尽 地知道什么是生命,我们就必须
第三页,共94页。
探究生命的一切表现形式,从最低级的直到最 高级的。可是对日常的运用来说,这样的定义 是非常方便的,在有的地方简直是不能缺少的; 只要我们不忘记它们的不可防止的缺点,它们 也无能为害。〞
❖ 言语(parole):
❖ 语言在交流中的详细运用,具有个体性。
第三十二页,共94页。
外部语言学与内部语言学
❖ 外部语言学(external linguistics): ❖ 研究语言同文化、政治等因素的联络 ❖ 内部语言学(internal linguistics): ❖ 研究语言系统自身固有的秩序,主要研究文学内
第九页,共94页。
总之,就广义的文学理论著作来说,可以说是无所不包, 如论语、道德经、庄子、判断力批判、构造人类学等等, 都应当拿来读读。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18.俄国形式主义是什么?(1)俄国形式主义是1914年至1930年在俄罗斯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流派。

(2)这一流派分为两个分支,一是莫斯科语言学小组,代表人物是罗曼•雅各布森,一是彼得堡小组(诗歌语言研究会1916)代表人物有什克罗夫斯基、日尔蒙斯基和艾亨鲍姆。

(3)理论渊源:俄国形式主义深受日内瓦语言学派、胡塞尔现象学、象征主义、未来主义和立体主义的影响,把音位学作为语言成分的因素用来剖析和建造形式结构,反对只根据作家生平、社会环境、哲学、心理学等文学外部因素去研究文学作品,认为文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文学作品本身,文学评论家要探寻文学自身的特性和规律,亦即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结构等形式上的特点和功能。

(4)主要主张:①文学作品是“意识之外的现实”。

文学作品只是一种构造和游戏,形式主义者仅仅局限于对客观现实的艺术作品的研究。

②文学创作的根本艺术宗旨不在于审美目的,而在于审美过程。

形式主义者提出了“陌生化”这一概念,认为要使人们对熟悉事物的自动感知变为审美感知,就要采取陌生化的手段,使现实中的事物变形,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尽可能的延长审美感知的过程。

③文学批评的任务是要研究文学性。

文学性即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内部规律,要着重研究艺术形式,深入文学系统内部去研究文学的形式和结构。

④共时性的语言学研究方法是文学批评的主要方法之一。

这一方法能够科学揭示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把握文学创作的规律。

(5)评价影响:①俄国形式主义是对传统文学批评进行反驳的艺术理论上的先锋主义。

认为文艺创作的目的不是给人提供认识,而是提供感受与体验,欣赏文艺的人首先直接得到的是审美感受与审美体验。

②俄国形式主义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它始终坚持文学是一个特殊领域,力图解释文学内部构造及其发展的特殊规律。

它提出的陌生化、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区别、文学性、诗性功能等理论概念和原则,极大地丰富了西方文学批评理论。

第十章 20世纪文学(一)

第十章   20世纪文学(一)

• 第二阶段(20世纪 年代初 第二阶段( 世纪 年代初——50年代初): 世纪30年代初 年代初) 年代初 • 这一阶段是苏联历史上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 时代。1934年成立苏联作家协会,选举高尔基为 时代。 年成立苏联作家协会, 年成立苏联作家协会 作协主席,确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审美原则。 作协主席,确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审美原则。 • 小说、诗歌、戏剧、卫国战争文学创作成就突出。 小说、诗歌、戏剧、卫国战争文学创作成就突出。 • 重要的作家作品有: 重要的作家作品有: • 肖洛霍夫 《被开垦的处女地》 肖洛霍夫的 被开垦的处女地》 • 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4)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阿 托尔斯泰 《苦难的历程》(1921-1941) 托尔斯泰的 苦难的历程》 • 法捷耶夫 《青年近卫军》(1941-1945)等。 法捷耶夫的 青年近卫军》
• 第四阶段(80年代中期 第四阶段( 年代中期 年代中期—20世纪末): 世纪末) 世纪末
• 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苏联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再度 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苏联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再度 年代中期以后 生活 发生的深刻变化,文学生活也发生了具有根本意义的、全 发生的深刻变化,文学生活也发生了具有根本意义的、 方位的改变。对文学的行政干预停止了,创作自由、 方位的改变。对文学的行政干预停止了,创作自由、出版 自由真正得到实现。 回归” 自由真正得到实现。“回归”是这一时期俄罗斯文学最突 出的现象。 出的现象。 • “回归文学”首先是指世纪之初白银时代的作品、三代 回归文学”首先是指世纪之初白银时代的作品、 侨民作家的作品,经过若干年月的风风雨雨, 侨民作家的作品,经过若干年月的风风雨雨,终于回归到 俄罗斯读者手中来。其次, 回归文学”也指自20至 俄罗斯读者手中来。其次,“回归文学”也指自 至80 年代的漫长岁月中由于种种原因被禁止发表、被封存或被 年代的漫长岁月中由于种种原因被禁止发表、 搁置”的作品,从被禁状态回归到自由状态, “搁置”的作品,从被禁状态回归到自由状态,得以同广 大读者见面。 大读者见面。 (P245) • 除了“回归文学”之外,80年代中期以后还出现了所谓 除了“回归文学”之外, 年代中期以后还出现了所谓 另一种文学” 异样文学”)。1991年苏联解体 “另一种文学”(即“异样文学”)。 年苏联解体 俄罗斯国内文学与侨民文学之间的界线被打破, 后,俄罗斯国内文学与侨民文学之间的界线被打破,两大 文学板块的区分不复存在。 年代文学的基本特点是多元 文学板块的区分不复存在。90年代文学的基本特点是多元 同时,宗教对文学的广泛渗透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学— 化。同时,宗教对文学的广泛渗透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学 文化现象, 文化现象,通俗文学作品也显示出量的优势和特殊的影响 力。这一切都改变着世纪末俄罗斯文学的基本格局。 这一切都改变着世纪末俄罗斯文学的基本格局。

关于苏联三十年文艺政策概述

关于苏联三十年文艺政策概述
1苏联作家第二次代表大会 “ 无冲突论” 粉饰现实的作用涌现 , 并且关 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教条 较为明显 , 而这也引导了 1 9 5 4 年到 1 9 6 4年的改革浪潮。 主义进行了重新认识。并主张修改作家协会章程中对于社会主义现实 4七十年代的苏共文艺政策 主义的定义。而部分作家协会负责人的领导作风也受到了肖洛霍夫的 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总结报告上,对于克服个人崇拜的消极 点名批评 ,表达出了作家群体对于党的领导方法和文艺政策的不满情 影响进行了分析 , 并坚持了反对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渗透 的政策方针。 从 绪。 通过对第二次作家代表大会过程进行分析 , 可以看 出当时苏联文艺 这段时间的苏联文艺政策内容可以看出 ,苏联政党吸取了克服个人崇 界认识已经明确认识到个人崇拜主义造成的消极影响问题 ,而第二次 拜问题时的经验教训, 想利用疏导方针代替行政命令手段 , 强调 了文艺 作家代表大会上也有部分作家关于党性精神进行了反驳 ,但在争论的 批评贯彻党的路线的重要 眭。 对于文艺批评的决议, 能够充分体现出这 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反映出许多优秀艺术家勇于冲破庸俗社会学束缚 时期苏联文艺政策的特 点, 《 关于文艺批评》 决议中之处 , 文艺评论工 的情绪, 也为之后苏联界的思想斗争打下基础 。 第二次作家代表大会的 作者应 当克服美学和哲学理论水平的限制 ,对现代艺术过程中的各种 精神延续到了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在 1 9 5 6年 2月的召开 , 对于斯大 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 明确现代艺术的倾向和规律性, 促进艺术家扩大思 林个人崇拜问题的深入探究,对斯大林的功过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都 想视野 , 提高思想评价的准确性 , 并在社会分析的深度方面应当与美学 进行了尖刻批评。 而对斯 大林个人崇拜问题的批评 , 也引起了苏联国内 标准相结合 。 外的政治震动 , 以及底层群众的思想混乱 , 社会各阶层认识开始对社会 5八十年代以来的文艺政策 主义的成就产生质疑 , 而国际方面由于匈牙利事件和波兰事件的产生, 苏联宣传机构始终在强调国家国际关系的紧张,而意识形态的斗 帝 国主义势力在苏联境 内掀起反共潮流 ,更是加剧了苏联文艺界的思 争也更加激烈,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环节也需要更好的为党 想混乱现象。 在文艺创作方面 , 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对于官僚主义 的政策进行宣传 ,对于文学艺术实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i f  ̄ J , 发挥的思 等社会弊端进行了彻底揭露 , 暴露了现实生活的阴暗面。 在克服斯大林 想道德教育职能进行了提升 , 而党的文艺政策也吸收了历史经验教训, 个人崇拜问题 的过程中 , 文艺界中许多作家得到平凡, 并且对许多艺术 强调了文艺政策的连续性 ,在苏联文艺政策历经七十多年的演练历程 品的错误评价也得到了纠正。苏共二十大代表大会在苏联文艺界的发 中, 积累了许多的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艺术创作实践仍处 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 ,文艺界的许多作家开始了走 向另一种 于探索过程 , 创作方法的多元化 , 以及社会主义的开放性体系仍具有广 极端 , 对于政党文艺政策的领导作用全盘否定, 并开始质疑列宁关于共 泛争论 , 关于文艺政策和文学创作之间的矛盾也并没有的得到解决 , 但 产主义文学艺术党性原则的论述 , 强调文学创作 的自由性, 对于社会主 苏联文艺政策的经验教训, 值得我们去全面深入研究 , 充分挖掘参考价 义建设 的成就进行 了主要否定 , 过度揭示苏联社会的阴暗面 , 却并没有 值。 明确的认识到苏联社会的主导方面 ,在这一时期苏联文艺界的思想斗 6跨文化视野的中苏文艺政策比较 争极为激烈, 许多作家因此而迷失了创作方向。 6 . 1文艺批判。苏联在文化方面对中国有着重要影响, 而这种影响 2苏联文艺界的“ 反修斗争” 作用在文艺领域表现最为提出, 苏联文艺批判运动的出现 , 也造成了中 苏联文艺界的反修斗争是从 1 9 5 7 年8 月真理报发表《 文学艺术要 国 6 O年代对一系列文艺作品的批判 , 这种文艺批判运动是中苏文艺政 同人民生活保持密切联 系》 开始 , 持续到 1 9 5 9年作家第 三次代表大会 策实施的具体表现 , 也是中苏文艺政策比饺的客观焦点。 文艺批判运动 结束。 这篇文章指出某些作家在克服个 ^ 崇拜主义后 , 在一些复杂思想 是执行文艺政策的必然结果 ,主要是对文艺创作和批评 中的不良倾向 问题层面 , 产生了思想动摇 , 将严厉打击企 图修正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 进行批评引导, 与苏联相 比中国的文艺批判运动 , 主要体现在党内权力 的机会主义分子 。 反修斗争的过程中 , 对于文化部和各出版社也i 亍 了 斗争方面, 使得文艺批判复杂化尖锐化 , 突出了文艺的政治性。 批评, 否定了出版社的盈利 目的, 对于作品的艺术质量和思想情况不够 6 . 2文化阐释。中苏文艺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具有许多相似之处 , 从 重视 , 在进行外国书籍印数确定的过程中, 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 许多 文化角度进行具体分析 ,我们可以知道 ,中国作为后期的社会主义国 作品并不具有思想艺术方面的价值 ,而苏联读者也并不能接受这种思 家 , 在政治、 经济和文化等方面 , 都与苏联具有密切联系, 而相应文艺政 想倾向。 并且对 出版社在进行外国作 品出版进行了要求 , 需要出版社在 策的实施也会受到苏联的影响, 文艺与政治关系的错位 , 将文艺与政治 进行发行时应当附有序言或评论文章, 对书籍进行全面分析 , 避免苏联 的关系简单化 , 并违背了文艺创作规律 , 将文学艺术作为权力斗争的工 读者产生错误认识 , 还应当加强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评论工作 , 提高劳动 具。对于知识分子的错误定位于评估 , 也造成了文艺政策的偏差 , 如何 者的欣赏能力 , 扩充他们的文化视野 , 而最 舌苏共中央宣传鼓动部和文 全面争取的评价知识分子,也是苏联历次文艺批判过程中始终未能解 化部将对出版计划进行审查 , 各级党委也需要监督出版社工作。 针对各 决的矛盾 , 与苏联不 同中国从理论方面 , 已经认识到应当正确对待知识 种大小型刊物为满足落后趣味 , 大量发表低级庸俗作品的 现象 , 也进行 分子 , 在整体的社会氛围中形成 了尊重知识和人才的风气 , 知识分子获 了批判和纠正, 由 各级党委对刊物工作进行经常 l 生 的监督。 在反修斗争 得了应有社会地位 , 并在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 的过程 中, 苏联文艺界受到 了重要影响, 杂志的撰稿人范围扩大 , 更多 参考 文献 的工农业工作人员需要参与其 中,而唱片曲目和发行工作也得到了监 【 1 】 吴俊 忠. 跨 文化视野 中的 中苏文艺政策比较叨冲 国比较 文学 , 2 0 0 4 督, 必须要根据文化部的推荐 曲目生产 唱片。反修斗争持续到 1 9 5 9 年 ( 4 ) : 1 1 6 - - 1 2 6 . 5 月苏联作家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 正式宣布了修正主义观点在思想 [ 2 1 周平远. 苏区文艺政策四大原则论们.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 层 面的 彻底失 败 。 学版 ) , 2 0 1 5 ( 1 ) : 3 1 _ _ 4 o - 3反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斗争 [ 3 】 胡 云 霞, 林 子. 苏区文 艺建设 及其影 响 f J J . 四 川戏剧 , 2 0 1 4 ( 1 1 ) : 2 5 - 2 8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很快成立了电影委员会。1919年 8月27日,颁 布了列宁签署的法令,决定将照相、电影生产及 发行移交人民教育委员会领导。这一天标志着苏 联电影的诞生。此后,列宁对电影工作做了一系 列指示。他指出:“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 我们是最重要的。”根据列宁指示的精神,拍摄 了大量的新闻片和纪录片,这些影片反映了国内 生活中的重要》在此期间第一次被搬上银幕
(1920,导演.拉朱姆内依)。
• 《母亲》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初无产阶级政党领
导下波澜壮阔的群众革命斗争:工人运动从自发 到自觉,从经济斗争转到政治罢工,农民和工人 在斗争中结成同盟。小说第一次塑造了具有社会 主义觉悟的无产阶级英雄的形象,因而在世界文 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苏联民歌风格特点
• 前苏联民歌富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其歌词多是颂
扬理想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体现出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人有一种坚定的信仰和 目标。听他们的歌,会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去热爱 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的生活, 并用双手去建设美好的未来。许多歌曲也歌唱爱 情、歌唱友谊。告诉人们要互相友爱。这些歌曲 感染着我们的群体,激励着我们去为理想而奋斗。
有一种坚定的信念。民族文化底蕴深,人
民音乐素质高。演唱深沉的歌曲时带有深
深的感情,如泣如诉,催人泪下,感染力 异常强烈。民歌又非常清新欢快。

前苏联民歌《喀秋莎》
说一说你听前苏联民歌的感受
组员感受
• 苏联身为当时两超级大国之一,其突出的
并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更包括文化艺术, 虽然有些限制了思想
苏联各时期电影特点
沙皇俄国的电影生产从20世纪初开始。当时电 影生产掌握在私营企业手中,影片生产技术 条件也很差,这些都限制了电影作品艺术水 平的提高。
1908年,.德朗科夫拍摄了俄国第一部故事 片《伏尔加河下游的自由人》(又名《斯捷 潘?拉辛》)。
人民电影事业的诞生
• 十月革命后,彼得格勒、莫斯科,后来还有乌克兰,
• 前苏联歌曲不是简单的概念化的口号,也
不是单一轻佻的小调,它们总是带着深深 的情感,和俄罗斯广袤的土地,多灾多难 的历史以及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它反映 着普通劳动者的命运和生活,反映国家和 劳动者息息相关的关系,而这些常常能震 撼我们的灵魂
• 前苏联歌曲深沉忧郁,俄罗斯民族是个经
受过很多磨难的民族,人民始终坚忍不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