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协同发展的模式与运行机制

合集下载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前言海峡西岸是指中国大陆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位于亚洲东南沿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海峡西岸地区经济发展亦得到了空前的机遇。

为了进一步推动该地区的发展,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应运而生。

1. 发展背景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海峡西岸地区一直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门户,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之一。

多年来,该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

然而,也面临着发展不均衡、资源环境压力大等问题。

因此,为了加强海峡西岸城市群的整体发展,制定一份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2. 目标与原则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目标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化品质、推动产业升级、跨境合作等措施,促进城市群的经济社会发展。

具体原则如下:•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优化利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营造公平、公正、包容的社会环境;•坚持城乡一体发展,推动农村现代化与城市化同步进行;•坚持开放合作原则,加强与世界各地区、国际城市的交流与合作。

3. 发展重点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经济发展通过推动产业升级,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群的经济竞争力。

要支持重点产业的发展,如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

同时,加强城市群间的合作,形成协同发展的格局。

3.2 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化品质,推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注重绿色环保,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3.3 人才引进与培养通过引进人才和培养当地人才,不断提升城市群的人才优势。

加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科研机构建设,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兴产业。

3.4 跨境合作加强与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地区的合作,促进经济交流与文化交流。

打造一体化的经济圈,推动跨境资源共享和产业转移。

4. 实施措施为了实现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目标,需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等方面的建设;•支持创新创业,提供优惠政策和创业平台;•加强环境保护,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推进教育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与国际城市的交流合作,推动城市群间的互利互惠。

闽台经贸合作及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探索

闽台经贸合作及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探索

闽台经贸合作及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探索一、闽台经贸合作:现状与趋势1、闽台经贸合作的现状2、闽台经贸合作的趋势3、闽台经贸合作的优势4、闽台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5、未来闽台经贸合作的发展方向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机遇与挑战1、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意义2、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现状3、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优势4、海峡西岸经济区面临的挑战5、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路径和方向三、闽台货物贸易的发展:过程和趋势1、闽台货物贸易的历史回顾2、闽台货物贸易的发展趋势3、闽台货物贸易的结构变化4、闽台货物贸易的竞争及区域合作5、闽台货物贸易的未来发展前景四、闽台服务贸易的深度合作:政策与实践1、闽台服务贸易的现状2、闽台服务贸易的政策环境3、闽台服务贸易的深度合作4、闽台服务贸易的创新模式5、闽台服务贸易的国际化趋势五、台资企业的发展与转型升级1、台资企业的历史发展2、台资企业的现状与运作模式3、台资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品牌建设4、台湾本地化、台湾知识化与产业空间重构5、台资企业的面向未来发展战略六、案例研究1、闽台货物贸易的案例:厦门外贸出口逆势增长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厦门外贸持续逆势增长。

此次分析厦门外贸增长的原因及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2、闽台服务贸易的案例:台湾品牌服务进驻厦门台湾品牌服务进入厦门市场,为当地服务贸易市场带来了哪些变化,具体分析该案例的成功因素。

3、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案例:福建建设“世界名城之都”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建设地区,其文化旅游资源和对台经济合作优势如何助力其建设“世界名城之都”?4、台资企业的发展与转型升级案例:联华超市的战略转型联华超市是一直以来在大陆市场艰难运营的台资企业,如何完成战略转型,适应当前市场变化,取得成功?5、台湾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案例:橡树湾经济特区橡树湾经济特区是台湾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经济特区如何运营,为两岸贸易合作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闽台经贸合作及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探索一、闽台经贸合作:现状与趋势1、闽台经贸合作的现状闽台贸易合作历史悠久且日益紧密,在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中,台商在闽贸易额占比一直保持在30%以上。

扎实推进“两个先行区”建设

扎实推进“两个先行区”建设
//【//空//力
/‘

/纠
/旃
/蘑

扎 实 推 进 “ 两 个 先 行 区 ’’ 建 设
省 委提 出建 设 对 外开 放 、 协 调 发展 、 全 面 繁 荣的 海峡 西 岸 经 济 区 战略 以 来 , 全省 广 大干 部群众
已 经 形 成 了广 泛 的 共 识 , 并且 能 够 主 动 融 入 , 积 极 作 为 。 广 大 基 层 干 部 、 我 们 的 企 业 都 有 这 种 意 识 ,
学 发展 先行 区 。 我们 强调 的首 先是 发展 、 是 科 学发展 , 促 进 两岸人 民 交流 合 作 实 际 上 也 有 发展 的 问
建 题 。
个 行 设 两 “ 先
区”


个是根 本 , 一
个是优 势 ,
目的就 在于 借助 发挥我们 的特殊优 势 , 促 进 我
们 科 学 发 展 , 促 进 两 岸 关 系和 平 发 展 , 更 好 地 服 务 全 党 全 国 工 作 大 局 。
延 伸和 升华。
第二 , 建设 “ 两 个先行 区” 突 出的是 回答 “ 怎样建设 海峡西岸经 济 区 ” 这个重 大 问题 。 党的 十
七 大提 出 深 入 贯 彻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 叉 作 出 了支持 海 峡 西 岸 经 济 区 发展 的 重 大 决 策 , 这 标 志 着海峡
西 岸 经 济 区 建设 进 入 了全 面 推 进 阶段 。 十 七 大之 前 , 我 们 主 要 是 解 决 “ 什 么 是 海峡 西 岸 经 济 区 、 为
体 的概 念 ,
先行 区 的
区 “

就 是 海峡 西岸 经 济 区 的
区 “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概要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概要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概要1. 引言海峡西岸城市群是指连接福建省与台湾地区的沿海地带,包括厦门、泉州、福州等城市,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窗口。

为了推动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和进一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制定一项相应的发展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档旨在概述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展示海峡西岸城市群的独特优势和魅力,提升其国际影响力。

•构建先进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创新和科技合作。

•提高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与台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通过以下策略,实现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3.1. 建设现代化城市•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交通、水利、能源等方面。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优化城市规划,合理安排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空间布局。

•加强城市建设的绿色生态理念,推动低碳、环保发展。

3.2. 强化产业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人才和创新企业。

•加强产业的国际合作,扩大对外开放。

3.3. 推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规划,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

•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

3.4. 加强两岸交流与合作•扩大与台湾地区的经贸合作,推动双向投资和贸易便利化。

•深化文化交流,加强教育、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合作。

•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加强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友谊。

•推动两岸合作的机制建设,打造共同发展的平台。

4. 发展路径实现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发展目标和策略,需要遵循以下路径:1.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2.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协同发展,形成良好的区域经济合作格局。

从产业集聚角度解读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

从产业集聚角度解读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

从产业集聚角度解读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摘要:福建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又一新的构想。

本文主要从产业的角度,利用产业集聚概念解读了如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问题,其中着重论述了其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及劣势,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聚;海峡西岸经济区;区位优势一、“海峡西岸经济区”概念提出的渊源及背景福建地处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之间,东临台湾海峡,具有独特的区位特点和地理优势,其作为台海两岸最直接的连接点,与香港和澳门也有着紧密的经贸关系,并且福州、泉州和厦门都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对外通商的海上口岸。

因此,“海峡西岸经济区”无论在地理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是一个早就客观存在的概念。

然而,这一客观事实却经历了较长的时间才被认识到,究其原因,是因为福建无论在交通还是意识上都是一个相对较为闭塞的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其更多地局限于建设自身。

从提出“大念山海经,建设八大基地”,“沿海、山区一盘棋发展”直到后来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构建“三条通道的战略构想”,始终都未能抛开局限于福建这个小范围的思想束缚,没有在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去考虑福建所处的特殊而又重要的地理位置,从而导致福建近年来与周边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处在被两大三角区域经济板块夹击并边缘化的危险之中。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福建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想,这成为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工业基地之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又一新构想。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以福州、厦门为中心,以闽东南为主体,北起浙江温州,南至广东汕头的台湾海峡海域与陆地,共包括3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闽东南经济集聚区,是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地带,是福建省经济发展的龙头;第二部分是内地山区经济推进区,它是山海之间经济交流的枢纽,是全省生产力布局的骨架;第三部分是周边经济协作区。

这一构想充分体现了福建对自身的新的定位,体现了其对自身区域在全国经济格局中所处地位的深刻认识,由此,福建将全方位地融入到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中去,将成为推动长三角和珠三角整合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支点,并将有利于中央对台政策的落实和促进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

海峡西岸经济区统一战线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海峡西岸经济区统一战线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S u y o i d F o tS r i e a g n h o e t d n Un t r n e v c s Ch n i g t e M d e
o o o cDe eo m e ti etr h r o o c Z n fEc n mi v lp n n W se n S o eEc n mi o e
n mi o e s u i d fo t a t o n s e  ̄h d r s u c s o c Z n ’ n t rn si w t n sa o re .We c n tk o tae is f r x mp e, o tc i gi sd e h s r n e a e s mesr tge , o a l c n a t i e a e n n
( 国立华侨 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福建泉州 32 2 ) 6 0 1
摘要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是推 动海峡 西岸经济 区科 学发展 的必 由之路 。海峡 西岸 经济 区在 经济发展 方式转
变的过程 中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仍 是主 导产 业、对 经济政策贯彻 执行 不力、地方之 间发展 不均衡 、缺
乏合作机制等问题 。海峡 西岸经济 区统一战线具有其 自身优 势和资 源,可 以通过采 取联 系 内外 ,合力研 究调整
产业结构的合理方法、民主监督 ,确保 各项经济政策 落到 实处 ,协 调关 系,加 强各 市间的合作和 协 同发展 等措 施来为海西经济发展 方式转变服 务。 关键词 :海峡 西岸经济 区;统一战线;经济发展 方式转变;措施 中图分 类号 :F 2 . 10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7 9 l02 7— 28— 6 0 0— 65 2 1 )0 0 1 n q a a g in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与政策建议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与政策建议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与政策建议海峡西岸经济区简介海峡西岸经济区,全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是由福建、台湾、广东三省(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组成的,总面积达14.5万平方公里。

它位于闽台合作、泉金建设和珠三角经济区之间,东临台湾海峡、南濒南海、西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毗福建省。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新兴的经济发展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自然资源,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在经济发展方面,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2019年,海峡西岸经济区的GDP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占全国总GDP的4.4%。

同时,在经济增长速度、外贸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多项指标上,海峡西岸经济区均位居全国前列。

在产业布局上,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制造业为主力,同时也大力发展服务业。

福建省闽南地区和台湾南部地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台湾、澳门和广东粤西地区则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业的主要发展区域。

政府部门也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加强环保和生态建设,全面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综合实力。

政策建议虽然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为进一步促进其经济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加强与台湾的经贸合作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的联系紧密,但受到政治因素等的影响,经贸往来受到限制。

加强与台湾的经贸合作,扩大交流,扶持台资企业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将有助于推动双方的经济共同发展。

二、推动智能制造与新能源发展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海峡西岸经济区拥有较强的制造业基础,应积极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

同时,海峡西岸经济区也应加大新能源的投入和开发,在清洁能源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

三、完善创新支持政策创新是推动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海峡西岸经济区应完善创新支持政策,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技术转移和市场化应用,将有助于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什么是五个统筹

什么是五个统筹

什么是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什么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总的目标任务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基本要求是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

什么是闽港合作八大平台?一、着力构筑闽港合作八大平台(一)联合招商平台。

由省外经贸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经贸委、国资委等部门及各设区市参加。

充分发挥我省优势,加大对港澳地区招商力度,并依托香港贸发局、投资推广署等机构联合赴国外开展招商活动,争取有较大突破。

制订联合招商计划,建立招商协调小组,实现招商网络互相链接、招商信息共享,形成互动招商、代理招商、网上招商、联合招商的新局面。

积极促进双向招商,省直各部门和各设区市要积极赴香港招商,欢迎香港到我省招商,鼓励香港企业来闽投资,同时支持福建企业赴港投资设立公司或办事机构。

支持香港投资推广署等机构在第八届投洽会期间举办“香港投资环境介绍会”;认真组织好年底前在港联合举办的“香港·福建投资交流会”,进一步挖掘香港的招商资源,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和海外企业来闽投资。

继续发挥香港对台招商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争取更多台商来闽投资,促进闽台产业对接。

(二)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发展合作平台。

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按照规划,有选择、有重点地推出一批港口、码头、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项目与香港合作。

公用事业领域的合作由省建设厅牵头,在城建、物业管理与中介、工程承包与建筑业服务,特别是自来水、公共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公用事业方面,加大与香港合作的力度。

经济学各方向毕业论文选题题目

经济学各方向毕业论文选题题目

经济学各方向毕业论文选题题目经济学各方向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参考区域经济学论文选题1、公路交通运输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2、不同客运交通方式对新疆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3、非正式约束与区域经济增长--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理论探索4、江苏省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性研究5、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规律及效益分析6、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以长三角地区为例7、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的河南区域经济差异性研究8、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9、中国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10、新常态下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相融合的引智体系建设研究--以河北省为例11、新建本科院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绩效状况及影响因素12、流通产业发展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13、航空经济对区域经济溢出效应的形成机制与路径研究14、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融合研究15、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研究16、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17、浅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对策建议18、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19、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20、金融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失衡与区域经济增长21、我国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的协调发展研究22、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协调方式23、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新规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及对策24、“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刍议25、海峡西岸经济区知识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实证研究26、信息消费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27、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分析28、文化学视域下的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29、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和对策30、浅析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31、金融危机视角下高校科技创新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32、物流园区的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33、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江西省为例34、金融产业集聚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思路探究35、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法对策36、专业人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37、区域经济视角下的衡阳物流产业发展研究38、基于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的公共产品供给研究39、无锡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需求分析40、城市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1、碳税制度设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42、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策略探讨--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43、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特征分析44、通信服务业在区域经济非均衡状态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45、生产要素对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46、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研究47、区域经济与人力资源发展的关联性研究48、服务业、工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关系研究--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异质性视角49、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差异分析--以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为例50、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内容及政策调控51、日本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式收敛表现52、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特征及其财税政策分析53、民间金融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实证研究--以宜宾市为例54、湖南水运与区域经济的灰色关联度分析55、浅谈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56、资源税改革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分析--以新疆地区为例57、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机制研究58、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59、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分析60、公路运输工程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探讨政治经济学论文题目1、论马克思生态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理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系统化研究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理论问题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争论与成效4、传播政治经济学、"三个世界"理论与民族志研究方法--《传播政治经济学经典文献选读》序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如何迎接新经济时代的挑战?6、国外资本主义金融化研究的视角与问题--以激进政治经济学为中心7、媒介的"下沉"与奠基--媒介化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8、从NAFTA到USMCA:霸权主导北美区域合作进程的政治经济学分析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分析--兼论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与外部风险考量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趋势研讨会在北京举行11、《资本论》哲学生命的重启--评《回到〈资本论〉:21世纪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1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政治经济学方法阐述14、理论自信运用自觉报道自如--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新时代经济报道的重要性15、空间政治经济学批判:对象、方法和任务16、中国经济70年发展进程中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嬗变研讨会在学院成功举办17、方法论的格式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境遇--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的讨论18、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的本质观及中国当代教育本质自觉19、中美贸易争端发生的深层机理与应对方略--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20、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启示--基于对《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的理解21、政治经济学概念的学理考证--兼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演进逻辑22、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经济学阐释23、发达国家"去工业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及中国的选择24、美国"301调查"征税清单调整的政治经济学分析25、国家能力、市场竞争和社会信念:新中国70年来经济体制变革过程的政治经济学解释26、政治经济学批判视阈中的马克思正义理论建构27、也谈《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政治经济学"基因"问题--兼与宫敬才教授商榷28、科学抽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中的意义29、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30、第三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31、经济所举办第14-22场"政治经济学新秀"圆桌论坛32、数字劳工:传播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互联网体育传播研究33、智能机器人与未来劳动力就业--基于政治经济学角度34、当代世界经济重大变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35、城乡转型的政治经济学36、让理论成为真理的喉舌--人民教育家卫兴华教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拓性贡献3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何以"实证"38、回归马克思:国际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39、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中的逻辑方式与历史方式的辩证统一--兼与孟捷教授商榷4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系统化研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理论问题社会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参考1、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研究进展2、探析艺术品市场与社会经济的相互影响3、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探讨4、清末民国时期四川烟草业与地域社会经济初论5、基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管理模式探究6、社会经济发展与电力需求关联研究综述7、社会经济发展中审计问责的内涵与实现途径8、统计工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9、雾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治理对策--基于无锡地区的探索10、我国房地产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11、“营改增”对我国社会经济及企业的意义12、浅析我国房地产行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3、新常态下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14、电子商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演进路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展开15、新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城市经营的定位转变16、干旱区耕地景观格局碎化特征及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分析17、关于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系统影响的机理和途径的探讨18、民航安全状况与社会经济指标关联分析19、新媒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简析20、当代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困境与策略选择21、四川藏区社会经济发展及财税扶持政策22、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财务会计目标探究23、河南省建设用地扩展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基于STIRPAT 模型24、乌兰察布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关系研究25、在杭高校校区的三次扩张:驱动因素及其社会经济效应26、论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经济发展的共生关系27、社会经济发展中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28、社会经济管理中部门内部审计的现状与思考29、光电网新兴产业及社会经济融合创新发展30、浅谈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1、易地扶贫搬迁在推动社会经济效益增长中的作用32、不丹科达格帕石膏矿的社会经济效益及对环境的影响分析33、喜德县退耕还林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分析34、第一次“绿色革命”的社会经济影响35、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6、人力资本投资如何影响社会经济增长37、合肥市土地利用结构熵时序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分析38、浅谈港口投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宁波市为例39、跨境电商税收新政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40、重庆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研究41、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关系分析4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主要论述及其当代价值43、基于社会经济因素的重庆主城区机动车增长预测研究44、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视域下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考45、西安地铁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46、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变量测度与思考--基于上海市社会经济数据的实证测度47、关于城市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及对地方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48、发挥经济统计职能优化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探究49、浅析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50、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经济学各方向毕业论文选题题目相关文章:。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海峡西岸经济区位于中国享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沿海地区,是由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个省份组成的经济区域。

该区域以资源丰富、经济发展速度快、开放程度高等特点,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下面将从产业发展、区域合作、开放程度等方面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该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国内资本进入,从而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重点产业。

福建省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石化等为主导产业,广东省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珠宝首饰等为主导产业,广西省以能源、冶金、电力等为主导产业,海南省以旅游、现代农业等为主导产业。

这些重点产业的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

其次,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区域合作方面展现了强大的合力。

福建自贸试验区、广东自贸试验区、广西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促进了该区域的经济一体化和产业互补。

通过合作建设港口、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实现了区域间的互联互通。

此外,四省还积极探索建设综合性开放试验区,加强政策协同和智力资源共享,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融合发展。

再次,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该地区坚持以开放促发展的理念,积极扩大对外开放。

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相继设立了自贸区,并在自贸区内推行一系列改革举措,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的投资。

此外,海峡西岸经济区还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加强与东盟、台湾等地区的经贸交流,拓展了对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然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地理位置优势,该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也存在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其次,由于四省之间的发展差异较大,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仍然较低,不利于区域间的协同发展。

此外,对外开放的程度虽然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地区的比较仍然存在差距,需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综上所述,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产业发展、区域合作和开放程度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海峡两岸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海峡两岸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89海峡两岸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孙杰作者简介:孙杰(1994.7-),男,硕士生在读,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创新管理。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005)摘要:加快培育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是改善两岸关系,实施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在细致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构成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了海峡两岸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的制约因素,并以此为依据,从动力、利益分配、保障、评价四种机制要素来优化海峡两岸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以期能为推进两岸地区的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海峡两岸;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引言现阶段,海峡两岸的交流合作意愿降低,加剧了两岸产业重叠、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问题。

两岸在诸多领域都表现出竞争而非合作的关系,使得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减弱。

因此,要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就必然要厘清两岸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形成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海峡两岸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切实提高两岸地区的协同创新发展水平。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构成产学研协同创新以产业、科研机构和学校为核心要素,以政府、金融中介机构为辅助要素,参与者之间相互协作,形成创新网络,共同对技术进行开发、转化与应用构成协同创新机制[1]。

协同创新机制一般包含动力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以下将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构成进行具体说明。

(一)动力机制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要素按照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

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有效运行。

其中内部动力包含利益驱动、战略协同与内部激励。

利益驱动是最根本的内部动力[2],产学研的各个主体基于不同的利益取向进行合作交流,平衡各方利益诉求、建立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至关重要。

战略协同强调产学研主体设立共同的战略目标,各个成员拥有一致的价值理念和行动方向,彼此间相互协作形成战略联盟。

内部激励指设立合理的奖惩机制,调动、激励人力资本的工作积极性,使得每个成员可以发挥自己的最大效用。

浅析关于福建省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问题

浅析关于福建省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问题
区域 经 济 与产 业 经 济
浅 析 关 于 福 建 省 构 建 海 峡 西 岸 经 济 区 的 若 干 问题
郑 茜 ( 建师 范 大学 , 建 福 州 3 0 0 ) 福 福 5 1 8
摘要 : 建 海峡 西岸 经济 区 , 中央战略 决 策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 站在 新 的 历 史起 点 上加 快 福 建 发展 的战 略 选择 , 构 是 是 具
高新技 术 产业 是知 识 密 集 、 术 密集 的产 业 , 代 表一 技 是
个 国家 综合 国力和 整体 竞争 力 的重要 先 导产业 , 也是 新 一轮 世 界经 济 发展 的增 长 点 。大 力 发 展 高新 技 术 产 业 是 中 国实 现 “ 教 兴 国” 科 战略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 因此 , 福建 构 建海 峡西 岸 经济 区必须 大力 发展 高新 技术 产业 。
在 的 R&D活 动是 全球 性 的 , 常 2 通 4小 时不 间断 工作 , 大量
数据 需要 传进 和 传 出 , 效 的信 息网 络 已经 成 为必 不可 少 的 高 基本 要求 。
3 人 才 环 境 .
政府 要 积极 营 造 良好 的 科 研 环 境 、 业 环 境 和 生 活 环 创
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外投 资者 在福 建投 资 。
1 政 务 环 境 . 政 府 要 明 确 行 政 智 能 , 高 办 事 效 率 与 服 务 质 量 , 明 提 透
转 移 的步 伐 , 接将 先 进技 术 带 进 福 建 ; 补 福 建 的研 发 投 直 弥
资不 足 ; 进先 进研 发经 验 ; 导福 建 的科技 发 展方 向 ; 进 带 引 促
体 和人才 创业 基 地 。发挥 外商 投资 区 的引 资引 智优 势 , 以项

加快福建发展的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福建发展的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福建发展的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摘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举措,是破解现实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

在体制机制、产业结构、需求结构、要素结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等方面实现战略性转变,是福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福建;发展方式;转变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4-0227-01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今后五年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中共福建省委关于制定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的总体要求。

要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深化改革开放,努力消除不利于转变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障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体制机制性障碍。

正是由于这些障碍的存在,一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难以有效贯彻,甚至有时还会与初衷产生较大偏差和背离。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长期积淀的旧矛盾,诱因复杂的新问题,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以及经济结构失衡等问题,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彻底根除。

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

首当其冲的是政府环境的创新,即改变直接干预经济的方式,通过控制交易主体,制定交易规则,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和市场规则体系,培育市场主体,用法律手段保障良好的竞争机制,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当前,要紧紧围绕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突出矛盾,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大力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市场主体,通过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来改善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投资结构;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渠道,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在新的产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中,要积极引进国外和省外资本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技术产业,将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体制创新、产业升级、空间布局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引资的配套性、牵动性和集群性,走出一条新的开放、振兴、发展之路。

区域政府合作的动因、问题及对策——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思考

区域政府合作的动因、问题及对策——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思考
如何 实现 区域政 府协 同及共 赢提 出改进 思路 。
海 峡西岸 经济 区, 是指 台湾海峡 西岸 , 以福建 为
配置 , 最终形成 区域经济共同体 。
经 济 诱 因是 区域 间 政 府 合 作 的最 大 驱 动 力 , 于 基
共生理论 的视角 , 区域 经济一体化依赖 区域 间政府 合
组 织 规 则 , 是 自然 界 形 成 与 发 展 的 主要 动 力 。因此 , 也 能 否 塑 造 通 畅 的 共 生 界 面 , 立 对 称 性 的互 惠 共 生 的 建
角” 为我 国发展 最迅速 的两大都 市圈 , 成 地处其 间的
福 建及 周边地区总体竞争力相对较弱 , 形成 “ 长三角 ” 和“ 珠三角” 间的 “ 之 相对 谷地 ” 20 年 1 , 。 04 月 时任福 建省长卢展 工在《 政府工作 报告 》 中正式提出 “ 建设对 外开放 、 协调发展 、 全面繁荣 的海峡西岸经济区” 的战 略构想 。 经过六年 的不懈努力 , 海 峡西岸经济 区” “ 的 建设思路 日臻完善 , 发展 定位 已经 明晰 , 发展氛 围 日
力 巨大。 然而 , 纵观 中国经济版图 , 长三角” “ 三 “ 与 珠
息传递 、 质交流 、 物 能量传 导及合作 的共 生模式 和环
境。 共生理论 认为 , 畅通 的共生界面 为共 生单元之 间 的物质 、 能量和信息 的交流提供 了顺畅 的通 道 , 共 在 生过程 中 , 能量源 源不断地产生 , 新 促进 了共生 系统 的共同进化 ;反之 , 如果共生 界面呆滞 , 物质流 、 能量 流和信息 流交换 不畅将最终导致共 生关 系衰亡。生物 学研究 已经 证明 , 对称 性的互惠共生是 自然界 的主要
作 ,区域经 济一体化也 推动着 区域 政府合作 。 共生 理

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在研究方法上,多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定量研究,影响了研究的精确性和说服 力。
未来研究应加强对两岸社会融合发展的研究,探讨如何通过深化融合发展,促进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对两岸融合发展的建议
推动两岸经济融合发展,需要 双方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 、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 相通。
深化两岸产业合作,促进两岸 产业优势互补,推动产业链深 度融合。
合作办学
两岸高校、职业院校等教育机构通过合作办学 、交换生等方式,加强了两岸教育资源的共享 与交流,提高了教育质量。
语言推广
两岸语言推广机构合作开展汉语水平考试、中 华文化培训等项目,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 交流。
文化交流与互动
文艺演出
两岸文艺团体、艺术家等经常开展文艺演出、艺术交流等活动,如音乐会、舞蹈展演等,增进了两岸民众对彼此文化的了解 与认同。
假设
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需要建立在一些基本假设之上,如“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等。这些假设 应该能够为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02
两岸经济融合发展
贸易与投资关系
贸易联系紧密
两岸之间贸易往来密切,相互依存度较高 。
投资合作深化
两岸企业投资合作不断深化,促进了两岸 经济的融合发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贸易保护主义
未来展望与发展路径
未来展望
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改善和发展,两岸经 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前景更加广阔。未来, 应进一步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促进两岸产 业和企业间的协同发展,加强社会和文化 交流,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VS
发展路径
为实现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目标,需 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政策沟通、 推动产业合作、促进人员往来、加强文化 交流等,以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的案例

区域协调发展的案例

区域协调发展的案例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在一个地区内,各个城市、县区之间协调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

下面列举了一些区域协调发展的案例。

1. 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旨在实现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

该地区的城市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产业互补、交通联通、环境协调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2. 珠三角地区的协调发展。

珠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由广东省的珠海、深圳、广州等城市组成。

这些城市之间实现了产业互补、资源共享、交通联通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3. 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地区之一,由长江流域的城市组成。

这些城市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产业互补、交通联通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4. 沿海经济带的协调发展。

沿海经济带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由沿海城市组成。

这些城市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产业互补、交通联通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5. 西部大开发的协调发展。

西部大开发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旨在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该地区的城市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产业互补、交通联通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6. 东北地区的协调发展。

东北地区是中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之一,由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组成。

这些省份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产业互补、交通联通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7. 中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中部地区是中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之一,由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份组成。

这些省份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产业互补、交通联通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8. 西南地区的协调发展。

西南地区是中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之一,由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等省份组成。

这些省份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产业互补、交通联通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9.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协调发展。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由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组成。

这些省份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产业互补、交通联通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海西经济区发展路径图:产业对接 金融搭桥

海西经济区发展路径图:产业对接 金融搭桥

盼 的 消息 ,这 一 消Hale Waihona Puke 有 望在近 H出台详 细文件 。
叶 飞文 介绍 ,为 发展 海 西 区 ,计 划 形成 闽 台 合 作 区 ,
在 目前 的 合 作 基础 上 ,通过 细化 落 实 中央 政 策 ,按 照 “ 同
等 、优先 、适 当”原 则 ,加强 对台 资企业 的 融资 ,建立 与台 湾 行业 协会 企业 的对 口机 制 。 另有 消 息 称 ,现 阶 段 ,在福 建 建 立 对台 经 贸 实验 区 已
年 增长 速 受高 出 全国 水平 1 2 %,成为 我国 重 要的 新的 经 济 增长点 。” 除 了重 点推 进 的机械 、电子 及石 化等 产业 对相 关 产业
与此同时 ,福建有关部门已考虑引人台湾新竹科技T
业 园 的 发 展模 式 与 管 理机 制 ,在 福 建 创建 科 技 工 业 园 。此
新形势下 ,国家大 力支持海西经济 区的建设 ,目的在
于加 强闽台产业对接 ,促进经济融合 ,其 中金 融领域
有望 “ 先行先试 ”,发挥牵线搭桥的重要作用 。 与此 同时,主题为两岸合 作的海峡论 坛将在本 周 召开,许 多热情 高涨 的两岸企业 早已摩拳擦 掌,显得
迫 不 及待 了 。
大 陆 产业转 移趋 势明 显 。福建 太阳能 、硅 石 资源丰 富 ,现有 光 电企 业 超 过 10 ,L D和 光 伏 产 业 产 值 去 年超 过 1o 5家 E o{ g 元 ,发展规 模跃 居大陆 前 列 。为主动 对接 台 湾的光 电产 业 ,
福 建 省发改 委 综合 处处 长叶 飞 文在 目前举 行 的 “ 海峡
升 为 中央 决 策和国家 战略 。 纵 观此 次 国 务院常 务会 议提 出 的_个 方 面重 要工 作 , L

海西核心区与经济腹地协同发展研究

海西核心区与经济腹地协同发展研究

地协同发展影响因素和实现机制。文章结构安排如下 : 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 , 第二部分是海西核心 区和 经济腹地发展水平差异描述 , 第三部分是海西核心区与经济腹地协同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 四部分提出提 第
高海 西核 心 区与经 济腹地 协 同程度 的对 策 , 五部 分是 研究 结论 。 第
表3 说明, 门市作为经济极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厦 与其“ 两翼” 漳州市和泉州市的经济联系强度最高 , 甜
它们 的经 济辐 射能 力 最强 , 并且 远 远大 于对 其它 地 区影 响力 。 同年 , 门市对 福 州市 、 厦 龙岩 市 、 汕头 市 和其 他 城 市 的辐 射影 响较 小 。
映 区域 内部城 乡二元 经济 结构 。
1 2



图 2 明 , 峡西 岸 经 济 区城 乡居 民的 收入 水 表 海 平 有 较大 的差 异 。2 0 年 , 09 潮州 市城 乡居 民收入 差

值最小 , 696 。厦门市城乡居 民收入差值最 为 0 元
大 , 1 7 元 。虽 然 厦 门市农 村 居 民 的人 均纯 收 为 69 8 入很高 , 但远 低 于 城镇 居 民可 支 配 收 入 。 同年 , 城 乡 居 民收 入 差 距 较 大 的地 区还 包 括 福 州 市 、 州 泉 市 、 州 市 、 水 市 和衢 州 市 。这 些 地 区虽 然 经 济 温 丽
收稿 日期 :0 10 .6 2 1-50 基金 项 目: 福建省软科学项 目( 0 0 0 6 ) 2 1R 0 0 作者简介 : 赵亮 (9 4 , , 1 7 ~) 女 副教授 , 博士 , 研究方 向为 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
第4 期

闽宁协作任务分工方案

闽宁协作任务分工方案

闽宁协作任务分工方案起因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协调发展成为各地区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为两个发达地区,福建省和江苏省之间展开协作有助于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促进地区协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目标通过闽宁协作,加强福建省和江苏省的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具体包括:1.推进两省长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协同发展;2.构建福建省与江苏省互补优势的区域发展格局;3.实现两省企业和人才在不同领域的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4.加强交通运输、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5.加强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省民间友好交往。

分工方案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制定如下任务分工方案:1. 推进两省长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协同发展福建省:•加强闽南、闽东南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合作;•发挥福州、厦门、泉州等沿海城市的发展优势;•推动闽台合作示范区建设。

江苏省:•加强南京、苏州、无锡等地与福建省的合作;•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构建一体化的城市群;•推进南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与福建省的合作。

2. 构建福建省与江苏省互补优势的区域发展格局福建省:•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优势,打造“海丝”经济带;•建立与江苏省互补的产业协作机制,促进产业转移;•发挥福建省文化、旅游等优势,促进两省“旅游+”合作。

江苏省:•加强江浙沪一体化,推进区域统筹发展;•发挥制造业、金融、科技等优势,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建立与福建省互补的产业协作机制,加强区域协作。

3. 实现两省企业和人才在不同领域的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福建省:•发挥福州、厦门、泉州等城市的科技优势,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引进江苏省的科技企业和人才,促进企业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强新兴产业的研发,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江苏省:•发挥南京、苏州、无锡等地的科技优势,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引进福建省的科技企业和人才,促进企业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强新兴产业的研发,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yhr610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2010 年第 6 期 ( 总第 165 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Fujian N ormal U niversity ( P 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 6, 2010 General, N o 165 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协同发展的模式与运行机制 朱鹏颐 (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摘 要: 海峡西岸经济区跨越多个行政单元, 在建设 过程中, 协同 发展应成为 核心理念, 以 求经济 一 体化。

为使区域内各地域单元 ( 子区域) 资源整合和系 统化运作, 必 须实施资源 共享型、优 势互补 型、关 联互动型和联网辐射型等协同发展的模式。

并要建立联动机制、协调机制和市场机制。

 关键词: 协同发展; 发展模式; 运行机制; 海峡西岸经济区 中图分类号: F207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285 ( 2010) 06- 0008- 04 一、协同发展应成为海西经济区建设的核心 理念 20 世纪 70 年代赫尔 曼 哈 肯 ( Harmann Haken) 创建的协同学是研究开放系统通过内部 的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而形成有序结构的机理和 规律 的学 科 [ 1] 区若干意见?[ 4] ( 以下简 称 ! 意见?) 明 确其战 略定位: # 海西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 域; 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 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我国重要 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强调努力将海峡西岸 ? 经济区建设成为 # 和谐区域?、 # 可持续发展地 区?。

福建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 繁荣的海峡西岸经 济区的发展思路 [ 5] 。

其 理论 核心 是 自组 织理 论 [ 2] 。

这种自组织能力赋予一个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转 变机制和驱动力, 从而使分散甚至相互抵触的成 分转变成有序的整体合力并形成整体功能。

而这 种整体功能所具有某种全新的性质在子系统层次 中是不具备的 [ 3] 。

实现上 述宏伟目标, 就必须树立协同发展的核心理念, 特别要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创新上求突破, 以新 的发展模式, 协调各地区利益关系, 使区域内各 地域单元 ( 子区 域) 和经济组 分之间协 同和共 生, 形成高效和高度有序化的整合, 促进区域全 面发展。

 二、海西经济区经济协同发展模式探析 协同发展 的核心理念只 有落实在发 展模式 上, 才能产生实效, 才能确保海峡西岸经济区建 设目标的实现。

本文总结出四种协同发展模式。

 ( 一) 资源共享型协同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基于资源共享的目的, 应整合相关 资源, 发挥其综合优势, 提高效益。

特别是海峡 西岸拥有优势 的港口与岸线 资源, 从 温州、福 州、厦门 至汕头拥 有大陆海 岸线 4100 多 公里, 深水港 资源居全国首 位, 海岸线长 列全国第二 位, 有大小 自然港 湾 125 个, 国家 主枢 纽港 4 个。

现在我国沿海港口岸线大都已被开发利用, 。

在经济全球 化的背景 下, 各 地区很难依靠单个地区独立地构建经济的优势, 而必须更多地依赖多个区域在协同过程中, 通过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多种途径, 进行双向的整 合, 形成综合整体效应, 才会有效降低区域之间 的交易成本, 实现区域分工与均衡发展, 从而提 升整体竞争力。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 岸以福建为主体, 涵盖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 西部分地区, 依托沿海中心城市及其城市群形成 对外开放的经济区。

本区北承长江三角洲, 南接 珠江三角洲, 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 西与江西 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 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 组成部分。

由于海峡西岸经济区是跨过多个省市 的多个区域组成的, 必然存在着局部与整体相协 调问题, 协同 过程 是提 高区 域竞 争力 的关 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 收稿日期: 2009- 12- 18 基金项目: 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 ( 批准号: 2010R0046)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朱鹏颐 ( 1968 ) 男, 福建福州 人, 福建 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 经济管理。

第6期 朱鹏颐: 海峡西岸经 济区经济协同发展的模式与运行机制 9 要新建大港、良港, 投资成本很大。

唯独海峡西 岸却拥有大量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港口、港湾以 及深水岸线, 开发的潜力很大。

而且福建的经济 发展对港口依存度大, 全省 95% 的外贸货物需 经由海上运输, 其中发电用煤、石油、钢铁等大 运量的入闽进口货物, 80% 以上都必须通过港口 海运, 经济外向依度达 70% 以上 。

然而福建 省港口存在行政分割问题。

同一港湾分属不同的 行政区划, 如湄洲湾南北两岸分属泉州市和莆田 市。

罗源湾的南北两岸分属连江和罗源两县。

又 存在同质竞争问题, 当厦门市提出要把厦门港建 设成为区域性的集装箱主枢纽港之后, 泉州市对 湄洲湾、 福州市对江阴港、 漳州市对古雷港、 宁德 市对三都澳都相继提出类似的要求, 这种同质竞 争将使各个港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制约着地区 经济的发展。

据此, 必须实施资源共享型协同模 式, 整合港口资源, 落实!福建省港口体制一体化 整合总体方案?[ 7] 所提出的北部福州与宁德两市 港口整合; 中部莆田和泉州两市港口整合; 南部厦 门和漳州两市港口整合的规划。

而厦门港地处上 海和高雄、 香港、 深圳等大港之间, # 居中?枢纽区 位, 具有更大的发展优势, 其它港口应与之配套。

 务求大中小港口相配套, 形成层次分明的港口布 局。

通过港口间资源整合, 实现资源共享, 变同质 竞争为合作, 使港口整体优势明显提升。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有地缘因素、自然禀赋和 历史文化因素长期积累而自然形成的优势, 这一 优势也有利于实施资源共享型协同模式。

!意见? 提出: # 海 西是 两岸 人民 交流 合作 先 行先 试区 域。

 海西经济区要把握这一机遇, 采取更加开 ? 放的措施, 以全新的思维, 用好用足中央赋予先 行先试的政策, 把高雄港、福州港、厦门港组成 大型国际一流港口群, 加强港口的分工合作, 优 化布局和结构, 提高物流资源配置效率, 成为理 想的中转港, 发挥着共同连接国际航运的作用, 带动区域比较优势的升级。

 ( 二) 优势互补型协同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因两地互补优势, 而取得共嬴的效 果。

这在港口与腹地之间以及福建山海协作上应 用最为适当。

港口联系内陆腹地, 面向海外, 内 外辐射把国内和海外的经济联系起来, 使港口与 腹地之间形成优势互补的关系。

莱茵河因有广阔 的西欧腹地, 才有世界第一大港 鹿特丹港的 出现。

海峡西岸面对的台湾海峡是世界货物运输 [ 6] 最繁忙的主航道之 一[ 9] 。

海西经济区 可以联系 周边省份和更广阔的中西部内地腹地, 通过这一 黄金水道, 参与国际市场。

然而海西区域港口与 腹地之间存在多个并列或从属的行政单元, 这就 需要把港口与腹地作为一个系统, 在 # 港? # 腹? 之间的货物、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员等作互补 性流动, 优化整个系统功能, 使其更具有综合运 作能力。

为此要实施优势互补型的协同模式, 区 域内各行政主体在区 域分工和比较 优势的基础 上, 形成利益共同体。

各行政主体要努力为整个 区域经济的高效协同做出最大贡献, 也即为整体 系统的协同运动提供最大的 # 序参量?, 优势互 补, 达到互利共赢。

 就福建省内而言, 沿海地区与山区的协作实 质上也是优势互补型的协同关系。

福建省沿海地 区有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 交通、城市基础设施 完善, 技术含量高、资金密集型的高端产业、人 才、技术、资金、信息等因素相对集中, 有条件 帮扶山区。

而山区具有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和充裕 的能源、建材、淡水等资源, 为沿海地区在产业 结构调整过程中实现引退产业低成本转移, 也为 其主导企业对内扩张、延伸产业链建立了稳定的 战略通道, 将促进沿海发达地区加快产业升级换 代, 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

 # 山? 与 # 海? 之间 实施优势互补型协同发展模式, 要立足于海西发 展大局, 突破行政区划的藩篱, 谋求互补发展, 开创共赢的新局面。

 ( 三) 关联互动型协同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体现于两个以上相关产业互动而取 得协同发展的效益。

海西地区港口群、产业群、 城市群之间表现出鲜 明关联互动协 同发展的关 系。

港口群的发展聚集为港口提供直接服务的运 输、装卸、物流、外贸、加工等关联的企业, 继 而又有为这些服务企业提供机械、信息、金融等 产品和服务的其他行业。

这些企业行业在港口周 围聚集, 应充分利用港口群中的公共基础设施、 便捷的交通和 信息网络, 共享 资源。

在 此基础 上, 将吸引更多的产业在港区聚集, 而且不断深 化分工, 递进发展, 于是从临港产业发展到重化 工业再 到其他产业形 成, 最终形成 产业集群体 系, 产生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

现在海西地区港 口群区域内出现了电子信息、汽车工业、纺织服 装、石化及冶金等产业群, 一批投资超过上亿美 元的大项目, 如炼化一体化项 目、LNG 天然气 10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年 项目、火电项目、汽车项目、冶金项目等都在大 港口落户, 呈现港口群与产业群的关联效应。

而 港口产业的集聚与扩散又推动着城市群的发展。

 当港口产业形成一定规模时, 先对港口直接相关 的前向和后向产业产生社会经济影响, 再由初级 乘数效应对间接相关产业产生影响, 从而引起产 业扩展产生下一级乘数效应, 连续传递推动城市 经济不断增长, 成为港口城市发展的强大动力。

 当城市发展到一定水平时, 通过自增长效应, 还 能继续发展。

城市的壮大又吸引更多的产业聚集 到城市中来, 进一步壮大了产业群, 同时催生城 市群的形成与发展。

全球 35 个国际化城市中有 31 个均因有较大港口而发展起来, 前 10 名的城 市几乎都是大港口城市, 沿海港口城市集中了全 球 50% 的财富 [ 8] 。

可见 港口群、产业 群、城市 群之间的关联性十分密切。

海峡西岸 # 三群? 关 联性表现于: 福州港口群集中能源、冶金临海产 业群, 发展了福州市为中心的闽江口城市群; 厦 门港口群集中船舶重工、制造业、化工工业等临 海产业群, 发展了以厦门市为中心的九龙江口城 市群; 湄洲湾港口群集中石化临海产业群, 发展 了以泉州市为中心的晋江口城市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