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15李清照词36张

合集下载

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15.李清照词二首-Word版含解析-(1)资料讲解

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15.李清照词二首-Word版含解析-(1)资料讲解

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15.李清照词二首-W o r d版含解析-(1)15李清照词二首“免费租用”?2013年5月15日,《扬子晚报》刊有《沪语导游可放口袋》一文。

文中说:“市民可凭有效身份证件到古猗园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免费租用一台语言导览器,收听专业的沪语讲解。

”这里“免费租用”是什么意思?使用这个“语言导览器”到底要不要交费?“免费”是不交钱的意思,“租用”是以归还原物并给一定代价为条件而使用别人的东西,如租用家具。

可见,“免费租用”的说法是矛盾的、错误的。

把“租”改为“使”就通了。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洪家模走近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李清照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收藏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作品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文学家,她的作品留存至今较多的是词。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漱玉词》。

相关知识词的句子长短词的句子,不仅有五字的、七字的,还有一字、二字、三字、四字、六字、八字、九字、十字的,还有十一字的长句子。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断句。

八字以上的句子,词谱一般给以断开。

但不同的作者有时也可能作不同的处理。

例如八字句,可断为“上三下五”(如柳永:“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或“上四下四”(史达祖:“定知我今——无魂可消”);或“上一下七”(向子:“但——长江无语东流去”);或“上二下六”(柳永:“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识记字音鹧鸪..(zhèɡū)冠.儿(ɡuàn)骚.人(sāo)煞.(shà) 捻.(niǎn) 簇.带(cù)风鬟.(huán) 霜鬓.(bìn)“士”是会意字,从一从十。

本义为手持大斧作战的武夫。

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15李清照词二首

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15李清照词二首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声声慢》) (《夏日绝句》)
自主探究 句段点评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永遇乐》开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两句描画出一幅夕阳娇艳、晚云瑰丽、“夕 阳无限好”的图景,而全词表现的却是李清照在国破、家亡、夫死之后的无限伤感, 开篇这两句是否与全词的意境一致?为什么?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2.写作背景 《鹧鸪天·桂花》 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学界尚无确考。李清照在24岁时,因其夫赵明诚奔父丧, 加上当时的党争的连累,曾居乡里多年,从这首词的内容XXX看,或许作于这一时 期。 《永遇乐》 此词的具体写作时间、地点,难以准确考定。但从作品所写的内容以及所表达 的情感,可以断定是靖康之变以后,词人流落江南时所写。教科书的“资料信息”所 录宋人张端义《贵耳集》说李清照“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 《永遇乐》词”应是可信的。李清照这个时期的境遇和心态与靖康之变之前相比, 是截然不同的。
提示:这两句与全词的意境一致。这首词一开头就设下三个疑问。从这三个疑 问中,人们可以看出一个漂泊者的内心活动,也可以感受到这三个疑问是从一颗饱 受创伤的心灵发出来的。那天是元宵佳节,太阳刚刚下山,和太阳正好相对的月亮 就从东方升起来了,它透出轻纱似的云霭,恍如一片浑圆的璧玉,晶莹可爱;西边低 空,太阳却像是熔开了的金块,慢慢沉落下去,风景真是美丽极了。这样明朗的元宵, 正是看灯的好机会,可是,词人却别有心事,她看着这天色,突然涌出了“人在何处” 的疑问。这真是情怀惨淡的一问,是曾经在繁华世界度过多少个热闹元宵,而今却 痛感“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沧桑之客的特有疑问,更是带着她特有的孤身流落的情 怀而发出的疑问。
自主探究 句段点评

粤教版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15课李清照词二首教案(粤教版选修教案设计)

粤教版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15课李清照词二首教案(粤教版选修教案设计)

粤教版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15课李清照词二首教案(粤教版选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李清照词中通过底座来画龙点睛的手法。

2.体会心理活动的描写。

3.把握李清照婉约词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把握李清照婉约词的特点;感知词人的内心世界;鉴赏词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介绍我最喜欢的一位词人,她就是我国古代第一才女——李清照。

我们就通过学习她的两首词《鹧鸪天》和《永遇乐》来走进这位才华横溢的奇女子。

二、推进新课——作者介绍:1、李清照 (1084一约1151),自号易安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

其父是当时的著名学者。

丈夫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之子,历任州郡的行政长官。

他们婚后的生活很优裕,搜集了大量的书画金石,共同从事学术研究。

靖康之变,李清照的家庭遭到严重的摧残,她也被迫南渡,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南渡不久,赵明诚病死,她精神上遭到沉重打击。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下,她又在浙东亲历变乱,四处流浪。

此后即在孤苦寂寞中度过凄惨的晚年。

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文学家。

诗词文都写得很好,可惜诗文流传至今的为数不多。

她的作品留存至今较多的是词。

她的词作,从数量看,较之其他名家也不算多,但几乎每篇都是精品佳作,是公认的宋词一大家。

早期的作品,韵调优美,内容只限于闺情相思之类。

南渡之后,深厚的故土之思,凄苦的身世之感,使得她的词作内容丰富得多,主题的社会意义也扩大了。

她的词,从内容看,绝大多数是言情写愁,都写得很精到,很富于特色。

她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奇,善于用白描手法塑造出鲜明动人的艺术形象,在语言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从艺术风格看,绝大多数作品是婉约的,她被看作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

2、词风变化:(1)由于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越,家庭幸福,所以前期作品大多都写一些闺中情思,少女情怀,山水美景及思念丈夫的离情别绪。

例如:《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粤教版-语文-高二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三单元第15课李清照词二首

粤教版-语文-高二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三单元第15课李清照词二首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颇负盛名的女词人,工诗能文,更擅词。从她的 词中可以看出,她的生活领域和精神境界比封建社会一般女子的宽阔。 她前期的词作真实地反映了闺情思绪,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 的追求,词风明快妍丽,婉约动人,清俊疏朗。南渡以后,她的作品发 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和忧国忧乡的情绪,流露出了 她对北方失地的深切怀念。在她后期的词作中还充分地表达了其在孤寂 生活中深重的哀愁,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苦难和个人的不幸命运。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词作大家,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词具有极高的 艺术感染力,常常选取一些生活片断入词,极具体、极细致地反映了自
时间,但作者的酒还未醒,可见醉得深沉;醉深说明愁重,愁重表明思 乡之强烈。末句重用“消”字,句调圆转轻灵,而词意却极沉痛。不直 接说愁,说思乡,而说酒,说熏香,词意含蓄隽永。
名句识记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考点演示 本词通篇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 这首词通篇采用对比手法,上片写早春之喜,下片写思乡之苦, 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深切感人。
答案
2.阅读《永遇乐》,回答下列问题: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答案 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 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下片着重写词人南渡前在汴梁过元宵佳 节的欢乐心情,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
(2)“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有什么写作特色? 答案 点出时令是初春。上句从视觉着眼,写早春时节初生细柳被 淡烟笼罩;下句从听觉落笔,通过笛声传来的哀怨曲调,联想到 “砌下落梅如雪乱”的初春景色。
答案
三、疑难探究 3.有人评价《鹧鸪天·桂花》一词“风格独特,颇得宋诗之风,即以议 论入词”,请结合具体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词人以议论入词,议论桂花之美。 “自是花中第一流”为第一层议论,是直接赞叹桂花。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为第二层议论,以“梅”、 “菊”来衬托桂花,侧面赞美桂花。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为第三层议论,以嗔怪屈原来 间接表达桂花之独特。三层议论,将自己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推到极致。

语文选修粤教版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李清照词二首》课件1.PPT文档17页

语文选修粤教版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李清照词二首》课件1.PPT文档17页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语文选修粤教版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李清照词二首》课件1.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三单元15李清照词二首永遇乐(落日熔金)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三单元15李清照词二首永遇乐(落日熔金)

《永遇乐》教案李清照一、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赏析《永遇乐》中以乐景衬哀情、对比手法的运用。

3、深入体会本词的思想感情,感悟词人情感世界。

二、教学重点:赏析《永遇乐》中以乐景衬哀情、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本词的思想感情,感知词人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知道,一直以来,在我国无论是政坛还是科学或其他方面,一直以来就是男子的天下,女子少有出头的,一个女人要名垂青史要比男人困难得多,因此她们的成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比如说唐代有个女皇帝,而在南宋就有个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在李清照的诗词中体味其真情。

(二)走进易安,知人论世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南渡之前)韵调优美,内容只限于闺情乐事后期(南渡之后)凄苦的身世、故土之思、家国之悲(三)诵读(老师范读,学生齐读)注意:1、读准字音2、把握节奏3、读出感情(四)整体感知讨论:李清照是否真的孤独呢?设问:作者拒绝了邀请,是不是朋友不够盛情呢?明确:来相招、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五)具体研读设问:李清照为什么不看元宵佳景,而要“谢他酒朋诗侣”?明确:•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问:试着从词中把透露词人心理的句子找出来?(心理原因)•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1、原因一: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易安此句以形写神,以鬟乱鬓白写其衰老颓唐。

如今人老了,憔悴了,白发蓬乱,虽又值佳节,又哪还有心思出外游赏呢?2、原因二: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1)译文:落日的光辉,像熔解的金子,一片赤红璀璨;晚霞在落日的照耀下,好比珠联璧合。

(2)人在何处?怎么理解?明确:这晴朗的暮景,预示着今晚的元宵将有一番繁华热闹的景象。

第15课 李清照词二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

第15课 李清照词二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

栏目链接

1.注音
鹧.鸪.( zhè ɡū ) 煞.( shà) 风鬟.(huán)
冠.儿(ɡuàn) 捻.( niǎn ) 霜鬓.( bìn )
骚.人( sāo ) 簇.带( cù )
栏目链接

2.写对字形
玉 bìbì壁璧 画 bì 避 讳
dù 妒 忌 保hù 护
闲xiáxiá瑕暇 疵 蒹jiā 葭

栏目链接
(4)《永遇乐》下片最后两句字面有什么矛盾?这样的矛 盾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明确:这个矛盾就是,上一句说,懒得去看,可是下句有在 偷偷地看,这个矛盾表现了词人复杂的心情:一方面她为自己国 运身世深深忧伤,美好的景致喜庆的气氛只会加重内心痛楚;另 一方面,她热爱生命,执著生活,因此,面对充满生机的春景, 岂能无动于衷,而那些天真无邪的少女在元宵之夜尽情嬉戏的情 景,又怎么不会翻动她内心深处的记忆,而这些美好的回忆,恰 恰成为了对她那满是伤痕累累的心灵的最好的抚慰。

栏目链接
(3)《永遇乐》开篇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两 句描写的是一幅夕阳娇艳,晚云瑰丽,“夕阳无限 好”的图景,而全词表现的却是李清照在国破家亡 夫死之后的无限伤感,开篇这两句是否与全词的意 境不一致,为什么?

栏目链接
明确:这是一种乐景写哀情的手法。面对元宵佳节无限美好的情 景,本应纵情欢乐,情理之中的事情却与下面写谢绝那些驾着香车宝 马来相召的酒朋诗侣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更好的表现了词人内心的 伤感。接下来的一声“人在何处”蕴含了多少欲说还休的悲愤和哀痛 啊,身边至亲至爱的人,风云般聚散,自己身在异乡,孤苦无依,眼 睁睁看着国土沦丧,存在的意识也在丧失,此身何处?如果是在太平 盛世的当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样,诗人很自然地转到当年汴京 欢度节日的回忆上来。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三单元15李清照词二首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1)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三单元15李清照词二首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1)

花似人,人似花——走进李清照的美丽情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2.技能目标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情感目标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重难点: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多层深入解读,力争体现“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四个维度。

教材内容及教学设想:高二粤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元散曲》中的第15课《李清照词二首》。

研究教材时,《李清照词二首》中有一首《鹧鸪天》,是写桂花的。

另外,我了解了学情,知晓学生已经学过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和《武陵春》,这几首词都含有“花”这个意象。

深入研究发现,在李清照词中,建造了一座美丽的“百花园”,花的盛开、凋谢和枯萎成了李清照生命流程的展现,花的意象中,秉承着一种对美的追寻,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着对青春的感叹,对爱情的执着,对国破家亡的深思哀痛。

这些作品从审美、语言、思维及文化方面有极大的挖掘空间,很好地契合了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因此,另选了其3首有代表性的词《点绛唇》、《一剪梅》和《声声慢》,共8首,尝试通过含有“花”意象的这些词来走进李清照的一生,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她那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学生作品与教师作品品读唐丽群:名门闺秀院中游,薄汗透轻衣,似那露浓花瘦。

离别愁绪载满舟,把酒黄昏后,更比黄花还瘦。

张轩:年少羞把青梅嗅,与明诚因缘配。

奈何鸳鸯常分离,离别相思把词写。

巾帼须眉,国破词碎。

忠心爱国徒悲,却诉不尽愁。

身人杰,死鬼雄,花飘水自流。

问谁明此意,当年凭栏望。

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散曲》检测:第3单元-15 李清照词二首(含答案)

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散曲》检测:第3单元-15 李清照词二首(含答案)

15 李清照词二首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①正举。

风休住,蓬舟②吹取三山③去!【注】①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②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③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内容赏析】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

写梦中海天溟濛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

隐喻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诉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

这就是被评论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现有的词作中是不多见的。

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

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文学家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离骚》《逍遥游》和神话传说化入词中,通过神奇的想象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势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鹧鸪天桂花[常识·速览][识作者]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主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失。

高二语文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李清照词二首 课件

高二语文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李清照词二首 课件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 背景呈现 ◆ 《鹧鸪天 桂花》
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学界尚无确考。李清照24岁时,其 夫赵明诚奔父丧,加上当时的党争的连累,曾居乡里多年, 从作品的内容格调看,或许作于这一时期。
《永遇乐》 此词的具体写作时间、地点,难以准确考证。但从作品所写 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可以断定是靖康之变以后,词人 流落江南所写。教科书的“资料信息”所录宋人张端义《贵 耳集》说李清照“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 《永遇乐》词”应是可信的。李清照这个时期的境遇和心态 与靖康之变之前相比,是截然不同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
15 李清照词二首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
过目不忘 李清照写词的才能系在其夫赵明诚之上,其在重阳节写了《醉 花阴》寄给赵明诚。赵明诚读之,自愧弗逮(自愧不如),欲胜 之,遂闭门谢客,三天三夜做五十阙,与易安词送于友人陆德 安。陆赏之再三,曰:只三句最好。意指李清照写的那三句: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的才能由此可见 一斑。
自是花中第一流。 2 . 梅 定 妒 ,菊 应 羞 , 画 栏 开 处 冠 中 秋 。 _骚__人__可__煞__无__情__思__ , 何__事__当__年__不__见__收___。 3._落__日__熔__金________,_暮__云__合__璧________,人在何处?染柳烟
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4.元宵佳节,融和天气,_次__第__岂__无__风__雨____?来相招、香车宝 马,_谢__他__酒___朋__诗__侣___。 5.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_铺__翠__冠__儿________, _捻__金__雪__柳________,簇带争济楚。 6.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_如__向__、__帘__儿__底__下__, _听__人__笑__语________。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15.李清照词二首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15.李清照词二首

15李清照词二首“免费租用”?2013年5月15日,《扬子晚报》刊有《沪语导游可放口袋》一文。

文中说:“市民可凭有效身份证件到古猗园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免费租用一台语言导览器,收听专业的沪语讲解。

”这里“免费租用”是什么意思?使用这个“语言导览器”到底要不要交费?“免费”是不交钱的意思,“租用”是以归还原物并给一定代价为条件而使用别人的东西,如租用家具。

可见,“免费租用”的说法是矛盾的、错误的。

把“租”改为“使”就通了。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洪家模走近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李清照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收藏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作品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文学家,她的作品留存至今较多的是词。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漱玉词》。

相关知识词的句子长短词的句子,不仅有五字的、七字的,还有一字、二字、三字、四字、六字、八字、九字、十字的,还有十一字的长句子。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断句。

八字以上的句子,词谱一般给以断开。

但不同的作者有时也可能作不同的处理。

例如八字句,可断为“上三下五”(如柳永:“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或“上四下四”(史达祖:“定知我今——无魂可消”);或“上一下七”(向子:“但——长江无语东流去”);或“上二下六”(柳永:“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识记字音鹧鸪..(zhèɡū)冠.儿(ɡuàn)骚.人(sāo)煞.(shà) 捻.(niǎn) 簇.带(cù)风鬟.(huán) 霜鬓.(bìn)“士”是会意字,从一从十。

本义为手持大斧作战的武夫。

如“士兵”“斗士”等。

战国以后,引申为有教养有地位的人,如“策士”“士大夫”等。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 第15课李清照词二首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 第15课李清照词二首

第15课李清照词二首对应学生用书P52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

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

十八岁嫁金石考据家赵明诚为妻。

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并共同从事金石学研究。

早期生活优裕,金兵攻陷汴京后,流寓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

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多描写闺情相思,反映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的追求,明快妍丽。

后期则更多地描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其词艺术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

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

还写过一些情致豪放之作,风格多样。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鹧鸪天·桂花》受北宋末年党争的牵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死后,她曾随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十年之久。

摆脱了官场上的钩心斗角,离开了都市的喧嚣,悉心研究金石书画,易安室中畅怀对饮,唱和嬉戏,给他们的隐退生活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无穷的乐趣。

他们忘名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此情此景,和桂花那种“暗淡轻黄”“情疏迹远”,但求馥香自芳的韵致是何等的相似。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这首词是李清照特定情怀的反映,是一种寄寓和隐喻。

《永遇乐》此词是靖康之变后,作者流寓江南时所作。

(宋)张端义《贵耳集》上卷:“李清照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

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

”可见本词当时是词人晚年流离南宋都城临安期间所作。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举家南逃,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建康形势危急,李清照再度流亡在浙江、福建之间,孤身一人,漂泊无定,境况极为悲惨,最后在孤苦中度过了晚年。

这个时期,李清照的作品较前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和忧国怀乡的情绪,以及在孤寂生活中深重的哀愁,深刻反映了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的命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李清照词二首
5
二、写作背景 《鹧鸪天·桂花》:北宋末年受党争的牵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死
后,她曾随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约十年之久。摆脱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 离开了都市的喧嚣,悉心研究金石书画,易安室中畅怀对饮,唱和嬉戏, 给他们的隐退生活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无穷的乐趣。他们忘名远利,双双 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此情此景,和桂花那种“暗淡轻黄”、 “情疏迹远”,但求馥香自芳的韵致是何等的相似。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这首词是李清照特定情怀的反映,是一种寄寓和隐喻。
15 李清照词二首
9
(9)捻金雪柳:_用__素__绢__或__银__纸__搓__成__的__柳__枝__状__装__饰__物__ (10)簇带争济楚:__漂__亮__ (11)怕见夜间出去:_懒__得__ (12)谢他酒朋诗侣:_谢__绝___ (13)不如向、帘儿底下:__在__ 3.名句背诵 (1)_暗__淡__轻__黄__体__性__柔___,情疏迹远只香留。 (2)落日熔金,_暮__云__合__璧___。 (3)元宵佳节,_融__和__天__气___,次第岂无风雨? (4)何须浅碧轻红色,_自__是__花__中__第__一__流____。
15 李清照词二首
13
一笔荡开,而推出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大书特书,“自是花中第一 流”,这是第一层议论。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为第二层议论。李清照一生酷爱梅 花,咏梅词达五首之多。“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渔 家傲》),这是写其柔媚洁丽之娇态;“红酥肯放琼苞碎”(《玉楼香》),这是 写其苞蕾红润晶莹,如琼玉缀枝。但她在“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面前,却 不能不油然而生忌妒之意。菊花在李清照的笔下,“清芬酝藉”,“雪清玉 瘦”(《多丽》),然而,面对“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也只有掩面含羞, 自叹弗如了。接着又从节令上着眼,称桂花为中秋时节的花中之冠。“画栏开 处”暗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诗句“画栏树悬秋香”。
第三单元——
15 李清照词二首
1 温馨晨读 2 自主积累 3 合作探究 4 文本拓展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哲思品悟
不要对他说不行
美国洛杉矶道奇棒球队领队汤米·拉索达谈怎样应付 状态不好的球员,他说:
提示 咏物诗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 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 别开生面。
除句首二句咏物,以下转入议论。“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花自以红为美,而碧牡丹、绿萼梅尤名贵,这是一般人的审美观点。在李清照 看来,品格的美、内在的美尤为重要。“何须”二字,把仅以色美取胜的群花
提示 “如今”句:词人历尽国破家倾、夫亡亲逝之痛,词人不但由少女变
为老妇,而且心灵也衰老了,对外面的繁华提不起兴趣,懒得夜间出去。表
现词人内心悲苦、自我约束封闭苦闷之状,以及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命
运无常的无比伤感和慨叹。
15 李清照词二首
18
“又恐”句,写出了词人愁意盈怀、孤苦填胸之感;难以控制的满 腹忧愁,无法承受,无法摆脱。
通过对比描写,反映的是一种感时伤今之情,一种忧国哀民、自伤自叹之情。
15 李清照词二首
17
三、下列语句都是描写心理活动的,请细加品味,说说它们各自表现了什么
样的情感。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又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剪不断”句:一种无法摆脱的怨情和离愁,一种复杂凝重的感悲 伤时之痛。此时词人愁情万端,有伤感,有忧虑,有凄苦,有哀思,别 是一番愁苦滋味却不可言传,这是真正经历离愁之苦之人最真切的体验。
“竹杖”句:通过写不怕风雨、泰然自若之状,抒发了一种搏击风 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15 李清照词二首
15 李清照词二首
21
(3)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品评 这里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词人在此浓墨重彩地描绘元夕绚丽的 暮景,前两句对仗工整,辞彩鲜丽,形象生动。这清朗的暮景预示着今晚的 元宵将有一番繁华热闹的景象。但紧接着一句“人在何处”宕了开去,这是 一声充满迷惘与痛苦的长叹:我如今在哪里?我在异乡漂泊啊!这里包含着 词人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的意念活动。置身表面上依然热闹繁华的临安, 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中州盛日”,但旋即又意识到这只不过是一时的幻觉, 因而不由自主地发出“人在何处”的叹息。这是一个饱经丧乱的人在似曾相 识的情景面前产生的一时的感情活动,看似突兀,实则含蕴丰富,耐人咀嚼。
15 李清照词二首
3
佳句咀华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赏读:人总是要死的,但为国捐躯,光照史册,那么虽死犹生。
2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赏读:男儿何不佩挂刀剑从戎,为国家平定被割据的五十州。抒发了为统
一国家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
3.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
勒出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借以抒发自己深沉的盛衰之慨和身世之悲。
15 李清照词二首
11
结构图示
咏物:突出桂花“香”
《鹧鸪天·桂花》
一层:以群花作比
议论二层:以梅菊陪衬
三层:评说古人
上片:写今
盛衰之感
《永遇乐》
今昔对比
下片:忆昔 伤今
身世之悲
15 李清照词二首
12
师生探究
一、咏物诗词中对物的吟咏除了生动的描写之外,也可以通过恰当的议论,达 到画龙点睛的效果。《鹧鸪天》就是一例。这首咏桂词除开头两句外,其他都 是议论的句子。请分析这些议论对表现所咏之物及作者情志的作用。
15 李清照词二首
20
(2)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品评 梅花,虽然开在早春,开在百花之前,而且姿容秀丽,姿态万千。 但是,面对着“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她却不能不生忌妒之意;菊 花,虽然开在深秋,独放百花之后,而且清雅秀美,幽香袭人,但面对 着“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她也不能掩饰羞愧之容。于是,正值中 秋八月开放的桂花便理所当然地成为花中之冠了。这里以梅、菊来陪衬, 表明了桂花是众多的秋季名花之冠。
19
名句品评
(1)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品评 这十四字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前句重在赋“色”, 兼及体性;后句重在咏怀,突出“香”字。“暗淡轻黄”四字写出了桂花 的光泽和颜色:光泽不鲜艳耀眼,颜色也是淡黄色,说明桂花不以明亮炫 目的光泽和浓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人。“体性柔”则说这种花的外在特征和 性质,“情疏迹远只香留”,说明桂花不追求繁华炫目,不追求万人敬赏, 虽“情疏迹远”却将香气留给人间,这是作者所尤为欣赏的品质。
15 李清照词二首
6
《永遇乐》:此词是“靖康之变”后,作者流寓江南时所作。(宋)张 端义《贵耳集》上卷:“李清照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 《永遇乐》词。”可见本篇当是词人晚年流离南宋都城临安期间所作。靖 康之变后,李清照举家南逃,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不久,丈夫赵明诚 病死,建康形势危急,李清照再度流亡在浙江、福建之间,孤身一人,漂 泊无定,境况极为悲惨,最后在孤苦中度过了晚年。这一时期,李清照的 作品较前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和忧国怀乡的情绪, 以及在孤寂生活中深重的哀愁,深刻反映了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的命运。 这首词即是在临安寓居时所作,表达了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
李清照的这首咏物词咏物而不滞于物。其间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 陪衬,或评骘古人,从多层次的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作者那超尘脱俗的 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
15 李清照词二首
15
那么,李清照为何对貌不出众、色不诱人的桂花如此推崇备至呢? 言为心声,其中自有特定的情怀。由于北宋末年党争的牵累,李清照的 公公赵挺之死后,她曾随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约十年之久。摆脱了官场 上的勾心斗角,离开了都市的喧嚣纷扰,归来堂上悉心研玩金石书画, 易安室中畅怀对饮、唱和嬉戏,给他们的隐退生活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 无穷的乐趣。他们忘名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此 情此景,和桂花那种“暗淡轻黄”、“情疏迹远”、但求馥香自芳的韵 致是何等的相似啊!
15 李清照词二首
7
三、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1)情疏迹远( shū ) (3)梅定妒( dù ) (5)暮云合璧( bì ) (7)捻金雪柳(niǎn )
画栏开处冠中秋guàn (9)冠
冠冕堂皇guān
15 李清照词二首
(2)何须浅碧轻红色( bì ) (4)落日熔金(róng ) (6)闺门多暇( xiá ) (8)簇带争济楚( cù )
赏读: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这句话比喻事情越到最
后阶段越难完成。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到最后完成决不可以松气,
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15 李清照词二首
4
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一、作者视窗
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
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历史上与济南历城
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
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
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
擅长书画,兼通音律。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作品有《漱玉词》等。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夏日绝句》等。
我记得有个球员来问我:“干吗不派我上场?”要是 我对他说“小伙子,不派你上场是因为你这不行,那也做 不好”,这对他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不对他说不行,而对 他说:“小伙子,我现在派上场的是本队最好的球员,也许明天你也是其中之一。”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