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打印版)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发现地点:云南3、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北京人遗址。
3、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功绩: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
4、禅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5、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6、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周武王建立西周。
6、任用贤人:商汤任用伊尹,周文王和周武王任用姜尚。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我国青铜器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西周青铜器大量用于祭祀。
3、与商周同期的“三星堆”文化位于成都平原4、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
6、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东周的建立:时间公元前770年,建立者周平王,都城洛。
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是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475年年至公元前3(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4;②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③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④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⑤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3、战国著名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4、长平之战:时间:公元前260年,交战双方:秦军和赵军,结果:赵国战败,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5、★本课相关成语: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桂陵之战(围魏救赵),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铁农具:春秋时期开始出现。
战国时使用范围扩大。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一)伐无道诛暴秦一、秦的暴政(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表现:①刑法苛严②赋税沉重③兵役徭役繁多二、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起义地点:大泽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经过:①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
②起义军在陈建立政权,陈胜自立为王。
③起义军打到咸阳附近,发展到几十万人。
④由于秦军的强大,起义被镇压,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项羽:前207年,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
刘邦:前206年,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前206年—前202年,垓下之围,项羽战败。
西汉建立: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刘邦是汉高祖。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二)汉武帝“大一统”一、文景之治1、原因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②总结秦朝亡于暴政的教训。
2、措施①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②提倡节约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国家富强起来,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是“文景之治”。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三、东汉建立建立时间:公元25年都城:洛阳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三)丝绸之路的开辟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区,称为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间:公元前138年使命: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意义: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7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间:公元前119年使命: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政治经济交往。
4、西域都护的设立时间:公元前60年意义: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中亚、南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新人教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新人教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人类社会的起源1. 人类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地- 人类的进化过程-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2. 农业革命- 农业的出现和意义- 农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农业革命的发展和全球传播3. 文明的发展- 文明的特征和起源- 五大文明古国的发展第二单元:古代文明与科技发展1. 夏、商、周三代的兴衰- 夏朝的建立和衰亡- 商朝的兴起和灭亡- 周朝的建立和分封制度2.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造纸术和印刷术- 火药、指南针和火腿- 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3.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的发展- 法老统治和金字塔的建设- 古埃及的宗教和社会制度第三单元:希腊罗马古典文化1. 希腊城邦- 希腊城邦的起源和特点- 雅典民主和斯巴达军国主义2. 古希腊文化- 希腊神话和奥林匹克运动会- 希腊哲学和戏剧的发展- 古希腊艺术和建筑的特点3. 罗马帝国的兴衰- 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建立- 君主政治和帝国的扩张- 腐败和外来入侵导致的灭亡第四单元:中世纪欧洲与的传播1. 封建社会的形成- 封建制度的特点和起源- 封建领主和农奴的关系2. 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 领地的扩张和领主的权力- 教会的影响和3. 的传播- 伊斯兰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对科学和文化的贡献- 在西班牙的影响第五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文化1. 秦朝的统一与秦始皇- 秦朝的统一和国家制度- 秦始皇的改革和兵马俑的发现2. 汉朝的兴衰与文化繁荣- 汉朝的建立和汉武帝的改革- 文景之治和五经文化的传播3.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 丝绸之路的意义和起点- 丝绸之路的发展和商品交流。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复习提纲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1.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木结构水井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3、原始农业的发展:(1)时间:9000-7000年前(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和淮河流域(3)变化: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翻土耕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4)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5)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3、原始农业的发展:(1)时间:9000-7000年前(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和淮河流域(3)变化: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翻土耕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4)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5)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比较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异同不同点:①地理位置不同:半坡人处于黄河流域,河姆渡人处于长江流域;②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③建造的房屋不同: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④制作的彩陶艺术风格不同。
相同点:①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都处于原始社会后期);②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发展;③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④都使用磨制石器;⑤都会制造陶器影响:农耕文明的发展导致剩余产品的出现,进而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私有制,最终促使国家出现。
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这是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
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二、炎帝和黄帝1、炎帝的贡献(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2)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3)制作乐器琴瑟等。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完整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完整版一、秦朝建立与统一中国1. 秦始皇的统治与政策a. 合并六国,统一中国b. 推行中央集权制度c. 进行重要改革如度量衡、文字、车辆、货币等2. 秦朝的政治制度a. 列置郡县制度b. 设置三公九卿,实施儒家教育3. 秦朝的农业与手工业发展a. 推崇农业,改进农耕方法b. 促进手工业的发展,提高物质生产水平4. 郑国渠与董仲舒的影响a. 郑国渠的建设与对交通运输的促进作用b. 董仲舒奠定了封建专制的思想基础二、汉朝的兴起与贡献1. 西汉王朝的建立a. 功臣刘邦的封禅之变b. 平定吕后之乱,取得统治权2. 西汉王朝的政治制度a. 设置太尉、司马等官职b. 设立丞相,国家由文官主政3. 西汉王朝的经济繁荣a. 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繁荣b. 鼓励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生产力提高4. 西汉王朝对文化的贡献a. 儒家思想的兴盛,培养士人精英b. 桃花源等文学作品的出现,丰富文化内涵三、遗失的知识——秘境敦煌1. 敦煌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a. 位于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b. 古代为西域与中国之间的交通要道2. 敦煌的壁画艺术a. 描绘佛教故事和宗教图像b. 展现当时社会生活与历史人物3. 敦煌的音乐文化a. 发现的乐谱和乐器b. 反映古代音乐风格与文化交流4. 敦煌的文学之宝a. 珍贵文献的发现,如《大唐西域记》b. 反映历史与文化的重要价值四、三国鼎立与魏晋南北朝时期1. 三国鼎立的形成与原因a. 东汉末年政治内乱的导致b. 诸侯割据的局面和三国之势的形成2. 三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a. 曹魏的丞相制度和儒家文化的继承b. 蜀汉的刘备的开明政策与文化事业c. 东吴的孙权的勤政和文化交流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和变迁a. 魏晋时期政治思潮的兴起与多元化b. 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立与统一努力五、结束与思考1. 北方民族入侵与北朝的灭亡a. 匈奴入侵北方,威胁中原政权b. 北朝的西迁与南方政权的建立2. 社会经济文化的受影响a. 农业受战乱影响,经济衰退b. 文化发展受阻,人才流失3. 思考历史给我们的启示a. 团结统一的重要性b. 积极开拓,创新发展的重要性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的完整版,从秦朝建立与统一中国开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与变迁,最后总结结束与思考。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一、古代文明1.1 人类起源及文明的诞生•人类起源的理论和考古发现•文明的定义和特点•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的概念1.2 中国古代文明•三皇五帝与夏、商、周的历史传说•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春秋战国时期的动乱和思想文化的繁荣1.3 印度、希腊罗马和埃及文明•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的产生和发展•古希腊城邦和古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和文化•埃及的金字塔和法老文明二、中世纪世界2.1 封建社会的兴起•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封建制度的产生•欧洲和中国封建制度的异同•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2.2 欧洲的封建社会和宗教改革•中世纪欧洲的政治格局和君主专制制度•宗教改革的背景和意义•世俗与宗教法律的冲突2.3 由中世纪到近代•文艺复兴和它的影响,人性主义的兴起•开拓沿海与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科技的进步和非洲大陆的殖民化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3.1 主要的政治制度•哪些王朝采取了什么形式的政治制度•儒家思想和中华文化的基础•政治、社会制度的关系3.2 科技和文化艺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长城、京剧等文化遗产的起源和发展•文学、历史和哲学经典的影响3.3 中外思想文化的交流•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繁荣•马可波罗和郑和的传奇故事•文化交流对中外文化的影响四、列强入侵和民族抗争4.1 列强入侵和中国的危机•鸦片战争和中英条约的签订•中法战争和列强划分势力范围•国家危机引发的思想启示4.2 义和团和百日维新•辛亥革命前的激进运动•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失败原因•辛亥革命的发生和背景4.3 民族英雄和抗争精神•中华民族英雄的事迹和成就•爱国主义和抗争精神的形成•民族文化对中华民族抗争的影响五、总复习•重点人物和事件的回顾•基础理论的概述和辩证方法的运用•历史与当今社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位于云南元谋的 元谋人,距今约 170万年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会不会制造工具3、北京人距今约 70—20万 年,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 劳动 起了决定作用。
5、元谋和北京人使用 天然火 ,山顶洞人懂得 人工取火 并已经掌握了 磨光 和钻孔技术;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6、河姆渡人 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 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7、河姆渡人栽培 水稻 ,半坡人种 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8、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 私有财产 和 贫富分化 。
9、农耕和医药的始祖是 炎帝 ,号称“神农氏”。
10、 嫘祖 发明养蚕抽丝的方法。
11、黄河流域的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13、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14、汤灭夏,建立商朝, 盘庚迁殷 后,商朝统治稳定。
15、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 牧野之战 灭商,建立周朝,定都 镐京。
16、西周为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受封诸候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定期朝觐、纳贡,治理封国,战时出兵作战。
通过分封制,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17、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国家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暴君末代君主夏前2070年禹阳城夏桀夏桀商前1600年汤亳商纣商纣西周前1046年武王镐京周厉王周幽王18、商朝人刻写在 龟甲 或 兽骨 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是从 商朝 开始的。
铸刻在 青铜器 上的文字叫 金文 或 钟鼎文 。
19、商周是青铜器鼎盛时期。
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 司母戊鼎 (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和 四羊方尊 。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古代人类的活动和社会生活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主要特点及转变•出现农业生产、手工业和文字的背景及意义
•奴隶制度的出现、特点及其影响
第二章中国古代文明
•黄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的比较
•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和分封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形态和社会文化
第三章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与文化
•古希腊城邦和古罗马城邦的政治制度及特点
•古希腊的哲学和文学成就
•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和建筑艺术
第四章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科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第五章世界上的伟大发现与探险
•哥伦布的发现和意义
•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的经过和影响
•马可·波罗的东游历程和结果
第六章近代世界的变革
•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影响和作用
•资本主义制度的出现和发展
•民族主义和殖民地反抗运动的兴起
第七章近代中国的动荡岁月
•鸦片战争及其原因及影响
•中日甲午战争及其原因、经过和影响
•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意义
以上为本次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的主要内容提纲。
希望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注重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和事实的认识,同时要理解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及其深层次的意义。
查看历史地图和时间轴可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革。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一、古代人类文明的起源•人类的演化与早期人类文明•早期人类的社会组织和生产方式•农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交流二、古代中国文明的形成与发展1. 夏朝与商朝•中国历史的初现:传说中的夏朝•商朝的兴起与社会发展•商朝的政治制度与文化成就2. 周朝的建立与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与思想流派•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繁荣3. 秦朝的统一与汉朝的兴盛•秦朝的统一战争与政治制度•秦朝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汉朝的兴盛与文化发展三、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兴起与发展1. 希腊城邦的兴起与民主制度•希腊城邦的兴起与政治制度•希腊城邦的文化成就与影响2. 罗马帝国的建立与扩张•罗马帝国的建立与政治制度•罗马帝国的扩张与统治制度3.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希腊罗马文化对欧洲的影响•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播与接受四、古代印度与古代非洲文明1. 古代印度的形成与佛教兴起•古代印度的形成与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与对古代印度社会的影响2. 古代非洲文明的发展与贸易活动•古代埃及文明的兴起与河流文明的影响•古代非洲的贸易活动与文化交流五、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组织•中世纪欧洲的农业与农民•教会的强大与宗教改革六、古代日本与朝鲜的历史文明1. 古代日本的天皇制度与文化•古代日本的天皇制度的形成与影响•古代日本的文化成就与交流2. 古代朝鲜的三国时代与统一王朝•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统一王朝的建立与文化发展七、中世纪东亚文化的交流与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繁荣•东亚文化的交流与影响•东亚文化的独特性与共同点以上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的复习提纲,主要涵盖了古代人类文明的起源、古代中国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古代印度与古代非洲文明、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古代日本与朝鲜的历史文明以及中世纪东亚文化的交流与影响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复习,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相关历史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复习提纲文档

一、原始人类的演化1.人类的起源a.人类的阶段:直立人、智人b.人类起源的地点和时间2.石器时代a.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征b.石器时代人类生活方式3.人类的迁移与适应a.人类的扩散b.不同环境下的适应和创新二、古代文明的诞生1.文明的定义和属性2.太阳神庙-原始宗教a.太阳神庙的地点和特征b.原始宗教的信仰和仪式3.启示录与古埃及文明a.启示录的特征和作用b.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4.美索不达米亚文明a.美索不达米亚的地理环境和农业发展b.古巴比伦和古尼尼微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色三、古代中国的初步形成1.新石器时代的中国a.新石器时代的特征b.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2.奴隶社会与夏朝a.奴隶社会的特征和奴隶制度b.夏朝的建立和社会制度3.商朝的兴衰与西周的崛起a.商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b.西周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特征四、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兴起1.希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a.希腊城邦的兴起和特点b.古希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2.罗马帝国的兴起和繁荣a.罗马帝国的建立和扩张b.古罗马的法律、艺术和科学成就五、古代印度文明的形成和发展1.印度的地理环境和早期文明a.印度的地理特点和早期文明b.兴起于印度的两条主要河流文明2.阿育王朝和佛教的兴起a.阿育王朝的建立和特点b.佛教的形成、教义和传播3.奎波尔王朝和古印度文化a.奎波尔王朝的兴起和特点b.古印度文化的艺术和科学成就六、历史人物与事件1.汤姆松a.汤姆松的生平和贡献b.汤姆松的影响和思想2.古埃及的法老a.古埃及法老的地位和特点b.古埃及法老的建筑和艺术成就3.孔子与儒家文化a.孔子的生平和思想b.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4.亚历山大大帝的帝国a.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和统治b.亚历山大大帝的文化和影响5.阿育王朝a.阿育王朝的建立和统治b.阿育王朝的法律和文化成就七、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1.世界遗产的概念和保护机构a.世界遗产的定义和分类b.世界遗产保护机构的工作和措施2.中国的世界遗产a.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b.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重点和挑战以上提纲大致概括了七年级上学期历史课程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具体教材和教学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和细化。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初一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部分中华文明的起源一、基础知识梳理社会阶段项目原始人群氏族聚落部落时代(传说时代)典型元谋人(云南、最早)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聚落(黄河、西安)河姆渡聚落(长江、浙江余姚)黄帝、炎帝、大禹生活方式洞穴群居、不断迁徙造房定居:半坡(半地穴式)、河姆渡(干栏式)生产工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经济活动采集、狩猎;北京人天然火、山顶洞人人工取火农耕(半坡种植粟、河姆渡种植水稻);制陶(半坡彩陶、河姆渡黑陶)炎帝(神农氏)教民农耕;大禹治水政治文明炎黄合称人文初祖尧舜禹:禅让制(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问题1: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
(1)相同点:都开始了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2)不同点: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房屋结构为半地穴式,种植粟,彩陶。
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房屋结构为干栏式,种植水稻,黑陶。
问题2:从大禹治水你得到什么启示:(1)禹善于吸取前人的教训。
(2)坚持不懈、不畏劳苦的精神。
第二部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一、基础知识梳理阶段项目夏朝(阳城)商朝(亳迁到殷)西周(镐京,今西安)政治文明朝代更替建立:BC2070、禹灭亡:BC1600、桀建立:BC1600、汤灭亡:BC1046、纣建立:BC10460、周武王灭亡:BC770、周幽王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禹传启、家天下)分封制(目的;内容;作用)其他夏是第一个王朝;商朝盘庚迁都到殷后稳定;夏商周灭亡教训是勤政爱民;西周社会阶级结构:王、贵族(诸侯、卿大夫、士)、平民与奴隶;统治人民的手段: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经济文明农业西周:千耦其耘(集体在公田耕作)手工业商朝青铜铸造业发达:铜锡铅合金;代表有司母戊鼎(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奇特)、四川三星堆青铜器文化商朝的甲骨文(成熟文字,商朝是文字可考历史的开始));金文或铭文(刻在青铜上)△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封邦建国,以藩屏周)(2)内容:①“授民授疆土”(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②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拱卫周王室;定期向周王朝觐、纳贡、服役。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一课:一、基本知识1.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3.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4.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5.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
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第二课: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一万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六千余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
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子便于通风防潮;最早种植农作物水稻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最早种植农作物粟3.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属于母系氏族。
而大汶口属于父系氏族。
大汶口生产黑陶和白陶4.大汶口文化:出现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课:1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打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2 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贡献有发明修盖房屋,种植谷物,驯养家畜,挖井汲水,制造车船,兵器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等,嫘祖发明养蚕抽丝,炎帝被称为神农氏。
改进农具,教人耕田发明制陶技术,发明医药组织集市贸易。
3 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4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
5 禅让制推选首领的条件:有才德之人。
第四课:1 西周实行分封制【1】目的: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2】内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加强了周天子对全国的统治,扩大了疆域。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一、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交流1.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影响2.周朝的分封制度和封建制度3.周朝的经济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4.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和思想文化变革5.秦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6.中国上古时期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影响7.丝绸之路及其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二、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社会制度1.封建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2.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3.封建制度下的社会结构和人民的生活状况4.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和汉代的郡县制5.三皇五帝、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制度的特点比较6.秦汉时期科举制度的出现和影响三、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1.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及其影响–先民的原始宗教信仰–古代中国的祭祀活动和神话传说–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流派的兴起–佛教的传入和发展2.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四大发明和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铁器的应用和冶炼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建设和使用技术3.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与变迁–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发展–文学作品的流传与影响–历史记载和史学理论的发展四、中国古代的经济和农业发展1.农业经济的基础地位和农业技术的进步–农耕文化的形成与农业生产的技术–农耕经济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2.商业经济的兴起和城市的发展–商业经济在古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及其发展–商业道德和商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3.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和工商业–手工业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和作用–工商业的兴起和手工业与工商业的关系–工商业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五、中国古代的地理和人文环境1.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和区域特点–中国古代的自然地理条件–中国古代的地理分区–不同地理条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2.中国古代的人文环境和民族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及其影响–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中国古代的多元文化和多元民族共同演进以上提纲是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你系统地回顾各个章节的重点知识点,准备好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远古时代1. 人类的发展与汉人的起源•人类的发展和演变•汉人的起源和原始社会•汉人的生活和生产方式2. 夏、商、周三代与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商、西周的建立与发展•奴隶社会的形成和特征3. 中国文字的产生与青铜文化的形成•中国文字的产生与发展•青铜文化的形成和特点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两河流域文明1.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兴起和特点•埃及文明的兴起和特点2. 波斯帝国与中国古代的维系•波斯帝国的崛起和征服•中国与波斯帝国的交往和影响3. 印度河流域文明与中国古代的维系•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和特征•中国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交往和影响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1.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的分裂与争霸•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诸侯国的争霸和纷争2. 儒家与道家的崛起与发展•儒家学派的兴起和思想内容•道家学派的兴起和思想内容3. 战国时期的变革与跨越•秦、楚、赵、魏、韩、齐六国的崛起和发展•断藤战国时期的器物、乐器和冶金技术第四单元古代中国的秦汉时期1. 秦朝的统一与法制建设•秦朝的建立与发展•兵马俑的发现和丰富埋葬习俗的讲解2. 胡服骑射与汉化政策•胡服骑射政策的推行和影响•汉化政策的制定和结果3. 汉朝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汉朝文化的特点和成就•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进步第五单元古代中国的三国时期1. 三国时期的乱世•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形成和发展•各个国家的争斗和战争2. 美人计与火烧赤壁•西施的美人计和其背后的故事•火烧赤壁的战争和结果3. 三国之终与东汉的衰落•三国的合并和东汉的衰落•诸葛亮的才能和东吴的崛起以上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的复习提纲,包括了各个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和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复习提纲来对这个学期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加深理解和记忆,为下个学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一、古代文明1. 埃及文明•位于哪个地区?•埃及的社会结构是什么样的?•埃及法老的职权是如何传承的?•埃及的宗教信仰是什么?2. 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城市是哪些?•古代印度的社会结构有哪些特点?•印度教和佛教对古代印度有何影响?3. 古代中国文明•夏、商、周三个朝代的特点是什么?•古代中国的社会阶级如何划分?•秦朝的统一对中国有何重要影响?二、古希腊1. 古希腊城邦•古希腊城邦有哪些重要城市?•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是怎样的?•希腊城邦的社会文化特色有哪些?2. 古希腊的民主思想•古希腊的民主思想是如何发展的?•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是什么?•古希腊的民主思想对后世有何影响?3. 古希腊的奴隶制度•古希腊奴隶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奴隶在古希腊社会的地位如何?•奴隶制度对古希腊的影响有哪些?三、古罗马1.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是怎样的?•帝国时期的罗马社会有哪些显著特点?•罗马的法律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2. 罗马城市的建设与管理•罗马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如何?•罗马城市的治安和卫生管理体制是怎样的?•罗马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对今天的城市规划有何启示?3. 罗马的文化与文艺•罗马的文化特色有哪些?•罗马的文学、建筑和艺术有哪些代表作品?•罗马文化对欧洲文化的传播有何重要影响?四、古代阿拉伯帝国1. 阿拉伯半岛的地理环境•阿拉伯半岛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是什么?•阿拉伯半岛的气候和资源如何?•阿拉伯帝国如何利用地理环境发展?2. 伊斯兰教的传播与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谁?他的生平如何?•伊斯兰教如何迅速传播?•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怎样的?3. 阿拉伯帝国的政治和文化•阿拉伯帝国的政治制度和行政结构是怎样的?•阿拉伯文化的特色有哪些?•阿拉伯帝国在科学、农业和艺术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以上提纲提供了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重点内容,通过复习这些内容,可以对相关历史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为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通用6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通用6篇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篇一1、我国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与欧洲面积最接近)。
2、我国的四个端点是:3、要求掌握中国的14个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六个国家在地图上的位置。
4、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
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
我国的内海是渤海。
5、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三级,共有34个行政区划。
P44-456、要求熟记我国34个行政区划的全称、简称、省级行政中心以及在地图上的位置和它们的。
形状。
7、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
最南的省区是海南省,最北的省区是黑龙江,最西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的省区是黑龙江。
邻国最多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个)。
邻省最多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
浙江省的邻省是江苏、上海、安徽、江西、福建。
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新疆。
8、2000年我国的人口已达12.9亿,约占世界的22%。
我国的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
P469、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河——腾冲。
此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少。
P4610、我国民族有56个,其中少数民族是55个。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人口多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而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的边疆地区。
P4612、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
少数民族中“回族”以普通话为本民族的共同语言。
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回族”。
13、我国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
我国地形的特点是:地形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14、我国的气候类型有五种: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我国气候的特点是:气候复杂多样,各地气候差异显著,季风气候影响最大。
15、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及它们的特点。
并明确它们在哪一级阶梯中。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1. 从总的体质特征看,元谋人和北京人属于猿人。
2.北京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主要是因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曾在这里生活过。
3.北京人头部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突出,嘴巴前伸,牙齿粗大。
4.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的根本因素是自然条件。
5.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小陶舟是用什么做的?它说明了什么?答:从陶舟大小看,无实用价值,考古学家认为是玩具。
说明了:A.说明他们能制造陶器;B.说明他们很熟悉陶舟,舟在他们生活中有很重要地位;C.说明他们很重视对儿童的教育;C.说明他们已有一定的闲暇时间。
6.根据禅让传说,顺序应为:尧―舜―禹。
7.我国的远古传说为我们了解原始农耕时代的历史提供了重要信息:A.我国农业起源很早,炎黄时代就开始种庄稼;B.按传说黄河流域原始农业水平相当高;C.很多人为农业发展做出贡献;D.水利对农业兴衰影响很大,从远古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与自然作斗争,兴水利,除水害;E.我国很早就有用以指导农业生产的历法;F.农业发展改变人的生活。
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 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1世纪。
2.夏朝始于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1世纪);商朝始于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7世纪);西周始于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1世纪)3.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点有:统治者骄奢淫逸,残暴统治;人民困苦不堪,不断反抗。
4.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是齐桓公。
5.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春秋时,“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个变化说明了:王权衰微,周王已不能控制和指挥诸侯,而强大的诸侯已实际上取代周王,发号施令,控制和指挥其他各诸侯国。
6.春秋五霸(按顺序):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7.各诸侯国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晋。
8.生活在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是孙膑。
9.战国七雄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好.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人类是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元谋人一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三、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1、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
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四、山顶洞人。
(最早人工取火)时间:距今约距今约3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里体貌特征: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山顶洞人生产生活情况:1、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2、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捕鱼为生。
3、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埋葬。
4、山顶洞人生活在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
列举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的异同点:答:相同点:①、生活地区相同②、都使用打制石器不同点:①、体质特征: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1、工具制造: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1、取火方式: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人工取火。
%1、观念上:山顶洞人已懂得爱美。
%1、北京人过群生活,山顶洞人已进入氏族公社时期。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河姆渡原始居民时间:距今约七千年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市生产生活情况:1、种植水稻饲养家畜。
2、磨制石器用耒和耕地。
3、居住干栏式房屋,挖水井。
4、制造陶器玉器等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地点:陕西西安的半坡村生产生活情况:1、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和耕地,石刀收割庄稼。
2、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进行渔猎。
3、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坑。
4、他们能制造彩陶。
5、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二、大汶口原始居民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地点:山东大汶口文化: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 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云南省元谋县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用火观念社会组织
北京人距今约 70 万保留猿的某打制粗糙的使用天然火原始人群年至 20 万年些特征石器
山顶洞人距今约 3 万模样与现代掌握磨光和人工取火懂得爱美按血缘结合年人基本相同钻孔技术死后埋葬起来的氏族
第 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原始人类距今时
发现地点生产活动生产工具住房用具穿着间
河姆渡原距今约长江流域浙江省种植水稻磨制石器干栏式房制造陶器学会始居民七千年余姚市饲养家畜耒耜耕地屋(水井)玉器乐器纺织
半坡原始距今约陕西种植粟和蔬普遍使用半地穴式彩陶(上五六千黄河流域西安菜,饲养猪磨制石器房屋有最早文
居民
年狗;渔猎字雏形)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也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大汶口文化:出现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第 1、 2 课看一下《精析精练》中和原来测试卷中的改错题型。
第3 课华夏之祖
一、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
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2、黄帝:人文初祖。
建宫室,制衣裳,挖井,发明舟车。
(嫘祖养蚕缫丝、仓颉造字、伶伦编乐谱)
二、禅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大禹三
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 4 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夏约公元前2070 年约公元前1600 年阳城禹桀商约公元前 1600 年公元前 1046 年几次迁都,盘庚时汤纣
把都城迁到殷
周西周公元前1046 年公元前 771 年镐京周武王周幽王东周公元前770 年洛邑周平王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桀、纣残暴失民心;商汤和武王仁义之举得民心;任用贤人(伊尹、姜尚),联合周边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