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意象,把握诗歌思想内容

合集下载

“七看”把握诗歌思想内容

“七看”把握诗歌思想内容

五看注释,抓重要信息
看注释,抓重要信息,把握思想内容
请简要分析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 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

春天暖烘烘的太阳普照大地,山河一片秀丽景 象,春风吹送着初放的百花和茵茵芳草发出的 芳香。冻土融化,土地湿润,燕子正繁忙地飞 来飞去,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溪边的 沙洲上静睡不动。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 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 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 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 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 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
《江际》郑谷 杳杳渔舟破暝烟,疏疏芦苇旧江天。 那堪流落逢摇落, 可得潸然是偶然。 万顷白波迷宿鹭,一林黄叶送残蝉。 兵车未息年华促,早晚闲吟向浐川。


《江际》郑谷 杳杳渔舟破暝烟,疏疏芦苇旧江天。 那堪流落逢摇落, 可得潸然是偶然。 万顷白波迷宿鹭,一林黄叶送残蝉。 兵车未息年华促,早晚闲吟向浐川。
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往往能够迅速地把握主题
意 象 与 情 感
月 亮 思乡 、思亲;人生的园 满、缺憾;幽静、美好 离别、留恋、伤感、春 天的美好; 高洁 凄凉悲伤 高洁,爱情

梅 梧 莲

花 桐 花
意 象 与 情 感
杜 鹧
寒 鸿
鹃 鸪
蝉 雁
凄凉、哀伤 旅途艰险、离愁别绪 悲凉 思乡怀亲歌思想内 容
一看诗题 抓题眼
看诗题

抓题眼
陆游《书愤》 杜甫《春夜喜雨》 孔尚任《哀江南》
细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中感知 到了哪些内容 ?

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

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

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第一,要善于展开联想与想像的翅膀联想与想像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诗歌鉴赏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如何鉴赏诗歌的意境。

“形象大于思维”的艺术现象就是读者、鉴赏者发挥了其联想与想像力的结果。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歌。

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画面的形成,这中间的桥梁便是想像思维。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刺勒歌》),读到这句诗时,我们自然会在脑海里想像成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的全景图,这是一种再造想像。

然而不止于此,读此句诗,我们也不难想像到,在无比壮阔的自然美的面前,作为自然之子的人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劳动,是何等的欢乐和美好!这句诗又是一首多么快乐而又优美的草原牧歌!这“人”的内容在诗中是没有的,这是在诗歌鉴赏中的创造想像的表现。

如此吟诵着这诗句,读者就仿佛被带入神奇美丽的北方大草原,领略千里草原、牛肥羊壮的绮丽壮阔的美;审美的主客体有机地融和在一起,人和自然达到了最美妙的和谐。

第二,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意象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

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教育论文《如何鉴赏诗歌的意境》。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曲叠用九个名词,描写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

诗歌鉴赏的“五看三抓”

诗歌鉴赏的“五看三抓”

“五看三抓”的方法(一)看题目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比如《春夜喜雨》《送孟浩然之广陵》《相思》《金陵怀古》《咏梅》都暗示了主题。

(二)看作者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三)看注释注释:是出题人给考生的暗示。

介绍写作背景的是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解释相关诗句的是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的是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特点。

(四)看内容(即文本)在阅读分析诗歌时为了全面、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主题,需做到“三抓”。

1.抓意象。

意象,简单地说,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常规意象的情感有一定的稳定性,抓住诗人所选的意象,由意象特点推出所包蕴的思想情感,这样我们就不难分析和把握住作者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和整首诗歌的思想内容了。

(1)【动物类】如蝉(感身世,诉悲凉;痛别离,苦远游)、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杜鹃(哀怨思归)、鹧鸪(离愁别绪,伤感和没落)、黄莺(春天的象征)、飞鸟(自由的灵魂)等。

(2)【植物类】如柳(伤离别)、梅(孤高,不谐流俗)、菊(坚贞、高洁)、莲(爱情)、梧桐(凄凉悲伤)、芳草(离恨)等。

(3)【自然现象类】如明月(思乡之愁)、流水(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黄昏、夕照(感伤的心情意绪)、细雨、烟雾(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草木(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落花(伤春)等。

(4)【特定地点类】长亭(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南浦(浸染着离情别恨)、南山(隐居的地方)等。

2.抓情感词。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思想感情的方法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思想感情的方法

读懂一首诗词,必须从整体上抓住诗词内容的六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景、何情(何理)。

当然,把握一首诗词的思想感情,不仅要准确分析字面信息、隐喻用典,还要把握字面背后隐含的信息,知人论世等。

一、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

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二、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如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故园情”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三、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

如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咏史诗、边塞诗、送别诗、写景诗、闺怨诗、羁旅诗等。

不同类型的诗歌具有特定的内容和不同的表现方式,如山水田园诗的宁静闲适、恬淡快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咏物诗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吊古伤今、借古讽今,边塞诗的建功立业、奋勇报国、厌战思乡,送别诗的离情别恨、深情厚谊、劝勉激励,爱情诗的绵绵思念、款款深情,闺怨诗的思远怀人、控诉战争,羁旅诗的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念亲思乡等。

因此,能够辨明诗的类别,了解同一类别诗词的“共性”,无疑对解读诗歌内涵、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大有帮助。

当然,即便是同一类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上是有差别的,这就需要结合诗意来确定。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前者是悲苦伤感的离别,后者是满怀激情的送行,诗作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明显不同。

四、抓住典型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专题一 如何读懂诗歌(二):揣摩细节信息-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技巧(全国通用)

专题一 如何读懂诗歌(二):揣摩细节信息-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技巧(全国通用)
【解析】本诗首句写杜鹃鸟,“愁锁巴云”,直接由 杜鹃典故生发,使人联系到望帝杜宇化成杜鹃的哀怨故事, 为全诗定下凄凉黯然的基调。颔联承上,仍写杜鹃鸟,啼 声犹如“不如归去”,啼到出血表达思归苦心和怨恨。颈 联出句又借冷月照射着的花,返带杜鹃鸟,说杜鹃鸟的精 魄一定仍然记挂着往日锦江边的东风。体现出作者的故乡 之思,百死不悔。故“杜鹃鸟”对抒情和全文结构起到点 染作用;《琵琶行》中,白居易说“其间旦暮闻何物?杜 鹃啼血猿哀鸣”,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 以荒凉的环境衬托出诗人悲凉的心境。杜鹃的哀鸣声加深 了诗人的痛苦孤寂。
名词活用 作动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苏轼《江城子 密 州出猎》)
“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 ”,这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 “春”,名词活用作形容词,意为“茂盛
名词活用 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的”。
作形容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在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在病树的前头
见赠》)
古今异义词
如元代白珽《余杭四月》首联“四月余杭道,一晴 生意繁”中的“生意”就是一个古今异义词,这里是 “生机”意。
宋晏殊《破阵子·春景》:“采桑径里逢迎”中的 “逢迎”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今天指奉承迎合,古代则 是相逢的意思。
2
关注细节信息
三 推难字
分类
教材典例
阐释
词类活用
古代诗歌中一 些词的词性发生改 变,有时具有化腐 朽为神奇的功效。 名词、形容词、数 词活用为动词,形 容词、动词活用为 名词,名词作状语, 使动用法,意动用 法等,在古诗词中 很常见。
陆游《书愤》中的“空” 是诗眼,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 长城、满腔报国热忱,一直到 老却报国无门的惆怅。
2

诗歌鉴赏巧“六抓”(2012修)

诗歌鉴赏巧“六抓”(2012修)

诗歌鉴赏巧“六抓”湖北省崇阳职业技术学校张继发诗歌鉴赏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

在诗歌鉴赏中,考生普遍的失误表现在不知道文学作品的形象,不知道诗歌写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更不知道如何驾驭语言,如何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联系平时的诗歌教学,笔者认为:巧抓切入点,准确的把握诗歌,对理解诗歌,提高得分至关重要。

一、抓意象,领悟意象的含义意象是诗歌艺术中的精灵,诗歌是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的,了解诗歌中的意象是鉴赏诗歌的关键,也是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的突破口。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意,其次是找出诗中出现的意象,最后,要能领悟每个意象的内涵,正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中有许多固定的意象。

如描写离别的常用意象有杨柳、长亭、酒;描述思念的常用意象有月亮、鸿雁;表现愁苦之情的常见意象有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鹧鸪、夕阳等。

因此,做这类题时,在通解诗意的基础上,把握意象,创造性地在大脑中呈现出一幅诗中所描绘的立体生活图景;再揣摩其形象特点、色彩格调、诗人感情等;然后根据这些特点、格调、感情,从而体味出诗的意境。

【典例精析】(1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送蜀客司空曙雍陶峡口花飞欲尽春,剑南风景腊前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意象)的知识。

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

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

细读《峡口送友人》,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

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

答案:“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

“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二、抓炼字,领悟语言的魅力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如何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

如何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

如何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洛阳市回民中学孙会丹有不少学生在做诗歌鉴赏题时,不会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也没有思路和方法。

我就在这里谈一谈如何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看标题,抓题眼。

诗歌的题目通常涵盖主旨,提示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静夜”二字是前三句的概括,“思”字是最后一句作者的思想情感。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是这首词主旨的精炼概述。

看作者,学会知人论世。

作者的成长环境,人生历程,世界观和价值观往往影响或者决定他某时期或者大多时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风格。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被后世尊为“诗圣”。

其诗多写社动荡、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他的“三吏”和“三别”以及我们学过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的都是底层民众的艰辛生活,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以“苍生” 、“安黎元”为理想。

它的大量诗篇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看注释,抓暗示有效信息。

注释往往是注解作者,创作背景,人物,事件,典故等。

要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而不是凭空猜测。

看意象意境,缘景明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凡是进入诗中的人物,景物,事情,都经过作者选择,沾染上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意念,我们要注意常用意象的指代含义。

月亮指思乡或团圆,杨柳指留恋,梅兰竹菊松柏指人格高洁,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象征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象征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指代悲伤,等等。

不同的意象组合在一首诗中,就构成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意境。

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

例如:欧阳修的《梦中作》。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凉”,“暗”,“迷”,“无奈”,“思”能很好地表现作者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并且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因此要好好把握这些字。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解题方略] 提炼情感主旨“3 步走”
第一步,抓住诗题,确定诗歌题材,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第二步,借助描写的景物和典型的意象,理解诗歌的基本 内容,整体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第三步,抓住关键词语,明确诗歌所要表现的思想情感和 主旨。
答题步骤:
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 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分)
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 “怪人催去早”表达了词人
依依不舍的情感,同时还要明
结合全词分析。
确诗句的描写作用。
[参考答案] 这句话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词人在友人离开后,仍立在江头痴痴远望,夕阳将落,有人催词 人回家,词人却以“还有一竿高”为由,“责怪”那人这么 “早”就催他回去。一个“怪”字将依依不舍之情推向顶峰。全 词情景交融,含蓄淡雅,不言离别,而离别之情溢于言表。
望江怨·送别
“怪”字,难在怪,怪是什么
[清]万 树
意思,怪什么,为什么会怪。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 然后解释这句词句的含意。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
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 句子运用的表达技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合表
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达技巧来理解词句的深层意
[注] ①杪:树梢。
思和蕴含的思想感情。分析
(一)提炼情感主旨
[例 1] (2013·湖南高考)阅读 [解析] 第一步,抓诗题,定题材。
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5 分)由诗题“钓船归”可知,这是一首 山水田园诗,要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喜
钓船归 贺铸
爱之情,寄寓着淡泊、闲适自乐之情。 第二步,抓意象,析情感。
词人的情感融在意象之中,“柴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 扉”“鳜鱼”等意象表现了田园生活的

如何通过意象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如何通过意象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水香塘蒲黑森森,鸳鸯鸂鶒(xi chì)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蒲p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 制扇。鸂鶒(xi chì):一种象鸳鸯的水鸟。柘(zhè):一种树。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 “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jiāo liáo巢于深林,不过一 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总结——怎样读懂诗歌
1.读题目。 2.找意象。 3.看注释。 4.抓关键词。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中有哪些意象,有何特点?与诗人的情感有何作用?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西风、瘦马、夕阳等意象,具有衰败、 凄凉、孤寂的特点,构成了一幅凄凉、冷清的画面,烘托了游子思念故 乡的悲苦情怀。
反衬 用相反相对的物象来反衬诗人的心情,比如用美景来衬托愁苦的心情,即以 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以倍增其哀乐。
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寂、惆怅。 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适, 中间两联写了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营造了悲 苦的氛围,透露出内心的忧伤与落寂,尾联烛光下饮酒的 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
三、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唐•贯休
规范表达:本诗表达了……思想感情+具体分析 结合意象)

诗歌教学中要抓住四个着力点

诗歌教学中要抓住四个着力点

诗歌教学中要抓住四个着力点作者:樊素琴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09年第05期在中华浩如烟海的文化瑰宝中,诗歌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她以其无穷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人们的心灵。

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不喜欢诗,所以其文学趣味低下……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绝不会觉到人生是干枯的。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读诗、读好诗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陶冶学生美好心灵的良好措施。

重视诗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效果还不尽如人意,一些教师教学诗歌如蜻蜓点水,浮于表面,而学生在学习诗歌时也无所适从,不外乎了解一下中心思想,主旨感情,满足于读一读、背一背便万事大吉。

其实,《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诗歌的教学上规定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可以看出,“积累、感悟和运用”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并不低。

那么,在平时的诗歌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去做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积累在于多读,要指导学生多读诗歌,感悟和运用是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诗歌的方法后的迁移和延伸,学生不懂得学习方法,感悟和运用就成为一句空话。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学习呢?应当抓住以下四个着力点进行教学。

一、整体把握,理解内容首先是指导学生审视题目。

透过诗歌题目,我们可以了解作品的内容范畴:是写景诗还是叙事诗,是咏物诗还是咏史诗,是思乡诗还是送别诗,是田园诗还是边塞诗,由此能够大致推断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次是让学生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又由于各自的境遇不同,诗中的思想内容异彩纷呈。

如李白,由于志存高远,他的诗多豪迈雄奇,表现了积极向上的情怀。

杜甫由于经历了安史之乱的磨难,他的诗常感时伤乱,忧国忧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把握诗歌意象与意境》——《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把握诗歌意象与意境》——《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把握诗歌意象与意境——《古代诗歌四首》概述适用学科 适用区域语文部编版适用年级 课时知识点 诗歌的意境与意象诗歌的抒情方式1.初步了解意象意境在诗歌中的作用教学目标 2.掌握意象意境的辨析方法3 . 熟悉诗歌意境意象对表达诗歌思想感情的作用教学重点1.掌握意境、意象的特征 2.体会诗歌意境、意象对于表达诗歌情感的作用教学难点1.对意境、意象的辨析和理解 2.将诗歌意境、意象与表达的思想感情建立联系初一2 课时 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请大家注意下面四首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春夜喜雨 杜甫(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静夜思 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同学们,阅读完这四个片段,你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呢?诗歌的初衷就是抒情,那么这 四首古诗分别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呢?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是从标红的字词中感受到 的吗?这些标红的字词有什么特殊之处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需要学习并掌握的。

二、知识讲解1.意象、意境的概念: 意象: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 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简单地说就 是借物抒情。

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诗 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 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

简单讲,意境=意象+意象+意象。

考点 1 意象1.常见意象: 例如在我们刚才导入部分中的几个词: 孤帆、好雨、明月等,都属于意象。

它们都是寄托了诗人情感的物象。

高考诗歌鉴赏中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高考诗歌鉴赏中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的。
三是抓住 注释 内容 ,提取诗歌暗示信息。注释 内容往往包 括 :写作背景介绍 , 暗示诗人的创作 动机及本诗的思想内容; 相关词句 的介绍 ,暗示 本诗 的用典或意境 ,  ̄ n 2 O l 1 年全 国新课 标诗歌鉴赏注释② , 让考生很容易把握全 诗的感情基调 ; 作者 介 绍 ,暗示本 诗的写作 风格 ,供我们知 人论世 ;别人评价 介 绍 ,暗示 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 的思想 内容。 充分解读 这些暗示信息 ,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很 好地理解诗 歌内容。 四是关注诗歌末句 ,因为诗歌在诗歌 的结尾往 往表达出 自 己的心志或情怀 ,我们 称之为卒章显志。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的结尾 “ 安能摧眉折腰 事权贵 ,使我不得 开心颜” ,表白 自己 的心志 ,亮出全诗主旨,唱出了和权贵抗争的心声。 由几年高考设 题情况来看 ,2 0 1 4 年高考诗 歌鉴赏方面 命 题 ,很有可能加大- i  ̄ , u o ' r 思想 内容和作者观点态 度的力度 ,所 以 希望这篇文章对同仁能有所裨益 。
“ 技”是中国古典舞技法 、技术和技能的总称。技术技巧 , 它是 指较 为机械和单一性 的舞蹈动作 的熟练程度,从表面看 ,它缺少舞蹈 语汇 的连贯性和丰富感 ,但是就技术技巧 的本质而论 ,它是炫示舞蹈 本体美的重要表现 ,是肢体与智慧的有机组成。 广义上解释,技术是指人类在改造 自 然、 改造社会 和改造人 自 身 的全部活动 中所 应用的一切手段 、 方法 、知识等活动方式 的总和。 “ 古汉语 中, ‘ 技 ’除有时指某种艺术 ( 如歌舞 ) 之外 ,主要泛指才 能, 本领 ,如 ‘ 凡执技从事上者 , 祝 、史 、射 、 御 、医 、 h 及百工 ’ (《 礼记 》 )。 ‘ 黔驴技穷 ’中的 ‘ 技 ’是指活动本领或能力。” 谈 到艺 术与技术 ,宗白华先生这样看 : “ 艺术是一种技术 ,古代艺术家 本就是技术 家 ( 手工艺 的大 匠 )。现代 及将来 的艺术也 应该特重技 术。然而他们的技术不只是服役于人生 ( 像工艺 )而是表现着人 生, 流露着情感个性和人格的。” 中国古典舞的本领一—技术技巧 “ 是通 过旋 转、翻身 、跳跃、翻腾 、地面等动作进行体现的,其质量的衡量 标准由动作 的数量 、动作 的难度以及动作在形态 、 感觉上的流畅协调 的完美体现所决定 。” 它由单一 、复合及特殊三部分构成。 “ 单一技术技巧一般是指在一种动作状态下,完成一个或连续性 的旋 转 、翻身 、 跳跃 、翻腾 、地面等动作 。复合技术技巧是指在一腿 支撑 重心不变的状态下或在瞬间转换重心 中完成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连 续性 的旋转 、翻身 、跳跃 、翻腾动作 。” 例如,掖腿转接反大掖步转 ,旁腿转接吸腿转接横飞燕等等 , 必 须具有单一技术技巧过硬 的高质量 , 才能将不同的技巧有机而 自如地 衔接组合在一起 。 “ 复合技巧是一种强烈性的艺术化动作语言 ,不是 技术 的机械 重复 ,讲求数量 和难度的 同时 ,更要关 注动作的姿态造 型 、节奏疏密 、动势转换 的和谐。”在这一时期的训练难点显现在技 术与身法 间的把握。从某种角度上看,身法和技术在训练 的初级阶段 都有着相对独立的一面 ,但 当整个训练进 入高级阶段时,相互的独立 性必然要 消失 ,这是因为舞蹈表演艺术 的终极 目 标所致 。身法必须有 技术的支撑 、配合才可体现 出风格特色及符号特征。技术也因为身法 的融合,形成为综合化的技术语言 , 方可脱离分离 的、单元式的孤立 状态。不论是起 、行 、止还是手 、眼、身 、 法 、步 , 身法和技法在风 格语言方 面的训 练达到 了同一性。 “ 特殊技巧是根 据个 人 的生理机 能 、技术 特长 ,开发具有个性化的 、 与众不同 的、令人惊叹的技巧动 作 ,一般 以原地运动或线与 圈的运动路线 而进行。”此 阶段的教学训 练任务主要是围绕 “ 因材施教”的原则展开 , 具有较强的创造性 。 “ 强烈的感情要有强烈的技术手段来 表现 。”艺术创造需要技术 技巧 , 但技术技巧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好的 内容也要具有艺术魔力 的技术技 巧来加 以表现 , 才能加深人物形象的表现力给观众 留下深刻 印象。舞 蹈技巧是专业性很强 、强度很大 、观赏性和效果性都较强的 人体动作 。包括肌体 的柔韧 度 ,弹跳 的高度 和空 中的控制力 、舞姿 性 ,旋转 的速度及量 ,以及 空中转体、翻腾等等 ,它既是手段也是 目 的。在塑造人物 、表达强烈感情和渲染舞台气 氛时 , 技术技巧是绝对 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段 ,在营造 “ 高潮”的观赏性角度 , 它也是其 目的 之一。技 术除了综合性 、复合性 、数 、 量、 质等本身意义 的体现外 , 与表演关 系融洽 的 “ 化合”充分显现了技术的情感化特征。将技术上 升到情感 符号 ,主要表现在作 品上。它是情绪 的进发 ,时常会 出现技 术的变形 ,但不论怎样变形 ,始终都是为情服务 ,为人物服务 。以全 国第六届 “ 桃李杯”舞蹈比赛 中获得青年组表演和创作双项一等奖的 《 秋海棠 》为例 ,表现剧中人物不堪回首 、 悲痛欲绝 , 但 同时又有无 数不舍心爱之 “ 戏 ”��

现代诗歌鉴赏的方法

现代诗歌鉴赏的方法

现代诗歌鉴赏的方法一、鉴赏语言1、反复诵读,品味韵律。

2、抓关键词,推敲语言.关键词多表现为: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等。

分析“好处”:主要答题模式:这个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渲染了***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感情。

二、鉴赏形象1、捕捉意象,体察诗情把握意象,必须在利用已知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诗歌的风格、情感基调。

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

如《我爱这土地》中的“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就是寄予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事物,即为意象。

诗歌是抒情的,除了少数直接抒情,大多数都要为情感抒发找个可代表、可象征、可寄托的具体的“象”。

要体味诗情就必须解开意象。

因此把握意象是真正解读诗歌的第一步。

2、调动想象,领略意境意境特点主要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清新优美等等。

抓住以上这类关键词、并联系具体诗歌反复训练,就不难做到“明意境”的要求,即在充分理解诗句、并将诗句散文化的基础上,概括出其所表现的艺术境界的特点,例如一些边塞诗的慷慨悲壮、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再如一些写景诗的雄浑壮观、隐逸诗(或思亲诗)的孤独冷寂,等等。

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以上这些术语。

(主要答题模式:诗人通过对***、****等意象的描写,展现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三、鉴赏感情鉴赏时,可以通过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

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否则,我们的欣赏就是盲目的,甚至是歪曲的。

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

诗歌鉴赏中的意象解读要点

诗歌鉴赏中的意象解读要点

诗歌鉴赏中的意象解读要点意象在诗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一种通过具体的形象和表达手法来传达深刻情感和思想的艺术手段。

诗歌中的意象可以是实际存在的物质形象,也可以是抽象的、象征性的形象。

在进行诗歌鉴赏时,解读意象是理解诗歌真正内涵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介绍诗歌鉴赏中的意象解读要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作品。

一、注意意象的具体描写在解读诗歌意象时,首先要注意意象的具体描写。

诗歌中的意象往往通过形容词、名词、动词等词语来表现,这些词语能够给读者带来直接的视觉和感官上的感受。

比如在宋代陆游的《示儿》中,他通过描写“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一景象,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壮丽的景色。

因此,在解读诗歌意象时,注意具体描写是非常必要的。

二、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除了具体描写外,意象还常常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

诗人通过选择特定的意象,往往有着更深远的寓意和表达。

这些象征意义常常与诗歌所讲述的主题、情感以及诗人自身的经历和背景等息息相关。

比如,在李白的《静夜思》中,他通过描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因此,在解读意象时,要善于寻找象征意义,去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更深刻的意思。

三、把握意象之间的关联和衔接诗歌作品中的多个意象之间常常存在着关联和衔接,这些关联和衔接可以进一步帮助读者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诗人通过意象之间的关联和衔接,将诗歌作品中的不同意象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艺术形象。

在解读意象时,要仔细分析意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掌握这些联系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

四、结合诗歌的整体语境进行解读除了单独解读意象外,还应该结合诗歌的整体语境进行深入理解。

诗歌的内容、结构、韵律等方面都会对意象的解读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诗歌鉴赏时,要将意象的解读与整体语境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作品的意义。

诗歌是一种言语虽小却能引起强烈共鸣的艺术形式,而意象作为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达情感和思想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导练: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考情分析+必备知识+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导练: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考情分析+必备知识+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导练: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考情分析+必备知识+对点训练+答案解析)【考情分析】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二是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就是通过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评价和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是高考诗歌鉴赏的重要考点。

【必备知识】一、古代诗歌的常见题材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

要分析古诗的思想内容,就要了解古诗的题材分类,因为不同的题材决定了古诗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内容。

古代诗歌按题材可分为:1.咏物言志诗这种诗往往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即诗人对物进行细致、形象的描绘,使其具有美感,并以此来寄寓诗人的情怀和志向。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作者借梅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即孤高不群和矢志不渝的品质。

又如于谦的《石灰吟》,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诗人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再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借对梦游仙境的描绘表现了诗人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

2.羁旅思乡诗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探亲访友,或被贬赴任之地,或游历名山大川。

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而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往往表达羁旅之难、行役之苦、宦游之艰,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多点突破,准确把握诗歌意旨——高考诗歌鉴赏解读技巧

多点突破,准确把握诗歌意旨——高考诗歌鉴赏解读技巧


雪 岭 临近 松州 、 州 、 州 ( 维 保 均在 今 四川 成 都 西 北 ) 杜 甫作 本 , 诗 时 , 州 已被 吐 蕃攻 占。 三 问题 : 人 为 什 么 会 发 出“ 寞 壮 心 惊 ” 诗 寂 的感 慨 ?请 结 合 全诗 作 简 要 分 析 。 鉴 赏 过 程 中 , 但 要 细 读 本 诗 , 且 要 根 据 平 时 所 了 解 杜 不 而 甫 的境 遇 、 向 , 合 注 释 中介 绍 的时 局 背 景 , 行 综 合 思 考 , 志 结 进 才能 概 括 出 以下 要 点 : 境 战 乱 , 姓 流 离 , 中无 人 请 缨 : 边 百 朝 岁 暮 之 时 , 落 异 乡 , 受 朝廷 冷 落 , 独 寂 寞 ; 人 有 着 强 烈 的 流 遭 孤 诗 爱 国情 、 高 的 责 任感 却 又 处 境 艰 难 、 国无 门 。 崇 报 高考 题 中没 有 多余 的 文 字 和信 息 , 果诗 后 有 注释 , 定 如 必 与理 解 和 答 题 有 重 要 关 联 . 诗 歌 鉴 赏 中 必须 关 注 的 内容 , 是 虽 短 短几 句 , 是 出 题人 给你 的暗 示 。有 时 介 绍 背 景 , 示 本 诗 却 暗 的 内容 或 情 感 ; 时介 绍 作 者 , 有 暗示 本 诗 的写 作 风 格 或 主 旨 ; 有 时介 绍 诗 句 , 暗示 本 诗 的用 典 或 寓 意 : 时 解 释 诗 中的 生 僻 有 字句 . 低 阅 读 的难 度 。 降 三 、 握 意 象 的 含 义 把 古典 诗 歌 讲 究 凝 练 含 蓄 , 人 往 往 很 少 直 抒 胸 臆 , 会 借 诗 总 用 一 些特 定 的意 象 传 达 特 定 的 含 义 , 托 特 定 的情 感 。 寄 例三 : 宣 城① 杜 鹃 花 见 [ ] 白 唐 李 蜀 国 曾 闻 子规 ② , 鸟 宣城 还 见 杜 鹃 花 。 叫 一 回肠 一 断 . 三春 三 月 忆三 巴③ 。 问题 : “ 子规 鸟” 诗中起什 么作用 ?表达 了怎样 的思想 情感 ? 在 解 答 此题 , 须 了 解 “ 规 ” 必 子 意象 的 内涵 。 规 , 名 杜 鹃 , 子 一 相 传 为 古 蜀帝 杜 宇 所 化 , 春 而 鸣 , 声凄 惨 , 所 谓 “ 鹃啼 暮 叫 有 杜 血” 说 ; 之 又相 传 子 规 鸟 的叫 声 如 蜀地 方 言 : 如 归 去 。 不 联 系 意 象 含义 , 们 不 难 回答 : 规 鸟 是 作 者 家 乡 “ 国 ” 我 子 蜀 的景 物 。 由于 作 者 在 宣 城 看 到 杜 鹃 花 . 自然 就 联 想 到 家 乡 的子 规鸟 , 因此 , 子规 鸟所 起 的作 用 是 激 发 作 者 的怀 乡思 归 之 情 。 古 诗 词 中有 许 多 物 象 被 赋 予 了某 种 意 义 ,长 此 以往 , 这 些 客 观 物 象 就 具 有 了 固定 的含 义 . 成 了 一 些 特 殊 的 文 学 意 形 象 。 中 国 古 代 诗 歌 中常 见 的意 象 如 :月 亮 ” 冷 、 好 , 喻 “ 幽 美 比 人生 的圆缺 , 托思 乡念亲之情 ;杨柳” 示春 天的美好 , 寄 “ 显 折 柳相送 , 离别 、 有 留恋 、 感 之 意 ; 菊 花 ” 征 高 洁 、 伤 “ 象 隐逸 ;梧 “ 桐 ” 示 凄 凉 、 伤 ; 浮 云 ” 漂 泊 沦 落 之 意 ; 鹧 鸪 ” 达 旅 暗 悲 “ 有 “ 传 途 艰 险 、 愁 别 绪 ; 鸿 雁 ” 代 书 信 , 思 乡 念 亲 、 旅 伤 感 离 “ 指 有 羁

抓好深入理解诗歌内涵的基本点

抓好深入理解诗歌内涵的基本点

抓好深入理解诗歌内涵的基本点摘要鉴赏古典诗歌要把深入理解诗意放在首位。

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古典诗歌的鉴赏,也应首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关键词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基本点古典诗歌鉴赏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师和学生平时对这个考点投入的精力并不少,但效果却并不一定理想。

现在大部分教师指导学生古典诗歌鉴赏复习时,一般按照考纲相关考点的顺序,先训练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再训练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

笔者认为,这些考点的训练不必将界限划得太分明,应按理解鉴赏诗歌的一般规律来安排顺序,那就是先训练理解,再练鉴赏评价。

阅读古典诗词作品跟阅读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包含理解和鉴赏两个过程和层次。

理解,指搞懂诗词作品的词义、句意、段意、全文大意,亦即弄明白它说的是什么意思。

鉴赏,指鉴别和欣赏作品的语言、写作方法、篇章结构的表现力,鉴别和欣赏它的思想感情和主题的社会意义,并对这一切做出恰当的评价,亦即体会它写得怎样好,怎样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从而品味它的魅力。

理解和鉴赏是密切联系不能割裂的,理解是鉴赏的基础,鉴赏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深化和提高。

很难想象不能深入理解一首诗的内涵,却能准确到位的鉴赏评价这首诗。

而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学生在下笔做鉴赏题之前,根本没有很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不能准确深入理解诗歌内涵,鉴赏就成了无本之木,很难准确到位。

因此,本人认为,想要让学生在高考诗歌鉴赏上显著提高,首先应该加强理解诗歌内涵的训练,为鉴赏打好扎实的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分析发现,学生对诗意的不理解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不明特点,不解诗意。

和文言文一样,古典诗歌语言也会出现词类活动、倒装语序的现象,而且会涉及到古代人名、地名、官职名等专有名词。

诗歌又崇尚凝练,成分省略更是常见现象,主语变换不作交代,全凭意会,动词略去,要靠联想想象连缀出完整的意义。

不了解古典诗歌的这些特点,便很容易误读诗意。

2.先入为主,妄加推断。

绝招:诗歌鉴赏技巧指点

绝招:诗歌鉴赏技巧指点

(2)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 中的“ 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 简要说明。 简要说明。
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 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方面 突出了他漠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 突出了他漠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另一方 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行, 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行,同时还 写出了诗人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 写出了诗人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 不同意: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 不同意: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突出 范的品格高尚。 人不至”更加衬托出环境的优雅, 范的品格高尚。“人不至”更加衬托出环境的优雅, 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大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尚境界。 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大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尚境界。
(1) 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 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 叙述。 叙述。
答: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 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 萍泛绿, 萍泛绿,藉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 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 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 隐约,浮萍漂碧,藉花飘香。 隐约,浮萍漂碧,藉花飘香。从视觉与嗅 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表现技巧——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表现技巧
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艺术技 巧 问题形式: 问题形式: 直接用概念提问:表达技巧、 ⑴直接用概念提问:表达技巧、 表 现手法等; 现手法等; 怎样表现、如何表现、 ⑵怎样表现、如何表现、表现什么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春天恋恋不舍。
小结
• 本节课,我们通过对《山居秋暝》的 分析,了解了要把握诗歌思想内容,要学 会抓意象,并注意分析意象的特点。通过 抓意象来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的方法,希望 对大家以后的诗歌鉴赏有所帮助。
抓意象,把握诗歌思想内容
高考考纲诗歌鉴赏的要求
(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思想内容
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 即诗人的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
什么是意象?
• 所谓意象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主观情感 的客观景物。
问:这首诗写出了山居哪些意象?写出了山 居怎样的环境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 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 斜晖,此恨谁知?
问:词的上片所写的意象有 些意象共同营造的是 的景色。表达了
季节
。这 情感。
参考:意象:落红、水池、小雨、杏园、杜鹃; 暮春季节,衰败、萧瑟、凄清、凄冷、悲凉。 表达感慨青春易逝的无奈之情、对春天逝去的伤感、
“空明澄净,淳朴安宁”的环境特点 是如何被读者感受出来的呢?
意象
意象特点 环境特点
空清新 明静 清澈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空明澄静 淳朴安宁
环境特点与诗人情感之间有何关系? 这给我们鉴赏诗歌哪些启示?
•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 感情的流露。
• 抓意象 • 分析意象特点 • 如动词、形容词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答:诗人选择 “空山”、“新雨”、“明月”、 “清泉”、“浣女归”、“渔舟下”这些意象, 极力渲染了空明澄净,淳朴安宁的傍晚山居风光。 反映了诗人过闲适恬淡生活的理想,同时也衬托 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