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阴阳学说起源与临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阴阳学说起源与临床应用
——黎川县中医院付朝今
一、中医阴阳学说起源:
1、中医起源:
“中医”一词早在东汉时代出现,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唐柳宗元《愈疾赋》云“尖与医疗未萌之兆,中医攻有兆之者”。此时中医有2种释义:中等医疗水平的医生,中等医生水平的治疗效果。真正有方位和地域概念的“中医”名词出现在鸦片战争前后,当时在中国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把起源于我国中原地区(古代中国)为主的医学简称为“中医”,与西医区别。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订《中医条例》法定“中医”这个名河。中医经典名著如《内经》名称《中医内经》、《本草钢目》不称《中药纲目》等等,20世纪50年代各地建立中医院。
2、阴阳起源:
阴阳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存在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中的两大对立面,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最初的涵义是朴素的,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但阴阳的广大涵义是丰富的……
如《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天地
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台也。”所以说万事万物都有阴阳的属性,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明代大医家张景岳曰“阴阳虽备于《内经》变化莫大乎《周易》。阴阳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周易》是阴阳的鼻祖,没有《易经》便没有中国的阴阳文化,更没有中医学。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唐太宗时宰相虞世南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孔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中医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化学说运气学说,中医病机学说等无不眙始于《周易》其中:
1、《周易》阴爻阳爻的阴阳关系,以及《周易》卦象所寓的阴阳哲理是中医阴阳学说的起源。
2、《周易》无极,太极图是中医精气学说,阴阳学说的根基。
3、《周易》爻象卦象是中医藏象学说的导源。
4、《周易》交爻与中医六红,六经体学,六经辩证密切相关。
5、《周易》乾元坤牝阴爻阳爻八卦布阵是中医气化学说,运气学说干支格局的蓝图。
6、《周易》乾坤天地是中医气一元论的溯源。
7、《周易》的阿洛数理与中医九宫八风,子午流注,灵龟的法,七损八益密切相关。
8、《周易》坎离二卦与中医心肾相交,命门学说,肾间动气密切相关。
9、《周易》河洛与中医五行学说,生成数相关。
10、《周易》卦爻天地人位与中医三维医学密切相关,是中医整体观的蓝本。
11、《周易》圆道是中医图运动的导源。
12、《周易》中和观与中医平衡论,协调论密切相关。
《周易》六十四卦阴阳消长图
八卦阴阳消长表
阳阴
乾卦阴盛极坤卦阴盛极
离卦阳极—阴生坎卦阴极—阳生
巽卦阳消阴光震卦阴消阳长
艮卦阴长阳弱兑卦阳长阴弱
太极与季、月、日、阴阳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赵献可是明朝医家,属于温阳派,受《周易》的影响较深,他将易理贯通于医学,在中医基础理论如心肾水火方面破有独见,尤于命门学说的创立多有建树。赵献可《阴阳论》载于《医贯》是一篇的易理为指导的精粹文献。进一步阐明“阴阳之理,
变化无穷,不可尽数”的道理。
如以《易经》泰、否二卦阐述阴阳交感关系和药物的阴阳升降。
阴阳学说贯穿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用于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指导着临床诊断和治疗。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人生有开,不离阴阳,外为阳,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五脏为阴,六腑为阳等等。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功能属于阳,物质属于阴,人体生理活动是以物质为基础的,人体功能与物质的关系也就是阴阳相互依在,相至消长的关系,阴阳不能分离,所以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良失,精气乃绝。”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正气分阴阳,包括阴液和阳气两部分,邪气亦有阴邪(寒、温)阳邪(风、暑、热、燥)之分。疾病的过程多为邪正斗争的过程,阴阳偏胜偏衰的过程,“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是中医学的病机定纲。所谓“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阴阳转化预示疾病的转归。
4)用于疾病的诊断: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八纲辩证以阴阳作为总纲。《景岳全书·使忠录》说: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论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
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故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
5)用于疾病的治疗
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故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深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就是治疗的基本原则。
《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略》曰:“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在药物治疗方面,中药的回气、五味,同样分阴阳,其中寒凉属阴(凉次于寒)温热属阳(温次于热)如黄苓、枝子、附子、干姜之类。
五味中: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窃与功效的药物,多上升向解,其性升浮,升浮为阳,而是泻下,清热、利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等功能药物,多向下行向内,其行性皆沉降,沉降为阴。
总之污水疾病,先辨阴阳,法用阴阳,药练阴阳,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愈疾病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