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90后”小学新教师职业角色适应困境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后”、“90后”小学新教师职业角色适应困境分析

21世纪开始至今,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80后”、“90后”们逐渐步入职场。小学校园里也同样迎来了新鲜的教师血液,他们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积极乐观、勇于挑战。然而,从孩子变为成人,从学生变为教师,在面对这一人生巨大转折时,优秀的他们同样会遭遇职业角色上的适应困境。本文浅议了“80后”、“90后”小学新教师应该如何适应自己的职业角色,做好职业准备,解决职业困境。小学新教师;职业困境;“80后”、“90后”

新教师指的是完成师范教育,参加教师岗位,但尚未完全适应教师角色、胜任教师工作的教师。美国学者卡瑞克·卡兰翰(cruick callanan)说过:“一个师范生的书桌与一位教师的书桌之间的距离,虽然在直线跨度上很短,但是它却是这些年轻人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所要跨越的一段最长的心理上的历程。”几乎所有的教师在入职初期都会经历进入教学工作的过渡阶段,这是他们职业生涯面临的首个最大挑战。有一些教师能够比较顺利地进入教学工作,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阶段是困难的,他们会感到挫败、沮丧,甚至受伤,想要离开教师岗位。

一、“80后”、“90后”小学新教师特征分析

据学界普遍共识,”80 后”是指出生于1980~1989 年的一代人,“90 后”是指出生于1990~ 1999 年的一代人。1998年,第一批“80 后”教师成年跨入职场。2008年,所有的“80 后”均已成年,而此时,第一批“90 后”也开始进入职场。

“80 后”小学新教师成长于中国社会经济由相对落后到迅速发展的阶段,社会开放程度逐渐扩大;“90 后”小学新教师成长于中国社会经济由“又快又好”到可持续发展的阶段,物质条件丰富,社会开放程度相当高。开放的成长环境,使得“80 后”、“90 后”小学新教师群体本身就具有与“60 后”、“70 后”教师群体不同的特征。

1. 生于独生子女家庭。自1978年计划生育成为中国基本国策以来,大多数核心家庭都贯彻了这一国策,只生育有一个小孩。生长在独生子女家庭中,“80 后”、“90 后”的父母长辈们对他们的关注更多,宠爱更多,他们习惯于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他们提出的要求也总是被尽可能地满足。为了他们的学业,“80 后”、“90 后”的情绪总是会被父母、长辈、老师很好地照顾到,他们也因此并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忍耐性差,不会掩饰心情,情绪变化快。

2. 善于表达自我。自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受国际主流文化欧美开放性文化的影响,与他们的父辈们相比,“80 后”、“90 后”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欲望,他们直接、真实、自我。

“80 后”、“90 后”不隐藏的直白表达是与其隐忍的父辈们截然不同的,在他们心目中“自我”是比之“集体”不相上下重要的关键词。父辈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个人意志服从集体意志,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在父辈们看来,“自我”是避之如蛇蝎的词汇,是不道德的、不光彩的。而“80 后”、“90 后”大多凡事从

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是否对自我的发展有利,这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我”怎样做才能成就自己的梦想?

3. 强调个性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和开放的社会环境给予了“80 后”、“90 后”反抗权威的自由氛围,他们勤于反思、不惧挑战、敢于反抗、强调个性和自由、倾向于挑战现存秩序、违背传统观点。每个人都是特殊的个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处事方式,不盲目追逐崇拜典型性、英雄性人物,“做自己”是“80 后”、“90 后”的人生格言。

二、“80后”、“90后”小学新教师的职业角色困境分析

怀揣着成为好教师的梦想,新教师却往往会犯很多错误,而他们所犯的错误往往源于好的初衷。这些初衷因为在实践中力道把握不当,往往使得新教师对学生要求过分严格或者过分宽容。

当面对完全迥异的问题,“80 后”、“90 后”小学新教师们需要站在一个成年人的角度,恰当地使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应急对策来解决这些课堂内外的问题。而在此之前,新教师对于教师职业的整个流程、对教师工作的认识都只是理论层面上的、相对陌生的。在处理各类问题时,新教师往往手忙脚乱,有时甚至力不从心。

1. 认知不足——当理想遭遇现实。刚刚踏上教师岗位,信心满满的“80 后”、“90 后”小学新教师迫切地希望将自己所学向学生倾囊相授,希望学生能够像自己一样热情,积极配合,课堂上迅速反应,跟随老师的节奏高效地学习,考试考出好成绩。然而在风风火火地忙碌了一段时间后,新教师们往往发现学生对自己所授知识

的接受度并不像自己所设想的那样高,给予的也不一定都能接受。因为生活经历有限,一些在成人看来很日常的词汇小学生并不理解。这些词原本是新教师准备用来解释课堂所授新知的,结果课堂上新教师还需要额外再解释这些日常词汇。受大学老师自由平等对话式教学模式的影响,新教师往往会带入大学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小学老师“要哄着教”的教学策略不以为然。结果发现应该教一遍就会的知识点,哪怕新授后又反复强调,学生还是不会。

其实理论上讲,刚从大学毕业的新教师学科专业知识更丰富,他们所教学生的成绩也应该更好。但相比熟手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学生,新教师的学生成绩要差了一大截。体会不到自己劳动的成果,没有愉悦感,没有成就感,又加上新的职业角色所面临的复杂人际关系,发现教师工作与自己想象中的完全不同,这些都让新教师倍感疲惫和沮丧。

事实上,大学不会为师范生的实际教学做任何准备。任何操作技能的获得都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教师职业除了要求教师有专业的学科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之外,更要求教师有对教材正确把握的能力,熟练的讲课技能、良好的课堂掌控技巧、课后反思能力、与学生日常交往的技能、与同事家长交往的技能,等等。大学提高的只是师范生的理论水平,实际的操作技能新教师还需要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习得。

据相关调查,熟手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会同时关注课前备课、课中调整、课后反思,相较于此新手教师更关注于课前的备课,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