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第4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管理会计学 课件 第4篇

管理会计学 课件 第4篇

9.2
全面预算的编制(续4)
5.制造费用预算 固定性制造费用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租金及 一些车间管理费用、财产税等,它们支撑企业总 体的生产经营能力,一经形成,在较短期内会保 持不变。 预计制造费用 =预计变动性制造费用+预计固定性制造费用 =预计业务量(机时、人工小时等)×预计变动 制造费用分配率+预计固定性制造费用
9.2
2.生产预算
全面预算的编制(续1)
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存货数量-预计期初存货数量
表 9-4 生产预算 2006 年度 季 度 预计销售量 加:预计期末存货 合计 减:预计期初存货 预计生产量 1 2 000 500 2 500 (100) 2 400 2 6 000 500 6 500 (500) 6 000 3 6 000 100 6 100 (500) 5 600 4 2 000 100 2 100 (100) 2 000
9.2
1.销售预算 预计销售收入=预计销售量×预计销售单价
全面预算的编制
表 9-3a 销售预算 2006 年度 季 度 预计销售数量 (万块) 单位售价(元) 预计销售额(万元) 1 2 000 0.70 1 400 2 6 000 0.70 4 200 3 6 000 0.80 4 800 4 2 000 0.80 1 600 全年 16 000 0.75 12 000
表 9-10 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 2006 年度 季 度 预计销售量(万块) 单位变动性销售及 管理费用 预计变动性销售及 管理费用 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工资 广告费 折旧费 保险费 差旅费 固定费用合计 预计销售及管理费用 减:折旧 预计现金支付的销售及 管理费用 1 2 000 0.05 100 35 10 15 - 5 65 165 15 150 2 6 000 0.05 300 35 10 15 - 5 65 365 15 350 3 6 000 0.05 300 35 10 15 15 5 80 380 15 365 4 2 000 0.05 100 35 10 15 - 5 65 165 15 150

管理会计课件ppt 共26页

管理会计课件ppt 共26页

第二节 管理会计的一般概念
管理会计的定义 管理会计的职能 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管理会计的一般概念
管理会计不同于传统的财务会计。不是核算, 也不是做会计分录。
现代企业会计包括两大部分:财务会计与管 理会计。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管 理服务。因此管理会计也被称为企业内部经 营管理会计。
①管理会计实践上: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使会计由单一的事后控制向事前、事中控制转变。
和动作研究,制定出各种定额和标准,借此对 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使企业管理向标准 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在会计实务中出现了“标准成本计算”和“预算控制”。
②管理会计理论上:1922年,美国学者奎因坦斯的 《管理的会计:财务管理入门》。1922年,麦金西 的《预算管理》和1924年的《管理的会计》。
提供的是正式报告,
提供的不是正式报告,共内部
对内容负有法律责任
管理使用,对内容不负有法律责任
重视管理行为的结果:财务状况、经营 重视管理行为的结果,更关注管理
成果、现金流量,不重视管理人员的行 的过程,并想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为影响。
和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
操作型
复合型
谢谢!
26
传统管理会计的形成阶段
1.基本特征—成本控制 2.目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
(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3.管理会计的内容: 以差异分析为主要内容的标准成本制度
和预算控制
(二)现代管理会计阶段
——以预测、决策为基本特征
1.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二次大战之后 跨国公司出现
生产经营 发生变化
一、管理会计的涵义
管理会计是管理和会计巧妙结合融为一体的一 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利用财务会计资料和其 他资料,采用会计的、统计的和数学的方法, 对未来的经营管理进行预测和决策,确定目标, 编制计划(预算),并在执行过程中加以控制 和考核,目的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取得最佳 的经济效益。

管理会计PPT课件

管理会计PPT课件
管理会计>>第二章>>第三节 混合成本分解
(一)高低点法
高低点法,是根据历史资料中相关范围内的最高业务量 与最低业务量及其相应成本来估算混合成本中的固定部分 和变动部分的方法。
1. 将最高业务量的混合成本与最低业务量的混合成本的 差额,除以最高业务量与最低业务量的差额,求出单 位变动成本;
2. 利用单位变动成本求出最高业务量或最低业务量水平 的变动部分总额;
1. 确定混合成本与业务量的相互关系,并用回归方程 y=a+bx表示;
2. 再计算出回归方程中固定成本a和单位变动成本b的数 值。
管理会计>>第二章>>第三节 混合成本分解
二、工程研究法
又称技术测定法,是由具有专业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对 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材料的特性和需求量、人工工时、机 器工时以及动力等的消耗量进行技术测定,并合理确定固 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一种分析方法。
管理会计>>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 西方管理会计的两个萌芽,标准成本计算 和预算控制,都是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 国。
• 管理会计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管 理科学化、现代化的产物,是会计实践发 展的必然结果,更是由于企业追求最大利 润的结果。
管理会计>>第一章>>第一节 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1.当产销量平衡时,变动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计算出的营业利润相等。 2.当生产量大于销售量时,全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高于变动成本法。 3.当销售量大于生产量时,全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低于变动成本法。 4.当连续几期的产销量相等时,两种方法计算的营业利润总和相等。
管理会计>>第三章>>第二节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区别

管理会计第4章

管理会计第4章

先付年金现值
(1+i)-4 (1+i)-3 (1+i)-2
(1+i)-1
A
A
A
A
A
A
0
1
2
3
4
5
先付年金现值=年金×PVIFAi,n× (1+i) 或=年金×( PVIFAi,n-1 +1)
例:某企业租用一设备,在10年中每年年初要 支付租金5000元,年利息率为8%,问这些租 金的现值是多少?
类别:先付年金终值、先付年金现值
A
A
A
A
A
A
0
1
2
3
4
5
先付年金与后付年金区别:先付可以看
作是少了一个时间周期,或多了一笔等 额收付的后付年金(普通年金)
A
A
A
A
A
A
0
1
2
3
A
A
A
普通年金示意图
1
2
3
4
5
A
A
4
5
先付年金终值=年金×FVIFAi,n× (1+i) 或=年金×( FVIFAi,n+1 -1)
即现在一次存入银行59280元现金,6年后 可得130000元。
年金时间价值的计算
年金指在某一确定的期间里,每期都有一笔相 等金额的收付款项。年金实质上是一组相等的 现金流序列。理解和认识年金,最重要的有三 个方面:
时间——间隔相同 金额——每期相等 序列——连续排列
由于收付款项的时间不同,又将年金划分为普 通年金、先付年金、递沿年金、永续年金四大类
点,本题可作计算基准的时点有1997年年初、1999年年
初和2001年年末。
以2001年年末为基准计算如下:

管理会计课件PPT课件

管理会计课件PPT课件
计算保本量和保本额的一种方法。 公式:
保本量(X0)=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a/cm 保本额(Y0)=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a/cmR
8
根据上公式还可推导出变型公式:
边际贡献( Tcm )=固定成本+营业利润 =a+p
固定成本(a)=边际贡献-营业利润 = Tcm-p
变动成本率(bR)=(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100%=bx/px
=(单位变动成本÷单价)×100% =b/p
9
将边际贡献率与变动成本率两指标联系起来考虑,可 以得出以下关系式:
贡献边际率(cmR) =(贡献边际÷销售收入)×100% =Tcm/px =(单位贡献边际÷单价)×100% =cm/p
7
根据本量利基本公式,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及营业 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营业利润(P)=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Tcm-a 从上面公式可看出只有当边际贡献大于固定成本 时才能为企业提供利润,否则企业将会出现亏损。
T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m
50000
▪ 贡献边际率(cmR)= p x ×100%= 1 2 5×0 0 10 00%=40%
▪ (2)营业利润(P)=Tcm-a=50 000-40 000
▪ =10 000(万元)
b
▪ (3)变动成本率(bR)= p×100%=
×6 100%=60%
10
▪ (4)贡献边际率与变动成本率的关系验证: ▪ 贡献边际率+变动成本率=cmR+bR=40%+60%=1
要求:(1)计算全部贡献边际指标。 (2)计算营业利润。 (3)计算变动成本率。 (4)验证贡献边际率与变动成本率的关系。
11
▪ 解:(1) 全部贡献边际指标如下: ▪ 单位贡献边际(cm)=p-b=10-6=4(万元/件) ▪ 贡献边际(Tcm)=cm·x=4×12 500=50 000(万元)

《管理会计基础课》第四章 成本管理

《管理会计基础课》第四章 成本管理

减:变动生产成本 0 贡献毛益
(300×40) 12000 12000
加:本期生产成本 (340a×60) 204减00:期间成本
可供销售的产品成本 减:期末存货成本 销售成本合计
(340×20)
20400
6800 13600
固定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2400 3300
4000
销售毛利 减:期间费用
单位产品目标成本=产品预计价格-单位产品应纳税费-单位产品目标利润
管理会计基础—第四章 成本管理之目标成本法
9
01-3目标成本的分解
目标成本初步确定之后,还需要将其按管理层次、管理职能、产品结构、产品形成过程、成 本的经济内容等分解为若干小的分解目标,并落实到与设计成本有关的各责任单位以至个人, 使他们都有一个具体、明确的目标成本,作为控制各部分设计成本与评价设计工作经济效果 的依据。
项目总成本
直接材料
220
直接人工
50
变动性制造费用
30
固定性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13 200 3 000 1 800 2 400 3 300 4 000
合计
27 700
管理会计基础—第四章 成本管理之变动成本法
22
• 表4-4 两种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的比较:
成本项目
变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性制造费用 固定性制造费用
完全成本法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制造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21
[例4-1]设某企业月初没有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当月某种产品 共生产60件,销售40件,月末结存20件。该种产品的制造成本资料和 企业的非制造成本资料如表4-3所示。

(本科)管理会计课件-第4章 盈亏平衡分析教学课件

(本科)管理会计课件-第4章 盈亏平衡分析教学课件

引例
在经济萧条时期,企业面临不断降低的销售额时,需要降低 固定成本或者变动成本,调整成本结构降低盈亏平衡点。
2008-2009年萧条时期,任天堂Wii游戏机和微软Xb60处于 激烈竞争阶段,因此提价并不是好选择,索尼公司采取降低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以降低盈亏临界点。索尼公司降低了零 件的数量和控制台中央处理器的成本,以降低变动成本,同 时,降低零部件的数量也降低了固定成本,如组装机器的成 本和负责与采购代理商的工资。
多品种的盈亏平衡分析
二、综合边际贡献率法
综合边际贡献率法是根据综合边际贡献率计算多品 种盈亏平衡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对各种产品同等看 待,不要求分配固定成本,将产品创造的边际贡献 视为补偿企业固定成本的收益来源。
三、联合单位法
当企业多种产品的实物产销量之间存在较稳定的数 量关系时,而且产品销路都有保障,就可以用联合 单位代表按实物量比例构成的一组产品。
(本科)管理会计课件-第4章 盈亏平衡 分析教学课件
正版可修改PPT
第四章 盈亏平衡分析
主要内容
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原理 单一产品盈亏平衡分析 多产品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拓展
学习目标
了解盈亏平衡分析的含义 熟悉利用敏感性分析的方法 掌握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原理与计算方法 掌握不确定及非线性条件下盈亏平衡点的计算
模型线性假设
原理:统计学——当企业有足够构建多元线性模型估计企业的盈利模型。
固定成本与单位变动成本不变假设 销售单价不变假设
固定成本不变假设:在一定期间和 业务量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表现为 一条水平线。
模型:固定成本=a,a为常数
单位变动成本不变假设:在一定期 间和业务量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总 额表现为一条水平线。

成本管理会计d第四章成本计算方法14.1 本章课件

成本管理会计d第四章成本计算方法14.1 本章课件

产品名称
甲 乙 丙 丁
第一车间 3000 1500 1000 950
6450
单位:台 生产工时
第二车间 1600 2000 1500 1000 6100
表4-37
月初在产品成本资料
批号 产品名称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1101 甲
37638 27914
1102 乙
43558 9624
单位:元
制造费用 14200 4264
1、基本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
2、辅助方法:分类法、定额法
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的划分,是从计算产品 实际成本角度考虑的,并不是因为辅助方法 不重要。基本方法是计算产品成本必不可少 的方法,而辅助方法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与 基本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第二节 品种法
一、品种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6500 41500
29600 14900 11500
197.3333 119.2
92
完工产品成本 19733.33 11920
9200 40853.33
第四节 分批法
一、分批法含义和适用范围 1、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归集生产
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小批单 件生产。 2、这些企业或生产部门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一批产品 通常不重复生产,即使重复生产也是不定期的。 3、采用分批法,产品的批别和批量往往根据购买者的 订单确定,因而按照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往往也就是 按照订单计算产品成本,所以分批法亦称订单法。
合计
1101
3000
4
12000
1680
13680

1102
1500
6000
840

4人大版管理会计学(第五版)第4章

4人大版管理会计学(第五版)第4章

提出各种成本降低方案
成本降低方案的提出主要可以从 改进产品设计、改善生产经营管理、 控制管理费用三个方面着手,这些方 案应该既能降低成本,又能保证生产 和产品质量的需要。
正式确定目标成本
企业的成本降低措施和方案确定后, 应进一步测算各项措施对产品成本的影 响程度,据以修订初选目标成本,正确 确定企业预测期的目标成本。
(指数平滑法)中盛公司1-6月份电冰箱的销售量如下表:
月份 1 2 1000 3 1300 4 1200 5 1170 6 1350 销售量 1200 (台)
a=0.3 , 一月的预测值为1250台,要求预测7月的销售量.
月份 aXt-1 1 2 3 4 0.3×1200 0.3×1000 0.3×1300 0.7×1250 0.7×1235 0.7×1165 (1-a)St-1 St 1250 1235 1165 1206
选择初选目标成本主要有两 种方法:

选择某一先进的成本水平作为初 根据企业预测期的目标利润,来 测算目标成本。

成本初步预测
成本初步预测是指在当前生产条 件下不采取任何新的降低成本措施确 定预测期可比产品能否达到初选目标 成本要求的一种预测。
初步预测是根据历史资料来推算的, 一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按上年预计平均单位成本测算预测 期可比产品成本。 2、根据前3年可比产品成本资料测算 预测期可比产品成本。
5 6
7
0.3×1200 0.3×1170
0.3×1350
0.7×1206 0.7×1204
0.7×1194
1204 1194
1240
因果预测分析法
影响产品销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在这些因素中,有些因素对产品销售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或与产品销售存在某 种函数关系,只要找到与产品销售(因 变量)相关的因素(自变量)以及它们之 间的函数关系,就可以利用这种函数关 系进行产品的销售预测。 这种销售预测方法就是因果预测分 析法。

管理会计第04章作业成本法

管理会计第04章作业成本法

第二节 作业成本法计算的基本原理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耗用资源,产品耗用作业,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 业导致成本发生。
资源
资源动因
作业
作业动因 成本对象
成本库/作业中心
该模型中,作业成本法是一个二阶段分配过程:
资源向作业分配。作业消耗资源,根据资源动因将 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
作业向成本对象分配。成本对象消耗作业,根据作 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
本章知识归纳:
本章介绍了作业成本法的概念、特征和成本计算程序。通过实例比较 了作业成本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
(1)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简称ABC)从根本上来 说是一种间接成本分配方法,它以作业为中心,根据作业对资源耗费的 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中,然后根据产品和服务所耗用的作业量, 最终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与服务。与传统的按照生产工时、定额工时、机 器工时、直接人工费等比例分配间接成本的方法相比,采用作业成本法 无疑能够提供更为精确的成本信息。
3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和应用与新制造环境下的成本构 成内容的变化密切相关,特别是制造费用的变化。
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
1.缩小制造费用的分配范围—由全厂统一分配改为若 干个成本库分别进行。
2.增加分配标准—由单一标准改为按成本动因的多标 准分配。
二、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
高科技技术的出现 科学技术的发展把生产的自动化进入一个更高级阶段,为 生产经营管理进行革命性的变革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
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的标准。 作业动因是各项作业被企业最终产品消耗的方式和
原因,是将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中的 标准。

管理会计第四章讲义

管理会计第四章讲义

第四章经营决策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在以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利用对成本、销售量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进一步分析企业的短期生产经营决策、特殊状态下的生产决策问题。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经营决策的主要分析方法以及其在经营决策分析中的具体运用。

本章主要考核内容:1. 了解决策的概念、特征和种类;2. 理解和运用经营决策分析中的相关成本;3. 运用经营决策分析方法对企业具体生产决策问题进行分析。

第一节决策分析概述1. 决策分析的含义决策分析是指为实现企业的预定目标,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对与企业未来经营战略、方针或措施有关的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过程。

2. 决策的特征决策的特征包括:1)决策总是面向未来;2)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3)决策要考虑人的因素;3. 决策的分类A. 按决策对经营活动的影响期的长短分类一一短期决策和长期决策;B. 按决策者所掌握的信息特点分类——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C. 按决策方案之间的关系分类——独立方案决策、互斥方案决策和组合方案决策。

4. 决策分析的程序1)确定目标2)收集与决策目标相关的信息3)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针对可实现目标提出一系列的被选方案4)选择其中最满意的方案进行执行5)跟踪和反馈第二节经营决策分析中的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概念按照成本是否与决策分析有关,方案成本可以分为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

(一)相关成本相关成本是指在经营决策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成本,是由某项特定决策方案直接引起的未来成本支出,并且是不同方案之间有差别的未来成本。

常见的相关成本包括:1. 增量成本狭义增量成本是指因实施某项具体方案而引起的成本,如果不采纳该方案,则增量成本就不会发生;广义增量成本是指两个备选方案相关之间的差额,又称差量成本。

增量成本是一种边际成本,由于业务量增加而增加的变动成本,是变动成本总额的变化。

边际成本是指当业务量无限小变动时,成本的变动与业务量的变动之比。

管理会计学第四章_本量利分析

管理会计学第四章_本量利分析

可见,变动成本率表明了企业销售收入中用于弥 补变动成本的比率高低。变动成本率高的企业获 利能力较弱。和它相对应的指标是贡献毛益率。
【例】相关指标的计算
• 大众制衣公司生产的T恤衫,单价p为100元/件,单 位变动成本b为65元/件,固定成本a为60000元。今 年预计销售量为2000件。
• 要求: (1)计算单位贡献毛益、贡献毛益总额、贡献毛益 率。 (2)计算营业利润。 (3)计算变动成本率。 (4)验证贡献边际率与变动成本率的关系。
贡献边际率+变动成本率=35%+65%=1
2.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关系:
总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贡献毛益=总收入-变动成本 利润=总收入-总成本
2.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关系:
• 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 • 利润=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 利润=销售量×单位贡献毛益-固定成本 • 利润=贡献毛益总额-固定成本 • 利润=销售收入×贡献毛益率-固定成本 • 利润=销售收入×(1-变动成本率)-固定成本
• 盈亏平衡点销售量提供的贡献毛益全 部被固定成本抵消,只有超过盈亏平 衡点的销售量提供的贡献毛益才形成 企业的利润。
• 实务中,常用企业现有销售量超过盈 亏平衡点的销售量的大小表明企业经 营的安全性,称为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指标的表现形式
表现形式: ★安全边际销售量,简称安全边际量 ★安全边际销售额,简称安全边际额 ★安全边际率
3.多品种盈亏平衡点计算模型
• 多品种生产的企业盈亏平衡分析的假设前 提:品种结构不变
• 常见的分析方法 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模型 联合单位模型。
⑴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模型
• 用金额表达的盈亏平衡点计算模型为: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固定成本/综合贡 献毛益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是,吴经理分两批购进2万个,在1个月内售空。
请问:吴经理采用的什么预测分析方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经营预测概述 销售预测(重点) 成本预测 利润预测 资金需要量预测(《财务管理》)
重点:预测的方法、定量销售预测
难点:定量销售预测
第二节 销售预测
经营预测:根据历史资料和现在的信息,运 用一定的科学预测方法,对未来经济活动 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发展趋势做出科学 的预计和推测的过程。
公式1:Yt=Tt+St 其中:Y——销量; T——趋势值;
S——季节加量或季节指数; t——时间 季节波动与趋势值不成比例关系
公式2:Yt=Tt·St 其中:T——长期趋势;
S——受季节影响增加的量 季节波动与趋势值成比例关系
适于销量 呈现周期 性变动的
产品
购买力指数预测法(Buying-power index method )
P108-110 趋势预测法
Trend forecast
算术 平均法、
加权 平均法、
指数 平滑法、
没有呈现上 升或下降的
变化趋势
呈现增减趋势; 近期权数大些
a(0<a<1)的取值 大小决定近期实 际销量对预测结果
的影响程度
Y=∑Xi /n
Y=∑WiXi
St=aXt-1 +(1-a)St-1
1、算术平均法 (arithmetic mean/average method)、
第四章 经营预测
引导案例——首次经营“健身圈”获 利可观?
20世纪90年代,国内市场首次出现“健身圈”,文 具店吴经理马上意识到了这是个商机。
他做了以下调研:一,市场需求预测。人们生活水 平提高后,健身肯定日益受重视。健身圈不受场地、 时间、年龄限制,肯定会受欢迎。二,销量预测。 全区45万人,按20人买一个,需2万多个。除零售外, 可与单位联系利用节假日发纪念品集体销售,销量 可观。三,利润预测。“健身圈”买价每个6元,预 计售价12元,扣除相应经营费用,利润可观。
0.6 St—1
本月平滑预 测St
11
2
12
4.0
11.00
6.6
10.6
3
13
4.8
10.60
6.36
11.16
4
16
5.2
11.16
6.70
11.90
5
19
6.4
11.90
7.14
13.54
6
237Leabharlann 613.548.12 ? 15.72
指数平滑法的优点:
1、a可以任意取值,比较灵活方便; 2、在不同程度上考虑了以往所有各期的
方法
判断 分析法
调查 分析法
定义
指销售人员根据直觉 判断进行预估,然后
由销售经理加以综合 ,从而得出企业总体 的销售预测的一种方法
指通过对有代表性顾 客的消费意向的调查
,了解市场需求的变 化趋势,进行销售预
测的一种方法。
适用条件
不便直接 向顾客调 查的公司
顾客数量有限, 调查费用不高, 顾客意向明确又 不会轻易改变的
第二章我们进行了成本性态分析,得到了成本 直线方程: Y = a+bX,在这个基础上,我 们就可以进行成本预测:
设预测期的产销量为X1,代入成本直线方程 得:Y = a+bX1为预测总成本。
观察值,比较全面。
假定影响销量的变量 只有一个,且二者呈
线性关系 假定影响销量的变 量只有一个,且销
量大回致归按直比线率法变y动=。a+bx
对数直线法y=abx
多元回归法y=a+∑bixi
假定影响销量的变量 不止一个,且与销量
呈线性关系。
因果预测分析法 (Causal Factor
Analysis ):分析某
经营预测的对象包括对产品销售市场、产品 生产成本、利润以及资金需要量等方面。
销售预测的作用: 1、根据预测情况来改进销售工作; 2、“以销定产”,争取更好的经济效果。
定性 预测法 Qualitative method
预 测 方 法
定量 预测法 Quantitative method
判断分析法 调查分析法 趋势预测法、 因果预测法、 季节预测法、 购买力指数预测法
预测期销售量
=平滑系数*上期实际销量+(取1—值范平围滑:系0<a数<1);*
上期预测销量
一般取值0.3——0.7
St=aXt—1+(1—a)St—1
指数平滑法(exponential smoothing method )、 a=0.4
月份t 实际销售额Xt 0.4Xt—1
1
10
上月预测 St-1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实际销 售额
24000
21200
28000
26000
30000
28000
Y=(24000+21200+28000)*0.1+(26000+30000)*0.2+28000*0.3 =26920
3、指数平滑法 P109 (exponential smoothing method)、
Y=∑Xi /n 计划期销售预测数=各期销售量总和/期数
例:A公司20*1年上半年及产品实际销售额的历史资料 如下,用算术平均法推算7月份销售额。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实际销 售额
24000
21200
28000
26000
30000
28000
Y=(24000+21200+28000+26000+30000+28000)/6=26200
个指标与其他指标 之间的相互联系, 并以它们之间的规 律性联系预测其未 来变化趋势的分析 方法。
回归直线法(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
假设:y=a+bx
bnxyx•y nx2(x)2
axn2 xy2 ( xx•) 2 xy
季节预测法(seasonal forecasting method)
2、加权平均法 (weighted average method )、
Y=∑WiXi
计划期销售预测数=∑各期销售量*各期权数
∑Wi=1 W1≤W2 ≤ W3 ≤ ……Wn
加权平均法、
例:A公司20*1年上半年及产品实际销售额的历史资料 如下,用加权平均法推算7月份销售额(取 W1=W2=W3=0.1,W4=W5=0.2,W6=0.3)。
公式:Bi=aiyi+biri+cipi 其中:Bi——i地区购买力占全国的百分比;
yi——i地区可支配收入占全国的百分比; ri——i地区零售额占全国的百分比; pi——i地区人口占全国的百分比 ai, bi, ci——上述三因素的相应权数。 ai+bi+ci=1 ∑Bi=1
第三节 成本预测 (Cost Forecas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