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模拟实验

合集下载

传热虚拟仿真实验报告

传热虚拟仿真实验报告

传热虚拟仿真实验报告一、引言在研究传热过程中,传统的实验方法不仅耗时费力,而且难以准确控制实验参数。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为传热实验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模拟传热过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传热现象。

二、实验设备和方法1. 实验设备本实验采用名为"热传导模拟"的虚拟仿真软件进行。

该软件提供了丰富的传热模型和实验参数可供选择和调整,可以模拟不同传热方式和材料的传热行为。

2. 实验方法首先,在软件中选择合适的传热模型和实验参数。

根据实验需求,可以选择传热方式(如对流、传导、辐射)和传热材料(如金属、液体、气体)进行仿真实验。

然后,通过调整实验参数,如温度、厚度、导热系数等,来模拟不同的传热场景。

最后,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我们得到了传热过程的实验结果。

以下是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1. 传热方式对传热速率的影响我们选择了三种常见的传热方式进行比较,分别是对流、传导和辐射。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不同传热方式在传热速率上的差异。

例如,在相同温度差和传热面积的情况下,对流传热的速率相对较大,而传导和辐射传热的速率较低。

2. 材料导热性能对传热速率的影响我们选择了几种常见的材料进行比较,如金属、木材、玻璃等。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对传热速率有着明显的影响。

例如,金属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传热速率较快,而木材和玻璃等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传热速率相对较慢。

3. 温度差对传热速率的影响我们通过调整实验参数中的温度差来模拟不同的传热条件。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温度差的大小对传热速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温度差较大时,传热速率较快;而当温度差较小时,传热速率较慢。

四、实验结论通过对传热虚拟仿真实验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传热方式对传热速率有着明显的影响,对流传热速率相对较大,而传导和辐射传热速率较低。

化工原理传热实验步骤及内容

化工原理传热实验步骤及内容

实验四传热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间壁式传热元件,掌握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方法。

(2) 学会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3) 观察水蒸气在水平管外壁上的冷凝现象。

(4) 掌握热电阻测温的方法。

(5) 了解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二、实验原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情况下,冷、热流体系通过固体壁面(传热元件)进行热量交换,称为间壁式换热。

如图(4 - 1)所示,间壁式传热过程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 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所组成。

图4-1间壁式传加程示意图达到传热稳定时,有Q -—爲)=卿/■沖仏一人.)-%4(丁-為)輛-场血(斥-咖式中:Q —传热量,J / s ;m —热流体的质量流率,kg / sC PI—热流体的比热,J / (kg ? C);T i —热流体的进口温度,C;T2 —热流体的出口温度,C;m —冷流体的质量流率,kg / s (4-1 )TC p2 —冷流体的比热,J /(kg ? C );11 —冷流体的进口温度,C;t2 —冷流体的出口温度,C;2:-1 —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W / (mC ); A—热流体侧的对流传热面积,m;";| —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差,C;2:-2 —冷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W / (mC );A—冷流体侧的对流传热面积,m;|f\ —固体壁面与冷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C;K —以传热面积A为基准的总给热系数,W / (m 2C);—冷热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C;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式(4—2)计算,—[「J(4 - 2)亠4 一5式中:T1 —热流体进口处热流体侧的壁面温度,C;TA2 —热流体出口处热流体侧的壁面温度,C。

固体壁面与冷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式(4—3)计算,r - :(4 —3)In切7式中:t wi —冷流体进口处冷流体侧的壁面温度,C;t W2 —冷流体出口处冷流体侧的壁面温度,C。

传热仿真实验报告

传热仿真实验报告

传热仿真实验报告传热仿真实验报告引言:传热是热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能量的传递和转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传热过程,我们进行了传热仿真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

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仿真实验,研究和分析不同物体之间的传热过程,探究传热的规律和机制。

方法:我们选择了两种不同材质的物体进行传热仿真实验,分别是金属板和塑料板。

实验使用了计算机辅助仿真软件,通过建立传热模型和设定初始条件,模拟了传热过程。

结果:通过仿真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金属板传热过程:金属板在初始温度为100°C的情况下,与周围环境的温度为20°C进行传热。

经过一段时间的传热过程后,金属板的温度逐渐趋于稳定。

我们观察到,金属板的温度下降速度较快,传热效果较好。

2. 塑料板传热过程:塑料板在初始温度为100°C的情况下,与周围环境的温度为20°C进行传热。

与金属板相比,塑料板的温度下降速度较慢,传热效果较差。

这是由于塑料的导热性能较差,传热过程中能量的传递速度较慢所致。

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材质对传热过程的影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传热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能够快速传递热量,而塑料等非金属材质的导热性能较差,传热速度较慢。

2. 温度差对传热过程的影响:传热过程中,温度差是影响传热速度的重要因素。

温度差越大,传热速度越快。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增大温度差来提高传热效果。

3. 传热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传热过程中,能量会从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实现能量的转化。

这种能量转化过程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热力学基本原理之一。

结论:通过本次传热仿真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传热过程的规律和机制。

不同材质的物体在传热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温度差是影响传热速度的重要因素。

传热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热力学基本原理之一。

传热仿真的总结与反思报告

传热仿真的总结与反思报告

传热仿真的总结与反思报告1. 引言传热仿真是一种运用计算机模拟和数值计算的方法来研究物体之间的热传递规律的技术。

它可以通过计算机模型来预测物体的温度分布和热流分布等参数,为热工工程和热传导学的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本报告总结和反思了在传热仿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及对该技术的进一步思考和反思。

2. 问题与解决方案在传热仿真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以下几个问题,并通过相应的解决方案来解决。

2.1 网格生成在进行传热仿真前,首先需要生成准确的网格。

然而,网格生成过程是相对复杂和耗时的。

我们遇到了网格生成不准确和边界条件处理不合理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以下几个方法:- 优化网格生成算法,提高网格生成的精度。

- 利用自动网格生成软件来自动生成网格,减少人工操作的错误。

2.2 模型的参数设定在传热仿真中,模型的参数设定是非常关键的。

不准确或不合理的参数设定会导致模拟结果的不准确性。

我们遇到了参数设定不合理和模型过于简化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方法:- 借助现有的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合理设定模型的参数。

- 对模型进行合理的简化和近似,选取适当的计算方法。

2.3 计算速度传热仿真是一个计算量较大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大尺寸或复杂的模型来说。

我们遇到了计算速度慢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方法:- 优化计算算法和程序结构,提高计算的效率。

- 利用并行计算技术,使用多核处理器或分布式计算集群来加快计算速度。

3. 思考与反思通过实际的传热仿真实验,我们获得了以下几点思考和反思:3.1 精确与效率的平衡在传热仿真中,我们常常需要在精确性和计算效率之间做出取舍和平衡。

过于追求精确性可能会导致计算量过大,计算时间过长,甚至无法计算。

而过于追求计算效率可能会导致结果精度不高,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我们需要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3.2 实验数据的依赖性在传热仿真过程中,准确的实验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均温板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均温板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均温板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均温板是一种常用的传热设备,在工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研究并提高均温板的传热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首先,我们搭建了一个实验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均温板、加热源、冷却源和温度传感器。

我们通过控制加热源和冷却源的温度,来实现对均温板的加热和冷却。

同时,利用温度传感器监测均温板表面的温度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均温板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基础测试,测试了不同工况下均温板的温度变化情况,探究了传热过程中的热传导规律。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均温板的传热性能与温度差、传热介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接着,我们对不同结构和材料的均温板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了它们的传热性能差异。

我们发现,均温板的结构和材料对其传热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不同设计参数下的均温板具有不同的传热特性。

在实验的基础上,我们还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建立传热模型和计算流体力学仿真,对均温板的传热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

我们可以通过数值模拟来预测不同工况下的均温板性能,并优化设计参数,提高传热效率。

最后,我们还对均温板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包括在化工生产、制造业和能源领域的应用。

通过研究均温板的传热性能,我们可以为其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提高生产效率和节能减排。

总的来说,我们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深入探讨了均温板的传热性能,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通过不断提高均温板的传热效率,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二维流动与传热模拟实验报告

2二维流动与传热模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五、实验原始记录(程序设计类实验:包括原程序、输入数据、运行结果、实验过程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类实验:编制分析与设计报告,要求用标准的绘图工具绘制文档中的图表。

系统实施部分要求记录核心处理的方法、技巧或程序段;其它实验:记录实验输入数据、处理模型、输出数据及结果分析)1、进入GANBIT软件主控画面,进行→→操作创建坐标网格图,如下图1所示:图1 坐标网格图2、由节点创建直线、圆弧边,并有线组成面后,确定边界线的内部节点分布。

然后进行→→操作创建结构化网格,如下图2所示:3、进入FIUENT软件中,建立求解模型、设置流体属性、设置边界条件后,求解点击Solver →Iterate进行300次迭代后得到出口界面上的平均温度变化曲线,再进行200次迭代运算后,监视器曲线为一条直线,说明出口处平均温度已经达到稳定状态,如下图3所示。

4、显示实验结果。

在进行Display →Contours操作后,分别得到速度分布图,如下图4;温度分布图,如下图5;温度等值曲线图,如下图6;速度矢量图,如下图7;混合器内等压线图,如下图8;混合器内速度水头等值线图,如下图9。

在进行Plot →XY Plot操作后,得到出流口截面上温度、压力、速度分布图,分别如下图10、图11、图12所示。

图2 换热器的网格图图3 出口平均温度变化曲线(左为300次后,右为再200次后)图4 速度分布图图5 温度分布图图6 温度等值曲线图图7 速度矢量图图8 混合器内等压线图图9 混合器内速度水头等值线图图10 出流口截面上温度分布图图11 出流口截面上速度分布图图12 出流口截面上压力分布图5、利用二阶离散化方法重新计算得到混合器内温度分布图,如下图13所示。

图13 二阶离散化法得到混合器内温度分布图上图13与图5比较,可以看出温度分布得到较好的改善,说明使用二阶离散化方法计算结果更合理。

纳米流体传热CFD模拟仿真

纳米流体传热CFD模拟仿真

纳米流体传热CFD模拟仿真
一、引言
纳米流体传热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由于其独特的传热特性和应用前景,受到了广泛关注。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在纳米流体传热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纳米流体传热CFD模拟的基本原理、方法、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纳米流体传热CFD模拟的基本原理
CFD模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流体流动和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这些模型,从而获得流体的速度场、温度场等参数。

在纳米流体传热研究中,CFD模拟可以用来研究纳米流体的流动和传热特性,揭示其传热机制和规律。

三、纳米流体传热CFD模拟的方法
1.建立数学模型
在纳米流体传热CFD模拟中,首先需要建立描述流体流动和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

这些模型通常包括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等。

对于纳米流体,还需要考虑颗粒的布朗运动等因素对传热过程的影响。

2.数值求解方法
建立数学模型后,需要采用适当的数值求解方法进行计算。

常用的数值求解方法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有限体积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离散化方程,将连续的物理问题转化为离散的数学问题,然后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

高中地理实验课设计——以模拟热力环流为例

高中地理实验课设计——以模拟热力环流为例

【概述】热力环流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地球上气候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高中地理实验课中,通过模拟热力环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球的大气环流系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设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分析等角度,详细介绍一节高中地理实验课的设计与实施过程。

【实验目的】1.了解热力环流的概念及其在地球大气环流中的作用;2.掌握模拟热力环流的实验方法和步骤;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实验原理】热力环流是地球大气环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气候形成和变化的主要机制之一。

地球自转和不同地区日照热量的差异导致了地球表面温度的不均匀分布,进而形成了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它们的存在影响着地球大气运动规律和气候分布。

【实验器材】1. 温度计2. 热源3. 水槽4. 冷热水【实验步骤】1. 将水槽放置在实验台上,并将温度计放入水槽中;2. 在水槽的一侧加热,另一侧放冷水;3. 测量并记录水槽中的温度变化;4.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5.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加热的一侧,水温上升形成低压带,在另一侧冷水形成高压带,两者之间形成热力环流现象。

这个实验结果生动地模拟了地球大气环流中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深入理解了热力环流的概念及其在地球大气环流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心得】通过这次模拟热力环流的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实验方法和步骤,还培养了实验观察、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也加深了对地球大气环流系统和热力环流的理解,为学习和探究地理学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上述实验设计以模拟热力环流为例,展示了一节高中地理实验课的设计与实施过程。

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大气环流系统和气候形成机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效果。

相信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和实施,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促进地理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传热实训报告心得

传热实训报告心得

一、前言时光荏苒,转眼间传热实训已经结束。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也收获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以下是我对传热实训的心得体会。

二、实训过程回顾1. 实训内容本次传热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传热基本概念、传热基本定律、传热系数测定、传热设备设计、传热过程模拟与优化等。

2. 实训过程(1)理论学习: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讲解,我对传热基本概念、定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实际操作奠定了基础。

(2)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传热设备,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巧,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测量与控制。

(3)团队协作: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实验,大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训心得体会1.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重要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实验技能提升实训过程中,我掌握了传热实验的基本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这将为我提供有力的支持。

3. 团队协作精神在实训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只有团结一致,才能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调,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4. 安全意识实训过程中,我明白了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在操作过程中,我严格遵守实验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5. 对传热领域的认识通过本次实训,我对传热领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传热技术在工业、农业、日常生活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四、实训总结1. 实训成果通过本次传热实训,我掌握了传热实验的基本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安全意识;对传热领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 不足之处在实训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如实验操作不够熟练、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等。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努力提高自己,弥补不足。

传热虚拟仿真实验报告

传热虚拟仿真实验报告

传热虚拟仿真实验报告传热是热力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热量在物体之间的传递过程。

在工程领域中,传热的研究对于优化设计和能源利用至关重要。

本实验使用虚拟仿真技术,通过模拟传热的实验过程,来探索不同材料和条件下的传热性能。

实验设计:我们设计了三个实验,分别研究了导热材料、辐射传热和对流传热。

实验一:导热材料实验为了研究导热材料的传热性能,我们选择了两种不同的材料:金属和绝缘材料。

通过在两个材料上施加不同的热源并测量温度变化,我们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金属材料的传热速率更快,温度上升更快,而绝缘材料的传热速率较慢,温度上升较缓慢。

实验二:辐射传热实验辐射传热是通过空气中的辐射能量传递热量的过程。

我们使用两个不同的表面材料进行实验:黑色和白色。

首先,我们将两个材料放置在相同的环境温度下,记录它们的初始温度。

然后,我们使用一个热源照射在材料上,并观察温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黑色表面的温度上升较快,因为它能够更有效地吸收和辐射热能。

白色表面的温度上升较慢,因为它能够较少地吸收和辐射热能。

实验三:对流传热实验对流传热是通过流体的运动来传递热量的过程。

我们使用两个不同的容器进行实验:一个是封闭的容器,另一个是开放的容器。

在封闭容器中,我们注入了热水,并记录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在开放容器中,我们同样注入了热水,并观察水的温度变化以及水面的蒸发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在开放容器中,水的温度上升速度更慢,因为水的蒸发散热使得温度上升减缓。

实验分析: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导热材料的传热速率较快,而绝缘材料的传热速率较慢。

这对于设计具有优良传热性能的材料至关重要。

2. 黑色表面能够更有效地吸收和辐射热能,而白色表面的吸热和辐射能力较弱。

3. 对流传热中,水的蒸发能够使温度上升速度减缓,这对于控制温度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我们对传热的不同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传热虚拟仿真实验报告

传热虚拟仿真实验报告

传热虚拟仿真实验报告传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学概念,它涉及到许多工程和科学领域,例如能源领域、建筑工程、医疗设备设计和高科技制造等等。

学习传热的理论和实践,不仅是物理学和工程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许多其他专业工科人员所需要掌握的知识。

传热是指热量从一个物体或系统流向另一个物体或系统的过程。

这个过程既发生在固体中,也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

而这个过程的主导方程式通常被称为热传导方程式。

热传导方程式包含了多个物理因素,例如温度差异、热传导系数、物体形状和尺寸等。

为了理解和研究传热过程,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测量。

但是,由于真实实验涉及到许多复杂因素,并且需要很高的实验技能和成本,因此,近年来虚拟仿真技术越来越被广泛采用。

虚拟仿真实验是基于计算机模型和相关软件的模拟仿真技术。

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可以模拟真实实验中的各种环境和条件,并且使学习者能够探索和实验各种物理场景,提高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探究传热过程,并提高学习者对传热方程式的理解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实验的过程、结果和分析,同时探讨虚拟仿真技术在传热学习中的应用。

实验过程首先,我们通过一个虚拟仿真软件(例如COMSOL Multiphysics和ANSYS Fluent等)建立传热过程的模型。

这个模型基于传热方程式和对物体和环境的初始条件进行建模。

例如,我们可以模拟一个热平衡过程,对一个热源和一个冷源之间的传热进行观察和测量。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测量实验中的各种物理量(例如温度、热流量、热容量等),并将其可视化和记录。

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和环境,例如改变表面温度和材质,观察传热速率和其他参数的变化。

最后,我们可以将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并对仿真模型和实验进行分析和解释。

我们可以通过模型参数的调整来控制和优化传热过程,并应用模型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我们可以得到大量数据和结论。

传热虚拟仿真实验报告

传热虚拟仿真实验报告

传热虚拟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传热虚拟仿真实验,研究热传导的基本原理,探究不同材料的热导率对传热过程的影响。

实验原理:
传热是物体内部或不同物体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

热量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本实验主要研究热传导的过程。

传热虚拟仿真实验装置:
本次实验采用传热虚拟仿真实验装置,由电脑软件模拟实验过程。

该装置包括一个虚拟热源、一个虚拟试样和一个虚拟温度计。

通过调整虚拟热源的温度和虚拟试样的材料,可以模拟不同条件下的传热实验。

实验步骤:
1. 打开传热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并确保装置连接稳定。

2. 设置虚拟试样的材料和尺寸,以及虚拟热源的温度。

3. 开始实验,并记录虚拟温度计上的温度变化。

4.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与时间的变化曲线。

5. 对不同材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热传导特性。

实验结果和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温度变化曲线表明不同材料的热传导速度不同,热导率高的材料
传热速度较快。

2. 同一材料,在温度差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增加,温度差逐
渐减小,传热速度逐渐降低。

3. 热导率较高的金属材料传热速度较快,而热导率较低的绝缘材料
传热速度较慢。

实验结论:
本次传热虚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热传导的速率与材料的热导率密
切相关。

热导率高的材料传热速度较快,而热导率低的材料传热速度
较慢。

了解和研究材料的热传导特性,对应用领域的热管理非常重要。

数值传热_传热学上机实验_墙角稳态导热问题数值模拟

数值传热_传热学上机实验_墙角稳态导热问题数值模拟

图一
二、 计算原理
本次上机模拟实验选等温边界条件。墙角是中心对称的,所以取其 1/4 研究, 方便计算机计算。上机模拟选取网格划分方法同实际实验,可根据热平衡法列 出节点方程,各方向导入单元体的热量之和为零。该边界条件下共有四类节点,
Hale Waihona Puke 内节点、内边界点、外边界点和绝热边界点。
图二
四种节点的节点方程简化如下:
eps=1; temp=A[i][j]; A[i][j]=(A[i-1][j]+A[i+1][j]+A[i][j-1]+A[i][j+1])/4; eps=A[i][j]-temp;
} eps=1; temp=A[0][j]; A[0][j]=(A[0][j-1]+A[0][j+1]+2*A[1][j])/4; eps=A[i][15]-temp; } //计算墙体外表面导热量 q_out=0; for(i=1;i<11;i++) q_out=q_out+A[i][0]-A[i][1]; for(j=1;j<15;j++) q_out=q_out+A[11][j]-A[10][j]; q_out=q_out+(A[0][0]-A[0][1]+A[11][15]-A[10][15])/2; q_out=q_out*0.53; //计算墙体内表面导热量 q_in=0; for(i=1;i<7;i++) q_in=q_in+A[i][4]-A[i][5]; for(j=5;j<15;j++) q_in=q_in+A[7][j]-A[6][j]; q_in=q_in+(A[0][4]-A[0][5]+A[7][15]-A[6][15])/2; q_in=q_in*0.53; //计算平均导热量和相对误差 q=(q_in+q_out)/2; eps=abs(q_in-q_out); } //输出结果 for(i=11;i>5;i--) { for(j=0;j<16;j++) out<<setw(8)<<setprecision(2)<<A[i][j]<<" "; out<<endl; } for(i=5;i>=0;i--) { for(j=0;j<6;j++) out<<setw(8)<<setprecision(2)<<A[i][j]<<" "; out<<endl; } out<<"墙体内表面导热量q_in="<<q_in<<"\n"; out<<"墙体外表面导热量q_out="<<q_out<<"\n"; out<<"墙体平均导热量q="<<q<<"\n"; return 0; }

传热学实验—-墙角matlab导热问题

传热学实验—-墙角matlab导热问题

二维导热物体温度场的数值模拟姓名小明学号 111111班级能动学院能动一、问题描述有一墙角模型,尺寸如图1所示,导热系数0.53W/(m·K),墙角内外壁为第一类边界条件。

求解该模型的温度分布及导热量。

图1q=0二、计算原理根据热平衡法列出节点方程,各方向导入单元体的热量之和为零。

内节点和绝热边界点(图1点划线上的点)的方程形式不同。

图2 Array图2所示的内节点和绝热边界节点方程如下:内节点:)()()()(1,,1,,1,1,,1,=⎥⎦⎤⎢⎣⎡-+-+-+-••=+++-+-+x y t t x y t t y x t t y x t t j i j i j i j i j i j i j i j i W E S N ∆∆∆∆∆∆∆∆ΦΦΦΦλ绝热边界点:)(02)(2)(1,,1,1,,1,=⎥⎦⎤⎢⎣⎡-++-+-••=+++--+x y t t y xt t y x t t j i j i j i j i j i j i W E S N ∆∆∆∆∆∆ΦΦΦΦλ三、计算过程用Matlab7.1语言编写计算程序,初取网格步长m y x 1.0=∆=∆运行结果:图1:各个点的温度数值图2:分层设色等温线分布图3:等温线分布(每两条线间隔为三度)四、小结本次数值模拟是运用matlab程序用于数值计算。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并复习了热传导问题的数学描述和热平衡法;从模拟过程中练习了不同节点迭代方程的建立;并简单学习了matlab语言的使用。

这次大作业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可能的研究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通过模拟实验学习热传导探索热量的流动

通过模拟实验学习热传导探索热量的流动

通过模拟实验学习热传导探索热量的流动热传导是指物体内部或不同物体之间由热量传递的现象。

热量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的运动能量,当温度差异存在时,热量就会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导。

为了更好地了解热传导的过程和热量的流动规律,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进行学习。

一、材料准备和实验设备配置在进行热传导实验前,我们首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实验设备:1. 导热材料:如金属棒、塑料棒等;2. 温度计:用来测量不同位置的温度;3. 热源:如火炉、电炉等;4. 绝热材料:如泡沫塑料等,用于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5. 实验装置:包括支架、夹子等设备,用于将实验材料固定在适当位置;6. 计时器:用于测量传导时间。

二、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a. 将实验装置搭建好,保证固定稳定;b. 准备好导热材料,并将其放置在支架上;c. 使用温度计测量导热材料的初始温度。

2. 制定实验计划在开始实验前,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实验计划,包括所需测量的温度点以及测量时间间隔等。

根据具体实验目的,我们可以选择在导热材料的不同位置插入温度计,然后每隔一定时间进行温度测量。

3. 开始实验a. 将热源打开,让导热材料加热;b. 在预定的时间间隔内,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位置的温度,并记录下来;c. 持续测量,直至材料温度达到平衡状态。

4. 数据分析a. 将实验得到的温度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以便更直观地观察温度变化;b. 根据温度数据,分析热量的传导过程和规律。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热传导的现象和规律。

实验数据显示,当导热材料的一端加热时,加热区域的温度升高,而远离加热区域的地方温度升高较慢。

这就说明热量是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导的。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表中的曲线呈现出一种规律性的趋势,即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差逐渐减小,最终导热材料内部各点的温度趋于稳定。

这说明热传导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增长热量逐渐平衡。

食品加工过程中传热特性的模拟与分析

食品加工过程中传热特性的模拟与分析

食品加工过程中传热特性的模拟与分析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传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模拟和分析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传热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加工过程中的传热机制,优化加工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性。

一、传热模拟的重要性对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传热特性进行模拟和分析,可以大大提高工程师对于传热过程的理解和把握。

通过模拟可以得到不同工艺条件下的传热效果,并对传热过程中的参数进行优化。

传热模拟还可以提供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分布等详细信息,帮助工程师根据产品的要求合理地设计加热设备和加热时间。

二、传热模拟的方法传热模拟常用的方法有有限元法和计算流体力学法。

有限元法是一种数学方法,通过将加工过程中的物质划分为有限数量的单元,在每个单元内建立传热方程,然后求解这些方程来得到整个系统的传热过程。

计算流体力学法是一种数值计算的方法,它通过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和传热方程,来模拟流体中的流动和传热现象。

三、传热模拟的应用在食品加工中,传热模拟可以用于优化加热工艺,提高加工效果。

例如,模拟可以用于分析不同加热方式对于食品温度分布的影响,从而选择最适宜的加热方式。

还可以模拟不同厚度的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的传热特性,帮助我们选择加热时间和温度,以确保整个产品都能达到理想的加工要求。

在食品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传热模拟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模拟可以获得不同包装材料和储存条件下的传热情况,分析其对食品保质期和储存安全性的影响。

这样可以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科学的储存和运输方案,保证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四、传热模拟的挑战和未来发展尽管传热模拟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食品是一种复杂的多相多组分系统,传热模拟需要考虑食品的多种特性,如水分分布、物理性质等。

其次,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传热特性是非线性的,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对传热的综合影响。

此外,模型参数的获取也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大量实验数据的支持。

未来,传热模拟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水水传热实验仿真思考题

水水传热实验仿真思考题

水水传热实验仿真思考题1. 引言传热是热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工程领域中常见的问题。

而水水传热实验仿真则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对水水传热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

本文将从实验仿真思考题的角度,对水水传热实验仿真进行探讨和讨论。

2. 实验背景水水传热实验仿真是一种通过计算机软件对水水传热过程进行模拟的方法。

传热过程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在水水传热实验仿真中,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模拟软件中的参数,如温度、流速等,来模拟不同条件下的传热过程,从而研究传热规律。

3. 实验目的水水传热实验仿真的目的是通过模拟软件对传热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获得传热规律和相关参数。

具体目的包括:•研究不同条件下的传热过程,如温度差、流速等对传热效果的影响;•探究传热过程中的热阻、热流量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传热过程中的热传导、对流传热、辐射传热等机制。

4. 实验方法水水传热实验仿真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4.1 确定仿真软件和模型选择合适的仿真软件和模型是水水传热实验仿真的第一步。

常用的仿真软件包括ANSYS、COMSOL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软件。

模型的选择要考虑实验目的和条件,如传热介质、流动方式等。

4.2 设置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在进行仿真之前,需要设置合适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初始条件包括温度、流速等参数的初始值,边界条件包括流体的进出口条件、固体表面的热边界条件等。

4.3 进行仿真计算根据设置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进行仿真计算。

计算过程中,可以观察和记录传热过程中的温度分布、流速分布等参数的变化情况。

4.4 分析和讨论结果根据仿真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可以比较不同条件下的传热效果,探讨传热规律和相关参数的变化规律。

5. 实验思考题在进行水水传热实验仿真时,我们可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5.1 温度差对传热效果的影响在传热过程中,温度差是影响传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调节仿真软件中的温度差参数,观察传热效果的变化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名称传热模拟实验班级化艺146 姓名楚莹鑫学号 1401010625
成绩指导老师王许云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空气—水蒸气简单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掌握对流传热系数αi 的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并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
Nu=ARe m Pr0.4 中常数A、m 的值。

2.通过对管程内部插有螺旋线圈的空气--水蒸气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测定其准数关联式Nu=BRe m 中常数B、m 的值和强化比Nu/Nu0,了解强化传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式。

二、实验装置
1.实验设备流程示意图
空气-水蒸气传热综合实验装置流程图
1-液位计; 2-储水罐; 3-排水阀; 4-蒸汽发生器; 5-强化套管蒸汽进口阀;
6-光滑套管蒸汽进口阀;7-光滑套管换热器;8-内插有螺旋线圈的强化套管换热器;9-光滑套管蒸汽出口; 10-强化套管蒸汽出口; 11-光滑套管空气进口阀; 12-强化套管空气进口阀;13-孔板流量计;14-空气旁路调节阀;15-旋涡气泵;16-蒸汽冷凝器
三、实验原理
1.普通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的测定
(1)对流传热系数 αi的测定
对流传热系数αi可以根据牛顿冷却定律,用实验来测定。

因为αi <<αo ,所以传热管内的对流传热系数αi≈K,K(W/m2·℃)为热冷流体间的总传热系数,且K≈Q i/( ∆t m *s i)。

所以:
αi≈Q i /(∆∆t m *s i)
式中:α
αi 管内流体对流传热系数,W/(m2·℃);
Qi—管内传热速率,W;
Si—管内换热面积,m2;
∆t mi 管内平均温度差,℃。

平均温度差计算公式:∆∆t mi =t w-t m
式中:t m 冷流体的入口、出口温度t w 壁面平均温度,℃;
因为换热器内管为紫铜管,其导热系数很大,且管壁很薄,故认为内壁温度、外壁温度和壁面平均温度近似相等,用tw来表示,由于管外使用蒸汽,所以tw近似等于热流体的平均温度。

管内换热面积:S i =πd i L i
式中:di 内管管内径,m;
Li 传热管测量段的实际长度,m。

由热量衡算式:
Q i =W i c pi(t i2-t i1 )
其中质量流量由下式求得:
W i =V iρi /3600
式中:Vi 冷流体在套管内的平均体积流量,m3 / h;
cpi 冷流体的定压比热,kJ / (kg·℃);
ρi 冷流体的密度,kg /m3。

cpi 和ρi 可根据定性温度 tm 查得,t m=(t i1+t i2)/2为冷流体进出口平均温度。

ti1,ti2,tw, Vi 可采取一定的测量手段得到。

(2)对流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的实验确定
流体在管内作强制湍流,被加热状态,准数关联式的形式为:
Nu i= A Re i m Pr i n
物性数据λi、cpi、ρi、μi可根据定性温度tm查得。

经过计算可知,对于管内被加热的空气,普兰特准数Pri变化不大,可以认为是常数,则关联式的形式简化为:
Nu i= A Re i m Pr i0 .4
这样通过实验确定不同流量下的Rei与Nu i,然后用线性回归方法确定A和m的值。

2 强化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及强化比的测定
强化传热又被学术界称为第二代传热技术,它能减小初设计的传热面积,以减小换热器的体积和重量;提高现有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使换热器能在较低温差下工作;并且能够减少换热器的阻力以减少换热器的动力消耗,更有效地利用能源和资金。

强化传热的方法有多种,本实验装置是采用了多种强化方式,见表
其中螺旋线圈的结构图如图 2-1 所示,螺旋线圈由直径 3mm 以下的铜丝和钢丝按一定节距绕成。

将金属螺旋线圈插入并固定在管内,即可构成一种强化传热管。

在近壁区域,流体一面由于螺旋线圈的作用而发生旋转,一
面还周期性地受到线圈的螺旋金属丝的扰动,图 1 螺旋线圈强化管内部结构
因而可以使传热强化。

由于绕制线圈的金属丝直径很细,流体旋流强度也较弱,所以阻力较小,有利于节省能源。

螺旋线圈是以线圈节距H 与管内径 d 的比值以及管壁粗糙度(2d / h )为主要技术参数,且长径比是影响传热效果和阻力系数的重要因素。

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总结了形式为Nu B Re m的经验公式,其中B和m的值因强化方式不同而不同。

在本实验中,采用实验 1 中的实验方法确定不同流量下的Rei
与Nu i,用线性回归方法可确定B和m的值。

单纯研究强化手段的强化效果(不考虑阻力的影响),可以用强化比的概念作为评判准则,它的形式是:Nu Nu0,其中 Nu 是强化管的努塞尔准数,Nu0 是普通管的努塞尔准数,显然,强化比Nu Nu0>1,而且它的值越大,强化效果越好。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评判强化方式的真正效果和经济效益,则必须考虑阻力因素,阻力系数随着换热系数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导致换热性能的降低和能耗的增加,只有强化比较高,且阻力系数较小的强化方式,才是最佳的强化方法。

四、实验操作步骤
1)打开总电源开关,启动电加热器开关,设定加热电压,开始加热。

2)打开普通套管加热蒸汽进口阀6 和普通套管空气进口阀11。

3)换热器壁温上升并稳定后,打开空气旁路调节阀14(开到最大),启动风机。

4)利用空气旁路调节阀14 来调节空气的流量并在一定的流量下稳定3—5 分钟(仿真为数值不再变化)后分别测量记录空气的流量,空气进、出口的温度和管壁温度。

5)改变不同流量测取6-8 组数据。

6)强化管实验打开强化管加热蒸汽进口阀5 和强化管空气进口阀12,用上述同样方法测取6-8 组数据。

7)实验结束后,依次关闭加热开关、风机和总电源。

五、实验记录及实验处理
1、数据记录
实验图表图一
实验图表图四
2、数据处理
(1)普通管
由图可知直线斜率为 m =0.838 。

截距为 lgA=-1.849 。

求得 A=0.0142 (2)强化管
由图可知直线斜率为 m =0.894 。

截距为 lgA=-1.982 。

求得 A=0.0104
六.讨论
误差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
(1)热电阻温度计、孔板流量计和压差计测量不够准确;
(2)流量计显示时有波动,读数不够准确;
(3)读取温度值时系统还未完全稳定;
(4)多步计算产生的误差;
(5)管壁不够光滑,管件材料不可能完全相同,造成一定的误差。

强化管的曲线总是在普通管曲线的上方,表明强化管的传热效率高于普通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