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课内外比较阅读训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1《古诗词三首》(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1《古诗词三首》(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a4b8314693daef5ef73dd5.png)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1.古诗词三首一、课内阅读:(一)阅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回答问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诗中用梅子金黄、、、菜花稀,写出了初夏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麦花雪白菜花稀”的意思是荞麦花一片雪白,菜地里的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2)白天很少见到行人的原因是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回答问题。
宿新市徐公店宋,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
1.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2.《宿新市徐公店》是由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取的是其中一首。
新市: 。
3.“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两个动词分别是和,意思是,将儿童的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三)补全词,完成练习。
[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_______溪东,中儿________。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__________。
1.本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
我还知道“渔歌子”“西江月”“忆江南”“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也是词牌名。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相媚好”形容老夫妇互相逗趣取乐的样子B.词的上阕描写了江南山村的景色,下阕描写了两代人的生活画面C.这首词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D.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3.词的上阕中“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乡村清新优美的自然环境。
词的下阕中“亡赖”一词并无贬义,而是形容小儿_______________。
最后一句中“__________”字用得甚妙,使小儿天真、活泼的样子跃然纸上。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97d0e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0.png)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课内古诗词目录《唐诗五首》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春望(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李清照)课外古诗词目录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通过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1答: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故乡景象。
4.本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答: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援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豪情?答:作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运用典故,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隐逸山林的愿望。
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训练苏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训练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673b3928ea81c759f578ca.png)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训练苏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繁星(一五九)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2]“天上的风雨”指的是(______),“心中的风雨”指的是(______)。
A.天气的变化,也就是刮风下雨B.生活中的挫折、不顺引起的不愉快乃至痛苦的心情。
[3]这首诗表现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你把这首诗读给你的妈妈,妈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阅读。
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1]这两节诗主要突出了什么?()A.白桦的外在形象。
B.白桦的内在气质。
[2]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前一小节写白桦静中有动的气质美。
B.后一小节把白桦置于朝霞的映照之下,衬托出白桦的秀美。
C.“寂静”用“朦胧”来修饰,写出白桦含蓄而高洁的精神。
D.“姗姗来迟”突出朝霞的形态之美,表现朝霞比白桦更美的特点。
[3]这两节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理解。
街头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哪管他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溪边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1]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垂柳(liǔniǔ)染绿(ruǎn rǎn)扑腾(téng teng)钓竿(gān gǎn)膝盖(xīqī)蹦跳(bèng bèn)[2]“黑旋风”指《水浒传》里的_______,“浪里白条”指_______。
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训练(有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训练(有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949a0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5.png)
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训练(有答案解析)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训练班次姓名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送友人黄鹤楼XXXXXX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昔人已乘XXX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XXX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________愁情。
【答案】思乡【解析】《黄鹤楼》通过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烘托出作者清冷的思想之情和自己深重的漂泊之感。
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
所以可概括为“思乡”之情。
2.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XXX”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答案】A【解析】B.“故人”是老朋友。
“昔人”是指过去的仙人。
C.“青山”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晴川历历汉阳树”:如今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过去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XXX”写物是人非之感。
D.“浮云”表示墨客漂泊的出身。
白云千载空悠悠:千百年来只瞥见悠悠的白云。
惟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照旧。
“白云”指白云悠悠,仙去楼空,光阴不再,事过境迁,世事茫茫。
故选A。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小题。
1饮湖上初晴后雨XXX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1.这首诗的作者XXX,号___居士。
【答案】XXX【解析】本题考察学生文学知识的把握,文学知识正误的判别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首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XXX,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XXX居士,世称XXX、XXX。
2.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了解,正确的一项是()A.“潋滟”意为波涛汹涌,写出雨后水量充沛。
课内古诗词阅读与课内外对比阅读专练—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课内古诗词阅读与课内外对比阅读专练—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0896d2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1.png)
课内古诗词阅读与课内外对比阅读专练一、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①尽冠缨。
(李白《古风•十九》)【注】①豺狼,指安禄山及其部下。
(1)这首诗的前十句描写了怎样的太虚幻境?(不超过10字)(2)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相比,两首诗的主旨的最大不同是什么?(3)在艺术上,这首诗采用了______神奇想象,将仙境与尘世,出世与入世,飘逸与沉重,一并交织在瑰丽奇幻的艺术境界中。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C.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
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
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2.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3.赏析诗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全册 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全册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5b13031711cc7931b716c2.png)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背诵考点汇总(全册含答案)八下全册古诗词目录12《诗经》二首关雎蒹葭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4《〈唐诗〉三首》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课外古诗词诵读(二)《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关雎写一个男子对所爱慕的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了其求之不得的焦虑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追求爱情中的苦与乐,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运用兴的艺术手法(1分)。
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2分)。
(答出比兴兴寄重章叠句并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亦可)3.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1分)。
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1分);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1分)。
4.《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作用: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1分)。
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1分)。
2022年小升初语文真题汇编(山东专版)专题16课内外古诗文阅读综合训练(有解析)
![2022年小升初语文真题汇编(山东专版)专题16课内外古诗文阅读综合训练(有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710a3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2.png)
2022年小升初语文真题汇编(山东专版)专题16课内外古诗文阅读综合训练(有解析)专题16 课内外古诗文阅读综合训练阅读篇目篇目顺序阅读名称出处一《马师》《石灰吟》2022·枣庄·台儿庄区二《两小儿辩日》2022·临沂·兰山区三《守株待兔》2022·日照·东港区四《学弈》2022·德州·宁津县五《两小儿辩日》2022·济宁·金乡县六《学弈》2022·菏泽·经开区七《孟子》节选2022·青岛·市北区八《马价十倍》2022·济南·市中区九《华歆避难》2022·潍坊十《晏子之御》2022·德州·平原县十一《枭将东迁》2022·滨州·滨城区十二《北人食菱》2022·德州·陵城区一、(2022·枣庄·台儿庄区)诗词欣赏。
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两首诗都是____诗,借咏叹马、石灰,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石灰吟》以石灰作比,表达了诗人____的高尚品质。
2.朗读《马诗》时,前两句语速____,读出月夜的荒凉、冷寂之感;朗读《石灰吟》中“若等闲”可读得平稳、舒缓,读出其中____之意。
二、(2022·临沂·兰山区)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____,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____?”一儿曰:“日初出____,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____?”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将原文补充完整。
部编八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
![部编八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0c457c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23.png)
部编八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含
答案)
本文为部编八上课本中的文言文对比阅读练,旨在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以下是练题目和答案:
题目一:
课本原文(课本第一页):
寂寞书生作弄侬,腿儿丛里荇菜空。
试译成白话文。
答案:
寂寞的书生让你玩弄,腿丛中的茭白菜却空空。
题目二:
课本原文:
曲径通幽处,竹密自成行。
过行而不语,影落教人惊。
草色遥看近却无,月明柳梢头。
从这段文字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答案:
这段文字给人一种幽静、宁静的感觉。
曲径通幽处,竹子密密麻麻地排列着,过路的人不言语,走过时看到自己的影子反射在地上,让人感到意外。
远看草地的颜色鲜艳,但走近一看却没有那么明亮,月光照在柳树梢头,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丝诗意。
题目三:
课本原文: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句话传达了何种意境?
答案: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宁愿像枝头的花朵一样,在温暖的环境中抱香而死,也不愿意被吹落在寒冷的北风中。
作者借花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对危险环境的回避。
以上是部编八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的题目和答案。
希望对学生们的文言文学习有所帮助。
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古代文言课内外对比阅读
![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古代文言课内外对比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71530e6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9.png)
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古代文言课内外对比阅读
本文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复期末语文考试中的古代文言课内外对比阅读部分。
该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文言文以及现代文的理解和转化能力。
课内
1. 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理解
学生需要针对所给的古代文言文文章进行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此部分考察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能力,需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
2. 现代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理解
课内考查的现代文阅读理解主要集中在文章的段落理解、推理判断以及文学常识的考查。
此部分着重考查学生的对于现代文的理解能力,需要学生有丰富的阅读经验以及理解能力。
课外
1. 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学生需要在课外阅读指定的古代文言文作品,并写下自己的读书笔记。
此部分考察学生对于古代文言文作品的理解能力以及自身的文字表达能力。
2. 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
课外的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包括阅读理解、现代文写作和写作修辞三个部分。
此部分强调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理解以及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语言锻炼、逻辑思维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语文课内外对比阅读是一项需要学生具备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等多方面能力的考查。
通过课内外的综合练习,帮助学生提升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七年级语文专题05 课内外文言文古诗鉴赏(提升训练)(原卷版)
![七年级语文专题05 课内外文言文古诗鉴赏(提升训练)(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4585ef3e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4.png)
专题05 课内外文言文、古诗鉴赏【提升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叙事诗,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文中写木兰与家人团聚,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2.千百年来,木兰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巾帼英雄”形象,读了本诗,你认为她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是什么?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下面对《木兰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十二”“百”等数字都是确指,从侧面表现了木兰卓越的军事才能。
B.“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
温故知而解新,他山石可攻玉——高考古诗词课内外比较阅读
![温故知而解新,他山石可攻玉——高考古诗词课内外比较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75cb93c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1f.png)
一、明确考向 厘清概念 规范步骤
2022高考比较分析类型:古代诗歌阅读
外在古的代教、诗形育歌式部的上比命的较区制鉴别四赏:与套一单是试篇阅题诗读歌古的的对代鉴象诗赏在没歌数有量阅本上读质的上,区的别全区;国别二,甲是只对卷有比两鉴点 赏、多了全一国道乙“作卷比和较新”的高程考序I。I卷都是比较阅读题型;2022
2023高考新风向
温故知而解新 他山石可攻玉
——高考古诗词课内外比较阅读
考纲要求
鉴赏评价 D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比较分析题既能考察比较思维能力,又可以打通考试与课本 的衔接关系,因此成为命题者常用的考查形式。比较分析的内容 主要有四种:(1)思想感情的比较;(2)意象作用或意境的比较; (3)艺术手法比较;(4)语言风格比较。
三、典题训练
典题训练1
▲【辽宁六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引 洪 适
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注】①子月:农历十一月。②圉圉(yǔ):困而未舒的样子。丙穴:地名,在今 陕西略阳县东南,这里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
6. 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分条作答: 《江雪》中展现的是一个超然物外、洁身自好、不 向世俗妥协的渔翁形象,是一个明显地带有某种政治 色彩的隐士。而本词中的渔夫却是一个真渔人,他生 活贫困艰辛,但又乐观旷达,只要没有“人世多离 别”,一家人能聚首在一起,纵使“衣百结”,也是 快乐与满足的。
典题训练2
1.课内诗歌回顾: 2.审清题干指令,圈画关键词 : 3.明确比较点,摸准出题意图 : 4.结合课内课外诗歌内容调动必备知识: 5.理清答题思路: 6. 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分条作答:
2022年西师大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课后专项练习
![2022年西师大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课后专项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7599171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f.png)
2022年西师大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课后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诗歌鉴赏。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给下列黑体字加拼音。
鳜鱼(_________)箬笠(________)[2]下面是对以上诗歌的分析,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 诗作描绘了春江水涨,烟雨迷濛、鸟飞鱼肥,悠然垂钓的图景。
B. 青山,白鹭、红花、流水,景物色彩鲜明,再现了桃花汛期南国特有的色彩。
C. “青箬笠,绿蓑衣”用借代手法勾画出一幅剪影式垂钓图,表现了隐者恬然安适的情趣。
D. “斜风细雨不须归”表现诗人敢于迎击风雨、不怕困难、决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2. 课内阅读。
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1]这两节诗选自《____》,作者是苏联的____。
[2]这两节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从描写了白桦的美丽。
( )A.比喻局部B.比喻整体C.拟人整体[3]请续写第二节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读读练练。
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起,到“”终。
题目以“”为着眼点,诗中写出了西湖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最后两句中的“”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哪些词语可能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材料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b261b56529647d272852fd.png)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课内古诗词目录《唐诗五首》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春望(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李清照)课外古诗词目录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通过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4.本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答: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作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运用典故,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隐逸山林的愿望。
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阅读题训练(有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阅读题训练(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ec6437bb68a98271fefa4b.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阅读题训练班级姓名完成情况(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所展现的画面。
(2分)2.这首诗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2分)(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2.请你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简要赏析(2分)(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2分)2.“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作简要赏析。
(2分)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首小令的情景。
(2分)2.这首诗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最能触发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2分)3.“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断肠人”是个怎样的人?(2分)(五)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2分)2、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3、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4、赏析“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分)(六)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高考古诗鉴赏课内比较阅读专练
![高考古诗鉴赏课内比较阅读专练](https://img.taocdn.com/s3/m/f9533bf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1.png)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高考古诗鉴赏课内比较阅读专练典题呈现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题伯时天育骠骑图二首①黄庭坚其一玉花照夜今无种②,枥上追风亦不传。
想见真龙如此笔,蒺藜沙晚草迷川。
其二明窗槃礡③万物表,写出人间真乘黄④。
邂逅今身犹姓李,可非前世江都王。
[注]①伯时:宋代画家李公麟的字。
天育:天子所畜养的马。
②玉花:玉花骢。
照夜:照夜白。
两者皆为唐玄宗坐骑名。
③槃礡:箕踞而坐,表现不拘形迹的神态。
④乘黄:传说中的神马名。
⑤江都王:唐代画家李绪,善画马。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一前两句反复强调玉花、照夜、追风等名马失传,为李公麟所画骏马的出现蓄足了气势。
B.其一第四句紧承上句,以景收结,写出了诗人欣赏画作后想象的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的情景。
C.其二后两句将李公麟与江都王作对比,表明了作者认为李公麟在画马方面技高一筹的态度。
D.两首题画诗立意新,入思深,虽视角不同,但前后照应,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宛若一诗。
16.两首诗在题咏的侧重点和具体写法方面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5.C(“对比”“技高一筹”错)16.①第一首侧重题咏马画,避开常见的“以画作真”的写法,以真龙马来衬托画中马,称赞了李公麟马画的逼真传神。
②第二首侧重题咏画家,首先正面描写李公麟在明窗前不拘形迹、凝神聚思作画的神态,然后以画家李绪侧面衬托李公麟,赞扬了李公麟画艺的高超。
(6分。
每点3分)设题角度从大方面看,一般从“求同”、“求异”或“求同和异”三个方面来设计问题。
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
比较类型1、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严维和《暮春浐水送别》韩琮问题: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2、诗与画的意境比较。
(广东卷)《春日登楼怀归》寇准问题: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天睡舟尾,横一孤笛”。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2首)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全册 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2首)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全册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a02676844769eae009ede8.png)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2首)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全册含答案)九上全册古诗词目录13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水调歌头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 长沙过贾谊宅/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商山早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行香子/ 无题/ 咸阳城东楼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内容主旨:《行路难》这首古诗,诗人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道路上的坎坷,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同时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2. 鉴赏“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渡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运用比喻修辞,把“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生动形象的写出奸倭当道的仕途艰难和济世安民理想无法实现的悲慨,表达出诗人惆怅和迷茫。
3.古人常引典故表达愿望,请从本诗中找出两处,说说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典故:吕尚九十遇文王、伊尹梦到自己乘舟绕日不久被重用。
用两个历史人物的经历为自己增加自信,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希望重新得到任用,做出一番事业的愿望。
4.“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的内涵。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冲开险阻,远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运用比喻修辞,把坚定的信念比喻为“长风破浪”“济沧海”,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冲破困难的信心。
抒发诗人倔强、自信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旷达乐观的品格。
5.从词语运用的工整和夸张修辞的运用的角度分析诗的第一句。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可见,亲朋好友为诗人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
2018年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内课外同步阅读训练卷5.古诗词三首(含答案)
![2018年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内课外同步阅读训练卷5.古诗词三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f9aa631711cc7930b7160c.png)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课外同步阅读训练卷5、古诗词三首【课内片段阅读】片段一:(一)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
归来饱饭黄昏后,。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前两行词句给我们以和上的感受。
放眼望去,;侧耳倾听,。
3、诗中有、有情、有人物、有,这生动的一幕由及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4、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的向往。
片段二:(二)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问法一】1、按原文填空。
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题目是。
3、这几句话写出了一家五口人的哪些活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最喜小儿亡赖”一句中“亡赖”一词,含有怎样的情味?【问法二】1、此词的作者为代词人,“清平乐”为,“村居”是。
你还知道的词牌名有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3、词中“”这个句子形象地勾勒出江南农村的景色。
4、用“~~”画出词中描写老两口安详、愉快的生活场景的句子。
5、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乐趣?【课外同步阅读】(一)桑茶坑道中(宋)杨万里晴明风日雨乾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1、诗中加点的“着”字应该读()。
A、zhe B、zháo C、zhuó2、仔细读本诗,你觉得“草满花堤水满溪”中的“满”字应该解释为()。
A、全部B、里面充满,没有剩余的地方C、达到容量或时间的限度3、这是诗人在江南旅途中记下的一幅风光小景,读后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与的和谐。
(二)我爱牵牛花去年,我家院子里种了许多牵牛花。
她的嫩叶、花朵缀满了篱笆,把我家院子打扮得像一座美丽的别墅。
牵牛花最乐于攀登,勇敢地越过障碍,向着高处攀登。
她那纤细而坚韧的茎蔓,在篱笆上千方百计地穿过缝隙,围着篱笆杆缠呀缠,盘呀盘,把篱笆编织得不透风,就像巧姑娘在用竹篾纺织花篮,叉似在飞针走线制作美丽的刺绣。
距篱笆不远处有一棵挺拔的柏树。
2021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间训练专项题
![2021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间训练专项题](https://img.taocdn.com/s3/m/e438bc0d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e.png)
2021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间训练专项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这首词中,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词中加点字的韵母是________,这种句末韵母相同的现象,人们称作押韵,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
[2]我们还学过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__________》。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描写的景象是()A.天气时阴时晴。
B.天气很晴朗。
C.天气很古怪,又出星星又下雨。
[4]这首词是一首()的词。
A.咏物B.吟咏田园风光C.咏怀D.吟咏生活[5]“旧时茅店社林边”中“旧时”的意思是()A.陈旧的时光B.往日C.平时D.暂时[6]关于这首词,说法有误的是()A.文中写了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B.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春夜的山村风光C.这首词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D.这首词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2.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塞下曲(其二)卢纶林暗草惊风①,将军夜引弓②。
平明寻白羽③,没④在石棱⑤中。
塞下曲(其三)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①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②引弓:拉弓。
③白羽:白色羽毛,这里指白羽箭。
④没(mò):陷入。
⑤石棱(léng):石头的突起部分。
[1]《塞下曲》(其二)中描写的将军在“草惊风”的紧张气氛下,做出的反应是___________;《塞下曲》(其三)中描写的将军在“单于夜遁逃”的紧张气氛下,做出的决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他们的反应中可以看出,这两位将军有___________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课内外比较阅读训练【考试要求】(《中考说明》P30页1.考查范围由内逐渐向课处延伸。
2.由对识记性和理解的考查转向为重点的考查。
3.对古诗词的赏析,要注意创新的题型的解答。
【教学目标】1.了解中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学习答题思路。
2.重点掌握诗歌意象,表现手法,思想内容的比较鉴赏方法,学会规范答题。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概念所谓比较鉴赏就是将语言、内容、形象、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赏析古代诗歌的阅读能力考查,早已是中考语文试卷中的“保留剧目”,而对比性阅读又是今年中考中很可能会出现的一种新的考查形式,作为考生,对古诗的对比阅读应该有所准备。
对于古诗的对比阅读,必须解决一个认识问题。
对比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阅读多了一道“作比较”这一程序。
因此,工夫都要下在读懂诗歌上,下在对诗歌的理解、分析、鉴赏上。
说到“鉴赏”,它是一个双向性的要求。
“鉴”就是鉴别、鉴定,也就是说对诗歌的内容作鉴定:其内容表述是否恰当,其思想是否积极,其情调是否健康。
“赏”就是欣赏、品味:品味其形象生动在何处,品味其形式工巧在哪里,品味其遣词造句精妙在哪里。
二、命题角度下面来谈在进行对比阅读时应当关注的一些对比热点,也就是说,命题人常常会在哪些方面设题来“比”。
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
概括地说,古诗的比较阅读,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诗作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出来的情感;②诗句的意思和作用;③诗作塑造的主要形象、创设的具体意境;④遣词的生动、形象、精巧;⑤诗句的前后勾联照应;⑥修辞手法的功能、作用;⑦诗作结构的总体安排等。
还有一些典故的运用、反向衬托的作用等。
三、真题再现(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8—9两题。
(6分)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9.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C 9.《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
《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四、考点展示1.关于意象、意境的比较鉴赏2.关于思想情感的比较鉴赏3.关于表现手法的比较4.关于字词的比较五、题型详解题型一:意象类答案构成:概括意象特点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注: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
飐风:在风中摇摆。
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思考】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之点。
【答案】(1)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
(2)王诗中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
白诗中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
题型二:意境类答案构成:①找意象;②点特点③析感情下面两首著名的咏物诗蕴含的人生境界有何不同?请你从中国历史上选出两个著名人物,分别代表这两种境界,并说明理由。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答案】(1)竹子象征人生的“坚劲”,石灰象征人生的“清白”。
或:《竹石》表现的是逆境中个性的坚持与张扬;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形象。
(2)《石灰吟》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题型三:情感类答案构成:①描图景;②点特点③析感情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沉醉东风·秋景元·卢挚挂绝壁松枝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
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
散西风满天秋意。
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思考】试从作者表现的情感,比较这两首小令的异同。
【答案】(1)第一首诗作者把秋天傍晚几个特有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萧瑟苍凉的意境,突出地表现了羁旅悲怀。
(2)第二首诗作者写在满天秋意里泛舟洞庭下潇湘的观感,气象明朗开阔,意境飞动,透露了开朗乐观的情怀。
解题方法:①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心情。
②根据诗歌类型分析表达的感情。
③结合全诗的意象和描写内容,分析主旨。
题型四:手法类答案构成:①点手法——点明手法②阐运用——结合诗句具体分析③析效果——表达效果+情感效果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注: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
飐风:在风中摇摆。
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思考】两首诗刻画人物的手法有什么不同?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答案】(1)王诗采用衬托手法,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罗裙与碧绿的荷叶、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照,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少女形象在画面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2)白诗运用细节描写,直接表现少女腼腆活泼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题型五:炼字类答案构成:①释含义——字的含义②描图景——描述画面内容+概括画面特点③析效果——表达效果+情感效果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春雪唐·杜甫唐·韩愈江碧鸟逾白,新年都未有芳华,山青花欲燃。
二月初惊见草芽。
今春看又过,白雪却嫌春色晚,何日是归年? 故穿庭树作飞花。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杜诗中“欲”字和韩诗中的“惊”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答:一个“欲”字妙在采用了拟人手法,化静为动,赋予了花朵以动态美。
一个“惊”字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六、课堂小结比较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阅读多了一道“作比较”这一程度。
注意点:①紧扣题目要求,找准比较点。
②依照要求作答,在单篇诗歌赏析的基础上进行求同寻异,比较鉴赏。
③关注分值分配,要点要齐全,答案尽量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④答案力求表达流畅,准确,简明,规范。
诗歌比较题型的解题方法规律:①注重对诗歌的整体把握。
看诗题、作者、正文、注释。
②注重对诗歌的阅读比较。
比较诗歌:求同辨异。
【比较点:形象、语言、结构、内容、情感、技巧】【解题步骤】①理解全诗,求同辨异;②审清题旨,研读示注;③分析概括,归纳要点;④组织语言,据问作答第二课时练习讲评【课后训练】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题目。
【十五夜望月】【望月怀远】唐·王建唐·张九龄中庭地白树栖鸦,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冷露无声湿桂花。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知秋思落谁家?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十五夜望月》中你最欣赏哪个词语?为什么?答:(2)结合一二句,比较两首咏月诗歌的意境。
答: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题目。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时的景物。
(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修辞手法:拟人、表达效果:3.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有同学在读下面两首诗的时候提出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甲】夜雨寄北李商隐【乙】芙蓉楼送辛渐①王昌龄君问归期未有期,寒雨连江夜入吴,巴山夜雨秋涨池。
平明②送客楚山孤。
何当共剪西窗烛,洛阳亲友如相问,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片冰心在玉壶③。
【注释】①辛渐:王昌龄的朋友。
②平明:黎明。
③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
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
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
(1))“巴山夜雨秋涨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答:(2)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的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的志向。
4.诗歌赏析。
天净沙·秋天净沙·秋思白朴马致远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试分析两首元曲在内容上的不同点。
(2)试分析两首元曲在写法上的相同点。
(3)你觉得哪一首更好?请说说你的理由。
5.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回答下列题目。
绝句漫兴春望杜甫杜甫眼见客愁愁不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无赖春色到江亭。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即遣花开深造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便教莺语太丁宁。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以上两首主题相同的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2)《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和《绝句漫兴》“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句,都写到了花鸟,两句诗的表现手法相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6.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渔家傲》和《从军行》在所写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答:(2)两首诗词在思想和风格上分别有什么不同之处?答: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题目。
【甲】出关(关,指居庸关)【乙】塞下曲清·徐兰唐·李白凭山俯海古边州,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