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分析综合题的解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七种题型答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七种题型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80410c6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1.png)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七种题型答题技巧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题型一:断句方法指导:断句分为二种: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二是句子内部的停顿。
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断句也越准确。
2.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出停顿之处。
3.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3)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题型二:文言虚词和实词方法指导:1.文言虚词。
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4个,我们要熟记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根据这些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的相关考题。
2.文言实词。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
实词解释的方法:(1)扩词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
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
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3)揣测法。
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上课用
![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上课用](https://img.taocdn.com/s3/m/917ffd2c3169a4517723a32d.png)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 相能(和睦),然敬其威重(不过敬重阴嵩的严 肃有威)。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以群臣能 不(问他政治得失及群臣胜任与否)。兴顿首曰: “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 并经行明深(都有高深的学识修养),逾于公 卿。”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 为中郎将,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以谨慎 勤敏受器重)。显宗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 吾。 C. 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 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阴嵩监管羽林 军十多年。
3、弄清选项中“观点态度”所指的具体 对象、文句范围,即看清选项中列举的作者 的观点态度是针对哪一个人物、哪一件事情, 具体表现在文中哪一个语句、哪一个文段, 还是涉及全文。 4、紧扣原文主旨,千万不能主观臆断, 曲解文意或随意拔高、任意贬低作者的思想; 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古人,不苛求, 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古人;还要运用辩证 观点,分析作者和文中人物思想的精华和局 限性。
这个故事,提及到有那些人?
商于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 最主要的议论抨击的人物,那就是“牧民者”, 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 也就是统治者。如果我们认真阅读分析文章,就会发 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 现,此文并非讽刺商于子用大猪耕田的可笑行为,而 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于子 是通过商于子之口,讽刺批评当时的统治者不会任用 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诗》不云乎,‘乃选其 “贤人”,商于子以此作比较:“不以牛,虽不得田, 曹,执豕于牢’。言将以为肴。公子以之代耕,不几 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可见, 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 “牧民者”,才是文中的主角,不应忽视的。 商于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 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 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邪?”宁毋先生顾谓其弟子 曰:“是盖有激者也。” (《宋文宗公全集》)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命题解析及答题思路技巧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命题解析及答题思路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fe3e1f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0.png)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命题解析及答题思路技巧面对课外文言文考题,同学们首先从心理上不要惧怕。
畏惧、慌张只会自乱阵脚,这样还没开始答题就已经开始失分了。
下面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言文的中考知识点,欢迎大家前来学习!文言文阅读命题解析及答题思路技巧命题解析我们走上中考考场前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复习,再加上平时的积累,我们已经拥有了解答课外文言文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
另外,中考课外文言文内容上一般比较浅显,并不深奥难懂,在命题上有以下特点:第一,选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的选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
且选文大多为叙事类小故事,这类故事通常能给人以启示或表达某个道理。
第二,题型。
中考课外文言文涉及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篇章理解、主旨把握等考查。
其中,字词解释主要是实词解释,另外还有“之”、“而”、“其”、“以”、“于”、“何”六个虚词也会出现在课外文言文的考察中;句子翻译一题既有要求将文中的某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也有给4个选项,选择正确的义项;而篇章理解、主旨把握是主观简答题,通常提问重点在语段内容的理解上,这一题一般能从语段中找到解答的语句,有时也要求对短文中的人物进行性格特点的概括,或提问语段给人的启示或阅读后能从语段给人的启示或阅读后能从语段中得出什么道理。
第三,考点。
虽然课外文言文的选文来自课外,但遵循的却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
课外文言文考题主要考查的是同学们阅读文言篇章的能力,这能力从何而来?当然是从课内来。
所以,实则考查的是同学们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至课外的能力。
题型答题技巧一、划分句子节奏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①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②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技巧一: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需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通读全文,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以及大致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进行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技巧二: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答技巧
![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答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01c69ddbb4cf7ec4afed04c.png)
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答技巧作者:付娟来源:《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2014年第11期纵观近几年湖北省高考文言文“分析综合”题的考察,发现这类题的命题意旨主要是考察我们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这与论述文和文学类文本中“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的考察不同之处在于,学生需具备相应的文言实词、虚词、文化常识等文言知识的积累,方能准确解答此类题目。
以下就此类题的答题过程,来谈谈分析概括题的解答技巧。
一、精读全文,审清题干。
阅读一篇文言文时,首先要用心精读全文,并特别关注文中的中心句、关键句,以便快速把握文意。
如2014年湖北高考文言文《吴德基传》中第四段“德基为吏,不求成名,以爱民为先”就是全文关键句,全文正是围绕他“爱民”的特点来展开的。
然后,迅速浏览“分析概括”题的四个选项,如果做完其他题再浏览“分析概括题”,又必须重读选文,费时费力。
“分析概括题”不管是“正确的一项”,还是“错误的一项”,错误的只是一小点,换句话说,选择项中绝大部分分析概括的内容都是正确的,这就有助于我们理解阅读文段,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并解答文言实词、虚词以及信息筛选题时所应该掌握的具体的语境。
因此,精读原文之后,接着我们就要趁热打铁,审清题干要求,从后往前做题。
纵观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题,凡考查“分析概括题”的均为选出“不正确”项,这就为我们理解原文提供了更多正面的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大大降低了理解文言文的难度。
二、明确区域,细心比照。
此类题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往往只在某一小点上,我们应先在文中分别找到四个选项内容所在区域,然后仔细比对细节,看看细节中是否存在诸如①故意曲解、②无中生有、③归纳不完整、④事件的前后倒置、⑤强加因果、⑥人物的张冠李戴、⑦任意拔高或贬低等下面以前三种错误重点说明常见的错误。
在比对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联系全文,或关注前后部分,以免遗漏重要信息,造成误判。
下面仅以前三种错误类型举例说明。
①故意曲解。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8d97cd5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5d.png)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语文要想成果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况且勤能补拙。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文言文阅读答题套路①筛选文中的信息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精确把握文中的重要信息。
这些重要信息包括:一是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熟识,二是对重要概念和学问的解释和阐释,三是最能表达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
还有一些语句能有力地表现的观点,集中反映文章的主旨,它们也是重要信息。
筛选文中的信息,其考查范围一般是文中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谈论、事情、道理、情感等,考查的重点是对人物言行主见、品德形象的概括力气。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考查同学对选文整体或某关键环节的理解。
这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是考查同学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的综合力气,其难度比正确把握文意又高了一层。
假如单纯理解语言方面的内容,则只能讲通字句,无法对阅读材料的主旨有进一步的深化领悟,更无法对之进行鉴赏评价。
因而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对文意的归纳概括就显得特别重要。
近年来,这种归纳概括往往是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来进行的。
对内容要点的归纳,考题选项往往是对原文内容的概述,或符合原文或不符合原文,需要考生精确地分析文章的内容,仔细体会,反复推敲,作出正确的推断。
③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也是对阅读材料内容理解方面的分析综合,它要求同学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大事或说明某一道理时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所述大事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
写文章,在材料的选择、叙述的角度、句子语气上及直接抒情谈论中,都可能表现出自己的观点态度。
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显明,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试题的难度也往往会相应增大。
高考文言文分析综合题错项陷阱设置揭秘高考文言文阅读测试往往有一道题是分析综合题。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5讲文言文分析综合题讲义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5讲文言文分析综合题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b133f4e669dc5022abea001a.png)
把握文意分析综合题,考生必须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才能做题。
本考点就是帮助考生疏通文意的。
其错误点往往是曲解文意、张冠李戴、时空错位、无中生有和强加因果等几种。
一般在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上设置干扰,或者故意混淆传主的生平事迹,把这个地方的事情写到那个地方去,把这个时间的事挪到那个时间去。
为此,考生阅读时一定要先整体把握人物事迹。
具体做题时注意用语细节,小心比对原文。
一、分析综合题五大比对角度角度一比对人物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
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
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
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节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D.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从误解形象角度设误。
“刘敞犯颜直谏”对人物性格的概括与原文不符,原文为“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也就是说,刘敞是用典籍和历史故事来“讽谏”,讽谏后“帝竦体改容”,并非是“犯颜直谏”。
刘敞侍奉英宗担任讲读,常常依据经书谈论事情,借此来讽谏。
当时两宫正有小人说离间的话,进谏的人有揭发的却过于直率。
刘敞在皇帝面前讲读《史记》,讲到尧把天下交给舜时,刘敞拱手进言说:“舜,(出身)极其低微,尧把帝位禅让给了他,天地享有他,百姓爱戴他,不是有别的办法,只是因为舜有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品德,光耀于天地罢了。
”皇帝恭敬地站起身子表情严肃起来,知道刘敞是用道理来讽喻。
皇太后听说了这件事,也非常高兴。
训练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高中语文文言文分析综合 抢分策略 突破点 明确“5大比对角度”
![高中语文文言文分析综合 抢分策略 突破点 明确“5大比对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4785d6f276eeaeaad1f3309c.png)
高考解码
分)( )
突破方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唐恪执政有方。为官期间,豪绅子弟称霸乡里,后因其 言省悟自悔,夷人亦因其行扔下兵器服从命令。 B.唐恪忠于职守。在沧州做官时,遇黄河决堤,拒绝了都 水孟昌龄索要船只与士兵的要求, 一心治理水患, 保全了沧州城, 受到皇上嘉奖。 C.唐恪得到重用。“大观”“靖康”两朝分别任“屯田员 外郎”“中书侍郎”“少宰”等职, 两朝皇帝对其礼遇有加, 亲 自下旨褒奖。 D.唐恪能力有限。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迁都洛阳,后遭到 了开封尹何栗的反对,计谋不被采用,后被免去相位。
抢分策略四 突破点一 明确“5大比对角度”
高考解码
C.唐恪得到重用。①大观中,召为屯田员 “大观”“靖
突破方略
外郎……水去,城得全,比对角度: 关系。 “两朝皇帝……
康”两朝分别任 诏书嘉奖。 “屯田员外 郎”“中书侍
②靖康初,金兵入汴, 亲自下旨褒奖” 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 与原文不符,只
郎”“少宰”等 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 是“大观”朝在 职,两朝皇帝对 郎。八月,进拜少宰兼 沧州治水受到皇 其礼遇有加,亲 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 帝下旨褒奖。 自下旨褒奖。 渥。
高考解码
突破方略
抢分策略四
概括分析题如何“据文判断”
抢分策略四
突破点一 明确“5大比对角度”
高考解码
突破方略
“文言文分析综合”包含三方面的内容:①筛选文中的信 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 观点和态度。概括和分析是在读懂文本、疏通句意、理解句间关 系的基础上,对所述人物事件或阐明的道理进行判断、归纳、概 括的综合推理。
高考解码
突破方略
文言文分析综合题解密
![文言文分析综合题解密](https://img.taocdn.com/s3/m/4265d96fcaaedd3383c4d3f4.png)
进 一 步提 高 了 的 综 合 能 力 。 这 种 归
纳、 概 括 是 对 所 述 事 件 或 所 说 道 理
文严 格 地 对应 起 来 , 此题 较 易误 选 。
( 二) 夸 大 其 词 命题者在构拟 这类选项 时 , 常 常在 大 体 准 确 的概 括 、 分析中 . 夹 杂
一
进行综合 的判断或推 理 , 要 求 考 生
指命题 者在设置干扰项 时 . 故
我愿证明, 凡是行为善 良与高尚的人, 定佻因之而才 旦 当惠 难。
读 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新 空 间 ・复 习 备 考
本项 错 在 “ 郭 不 同 意 这 一 做 法” , 原文 写“ 价 按 本 路 提 点 刑 狱 宋 万年 阴与敌 境通 , 利所 鞫 不 同 , 由 是与浩意 不协 . 朝 廷 乃 徙 浩 知 金 州 兼永兴军路 经略使” , 其 中“ 利 所 鞫
或 许 就 会 获得 某种 提 示 。
果等 。
试题 的选 项通 常 是“ 三 对 一错 ” , 设 问 角度 基 本 是 选 误 , 四 个 选 项 大 多 依 原 文 的 先 后 顺 序 对 文 意 作 概 括 性 的转 述 和 分 析 ; 那 个 错 误 项 中 的 大 部 分 叙 述 一 般 还 是 符 合 文 意 的, 往 往 只 设 置 一 两 处 不 正 确 的 表
也就 根 本 谈 不 上 选 出 正 确 答 案 了 。
( 二) 要 能 够 以信 息 点 为 准 绳 , 以 此
去衡 量各个文句 , 排 除 与 信 息 点 不
相 合 的语 句 。 ( 三) 要 注 意 到 陈 述 对 象是否 与题干吻合 ( 是 否 说 的 是 无 关 的其 他 人 的 言 或 行 ) 。( 四) 要 注
文言文答题四大技巧,高考生快收藏起来
![文言文答题四大技巧,高考生快收藏起来](https://img.taocdn.com/s3/m/e11426c983c4bb4cf6ecd1b0.png)
文言文答题四大技巧,高考生快收藏起来分析综合题解答“四步骤”1.通读全文,了解大意阅读时应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一是把主要材料弄清楚并进行合理归类,逐层切分,弄清每段、每层的意思;二是将叙述性内容与说明或阐述性内容之间的关系搞清楚,对作者选取的材料、记叙的角度、叙述的语气以及相关的议论、抒情等,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条分缕析,不要遗漏。
2.慎审题干,读全读准阅读题干时,必须读全、读准题目,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楚选对的还是选错的。
只有对题干做出全面、准确的分析与理解,才能正确答题。
3.题文对照,逐项检查做题时要将选项的内容,逐条与原文的相关部分作比较,看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
特别是在人物的角度,事情的件数与行为的程度、实效、时间、因果等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要努力培养把人物、事件一一迅速从原文中找出来的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试题设置常常是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错误的选项,如果考生能充分运用排除法、比较法,选出错误的一项应该是有把握的。
4.检查答案,全面验证常见的方法有:代入法——将所选答案放回原文中,看看是否合理;析错法——即能说出自认为错误的一项的错因;否定法——即先假设自选的答案不对,予以否定,但最终又否定不了时,表明答案准确无误。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是指作者对文章中所提及到的人物的态度,是歌颂、赞扬、认同、怜悯,还是讽刺、贬斥、反对、嘲笑;也包括作者对文中所叙述事情的态度,是拥护、肯定,还是反对、否定。
对该考点,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这些观点态度不是我们阅读时的认识,而是作者在行文中的流露。
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根据作者对人物或事件的潜藏有某些情感认识的表述,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我们关注的重点不能停留在故事本身的内容,而应是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表达形式是多样的,有的是开篇明义,直抒胸臆;有的寄寓故事,含而不露;有的通篇叙述,卒章显志……但有一点往往是一致的,那就是作者的观点态度多是文中议论性的句子。
4 高考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题 ——了解十大命题设误点,五大角度细比对
![4 高考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题 ——了解十大命题设误点,五大角度细比对](https://img.taocdn.com/s3/m/654aba0502768e9951e738bb.png)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选项] B.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 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分析] 从时序颠倒的角度设误,“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 至孝之名”错,根据原文可知,作者最初并不知道李台州与其 母亲的事,直到李台州死后,在与丞相京公交谈中才知道李台 州母子之间的故事,才了解李台州至孝之名。
角度四: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
无中 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人物、事件或观
命题 设误
生有
以偏 概全
点等内容,致使选项的分析概括于文无据 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通过增加或删减 表范围或程度及其他类的词语,故意扩大或 缩小判断对象的范围
辨析时应将选项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是否有故
比对 意添加的而原材料中未涉及的词语或内容,或者筛查选
述与原文是否一致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典例演练] 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 误。 [原文] (2017·高考全国卷Ⅰ)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 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 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 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 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方法 项中有无漏掉原文关键词(尤其是表范围或程度的副
词)的情况
栏目 导引
[典例演练]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7.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
是否有误。
[原文] (2019·高考全国卷Ⅲ)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
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
高考文言文分析综合题错项设题九大陷阱及对策
![高考文言文分析综合题错项设题九大陷阱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4967a6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b.png)
❖ 陷阱八:强加联系
❖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把原文本没有必 然的逻辑联系或联系不直接的事件强性联在 一起由此推论出一个不符合原文事实的结论
❖ 陷阱九:以偏概全或以全概偏
❖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故意缩小或扩大 原文有关信息的范围、作用、程度等或者断 章取义
对策
❖ 1分清主次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多为人物传记 阅读时需弄清与传主有关的事情涉及的人物 和人物关系有时还要弄清时间的变化、地点 的转移等有时阅读材料提及的不止一个人物 涉及的不止一个事件表述的不止一层意思这 时就有轻重主次之分而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 容就要分清轻重主次
❖ 这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将原文叙述的事 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或不同事件之间的时间 混乱表述
❖ 陷阱四:颠倒顺序
❖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将原文中没有 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事情当做已发生的事情 将原文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当做已出现或必然 出现的情况来表述
❖ 陷阱五;故意误译
❖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对原文某些文 言词语的含义或词类活用现象等作不恰当的 解释故意歪曲理解原文语句的意思
❖ 2辨明因果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无论记叙文、 议论文都会有种种因果联系如所叙事件、人 物、传主处事的态度、作者的主张等要把握 文章内容就要把文中的因果联系辨析清楚
❖ 3把握全面正确解答这类题需要仔细阅读全文 比较准确、全面地把握文意然后看题目要求 的答题范围是局部内容还是整体内容——如 是前者需要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 对照以避免错误;如是后者则需要从整体上 把握力求全面准确无论哪种情况都不要遗漏 细节
高考文言文分析综 合题错项设题九大
陷阱及对策
陷阱
❖ 陷阱一:无中生有
❖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命题人在选项中故意编造 一些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或者是捏造的情节 以此来干扰考生思维
文言文考点“分析综合”的备考策略
![文言文考点“分析综合”的备考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5307d2d0722192e4536f637.png)
语段的理解等问题 ,我们可 以采用 “ 还原法 ”将它们
还原到材料中对应之处 ,判断其正误。 “ 还原 ”后就 算所给信息能体 现题 干要求 ,也还需 冷静分清是直接
蔼 串 20 0 8年 第 2期
维普资讯
做 “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题时可用
述 ,是 将此事发生 的时 间提前至 “ 忽被倾浓墨碗许于
上 ,污荫几无余字 ”之时 。认为此项表述正确 的考生 是阅读时不够细心 ,对事件前后发展进程没看清楚。
3 无 中生 有 .
“ 寻找法” 客观 。由于我们是去分 析概括作者 的观点态 度 ,而不是去评论作者 的观点态度 。对作者 的观点态
是有一定标志的 ,如全文 中心句 ,段落的起始 句 ,段 末 的总结句 ,作者的评述性文字等。 做 “ 归纳 内容要点 ,概括 中心思想”题 时要联系 语境 ,紧扣品质这一 主线 ,给人物定位 ,对人 物作 出 初步的分析评价 。至于对词语 的解释 、文句的翻译与
项 ;后一道题则着眼于全文内容 ,与一道题考查的
不 同 态度 展 开议 论 ,借 题 发 挥 ,联 系现 实 ,最后 点 明
别 、情理等方面的分别 ,考生要能根据测试 的要求选 出应选的项。 “ 归纳 、概括”是要求 考生 能抓住文章
整体理解原文 的内容是准确筛选信息的前提。史 传类文章都是 以叙述为主的 ,一篇文章 的几段文字通
常 由几件事 构成 。答题 前 ,首先 要细心通读全 文, 读
时要善 于利用文后补注 ,利用选项信息 ,利用课本知
一
在 阅读过程 中,应将选项 内容与文段中同选项有
关 的内容一一 比对 ,核实有无 “ 强加 因果” “ 颠倒事
高中文言文答题技巧与方法
![高中文言文答题技巧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32dcf6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b.png)
高中文言文答题技巧与方法
一、答题思路
1、明确体裁:文言文是一个特定体裁,解答问题首先要分析文章的体裁,对文章的主题和意图有大致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从而有针对性地准确地解答问题。
2、理解全文:明确文章的体裁后,就要根据文言文的典型特点,认真阅读试题,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短语,尽可能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
3、抓住语义点:文言文往往用长句,只有抓住句子的语义点,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含义,批判性思维要强。
4、综合分析:文言文的理解和解答问题,一般要综合分析,不能局限于一句,而是要从多个方面去理解,用不同视角把握文章全貌,才能提出准确的答案。
二、答题技巧
1、认真阅读文言文:文言文往往用长句,它的长句会影响读者的理解,答题前要认真阅读文章,抓住语义点,熟悉和理解文章内容,以便更好地解答问题。
2、多体裁理解:文言文一般由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多种体裁构成,因此,理解文言文需要从不同的体裁去理解,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含义。
3、注意词义变化:文言文中经常出现时态的变化,连贯词的不同搭配等,要想准确理解文言文,就需要注意词义和词义的变化,以
及文言文的时态变化。
4、不要过度求证:文言文的理解也不是盲目求证,要从文章的全文和整体出发,在理解的过程中要尽量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不要过分强调局部细节,而忽视整体思路。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9d8e1e4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8.png)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阅读文言文是中学语文考试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在阅读文言文时,不仅要掌握文言词语和句式,还要多加练习,才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一、要学会运用上下文理解语境
在解决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时,要先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其大致内容,再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回顾所读的内容,运用上下文的语境,来理解文章全文。
二、学会综合分析题目
在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中,经常会出现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等复杂题型,此时,我们要用四步法来综合分析这些题目:首先,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根据文意,结合提示词,理解文章的大意;第三,运用上下文的语境,检验正误;最后,结合文章中的关键词,进行细节推断,最终得出答案。
三、语意、形式转换
在文言文阅读理解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不少老词新用的现象,这时,我们就要学会用语意、形式转换等方法来解决文章中含义模糊的问题。
比如,当遇到“足以”这样的词时,可以用“够,能”等替换;当遇到“不论”,可以替换为“无论”;当遇到“此刻”,可以替换为“现在”等。
四、多加练习
最后,最重要的是,多加练习。
只有真正练习,才能真正掌握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加强阅读能力,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以上就是关于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的介绍,希望学生们能多多总结,加强练习,在语文考试中有所突破。
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与解题技巧(精选2篇)
![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与解题技巧(精选2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104e3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9.png)
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与解题技巧(精选2篇)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与解题技巧篇1文言文阅读的综合分析我们阅读文言文,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积累一些词语句子,更重要的是了解传达给我们的内容,包括文章谈的是什么人物,围绕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这些事情当中我们又能看出人物的品质、大事的意义、文章的主旨、的态度等,而这些内容也正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难点。
随着文言文主观题量的增加,这类题型所占的比例也就会越来越大。
考纲中“分析综合”的详细内容包括:一、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所谓“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指的是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
这实质上是在考查我们对文意的理解。
筛选文中信息试题,在题干中都规定了筛选信息所围绕的“中心”。
这“中心”往往是阅读材料内容的中心,或人物的主要品性、行为,或者是的写作意图、态度、观点。
在筛选信息的时候,要重视全方位的把握,不行遗漏了重要信息而造成要点不全。
以“人物传记”这类文章为例,我们要特殊重视五种语句:第一种是交代人物之间关系的句子,要搞清晰这个人的职务,与文中的其他人是什么关系;其次种是描述文中仆人公行为的句子,弄明白他做了什么事情,说了什么话,结果怎样;第三种是总结性的句子,的感情倾憧憬往在其中体现;第四种是指代性词语,无论是代人,还是代物、代事,都要弄明白;第五种是文中的标题、出处和文末的解释。
假如这类“分析综合”是以选择题消失的,那么你就应当明白四个选项的范围,即对文章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的分析、归纳或者是对文章所叙简单事实的概述和分析。
这四个选项的排列挨次与阅读材料的行文挨次大致是全都的,一般是选择错误的一项,明显其他三项是正确的,所以我们也要利用这点来关心我们理解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解题可以分成四步完成:1 吃透题干指吃透题干中的概括性论断的含义,它能给你一个筛选相关信息的标准。
2 分析信息逐句分析所给语句,这些语句虽然大都很短,但是均有各自的概括性论断,把它们与题干中的论断作是非比较,既要理解文言语句字面的意思,又要概括语句深层的意义。
高三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与方法
![高三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cb74e06700abb68a882fbb5.png)
高三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与方法一虚词的推断方法1.对照比较法就是熟记一些文言虚词的典型例子,将句子、意义和用法一同记住,在做题过程中,将给定的句子与典型例句进行比较,推出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虚词判断方法。
例如“之”的用法,我们可以熟记“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子孙视之不甚惜”等三个句子,我们可以分清它们的用法分别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
了解了这些用法,下面的三个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①蚓无爪牙之利。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侵之愈急。
2.语境推断法就是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判定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的方法。
①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蟋蟀)藏匿在“针针丛棘”之中。
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
“伏焉”即“伏在那里”。
3.“删”“换”“代”法有些文章虚词的用法,可以通过删除或替换的方法来推断。
删除或替换虚词后句意表达不受影响的一般是连词。
4.语法分析法根据语法知识判别虚词意义,首先将句子主干抽出,划分句子成分,而后看虚词的功能。
一般来说,代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浯;副词充当句子的状语;介词往往与名词、代词组合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状语、补语;连词在句子中只起连接作用,不作句子的成分,表动态或语气。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是主语:“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作谓语:“我”是宾语;由此可确定“之”介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卑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鄙贱之人”中,“人”是中心词,“鄙贱”是定语,所以“之”应是助词,相当于“的”。
5.句式分析法①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是介宾短语后置句,“于南亩之农夫”介宾短语,“于”是介词“比”的意思。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是定语后置句,“石”是中心语,“铿然有声者”是定语,“之”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6.对句互推法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
“红旗漫卷”藉“西风”——文言文“分析综合”能力层级题解题方法指津
![“红旗漫卷”藉“西风”——文言文“分析综合”能力层级题解题方法指津](https://img.taocdn.com/s3/m/e3545609b52acfc789ebc998.png)
所述事件或所说 的道理进行综合 的判断与推理 , 考 要求
生答 出某 个论点 的根据 、 个事件 发生 的原 因 、 某 某种 发 展导致 的结果等等 ; 因为命题 比较稳定地取材 于史 书的
、
物传记 的片断 。同现代文一样 , 文言文也是 由诸 多信 息
组成 的。这就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 的基础上 , 准确把握 文 中的主要信息 , 如何人 、 时 、 地 、 诸 何 何 何情 以及事情 的起 因 、 经过 、 结果 等等 , 并且 根据题 目要求 , 筛选所需 信息 。 本考点一般采取客观题 的形式 ,在第 l 中单 独设 卷 置一题 , 常常要求 “ 选正 ” 。命题者依据所选文段 中传 主 的主要材料或文章 的主要信息 ,以某个标准为依据 , 编 选 出一般含有六个语句 的一组材料 ; 交叉省缺地 编为四 项, 要求选择完 全符合所定 标准 的一项 ; 以此来考查 考 生是 否从整体上读懂 了全文 , 是否准确地把握 了文中关 键语句和主要信息 。 0 1  ̄2 0 年第 l题就是要求在六句话 5 中筛选“ 全部表现 田单 ‘ 兵不厌诈 ’ 手段 的一组 ” 。 需要特别注意 的是 , 近几年高考文言 文的命 题有几 个 变化 : 一是所选 人物形象是 “ 圆形 ” , 的 而非往年 或忠 或奸 都是一贯 而终 ; 二是文 章分 为两部分 , 分别 引 自不 同的典籍 ; 三是常常从两个 “ 向度 ” 对人物 的个性 品质进 行考量 ,1 0 3  ̄ 2 0 年全 国卷第 l题选择 “ 列各组 句子中 , 7 3 下 分别 表明裴矩 ‘ 于隋 ’ ‘ 佞 和 忠于唐 ’ 的一组” 。这给考生 以新 的提示 : 今后文言文 中的人物将有可 能 比以往更加 丰满 、 多元。因为一篇文章 中对一个人的评价是一致的 , 但两部不 同典籍 中的相 同人物形象可能就会见 仁见智 。 因此 , 要学会辩证 地看 问题 。 解答 “ 筛选文 中的信息 ” 这道题 的思维规 范 : 首先通 读 全文 , 理解所 选的用来作 判断 的句子 的含意 , 捉重 捕 要信 息 ; 其次 审读题 干 , 彻底弄清标准 ; 三 , 据标准 , 第 依 逐一检查 , 再作 出选择 。选择时要特别注 意文对句 中陈 述对象 的检查 。 一般来说 , 陈述传主 的文句 , 常常是符合 标 准的 ; 有时某些 文句虽然 也是 陈述 传 主的 , 但用标 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年的高三教学,我发现,文言文分析 综合题中,错误选项的设置,是有一定的 规律的。经过总结,主要有九种。
我们先看看2008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中 文言文阅读的分析综合题。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 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 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 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 令,皆不之官。
文言文分析综合题的解题技巧
崇雅高中 张道生
文言文分析综合题要求学生在基本读
懂原文的基础上,对文中的信息能够准确 提取,能够正确推断、概括文章的内容要 点和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以达到对整篇 文言文深层解读的目的。从近几年的高考 试题来看,该考点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放 在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一题考查,试题设置 四个选项,每个选项各自阐述或解析、评 价某一个方面,要求选“是”或“非”。 解答这种试题,需要着眼全文逐项分析。 命题者常常将测试点放在时间、地点、人 物、事件等的变化上,为增加试题的隐蔽 性和迷惑性,常加入一些干扰因素。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译文
周访字叫士达,原本是汝南安城人。汉末时期逃避战乱到了 江南地区,到周访已经是第四代了。吴地平定后,就在庐江寻阳 安家(因:于是,就。家:名词做动词,安家。)周访年轻时沉 稳坚毅,谦逊而且礼让,行事果断,周济穷困的人(振:本意, 救济,赈济),家里没有剩余的财产。做了县衙的功曹(功 曹: 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当时陶侃是个闲散的官吏,周访推 荐他做了主簿(省略句,荐之。),与他结为好友(相:代词, 他),把女儿给了陶侃的儿子陶瞻做妻子(妻:名词做动词)。 周访被察举为孝廉,然后被任命为郎中、上等甲令,都不去就任。
等到元帝渡过长江,命令周访参与镇东的军事。当时有一个 与周访同姓名的人,犯罪应当处死,狱吏误会扣留周访,周访奋 起还击扣留他的人,几十人都逃散了,然后自己到元帝跟前自首, 元帝没有怪罪他(倒装句)。不久任命他做扬列将军(寻:不久。 省略句。),讨伐华轶。周访统领的厉武将军丁乾与华轶统领的 武昌太守冯逸勾结(交通:古今词。)周访逮捕丁乾并杀了他。 冯逸来攻打周访,周访率领军队迎击打败了他。华轶的将领周广 烧毁城池来响应周访,华轶军队溃败,于是平定了江州。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 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 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 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 曰:“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 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 访之世未敢为非
周访训练军队简拔士卒,想要进攻中原,慷慨激昂有平定河洛的 志向。善于安抚收纳军民,他们都愿为周访效死。听说王敦有不 臣之心,周访一直切齿痛恨。王敦虽然怀有叛逆的心思,但周访 离世之前不敢为非作歹。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
项是 (3分)( C )
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 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
周访到了襄阳以后,致力于农业生产和训练士卒,勤于选拔 人才接纳谏言。王敦以之为患(患:意动用法),但是害怕他的 强大,不敢有异心。周访的威严风范树立之后,远近的人都愿意 归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智慧勇气超人,成为中兴名将。性 格谦虚,从不谈论战功。有人问周访:“别人做了一点好事,很 少不自我宣传的。您功勋卓著,却不说一句,为什么呢?”周访 说:“将士们冲锋在前,周访有什么功劳!”(倒装句)将士因 此更敬重他。
例:(1)高傅占曾向作者谈起吴翁、焦翁,二 翁均能施舍助人。周维城同样也能施舍助人, 只是与年长的吴翁、焦翁相比,尚有些不如。 (2005年山东卷第14题c项)
解析:“只是与年长的吴翁、焦翁相比,尚有 些不如”是错误的。从原文“然丰尝曰:吾愧 吴翁、焦翁。”可以看出,认为赶不上吴翁、 焦翁的观点是周丰自己认为的,是周丰的自谦 之词,而非高傅占的观点。
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 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C、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 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
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 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轻举妄 动。
解析
8.C(A“厉武将军”是丁乾的官名,而非 元帝所封周访的官名。B文中“被皇帝赏识” 并非因“蒙冤不会忍气吞声”,文中指的 是“帝不罪之”。D把“采纳”误解为“收 集粮食等军需品”。)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 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 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 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 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 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 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 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访步上 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 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 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 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元帝任命周访为振武将军,命令周访和各路军队共同征伐杜 弢。杜弢制作桔槔(“桔槔”({jiégāo})∶井上汲水的一种工具。 也泛指吊物的简单机械)攻打官军的战船,周访制作长岐枨(枨 chéng 木柱)来抗拒他(“距”通“拒”),桔槔不能够成为 祸害。周访又率小战舰前往湘城,军队抵达富口,于是杜弢派遣 杜弘出军海昏。周访徒步登上柴桑,偷偷渡江,与敌人交战,斩 掉首级几百个。敌军退守庐陵, 又在庐陵包围了杜弘(倒装 句)。杜弘扔到城外许多宝物,士兵争着捡宝物,杜弘趁阵前混 乱突围逃出城。周访率领军队追赶他,获得鞍马铠甲武器不可胜 数。杜弘逃入南康,太守率领士兵迎面痛击,又打败杜弘,杜弘 逃向了临贺。元帝又一次晋升周访为龙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