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课时安排1.耳鼻咽喉科学绪论及疾病总论3学时2. 鼻应用解剖及临床、病症学2学时3.鼻科先天性疾病及炎性疾病3学时4. 鼻出血、鼻息肉及鼻肿瘤2学时5.咽科学解剖及病症治疗学2学时6. 咽科炎性疾病及OSAHS 3学时7.喉科学解剖及病症治疗学2学时8. 喉科炎性疾病及喉肿瘤3学时9.气管食管科学3学时10. 耳科学解剖及生理2学时11.耳科炎性疾病及并发症4学时12. 梅尼埃病、面瘫及耳聋3学时3.头颈外科概论4学时第一章鼻科学教学目的一鼻腔与鼻窦的应用解剖:掌握鼻部重要解剖构造,鼻腔及鼻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了解鼻腔、鼻窦与眼眶、颅腔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二鼻与鼻窦检查法:掌握额镜、鼻镜的正确使用,了解外鼻检查及鼻腔检查时正确所见,了解鼻腔、鼻窦X线、CT等影像学检查。
三鼻腔炎症:掌握慢性单纯性鼻炎与肥厚性鼻炎的鉴别,了解急性鼻炎、慢性鼻炎及变应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
四鼻窦炎症:掌握急慢性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要点,了解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方法(上颌窦穿刺冲洗法,药物置换疗法和手术等)。
五鼻科急症:掌握鼻出血的常见病因及处理,了解鼻骨骨折,鼻腔异物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六熟悉鼻中隔偏曲的诊断和治疗。
七熟悉鼻息肉的病因、诊断及处理。
八鼻肿瘤:熟悉鼻腔、鼻窦的良性肿瘤(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那么,熟悉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诊断及处理原那么。
教学内容一鼻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外鼻、鼻腔、鼻窦的解剖构造,鼻腔血管、神经及淋巴分布,鼻腔的生理功能。
二鼻出血及鼻外伤鼻出血的病因、诊断及处理原那么,鼻骨骨折的诊断及处理。
三鼻腔炎症性疾病急慢性鼻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与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鉴别。
四鼻变应性疾病变应性鼻炎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鼻息肉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治疗。
五鼻窦炎症性疾病急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那么。
六鼻-前颅底肿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表现及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那么。
《耳鼻喉》教学大纲(本科)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程代码:3120B学分与学时:1.5分,36学时,其中理论24学时,见习12学时课程性质:必修授课对象: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目标:1、认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历史、现状与发展,学科的范畴与特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处理原则,认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与临床其口腔学科的联系。
2、学习和掌握耳鼻咽喉头颈部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3、学习和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诊断和治疗。
教学要求:1、形态与功能:要求能够说明:1、外鼻、鼻腔和鼻窦的构造;2、鼻腔功能和嗅觉传导通路;3、咽的构造及淋巴组织和喉的构造并图示;4、咽喉功能及神经支配;5、外耳、中耳及内耳的构造并图示;6、听觉机构和传导通路。
要求能够概述:平衡觉的感觉机构和传导通路。
2、诊断和主要检查:要求能够说明:1、鼻腔、咽部、喉腔、外耳道、鼓膜的诊察并操作;2、听力检查。
3、症状:要求能够说明:引起鼻塞、鼻出血、咽痛、声嘶、耳聋、吸气性呼吸困难的疾病及临床表现。
眩晕、吞咽困难的原因。
4、疾病:1、鼻部要求能够说明:①鼻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②鼻出血的发病原因、好发部位及治疗方法;③慢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④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能够概述: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
2、咽喉部要求能够说明:①急、慢性扁桃体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发症的诊断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②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方法;③喉阻塞的原因、治疗原则,气管切开术的适应症;④鼻咽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⑤喉癌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能够概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症状和诊断。
3、耳部要求能够说明:①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②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颅内外并发症的名称、临床表现;③传导性耳聋和感音神经性聋的诊断。
耳鼻咽喉教学大纲
《耳鼻咽喉科学》教学大纲Otolaryngolog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 17110121 课程总学时32(理论总学时20/实践总学时12)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 1.5课程性质限制性选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影像、麻醉、法医、眼专专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学科。
其任务是研究耳鼻咽喉-头颈外诸器官疾病。
教学的内容是结合临床讲授耳鼻咽喉-头颈外诸器官的解剖、生理、检查方法及各种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知识,着重我国“四炎一聋”的常见病及多发病。
按温州医学院麻醉、影像、法医医学专业教学计划,本学科总教学时数20学时,讲授20学时。
各章讲课时间分配可参考下表: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内容时数1、绪论耳鼻咽喉科特点及新进展10M2、鼻应用解剖(外鼻静脉回流特点、鼻腔顶壁、内侧壁及外侧壁30M 2学时3、鼻腔炎性疾病25M4、鼻粘膜高反应性疾病(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15M1、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真菌性鼻-鼻窦炎30M2、颅内眶内并发症、脑脊液鼻漏10M 2学时3、鼻出血10M4、鼻腔鼻窦良性肿瘤(重点:内翻性乳头状瘤)10M5、鼻腔鼻窦恶性肿瘤20M1、鼻内镜理论基础及手术15M2、食管、气管应用解剖10M2、喉、气管、支气管异物30M 2学时3、食管异物临床表现及处理10M4、颈部创伤15M1、咽应用解剖及生理20M2、咽炎、咽异感症的鉴别诊断及处理15M3、急、慢性扁桃体炎、周围脓肿、咽后脓肿表现、并发症及治疗35M 2学时4、腺样体肥大。
10M1、鼻咽纤维血管瘤5M2、鼻咽癌25M3、颈部肿块30M 2学时4、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20M1、喉应用解剖及生理(喉软骨支架、喉内肌、声门分区及声门旁隙)30M2、喉炎症性疾病(急慢性喉炎、会厌炎、小儿急性喉炎)35M 2学时3、喉麻痹15M1、喉良性肿瘤10M2、喉恶性肿瘤(包括喉咽恶性肿瘤)30M3、喉梗阻20M 2学时4、气管切开术20M1、耳应用解剖30M2、耳生理15M3、耳外伤10M 2学时4、分泌性中耳炎25M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15M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25M3、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20M 2学时4、耳源性眩晕(梅尼埃病)20M1、周围性面瘫15M2、侧颅底肿瘤15M3、中耳癌,听神经瘤20M 2学时4、耳聋的防治30M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到耳鼻咽喉-头颈部诸器官病病中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原则。
耳鼻咽喉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前言一、耳鼻咽喉科学(Otolaryngogy, Otorhinolaryngology)是研究耳鼻咽喉气管食管诸器官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的一门科学。
由于这些器官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方面相互紧密联系,又多为深在细小腔洞,都必须借用特殊的照明装置和检查器械才能辩认正常形态和病变表现,因而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近40多年来,尤其是近10余年以来,由于鼻神经外科和耳科神经外科的发展,以及与颌面、颈胸外科以及颅底外科的关系日益密切,耳鼻咽喉科已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学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Otolaryngoloy-Head and Neck Surgery)。
二、耳鼻咽喉气管食管具有听觉、平衡、嗅觉、呼吸、发声、吞咽及免疫防护等重要生理功能,与人的生命攸攸想关。
这些部位的疾病可影响到全身,全身许多疾病也会表现在这些局部。
因此,在学习和从事本专业时,必须树立整体观念,由局部联系到全身,又由全身考虑到局部,从而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
三、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日新月异,新仪器频频问世,不断推动着耳鼻咽喉科学的前进。
如内耳超微结构、内耳微循环、内耳淋巴液的微量分析、位听系统生物电活动、声导纳、电反应测听、眼震电图、人工耳蜗、CT 扫描、磁共振成像(MRI)、鼻阻力计、鼻声图仪、光导纤维内窥镜、频闪喉镜、耳鼻咽喉显微外科、鼻窦内窥镜及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等等新的研究与临床诊治工作的新局面,也不断促进了本学科教学内容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本大纲以“四炎一聋”(鼻及鼻窦炎、咽及扁桃体炎、喉炎、中耳炎和耳聋)及颅底、侧颅底、颈部等疾病为重点,在教学内容上分为了解、熟悉和掌握三级要求。
主要内容如下:1.熟悉耳鼻咽喉、气管食管、颅底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功能;2.初步掌握戴镜、对光和耳鼻咽喉一般常用检查器械使用及检查方法;了解新的检查仪器和诊疗手段;3.掌握“四炎一聋”、三大恶性肿瘤(上颌窦癌、鼻咽癌和喉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4.掌握耳鼻咽喉外伤的处理原则及知识;鼻出血的简易止血法。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
目的要求
1、掌握鼻骨骨折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2、掌握脑脊液鼻漏诊断,熟悉其保守治疗方法、手术适应证,了解其手术方法。
3、了解击出性骨折、击入性骨折的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
1、鼻骨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
2、击出性骨折、击入性骨折的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方法。
3、脑脊液鼻漏的诊断。
学科。
通过教学,使学生逐渐了解和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 临床思维和工作方法,为学生在今后的医疗和科研工作中奠定基础。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益加快,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也有显著的发展。
教师可在完成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实际,介绍一些新成果、新进展、新趋向,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学能力。
2、了解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发展史和发展方向。
3、了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在医学中的地位、与其它临床学科的关系。
4、了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特殊性明确学习目的和方法。 教学内容
1、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在医学中的地位、与其它临床学科的关系。
2、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发展史和发展方向。
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范畴及特点。
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
Otolary ngoloy-Head and Neck Surgery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订单定向免费教育使用)
《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学》由耳鼻咽喉科学逐步演变发展而来,是研究听觉、平衡、嗅觉诸感官 与呼吸、吞咽、发音、语言诸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的一门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独立
4、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5、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
第九章鼻息肉
目的要求
耳鼻咽喉科学教学大纲 五年制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五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1013L课程名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英文名称:课程性质:专业课总学时:学时(理论学时:学时,实践学时:学时)学分:学分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定向培养)预修课程(编号):人体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建议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课程简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学科。
其任务是研究听觉、平衡、嗅觉诸器官与呼吸、吞咽、发音、语言诸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
教学内容是耳鼻咽喉器官的解剖、生理、检查,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防治知识。
以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学》(本科五年制)为主。
本教学大纲力求做到以下特点:①对于耳鼻咽喉科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知识传授内容应达到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水平;②在介绍基本内容的同时,应注意反映有定论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观点和新方法。
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耳鼻咽喉科基本检查方法,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疾病的预防、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要点。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主干学科。
教学方法是理论课与临床见习、实习、病例示教、录像、等交叉进行,以加深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部分内容需自学,拓宽知识面。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篇总论第二篇鼻科学理论课学时第一章鼻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一)目的要求:掌握鼻部重要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其临床意义;了解鼻腔、鼻窦与眼眶、颅腔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二)学时安排:理论课学时(三)教学内容:鼻的应用解剖学:外鼻、鼻腔、鼻窦解剖结构,鼻道窦口复合体。
鼻腔黏膜、鼻窦血管、神经、淋巴分布。
鼻的生理学:鼻阻力,鼻腔生理功能。
第二章鼻及鼻窦检查(一)目的要求:熟悉耳鼻咽喉科的常用器械及基本检查技能;掌握鼻腔、鼻窦检查法;了解鼻内镜检查法;了解影像学检查在鼻科诊断治疗中的意义。
耳鼻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
耳鼻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一)认识耳鼻咽喉科学历史、现状与发展,学科的范畴与特点,耳鼻咽喉科疾病的特临床表现及诊治处理原则,认识耳鼻咽喉局部与临床其他学科的联系。
(二)学习耳鼻咽喉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三)学习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诊断和治疗。
二、教学要求:(一)形态与功能:要求能够说明:1、外鼻、鼻腔和鼻窦的构造;2、鼻腔功能和嗅觉传导通路;3、咽的构造及淋巴组织和喉的构造并图示;4、咽喉功能及神经支配;5、外耳、中耳及内耳的构造并图示;6、听觉机构和传导通路。
要求能够概述:平衡觉的感觉机构和传导通路。
(二)诊断和主要检查:要求能够说明:1、鼻腔、咽部、喉腔、外耳道、鼓膜的诊察并操作;2、听力检查。
(三)症状:要求能够说明:引起鼻塞、鼻出血、咽痛、声嘶、耳聋、吸气性呼吸困难的疾病及临床表现。
眩晕、吞咽困难的原因。
(四)疾病:1、鼻部要求能够说明:①鼻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②鼻出血的发病原因、好发部位及治疗;③慢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④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
能够概述: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
2、咽喉部要求能够说明:①急、慢性扁桃体炎的诊断和治疗,并发症的诊断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②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③喉阻塞的原因、治疗原则,气管切开术的适应症;④鼻咽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⑤喉癌的症状、诊断和治疗。
能够概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症状和诊断。
3、耳部要求能够说明:①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诊断和治疗;②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颅内外并发症的名称、临床表现;③传导性耳聋和感音神经性聋的诊断。
4、异物要求能够说明:外耳道、鼻腔、咽喉、食管、气管的代表性异物的取出方法。
能够概述:外耳道、鼻腔、咽喉、食管、气管的代表性异物。
5、颈部疾病要求能够说明:颈部肿块的诊断思路和检查方法。
耳鼻咽喉科教学大纲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内容】1.耳鼻喉科学的发展历史和成就。
2.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学科特点和涉及的三级学科。
3.耳鼻咽喉科的现代进展、发展方向及尚待解决的课题。
4.如何学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授课时数】2学时。
第二章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检查的基本方法与设备【内容】1.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检查的基本设备、药品。
2.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基本检查方法,通过检查熟悉耳鼻咽喉正常所见。
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检查所需要的各种特殊检查设备及方法。
4.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影像学检查及意义。
【授课时数】可列为见习内容,床旁教学,参与耳鼻咽喉的常规检查,提供常规检查器具及多媒体教学鼻及鼻窦检查法【内容】1.一般检查:外鼻触诊、鼻前庭检查。
2.前鼻镜检查:鼻镜使用方法及正常所见,位置引流。
3.后鼻镜检查方法及正常所见。
4.鼻内窥镜检查方法及正常所见。
5.鼻功能检查法:呼吸功能及嗅觉功能检查。
6.鼻及鼻窦影像学检查:鼻及鼻窦X线、CT及MRI检查。
咽、喉、气管、食管检查法【内容】1.鼻咽部检查法:后鼻镜检查法、鼻咽部触诊。
2.口咽部检查方法及正常所见。
3.间接喉镜检查方法及正常所见。
4.直接喉镜检查法:体位、麻醉、检查方法及正常所见。
5.纤维鼻咽喉镜、电子鼻咽喉检查法:体位、麻醉、检查方法及正常所见。
6.硬管气管、食管镜检查法:体位、麻醉、检查方法及正常所见。
7.咽喉影像学检查:咽喉X线、CT及MRI检查。
8.嗓音评估检查法:嗓音评估方法。
耳的检查法【内容】1.外耳的检查2.耳镜检查方法及正常所见,鼓气耳镜的使用。
3.听力检查法:音叉检查法,纯音测听、声阻抗测听;言语测听、听觉诱发电位、耳声发射检查及意义。
4.前庭功能检查法:平衡功能检查、自发性眼震检查。
5.咽鼓管功能检查:捏鼻鼓气法、咽水通气法;导管吹张法。
6.耳部影像学检查:耳部X线、CT及MRI检查。
颈部检查【内容】1.颈部一般检查:颈部触诊、视诊、听诊方法。
《耳鼻咽喉_头颈外科》理论教学大纲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医学本科使用)Ⅰ前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是由耳鼻咽喉科学逐步演变发展而来,是研究听觉、平衡、嗅觉诸感官与呼吸、吞咽、发音、言语诸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突出特点表现为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域的局部同全身整体的相对独立与有机联系。
学习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注意整体与局部的联系,使专科知识与学习临床各科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本大纲适用于医学本科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本教学大纲主要参考书是:高等医学院校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2004年第六版(田勇泉主编),及《实用耳鼻咽喉科学》1998年第一版(黄选兆汪吉宝主编)。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杂志》二、本教学大纲内对学习教材各章节内容的基本要求有三项:(1)教学目的(2)教学要求1、掌握:指掌握教材中叙述的详细内容及有关的技能,达到能在实践中直接应用。
2、熟悉:指熟悉教材中叙述的基本内容及见习有关技能,以便以后可通过自学进一步达到掌握的目的。
3、了解:指了解教材中叙述的内容的概况,扩大知识面,为以后在需要掌握或熟悉时起指引作用。
(3)教学时数:理论课28学时。
Ⅱ正文鼻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功能目的:了解外鼻解剖,掌握鼻腔各壁特别是外侧壁和鼻窦分组、开口,窦口鼻道复合体。
熟悉鼻腔血管神经分布。
教学内容:了解外鼻的支架及构成,熟悉鼻腔血管、神经分布及临床意义。
掌握外鼻的静脉血循环特点,鼻腔各壁的结构及鼻窦开口及分组、窦口鼻道复合体。
了解鼻颅相关,鼻眼相关的解剖结构。
了解鼻腔粘膜的分区及其构造特点。
了解鼻腔神经的分布,鼻腔和鼻窦与眼眶、颅腔和口腔的毗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及其与全身的关系。
鼻骨骨折,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曲目的:了解鼻骨骨折和鼻中隔偏曲的临床表现,熟悉鼻骨骨折和鼻中隔偏曲的治疗。
了解慢性鼻炎的病因,熟悉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鉴别及治疗原则。
【VIP专享】《耳鼻喉》教学大纲(本科)
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学计划总学时 36 学时,其中大课讲授 30 学时,见习课 6 学时,教 学安排如下: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课程代码:3120B
学分与学时:1.5 分,36 学时,其中理论 24 学时,见习 12 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
授课对象: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教学目标:
1、认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历史、现状与发展,学科的范畴与特点,耳鼻咽喉头颈 外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处理原则,认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与临床其口腔学科的联系。
2、 诊断和主要检查:要求能够说明:1、鼻腔、咽部、喉腔、外耳道、鼓膜的诊察并 操作;2、听力检查。
3、 症状:要求能够说明:引起鼻塞、鼻出血、咽痛、声嘶、耳聋、吸气性呼吸困难的疾 病及临床表现。眩晕、吞咽困难的原因。
4、 疾病:1、鼻部 要求能够说明:①鼻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②鼻出血的发病原因、好发 部位及治疗方法;③慢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④变应性鼻炎的发病 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能够概述: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2、咽喉部要求 能够说明:①急、慢性扁桃体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发症的诊断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 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②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方法;③喉阻塞的原因、治 疗原则,气管切开术的适应症;④鼻咽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⑤喉癌的症状、 诊断和治疗方法。能够概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症状和诊断。3、耳部 要求能够说明:①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②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颅内外并发症的名称、临床表现;③传导性耳聋和感音神经性聋的诊断。 4、异物 要求能够说明:外耳道、鼻腔、咽喉、食管、气管的代表性异物的取出方法。能 够概述:外耳道、鼻腔、咽喉、食管、气管的代表性异物。5、颈部疾病 要求能够说明: 颈部肿块的诊断思路和检查方法。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Otolaryngoloy-Head and Neck Surgery(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订单定向免费教育使用)前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由耳鼻咽喉科学逐步演变发展而来,是研究听觉、平衡、嗅觉诸感官与呼吸、吞咽、发音、语言诸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的一门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独立学科。
通过教学,使学生逐渐了解和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和工作方法,为学生在今后的医疗和科研工作中奠定基础。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益加快,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也有显著的发展。
教师可在完成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实际,介绍一些新成果、新进展、新趋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学能力。
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田勇泉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八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配套使用,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
大纲所列教学内容可通过课堂讲授、自学、讨论、计算机多媒体等等方式进行教学。
划横线部分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他为一般熟悉和一般了解内容。
总学时27学时,大课讲授15学时,见习12学时。
大课不能讲授的内容,为学生自学内容。
本课程学生理论课考核采用笔答考试方式为主,其成绩可占总成绩的60%。
平时成绩以课后练习或见习报告为主,占总成绩的40%。
教学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鼻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 1.00 0鼻腔炎症性疾病 1.00 0 鼻黏膜高反应性疾病、鼻息肉0.50 0鼻出血鼻窦炎性疾病咽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咽炎、扁桃体炎、咽部脓肿咽肿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喉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喉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喉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喉肿瘤喉阻塞气管插管术及气管切开术耳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中耳炎性疾病耳源性眩晕耳鼻咽喉基本检查法耳鼻咽喉特殊检查法耳鼻咽喉常用药物、症状学、专科病历书写及特殊治疗方法病例讨论和多媒体课件0.501.001.001.001.001.001.000.500.501.000.500.501.001.001.003.003.003.003.00合计15 12 总计27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自学)目的要求1、熟悉现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范畴及特点。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Principles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课程编号:14310100学分:1学时:18(其中:讲课学时:15,实验学时:3,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耳鼻咽喉局部解剖学适用专业:临床医学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田勇泉,人民卫生学出版社,2014年11月第8版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由耳鼻咽喉科学逐步演变发展而来,主旨研究听觉、平衡、嗅觉诸器官与呼吸、吞咽、发声、语言诸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
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课程。
耳鼻咽喉科学的基本目标是:1、掌握耳鼻咽喉科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理论知识及技能。
2、基本掌握耳鼻咽喉科学常用器械的使用。
3、对本学科的新技术、新进展有所了解和认识。
本教学大纲按18学时安排教学内容,因此既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又要注意系统性和时代特点。
并要体现“三基”要求。
课堂讲授与实习、临床见习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理论知识理解,教学中尽量借助标本、模型、挂图、幻灯、多媒体等直观教学及病案讨论等手段,以达预期教学效果。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1、教学内容(1)学习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目的性和重要性。
(2)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发展史和成就。
(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特殊性。
(4)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现代成就,发展方向及尚待解决的课题。
(5)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总论2、教学要求(1)了解学习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目的性和重要性。
(2)了解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发展史和成就。
(3)了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特殊性。
(4)了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现代成就,发展方向及尚待解决的课题。
(5)了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总论3、重难点(1)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特殊性(2)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发展方向第二章鼻科学1、教学内容(1)、鼻的应用解剖及生理A、鼻和鼻窦在发育过程中的特点,外鼻的支架及构成,外鼻静脉血液循环特点,鼻腔各壁的结构,鼻窦的分组及各窦开口的部位。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开课教研室:耳鼻咽喉科学开课院(部):临床医学院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学期:第七学期学分: 1.5 总学时: 26 理论学时: 18 实验(见习)学时: 8 课外学: 0 开课对象:临床医学(圣地卓越医师班)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8版参考资料:【1】实用耳鼻咽喉科学,黄选兆、汪吉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版【2】临床耳鼻咽喉科学,王正敏主编,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版【3】颅底外科学,王正敏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版【4】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耳鼻咽喉科学,李宝实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版【5】耳鼻咽喉神经外科学,卜国弦、樊忠主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版【6】实用耳鼻咽喉科学,樊忠、王天铎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版【7】五官及颈部影像诊断学,何望春主编,天津科学出版社,1998版【8】耳科学,何永照、姜泗长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版【9】手术学全集耳鼻咽喉科卷,姜泗长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版【10】手术学耳鼻咽喉科卷,姜泗长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版【11】耳鼻咽喉-头颈应用解剖学,王斌全主编,中国医药出版社,2000版【12】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临床指南,孙爱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版【13】相关网站:1.2.一、课程目标及基本要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课,必修课,由耳鼻咽喉科学逐步发展而来,旨在研究耳、鼻、咽喉、气管及食管和颈部诸器官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的临床二级学科。
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耳鼻咽喉科诸器官解剖关系复杂,上承颅底,下至气管食管、纵隔,鼻窦两旁毗邻眼眶,颈部除了有重要的神经干与大血管通过外,尚有甲状腺和众多的淋巴结。
由于与周围邻近器官以至全身诸系统的联系非常紧密,医学各科在相互渗透和促进,耳鼻咽喉科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包括耳科学(内含耳显微外科、耳神经外科、听力学及平衡科学、面神经外科)、鼻科学(内含鼻内镜微创外科、鼻神经外科、鼻眼相关外科、鼻变态反应病学)、咽科学(内含睡眠呼吸障碍科学)、喉科学(分支出喉显微外科、嗓音与言语疾病)、颈部疾病学(又分出头颈肿瘤、甲状腺外科、涎腺外科、气管食管学、上纵隔外科学)、颅底外科学(侧颅底外科、前颅底外科)、颌面外科学以及激光耳鼻咽喉科学、小儿耳鼻咽喉科学等学科的综合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前言一、耳鼻咽喉科学(Otolaryngogy, Otorhinolaryngology)是研究耳鼻咽喉气管食管诸器官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的一门科学。
由于这些器官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方面相互紧密联系,又多为深在细小腔洞,都必须借用特殊的照明装置和检查器械才能辩认正常形态和病变表现,因而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近40多年来,尤其是近10余年以来,由于鼻神经外科和耳科神经外科的发展,以及与颌面、颈胸外科以及颅底外科的关系日益密切,耳鼻咽喉科已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学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Otolaryngoloy-Head and Neck Surgery)。
二、耳鼻咽喉气管食管具有听觉、平衡、嗅觉、呼吸、发声、吞咽及免疫防护等重要生理功能,与人的生命攸攸想关。
这些部位的疾病可影响到全身,全身许多疾病也会表现在这些局部。
因此,在学习和从事本专业时,必须树立整体观念,由局部联系到全身,又由全身考虑到局部,从而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
三、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日新月异,新仪器频频问世,不断推动着耳鼻咽喉科学的前进。
如内耳超微结构、内耳微循环、内耳淋巴液的微量分析、位听系统生物电活动、声导纳、电反应测听、眼震电图、人工耳蜗、CT 扫描、磁共振成像(MRI)、鼻阻力计、鼻声图仪、光导纤维内窥镜、频闪喉镜、耳鼻咽喉显微外科、鼻窦内窥镜及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等等新的研究与临床诊治工作的新局面,也不断促进了本学科教学内容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本大纲以“四炎一聋”(鼻及鼻窦炎、咽及扁桃体炎、喉炎、中耳炎和耳聋)及颅底、侧颅底、颈部等疾病为重点,在教学内容上分为了解、熟悉和掌握三级要求。
主要内容如下:1.熟悉耳鼻咽喉、气管食管、颅底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功能;2.初步掌握戴镜、对光和耳鼻咽喉一般常用检查器械使用及检查方法;了解新的检查仪器和诊疗手段;3.掌握“四炎一聋”、三大恶性肿瘤(上颌窦癌、鼻咽癌和喉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4.掌握耳鼻咽喉外伤的处理原则及知识;鼻出血的简易止血法。
5.掌握耳鼻咽喉气管食管异物的诊断要点、处理原则和预防知识;6.耳源性颅内并发病、鼻出血、喉源性呼吸困难、梅尼埃病及眩晕、鼻源性头痛等,以及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和症状亦在了解和熟悉之列,可作总的介绍或采取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讲授,以缓解教学时数不足的矛盾。
7.熟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
8.掌握功能性内窥镜鼻窦外科基本原理及基本特点。
9.了解颅底,侧颅底疾病的处理。
本大纲是结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七年制及八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为基点进行编制的。
基于七、八年制学生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要求,除上述指出预习内容、注明参考用书外,并要求掌握一定数量的耳鼻咽喉科专业外语词汇。
通过本学科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熟悉耳鼻咽喉气管食管的临床解剖和生理功能,以及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上局部和整体的紧密联系,在教学中体现本专业的特点与发展趋向,反映本专业的现代进展。
本专业教学的难点在于较复杂而深在细小腔洞的解剖关系,以及必须借助特殊的光源和器械的检查方法,加之教学时数的限制。
因此,无论大课、小课或实习讲授,应尽可能利用形象化、立体化的教学手段,运用挂图、标本、模型、幻灯、录相带、多媒体、动画等,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提高教学效果。
绪论目的:了解耳鼻咽喉科的发展史,了解耳鼻咽喉科学的性质、任务和学习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了解耳鼻咽喉科学的概念、发展史、近代新进展,建国以来我国耳鼻咽喉科学在临床与科研方面的成就。
了解学习耳鼻咽喉科学的目的性,认识耳鼻咽喉科学在临床医学中的相应地位与作用。
了解耳鼻咽喉诸器官的特殊性,本学科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并应强调对本学科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了解耳鼻咽喉与整个机体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树立整体观念。
以“四炎一聋”为重点,开拓颅底及头颈外科的范围。
第一篇鼻科学第一章鼻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功能目的:了解外鼻的支架,静脉血循环等结构特点,掌握鼻腔各壁和鼻窦分组、开口、窦口鼻道复合体。
教学内容:掌握外鼻的静脉血循环特点,鼻腔各壁的结构及鼻窦开口及分组、窦口鼻道复合体。
熟悉外鼻的支架及构成,鼻腔动脉血液供应及其分布情况。
了解鼻颅相关,鼻眼相关的解剖结构。
了解鼻腔粘膜的分区及其构造特点。
了解鼻腔神经的分布,鼻腔和鼻窦与眼眶、颅腔和口腔的毗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及其与全身的关系。
第二章鼻的症状学目的:熟悉鼻的常见症状:如鼻塞、鼻漏、鼻出血、头痛、嗅觉减退等。
第三章鼻的检查法目的:耳鼻咽喉检查常用设备及额镜使用法,掌握鼻腔检查法。
教学内容:掌握对光、外鼻检查及前鼻镜检查要点。
熟悉鼻窦触诊法,上颌窦穿刺冲洗法,简易嗅觉检查法。
了解后鼻孔检查、体位引流、常用影像诊断法及鼻窦内窥镜检查法。
第四章鼻部常用疾病的治疗方法目的:了解耳鼻咽喉科常用治疗方法。
第五章鼻及颅面先天疾病目的:了解外鼻先天畸形、先天性后鼻孔闭锁、脑膜脑膨出等。
第六章鼻及颅面外伤目的:熟悉鼻及颅面外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其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了解外鼻遭撞击或跌碰而发生鼻骨骨折,熟悉鼻骨骨折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处理原则。
了解视神经管骨折、脑脊液鼻漏的处理。
了解鼻及鼻窦外伤可累及邻近器官的特殊表现(如眼眶、颅底等)或合并血肿或脓肿、脱位等的处理原则。
第七章外鼻及鼻前庭炎症性疾病目的:掌握鼻疖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熟悉鼻部静脉血循环的特点,警惕发生严重并发症,掌握鼻疖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了解鼻前庭炎与鼻前庭湿疹的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
了解酒渣鼻临床表现及治疗。
第八章鼻腔炎症性疾病一、急性鼻炎目的:熟悉急性鼻炎很常见,为病毒感染,具有传染性等特点。
教学内容:了解病因,掌握局部症状、检查所见、局部治疗和防治原则。
熟悉鉴别诊断及并发症。
二、慢性鼻炎目的:掌握两类慢性鼻炎(单纯性、肥厚性)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掌握慢性鼻炎的诊断要点及防治原则。
熟悉二者的鉴别诊断。
了解病理改变。
了解局部病因及职业或环境因素与病因学的关系。
三、萎缩性鼻炎目的:了解萎缩性鼻炎的特征为鼻粘膜萎缩性病变,重者鼻甲骨、骨膜及骨质也可萎缩。
掌握其典型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掌握症状及检查特征、防治原则及主要治疗方法。
了解其病理改变。
了解原发性和继发性萎缩性鼻炎的病因。
第九章鼻粘膜反应性疾病一、变应性鼻炎目的:掌握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及典型症状。
教学内容:掌握病因、发病机理、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常见处理方法。
了解常见并发症。
掌握典型症状、诊断方法和依据。
参考书:《实用变态反应学》叶世泰、张庆松主编;《临床变态反应疾病》顾瑞金、顾之燕主编。
二、血管运动性鼻目的:了解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第十章鼻中隔疾病目的:熟悉鼻中隔偏曲对鼻腔功能的影响及其所产生的症状。
熟悉鼻中隔血肿、脓肿、穿孔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教学内容:熟悉本病的症状及对邻近器官的影响(如与鼻源性头痛、易患感冒、鼻出血及窦鼻炎以及分泌性中耳炎等的关系。
)了解病因及处理原则。
熟悉鼻中隔血肿、脓肿、穿孔的表现、处理方法。
第十一章鼻出血目的:熟悉鼻出血是鼻腔常见疾病,全身疾病和邻近病变均可导致鼻腔出血。
教学内容:掌握常见局部及全身病因(尤其是局部因素)。
熟悉常用的局部止血方法及全身治疗和其它治疗。
第十二章鼻腔及鼻窦异物目的:掌握典型症状及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了解病因。
掌握典型症状及诊断方法。
熟悉取异物的常用方法。
第十三章鼻窦炎一、急性化脓性鼻窦炎目的:熟悉病变系鼻窦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重者可累及骨质,亦可引起邻近器官的并发症。
教学内容:熟悉病因、常见症状,了解并发症的途径、后果及其预防措施。
熟悉诊断要点,掌握治疗原则和常用治疗方法。
二、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目的:熟悉本病对全身健康的影响,掌握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掌握病因、常见症状、头痛特点。
熟悉诊断要点,X线和CT特征及鉴别诊断。
掌握治疗原则、方法,鼻窦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术式。
三、儿童鼻窦炎目的:熟悉小儿鼻窦炎的病因特点,检查、诊断及处理要点。
教学内容:了解小儿鼻窦炎与成人鼻窦炎之不同点。
熟悉其临床症状、并发症、处理原则和方法。
四、婴幼儿急性上颌骨骨髓炎目的:了解发病特点及其严重性,及时诊治的必要性。
教学内容:了解病因特点、症状、体征、并发病及治疗原则。
第十四章鼻源性并发症目的:熟悉鼻源性眶内、颅内并发症的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熟悉并发症产生途径,种类,临床表现、处理及预防。
第十五章鼻息肉及鼻息肉病目的:掌握鼻息肉的形成机理与临床检查特征。
熟悉鼻息肉病的概念、特点及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了解其病因、病理。
掌握鼻息肉的常见症状、诊断与鉴别诊断(特别注意与内翻性乳头状瘤鉴别)。
熟悉鼻息肉摘除术。
熟悉鼻息肉病的特点、治疗方法、FESS术。
第十六章鼻真菌病目的:了解鼻真菌病日渐增多,应日益受到重视。
掌握真菌病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了解其病因、病理改变。
了解鼻真菌病的临床特点及后果。
掌握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了解治疗措施及预后。
第十七章鼻囊肿目的:熟悉鼻前庭囊肿的特点和鼻窦各种囊肿的鉴别要点。
熟悉症状及其与鼻窦肿瘤的鉴别诊断。
熟悉牙源性囊肿与其它囊肿的鉴别诊断。
熟悉治疗原则。
第十八章鼻-前颅底肿瘤一、鼻-前颅底良性肿瘤目的:了解常见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了解内翻性乳头状瘤、血管瘤及骨瘤的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二、鼻-前颅底恶性肿瘤目的:熟悉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的常见症状,早期诊断的意义。
教学内容:熟悉上颌窦癌、筛窦癌的早期症状和向邻近器官(如牙、眼等)发展的相应症状及其诊断方法。
(预习)参考书:《实用耳鼻咽喉科学》黄选兆,汪吉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了解鼻部其它恶性肿瘤的诊断、上颌窦癌与上颌窦囊肿的鉴别诊断。
了解上颌窦癌的处理原则。
三、恶性肉芽肿目的:了解本病为破坏甚于恶性肿瘤的致死性中线肉芽肿。
教学内容:了解病因及病理。
熟悉常见症状特点。
了解诊断要点,以及处理原则和常用方法。
第十九章鼻内镜手术目的:掌握内窥镜在鼻腔和鼻窦外科应用的基本原理。
掌握内窥镜在鼻腔和鼻窦外科应用的优点、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二十章鼻及前颅底肿瘤手术简介目的:了解前颅底解剖、手术径路及特点。
第二篇咽科学及颌面疾病第一章咽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功能第一节咽的应用解剖学目的:熟悉咽的分部及其重要结构教学内容:熟悉咽的分部及其重要解剖结构、邻近关系、咽的位置。
了解咽淋巴环的构成,婴儿时期的特点,临床意义。
了解咽壁的构成和咽间隙(如扁桃体周围隙、咽后隙、咽旁隙等)等部位, 所在的重要血管、神经干等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腭扁桃体及其血供、咽扁桃体(腺样体)的解剖部位及其组织学特点、咽的神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