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共19张PPT)
合集下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ppt课件完美版
写作背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 (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 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 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 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求取, 谋取,希望得以引荐或重用。
孟浩然诗作特色
1.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是
。
2.形成对偶的两组句子
是
。
3.“欲济无舟楫”的本义
是
,比喻是
。
4.翻译“端居耻圣
明”:Βιβλιοθήκη 。5.怎样理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答:
• 参考答案: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3.想渡湖水而没有船只。想做官而无 人引荐。 4.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
此四句抒怀,含蓄委婉,不落俗套,与写景中表达感情, 恰倒好处[明明求人引荐,却无一句求荐的话]表达出自己的 感慨与渴望。[后来得到张九龄的赏识,收为幕僚但依旧没 有作官,最终依然失意而归]
诗歌主题:
先描写了洞庭湖的气势,再借此希望 得到引荐,富有政治抱负,表达了自己积极 用世的愿望。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练习题
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无边,烟波浩淼,云气缭绕,而且充满活力,涛 声震天。[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觉与听觉结合]
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翻译:面对浩浩的湖水,想渡过湖去卻沒有船只。在這個 「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居然閑居無事,想想深覺可恥。
[面对洞庭湖,想要渡过去却没有舟楫表示自 己想要出来做事,却苦于无人推荐。]
注音
混(hùn)
楫(jí)
蒸 (zhēng ) 羡 (xiàn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精品课ppt】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孟浩然,生活在大唐盛世。早年闭门苦读 ,曾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时,渴望出仕, 前往长安,但求官失败,东游吴越。后来 曾做小官,辞职返乡,两年后病故。孟浩 然一生主要是隐居,写下了许多山水田园 诗,首开唐代山水田园诗歌创作的先河, 与王维并称“王孟”。这是733年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 游历长安时写给右丞相张九龄的一首干谒 诗,希望得到丞相的提拔和录用。
欲济无舟楫, 人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正如自己
颈联
端居耻圣明。
想做官却无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荐一样。委婉写自己 想出仕做官而无人引荐的苦衷。
坐观垂钓者, 尾联 徒有羡鱼情。 点明主题
2、哪几句抒情?诗歌的颈联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愿望?
欲济无舟楫,发感慨(双关):希望做官,无 颈联 端居耻圣明。人引荐。
用典、比喻。尾联写诗人想做官却没途径。希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的诗句是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笔力千钧,描写波澜壮阔,浩大气势 的洞庭湖,备受后人赞赏的名句是: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hán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hàn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jí,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xiàn鱼情。
涵虚:水映天空。 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泽:古代大湖。 济:渡。 楫:桨。 端居:闲居在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几与岸 涵虚混太清。平,浩渺无边,湖水与天空
孟浩然
孟浩然,生活在大唐盛世。早年闭门苦读 ,曾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时,渴望出仕, 前往长安,但求官失败,东游吴越。后来 曾做小官,辞职返乡,两年后病故。孟浩 然一生主要是隐居,写下了许多山水田园 诗,首开唐代山水田园诗歌创作的先河, 与王维并称“王孟”。这是733年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 游历长安时写给右丞相张九龄的一首干谒 诗,希望得到丞相的提拔和录用。
欲济无舟楫, 人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正如自己
颈联
端居耻圣明。
想做官却无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荐一样。委婉写自己 想出仕做官而无人引荐的苦衷。
坐观垂钓者, 尾联 徒有羡鱼情。 点明主题
2、哪几句抒情?诗歌的颈联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愿望?
欲济无舟楫,发感慨(双关):希望做官,无 颈联 端居耻圣明。人引荐。
用典、比喻。尾联写诗人想做官却没途径。希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的诗句是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笔力千钧,描写波澜壮阔,浩大气势 的洞庭湖,备受后人赞赏的名句是: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hán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hàn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jí,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xiàn鱼情。
涵虚:水映天空。 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泽:古代大湖。 济:渡。 楫:桨。 端居:闲居在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几与岸 涵虚混太清。平,浩渺无边,湖水与天空
望洞庭湖送张丞相ppt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 阳人(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 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 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 余首。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 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 历东南各地。诗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并称“王孟”。 其诗清淡,擅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 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 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三组
徒坐端欲波气涵八 有观居济撼蒸虚月 。,。,。,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 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 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 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 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赏析:这是一首在艺术上极有特色的抒写羁旅之愁的诗篇,也是五绝中的 写景名篇。寥寥二十个字,便刻画出一幅清新明丽的秋江夜泊图。诗的起 句,既点明了旅途中停留的地方,也为诗人兴起愁思作了暗示,所以接着 的一句,正面说出了“日暮客愁新”的主题。“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幅多么幽美淡雅的水墨画。诗是艺术,是美,这首写羁旅之愁的诗, 把这“愁”写得美极,清新明朗,闲雅静谧。
当时位居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器重。干谒诗的
文思情采最能看出作者的风骨、人格。有的满篇卑躬屈膝,奴颜媚 骨;有的满篇叫苦不迭,乞人怜悯;也有的自命清高,恃才傲物;
而孟浩然的这首干谒诗则写得情采飞扬,不卑不亢,点到为止,含
而不露骨,实为干谒诗的精品。
朗读欣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诗歌赏析
纵观全诗,写景过半,干谒心明。浩浩湖水,垂垂而 钓,气定神闲,雍容大度,称颂对方,极有分寸而又 不失身份;波澜动远空,“欲渡无舟楫”,阐述心声, 不卑不亢,露壮志才情,隐寒伧卑微,委婉含蓄而又 大气磅礴,才气纵横而又开合有度。如此干谒,实为 天地之间第一等文字!
《春 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过 故 人 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尾联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广为流传, 点明主题 引典故、设比喻。
诗歌赏析
前面两联写景,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壮景造势,势涉情思。 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 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涵”字点明洞庭湖汪洋浩阔,与天相接,吞 天吐地,包容万象的恢宏气度,颇似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描写: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平”字横向着眼,极见湖水浩渺,视野开阔。“太清”纵向描绘,给人 以天高地阔,玉宇澄清之感。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 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千溪万河。 三、四两句实写洞庭。水汽蒸腾,如烟似雾,仿佛江边湖畔的 沼泽地带,都受到湖水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葱 葱。湖水翻江倒海一般澎湃汹涌,稳固如山的岳阳城好像瑟缩不安 地匍伏在它的脚下,显得异常渺小。“蒸”字渲染一种湿漉漉,水淋淋 的气氛,给人以孕大含深,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 “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几近坍塌;极显湖水喧嚣动荡,桀傲不驯的 自然伟力,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共19张PPT)
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半首写洞庭湖,既是为了 扣题,写洞庭湖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 题作铺垫。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荐,喻出仕的 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喻对仕途的向往, 又有“临谢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弦外之音,隐含求仕 之意。
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译文: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
赏析:开头两句,将洞庭湖描写得极为雄浑,汪洋浩淼, 那润泽万物,容纳百川的磅礴气势令人惊叹,使人视野 极为开阔。 赏析:这两句是实写洞庭湖,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诗人笔下的洞庭湖 不仅广阔无边,烟波浩淼,云气缭绕,而且充满活力, 涛声震天。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觉与听觉结合
诗歌赏析
四句写景,看似不涉干谒,不关情思,其实 不然。才情卓异,奇思妙想如孟浩然者泼墨 如水,浓描洞庭,决不是等闲之笔。孟浩然 的高明就在于表达心意,旁敲侧击而不显山 露水。这天地之间的浩荡汪洋的一湖秋水, 既烘托出作者经世致用的凌云壮志和积极进 取的勃勃雄心,又暗示张九龄宽宏大度,海 纳百川的胸襟气度。壮景奇观,惊天动地, 隐喻风流俊杰即将横空出世。此为借景传情, 托水言志!
《春 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过 故 人 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赏析:这是一首在艺术上极有特色的抒写羁旅之愁的诗篇,也是五绝中的 写景名篇。寥寥二十个字,便刻画出一幅清新明丽的秋江夜泊图。诗的起 句,既点明了旅途中停留的地方,也为诗人兴起愁思作了暗示,所以接着 的一句,正面说出了“日暮客愁新”的主题。“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幅多么幽美淡雅的水墨画。诗是艺术,是美,这首写羁旅之愁的诗, 把这“愁”写得美极,清新明朗,闲雅静谧。
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译文: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
赏析:开头两句,将洞庭湖描写得极为雄浑,汪洋浩淼, 那润泽万物,容纳百川的磅礴气势令人惊叹,使人视野 极为开阔。 赏析:这两句是实写洞庭湖,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诗人笔下的洞庭湖 不仅广阔无边,烟波浩淼,云气缭绕,而且充满活力, 涛声震天。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觉与听觉结合
诗歌赏析
四句写景,看似不涉干谒,不关情思,其实 不然。才情卓异,奇思妙想如孟浩然者泼墨 如水,浓描洞庭,决不是等闲之笔。孟浩然 的高明就在于表达心意,旁敲侧击而不显山 露水。这天地之间的浩荡汪洋的一湖秋水, 既烘托出作者经世致用的凌云壮志和积极进 取的勃勃雄心,又暗示张九龄宽宏大度,海 纳百川的胸襟气度。壮景奇观,惊天动地, 隐喻风流俊杰即将横空出世。此为借景传情, 托水言志!
《春 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过 故 人 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赏析:这是一首在艺术上极有特色的抒写羁旅之愁的诗篇,也是五绝中的 写景名篇。寥寥二十个字,便刻画出一幅清新明丽的秋江夜泊图。诗的起 句,既点明了旅途中停留的地方,也为诗人兴起愁思作了暗示,所以接着 的一句,正面说出了“日暮客愁新”的主题。“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幅多么幽美淡雅的水墨画。诗是艺术,是美,这首写羁旅之愁的诗, 把这“愁”写得美极,清新明朗,闲雅静谧。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共19张PPT)
3
读准字音、节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
理解内容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内容。 (小组内解决疑难,班内展示)
5
理解内容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八月的洞庭湖水与岸齐平, 远远望去,水映天空,与 天空浑然一体。 (与《滕王阁序》中“秋 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似)
2.诗中表现诗人渴望得到举 荐的句子是: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17
课堂检测
3.怎样理解“坐观垂钓者,徒 有羡鱼情”? 坐在湖边,看着人家垂钓, 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 了。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 有途径。 4.背诵这首诗
18
课后作业
把这首诗默写一遍。
19
12
探究情感
情感(赠送的目的) 诗人以写洞庭湖为发端,
以“欲济无舟楫”为喻,巧妙 过渡,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 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张九龄 的举荐。
13
拓展探究
在人才济济、竞争激烈的 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诗人 这种委婉地自我推荐的方式? (小组交流,归纳总结,展示)
14
拓展延伸
孟浩然其它诗作: 宿建德江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孟浩然
1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和节奏,背诵 诗歌。
2.以读带悟,理解诗歌内 容,赏析诗歌。
3.对学生进行敢于展示自 己才华的教育。
4.收集、积累古诗词。
2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襄 阳(现湖北)人,唐代著 名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的 诗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 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有《孟浩然集》。与王维 并称“王孟”。他仕途困 顿却不媚俗世。开元二十 五年(737)张九龄招致 幕府,后隐居。
读准字音、节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
理解内容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内容。 (小组内解决疑难,班内展示)
5
理解内容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八月的洞庭湖水与岸齐平, 远远望去,水映天空,与 天空浑然一体。 (与《滕王阁序》中“秋 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似)
2.诗中表现诗人渴望得到举 荐的句子是: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17
课堂检测
3.怎样理解“坐观垂钓者,徒 有羡鱼情”? 坐在湖边,看着人家垂钓, 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 了。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 有途径。 4.背诵这首诗
18
课后作业
把这首诗默写一遍。
19
12
探究情感
情感(赠送的目的) 诗人以写洞庭湖为发端,
以“欲济无舟楫”为喻,巧妙 过渡,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 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张九龄 的举荐。
13
拓展探究
在人才济济、竞争激烈的 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诗人 这种委婉地自我推荐的方式? (小组交流,归纳总结,展示)
14
拓展延伸
孟浩然其它诗作: 宿建德江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孟浩然
1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和节奏,背诵 诗歌。
2.以读带悟,理解诗歌内 容,赏析诗歌。
3.对学生进行敢于展示自 己才华的教育。
4.收集、积累古诗词。
2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襄 阳(现湖北)人,唐代著 名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的 诗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 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有《孟浩然集》。与王维 并称“王孟”。他仕途困 顿却不媚俗世。开元二十 五年(737)张九龄招致 幕府,后隐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全面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ppt课 件全面版
• 诗人简介 • 诗文赏析 • 诗文注释 • 创作背景 • 诗文影响 • 总结与感悟
01
诗人简介
孟浩然的生平简介
孟浩然出生于一个普 通的家庭,自幼聪颖 好学。
孟浩然在政治上不得 志,最终归隐山林, 致力于诗歌创作。
他早年曾隐居鹿门山 ,后入长安谋求官职 。
句子解释3
再解释一个诗中的句子,如“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可解释为“ 看着别人钓鱼,自己只能羡慕他们的鱼情”。
句子解释4
继续解释诗中的句子,如“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可解释为“与 其羡慕别人的成果,不如自己努力去争取”。
难解词句解析
难解词句解析1
难解词句解析2
对诗中难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进行解析,如 “涵虚混太清”可解析为“形容湖面广阔 无垠,与天空混为一体”。
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中流露出诗人对洞庭湖壮丽景色的赞美与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中的艺术手法
比喻和象征
诗人运用“舟楫”比喻引荐和机会,“云梦泽”和“岳阳城”象征着政治舞台和 社会地位,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深化了诗的主题。
对比和夸张
诗人通过对比湖光山色与个人抱负,夸张地表达出自己的壮志与无奈,增强了诗 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动机
投赠张丞相
孟浩然在政治上一直未能得志,此诗是赠给当时的丞相张九 龄的,希望得到赏识和引荐。
表达抱负
诗歌通过描绘洞庭湖的雄伟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 关心和抱负,期望能够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才华和力量。
05
诗文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价值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 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唐代诗歌 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 诗人简介 • 诗文赏析 • 诗文注释 • 创作背景 • 诗文影响 • 总结与感悟
01
诗人简介
孟浩然的生平简介
孟浩然出生于一个普 通的家庭,自幼聪颖 好学。
孟浩然在政治上不得 志,最终归隐山林, 致力于诗歌创作。
他早年曾隐居鹿门山 ,后入长安谋求官职 。
句子解释3
再解释一个诗中的句子,如“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可解释为“ 看着别人钓鱼,自己只能羡慕他们的鱼情”。
句子解释4
继续解释诗中的句子,如“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可解释为“与 其羡慕别人的成果,不如自己努力去争取”。
难解词句解析
难解词句解析1
难解词句解析2
对诗中难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进行解析,如 “涵虚混太清”可解析为“形容湖面广阔 无垠,与天空混为一体”。
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中流露出诗人对洞庭湖壮丽景色的赞美与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中的艺术手法
比喻和象征
诗人运用“舟楫”比喻引荐和机会,“云梦泽”和“岳阳城”象征着政治舞台和 社会地位,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深化了诗的主题。
对比和夸张
诗人通过对比湖光山色与个人抱负,夸张地表达出自己的壮志与无奈,增强了诗 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动机
投赠张丞相
孟浩然在政治上一直未能得志,此诗是赠给当时的丞相张九 龄的,希望得到赏识和引荐。
表达抱负
诗歌通过描绘洞庭湖的雄伟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 关心和抱负,期望能够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才华和力量。
05
诗文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价值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 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唐代诗歌 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ppt课件
赠张丞相
•朗读颈联和尾联,用简洁 的语言谈谈诗人以此诗赠 张丞相的意图。 •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 析后两联中你喜欢的词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背景
孟浩然在应举落第后,主要 过着隐居和漫游的生活,但 他并非无意仕进。后孟浩然 赠诗丞相张九龄,希望得到 他的援引而一登仕途。
根据内容及主旨等方面, 可以判断这首诗的体裁是:
诗中送别的故人是谁?
孟 故人西辞黄鹤楼,
浩 烟花三月下扬州。
然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练习朗读,读准字音与停顿。 hùn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j í,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翻译诗句,疏通大意。 •涵虚混太清。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 诗风清淡自然,以五言见长。
根据字数及格律等特点, 可以判断这首诗的体裁是:
五言律诗
望洞庭湖
•朗读首联和颔联,用简洁的 语言描述诗人“望洞庭湖” 所见景象。 •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 前两联中你喜欢的词句。
干谒诗
• 干谒诗:古代文人为推销 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 似于现代的自荐信。
• 酬赠诗:古代文人用来交 往应酬或者赠给亲友同仁 的诗歌。
赠孟浩然 唐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专程去襄阳拜访孟浩然, 不巧孟浩然外出远游,李白写 下这首诗,表达敬仰和遗憾之 情。这首诗描绘了孟浩然摒弃 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 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饱含对 孟浩然风雅潇洒的钦慕。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共22张PPT)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岳 阳
孟浩然
楼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
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 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 山水田园派诗人。我们学过他的诗歌有《过 故人庄》《春晓》。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 的诗人,他把山水诗提升到新的境界,是山 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
坐观垂钓者, 徒 有羡鱼情。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地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赏析内容
1、这首诗写了几部分内容? 两部分,前四句写望洞庭湖,描绘洞庭湖壮丽
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写赠张丞相,抒发自 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2、找出对洞庭湖具体描写的诗句,并用一个词概括 本句描写的景象:
⑴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镜 ⑵涵虚混太清——水天相接 ⑶气蒸云梦泽——水气迷漫 ⑷波撼岳阳城——波涛汹涌
3、这首诗的颔联“气蒸云梦泽, 波撼 岳阳城”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听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 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尤其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丰富的贮蓄, “撼”字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势宏大。 (或: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云 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 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 气势。)
烟波浩渺、
写景
水天合一、 气势磅礴、
雄浑壮阔
含蓄委婉
抒情 地表达了
诗人渴望出 仕,施展才 华,干一番 事业的愿望。
主旨
这首干谒诗借景抒情,诗人通过面临 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 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希望有人 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
jí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xiàn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岳 阳
孟浩然
楼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
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 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 山水田园派诗人。我们学过他的诗歌有《过 故人庄》《春晓》。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 的诗人,他把山水诗提升到新的境界,是山 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
坐观垂钓者, 徒 有羡鱼情。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地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赏析内容
1、这首诗写了几部分内容? 两部分,前四句写望洞庭湖,描绘洞庭湖壮丽
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写赠张丞相,抒发自 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2、找出对洞庭湖具体描写的诗句,并用一个词概括 本句描写的景象:
⑴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镜 ⑵涵虚混太清——水天相接 ⑶气蒸云梦泽——水气迷漫 ⑷波撼岳阳城——波涛汹涌
3、这首诗的颔联“气蒸云梦泽, 波撼 岳阳城”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听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 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尤其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丰富的贮蓄, “撼”字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势宏大。 (或: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云 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 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 气势。)
烟波浩渺、
写景
水天合一、 气势磅礴、
雄浑壮阔
含蓄委婉
抒情 地表达了
诗人渴望出 仕,施展才 华,干一番 事业的愿望。
主旨
这首干谒诗借景抒情,诗人通过面临 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 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希望有人 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
jí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xiàn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PPT课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1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 派代表诗人之一,与王维并称 “王孟”,生活在大唐盛世。 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 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 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 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 归,游历与于吴越。这首诗 是孟浩然写给右丞相张九龄 的一首干谒诗。
孟浩然(689-740)
8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正像)想要渡湖却没有船只(我想要出仕做官却没 人引荐),(我)安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
“济”:渡。双关语,如“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直挂云帆济沧海”
颈联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 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为 官,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的苦衷。
9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主题)
1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练习题
1.描写洞庭湖的名句是
。
2.形成对偶的两组句子是
。
3.“欲济无舟楫”的本义是
,比喻是
。
4.翻译“端居耻圣明”:
。
5.怎样理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答: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3.想渡湖水而没有船只。想做官而无人引荐。
2
写作背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 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当 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 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 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 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 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3
关于“干谒诗”
干谒,古人为求显声扬名或经世致用而求见
达官显贵,希望他们能够赏识自己,荐举自己
涵蒸 楫 羡
注释:
孟浩然
1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 派代表诗人之一,与王维并称 “王孟”,生活在大唐盛世。 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 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 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 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 归,游历与于吴越。这首诗 是孟浩然写给右丞相张九龄 的一首干谒诗。
孟浩然(689-740)
8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正像)想要渡湖却没有船只(我想要出仕做官却没 人引荐),(我)安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
“济”:渡。双关语,如“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直挂云帆济沧海”
颈联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 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为 官,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的苦衷。
9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主题)
1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练习题
1.描写洞庭湖的名句是
。
2.形成对偶的两组句子是
。
3.“欲济无舟楫”的本义是
,比喻是
。
4.翻译“端居耻圣明”:
。
5.怎样理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答: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3.想渡湖水而没有船只。想做官而无人引荐。
2
写作背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 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当 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 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 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 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 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3
关于“干谒诗”
干谒,古人为求显声扬名或经世致用而求见
达官显贵,希望他们能够赏识自己,荐举自己
涵蒸 楫 羡
注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译文;面对浩浩的湖水,想渡过湖去却沒有船只。在这个圣明的太 平盛世,自己居然闲居无事,想想深觉可耻。 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徒然看着那湖畔垂钓的人们,空自倾羡他们钓得鱼肉, 只有聊表欣慕之情!
赏析:这四句诗表达了作者空有羡鱼的感情,只能坐观“垂钓者”, 诗人巧妙运用了《淮南子·说林训》的典故,另翻新意。称颂对方 不留痕迹,有求与人,希望自己得到执政者的赏识,却不卑不亢, 不失身份。此四句抒怀,含蓄委婉,不落俗套,与写景中表达感情, 恰倒好处,明明求人引荐,却无一句求荐的话,表达出自己的感慨 与渴望。同时也表明虽然归隐田园,但是并非初衷,而是苦于没有 机会,无人援引,对于出仕作官自己还是心所向往的。同时也有在 盛世自己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牢骚。
诗歌赏析
四句写景,看似不涉干谒,不关情思,其实 不然。才情卓异,奇思妙想如孟浩然者泼墨 如水,浓描洞庭,决不是等闲之笔。孟浩然 的高明就在于表达心意,旁敲侧击而不显山 露水。这天地之间的浩荡汪洋的一湖秋水, 既烘托出作者经世致用的凌云壮志和积极进 取的勃勃雄心,又暗示张九龄宽宏大度,海 纳百川的胸襟气度。壮景奇观,惊天动地, 隐喻风流俊杰即将横空出世。此为借景传情, 托水言志!
• 干谒诗是不大容易写好的,它往往会写得低三 下四,露出寒气相。这首干谒诗却写得得体, 有分寸,不失身份,委婉含蓄又表达充分。在 写洞庭湖的广阔浩大之后,巧妙化用《淮南 子· 说林训》中的“临渊羡鱼,不如归家结网” 这—古语,翻出新意,实属难得。
诗歌主题:
这首诗先描写了洞庭湖的壮丽雄伟,再借此含 蓄地表达希望得到引荐,积极用世的愿望。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
孟浩然(689---740)襄阳 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 诗人之一,与王维并称“王 孟”,生活在大唐盛世。早 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 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 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 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 归,游历与于吴越。这首诗 是孟浩然写给右丞相张九龄 的一首干谒诗。
望 赠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写景——登上岳阳楼所
看到的波澜才华,干一番 事业。(主题)
首联 颔联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静——名句
动——佳句
视 觉 , 听 觉 写 洞 庭 湖 磅 礴 的 气 势
颈联
发出感慨——双关: 委婉写自己想做官而 欲济无舟楫, 无人引荐,不能在天 下太平盛世出仕做官, 端居耻圣明。 为民谋利,深感惭愧 的苦衷。
写作背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 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当 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 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 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 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 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关于“干谒诗”
干谒,顾名思义,古人为求显声扬名或经世致用而求 见达官显贵,希望他们能够赏识自己,荐举自己或重 用自己。反映这类题材的诗谓之干谒诗。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 这首诗投赠当时位居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 的赏识和器重。干谒诗的文思情采最能看出作者的风 骨、人格。有的满篇卑躬屈膝,奴颜媚骨;有的满篇 叫苦不迭,乞人怜悯;也有的自命清高,恃才傲物;
《春 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过 故 人 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赏析:这是一首在艺术上极有特色的抒写羁旅之愁的诗篇,也是五绝中的 写景名篇。寥寥二十个字,便刻画出一幅清新明丽的秋江夜泊图。诗的起 句,既点明了旅途中停留的地方,也为诗人兴起愁思作了暗示,所以接着 的一句,正面说出了“日暮客愁新”的主题。“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幅多么幽美淡雅的水墨画。诗是艺术,是美,这首写羁旅之愁的诗, 把这“愁”写得美极,清新明朗,闲雅静谧。
抒情---诗人渴望 出仕,施 展才华, 干一番事 业。(主 题)
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这句诗从视觉、听党、触觉几方面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 阔的博大气势,水汽蒸腾,笼罩着广大的云梦泽地带,水 波澎湃浩荡,岳阳楼好像也瑟缩不安地摇晃起来,极富 艺术感染力,尤其“蒸”字显示出了洞庭湖丰富的积蓄, “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 荡,气魄宏大。
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半首写洞庭湖,既是为了 扣题,写洞庭湖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 题作铺垫。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荐,喻出仕的 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喻对仕途的向往, 又有“临谢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弦外之音,隐含求仕 之意。
诗歌赏析
诗歌后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触景兴怀,就近设 喻。诗人面对浩浩湖水,想到自己在野之身,满腹经纶,满面 怀壮志,却无人接引,无人知赏,不禁悲从中来,就正如想渡 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意谓在这个伟大光明 的太平盛世,自己本该一展宏图,大有可为;现在却是闲居无 聊,浪费光阴。诗人心有不甘,气有不平而倍感愧疚,甚至羞 于见人。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志,说明自己心向神往 出仕求官,却找不到门路。最后两句诗人向张丞相发出呼吁。 “垂钓者”暗指当政掌权的人物,其实是专指张丞相而言。这两 句的意思是:德高望重,权倾朝野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 国政,造福万民,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 能追随左右,替您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谦卑遗 憾的字句之下暗含隐忍待发,将以有为的心机。
诗歌赏析
纵观全诗,写景过半,干谒心明。浩浩湖水,垂垂而 钓,气定神闲,雍容大度,称颂对方,极有分寸而又 不失身份;波澜动远空,“欲渡无舟楫”,阐述心声, 不卑不亢,露壮志才情,隐寒伧卑微,委婉含蓄而又 大气磅礴,才气纵横而又开合有度。如此干谒,实为 天地之间第一等文字!
如何评价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诗歌赏析
前面两联写景,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壮景造势,势涉情思。 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 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涵”字点明洞庭湖汪洋浩阔,与天相接,吞 天吐地,包容万象的恢宏气度,颇似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描写: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平”字横向着眼,极见湖水浩渺,视野开阔。“太清”纵向描绘,给人 以天高地阔,玉宇澄清之感。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 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千溪万河。 三、四两句实写洞庭。水汽蒸腾,如烟似雾,仿佛江边湖畔的 沼泽地带,都受到湖水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葱 葱。湖水翻江倒海一般澎湃汹涌,稳固如山的岳阳城好像瑟缩不安 地匍伏在它的脚下,显得异常渺小。“蒸”字渲染一种湿漉漉,水淋淋 的气氛,给人以孕大含深,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 “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几近坍塌;极显湖水喧嚣动荡,桀傲不驯的 自然伟力,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 。
而孟浩然的这首干谒诗则写得情采飞扬,不卑不亢, 点到为止,含而不露骨,实为干谒诗的精品。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徒 有 羡 鱼 情
坐 观 垂 钓 者
端 居 耻 圣 明
欲 济 无 舟 楫
波 撼 岳 阳 城
气 蒸 云 梦 泽
涵 虚 混 太 清
八 月 湖 水 平
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译文:八月的洞庭湖,秋水上涨,和岸上几乎平接,湖水 仿佛融着整个天空,水天相接,混合成整个浑然一体的天 空。
尾联
坐观垂钓者, 广为流传,
徒有羡鱼情。
点明主题 引典故、设比喻。
首联
望 洞 庭 湖 赠 张 丞 相
八月湖水平,静 涵虚混太清。
望 颔联 颈联 赠 尾联
写景——登上岳阳楼所看到 的波澜壮阔的洞庭湖,视觉, 听觉写洞庭湖磅礴的气势
气蒸云梦泽,动 波撼岳阳城。 发出感慨(双关):委婉写自 欲济无舟楫,己想做官而无人引荐,不 端居耻圣明。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做 官,深感惭愧. 坐观垂钓者, 广为流传,点明主题 徒有羡鱼情。 引典故、设比喻。
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译文: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
赏析:开头两句,将洞庭湖描写得极为雄浑,汪洋浩淼, 那润泽万物,容纳百川的磅礴气势令人惊叹,使人视野 极为开阔。 赏析:这两句是实写洞庭湖,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诗人笔下的洞庭湖 不仅广阔无边,烟波浩淼,云气缭绕,而且充满活力, 涛声震天。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觉与听觉结合
遣兴(其五)
【唐】 杜甫 吾怜孟浩然,短褐即长夜。 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 清江空旧鱼,春雨余甘蔗。 每望东南云,令人几悲咤。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