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医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医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医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一、细胞膜:细胞膜是包围细胞的一层薄膜,由脂质、蛋白质和糖脂组成。

它起到细胞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隔离作用,并控制物质的进出。

此外,细胞膜还参与细胞间的相互识别和信号传导。

二、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位于细胞的中央。

它包含了遗传物质DNA,负责细胞内的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维护。

细胞核还参与核酸合成和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三、细胞器:细胞器是细胞内特定功能的结构体,常见的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不同的细胞器承担着细胞内不同的生物合成和代谢功能,协同工作以维持细胞的正常运作。

四、酶: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发生而不改变反应本身。

酶在细胞内起到调控代谢和能量转化的重要作用,促使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能够高效进行。

五、基因:基因是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单位,是DNA的一部分。

基因决定了生物个体的遗传特征和生理功能,它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化为蛋白质的形式,从而实现遗传信息的表达。

六、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人体内的一套防御机制,能够识别和排除入侵的病原体。

它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部分,通过淋巴细胞、抗体和其他免疫因子来保护身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七、代谢:代谢是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它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种形式,通过这种转化,生物体能够维持正常的生长和运作。

八、遗传:遗传是生物体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遗传信息。

遗传规律包括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和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的基因连锁定律等,它们帮助我们理解物种的进化和基因的传播。

九、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组成,主要指位于人体内部并分泌激素的一些腺体。

这些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传递到靶器官,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等各个方面的功能。

十、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控制和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系统。

它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通过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信息来调节机体的感知、思维、运动和情绪等功能。

基础医学名词解释

基础医学名词解释

基础医学名词解释
基础医学是指医学的基础学科,旨在介绍与医学有关的基本概念、原理、知识和技术。

以下是一些基础医学常见的名词解释:
1. 细胞: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构成人体器官和组织的基本组成部分。

2. 基因:DNA上的遗传信息单位,编码着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和功能。

3. 生理学:研究生物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功能及其调节的科学。

4. 解剖学:研究生物体内外形态结构的科学。

5. 病理学:研究疾病产生的原因、变化及其对机体的影响的科学。

6. 药理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理及其对机体产生的效应的科学。

7. 免疫学:研究机体对疾病和病原微生物的免疫防御机制及其应用的科学。

8. 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体发生、发展和运作的基本分子机制的科学。

9. 糖尿病: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浓度过高,可以导致多种并发症。

10. 癌症:一种由恶性肿瘤引起的疾病,其中细胞异常增殖形成肿瘤,可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

以上仅是基础医学中的一小部分名词解释,基础医学涵盖的范围广泛,包括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医学基础知识是啥啊

医学基础知识是啥啊

医学基础知识是啥啊1. 什么是医学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是指医学领域中的一系列基础理论和概念,是构建医学体系的基石。

它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药理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涵盖人体结构、功能、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药物的作用等内容。

医学基础知识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处理临床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2. 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医学基础知识对医疗工作至关重要,它是医学实践的基础。

只有掌握了医学基础知识,医务工作者才能准确判断疾病病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医学基础知识也是培养医务工作者的基础,为日后的进阶学习和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医学基础知识的内容医学基础知识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解剖学:研究人体各器官、组织的结构、形态和相互关系。

•生理学:研究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病理学: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病理变化及其机制。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分类、形态结构、生长特性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药理学:研究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在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掌握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免疫学等相关知识。

4. 学习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学习医学基础知识不仅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对于从事医疗工作的医务工作者来说同样至关重要。

只有打好医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不断学习深入医学知识,才能提高医疗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医学基础知识也是医生执业能力考核和专科医师考试的重要内容。

5. 怎样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学习医学基础知识需要系统、全面地掌握各个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学习医学基础知识的有效方法:•课堂学习: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及时复习。

•实践联系:结合病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参考资料:阅读相关教材、科普读物,拓展知识面。

•讨论交流:与同学、老师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 结语医学基础知识是医学领域的基础,对于医务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质至关重要。

医学专业基础知识是指什么意思啊

医学专业基础知识是指什么意思啊

医学专业基础知识是指什么意思啊医学专业基础知识是指在医学领域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原理、理论和技能等一系列基础性知识。

它是医学教育的基石,为日后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提供了重要支持。

医学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医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未来从事医疗工作的能力。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医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含义和重要性。

1. 医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医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解剖学:包括人体器官的结构、位置、功能等知识。

•生理学:包括人体生命活动的原理、机制等内容。

•病理学: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过程等。

•药理学: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用药原则等。

•病原生物学:了解各种病原体(例如细菌、病毒等)的特点和危害。

•医学伦理学:探讨医学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识。

•临床技能:包括常见病症的诊断、处理技能、急救措施等。

2. 医学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对医学生和从医人员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奠定学科基础:医学专业基础知识是深入学习各专业学科的基础,只有掌握好了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

•指导临床实践:医学专业基础知识是临床实践的指南,只有对疾病的基本原理和机制有深刻理解,才能更准确地诊断、治疗疾病。

•强化医学伦理意识:医学专业基础知识中的医学伦理学内容,有助于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医德,规范行为规范。

•提高医学文化素养:医学专业基础知识也是医务人员提高医学文化素养的必备条件,有利于提升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3. 如何学好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医学专业基础知识是医学生的首要任务,以下是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要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拓展学习渠道:可以通过参加学术讲座、学科竞赛等方式,拓展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

•每日复习:定期复习已学知识,及时巩固知识点,避免遗忘。

•多思考研究:对于医学基础知识,要多思考,提出问题,加深理解。

医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学习资料

医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学习资料

公卫医疗事业编制医学基础知识考试——名词解释1、点彩红细胞: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损害,其胞质中残存变性的嗜碱性RNA,碱性亚甲蓝染色后,呈大小、形状不一的蓝色颗粒,瑞氏染色后,颗粒呈蓝黑色。

2、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和)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称为核左移3、核右移: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者或超过3%则称为核右移4、异型淋巴细胞:在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感染、百日咳、梅毒、布鲁氏菌、弓形虫感染、药物反应等情况下,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某些形态学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共分三型。

I型(空泡型,浆细胞型),II型(不规则型,单核细胞型),III(幼稚型)。

5、ABO血型抗体:分天然抗体和免疫性抗体。

天然抗体是在没有可觉察的抗原刺激下铲射过的抗体,以IgM为主,免疫性抗体是在无觉察的免疫刺激下产生的抗体,有IgM,IgG,IgA,主要是IgG。

6、尿渗量:是反映溶解在尿中的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数量的一种指标,是表示肾脏排泄道尿中的所有溶质颗粒的的总数量。

7、血尿:根据尿中红细胞的形态分为三种。

1、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外形和大小多见正常,形态较一致,整个尿标本中红细胞形态不超过2种。

2、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大小不一,体积可相差3~4倍,尿中可见2种形态以上红细胞。

3、混合性血尿。

含有均一性和非均一性两类红细胞。

镜下血尿是指尿液经离心沉淀镜检时发现红细胞数>3个/HP。

8、夏科—莱登结晶:为菱形无色透明结晶,其两端尖长,大小不等,折光性强,是嗜酸粒细胞破裂后嗜酸性颗粒相互融合而成。

多见于阿米巴痢疾,钩虫病,过敏性肠炎患者的粪便中。

可见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气管腔内的粘液栓中(粘液栓主要是由粘液、坏死脱落的细胞和一些白细胞构成的)。

9、病理性尿蛋白:指人体某个系统或脏器发生病变所致的尿液持续出现蛋白。

一般24小时尿蛋白量超过150毫克,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

医学名词解释大全

医学名词解释大全

医学名词解释大全《医学名词解释大全》医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类身体健康和疾病的科学,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名词。

对于非医学专业的人来说,这些术语可能很难理解和记忆。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医学名词,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医学名词的解释。

1. 癌症(Cancer):癌症是一类疾病,由异常细胞的无限增殖和扩散导致。

它可以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并且可能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

2. 糖尿病(Diabetes):一种慢性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不能正常使用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包括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3. 心脏病(Heart disease):心脏病是指一系列影响心脏的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脏瓣膜病等。

心脏病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4. 中风(Stroke):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而导致的血液供应中断,这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甚至死亡。

5. 肺炎(Pneumonia):肺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通常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

它会导致肺部组织的炎症,并且可能引起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

6. 高血压(Hypertension):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指血压长期高于正常水平。

高血压可以增加心脏病、中风和肾脏疾病的风险。

7. 骨折(Fracture):骨折是指骨骼断裂或破裂。

它通常由于外伤、骨质疏松或疾病引起,需要适当的治疗和康复。

8. 妊娠(Pregnancy):妊娠是指女性子宫内受精卵发育成为胚胎和胎儿的过程。

一般持续约40周,产生一个新生儿。

9. 病毒(Virus):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其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它可以感染宿主细胞,导致各种疾病,如感冒、艾滋病和流感。

10. 细菌(Bacteria):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可以存在于土壤、水和生物体中。

有些细菌是有益的,而另一些可能会引起感染和疾病。

以上只是医学名词解释的一小部分示例,医学领域涵盖了广泛而复杂的主题。

理解医学名词和术语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有助于有效的交流和诊断治疗。

医学基础知识是指什么

医学基础知识是指什么

医学基础知识是指什么医学基础知识是指医学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原理、理论以及相关的科学知识,为医学专业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它包括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涵盖了医学专业中的相关科学领域。

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基础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人体内部结构的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人体解剖学的学习,医学生可以了解人体的各个器官的位置、形状、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

这对于日后进行各种医学检查和手术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的科学,也是医学基础知识中的重要内容。

生理学研究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通过生理学的学习,医学生可以理解人体的生理过程,包括呼吸、消化、循环、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等。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科学,是医学基础知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病理学的学习使得医学生可以了解疾病在人体内产生的原因、机制和病理变化。

这对于明确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科学,也是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理学的学习使医学生可以了解各类药物的特性、剂量、不良反应以及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对于合理使用药物、预防和治疗疾病是非常关键的。

相关科学领域除了以上几个主要方面的医学基础知识外,还有其他一些相关科学领域,如微生物学、病毒学、遗传学等。

这些科学领域的知识在医学专业的学习和实践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结构、生理特性以及它们对人体的影响,而病毒学则研究病毒的结构、复制以及致病机制。

遗传学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和遗传特性的变化,对于了解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总结医学基础知识是医学专业学习和实践的基石,它涵盖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并且涉及了微生物学、病毒学、遗传学等相关科学领域。

医学生通过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可以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机制,以及药物对人体的影响,为将来进行医学诊断、治疗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名词解释

(一)诸论1.兴奋性: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2.刺激:能使细胞或机体发生反应的一些环境因素的变化称为刺激。

3.兴奋:细胞功能变化由弱变强的过程称为兴奋。

4.抑制:细胞功能变化由强变弱的过程称为抑制。

5.阈值:是指使细胞膜达到阈电位的刺激强度和时间的总和。

6.阈刺激:能使组织细胞发生变化的最小刺激称为阈刺激。

7.内环境: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细胞周围的液体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8.反应:活组织接受刺激后发生的功能改变。

9.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态。

10.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中最主要的一种调节方式。

11.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方式。

12.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13.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14.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形式较固定及较低级的反射活动。

15.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数量无限,是一种高级的反射活动。

16.反馈: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17.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后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18.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称为负反馈。

(二)细胞基本功能1.静息电位: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2.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刺激,可触发其发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3.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时,要使膜去极化是最小的膜电位,称为阈电位。

4.局部电位:由于去极化电紧张电位和少量离子通道开放产生的主动反应叠加尔形成的。

医学基础知识是指哪些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是指哪些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是指哪些知识医学基础知识是指构成医学学科基础的一系列知识体系,是医学从事者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药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这些知识为医学临床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为医学诊断、治疗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解剖学解剖学是人体结构学的基础科学,它研究人体的结构、形态、位置及其内部各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

解剖学有胚胎学、组织学、器官和系统解剖学等分支。

医学生应该学会解剖学知识,才能对人体结构有清晰的认识,为临床医学提供基础。

生理学生理学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生命现象的规律性,包括人体的机体功能、内环境平衡等。

了解生理学知识有助于医学从业者深入了解人体的正常功能、生命现象,从而更好地处理疾病。

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物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学习生物化学知识有助于理解人体的代谢过程、激素调节等,对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基础科学,通过对疾病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病因等方面的研究,来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

病理学知识对医学专业人员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生活、生长、发育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等方面的学科。

掌握微生物学知识对于了解疾病的病因、传播途径等有着重要意义,对于预防和控制感染病也具有重要价值。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学科。

了解药理学知识有助于医学从业者正确、合理地应用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治疗作用,同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医学基础知识是医学从业者的基本功,它们构成了医学学科的基石,为医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对于提高医学从业者的临床实践水平、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深入学习医学基础知识,不断巩固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始终是医学从业者不可或缺的任务和责任。

医学基础知识指的是什么

医学基础知识指的是什么

医学基础知识指的是什么医学基础知识是指医学领域中的基础理论、原则和概念,作为医学知识的基础和根基,对于医学专业人员的教育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医学基础知识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如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等,是医学专业学生和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人士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解剖学解剖学是医学基础知识中的重要学科之一。

它研究人体内外形态结构和器官之间的关系,包括人体各个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解剖学为医学专业人员提供了人体结构的基本认识,是进行临床诊断、手术操作和疾病治疗的基础。

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其各组成单位的功能和生理过程的科学。

它研究人体生理活动的规律,包括机体的生物电活动、运动、消化、呼吸、循环等。

生理学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健康和疾病状态下体内各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以及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和生物学效应。

药理学研究的结果可以用于指导药物的使用,包括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的学科。

它研究病变的形态学特点、病因、病程和发展规律,以及疾病对人体的影响。

病理学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通过病理检查可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其他医学基础知识除了上述几个重要的学科外,医学基础知识还包括其他学科,例如微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种类、形态、组成以及与疾病的关系,免疫学研究机体的免疫系统和防御机制,遗传学研究基因和遗传变异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生物化学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和反应过程。

结论医学基础知识是医学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它涵盖了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通过学习和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医学专业人员可以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认识药物与人体的相互作用,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医学基础知识是指什么意思

医学基础知识是指什么意思

医学基础知识是指什么意思医学基础知识是指医学领域中的基础概念、原理和技能,是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性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内容,是医学实践和后续专业学习的基础。

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医学基础知识是医学教育的基石,对于医务人员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医务人员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有深入的理解,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医学基础知识的内容解剖学解剖学是研究动植物体内部结构的学科,包括人体解剖学和动物解剖学。

掌握解剖学知识可以帮助医务人员理解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帮助。

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机能活动的学科,包括人体生理学和动物生理学。

掌握生理学知识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了解人体各系统的功能与调节机制,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认识。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的学科,包括病理生物学、病理化学等分支。

掌握病理学知识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了解疾病的病理机制,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和效应的学科,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

掌握药理学知识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合理使用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

总结医学基础知识是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性知识,是医学实践和后续专业学习的基础。

通过学习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知识,医务人员可以深入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疾病的病理机制和药物的作用机制,提高临床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医学基础知识对于医务人员而言至关重要。

医学基础知识常见名词解释

医学基础知识常见名词解释

医学基础知识常见名词解释1、肝肠循环:指经胆汁或经部分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在肠道中又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又返回肝脏的现象。

2、二尖瓣复合体:在左心室,因二尖瓣环、二尖瓣、腱索和乳头肌在功能和结构上密切关联称二尖瓣复合体,使左心室收缩时血不会逆流入左心房。

3、反跳痛:在痛处按压并停留一段时间,然后迅速抬手,在抬手的一瞬间,有明显的痛感称反跳痛,往往是代表按压处壁层腹膜有炎症。

4、三凹征:指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是由于上部气道部门梗阻所致吸气性呼吸困难。

常见于气管异物、喉水肿、白喉等。

5、翼点: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型骨缝,位于颞窝内,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处。

6、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终了所经历的过程。

7、多尿:在普通饮食、运动的情况下,24h尿量大于2500ml。

8、基因治疗:是指把目的基因导入人体细胞,使其发挥生物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包括:包括体细胞的基因治疗和性细胞的基因治疗。

9、毒血症:病原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只在局部生长繁殖,病原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液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定的中毒症状。

10、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11、败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

12、不良反应:指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甚至严重危害的反应。

13、氧离曲线:反应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氧分压的曲线。

曲线呈特殊的“S”型。

14、骨连接: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称为骨连接,根据连接的方式和运动情况,分为直接连接和关节。

15、蛋白质变性:在一定理化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结构空间被破坏,导致理化性质改变及生物学功能丧失的现象。

16、化生: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变为另一种分化组织的过程。

医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医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医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1、点彩红细胞:尚未彻低成熟的红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受到伤害,其胞质中残存变性的嗜碱性RNA,碱性亚甲蓝染色后,呈大小、外形不一的蓝色颗粒,瑞氏染色后,颗粒呈蓝黑色。

2、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和)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称为核左移3、核右移: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者或超过3%则称为核右移4、异型淋巴细胞:在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感染、百日咳、梅毒、布鲁氏菌、弓形虫感染、药物反应等状况下,淋巴细胞增多,并浮现某些形态学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共分三型。

I型(空泡型,浆细胞型),II型(不规章型,单核细胞型),III(稚嫩型)。

5、ABO血型抗体:分自然抗体和免疫性抗体。

自然抗体是在没有可觉察的抗原刺激下铲射过的抗体,以IgM为主,免疫性抗体是在无觉察的免疫刺激下产生的抗体,有IgM,IgG,IgA,主要是IgG。

6、尿渗量:是反映溶解在尿中的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数量的一种指标,是表示肾脏排泄道尿中的全部溶质颗粒的的总数量。

7、血尿:按照尿中红细胞的形态分为三种。

1、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形状和大小多见正常,形态较全都,囫囵尿标本中红细胞形态不超过2种。

2、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大小不一,体积可相差3~4倍,尿中可见2种形态以上红细胞。

3、混合性血尿。

含有均一性和非均一性两类红细胞。

镜下血尿是指尿液经离心沉淀镜检时发觉红细胞数>3个/HP。

8、夏科—莱登结晶:为菱形无色透亮结晶,其两端尖长,大小不等,折光性强,是嗜酸粒细胞破碎后嗜酸性颗粒互相融合而成。

多见于阿米巴痢疾,钩虫病,过敏性肠炎患者的粪便中。

可见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气管腔内的粘液栓中(粘液栓主要是由粘液、坏死脱落的细胞和一些白细胞构成的)。

9、病理性尿蛋白:指人体某个系统或脏器发生病变所致的尿液持续浮现蛋白。

普通24小时尿蛋白量超过150毫克,是肾脏疾病的牢靠指标。

医学名词解释大全

医学名词解释大全

医学名词解释大全在医学领域中,有许多专业术语和名词,对于非医学背景的人来说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这里我将为大家解释一些常见的医学名词,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医学术语。

1. 高血压(hypertension):指的是血液在动脉内流动时对动脉壁施加的压力过高,常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心脏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

2. 低血压(hypotension):指的是血液在动脉内流动时对动脉壁施加的压力过低,常导致头晕、乏力、虚弱等症状。

3. 癌症(cancer):指的是由恶性肿瘤引起的疾病,恶性肿瘤细胞具有恶性增殖和浸润的特点,会不断蔓延破坏正常组织器官。

4. 糖尿病(diabetes):指的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足导致的慢性疾病,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

5. 中风(stroke):指的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因脑血管破裂或血栓阻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的急性脑功能障碍。

6.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指的是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病变,常见症状为胸痛、恶心、呕吐等。

7. 贫血(anemia):指的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常导致疲劳、头晕、心悸、疲乏等症状。

8. 骨折(fracture):指的是骨骼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破裂的病症,通常需要通过接骨、石膏固定等方式治疗。

9. 肺炎(pneumonia):指的是肺部炎症的疾病,常见症状为发热、咳嗽、胸痛、痰中带血等。

10. 结石(calculi):指的是在人体脏器内形成的固体结晶,常见的有肾结石、胆结石等,症状为剧痛、腹痛、腹胀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医学名词的解释,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医学术语,若还有疑问或需要更多的解释,欢迎继续咨询。

祝您健康!。

医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医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肝肠循环:指经胆汁或经部分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在肠道中乂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乂返回肝脏的现象。

2、二尖瓣复合体:在左心室,因二尖瓣环、二尖瓣、腱索和乳头肌在功能和结构上密切关联称二尖瓣复合体,使左心室收缩时血不会逆流入左心房。

3、反跳痈:在痈处按压并停留一段时间,然后迅速抬手,在抬手的一瞬间,有明显的痈感称反跳痈,往往是代表按压处壁层腹膜有炎症。

4、三凹征:指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是由于上部气道部门梗阻所致吸气性呼吸困难。

常见于气管异物、喉水肿、白喉等。

5、翼点:是额骨、顶骨、颗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 H”型骨缝,位于颗窝内,额弓中点上方两横指处。

6、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终了所经历的过程。

7、多尿:在普通饮食、运动的情况下,24h尿量大于2500ml。

8、基因治疗:是指把目的基因导入人体细胞,使其发挥生物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包括:包括体细胞的基因治疗和性细胞的基因治疗。

9、蠹血症:病原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只在局部生长繁殖,病原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蠹素入血,外蠹素经血液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定的中蠹症状。

10、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11、败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大量繁殖,并产生蠹素,引起全身中蠹症状和病理变化。

12、不良反应:指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痈苦、甚至严重危害的反应。

13、氧离曲线:反应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氧分压的曲线。

曲线呈特殊的“S” 型。

14、骨连接: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称为骨连接,根据连接的方式和运动情况,分为直接连接和关节。

15、蛋白质变性:在一定理化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结构空间被破坏,导致理化性质改变及生物学功能丧失的现象。

16、化生: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变为另一种分化组织的过程。

医学基础知识病理名词解释大全

医学基础知识病理名词解释大全

1、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2、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

3、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

4、增生:实质细胞的增多称为增生,增生可导致组织、器官的增大。

细胞增生也常伴发细胞肥大。

5、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

6、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

7、细胞水肿:水肿是指细胞水和Na增多的现象,使细胞肿胀,好发于肝、心、肾等实质细胞的胞浆。

8、脂肪变:细胞浆内甘油三酯(或中性脂肪)的蓄积称为脂肪变或脂肪变性。

9、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时,肉眼可见脂变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为虎斑10、.玻璃样变:泛指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间质或细动脉壁等,在HE染片中呈现均质、粉染至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

11、病理性色素沉着:有色物质在细胞内外的异常蓄积称为病理性色素沉着。

12、病理性钙化:在骨和牙齿以外的软组织内有固体钙盐的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

13、坏死:是活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组织在损失因子作用下的细胞死亡。

14、凝固性坏死:坏死的细胞的蛋白质凝固,还常保持其轮廓残影。

凝固性坏死好发于心肌、肝、脾、肾等。

15、干酪性坏死:是彻底的凝固性坏死,是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

16、坏疽:是身体内直接或间接地与外界大气相通部位的较大范围坏死,并因有腐败菌生长而继发腐败。

坏疽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三种。

17、凋亡:是活体内单个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表现形式亡。

18、凋亡小体:光镜下,凋亡小体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胞浆浓缩,强嗜酸性,可有可无固缩深染的核碎片,故又称之为嗜酸性小体。

19、肉芽组织:含有成纤维细胞、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一定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常用医学名词解释

常用医学名词解释

常用医学名词解释175个常用医学名词解释1.胃肠激素:由胃肠粘膜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

2.基础代谢率:在基础状态下,清醒、安静、空腹时,单位时间的能量代谢。

3.呆小症:幼儿时期甲状腺功能低下,生长缓慢、身体矮小,而且智力低下,称呆小症。

4.兴奋性: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即兴奋)的能力。

5.肺通气量: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

6.球-管平衡: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

7.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在细胞之间传递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8.胃容受性舒张:咀嚼吞咽时,食物刺激咽、食管感受器,通过迷走N反射性地引起胃头区(胃底和胃体)肌肉舒张。

9.静息电位:兴奋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在细胞内外所记录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10.牵涉痛:由于内脏疾病引起的体表部位疼痛或痛觉过敏。

11.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环境,指细胞外液。

12.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安静状态健康成人的射血分数约为55%~65%。

13.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14.Hb氧饱和度:Hb氧含量占Hb氧容量的百分比。

15.牵涉痛:内脏疾病常引起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者痛觉过敏。

16.容受性舒张:食物刺激口、舌、咽和食道等处的感受器反射性经迷走神经引起胃底和胃体舒张。

17.近点:眼尽最大能力调节后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

18.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总量。

19.阈电位:在刺激作用下,静息电位从最大值降低到将能引起扩布性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或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去极化过程中,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水平。

20.肺泡通气/血流量比值: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

21.均匀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压的均匀值。

22.呼吸: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3.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物质的过程。

24.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同一块肌肉发生收缩。

医学基础知识是指什么意思啊

医学基础知识是指什么意思啊

医学基础知识是指什么意思啊医学基础知识是医学领域里的基础概念、原理和理论知识,其作用是为医学专业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医学基础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知识,它们共同构成了医学领域的基础。

解剖学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内外形态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医学基础知识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

它包括人体各器官、器官系统的结构、位置、形态及其功能等方面的知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基础。

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规律性及其机制的科学,包括人体机体的正常功能和调节机制。

通过生理学的学习,可以了解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调节过程,为理解病理生理学和临床医学提供基础。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形态学、病理生理学、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科学,通过研究病理学知识,可以了解疾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药效、毒理以及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科学。

通过药理学的学习,可以了解药物对人体的影响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生理、生态、遗传等方面的科学,其中包括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等内容。

通过微生物学的学习,可以了解病原微生物的特性、传播途径、致病机制等,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基础。

综上所述,医学基础知识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基础学科知识,它们共同构成了医学知识的基础,为医学专业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是成为合格医学专业人才的必备知识。

在学习医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日后的医学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医学基础知识指的是什么意思

医学基础知识指的是什么意思

医学基础知识指的是什么意思医学基础知识是指医学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概念、原理和方法等知识要素的总称。

它是医学领域学习和研究的基础,是医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医学基础知识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

这些知识领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医学的基础理论体系。

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医学基础知识对于医学工作者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医学基础知识是从事医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掌握了医学基础知识,医务人员才能正确理解和解决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其次,医学基础知识有助于医务人员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从而提高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能力。

此外,医学基础知识还是医学研究的基础,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医学基础知识的内容医学基础知识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解剖学解剖学是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人体结构的形态、结构和部位关系等。

解剖学知识对于正确理解人体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生理学生理学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包括细胞生理学、器官生理学等内容。

生理学知识对于理解人体生理功能障碍的原因、疾病的发生机制等具有重要作用。

病理学病理学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包括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变化等内容。

病理学知识对于医生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等至关重要。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作用及其机制的学科,包括药物的药效、药动学、药物代谢等内容。

药理学知识对于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等具有指导作用。

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为了有效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医学学生需要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般来说,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多维度学习:医学基础知识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学生需要综合考虑,不仅要掌握单一学科知识,还要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医学基础知识不能止于死记硬背,需要结合实际病例进行分析和理解,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肝肠循环:指经胆汁或经部分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在肠道中又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又返回肝脏的现象。

2、二尖瓣复合体:在左心室,因二尖瓣环、二尖瓣、腱索和乳头肌在功能和结构上密切关联称二尖瓣复合体,使左心室收缩时血不会逆流入左心房。

3、反跳痛:在痛处按压并停留一段时间,然后迅速抬手,在抬手的一瞬间,有明显的痛感称反跳痛,往往是代表按压处壁层腹膜有炎症。

4、三凹征:指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是由于上部气道部门梗阻所致吸气性呼吸困难。

常见于气管异物、喉水肿、白喉等。

5、翼点: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型骨缝,位于颞窝内,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处。

6、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终了所经历的过程。

7、多尿:在普通饮食、运动的情况下,24h尿量大于2500ml。

8、基因治疗:是指把目的基因导入人体细胞,使其发挥生物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包括:包括体细胞的基因治疗和性细胞的基因治疗。

9、毒血症:病原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只在局部生长繁殖,病原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液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定的中毒症状。

10、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11、败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

12、不良反应:指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甚至严重危害的反应。

13、氧离曲线:反应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氧分压的曲线。

曲线呈特殊的“S”型。

14、骨连接: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称为骨连接,根据连接的方式和运动情况,分为直接连接和关节。

15、蛋白质变性:在一定理化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结构空间被破坏,导致理化性质改变及生物学功能丧失的现象。

16、化生: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变为另一种分化组织的过程。

17、共同抗原:含有相同或相似抗原表位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原。

18、血脂:血浆中脂类物质的总称,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及其脂,磷脂及游离的脂肪酸等。

19、受体阻断药: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20、假小叶:肝硬化时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细胞再生结节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

21、潮式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钱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出现如上述变化的周期性呼吸。

22、启动子:位于结构基因上游,是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并启动转录的调控序列。

23、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病理性免疫应答。

24、容受性舒张:当咀嚼或吞咽时,食物对口腔、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的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胃容积扩大,这种舒张称为容受性舒张。

25、肝药酶抑制剂:是指能使肝药酶的数量减少、活性降低的药物。

26、血栓形成:是指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27、肝门:肝的肝面中部有一“H”型的沟,其横沟称为肝门,是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肝左、右管及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肝的部位。

28、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在脐与右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称麦氏点。

29、膀胱三角:在膀胱底的内面,有左右输尿管的开口和尿道内口三者连线围成三角区域,不论膀胱充盈或空虚时,此区粘膜均光滑无皱襞,称为膀胱三角。

30、新陈代谢:机体内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包括合成代谢和分泌代谢两个方面。

31、激素: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

32、新月体: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变,肾小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肿大,在毛细血管丛周围形成新月状或环状体。

33、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34、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完成的调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

35、正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不断加强,直至发挥最大效应称为正反馈。

36、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人体内较为多见。

37、肿瘤异型性: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与其他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异型性大小反映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

38、后遗效应: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有效水平以下所发生的药理效应。

39、阀电位:触发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40、内环境: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

41、血型:细胞膜上所存在的特异性抗原的类型,通常所谓血型主要指红细胞血型,根据红细胞膜上凝集原进行命名。

42、高脂血症:血浆中脂类一种或几种浓度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的现象。

43、条件反射: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

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提高了人和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44、凋亡:活体内个别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表现形式,是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在形态和生化特征上有别于坏死。

45、DNA复性:在适宜条件下,如温度或PH逐渐恢复到省力范围,分离的DNA 双链可以自动退火,再次互补结合形成双螺旋的过程。

46、同工酶:具有相同催化功能,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各不相同的一组酶。

47、椎间孔:由相邻椎骨上下切迹围成的,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48、血清: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49、稳态:在生理条件下,人体通过神经体液机制的调节,使内环境的各项物理、化学因素保持动态平衡,这一状态称为稳态。

50、基础代谢率:指人体在清醒而又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

51、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并使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

52、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各种营养物质的分解产物、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以及大部分消化液即可通过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中,这个过程称为吸收。

53、心绞痛:是指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症候群,临床特点为阵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

54、甲状腺危象: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严重表现,主要诱因为精神刺激、感染、手术前准备不充分等。

55、副反应:由于药物的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做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称为副反应。

56、水杨酸反应:阿司匹林剂量过大时,出现的额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力及听力减退等症状,总称为水杨酸反应。

57、免疫:指机体事变和排除非己抗原异物,以维护内部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其功能包括防御、自身稳定和免疫监视三方面。

58、质反应:如果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则成为质反应。

质反应以全或无,阳性或者阴性的方式表现。

59、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散的内分泌细胞和某些神经细胞分泌的高效能活性物质。

60、肺泡通气量:指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吸入肺泡的空气量,它等于潮气量和无效腔气量之差与呼吸频率的乘积。

61、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基本病变是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内膜灶状纤维化,粥样斑块形成,致管壁变硬、管腔狭窄,并引起一系列继发性病变,特别是发生在心、脑、肾等器官,可引起缺血性改变。

62、牵涉痛:指内脏疾病引起身体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63、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瘀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瘀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肝脏切面肉眼呈红黄相间,形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64、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者称为腹股沟韧带。

65、半数有效量:质反应中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的药物剂量或浓度,量反应中能引起50%最大效应的药物剂量或浓度,称为半数有效量。

66、黄斑:在视神经盘颞侧约3毫米稍偏下方,有一黄色区域成为黄吧,属于感光敏锐区。

67、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类可非特异性直接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靶细胞的固有免疫淋巴细胞。

免疫应答: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楚抗原的整个过程。

68、梗死: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流阻断,又不能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而发生的坏死。

69、耻骨联合:是两侧之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耻骨间盘连接而成。

70、颈静脉怒张:正常人立位或者坐位时颈外静脉常不显露,平卧时可稍见充盈,若取 30-45°的半卧位,颈外静脉充盈高度超过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2/3水平,称为颈静脉怒张。

71、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72、细胞的易化扩散:指一些不溶于脂质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在膜结构中一些特殊蛋白质分子的帮助下,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73、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病人指甲床末端,或以干净玻片轻压病人口唇粘膜,如见到红白交替的与病人心搏一致的节律性微血管搏动现象,即毛细血管搏动征。

74、主动脉窦:主动脉口周围的纤维环上附有三个半月形的瓣膜称为主动脉瓣,瓣膜与主动脉壁之间的内腔称为主动脉窦。

75、抗体: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

76、白化病:一种较常见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是由于先天性缺乏络氨酸酶,或络氨酸酶功能减退,黑色素合成发生障碍所导致的遗传性白斑病。

77、基因表达:指基因转录及翻译的过程,即生成具有生物学功能产物的过程。

78、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79、心包摩擦音:指由于炎症或其他原因导致心包纤维蛋白沉着,使脏层和壁层心包表面粗糙,在心脏搏动时发生摩擦而出现的声音。

80、DIC:是一种获得性的、以血液凝固性先升高而后降低为特征,表现为先发生广泛性微血管形成,而后转为出血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