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方法-朱熹

合集下载

朱熹读书六法

朱熹读书六法

朱熹读书六法朱熹(1130—1200)字元晦,是我国南宋时期很有影响的理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他吸收前人经验,总结自己经验,对于如何教人读书,提出过不少有益的见解,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他去世后不久,他的弟子们把他的意见归纳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到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

(1)循序渐进。

朱熹主张读书要根据自己的能力,由易到难,讲究次第,扎扎实实,步步为营。

“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

”(《学规类编》)他说:“以二书言之(指《论语》、《孟子》),则通一书而后及一书。

以一书言之,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

量力所至而谨守之,字求其训,句索其旨。

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

”朱熹告诫人们:读书不要急于求成,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这个顺序是:第一,先读基础的、容易把握的书。

第二、读完一本,再读另一本。

第三、从字句、章节、篇章依次读起,把前面的弄懂后,再继续读下去。

(2)熟读精思。

读书必须记得背得,仔细推敲、琢磨其意。

“大抵读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之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旨皆若出之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

”(《朱子大全·读书之要》)。

所谓诵读,就是要求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可以背诵。

熟读成诵,使学习内容烂熟于胸,这在人的成长、精神发育的一定阶段是非常必要的。

读书反复读,读一遍与读十遍,收获是不同的。

读书时还要有怀疑精神,要在人无疑处提出问题方算有功夫。

(3)虚心涵泳。

读书需要虚心,不要因已形成的思想观点而影响对读之书内容的掌握,把“圣贤言语来凑他的意思,其有不合,使穿凿之使合”,是没有好处的。

即不要带着自己的看法去读书,避免先入为主。

应当仔细体会书中的意思,要自己的思路随着书中的意思走。

遇到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说法时,应平心静气的玩味,不要匆匆下结论。

朱熹“二十四字诀”读书法

朱熹“二十四字诀”读书法

朱熹“二十四字诀”读书法朱熹,字无晦,晚年自称晦庵,江西婺源人。

他是南宋时的大理学家,是我国古代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是孔子之后,我国封建社会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博学的学者之一。

朱熹十八岁即中进士,但一生为官不过十四年,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读书讲学。

他在江西庐山创立的“白鹿洞书院“,是世界最早的哲学研究院之一,培养了大批学者。

朱熹幼年时很聪明,五岁即读《孝经》。

他一生读的书,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丰富的实践使他总结出读书方法“二十四字诀”,共从六个方面概括了他的读书经验。

一、循序渐进读书要按照书本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的智能水平有系统、有步骤、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地循序渐进。

他说:“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

”他反对“骤进”和“速成”,主张一步一个脚印渐进。

二、熟读精思“熟读精思”,一是“读”,二是“思”,讲的是读与想、学习与理解的关系。

“循序渐进”要求合理安排读书的先后次序,而“熟读精思”则要求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深刻领会所读之书的见解。

朱熹说:“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

“读书之法,读一遍了,又思量一遍;思量一遍,又读一遍。

读诵者,所以助其思量,常教此心在上面流转。

若只口里读,心里不思量,看如何也记不仔细。

”由此可见,“熟读”就是要“使一书通透烂熟,都无记不记处”,“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精思”就是要“看得是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须反复玩味”,“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三、虚心涵泳指读书要仔细认真,反复研磨,反复体会;切忌走马观花和浮光掠影。

朱熹说:“观书但当虚心平气,以徐观义理之所在。

如其可取,虽世俗庸人之言,有所不废。

如有可疑,虽或传以为圣人之言,亦须更加审择,自然意味和平,道理明白脚踏实地,动有依据,无宠罩自欺之患矣。

”总之,这种读书法要求不预先立说,不自满自足,不穿凿附会,不粗心性急。

四、切已体察指读书要依靠自己的努力,重视书外的功夫,即要结合自己的思想、经验,从书外去体察书中之味。

朱熹的读书方法

朱熹的读书方法

朱熹的读书方法钱穆晚年撰百万言《朱子新学案》,开宗明义即谓:「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

瞻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可与伦比。

全祖望用“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一语来赞誉朱熹的渊博学识。

辛弃疾对朱熹的学问与人格也极为钦佩,写下了“历数唐尧干载下,如公仅有二三人”的赞词。

在民国大教育家蔡元培眼中,“宋之有晦庵(朱熹),犹周之有孔子。

”朱熹一生主要是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作官的时间并不长。

自19岁登进士第后,在50多年里,在各处作官只有9个年头,在朝廷中供职才40日。

朱熹长期投身于教育活动,达40年之久。

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唯是笃志虚心,反复详改,为有功耳。

2、使一书通透烂熟,都无记不起处,方可换一书,乃为有益。

若但轮流通念,而复之不精,则也未免枉费功夫也。

3、博学,谓天地万物之理,修己治人之方,皆所当学。

然亦各有次序,当以急者为先,不可杂而无统也。

4、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又须识得他里面骨髓方好。

5、为学读书,须具耐心,细意去领会,切不可粗心。

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

必是今日去一重,明日去一重,去尽皮,方见肉。

去尽肉,方见骨。

去尽骨,方见髓。

6、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

7、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8、读书不可只就纸上求理义,穷理而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9、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点,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10、心不存,虽读万卷书,亦何所用。

心不定,故见理不得。

今且要读书,须先定其心,使之如止水,如明镜;暗镜如何照物?11、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

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是始。

朱熹的朱子读书法

朱熹的朱子读书法

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朱子潜心治学几十年,真东西绝对是有的,除却历史上被各种恶意抹黑,还望同道者抛却已有成见不带偏见阅读。

此文是经过自己总结提取整合过重新排布的,旨在力求涵盖朱子想要强调的各个点并理清脉络一、读哪些书•①《大学》是入德之门,读书要先知道做学问的顺序格局,这本书讲的是古人做学问的根本道理。

“致知”这一章应最早看,“格物”这一章要最用功看。

等这些理解透彻了,后面的内容会容易很多。

先读正文,再读阐释经义的文字,等每一段都看明白后再通读全文,以达到温习的目的。

时常暗诵默思,反复研究,未上口时须教上口,未通透时须教通透,已通透后便要纯熟,直是不思索时此意常在心胸之间,驱遣不去方是。

先集中精神,领略到大体规模后,再回来寻找一个实在的下手处,努力用功,不能只是刻板地守着次序,只一条路走下去。

一日只看一两段,莫问精粗难易,只从头看将去,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反复玩味,久之必有所得。

读《大学》好比行路,认清要走的路,便要即刻动身。

②《论语》→③《孟子》,都是讲做人的关键切要的地方。

看《论语》一天不能超过一段,从“学而时习之”开始看起。

本书所记载皆圣人言行之要,果能专意玩索,其味无穷,且并无滞固之理。

先将各家不同的解说弄清楚,再探求圣人言语的本来意思,久而久之,自能见到其中效果。

一日一段,需是专一,自早至夜虽不读,亦当涵泳,常在胸次,如有一件事未了相似,到晚却把来商量,但一日积一段,日日如此,年岁间自是,里面贯通,道理分明。

《论语集注》已把《论语》说详尽了,只需熟读《论语集注》自会明白其中含义,不用枉费心力,到集注以外的书籍苦苦探求。

④《中庸》,学问周密,规模宏大。

《中庸》勿企望高深,勿追求骇奇,一定要潜入研究字句文义,认真领会主旨,对不是亲眼目睹亲耳听闻的事例要保持戒慎惶恐的态度,积累日久,可达广博深厚,高明悠久的境界而不自知。

•再读六经①《诗经》可导情性之正,下合人情事理,上则完备天道,世间真理无不涵盖。

朱熹读书之法

朱熹读书之法

朱熹读书之法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

他不仅在哲学思想上有着卓越的贡献,还在读书方法上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朱熹倡导一种系统、深入的读书方法,被概括为“朱熹读书之法”。

他认为读书不仅是增长知识的手段,更是修身养性的过程。

他主张读书要“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即读书时要保持一种虚心、专注的态度,深入体会书中的道理,同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体察。

朱熹强调读书要有目的、有计划。

他提倡“循序渐进”的读书方法,即要先读基础书籍,再读深奥的著作,不能好高骛远。

此外,他还倡导“熟读精思”的方法,即要深入阅读经典著作,反复思考其中的道理,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朱熹读书之法的核心思想是“格物致知”。

他认为通过研究事物可以获得知识,而这种知识不仅是理论上的,还包括实践上的。

他主张通过实践来验证所学的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这种思想体现了朱熹的务实精神和对知识的追求。

朱熹的读书方法不仅对古代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现代人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的方法提醒我们,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提升自我修养的过程。

我们需要保持一种虚心的态度,深入体会书中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体察。

同时,我们也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读书,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素养。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地完善自己,成为更加有智慧、有修养的人。

朱熹的读书好方法

朱熹的读书好方法

朱熹的读书好方法朱熹的读书方法第一,循序渐进。

朱熹说:[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守而致精。

就是说,读书要有个先后顺序,读通一书,再读一书。

就读一书而言,则要逐字逐句逐段按顺序读,先读的未弄通,就不能读后面的。

这样才不会生吞活剥或杂乱无章。

朱熹还进一步指出,读书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近到远,急不得,也慢不得。

[所谓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谓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

"这是在告被读书人既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松松垮垮,而要进度适当,方能见效。

第二,熟读精恩。

他认为有些人读书收效不大,是由于在[熟"和[精"二字上下功夫不够。

他还批评那种读书贪多的倾向,一再讲[读书不可贪多,且要精熟。

如今日看得一板,且看半板,将那精力来更看前半板"。

第三,虚心涵泳。

朱熹曾批评当时普遍存在的两种毛病:一是[主私意",就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测书中的道理,穿凿附会,歪曲了古人本来意思。

二是[旧有先人之说",就是先前接受的观点不肯放弃,从而排斥接受新的观点。

为了纠正以上这两种不好的毛病,朱熹主张读书必须虚怀若谷,静心思虑,悉心体会作者本意。

朱熹强调读书要耐心[涵泳",就是要反复咀嚼,深刻体会行中的旨趣。

第四,切已体察。

未熹主张[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

"什么叫[体之于分"?就是要心领神会,身体力行。

从读书法的角度来看,朱熹强调读书必须联系自己,联系实际,将学到的理论转化为行动,这个观点是可取的。

第五,着紧用力。

[着紧用力".包含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时间上要抓紧,要[饥忘食,渴忘饮,始得。

"二是指精神上要振作.要有刚毅果决,奋发勇猛的精神。

[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第六,居敬持志。

所谓居敬持志,就是读书必须精神专一,全神贯注,还要有远大的志向,顽强的毅力。

这也是朱熹读书之法的最基本精神。

朱熹读书法1.循序渐进:指读书要按照书本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的智能水平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

朱熹的读书方法简介

朱熹的读书方法简介

朱熹的读书方法简介一、笃学精思在朱熹看来,读书首先要有“笃学”的态度,这就是要有对学问的真诚追求和执着精神。

他认为学问之大在于笃学,学问之精在于精思。

笃学就是要努力学习,不断追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精思就是要深入思考,善于总结,善于归纳,善于创新。

只有将学问当成人生的事业,才能真正学到东西,才能有所成就。

二、诚心诚意朱熹强调诚心诚意的重要性,认为读书学习要以“诚”为本。

他说:“读书之人,不以诚不达意。

”这就是说读书学习要有真诚的态度,要用诚心对待所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诚心诚意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对待学问的态度,只有诚心诚意,才能真正领会书中的智慧,才能真正变得博学多才。

三、勤学苦习朱熹提倡勤学苦练,认为学习是一种需要勤奋和毅力的过程。

他说:“读书读千遍,其义自现。

”这就是说只有反复读书,不断练习,才能领悟到书中的深义。

勤学苦练可以培养人的毅力和耐力,使人能够不断克服困难,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

毅力是一种品质,学习要有毅力,才能有所成就。

四、审问辨析朱熹主张要审问辨析,他说:“读书莫不当审问其意,直达其理。

”意思是说读书要善于提出问题,善于分析问题,善于辨析问题。

只有通过审问辨析,才能真正了解书中的内容,领会书中的精义。

审问辨析是一种思维能力,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够真正掌握知识,才能够培养出批判性的思维。

五、敦品治行朱熹强调敦品治行,认为读书学问要与品德修养相结合。

他说:“读书非徒博学,尚须敦品。

”这就是说读书不仅要博学多才,更要注重品德修养。

只有敦品治行,才能够使学问成为对人生的启迪,才能够成为对社会的贡献。

敦品治行是一种修养,只有具备这种修养,才能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够真正做到以学问服务于社会。

六、笃志好学朱熹主张要笃志好学,他说:“读书当笃志好学,不可自媚于少有。

”意思是说要有远大志向,要有执着精神,不可因为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成就而不思进取。

笃志好学可以使人保持一种进取精神,使人能够不断提高自己,使人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朱熹读书六法的启示

朱熹读书六法的启示

朱熹读书六法的启示
朱熹读书六法的启示
循序渐进。

朱熹主张读书要根据自己的能力,由易到难,讲究次第,扎扎实实,步步
为营。

他告诫我们读书不要急于求成,先读基础的、容易把握的书,读完一本,再读另一本;从字句、章节、篇章依次读起,把前面的弄懂后,再继续读下去。

要扎扎实实地踏实
地学习。

熟读精思。

读书必须记得背得,仔细推敲、琢磨其意。

熟读成诵,使学习内容烂熟于胸,这在人的成长、精神发育的一定阶段是非常必要的。

读书反复读,所谓“读书百遍其
义自见”。

读书时还要有怀疑精神,要在人无疑处提出问题方算有功夫。

虚心涵泳。

读书需要虚心,不要带着自己的看法去读书,避免先入为主。

应当仔细揣
摩读者的意思,边读边思考,要让自己的思路随着书中的意思走。

遇到同一个问题的不同
说法时,应平心静气的玩味,不要匆匆下结论。

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书中的深意。

切己体察。

读书必须与自己的思想实际、生活经验等结合起来,而不是尽信书,只
注重纸上功夫,如此才能体会书中的真正含义。

要以所读之书的道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
将学到的理论转化为行动。

着紧用力。

读书需要制定合理的一个目标,并围绕目标
坚持不懈地努力。

读书也不可漫不经心、游手好闲,而需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居敬持志。

读书时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保持一种恭谨的心态,做到心正、意诚,而且能立志专一。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朱熹读书六法

朱熹读书六法

朱熹读书六法朱熹的教育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第一,重视基础教育;第二,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明人伦”;第三,讲究教育方法。

今天主要介绍下朱熹的读书六法。

对于怎样读书,朱熹十分重视,并发表了许多意见,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他去世后不久,他的弟子门人将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和见解整理归纳,编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响。

“朱子读书法”六条的内容如下:(1)循序渐进。

学习应该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确定次序,由浅入深,由小及大(2)熟读精思。

朱熹强调读书必须反复阅读,在遍数上不能打马虎眼。

不仅要能够背熟,而且要对书中的内容了如指掌。

(3)虚心涵泳。

读书必须以虚心的态度去体会圣贤的用心和寓意,来不得半点主观臆断或随意发挥。

这里的“虚心”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谦虚,而是说“知识归零”,要把自己以前那些已有的一知半解的知识,甚至是错误的理解排除掉,不带任何偏见地去学习。

这里的“虚”是动词,如果人的思想是个房子,在往房子里搬东西之前,先要把里面的破烂玩意儿全清扫干净,让它成为干净的空屋子,然后再把好东西往进搬。

(4)切己体察。

读书的时候要联系自我,落实到自身修养的提高上,这是儒家提倡“求诸己”,讲究自律的思想体现。

如果读书只是为了向别人炫耀,或是为了获取教训别人的材料,或者仅仅是为了考试混文凭,也就丧失了本义(5)着紧用力。

读书学习一定要抓紧,要努力。

朱熹将读书比做“撑上水船,一篱不能放(6)居敬持志。

“居”就是保持在一种恒定的状态,如果我们常说什么事情“变动不居”,就是说它永远处于变化之中。

但是,学习不能这样,学习要“居敬”,就是要保持对知识的敬畏持志,就是要有坚定的志向。

【多选题】朱熹特别重视读书的方法,提出主子读书六法,以下属于朱子读书方法的是( )。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切己体察D.深造自得【答案】AC。

解析:朱子读书六法包括: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选项B是孔子的教学方法;D是孟子的教学方法,故不选。

读书方法-朱熹

读书方法-朱熹

朱熹【宋】: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

意思是;大致地浏览,不如用心去钻研。

出自朱熹的《读书之法》“熟读精思”,一是“读”,二是“思”,讲的是读与想、学习与理解的关系。

“循序渐进”要求合理安排读书的先后次序,而“熟读精思”则要求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深刻领会所读之书的见解。

朱熹说:“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

“读书之法,读一遍了,又思量一遍;思量一遍,又读一遍。

读诵者,所以助其思量,常教此心在上面流转。

若只口里读,心里不思量,看如何也记不仔细。

”由此可见,“熟读”就是要“使一书通透烂熟,都无记不记处”,“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精思”就是要“看得是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须反复玩味”,“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朱熹“二十四字诀”读书法朱熹“二十四字诀”读书法朱熹,字无晦,晚年自称晦庵,江西婺源人。

他是南宋时的大理学家,是我国古代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是孔子之后,我国封建社会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博学的学者之一。

朱熹十八岁即中进士,但一生为官不过十四年,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读书讲学。

他在江西庐山创立的“白鹿洞书院“,是世界最早的哲学研究院之一,培养了大批学者。

朱熹幼年时很聪明,五岁即读《孝经》。

他一生读的书,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丰富的实践使他总结出读书方法“二十四字诀”,共从六个方面概括了他的读书经验。

一、循序渐进读书要按照书本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的智能水平有系统、有步骤、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地循序渐进。

他说:“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

”他反对“骤进”和“速成”,主张一步一个脚印渐进。

二、熟读精思“熟读精思”,一是“读”,二是“思”,讲的是读与想、学习与理解的关系。

“循序渐进”要求合理安排读书的先后次序,而“熟读精思”则要求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深刻领会所读之书的见解。

朱熹说:“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

“读书之法,读一遍了,又思量一遍;思量一遍,又读一遍。

读诵者,所以助其思量,常教此心在上面流转。

评述”朱子读书法

评述”朱子读书法

评述”朱子读书法朱熹是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影响最深远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仿佛是浩瀚的海洋,让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其中许多真知灼见一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

朱子教人为学,必教人读书。

朱子教人格物穷理,读书也是格物穷理中一个重要项目。

他在一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不仅重视如何教书,而且也非常重视指导学生如何读书。

在这方面,他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成为其整个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朱子读书法的基本内容:1、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列“朱子读书法”六条之首。

朱熹曾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

具体地说“循序渐进”包含四个意思:第一,读书应该按一定的次序,不要颠倒。

“凡读书,须有次序。

且如一章三句,先理会上一句,待通透;次理会第二句,第三句,待分晓;然后将全章反覆触绎玩味”“学不可蹬等,不可草率,徒费心力,须依次序,如法理会。

一经通熟,他书亦易看”这说明读书须有先后顺序,读二书如此,读一书也如此。

先读的未弄通,不能读后面的,这样才能“意定理明”,而不是生吞活剥或杂乱无章。

第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读书计划,并切实遵守它。

“读书不可贪多,常使自家力量有余……如射弓,有五斗力,且用四斗弓,便可拽满,己力欺得他过””。

“量力所至,约其课程而谨守之”。

读书应根据自己的主观能力去规定学习的进程。

in the Park below. Center Park of important places, like drug storage district, nursing unit, food storage district, important medical devices equipment between, narcotics and the toxicharmful chemical items, operating room security regional, important management regional,, set variety alarm facilities, through sound light alarm of way released alarm information, told management personneltimely processing police love, while through network communications function achieved and sound video monitoring system, access system of linkage. The system consists of sensors, alarm buttons, control equipment, sound and light alarm devices, electronic display devices, System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monitoring center to disarm set the precaution areas according to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centralized alarm management, where you can set the zone type, and customize any number of alarm zones, each zone can contain any number of alarm, according to monitor and operate the regional garrison, alarm points. Making GIS e-alert map, marked on the map all the alarm points, access control, audio and video surveillance, and dynam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device as a different color ... To alarm system, depending on audio monitoring management system and public broadcast, access system linkage of means on rehabilitation center of patients, and medical personnel, and family, crowd of flow achieved full control, each emergency button, and detector triggered police love signal Shi can and other system linkage management, dang alarm police love triggered alarm Shi, alarm host will to sound light alarm form in monitoring Center issued alarm, while alarm host to monitoring system matrix issued linkage signal, in monitoring center specified monitor Shang automatically switch the alarm regional image, When essential goods andmedicines, dangerous goods storage warehouse of access without hospital management authority was第三、读书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不贪多,不求速。

朱熹的读书方法是什么

朱熹的读书方法是什么

朱熹的读书方法是什么朱熹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延承各家之长,把所有学问融为一体自创一派。

朱熹做学问都有属于自己一套的读书方法,那你知道朱熹的读书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朱熹的读书方法是什么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他发明的二十四字朱子读书法是最有影响力的古代读书方法,这内容是: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这二十四字对后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读书方法,只要照着朱子的这几条方法严格要求自己,就能很快的掌握书中的知识。

循序渐进是朱熹特别强调的一条,读书一定要从基础开始由浅入深,切不可马马虎虎、急于求成。

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符合自己的认知规律,逐字逐句反复研究。

只有扎扎实实的掌握了书中的基础知识,才会对书中的内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熟读精思,即读书不仅要通读,还要熟练,熟练之后还要会思考,达到眼、脑、心的结合,才会领略书中的要旨,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差不多一个意思。

虚心涵泳,即读书要仔细揣摩书中所表达的意思,遇到不懂得问题,不要随波逐流,认真思考后,再得出结论,接着对这些问题和答案认真专研,反复咀嚼。

切己体察,即将读书和自己的经验、阅历相结合,将书中的知识和实际相结合。

不能将所学知识放在心中,只有运用到生活中才能体现书本的价值。

着紧用力,即读书要刻苦用功,丝毫不能松懈,要有紧迫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庸庸散散。

居敬持志,即对读书这件事一定要诚心诚意的去做,态度端正,坚守原则。

还要有远大的读书目标,并持之以恒的朝着这个目标前行,不断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

宋朝朱熹生平简介朱熹是南宋时期的人,出生于1130年,享年70岁,是福建尤溪县人。

他的父亲在没有生他之前去卜卦算前程,算命的是这样回复他的:你啊,贫富都这样,但是你生的儿子堪比孔子。

他的父亲就回去了,第二年生他的前一天家门前的两座大山起火反而呈现祥瑞之兆,便给他取名熹,意为喜火的意思。

朱熹论读书原文

朱熹论读书原文

朱熹论读书原文
朱熹关于读书的论述,在《朱子语类》中有很多体现。

他主张读书应循序渐进,强调读书应心到、眼到、口到,而最重要的还是“心到”。

他主张读书应与日俱进,不断积累,同时要有志向、见识和恒心。

以下是一段朱熹论读书的原文: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

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而验其通塞,然后以众说互相诘难而考其是非。

设令众说无可疑者,则又推其所得者引而伸之,扩而充之,以为我之说。

必须去彼取此,必折中于夫可信者,庶几不陷于浮议哉!
翻译成现代汉语如下:
大概读书要先熟悉所读的书,使其说的话都好象出自自己的口中。

进一步就精细的思考,使其中的意义好像都出自自己的心里,这样以后可以有收益了。

至于文章的意义有疑问,各家的解释纷繁错杂,就也要虚心静静的考虑,不要匆
忙决定取舍。

先假定某一家的说法是正确的,随着探求它的旨意来验证它的正确或错误。

然后参照各家的说法互相诘问反驳来考察其中的是非。

假设各家说法都没有可以怀疑的,那么又推求其更深一层的意思,扩大充实它的内涵,以为自己的说法。

必须去掉那些无根据的意见,求得正确的认识后确立下来。

必须选择那些正确的认识来确立于自己的心中,这样才能不偏颇各家学说。

《读书之要》朱熹

《读书之要》朱熹

《读书之要》朱熹朱熹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公元1130—1200年,江西婺源人),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从事教育50余年。

在长期的求知、治学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学习方法。

所著的《读书之要》至今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原文】大抵观书先需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

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

复已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自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立矣。

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翻译】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

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

至于那些对于文章意思有疑惑的,大家的言论纷乱错杂的,就也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不要匆忙急促地在当中取舍。

先把其中的一篇自己单独列为一说,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来验证它思路的通畅和阻塞,那么那些特别没有明显含义和道理的,不等到和其他的学说相比较道理就已经自动屈服了。

再用大家的言论互相诘问反驳,然后寻求它的道理的稳妥,来考证它的正确或错误,好像是对其实是错的,也将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

一般情况下慢慢地停下来看,处理静止状态观察动态的,像加工坚硬的木头,先加工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加工它的关键之处;像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

这就是看书的方法。

古人读书大多功利性过强,说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手钟票”,天下士子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向名利的顶峰发起无数的冲刺,即使头破血流,也鲜有退缩之意。

这样孙康映雪、车胤囊萤并不算什么奇事,更有悬梁刺股之发烧行为,让人觉得一部中华古人读书史实则是和了鲜血和泪水写就的。

朱熹 读书 方法

朱熹 读书 方法

朱熹读书方法朱熹可是咱中国古代的大学问家呀!他对于读书那可是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呢。

朱熹说读书要循序渐进,这就好比建房子,得先把根基打好,一层一层往上盖,可不能心急一下子就想盖到顶。

读书也是这样啊,咱得从基础的开始,一点点深入,要是一开始就啃那些深奥无比的书,那不就像小孩子穿大人的鞋子,走都走不稳嘛!还有专心致志,读书的时候就得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

你想想,要是一边读书一边还想着外面的热闹,那能读进去啥呀!就像小猫钓鱼,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捉蜻蜓,最后啥也没钓到。

咱读书就得像那聚光的手电筒,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书上。

朱熹还强调熟读精思呢!书可不是读一遍就完事儿的,得反复读,读到滚瓜烂熟。

就像咱吃好吃的,得多嚼几下才能品出味道来呀。

然后还得仔细思考,想想这书里说的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不能读个热闹就完事儿了。

读书的时候还得有疑,就是要带着问题去读。

这就好像在探险,遇到个疑惑就像遇到个小怪兽,咱得鼓起勇气去打败它,把问题弄清楚。

要是啥疑问都没有,那读书不就成了走过场了嘛!咱再说说切己体察,这可重要啦!读书不能光读死书,得把书里的道理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就像学了数学,咱得会用在买东西算钱上呀。

把书里的知识用到自己身上,那才叫真正读透了书呢!那勤勉不懈呢,读书可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事儿,得长期坚持。

就像跑步,每天跑一点,时间长了就能跑很远。

每天读一点书,积累起来那知识量可就大了去了。

朱熹的这些读书方法,真的就像一把把钥匙,能打开知识的大门。

咱要是能好好运用这些方法,那读书不就变得轻松又有趣啦!想想看,通过这些方法,咱能了解到多少古人的智慧,能看到多少奇妙的世界呀!那感觉,不就像拥有了一双翅膀,可以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嘛!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方法,它们可是经过时间考验的宝贝呢!大家都赶紧用起来吧,让我们在读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精彩!。

朱憙读书六法

朱憙读书六法

1.循原渐进在《朱子读书法》中朱熹说:〃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

"循序渐进,是朱熹反复强调且始终坚持的治学之方。

朱熹认为:"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所以"。

⑴小学只能教学生识一些字,做一些具体的事,从识字做事当中获得简单的基本的知识。

到了大学,就要领悟道理。

就是大学所规定的必修课程《四书》,也严格规定阅读次序:先《大学》,次《论语》、《孟子》,最后《中庸》。

文童,按一定顺序,一篇一篇地读;书,也按一定的顺序,就其内容上说,必然有其内在联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

这是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的,也是认知应当而且必然要湮循的。

朱熹还进一步指出,读书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近到远,急不得,也慢不得。

”所谓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谓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

”这是在告之读书人既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松松垮垮,而要进度适当,方能见效。

我们从中可分析出朱熹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论述循序渐进的含义:首先,学习的过程应当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确定次序,由浅入深, 由小及大。

他说:"事有大小,理无大小,故教人有秩而不可躍等"。

⑵并称:〃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后传以远者大者"。

其次,循序渐进也包括知识的积累和持之以恒的治学精神。

他注解《论语》"譬如为山"时指出:〃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小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⑶是说学习的进步或退步,主要取决于学习者的自觉性、持之以恒的精神。

其三,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在读书上,就是读通了一本书后再去读另一本书;体现在读一本书上,就是要按照首尾篇童的顺序来读。

总而言之,"未明于前,勿求于后〃。

朱熹循序渐进的读书原则,主要是强调学习要有踏实的作风,追求扎扎实实的效果。

2、熟读精思朱熹强调读书必须反复阅读,在读书的遍数上要严格要求自己,一点不能偷工减料。

朱熹的读书方法有哪些简要介绍

朱熹的读书方法有哪些简要介绍

朱熹的读书方法有哪些简要介绍
朱熹的《四书》和《五经》被誉为“中国古代学术精华”,他的读书方法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读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精读原文朱熹认为,读书要以精读为主,要深入理解原文,不能满足于表面上的理解,要挖掘原文中的深层含义。

他认为,只有精读才能达到“以书为师、见微知著”的目的,只有精读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

二、深入研究朱熹认为,读书不仅要精读,而且要深入研究。

他认为,要把一本书看的十分清楚,必须要多方考察,多方佐证,多方研究,多方比较,多方讨论,才能透彻理解。

三、提炼思想朱熹认为,读书要把文章中的思想提炼出来,把主要思想突出,把次要思想放到后面,把要点抓住,把细节放到后面。

他还说,把书中的思想提炼出来,要把它结合自己的实际,加以消化,通过自己的思考,把它提炼出来,加以实践,从而使自己的智慧得以发展。

四、结合实际朱熹认为,要正确理解书中的思想,要把它结合自己的实际,结合实际把书中的思想运用起来,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他还说,把书中的思想应用于实践,要充分考虑实际因素,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妥善处理,从而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

朱熹的读书方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读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把“精读、深入研究、提炼思想、结合实际”结合在一起,使得读书不仅获得知识,而且能够真正洞悉书中的思想,并能够有效地将书中的思想应用于实践当中。

朱熹的读书方法,既丰富了中国古代读书的内容,又提高了读书的质量,对今天的读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

朱熹的读书方法

朱熹的读书方法

南宋理学家朱熹(1130—1200年),是公认的理学集大成者,他的学说成为元、明、清三代官方的意识形态,其思想也传播到日、韩等国,在东亚文明的发展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一生讲学、著述、编撰不辍,学术活动十分丰富,门人弟子遍布天下。

在向弟子传道授业的同时,朱熹也十分重视将读书治学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朱熹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朱子语类》中收录有《读书法》《总论为学之方》等篇目。

朱熹说:“所谓读书者,只要理会这个道理,治家有治家道理,居官有居官道理,虽然头面不同,然只是一理。

如水遇圆处圆,遇方处方,小处小,大处大,然只是一水尔。

”朱熹读书,总结过六则读书方法,后人谓之“朱子读书六法”,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此读书六法因为其简易适用,故成为了历代许多读书人屡试不爽的读书妙法,流传甚广。

1、循序渐进所谓循序渐进,就是读书要讲究次序,读一本书如此,读一个合集或了解一段时期的历史也应如此。

而且,这个“序”,还不完全是书本目录的顺序,更多的是知识层级和理解程度之“序”,由浅入深、由易入难。

2、熟读精思所谓熟读精思,“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语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书若不反复读,难免浮光掠影,理解肤浅,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但熟读而不在气定神闲之时细细玩味和思索,则读过的内容,即便字字珠玑、微言大义,也会如风过耳。

熟读停留于了解,精思则至于理解。

读书止于了解而不能理解,如同掘井至半,每每无功而返。

3、虚心涵泳“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

”所谓“虚心”,是朱子鼓励人以虚怀若谷的心态对待读书,对于其中的内容和观点,不要先入为主,以己度人,甚至穿凿附会。

对于某一问题,即便众说纷纭,也要虚心以待。

朱熹解释说:“所谓涵泳者,只是仔细读书之异名也。

”“涵泳”是“虚心”的落脚点,即读书要反复咀嚼,细细玩味,天长日久,必有真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什么书?当然是儒家经典,因为朱熹认为它们是趋近圣贤的阶梯,通向天理的桥梁。他说:"六经是三代以上之书,曾经圣人手,全是天理。"B11而四书则是"六经之阶梯","必先观论孟大学中庸,以考圣贤之意"。史也当读,目的在于"考治乱孝亡之迹",但也有先后,"若未读彻语孟中庸大学,便去看史,胸中无一个权衡,多为所惑。" B12至于诸子百家,则只是为了"见其驳杂之病"。他甚至宣称:"必欲尽舍诗书而别求道理,异端之说也。"B13
语言文字,人非生而能知会用,必须通过学习,尤其是文字,更非通过有意、自觉的学习不可;因而任何一个民族的教育,语文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汉民族的语文教育更是源远流长,只是它往往与伦理道德教育融为一体,一般并不单独分立。朱熹的读书法也没有语文教育这一概念,讲的几乎全是伦理道德教育,要从语文教育的角度予以总结,必须在全面理解他关于教育的一般观点的基础上细致地进行剥离、梳理,从而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
三、虚心涵泳
指读书要仔细认真,反复研磨,反复体会;切忌走马观花和浮光掠影。朱熹说:“观书但当虚心平气,以徐观义理之所在。如其可取,虽世俗庸人之言,有所不废。如有可疑,虽或传以为圣人之言,亦须更加审择,自然意味和平,道理明白脚踏实地,动有依据,无宠罩自欺之患矣。”总之,这种读书法要求不预先立说,不自满自足,不穿凿附会,不粗心性急。
五、著紧用力
指读书要抖擞精神,化大力气,下苦功夫。读书既不同游戏,更不是请客吃饭。读书要“群疑并兴,寝食俱废”,“只要将勤苦捱将去,不解不得休”。读书如行上水船一样,倘不奋力,就可能前功尽弃。朱熹认为读书是一件费心费力的苦差事,只有勤苦认真,才能有所获。
六、须教有疑
指读书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
5、为学读书,须具耐心,细意去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明日去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6、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
7、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8、读不可只就纸上求理义,穷理而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一、循序渐进
读书要按照书本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的智能水平有系统、有步骤、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地循序渐进。他说:“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他反对“骤进”和“速成”,主张一步一个脚印渐进。
二、熟读精思
“熟读精思”,一是“读”,二是“思”,讲的是读与想、学习与理解的关系。“循序渐进”要求合理安排读书的先后次序,而“熟读精思”则要求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深刻领会所读之书的见解。朱熹说:“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读书之法,读一遍了,又思量一遍;思量一遍,又读一遍。读诵者,所以助其思量,常教此心在上面流转。若只口里读,心里不思量,看如何也记不仔细。”由此可见,“熟读”就是要“使一书通透烂熟,都无记不记处”,“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精思”就是要“看得是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须反复玩味”,“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唯是笃志虚心,反复详改,为有功耳。
2、使一书通透烂熟,都无记不起处,方可换一书,乃为有益。若但轮流通念,而复之不精,则也未免枉费功夫也。
3、博学,谓天地万物之理,修己治人之方,皆所当学。然亦各有次序,当以急者为先,不可杂而无统也。
4、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又须识得他里面骨髓方好。
朱熹读书之法
今天在工作中进行对学习理念观点整理时无意发现这篇文章,给我很多感触,现在社会太浮躁了,需要它给我们一些触动和提醒。
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一生热爱教育,他先后做官不足十四年,但讲学却达五十年之久,而且始终不倦。实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所罕见,堪称“宋代孔子”。也有人说:“宋之有晦庵(朱熹),犹周之有孔子。”据史料记载,朱熹在提举浙东茶盐公事时,曾讲学于樊川书院。他所倡导的读书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四、切已体察
指读书要依靠自己的努力,重视书外的功夫,即要结合自己的思想、经验,从书外去体察书中之味。朱熹说:“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理义,须反复就自家身上推究。自家见未到,圣人先说在那里,自家只借他言语来,就身上推究始得。”又说:“读书须要切已体验,不可只作文字看。”总之,这样读书法要求自身视察,自求自得,自信不疑。否则,人云亦云是不会有见地的。
12、观书须从头循序渐进,不以浅深难易有所取舍,自然意味详密。
13、凡看书须虚心看,不要先立说,看一段有下落了,然后又看下一段。须如人受讼词,听其说尽,然后方可断。
14、从头熟读,逐字训释,逐句消详,逐段反复,虚心努力,且要晓得句下文意。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
15、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他曾以自己的经验为例阐释道:"某此间讲说时少,践履时多。事事都用你自去理会,自去体察,自去涵养,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索。某只做得个引路底人,做得个证明底人,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⑧这显然和董仲舒的"师长有尊"大异其趣。董仲舒把师生关系列为"三纲六纪"中之一纪,从而将他们分出贵贱、尊卑。朱熹对此有所突破,实为难能可贵。由于"学做个人"的"人"就是圣贤,因而他坚决反对为科举而读书,也反对"自小即教做对,稍大即教作虚诞之文",批评"自有一等人乐于作诗,不知移以讲学,多少有益!"⑨看来他不只是重"理"(理学之理)而轻"文"(文学之文)而已,简直反对文学教育。其实,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极为重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理想的语文教育就是语文美育(即美育化的语文教育),而文学就是美的心灵、美的感情、美的语言,是语文教育的最佳课文,是青少年的"通灵宝玉"。在这一点上,朱熹仿佛就是《红楼梦》里的贾政,贾政曾严令宝玉"再不许做诗做对","因为诗词就是好了,也不过是风云月露,与一生的正事毫无关涉"⑩,只是贾政的所谓"正事"是应试为官,而朱熹则是"希贤希圣"。
书当然要一本一本地读,一般也必须由字而句而段而篇,从前学者也有读通一书作为一生治学基础的成功经验;但就一书一篇而言,若果真"方其读上句,则不知有下句;读上章,则不知有下章",须是见得此句此章"彻"了,方可看下句下章,从语文教育的角度看,既无必要也无可能,所谓"通""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况且,对某句某章的"通""彻"也离不开对全篇全书的整体把握。朱熹如此强调循序渐进,是因为他把读书等同于修身,把读书之法等同于操心之要的缘故。语言文字的学习固然和思想情感的修养不可分离,但语言能力的获得毕竟有别于伦理道德的进步。
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从来都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根本。朱熹首先是理学家,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从事教育都是为了继承、宏扬理学的道统。他一生办学的宗旨就是"希贤希圣",即把学生培养成为封建社会的圣人贤人。
所谓圣人贤人,不是指出类拔萃的少数精英,而是人人都能够也应当达到的水准。他远承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尧舜与人同耳"的启示,一再强调"凡人须以圣贤为己任""才学便要做个圣人",人怎样才能成为圣贤?他认为人性可以分为本然之性与气质之性,又把人心分为道心与人心,本然之性、道心由于完全和"理"(即理学之理,亦即所谓仁义礼智、三纲五常等"天理")一致而尽善尽美,而气质之性、人心则未必与"理"尽合而有所不善不美,因而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促使学生恢复本然之性,变化气质之性,发扬道心,抑制人心,也就是"存天理,灭人欲"。他说:"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①因此不能把为学与读书等同起来("夫学,非读书之谓"②),但读书却是为学的必由之路("不读书,则无以知为学之方"③)。读书为学是为了"存天理,灭人欲",这是朱熹教育思想的根本,他有关读什么书、如何读书等一系列见解全都是从这一根本上长出来的枝叶,因而也是我们把握他的读书法的关键。
16、读书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17、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8、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致于此。
朱熹读书法的语文教育价值
提要朱熹读书法内容丰富、影响深远,虽其宗旨是指导读书如何落入理学的窠槽,但从语文教育的角度看,仍有许多真知灼见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本文在整体透视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其中关于读和思、言与意、虚与实等关系的见解,对于我们当今语文教育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朱熹一生大半时间都从事于学术与教育,他的著作、言论中有一部分是专门指导门人如何读书的,其内容之丰富、影响之深远,在我国古代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讲读书,实际上往往也就是在讲教书,而所读所教之书又几乎全部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经典著作,从语文教育的角度看,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理论价值,值得我们珍视,其中不少精辟独到的见解还是纠正我们当前语文教育弊病的对症良药。
读书,朱熹主张循序渐进,反对躐等。就我见闻所及,论者对此均一致予以肯定,极为赞赏。其实如果我们不是从抽象意义上,而是着眼于朱熹这一主张的具体内涵,至少对于语文教育来说并无任何借鉴意义。关于循序渐进,他解释道:
以二书言之,则先论而后孟,通一书而后又一书;以一书言之,则其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量力所至,约其程课而谨导之,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而渐进焉,则意定理明,而无疏易躐等之患矣。是不惟读书之法,是乃操心之要,尤始学者不可不知也。B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