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题库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题库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题库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题库

第一章总则

1.线路设备修理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第1.0.2条

2.线路设备大修的基本任务是根据运输需要及线路设备损耗规律,有计划、

按周期地对线路设备进行___________,恢复和提高____________,增强轨道_________。第1.0.3条

3.线路设备维修的基本任务是保持线路________和________,使列车能以规定速度安

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并尽量延长线路设备使用寿命。第1.0.3条

4.线路设备大修应贯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原则,坚持全面规划、适度超前、区段配套的方针,并应采用无缝线路。第1.0.4条

5.线路设备维修应贯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按线路设备技

术状态的变化规律和程度,相应地进行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有效地预防和整治线路病害,有计划地补偿线路设备损耗,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第1.0.4条

6.线路设备维修应实行______制度,并实行________的管理体制。第1.0.5条

7.线路设备修理应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和先进的施工作业方法,优化

________,提高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降低成本;改进检测方法,推行信息化技术,健全并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和检查验收制度。第1.0.6条

8.本规则适用于_______标准轨距和线路允许速度为________及以下的线路。第1.0.8条

第二章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容及工作组织

第一节工作分类

9.线路上的钢轨_________,______不符合要求,不能满足铁路运输需要时,必须进行

线路大修。第2.1.2条

10.在线路大修周期,道床严重__________。其弹性不能满足铁路运输需要时,应进行线

路中修。石灰岩道碴应结合中修有计划地更换为________。第2.1.2条

11.线路设备维修分类:一、_________二、__________三、___________第2.1.3条

12.线路综合维修是指根据线路变化规律和特点,以全面改善________、调整轨道

________和更换、整修___________为重点,以大型养路机械为主要作业手段,按周期、有计划地对线路进行的综合性维修,以恢复线路完好技术状态。第2.1.3条

第三节管理组织

13.线路设备大修施工必须认真贯彻执行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严格执行各项施

工作业标准,科学组织施工,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第2.3.3条

14.线路设备维修管理组织中,线路工区的管辖围:正线延长以________km为宜。第2.3.6

条。

15.凡影响行车的线路施工、维修作业均应在天窗进行,用于线路大、中修及大型养路机

械作业的施工天窗不少于_____min,维修天窗根据维修作业需要合理安排,并应做到综合利用,平行作业。第2.3.10条

第四节工作计划

16.线路设备大修施工必须编制年度、季度和月度________。第2.4.1条

17.工务段应根据铁路局下达的年度计划,编制年度分月维修计划,下达各线路车间(机械

化维修车间)。其主要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4.2条

18.在线路设备维修计划中,日常应全面掌握线路状态,根据线路___________、________

和其他质量情况,安排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第2.4.3条

第三章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

第一节路基

19.路基及其排水、防护和加固设备,应符合《铁路路基大修维修规则》的规定,并保持

稳固和完好状态。路基面应保持______________。第3.1.1条

20.路肩宽度:线路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的路堤地段不得小于____m,路堑地段不

得小于____m,电气化铁路、无缝线路和机械化维修作业地段有条件时宜加宽至

____m。第3.1.2条

21.侧沟的深度不得小于___m(干旱少雨地区或硬质岩石路堑可减少至0.4m),底宽不得小

于___m,土质边坡为(1:1)~(1:1.5),沟底纵坡不得小于2‰,困难地段不得小于1‰。

横向盲沟应设于道床陷槽以下。第3.1.3条

22.在路基埋设电缆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定:第3.1.4条

一、电缆应从________________通过。如遇过渡短经路从路肩或路堤边坡上通过时,应进行结构设计,并不得损坏原有______________设备。

二、埋设电缆前,施工单位必须与_______联系,明确安全措施和责任,并签订协议后方可施工。

三、电缆埋设后,必须及时将电缆沟填满、夯实、整平,恢复路基完好状态,并设置________,竣工资料应交工务段备案。

第二节道床

23.线路大、中修时,必须_________,_________,并对基床翻浆冒泥地段进行整治。枕

下道床厚度应符合表3.2.1的规定。第3.2.1条

24.请填写以下表格:第3.2.1条

件下道床厚度不足此厚度时,应清筛至路基面,并做好排水坡。第3.2.1条

26.运量小、允许速度低的线路或在隧道、桥梁上和车站受建筑物限制时,可酌情降低道

床厚度。但正线木枕地段碎石道床厚度不得小于____mm,混凝土枕地段不得小于____mm。站线不得小于____ mm。第3.2.1条

27.请填写下表。第3.2.2条

28.

29.有碴桥上无缝线路应设_______。第3.2.2条

30.混凝土宽枕线路的道床,由面碴带和底层组成,均应采用________。有垫层时道床厚

度不得小于_____mm,无垫层时不得小于_____ mm;第3.2.3条

31.道碴必须有“碎石道碴产品合格证”,作为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依据。第3.2.4条

32.道床应保持_________和整齐,并应根据道床不洁程度有计划地进行_____,保持道床

弹性和排水良好。第3.2.5条

33.道床应按规定保持密实,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第3.2.5条

第三节轨枕

34.线路上的轨枕类型及配置根数,应根据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等确定。

普通线路换轨大修及铺设无缝线路前期工程,除应将失效的轨枕和严重伤损的混凝土枕更换掉外,还应根据运输发展的需要,按表3.3.1所列标准,更换为与运营条件相适应的轨枕并补足配置根数。第3.3.1条

35.

数量:第3.3.2条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长度300m及以上的隧道。

36.下列地段不宜铺设混凝土枕:第3.3.3条

一、铺设木岔枕的普通道岔两端各___根轨枕。

二、铺设木枕的有碴桥和无碴桥的桥台挡碴墙围及其两端各不少于___根轨枕(有护轨时应

延至梭头外不少于5根轨枕)。

37.轨枕应按设计技术条件规定的标准铺设,非同类型轨枕_________(道岔专用钢枕除

外)。

一、混凝土枕与木枕距钢轨接头不得少于___根轨枕。

二、提速道岔铺设木岔枕时,应用2 600 mm×260mm×160 mm的木枕过渡,两端过渡枕均不得少于____根。

三、铺设混凝土岔枕时,应用____________过渡。

1.道岔直向过渡枕

υmax≤120 km/h时,道岔直向两端过渡枕均不得少于____根;

2.道岔侧向过渡枕(含岔后长岔枕)

18号道岔侧向过渡枕不得少于___根;第3.3.5条

38.无缝线路轨枕为Ⅲ型混凝土枕时,配置根数为____根/km,轨枕间距为____mm。第3.3.6

39.应保持______________轨枕无失效,其他处所无________(含岔枕)。第3.3.8条

40.旧轨枕分为三类。第3.3.10条

一类为________:可不经修理或稍加修理即能使用的轨枕;

二类为________:经过修理才能再用的轨枕;

三类为________:不能修理再用的轨枕。

41.从线路上更换下来的旧轨枕,应及时回收,________,________,合理使用。第3.3.11

第四节钢轨

42.线路上的钢轨类型应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相适应。允许速度大于120 km

/h的线路应采用60kg/m及以上钢轨,小半径曲线地段及重载线路应铺设全长

______。第3.4.1条

43.钢轨伤损按程度分为_____、_____和_____三类。第3.4.3条

44.测量钢轨磨耗时:①总磨耗=____________。

②垂直磨耗在钢轨顶面宽_____处(距标准工作边)测量。

③侧面磨耗在钢轨踏面(按标准断面)下____ mm.处测量。第3.4.3条

≤120km/h正线及到发线:

45.υ

max

50kg/m钢轨头部垂直磨耗达____mm或侧面磨耗达____mm为轻伤;垂直磨耗达____mm或侧面磨耗达____mm为重伤。第3.4.3条

≤120km/h正线及到发线:

46.υ

max

60kg/m钢轨头部垂直磨耗达____mm或侧面磨耗达____mm为轻伤;垂直磨耗达____mm或侧面磨耗达____mm为重伤。第3.4.3条

47.钢轨接头应采用______联结方式。曲线____股应使用厂制缩短轨调整钢轨接头位置。

剩余少量相错量,应利用钢轨长度误差量在曲线调整,有困难时可在直线上调整。直

线地段应按钢轨长度误差量配对使用。在每节轨上,相差量不应大于___ mm,并应前

后、左右抵消,在两股钢轨上累计相差量最大不得大于___ mm。第3.4.4条

48.正线钢轨异型接头必须使用_________。第3.4.4条

49.下列位置不应有钢轨接头,否则应将其焊接、冻结或胶接。

一、___________的全桥围。

二、__________铺面围。第3.4.5条

50.轨缝应设置均匀。每千米线路轨缝总误差,25m钢轨地段不得超过____ mm,12.5 m

钢轨地段不得超过____mm。绝缘接头轨缝不得小于___mm。第3.4.8条

51.线路上个别插入的短轨,在正线上不得短于___m,在站线上不得短于____ m,并不得

连续插入___根及以上。第3.4.9条

52.钢轨钻孔位置应在轨腹中和轴上,且必须倒棱。两螺栓孔的净距不得小于大孔径的___

倍。第3.4.10条

53.用于线路上的钢轨需要截断时,应__________锯断。严禁使用乙炔切割或烧孔,严禁

使用剁子和其他工具强行截断和冲孔。第3.4.11条

54.曲线地段应根据钢轨状况合理安排____,其钢轨侧面磨耗在未达到____标准前,应有

计划地调边或与直线地段钢轨倒换使用。第3.4.12条

第五节联结零件

55.扣件类型应与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相匹配。I型弹条应逐步更换为Ⅱ型弹

条。第3.5.1条

56.使用扣板扣件时,正线半径在____ m及以下和站线半径在____ m及以下的曲线地段,

钢轨外侧应使用加宽铁座。第3.5.1条

57.大、中桥明桥面应采用______扣件;第3.5.2条

58.扣件应保持齐全,位置正确,作用良好。分开式弹性扣件与木枕联结应紧密,当钢轨

受车轮横向力作用时不得产生相________和________。第3.5.3条

59.线路中修和成段更换再用轨(整修轨)使用的钢轨配件应与_______相符,宜使用再用

料。再用料上道前应经过选配、整修、_____和_____。第3.5.4条

60.钢轨接头两端各两根轨枕应铺设高弹性橡胶垫板。橡胶垫板压溃或变形(两侧压宽合

计:厚度为7mm的橡胶垫板超过____mm,厚度为10 mm的橡胶垫板超过____mm)丧失作用,橡胶垫片损坏时,应进行更换。第3.5.6条

61.铁垫板和道钉应齐全,作用良好,缺少时应及时补充,道钉浮起或松动时应及时整治。

伤损达到下列标准,应有计划地更换:

一、铁垫板____、_____、________或丧失固定立柱螺栓功能。

二、道钉钉头脱落、严重锈蚀或下颚磨耗达__ mm及以上。第3.5.8条

62.接头螺栓应齐全,作用良好,缺损时应及时补充和更换。最高、最低轨温差≤85℃情

况下,25 m钢轨普通线路接头螺栓,60kg/m钢轨螺栓等级应为___级,扭矩达500N·m;

50kg/m钢轨螺栓等级应为___级,扭矩达400N·m;高强度绝缘接头螺栓扭矩不小于____ N·m。第3.5.9条

第六节轨道加强设备

63.行驶电力机车的25m钢轨砼枕普通线路350

轨撑____对:450

方向锁定为___对防爬器和___对支撑。第3.6.5条

65.普通线路正线(不含站)应设置位移观测桩。有防爬设备地段每___ km应设置1对;无

防爬设备地段每___km应设置1对。位移观测桩应埋设牢固,标记清楚,便于检查。

线路爬行量大于____mm时应及时整正。第3.6.6条

第七节线路平面

66.在线路直线地段,两股钢轨顶面应位于________;在曲线地段,应根据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在外股钢轨合理设置超高第3.7.1条

67.曲线未被平衡欠超高不应大于____mm,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90mm,未被平衡过超高

不应大于____mm,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50mm。第3.7.1条

68.实设最大超高,在单线上不得大于____mm。在双线上不得大于____mm。第3.7.1条

69.如行车条件有较大变化,或曲线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等情况,应通过实测行车速度,重新计算和调整超高。第3.7.2条

70.曲线超高顺坡,应在整个缓和曲线顺完,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顺坡坡度不

应大于1/(10υmax),其他线路不应大于________;第3.7.4条

71.同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的夹直线长度应满足表3-7-4的规定,允许速度不大于160

km/h的特殊困难地段不应短于___m。第3.7.4条

72.反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的夹直线长度应满足表。3.7.4的规定,允许速度不大于

160km/h的特殊困难地段不应短于___ m。第3.7.4条

73.允许速度不大于120 km/h的线路在特殊条件下的超高顺坡,铁路局可根据具体情况

规定,但不得大于____。第3.7.4条

74.相邻两线采用反向曲线变更线间距时,如受圆曲线最小长度限制,允许速度不大于160

km/h的线路,可不设缓和曲线,但圆曲线最小半径,120km/h≥υmax>100km/h 时不得小于______m,100km/h≥υmax>80km/h时不得小于_____m。第3.7.5条

75.线路设备大修时,缓和曲线及两曲线间的___________不应低于原线路标准。第3.7.7

76.轨距指钢轨踏面下____ mm围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直线标准轨距为

______mm。曲线轨距按表3.7.8规定的标准在股加宽。第3.7.8条

77.曲线应保持圆顺。曲线正矢用____m弦在钢轨踏面下___mm处测量。现场曲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应与设备图表保持一致。

第3.7.10条

78.请填写下表:第3.7.10条

最新版《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TG/GW102-2019 中国铁路总公司 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2019年3月

前言 2006年铁道部发布的《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146号)对指导线路修理,保证线路质量,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十多年来,铁路管理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工务“线桥结构现代化、施工作业机械化、企业管理科学化”取得了长足进步,工务维修体制改革收到了显著成效,现行《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已不适应铁路改革和运输发展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不断提高普速铁路线路维护管理水平,提升线路设备质量和设备修理效率效益,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电部组织对《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本规则共分十一章和八个附录,主要规定了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内容及工作组织、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线路设备修理主要作业要求、线路设备大修设计及预算、线路设备修理标准、线路质量评定、线路设备检查、道口看守、平面和高程控制网、附则等内容。 本规则体现了进一步深化工务维修体制改革,实行检养修分开、车间组织生产、设备分级管理以及“集中修、专业修、机械修”的精神,吸收了近年工务维修体制改革和相关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吸纳了各铁路局集团公司线路维护管理经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设备分级管理以及周期修与状态修相结合的原则,对设备修程修制、维护标准、检查评价等进行优化调整,以提高线路修理的科学性、经济性。 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则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将意见反馈给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电部(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0号,邮政编码:100844),供今后

修订时参考。 本规则技术总负责人:康高亮、王保国 本规则主要起草人:赵文芳、曾宪海、郭战伟、吕关仁、吴细水、杨忠吉、张晓阳、田新宇、杨飞、马战国、肖俊恒、王树国、蒋金洲、姜子清、田常海、胡玉堂、刘维帧。 本规则主要审查人:李育宏、牛道安、万坚、姚冬、杨桉、孙晓南、贾跃军、冯文波、邱金帅、罗国伟、刘丙强、涂文靖、刘秀波、唐文龙、孟亮、江广坤、马生、闵国石、李明、雷重振、代永波、奚绍良、詹文华、陈福宾、许圣强、赵英超、谭丙磊、康庆涛、支洋、张启峰、魏刚、贾桂良。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线路工应知应会模块—基本规章—《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培训资料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适应铁路运输的发展,增强轨道结构强度,提高线路设备修理质量,实现科学管理,特制定本规则。 第1.0.2条线路设备修理分为线路设备大修和维修。 第1.0.3条线路设备大修的基本任务是根据运输需要及线路设备损耗规律,有计划、按周期地对线路设备进行更新和修理,恢复和提高线路设备强度,增强轨道承载能力。 线路设备维修的基本任务是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使列车能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并尽量延长线路设备使用寿命。 第1.0.4条线路设备大修应贯彻“运营条件匹配,轨道结构等强。修理周期合理,线路质量均衡”的原则,坚持全面规划、适度超前、区段配套的方针,并应采用无缝线路。 线路设备维修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按线路设备技术状态的变化规律和程度,相应地进行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有效地预防和整治线路病害,有计划地补偿线路设备损耗,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第1.0.5条线路设备大修应由大修设计和施工专业队伍承担,采用必要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并安排与施工项目相适应的施工天窗。 线路设备维修应实行天窗修制度,并实行检修分开的管理体制。 第1.0.6条线路设备修理应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和先进的施工作业方法,优化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施工作业质量,降低成本;改进检测方法,推行信息化技术,健全并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和检查验收制度。 第1.0.7条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应遵守本规则。本规则未作规定的,铁路局可根据需要自行规定,并报铁道部备案。采用新型线路设备时,其修理办法须经铁道部批准。 第1.0.8条本规则适用于1435mm标准轨距和线路允许速度为200km/h及以下的线路。 非标准轨距铁路线路修理办法由铁路局自行规定,并报铁道部备案。 第二章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容及工作组织 第一节工作分类 第2.1.1条线路设备大修分类: 一、线路大修。 线路上的钢轨疲劳伤损,轨型不符合要求,不能满足铁路运输需要时,必须进行线路大修。 线路大修分为普通线路换轨大修和无缝线路换轨大修。无缝线路换轨大修按施工阶段可分为铺设无缝线路前期工程和铺设无缝线路。 二、成段更换再用轨(整修轨)。 三、成组更换道岔和岔枕。 四、成段更换混凝土枕。 五、道口大修。 六、隔离栅栏大修。 七、其他大修(以上未涵盖的线路设备大修项目列其他大修)。 八、线路中修。 在线路大修周期,道床严重板结或脏污。其弹性不能满足铁路运输需要时,应进行线路中修。石灰岩道碴应结合中修有计划地更换为一级道碴。 在无路基病害、一级道碴、道床污染较轻、使用大型养路机械按周期进行修理的区段,通过有计划地进行边坡清筛,应取消线路中修。

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贯彻落实“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适应普速铁路运营要求,规范线路设备管理,提高线路设备修理和技术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则。 第1.0.2条线路设备修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科学合理和经济的维修策略,保持和恢复线路设备安全性、可靠性。 第1.0.3条线路设备修理分为线路设备大修和维修。 线路设备大修是为全面恢复和提高线路设备固有可靠度而对线路进行的大规模修理。 线路设备维修是根据线路设备变化规律,维持列车以规定速度安全和不间断地运行而对线路进行的日常维护和小规模修理。 第1.0.4条线路设备修理采用周期修与状态修相结合。线路设备大修以周期修为主,日常维修以状态修为主。 第1.0.5条线路设备修理应贯彻“修理标准与线路等级匹配、投入产出经济合理”理念,实行线路分级管理。 第1.0.6条优化劳动组织,实行检、养、修分开,大力推进检测、修理专业化建设;积极推行工务、电务、供电等专业日常维修一体化管理,促进专业管理和综合管理融合。 第1.0.7条线路设备修理实行天窗修制度,铁路局集团

公司应安排足够数量的天窗,以满足线路设备修理的需要。大力推广“集中修”。 第1.0.8条积极推行机械化,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作业效率,保证作业质量。 第1.0.9条积极利用现代检测监测技术加强线路检测,利用大数据提升智能化分析水平,实现对线路的智能分析,精准修理,完善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第1.0.10条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应遵守本规则。铁路局集团公司应根据本规则制定实施细则。 第1.0.11条本规则适用于1435mm标准轨距和线路允许速度200km/h以下的铁路(仅运行动车组列车的铁路、重载铁路除外)。重载铁路暂由铁路局集团公司规定,非标准轨距铁路线路修理办法由铁路局集团公司规定,并报中国铁路总公司备案。本规则未涉及的内容按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内容及工作组织 第一节基本要求 第2.1.1条积极推进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提高修理质量和作业效率,确保作业安全。 第2.1.2条线路设备大修应按照“运营条件匹配、轨道结构等强、修理周期合理、线路质量均衡”和“全面规划、适度超前、区段配套”原则,根据运输需要及线路设备变化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题库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题库 第一章总则 1.线路设备修理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第1.0.2条 2.线路设备大修的基本任务是根据运输需要及线路设备损耗规律,有计划、 按周期地对线路设备进行___________,恢复和提高____________,增强轨道_________。第1.0.3条 3.线路设备维修的基本任务是保持线路________和________,使列车能以规定速度安 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并尽量延长线路设备使用寿命。第1.0.3条 4.线路设备大修应贯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原则,坚持全面规划、适度超前、区段配套的方针,并应采用无缝线路。第1.0.4条 5.线路设备维修应贯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按线路设备技 术状态的变化规律和程度,相应地进行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有效地预防和整治线路病害,有计划地补偿线路设备损耗,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第1.0.4条 6.线路设备维修应实行______制度,并实行________的管理体制。第1.0.5条 7.线路设备修理应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和先进的施工作业方法,优化 ________,提高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降低成本;改进检测方法,推行信息化技术,健全并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和检查验收制度。第1.0.6条 8.本规则适用于_______标准轨距和线路允许速度为________及以下的线路。第1.0.8条 第二章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容及工作组织 第一节工作分类 9.线路上的钢轨_________,______不符合要求,不能满足铁路运输需要时,必须进行 线路大修。第2.1.2条 10.在线路大修周期,道床严重__________。其弹性不能满足铁路运输需要时,应进行线 路中修。石灰岩道碴应结合中修有计划地更换为________。第2.1.2条 11.线路设备维修分类:一、_________二、__________三、___________第2.1.3条 12.线路综合维修是指根据线路变化规律和特点,以全面改善________、调整轨道 ________和更换、整修___________为重点,以大型养路机械为主要作业手段,按周期、有计划地对线路进行的综合性维修,以恢复线路完好技术状态。第2.1.3条 第三节管理组织 13.线路设备大修施工必须认真贯彻执行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严格执行各项施 工作业标准,科学组织施工,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第2.3.3条 14.线路设备维修管理组织中,线路工区的管辖围:正线延长以________km为宜。第2.3.6 条。 15.凡影响行车的线路施工、维修作业均应在天窗进行,用于线路大、中修及大型养路机 械作业的施工天窗不少于_____min,维修天窗根据维修作业需要合理安排,并应做到综合利用,平行作业。第2.3.10条

2020高铁线路工业务知识在线答题题目及答案

1.《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规定,无缝道岔尖轨及其前方25m范围的作业轨温范围应在实际锁定轨温()°C。 A.士5 B.士10 C.士15 2.《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规定,200~250km/h线路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轨距经常保养标准为()mm。 A.+3, -2 B.+4, -2 C.+2, -3 D.+3, -4 3.《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规定,200~250km/h道岔静态几何尺寸轨距经常保养容许偏差管理值为()mm。 A.2~-2 B.4~-2 C.2~-4 D.5~-2 4.《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规定,200~250km/h线路曲线圆曲线实测正矢与计算正矢差作业验收容许偏差管理值为()mm。 A.2 B.3 C.4 D.5 5.《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规定,高速铁路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中,作业验收管理值为周期检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作业后的()。 A.质量检查标准 B.质量管理标准 C.质量控制标准 D.限速控制标准 6.《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规定,线路(含道岔及调节器范围)各项偏差等级划分四级,其中I级为()标准。 A.经常保养 B.舒适度 C.临时补修 D.限速 7.《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规定,有砟道床采用()碎石道砟,其材质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应经水洗。 A.特级 B.一级 C.二级 D.三级 8.《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规定,线路(含道岔及调节器范围)各项偏差等级划分四级,其中IV级为()标准。 A. 经常保养

B.舒适度 C.临时补修 D.限速 9.在昼间遇降雾、暴风雨及其他情况,调车信号机调车手信号显示距离不足()m时应使用夜间信号。 A.100 B.200 C.400 D.1000 10.《高速铁路工务部门上、下道确认管理办法》要求,“双命令、三确认”制度由()具体负责实施。 A.作业现场负责人 B.防护员 C.盯岗干部 D. 包保干部 11.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规定,对铁路限界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一切建(构)筑物、设备,均不得侵入铁路机车车辆限界。 B.在设计建(构)筑物或设备时,距钢轨顶面的距离应附加钢轨项面标高可能的变动量(路基沉降、加厚道床、更换重轨等)。 C.机车车辆无论空、重状态,均不得超出机车车辆限界。 D.与机车车辆有直接互相作用的设备,在使用中不得超过规定的侵入范围。 12.路基地段道岔区轨枕埋入式无柞轨道結杓,钢筋混凝土底座厚度为() mm,混凝士强度为C30。 A.200 B.250 C.300 D.350 13.桥梁地段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曲线超高在底座上设置。 对 错 14.道岔调整时,可以同时松开两股钢轨扣件,提高工作效果。 对 错 15.《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规定,应加强调节器经常保养,使其保持尖轨锁定、基本轨可伸缩状态,防止尖轨爬行或基本轨异常伸缩。 对 错 16.《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规定,道岔轨向检查是在轨头侧面(正线工作边)使用10m弦线测量弦线至轨头工作边距离。 对 错 17.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规定,W300-1型扣件高低调整18mm 时,理论上轨下垫板应为8mm、调高垫板应为1*10+1*6mm、螺旋道钉长度应为Ss36-240。

铁路线路工中级考试题库(最新考试专用)

铁路线路工中级考试题库(最新考试专用) 一、选择题 1.(D)不属于我国铁路采用的到发线有效长度。 (A)1250m(B)1050m(C)850m(D)600m 2.(C)不属于线路标志。 (A)公里标(B)曲线标(C)警冲标(D)管界标 3.路基侧沟的深度和宽度均不应小于(B)。 (A)0.3m(B)0.4m(C)0.6m(D)0.8m 4.当350m>曲线半径≥300m时,其轨距加宽值为(B)。 (A)0mm(B)5mm(C)10mm(D)15mm 5.铁路轨距变化应和缓平顺,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线路的轨距变化率不得大于(A)。 (A)1‰(B)2‰(C)3‰(D)4‰ 6.直线线路上轨向以10m弦在轨头内侧顶面下(C)处量取最大矢度。 (A)10mm(B)15mm(C)16mm(D)20mm 7.轨底坡设置是否正确,可以从钢轨顶面上的光带位置判定。下列关于光带和轨底坡的说法中正确是(C)。 (A)如果光带偏向内侧,说明轨底坡合适(B)如果光带偏向外侧,则说明轨底坡不足 (C)如果光带居中,说明轨底坡合适(D)如果光带偏向内侧,说明轨底坡过大

8.(C)不属于钢轨主要参数。 (A)钢轨的头部顶面宽(B)钢轨的轨腰厚(C)钢轨的长度(D)钢轨的轨底宽 9.在60kg/m钢轨上钻螺栓孔上夹板时,轨端距第一孔中心距为 (B)。 (A)96mm(B)76mm(C)66mm(D)56mm 10.在50kg/m钢轨上钻螺栓孔上夹板时,第一孔至第二孔中心距为(C)。 (A)220mm(B)140mm(C)150mm(D)110mm 11.在75kg/m钢轨上钻螺栓孔上夹板时,第二孔至第三孔中心距为(D)。 (A)160mm(B)150mm(C)140mm(D)130mm 12.60kg/m钢轨轨头宽度为(C)。 (A)70mm(B)72mm(C)73mm(D)75mm 13.50kg/m钢轨轨底宽度为(B)。 (A)114mm(B)132mm(C)150mm(D)148mm 14.75kg/m钢轨高度为(A)。 (A)192mm(B)176mm(C)152mm(D)140mm 15.无缝线路长轨条截锯为再用轨时可先用乙炔切割,更换下来以后再锯头,但切口与锯口的距离不得小于(B)。 (A)90mm(B)100mm(C)80mm(D)60mm 16.(C),不属于经审批后予以报废的钢轨。

铁路线路工技师试题(最新)

第四部分技师 一、填空题 1.轨道由钢轨、轨枕、道床、道岔、联结零件及轨道加强设备组成。 2.轨道结构应该保证机车车辆在规定的最大载重和最高速度运行时,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平顺性和合理的维修周期。 3.轨道加强设备主要有防爬设备、轨距杆、轨撑等,主要用于木枕线路。 4.钢轨类型的选择要根据运输条件综合考虑。在经济上要能保证合理的大修周期,减少养护维修工作量。 5.钢轨使用的安全度指标取决于区段的重要性、运输性质及行车速度。 6.钢轨类型为60kg/m的钢轨总断面积为7 7.08cm2。 7.为防止轨头内侧剥离及可能由此引起的钢轨横向断裂,钢轨长期在列车周期性重复荷载下工作,应有较高的疲劳强度和较好的冲击韧性。 8.应严格控制钢轨的尺寸公差及钢轨工作边平顺性,减少轨道周期性不平顺。 9.钢轨接头应采用对接,曲线内股应使用厂制缩短轨调整钢轨接头的位置。 10.钢轨分级使用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钢轨的二次或多次使用和钢轨在一次使用中的合理倒换使用。 11.《铁路线路设计规范》规定,铺设无缝线路的曲线地段宜采用全长淬火钢轨。 12.钢轨总磨耗=垂直磨耗+1/2侧面磨耗。 13.钢轨垂直磨耗在钢轨顶面宽1/3处(距标准工作边)测量。 14.普通线路和无缝线路缓冲区的重伤和折断钢轨应及时更换。 15.更换下的重伤和折断钢轨应有明显的标记,防止再用。 16.在桥上或隧道内的轻伤钢轨,应及时进行更换或处理。 17.发现重伤、折断钢轨由养路工长或探伤工长随时填写“伤损钢轨月报”,并报工务段。 18.为延长钢轨使用寿命,应对轨面擦伤和剥落掉块进行焊补。 19.为延长钢轨使用寿命,曲线地段应根据钢轨状况合理安排润滑。 20.为延长钢轨使用寿命,易受浸蚀地段可在钢轨上涂抹防锈剂。 21.曲线地段钢轨侧面磨耗在未达到轻伤标准前,应有计划地调边或与直线地段钢轨倒换使用。 22.用于线路上的钢轨需要截断时,应全断面垂直锯断。 23.混凝土轨枕较大的轨枕轨下断面可加大承压面,提高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4. 道岔是产生车体振动加速度的主要场所。 25.木枕线路的轨底坡由铁垫板提供。 26.为满足轨底坡的要求,混凝土枕设置了具有所需要横向坡度的承轨槽。 27.扣件与轨枕本体的联结,现在已由非金属材料套管和轻质锚固材料所取代。 28.木枕使用时应宽面在下,顶面与底面同宽大时应使树心一面向下。 29.使用新木枕,应预先钻孔。 30.无螺栓、无挡肩的Ⅲ型弹条扣件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一种扣件。 31.Ⅲ型弹条扣件取消了混凝土挡肩,从而消除了轨底在横向力作用下发生横移导致轨距扩大的可能性。 32.铁路局轨道检查车检测发现的问题,应立即通知工务段。 33.不同类型钢轨的联结,常规采用的联结方式有异型夹板联结和异型钢轨联结。 34.目前采用的绝缘接头主要有普通高强绝缘接头及胶接绝缘接头。 35.道砟冲击韧性是指在冲击荷载作用下道砟抵抗破碎的性能。 36.应根据道床不洁程度,有计划地进行清筛,尽可能保持道床弹性和排水良好。 37.线路大、中修后,无垫层的碎石道床,—般情况下枕下清砟厚度不得小于300mm。

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

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 【颁布单位】:铁道部 【颁布日期】:1989-07-27 【正文】: 【题目】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 【颁布单位】铁道部 【颁布日期】1989.07.27 【生效日期】1989.07.27 【失效日期】 【时效性】有效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适应铁路运输生产的发展,不断改善线路设备质量并进一步提高线路设备大修工作水平,特制订本规则。 第1.0.2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的基本任务,是根据运输需要及线路设备损耗规律,周期性地、有计划地对损耗部分更新和修理,恢复和提高设备强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恢复和增强轨道承载能力。 第1.0.3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必须全面规划,适当超前于需要。安排大修计划和施工顺序时,应整区段配套进行,并尽可能采用无缝线路。 铁路线路大、中修周期相应的通过总重,一般情况按表1.0.3(略)规定执行。但在小半径曲线、大坡道或隧道等集中地段;轨型与所承担运营条件不匹配地段;煤、砂、矿建等散装货物运输集中地段;以及风砂为害地段等,铁路局可根据特殊情况,做适当调整。 第1.0.4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必须有正常的工作条件,应设置大修设计和施工专业队伍,装备必要的施工机械和工程运输车辆,在列车运行图中,安排施工“天窗”,同时应密切各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为大修的正常进行创造条件。 第1.0.5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必须加强管理,积极发展施工机械化,采用新技术,改革施工方法,开展标准化作业,不断提高职工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施工质量,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改善职工生活条件。 第1.0.6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除按本规则办理外,还应按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线路维修规则》、《铁路路基大修维修规则》及《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等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章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工作范围 第一节工作分类 第2.1.1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分类规定如下: 一、线路大修(以km计): (1)线路换轨大修; (2)铺设无缝线路前期工程; (3)铺设无缝线路。 线路上原铺钢轨疲劳伤损,轨型不符合要求,已不能适应当前或近期运输发展需要,必须全面更换钢轨,加强线路时,可进行大修。线路大修时,采用普通轨道结构型式的,列线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学习讲课资料

第3.2.1条。枕下道床厚度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道床厚度(mm)标准表3.2.1 注: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无垫层时碎石道床厚度不得小于450mm;有垫层时碎石道床厚度不得小于300mm,垫层厚度不得小于 200mm。 第3.2.2条道床顶面宽度及边坡坡度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道床顶面宽度及边坡坡度表3.2.2 第3.3.1条按表3.3.1 轨枕类型和配置根数标准表3.3.1

第3.3.6条无缝线路轨枕应均匀布置,轨枕间距见表3.3.6—1;普通线路的轨枕间距见表3.3.6—2。 无缝线路轨枕间距表3.3.6—1 普通线路轨枕间距表3.3.6—2

注:轨枕间距计算方法见附录二。 第3.4.1条线路大修采用的钢轨类型应符合表3.4.1的规定。 钢轨铺设标准表3.4.1 第3.4.2条使用的新钢轨应符合相关技术条件;使用的再用轨应符合《铁道旧轨使用和整修技术条件》(附录五)的规定。 表1 再用轨分级

表2 再用轨使用条件 第3.7.1条 超高按下列公式计算: H =11.8 2j v R v j 式中H ——超高(mm ); v j ——平均速度(km/h ); R ——曲线半径(m ); N i ——一昼夜各类列车次数(列);

Q i ——各类列车重量(t ); v i ——实测各类列车速度(km/h )。 按上式算出后,对未被平衡欠超高和未被平衡过超高分别按下列公式检算: H c =11.82max v H R H g =H - 11.8 R v H 2 式中H ——实设超高(mm ); H c ——未被平衡欠超高(mm ); H g ——未被平衡过超高(mm ); v max ——线路允许速度(km/h ); v H ——货物列车平均行车速度(km/h )。 未被平衡欠超高不应大于75 mm ,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90 mm ,但允许速度大于120 km/h 线路个别特殊情况下已设置的90(不含)~110 mm 的欠超高可暂时保留,但应逐步改造;未被平衡过超高不应大于30mm ,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50mm ,允许速度大于160km/h 线路的个别特殊情况下不应大于70 mm 。 实设超高在满足上述条件下,货物列车较多时,宜减小H g ,旅客列车较多时宜减小H c 。 实设最大超高,在单线上不得大于125 mm ,在双线上不得大于150 mm 。 第3.7.10条曲线正矢作业验收容许偏差管理值如表3.7.10-1

铁路线路工中级题及答案

第二部分中级工 一、选择题 1.( D )不属于我国铁路采用的到发线有效长度。 (A)1250m (B)1050m (C)850m (D)600m 2.( C )不属于线路标志。 (A)公里标(B)曲线标(C)警冲标(D)管界标 3.路基侧沟的深度和宽度均不应小于(B )。 (A)0.3m (B)0.4m (C)0.6m (D)0.8m 4.当350m>曲线半径》300m时,其轨距加宽值为(B )。 (A)0mm (B)5mm (C)10mm (D)15mm 5.铁路轨距变化应和缓平顺,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线路的轨距变化率不得大于(A )。 (A)1 %。(B) 2%o (C) 3%o (D) 4%o 6.直线线路上轨向以10m弦在轨头内侧顶面下(C )处量取最大矢度。 (A)10mm (B)15mm (C)16mm (D)20mm 7.轨底坡设置是否正确,可以从钢轨顶面上的光带位置判定。下列关于光带和轨底坡的说法中正确是(C )。 (A)如果光带偏向内侧,说明轨底坡合适(B)如果光带偏向外侧,则说明轨底坡不足 (C)如果光带居中,说明轨底坡合适(D)如果光带偏向内侧,说明轨底坡过大 8.( C )不属于钢轨主要参数。 (A)钢轨的头部顶面宽(B)钢轨的轨腰厚(C)钢轨的长度(D)钢轨的轨底宽 9.在60kg/m钢轨上钻螺栓孔上夹板时,轨端距第一孔中心距为( B )。 (A)96mm (B)76mm (C)66mm (D)56mm 10.在50kg/m钢轨上钻螺栓孔上夹板时,第一孔至第二孔中心距为(C ) o (A)220mm (B)140mm (C)150mm (D)110mm 11.在75kg/m钢轨上钻螺栓孔上夹板时,第二孔至第三孔中心距为(D ) o (A)160mm (B)150mm (C)140mm (D)130mm 12.60kg/m 钢轨轨头宽度为(C )。 (A)70mm (B)72mm (C)73mm (D)75mm 13.50kg/m 钢轨轨底宽度为(B )。 (A)114mm (B)132mm (C)150mm (D)148mm 14.75kg/m 钢轨高度为( A )。 (A)192mm (B)176mm (C)152mm (D)140mm 15.无缝线路长轨条截锯为再用轨时可先用乙炔切割,更换下来以后再锯头,但切口与锯口的距离不 得小于(B ) 。 (A)90mm (B)100mm (C)80mm (D)60mm 16.( C ),不属于经审批后予以报废的钢轨。 (A)内部有暗伤或严重锈蚀达到重伤标准的钢轨 (B)侧面磨耗超过二级规定,不能调边使用的钢轨 (C)每根钢轨截去伤损部分后,长度超过10m的钢轨 (D)经铁道部批准属淘汰型的钢轨 17.钢轨接头在直线地段每节轨上相差量一般应不大于3mm并应前后、左右抵消,在两股钢轨上累计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试题

一、单选题 1. 线路设备大修的基本任务是根据运输需要及线路设备损耗规律,有计划、按周期对线路设备进行更新和修理,恢复和提高线路设备强度,增强(B)。 A、轨道框架阻力 B、轨道承载能力 C、线路运营能力 D、轨道防爬能力 2. 线路设备维修应实行天窗修制度,并实行(A )的管理体制。 A、检修分开 B、养修分开 C、维修与大修并重 D、只修不养 3. 因线路设备大修引起其他设备变动时,应由(D )在相应的大修计划中统一安排。 A、运输局 B、工程局 C、工务段 D、铁路局 4. 工务段应对线路设备大修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发现施工安全隐患及质量问题时应责令施工单位立即纠正,危及行车安全时有权( B )。 A、建议其停止施工 B、责令其停止施工 C、责令其施工慢行 D、责令天窗点内施工 5. 工务段的管辖范围,正线延长单线以(A )km为宜。 A、500~700 B、600~800 C、800~1000 D、1000~1200 6. 检修分开的基本原则是实行专业检查和机械化集中修理,实现(D)的异体监督。 A、养护与维修 B、检查与整治 C、检测与保养 D、检查

与维修 7. 工务机械段负责综合维修的大型养路机械作业项目,工务段配合施工,并负责其他作业项目和(B)。 A、质量回检 B、质量验收 C、检查验收 D、材料回收 8. 在线路设备(C)中,应根据线路设备条件和状态,结合季节特点,合理安排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重点工作。 A、养修计划 B、维修安排 C、维修计划 D、保养计划 9.电缆沿路堑顶部埋设时,应在堑顶天沟边2 m以外。如无天沟,应在堑顶边( D )以外。 A、2m B、3m C、4m D、5m 10. Vmax≤160km/h的正线无缝线路地段,道床顶宽度不得小于(C)。 A、2.9 m B、3.1 m C、3.4 m D、3.5 m 11. 线路大中修后,无垫层的碎石道床,枕下清碴厚度不得小于(B)。 A、200mm B、300mm C、400mm D、500mm 12. 提速道岔铺设木岔枕时,应用2600 mm×260 mm×160 mm的木枕过渡,两端过渡枕均不得少于(D)。 A、20根 B、30根 C、40根 D、50根 13. 允许速度大于120 km/h的线路应采用(C)及以上钢轨,小半径曲线地段及重载线路应铺设全长淬火轨。 A、43 kg/m B、50 kg/m C、60 kg/m D、75 kg/m 14. 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区段钢轨顶面上有长度大于(D)且深度大于10 mm的掉块时判为折断。 A、20mm B、30mm C、40mm D、50mm

铁路星级考试题库

一、填空题 1.目前我国60kg/m标准钢轨的长度有1 2.5m和25m两种。 2.我国普通木枕的长度为2.5m。 3.不超过钢轨顶面的标志,可设在距钢轨头部外侧部少于1.35m处。 4.轨距是两股钢轨头部顶面下16mm范围内两钢轨作用边之间的最小距离。 5.我国铁路主要采用1435的标准轨距。 6.手工捣固木枕地段起道量10mm,应打18镐。 7.60kg/m钢轨第一螺栓孔至第二螺栓孔中心距离为140mm。 8.双线的线路标志应设在本线列车运行方向左侧。 9.50kg/m钢轨高152mm,轨底宽132mm。 10.除小腰外,其他地点在起道捣固是均需加强。 11.铁路线路有哪几部分组成 答:是由轨道、路基和桥隧建筑物(桥梁、隧道和涵洞)等组成的总称。 2.有铁垫板时,钉道钉的规定有哪些 答:有铁垫板时,直线及半径800M以上的曲线地段,每根木枕上每股钢轨内外侧各钉1各道钉;半径在800M及以下的曲线(含缓和曲线)地段,内侧加钉1各道钉。铁垫板与木枕联结道钉,必须钉齐(冻害地段、名桥面除外) 3.扣件伤损标准有哪些 答:(1)螺旋道钉折断、浮起、螺帽或螺杆丝扣损坏,严重锈蚀。(2)垫圈损坏或作用不良。(3)弹条、扣板(弹片)损坏或不能保持应有的扣压力。(4)扣板、轨距挡板严重磨损、扣板、轨距挡板前后离缝2mm。(5)挡板座、铁座损坏或作用不良。 4.《铁路线路修理规则》中路肩宽度有何规定

答:线路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的地段不得小于1.0m;线路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 的路堤地段不得小于0.8m;路堑地段不得小于0.6m,电气化铁路、无缝线路和机械化维修作业地段有条件时宜加宽直1.0m。 5.普通线路钢轨接头预留轨缝计算: 某地区Tmax=60℃;Tmin=-10℃,在轨温为20℃时调整轨缝,钢轨长度为25m,求预留轨缝a。 解:t2=1/2(Tmax+Tmin)=60-10/2=25℃ a。=al(t2-t。)+1/2ag=0.0118*25*(25-20)+1/2*18=10.5mm 答:预留轨缝采用10.5mm 一、填空题 1.路肩宽度:线路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的地段不得小于1.0m,线路允许速度不大于 160km/h的路堤地段不得小于0.8m。 2.侧沟的深度不得小于0.6m(干旱少雨地段或硬质岩石路堑可减少至0.4m) 3.电缆横穿线路时,应用钢管或混泥土管防护,埋入的管顶应低于路基面0.4m。 4.使用新木枕,应预先钻孔,孔径12.5m,有铁垫板是孔深应为110mm,无铁垫板时, 孔深应为130mm。 5.改道用的道钉孔木片规格应为长110mm,宽15mm,厚5-10mm。 6.线路上个别插入的短轨,在正线上不得短于6m,在站线上不得短于4.5m,并不得连 续插入2根及以上。 7.接头螺栓应齐全、作用良好。缺损时应及时补充和更换。 8.护轨平直部分轮缘槽标准宽度为42mm,侧向轨距为1441mm时,侧向轮缘槽标准宽 度为48mm,容许误差+3-1mm。

最新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题库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题库 1 2 第一章总则 3 1.线路设备修理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第1.0.2条 4 2.线路设备大修的基本任务是根据运输需要及线路设备损耗规律,有计划、 5 按周期地对线路设备进行___________,恢复和提高____________,增强轨道6 _________。第1.0.3条 3.线路设备维修的基本任务是保持线路________和________,使列车能以规定速7 8 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并尽量延长线路设备使用寿命。第1.0.3条 9 4.线路设备大修应贯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原则,坚持全面规划、适度超前、区段配套的方针,并应采用无 10 11 缝线路。第1.0.4条 12 5.线路设备维修应贯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按线路13 设备技术状态的变化规律和程度,相应地进行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有效14 地预防和整治线路病害,有计划地补偿线路设备损耗,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15 第1.0.4条 16 6.线路设备维修应实行______制度,并实行________的管理体制。第1.0.5条17 7.线路设备修理应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和先进的施工作业方法,18 优化________,提高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降低成本;改进检测方法,推行信19 息化技术,健全并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和检查验收制度。第1.0.6条 8.本规则适用于_______标准轨距和线路允许速度为________及以下的线路。第 20 21 1.0.8条

2019年新修规学习题库-(31747)

2019 年新修规题库 一、填空题 1、《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的制定,贯彻落实(“强基达标、提质增效” )工作主题。 2、总工电 2019(46)号《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自(2019 年 4 月 1 日)起执行。 3、线路设备修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科学合理和经济的维修策略,保持和恢复线路设备(安全)性、(可靠) 性。 4、线路设备修理采用周期修与状态修相结合。线路设备大修以(周期修)为主,日常维修以(状态修)为主。 5、线路设备修理应贯彻“修理标准与线路等级匹配、投入产出经济合理”理念,实行(线路分级)管理。 6、《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优化劳动组织,实行(检、养、修)分开,大力推进检测、修理专业化 建设;积极推行工务、电务、供电等专业日常维修一体化管理,促进(专业)管理和(综合)管理融合。 7、《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积极利用现代检测监测技术加强线路检测,利用大数据提 升智能化分析水平,实现对线路的(智能分析),(精准修理),完善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提升科学管理水 平。 8、《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积极推进(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提高修理质量和作业效率,确保作业安全。 9、《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线路设备维修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严检慎 修)”原则,线路设备维修项目原则上按(状态评价)结果安排修理。 10、《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根据线路设备变化规律,合理安排(计划维修)与临时补修,有效 预防和整治线路病害,有计划地补偿线路设备损耗,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延长设备使用寿 命,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11、《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推进道岔(统型)化、钢轨和道岔(无缝)化,加快薄弱和老化设备改造,提高轨道结构强度和可靠性。 12、《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积极推广应用钢轨保护技术,改善(轮轨关系),从源头上减少轮轨动力作用对轨道的影响,延长钢轨使用寿命和(线路维修周期)。 13、《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线路设备维修分为:(计划维修)与(临时补修)。 14、《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中钢轨(包括道岔和调节器)打磨分为(预打磨)、(预防性打磨)和(修理 性打磨)。 15、《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中预打磨是对铺设上道后(新钢轨)的打磨,去除(脱碳层),消除焊缝不平 顺和运输、施工中产生的(初始缺陷)。 16、《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中修理性打磨 ( 或铣磨 ) 是对(已产生病害)钢轨进行修理,减缓波磨, 消除钢轨表面的擦伤、肥边和(表面裂纹)等病害。 17、《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打(铣)磨列车对(成段钢轨)或整组道岔(调 节器)进行修理;小型钢轨打磨机对焊缝、道岔(调节器)打磨列车打磨(受限区)等进 行打磨修理,并做好廓形平顺连接。 18、《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务技术人员信息化应用水平。积 极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进线路设备全服役寿命周期信息 化管理。 19、《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推广应用铁路工务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做好数据采集,强化作业 (关键环节)控制,实现对线路设备状态、安全生产计划和作业过程控制的 1

铁路线路维修标准

?【法规标题】铁路线路维修规则 ?【颁布单位】铁道部 ?【发文字号】 ?【颁布时间】1989-7-27 ?【失效时间】 ? ?【全文】 铁路线路维修规则 铁道部 铁路线路维修规则 1989年7月27日,铁道部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线路维修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经常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使列车能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并尽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第1.0.2条线路维修工作,必须掌握线路设备技术状态变化规律,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在线路维修工作中,应按线路设备技术状态各种变化的不同程度,相应地进行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有效地预防和整治线路病害,有计划地补偿线路设备损耗,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第1.0.3条线路维修工作要实行科学管理,开展标准化作业,改善检测手段,建立和健全责任制,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制度。要采用新技术,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改革作业方法和劳动组织,不断地提高线路维修工作水平。 第1.0.4条本规则适用于国家铁路1435mm标准轨距铁路的线路维修。 凡铁路线路维修工作,均应遵守本规则的规定。本规则未做规定者,铁路局可根据需要自行规定。采用新型线路设备,在设计文件中应有设备标准和维修要求,并经铁道部(或铁路局)批准。 非标准轨距铁路的线路维修,由铁路局自行规定,并报铁道部备案。 第二章线路维修工作组织 第一节维修工作内容 第2.1.1条铁路线路维修分为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

综合维修是按周期有计划地对线路进行综合性修理。通过综合维修,改善轨道弹性,调整轨道几何尺寸,整修和更换设备零部件,以恢复线路完好的技术状态。经常保养是根据线路变化情况,在全年度和线路全长范围内,有计划有重点的养护,以保持线路质量经常处于均衡状态。 临时补修主要是及时整修超过临时补修容许误差限度的轨道几何尺寸及其他不良处所,以保证行车平稳和安全。 第2.1.2条正线线路综合维修周期的年数,由铁路局比照表2.1.2(略),结合线路大中修周期,根据各线(或按区段)的线路条件、运输条件、自然条件等具体情况适当规定。 道岔和站线的综合维修周期,由铁路局规定,其中正线、到发线岔的综合维修周期可与线路同步,但最长不宜超过两年。 铁路分局(工务段)应根据路局规定的综合维修周期,结合线路大中修计划和线路设备实际状态,因地制宜地安排综合维修。线路质量较差地段适当缩短周期,薄弱地段可一年进行一遍。当年线路大中修地段可不安排综合维修,但应加强经常保养。 第2.1.3条线路、道岔综合维修基本内容 一、根据线路状态,适当起道,木枕地段全面捣固;混凝土枕地段,撤除调高垫板,全面捣固或重点捣固;混凝土宽枕地段,垫碴与垫板相结合。 二、改道、拨道、调整道岔各部尺寸,全面拨正曲线。 三、清筛枕盒不洁道床和边坡土垄,处理道床翻浆冒泥,补充道碴和整理道床。 四、更换、方正和修理轨枕。 五、整调轨缝,整修、更换和补充防爬设备,整治线路爬行,锁定线路。 六、矫直钢轨硬弯,整治钢轨病害和接头病害。 七、整修、更换和补充联结零件,并有计划地涂油。 八、整修路肩,疏通侧沟,清除道床杂草和路肩大草。 九、整修道口及其排水设备,修理和补充标志,收集旧料。 十、其他预防和整治病害工作。 第2.1.4条线路、道岔经常保养基本内容 一、根据超过经常保养容许误差的轨道几何尺寸状态,成段地整修线路。 二、处理道床翻浆冒泥,均匀道碴和整理道床。 三、更换和修理轨枕。 四、调整轨缝,锁定线路。 五、更换伤损钢轨,整治钢轨病害和接头病害。 六、成段进行扣件和接头螺栓涂油。 七、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和断缝焊复。 八、整修防砂、防雪设备和整治冻害。 九、整修道口,疏通侧沟,清除道床杂草和路肩大草。 十、季节性工作、周期短于综合维修的单项工作和其他工作。 第2.1.5条线路、道岔临时补修的主要内容 一、整修超过临时补修容许误差限度的轨道几何尺寸。

铁路线路工复习考试题库及答案

铁路线路工复习考试题库及答案 铁路线路工复习题 一、选择题 1.某地区T max=60℃,T min=-10℃,在轨温为15℃时调整轨缝,钢轨长度为25m,则预留轨缝a0为( A )。 (A)12mm (B)11mm (C)10mm (D)15mm 2.关于钢轨手工检查,步骤正确的是( A )。 (A)看→敲→照→拆→判(B)看→照→敲→拆→判 (C)看→拆→照→敲→判(D)看→敲→拆→照→判 3.尖轨在使用状态下,尖轨顶铁和基本轨离缝不大于( D )。 (A)0.5mm (B)1mm (C)1.5mm (D)2mm 4.( D )不属于我国铁路采用的到发线有效长度。 (A)1250m (B)1050m (C)850m (D)600m 5.( C )不属于线路标志。 (A)公里标(B)曲线标(C)警冲标(D)管界标 6.路基侧沟的深度和宽度均不应小于( B )。 (A)0.3m (B)0.4m (C)0.6m (D)0.8m 7.当350m>曲线半径≥300m时,其轨距加宽值为(A )。 (A)0mm (B)5mm (C)10mm (D)15mm 8.铁路轨距变化应和缓平顺,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线路的轨距变化率不得大于( A )。 (A)1‰(B)2‰(C)3‰(D)4‰

9.直线线路上轨向以10m弦在轨头内侧顶面下( C )处量取最大矢度。 (A)10mm (B)15mm (C)16mm (D)20mm 10.轨底坡设置是否正确,可以从钢轨顶面上的光带位置判定。下列关于光带和轨底坡的说法中正确是( C )。 (A)如果光带偏向内侧,说明轨底坡合适(B)如果光带偏向外侧,则说明轨底坡不足 (C)如果光带居中,说明轨底坡合适(D)如果光带偏向内侧,说明轨底坡过大 11.( C )不属于钢轨主要参数。 (A)钢轨的头部顶面宽(B)钢轨的轨腰厚(C)钢轨的长度(D)钢轨的轨底宽 12.60kg/m钢轨轨头宽度为( C )。 (A)70mm (B)72mm (C)73mm (D)75mm 13.50kg/m钢轨轨底宽度为( B )。 (A)114mm (B)132mm (C)150mm (D)148mm 14.75kg/m钢轨高度为( A )。 (A)192mm (B)176mm (C)152mm (D)140mm 15.无缝线路长轨条截锯为再用轨时可先用乙炔切割,更换下来以后再锯头,但切口与锯口的距离不得小于( B )。 (A)90mm (B)100mm (C)80mm (D)60mm 16.( C ),不属于经审批后予以报废的钢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