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霉菌及霉菌毒素
饲料中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与控制

3 霉菌毒素对禽畜的危害
3 . 1 对饲料营养价值及 消化利用 率的影响 霉 菌能使饲料 脂肪迅速变质 , 蛋 白质 消化率降低 , 严重降低饲料 中赖氨酸
和精氨酸水平 , 使饲料代谢 能减少 。
毒 素通常使动物 的生产性能下 降 , 抑制 免疫 机能 , 导致动物
患病 , 进而通过动物的肉 、 奶和 内脏进入人类 的食 品链 中 , 危 害人类 的健康 。 1 霉菌毒素 的大致污染状况 多种霉菌都能产生霉菌毒素 。 在 一般原料或饲料 中我们
3 . 2 对 动物 生产性 能 的影响
产毒的最适 条件 。因此 , 饲料生产中也要注意控制含水量 。 4 . 2 良好 的贮藏条件 库房要求地势高燥 , 必须保持通风 、 干燥 、 阴凉 、 定期消毒打扫 。饲料存放时 , 需用木板架撑隔饲 料, 使其底面保持干燥 。另外要控 制饲料加工过程 中的水分
和温度 , 饲料颗粒化 , 其含水量一般要增加 3 % 5 %, 因此 , 饲 料粉碎后要及 时加工处理 , 以减少 霉菌生长 的机会 。
4 . 3 使用饲料防霉剂——大茫素( 大茬素 — B )
方案一 : 3 0 k g以上 育肥 猪 , 0 . 5 %大茳素 一 B + 0 . 2 5 %奥 得 曼 A配合使用 , 用 于消除霉 菌毒素影 响 , 减 少疾病 发生 , 促
生长 , 提高 日增重和饲料 转化 率。 方案二 : 3 0 — 7 5 k g 添加 0 . 4 %大茌素 +0 . 2 %小肽素。7 5 k g 以上 : 0 . 2 %大茌素 + 0 . 2 %小肽素 。P S E 肉大幅减少 , 饲料转 换率、 日增重 、 胴体瘦 肉率和 肉品品质均有明显提 高。
饲料中霉菌毒素快速检测技术

Veratox 组胺检测试剂盒
检测线2.5-50ppm
检测结果
NEOGEN公司ELISA试剂盒特点
1-操作简单,速度快-所有的霉菌毒素检测只需移液器和酶标 仪就可以获得准确结果,并且所有试剂盒操作步骤几乎一 样;大部分试剂盒的前期样品处理时间不超过3分钟,检测时 间不超过20分钟,同传统方法相比有明显的优势; 2-使用广泛-世界各地普遍使用,适合于目前中国大多数饲料 企业实验室检测; 3-质量可靠-试剂盒灵敏度和重复性非常高,其它公司产品无 法达到;黄曲霉毒素试剂盒是美国农业部指定使用产品,呕 吐毒素试剂盒是世界同类产品金标准,玉米烯酮试剂盒为 AOAC官方方法;
Veratox 伏马毒素试剂盒
检测线1-6ppm和 50-600ppb
检测结果
Veratox T-2毒素试剂盒
第一步 样品处理 1-取代表性的样品,粉碎,使75%的样品过20目筛; 2-取5g到25ml 50%甲醇溶液中,震荡3分钟; 3-静止2-3分钟,过滤,收集滤液;。 第二步 检测 1-向每个红色微孔中加入100ul酶结合物溶液; 2-再分别加入100ul标准品和样品处理液,混匀; 3-从红色微孔中取100ul到抗体孔中,室温下温育5分钟; 4-洗涤3-5次; 5-每孔加入100ul底物,室温下温育5分钟; 6-每孔加入100ul终止液,混匀; 7-在酶标仪上读数。
Veratox黄曲霉毒素试剂盒 (美国农业部指定使用产品 USDA认证号#2005-102)
Veratox黄曲霉毒素试剂盒 (美国农业部指定使用产品,USDA认证号 #2005-102)
第一步 样品处理 1-取代表性的样品,粉碎,使75%的样品过20目筛; 2-取5g到25ml 70%甲醇溶液中,震荡3分钟; 3-静止2-3分钟,过滤,收集滤液; 第二步 检测 1-向每个红色微孔中加入100ul酶结合物溶液; 2-再分别加入100ul标准品和样品处理液,混匀; 3-从红色微孔中取100ul到抗体孔中,室温下温育2分钟; 4-洗涤3-5次; 5-每孔加入100ul底物,室温下温育3分钟; 6-每孔加入100ul终止液,混匀; 7-在酶标仪上读数
霉菌毒素污染饲料脱毒处理的三种方法

霉菌毒素污染饲料脱毒处理的三种方法1物理去毒法(1)筛选霉粒法:因霉菌毒素在粮食有毒中所散布很不平均,主要集中在霉坏、破损、皱皮、变色及虫蛀等粮粒中会及饼块中,因而家庭或小范围生产可将这些块粒剔除。
比重赤霉病麦粒比健康麦粒总量小,可用妥当的风力强度将病麦粒吹掉;也可用非常大一定比重的泥水需要进行浮选,去除泥水上沉没的病粒。
通过这样的风选和水选,给养中同中的含毒量可以大大降低。
(2)碾轧加工法:个别实用于受环境污染的大米、玉米。
因受污染的大米中,毒素在米糠里的含量最高;玉米中的毒素有54%一72%集中在谷皮及胚部,如碾去谷皮和胚部则可去掉大局部细菌。
如将玉米先经水浸泡,再碾轧去毒效果更好。
海内有的地域将玉米碾成3一4mm 碎粒,加3一4倍清水漂洗,因霉坏部分部分的谷皮和胚部太重,可上浮并随水倾去。
用此种方反复3一4次,毒素含量将大为降低(留神预防环境污染)。
赤霉病麦先经筛选碾霉一部分病麦再经去除去掉皮层及胚部,也可以去除大部门化学物质。
(3)紫外线照射、高温高压处理及盐炒法等也可降解部分黄曲霉毒素。
例如含黄曲霉毒素B的花生油,可用500W的紫外灯照耀40min,含毒500ug/kg的花生油可降至5ug/kg。
植物油就可采用白陶土或活性炭等物理吸附急著去毒法。
2化学去毒法(1)氨处理脱毒法:发霉的食粮、饲料可采用此法。
在饲料(以玉米为例)中参加浓度为21.3%的氢氧化铵,其重量为饲料的1.5,再加水至饲料分量的12%-17.5%,充足拌匀,装入完好的塑料袋或周密的垃圾箱容器中,密闭,于温度25℃左右下过夜。
然后将饲料倒出摊晾,再晾晒15d,除去氨味,即可加工饲用。
(2)化学药剂处理:含毒玉米可采取石灰乳石灰、纯碱水或草木灰水整粒浸泡2一3h,而后用净水冲刷至濒临中性,两小时后烘干,去毒后果可达60一90%。
赤霉病麦中的毒素DON,可用5%石灰水清液浸泡三次,每次24h,病原体含量大大降低,经喂猪实验确认去毒效果明显。
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的中毒症及危害

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的中毒症及危害(综述)易中华1 吴兴利2(1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2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100094 )饲料霉变的典型特征是产生霉菌毒素,可造成高达10%的经济损失,是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霉菌毒素不但对动物产生毒害作用,而且可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
动物对霉菌毒素的临床反应与其它化学毒物的反应相似,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病症,并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
急性中毒可产生毁灭性影响,而且由于可疑饲料在检测前就被采食,中毒难以诊断和治疗。
由于大量化学结构不相关的霉菌毒素产自不同真菌,很难准确指出某特定疾病发作是何种毒素造成的。
动物慢性中毒症可降低生产性能、降低体重和饲料转化效率、降低肉和蛋的产量、抑制免疫并增加疾病发生率、损害重要组织器官、扰乱繁殖性能,引起的经济负面影响是急性发病和死亡的几倍。
饲料和食品中的霉菌毒素有致癌的潜在危险,还有一些微妙的未知毒性作用,这与全球关注的健康危机紧密相关。
现将饲料中几种常见霉菌毒素的中毒症及危害介绍如下:1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 )Aspergillus flavus )的一种代谢产物,目前已发现黄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有20种,以毒素B1、B2、G1和G2的毒力最强,在紫外线照射下,B1、B2呈蓝紫色荧光,G1、G 2呈黄绿色荧光,它们都具有致癌作用,导致动物和人类肝损害和肝癌,其中又以B1 的致癌性最强。
当B1 进入机体后,在肝细胞内质网中的混合功能氧化酶的催化下,转变为环氧化黄曲霉毒素B1,再与DNA及RNA吉合,并发生变异,使正常肝细胞转化为癌细胞。
可见,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肝毒性很强的毒素。
黄曲霉毒素作用机理是影响细胞膜,抑制RNA合成并干扰某些酶的感应方式,中毒症状无特异表现,按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同,临床可表现为发育迟缓、腹泻、肝肿大、肝出血、肝硬化、肝坏死、脂肪渗透、胆道增生等。
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及防控措施

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及防控措施霉菌毒素是由霉菌在发酵和存放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有害物质,它们极易产生在粮食、饲料、食品等食品中,对动物健康和发展带来重大威胁。
本文将针对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的情况及防控措施进行介绍。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来源主要是由于原料、存放环境和制造过程中的不卫生导致的。
主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素、赤霉素、玉米赤霉烯酮等。
1. 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是一种影响饲料的镰刀菌属(Aspergillus)霉菌毒素,它主要存在于玉米、谷粉、糯米、糙米中。
黄曲霉素的长期食用会对猪、鸡、牛等动物的肝脏、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产生严重的危害。
赤霉素是由赤霉菌( Fusarium)产生的毒素,它主要存在于小麦、大麦、玉米、燕麦等谷类作物中。
传统地,赤霉素主要导致的韧皮癌(粗毛规)病对雌性动物是有危害的。
二、饲料污染预防措施尽管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非常危险,但通过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可提高饲料的品质和保证动物的健康。
以下是防控措施的关键点:1. 采购优质原料饲料生产企业应该要采购经过严格检验合格的高质量原料。
采购的原料必须被登记并经过检验批准。
同时,不能使用失效、霉变、有毒有害、不能吃的原料作为饲料原料。
2. 合理运输、存储原料的运输过程中,要确保饲料的完整性和干燥性,以防止霉菌的生长。
它必须在干燥、阴凉、不潮湿的环境下储存。
3. 空气环境和维护设备清洁卫生在饲料生产的过程中,应确保空气和设备的清洁,以减少霉菌生长的机会。
4. 审查饲料抽样检测饲料企业应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进行饲料的抽样检测,以确保饲料中不含过量的霉菌毒素。
如果检测结果超标,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扔掉超标部分或重新制作饲料。
5. 给动物隔离开药三、总结随着饲料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增长,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饲料污染导致动物群体病的概率。
因此,饲料企业应重视饲料污染问题,采取更有效的防控策略,确保饲料的安全和质量,并保护动物的健康。
饲料霉变防控及霉菌毒素脱毒技术规范

DB41/T 2617—2024饲料霉变防控及霉菌毒素脱毒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饲料霉变防控及霉菌毒素脱毒的术语和定义、饲料霉变控制、霉变判定、霉菌毒素脱毒、效果评价及档案管理等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饲料霉变控制及脱毒。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435饲料中水分的测定GB 13078饲料卫生标准GB/T 13092饲料中霉菌总数的测定GB/T 14699.1饲料采样GB/T 18823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GB/T 20195动物饲料试样的制备GB/T 30956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测定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30957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1970饲料中伏马毒素的测定NY/T 2071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773号.饲料原料目录.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45号.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年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饲料霉变因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或收获、贮存、加工、运输等过程不当,致使饲料出现霉菌和霉菌毒素污染的情况。
判定标准按照GB 13078执行。
3.2饲料脱毒采用物理、化学或者生物学方法,去除或降解饲料中霉菌毒素,以消除或降低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
3.3饲料原料粮食作物或其副产物等能够用于饲料加工生产的原料。
3.4饲料防霉剂DB41/T 2617—2024能降低饲料中微生物的数量、控制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抑制霉菌毒素的产生,预防饲料贮存期营养成分的损失,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并延长贮存时间的饲料添加剂。
防霉剂品种参照《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
霉菌毒素的毒性作用及对畜禽养殖业的危害

霉菌毒素的毒性作用及对畜禽养殖业的危害霉菌毒素是一种由霉菌产生的有害物质,它在畜禽养殖业中可能会对动物的生长和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饲料、饮用水和环境中,畜禽摄入过量的霉菌毒素会引起多种疾病和健康问题,从而影响养殖业的发展和利润。
霉菌毒素对畜禽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会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
霉菌毒素会抑制动物的食欲和消化吸收能力,导致动物摄食减少,生长缓慢,肌肉质量下降,从而影响畜禽的经济效益。
2. 霉菌毒素会影响动物的免疫功能。
霉菌毒素会导致动物的免疫系统受损,使得动物易受到疾病侵袭,增加了畜禽养殖业的疾病防控难度和成本。
3. 霉菌毒素会影响动物的生殖功能。
一些霉菌毒素具有致畸和致畸性效应,会对动物的生殖系统产生损害,造成繁殖能力下降,影响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1. 生产成本增加。
为了减少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养殖业需要增加对饲料的检测和筛检,购买高品质的饲料和饮水设备,加强卫生管理等,这些都会增加养殖成本。
2. 产出质量下降。
受到霉菌毒素影响的畜禽会出现生长迟缓,免疫力下降,生殖能力受损等问题,从而导致产出的质量下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3. 影响市场信誉。
因为霉菌毒素对畜禽的毒性作用和对养殖业的危害,养殖企业在市场上的声誉可能会受损,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形象。
为了减少霉菌毒素对畜禽养殖业的危害,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饲料和饮用水的检测和筛检。
养殖企业应加强对饲料和饮用水中霉菌毒素的定量和定性检测,及时发现和排除带有霉菌毒素的饲料和饮用水,减少对畜禽的影响。
2. 优化饲料配方。
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饲料,控制饲料中的湿度和pH值,减少霉菌的生长条件,避免霉菌毒素的产生。
3. 强化饲料和饮用水的贮存与管理。
严格控制饲料和饮用水的贮存环境,保持通风干燥,定期对贮存设施进行清洁和消毒,减少霉菌毒素对饲料和饮用水的污染。
4. 加强卫生管理。
定期对畜禽舍的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和整治,减少霉菌的滋生和扩散,降低畜禽受到霉菌毒素侵害的风险。
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与防控

养猪场使用的饲料在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霉变,霉变后产生的霉菌毒素不仅污染饲料、降低营养价值,还会引起猪产生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出现中毒、腹泻、生长和繁殖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猪的生产。
本文简要介绍了霉菌和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以及对霉菌毒素中毒的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猪的绿色、健康养殖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霉菌与霉菌毒素霉菌也叫丝状真菌,即“发霉的真菌”。
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的肉眼可见,呈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就是霉菌。
有些霉菌是有益菌,可用于制作酱料、酶制剂或酿酒的原料,但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与防控文│武玉华(山东省沂水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有些霉菌在谷物(玉米、小麦、高粱、棉籽等)或饲料上生长繁殖,会产生二次代谢产物,对生猪健康有害,这就是霉菌毒素。
1.霉菌的种类。
按生活习性分,霉菌可分为田间霉菌和仓储霉菌两种。
田间霉菌主要包括青霉菌属、麦角菌属和镰孢菌属(梭霉菌属),谷物收获前即可感染。
阴冷、潮湿的气候有利于这类菌的生长繁殖,但遇干旱、高温等应激因素时,也容易繁殖,如玉米收获前遇到干旱气候、高温高热、虫害、收获时机械损伤等,均可诱使田间霉菌感染。
仓储霉菌主要以曲霉菌属和青霉菌属为主,如遇适宜条件,在仓储环境中会生长繁殖。
收获后的玉米储存在仓库中,温度合适时,玉米粒继续呼吸产生水分,湿度增加,促进霉菌生长繁殖;春秋季节,冷暖空气交替,有利于仓库内水分的转移和冷凝,湿度增加,一些受损的破粒、粉碎的谷物易感染霉菌;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贮存饲料,短时间内就会感染霉菌。
2.常见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
(1)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某些菌株产生的双呋喃环类毒素。
饲喂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猪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肝受损会加剧维生素A、E 的缺乏,降低猪的免疫性能,导致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以及流感、支原体肺养殖顾问Consultant63☆2021年第9期炎等易感多发;并可在猪的肝、肾、肌肉、血液中测出极微量的毒素。
饲料中霉菌毒素检测技术

紫外检测器 荧光检测器
荧光检测器 荧光检测器 串联质谱 需柱前化学衍生 荧光检测需柱前 化学衍生
甲醇-水
甲醇-水 甲醇-水
免疫亲和柱
免疫亲和柱 免疫亲和柱 SAX净化柱
四、HPLC法在饲料霉菌检测中的应用
2、免疫亲和柱净化原理
加入待净化样本 洗涤干扰物 洗脱目标物
四、HPLC法在饲料霉菌检测中的应用
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 酶联免疫吸附法 薄层色谱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胶体金法 荧光光度法 免疫层析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 薄层色谱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曲霉毒素
NY/T 2071-2011 NY/T 2550-2014 NY/T 2549-2014 NY/T 2548-2014 DB37/T 2617-2014 GB/T 28716-2012
四、HPLC法在饲料霉菌检测中的应用
1、HPLC法检测霉菌毒素的关键点比较
霉菌毒素 名称
黄曲霉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
提取液
甲醇-水 乙腈-水 水
净化
免疫亲和柱 多功能净化柱 免疫亲和柱 免疫亲和柱
检测器
荧光检测器 串联质谱 荧光检测器 串联质谱
备注
荧光检测需柱前 光化学衍生
脱氧雪腐镰刀菌 烯醇(呕吐毒素) 赭曲霉毒素A
•
•
加洗液不要溢出微孔,防止交叉污染
拍板用力适当,看不到明显液体为宜
三、ELISA法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2、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续)
(5)显色 • • • • 加显色液要快速准确 回形振荡混匀,消除气泡 严格按照说明书控制温度、时间及避光要求 防止微孔内液体挥发,加以密封
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及防控措施

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及防控措施目前,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已经成为了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的严重问题。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分泌的一种具有毒性的化合物,对动物、人类和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危害。
一旦饲料中出现霉菌毒素的污染,将会对畜牧养殖业产生严重影响,不仅会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甚至还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饲料生产企业和畜牧养殖户需要高度重视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以保障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饲料中霉菌毒素主要来源于饲料原料和饲料加工过程中的霉菌污染。
常见的霉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素、玉米毒麦角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
这些霉菌毒素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很难被去除,因此容易造成饲料的污染。
而霉菌毒素的污染对动物的影响也非常严重,会导致畜禽生长缓慢、产蛋率下降、疾病发生率增加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了畜牧养殖业的生产效益和品质安全。
为了有效防控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饲料生产企业和畜牧养殖户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饲料原料的选择和储存在选购饲料原料时,应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的供应商,避免购买受污染的饲料原料。
在储存饲料原料时,要注意保持通风干燥,避免受潮发霉,定期清理仓库,防止霉菌滋生。
2. 饲料加工工艺的控制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加工工艺,避免因加工不当或操作失误导致饲料污染。
对于易受污染的饲料原料,应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避免霉菌毒素的扩散和传播。
3. 饲料质量监控和检测对于生产的饲料产品,应实行严格的质量监控和检测制度,定期进行饲料样品的检测分析,确保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符合国家标准,保障饲料的质量和安全。
4.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清除和去除针对潜在的霉菌毒素污染问题,应采取一定的清除和去除措施,例如采用化学防霉剂、热处理、光照等方法,有效降低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保障饲料的安全性。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预防(精)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预防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目前仍是养殖者易于忽略的问题,且容易与其它疾病产生混淆。
目前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的着重点是抑霉、杀霉,饲料及其饲料原料无肉眼可见的霉变即可,然而霉菌毒素是肉眼看不见的,它的产生至今仍是全世界畜禽及谷类饲料安全无时不存在的自然威胁,它的来源、生成及其特性导致了一系列的困扰,比如,饲料配方不变,饲料品质却出现时好时差的情况;免疫程序不变,疫苗按时接种,可是畜禽抗体水平上不去;畜禽的生产性能下降、易感性提高、疾病频频发生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就霉菌及其霉菌毒素的产生、来源、危害和预防措施做如下概述。
一、霉菌的产生:霉菌是一种多细胞微生物,其繁衍下代是以种子或孢子的形式。
霉菌孢子普遍存在于土壤和一些腐烂植物。
土壤中的霉菌孢子经由空气、水及昆虫传播到植物上,一旦孢子接触到破裂的种子,孢子迅速萌发,便可明显看见发霉的现象。
这些霉菌繁衍起来会产生更多的孢子去感染其它种子。
在田间,植物受霉菌感染的因素很多,包括:土壤的水份、播种期、收割期、轮作期、施肥、植物的品种、植病的发生、杂草、鸟类及害虫等。
当作物收割后,通常会带有某些霉菌,在干燥的过程中,霉菌会受到破坏,所以不易察觉,然而许多霉菌孢子会存活下来,并且在贮存期间、制作饲料的过程中开始萌发生长。
一般把霉菌按其生活习性分为仓贮性霉菌和田间霉菌两种。
仓贮性霉菌主要是指贮存的饲料或原料,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产生的霉菌,以曲霉菌属为主,该类霉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左右,相对湿度为80%~90%,赭曲霉例外,可在田间感染,低温下亦可繁殖;田间霉菌则是指青霉菌属、麦角菌属和梭霉菌属(镰刀菌属),此类霉菌属野外菌株,通常谷物在未采收前就已感染,最适生长温度为5~25℃,该类霉菌在低温环境中也会繁殖,也就是说在冬季此类霉菌仍会生长,阴冷潮湿的天气更易于这些霉菌生长。
二、霉菌毒素的来源: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谷物或饲料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二次代谢产物,毒素在谷物的生产过程、饲料的制造、贮存及运输过程皆可产生。
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及预防

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及预防简介饲料是动物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而霉菌毒素则是饲料中的常见污染物。
霉菌是一种可以在潮湿环境中繁殖的真菌,它们能够分泌毒素,并且威胁动物健康。
因此,本文将介绍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种类,为养殖业的从业者提供预防方法和措施。
霉菌毒素种类常见的霉菌毒素包括以下几种:1. 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是一种来源于黄曲霉的有毒物质,它们对动、植物都具有强烈的毒性。
黄曲霉毒素会干扰动物身体代谢,引起多种疾病,如肝损伤、免疫抑制和癌症等。
2. 赤霉素赤霉素(Citrinin)是一种能够由赤霉菌分泌的毒素,其特点是能够侵害动物肾脏,使其不良反应,病情严重的话还会导致肾炎等疾病。
3. 真菌素真菌素(Fumonisins)是一类发酵治疗的真菌产生的毒素,具有强烈的肝毒性。
在动物体内,真菌素会干扰多种重要的代谢过程,导致动物出现疾病症状,如瘦肉、肝损伤和药物抗性等。
4. 灰霉酸灰霉酸(Patulin)是一种由霉菌分泌的毒素,对人和家畜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动物食用存在灰霉酸的饲料会导致多种病症,如肝衰竭、呼吸系统障碍等。
常见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来源霉菌毒素被污染的饲料来源有许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湿度没有合适的密封条件和正常的氧化水平,存放在潮湿的地区的饲料将会腐烂并受到霉菌污染。
2. 收割、堆放和储存粮食在收割和后期堆放和储存过程中,由于温湿度变化、受到物种农村残留物、鸟类和蛀虫、尘土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容易被污染。
3. 非正常的运输如果饲料在运输过程中不能及时的清洗和干燥,它们就容易受到霉菌污染。
常见霉菌毒素的预防措施要防止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污染,可以采取以下的预防措施:1. 储存和收割储存和收割时,需要注意饲料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以防止受到霉菌污染。
2. 确保饲料清洁干燥储存和运输前,饲料应该清洗并确保在干燥的环境中运输和储存。
3. 减少附着在饲料上的物种附着在饲料上的脂肪、杂质和农村残留物是霉菌生长的适宜环境,因此需要在生产和运输的过程中减少这些颗粒物的附着。
饲料常见霉菌毒素危害及防控措施

饲料常见霉菌毒素危害及防控措施霉菌毒素是真菌污染饲料或谷物后产生的有毒性的次级代谢产物。
霉菌毒素污染饲料或谷物现象十分普遍,会导致饲粮品质下降、口感变差,甚至严重影响畜禽生产性能。
目前危害严重的霉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B1(AF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ZEN)等,全世界超过20%的农作物产品在加工、运输和储藏的过程中会被真菌污染而产生霉菌毒素,由此给饲料产业和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危害消费者健康。
受饲料成本和养殖成本提高的影响,部分企业为了降低饲料成本会大批购买饲料储存起来,若环境潮湿,这无疑会增加霉菌毒素饲料污染的风险。
为提高养殖企业对霉菌毒素危害的重视程度,本文简要介绍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污染现状、危害和主要防控措施,旨在促进我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现状2021年张勇等从国内各地区共收集1025份配合饲料、玉米、小麦等原料样品用于调查3种霉菌毒素(AFB1、DON和ZEN)污染情况,发现共有1020份样品检测被霉菌毒素污染,阳性率达99.51%;其中AFB1、DON和ZEN污染率均高于85%;且部分样品毒素超标,如玉米、玉米副产品AFB1超标率分别为10.11%和5.45%,DON超标率分别为15.43%和16.36%,ZEN超标率分别为13.30%和17.27%。
2021年建明实验服务通过检测466份样品的3种霉菌毒素发现:在华中地区,DON可污染多种饲料原料;而AFB1主要污染玉米及其副产物(污染率为18.4%)、谷物及副产物(污染率为4.5%);ZEN可污染多种饲料原料,其中饼粕类原料污染率为33.3%,而玉米及其副产物等污染率较低,为2.9%。
由以上可知,目前我国饲料及饲料原料中AFB1、ZEN和DON等常见霉菌毒素污染十分普遍,甚至部分样品存在污染超标现象,这无疑会降低畜禽生长性能,造成经济损失。
二、饲料常见霉菌毒素简介及其危害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 DON是由镰刀菌属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
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及对霉菌毒素的防控 - 蘑菇种植技术

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及对霉菌毒素的防控-蘑菇种植技术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主要来自原料、加工及储存过程中霉菌的繁殖和污染。
由于霉菌生长繁殖和霉菌毒素产生的条件无法控制,造成霉菌毒素污染食品及饲料的问题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难题,同时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介绍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的来源、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的现状以及对动物的危害和防控措施,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毒素在谷物的生产过程、饲料的生产、贮存及运输过程皆可产生。
由于产生毒素的霉菌大量存在,加之都大多数霉菌生长繁殖和霉菌毒素产生的条件无法控制,造成霉菌毒素污染食品和饲料的问题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难题,给粮食生产者、畜禽养殖者以及食品和饲料加工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霉菌及霉菌毒素霉菌是多细胞微生物,以孢子的形式普遍存在于土壤和一些腐烂植物中。
土壤中的霉菌孢子经由空气、水及昆虫传播到植物上,一旦孢子接触到破裂的种子,孢子迅速萌发,便可明显看见发霉的现象。
霉菌毒素主要是由四种霉菌属所产生[2],分别是曲霉菌属、青霉菌属、麦角菌属和镰刀菌属。
曲霉菌属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青霉菌属主要分泌桔霉毒素等;麦角菌属主要分泌麦角毒素;镰刀菌属主要分泌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等。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主要来自原料、加工及储存过程中霉菌污染和繁殖,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毒素、桔霉毒素、麦角毒素等。
迄今为止已经有350多种霉菌毒素被分离和鉴定出来,上述的几种毒素为现今普遍认识的几种主要毒素。
所有的霉菌毒素的生物和化学特性皆不同,见表1。
2、我国饲料及原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现状近几年来,随着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不断发生和消费者的普遍学习以及研究者对霉菌毒素研究的不断深入,饲料及原料中的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也日益受到了饲料业和养殖业的重视。
霉菌及霉菌毒素之认识与防治

霉菌及霉菌毒素之认识与防治东莞贸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一、霉菌毒素之定义霉菌毒素与抗生素同为霉菌的代谢产物,而霉菌毒素,顾名思义,就是霉菌在各种不同的有机基质上生长后所产生具有毒性的二次代谢产物,这些具有毒性的二次代谢产物,有些是排出于所生长的基质中,有些则存在于菌体内,当人或动物食入含有毒素的基质或菌体,有时甚至接触到含有毒性的基质后便发臭或局部性的中毒。
二、霉菌毒素与环境的关系一般而言,霉菌的生长和霉菌毒素的产生是因环境因素如温度和潮湿而异,其蔓延的程度因季节与每年不同气候之改变而有所不同。
所以亚热带地区特别容易导致霉菌的繁殖而造成霉菌毒素的污染,其最主要的因素为产毒霉菌污染了含有丰富的醣类和适量蛋白质的基质如谷物,牧草或豆类等农作物,任何基质都有一层保护膜可免于霉菌入侵,然如在生长其间被昆虫咬伤;或在收割时经机械性的伤害,特别是玉米中胚牙的损坏;或在收割后不良的储藏过程空气中湿度及温度的变化所引起的龟裂等造成表皮损伤,皆会使到霉入侵基质,然后配以适合霉菌生长的湿热天气就产生霉菌毒素,其关系如下图表示:霉菌毒素与环境的关系图相对湿度←→含水量←→细菌生长↓表皮损伤→基质(昆虫,收割)↑微生物交互作用↘↓ph 温度空气霉菌←霉菌抑制剂↗↓二次代谢产物徽菌毒素(一) 温度对霉菌的影响相同的霉菌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会产生化学结构完全不同的毒素,如梭霉菌属Fusarium在高温(25℃)时产生F-2毒素,而在低温(8-18℃)时产生T-2毒素。
又Aspergillus flavus在28℃以下不会产生黄曲毒素Bl。
然而有些霉菌则是好低温性。
(二) 水份及湿度对霉菌的影响霉菌通常无法在水分活性(平衡相对湿度)低于0.68的情况下生存。
(三) 酸碱值对霉菌的影响钙离子是抑制霉菌产生毒素的要件,而酸雨会造成土壤中钙离子减少,则毒素产量将随之上升,虽然每一种霉菌有其最适生长PH 值,但对酸、碱的耐力相当强,因此酸碱值对霉菌的影响不大。
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及防控措施

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及防控措施霉菌毒素是一类由霉菌产生的毒性化合物,它们会在饲料原料和饲料中产生,并对动物健康造成危害。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主要来源于饲料原料和饲料储存过程中的霉菌污染。
常见的饲料原料如谷物、豆粕、鱼粉等都是霉菌毒素的产生基础,同时在饲料储存过程中,高温、高湿等条件也容易导致饲料中霉菌毒素的产生。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污染一直是饲料行业和农业生产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具体来说,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毒素、薄荷醇等多种类型。
这些霉菌毒素一旦进入动物体内,会对动物的生长、繁殖等生理机能造成损害,甚至会引发动物疾病。
霉菌毒素还可能通过动物产品如肉、蛋、奶等传播给人类,造成人类健康的危害。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污染对于动物养殖和食品安全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饲料中霉菌毒素的防控措施针对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污染问题,可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来减少霉菌毒素的产生和传播,确保饲料和动物产品的安全。
1. 选择质量优良的饲料原料在饲料生产中,应选择质量优良的饲料原料,并通过检测和筛选等手段,避免使用霉变、变质或者受霉菌污染的原料。
应对储存的饲料原料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原料的新鲜和干燥,防止霉菌毒素的产生。
2. 严格控制饲料生产过程在饲料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生产环境的温湿度条件,避免霉菌的滋生和产生。
要加强对饲料生产设备的清洁和消毒,防止霉菌的交叉感染和传播。
应及时清理和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避免对环境产生影响。
3. 添加防霉剂和抗氧化剂在饲料生产过程中,可以适当添加一些防霉剂和抗氧化剂,如酸类、氧化亚铜、碳酸钙等,来抑制或者降低霉菌的生长和毒素的产生。
这些添加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饲料的安全性,减少霉菌毒素的污染。
4. 定期检测和监测饲料质量对于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监测,确保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在安全范围内。
一旦发现饲料中存在过高的毒素含量,应立即停止使用和销毁受污染的饲料,并追溯原因,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避免造成动物健康和食品安全的风险。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认识误区

引起饲料产生霉菌毒素 的条 件主要是湿度 、 温度 。通常
产生霉菌毒 素。大部分霉菌 繁殖最佳温度 是 2 5 ~ 3 5 ℃, 但是 人们忽略 的是低 温 0 ~ 1 0 %同样会有霉 菌的繁殖 ,例如 黄 曲
一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畜牧兽医局,济宁 0 0 0 — 玉米的水分含量超过 1 4 %, 饼粕类水分超过 1 2 %即非常容易 石粉制作 。而这种 吸附剂不具备选择性 的吸附, 往往吸附营
方法脱毒包 括:热处理 、微波 、 射 线、 紫 外线 、 水洗 、 脱胚处理 ( 主要
用于玉米的脱毒 ) 及添加吸附剂等
长
藏
的危害表现为对动物多系统的直接破坏 ,高强度 的抑制动物
的免疫系统 , 会诱 导或增强动物疫情的传播 。 而玉米赤霉烯酮 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对后备母 猪 、未配种 的母猪正常发情期 的 干扰 以及对受胎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对发育到一定阶段 的
和毒素 的产生造成一定影响。 如含 糖 量较高或 蛋 白质 含量较 高 的基 质 较适 于黄 曲霉 毒素 的产 生 , 1 %
3 %的食 盐对 黄曲霉毒素 的产生 具有促进作用 , 饲料 中的各种微量 元 素也对毒 素的生成 有一定 的影 响。 因此在制作饲料 中要综合考虑
宣传 , 部分养殖业 主对霉菌毒 素 的了解 严重不 足 , 甚至走 进
的严 重危害性 , 切不可过分依 赖霉菌毒素脱 毒方式 , 须知 防
● 一” — ’ 一” — ・ 卜 “ + ” — 卜”+ “ — ● 一” +
一 + “ + 一 +
+ 一 + 一 +
十 多年前发 布 , 在认识 上有很大 的局 限性 , 造成饲料 、 兽药 、
题( 如科 研和技术推广 薄弱 , 饲料 业和养殖 业的发展 缺乏足 够 的技术支撑 ; 生产企业无 序竞争 的局 面 尚未改 变 , 企业 提
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及最高限量国家标准

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及最高限量国家标准对养猪生产影响较大的毒素中,最广为人知的是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
黄曲霉毒素B1是目前已知自然界中最强的致癌物,毒性比氰化钾大10倍比砒霜大68倍。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雌激素类似物,猪食用之后会扰乱生殖内分泌平衡,引起流产、受胎率下降及仔猪阴门红肿等病症。
除以上两种,对我国养猪业影响较大的还有伏马毒素和呕吐毒素。
伏马毒素的主要靶器官为肺脏,造成免疫抑制,使猪群对呼吸道病原抵抗力下降。
呕吐毒素因大量情况下会引起呕吐而得名,主要损害猪的消化道,影响饲料适口性和采食量。
国标中关于霉菌毒素在饲料中的最高限量
霉菌毒素单位的理解:
饲料中毒素检测不超标未必一定安全:
由于霉菌毒素在饲料中产生和分布不均匀,所以检测过程中容易出现误差
多种毒素往往同时存在,不同毒素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导致单一毒素不超标也可能致病
所以企业在制定现场标准时宜低于国家最高限量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料中霉菌及霉菌毒素
在人类生存环境中,至少有上万种霉菌,它们广泛地分布在自然界中。
霉菌对饲料、食品甚至物品的污染随时可见,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酱油张白毛、馒头长白毛、面包长绿色的霉点。
因而,饲料霉菌毒素感染已成为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基础知识
植物为霉菌的良好宿主,霉菌通过水和空气传播,与田间作物或储存的饲料接触。
霉菌毒素(Mycotoxins)是由霉菌在农产品中产生的一系列具有广泛化学结构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对人和动物具有广泛的毒性作用,能引起人和动物癌症、肝毒性等各种症状。
据估计,每年全世界有25%的粮食作物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人或动物食入被霉菌毒素污染的的食物或饲料后就会引起霉菌毒素中毒(Mycotoxicosis),它会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或使畜牧业生产蒙受损失。
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全世界每年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数千亿美元。
在饲料卫生上比较重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单端霉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丁烯酸内酯、红色青霉素、黄绿青霉素等。
其中黄曲霉素属剧毒物质,由有毒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所产生,所有的家畜和人类对黄曲霉素都是敏感的。
以下主要介绍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
1.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饲料中较具代表性的霉菌毒素之一,一黄曲霉素B1的毒性最厉害。
饲料在自然条件下污染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有4种,即黄曲霉毒素B1、G1、B2、G2。
其中以B1最多,G1次之,B2、G2较少,他们经常同时存在。
在紫外线照射下,B族毒素发出蓝紫色荧光,G族毒素发出黄绿色荧光。
在食品卫生和饲料卫生检测中,一般以B1作为主要指标。
黄曲霉毒素耐高温,在通常的加热温度时破坏极少,只有在其熔点温度下才能发生裂解。
毒素在弱酸性及中性环境中很稳定,遇强酸可稍分解,遇到强碱迅速分解,但该反应具有可逆性,在酸性条件下又可复原。
许多氧化剂都可破坏毒素。
2.赭曲霉毒素
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是1965年首次从赭曲霉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真菌毒素,主要是由青霉属某些菌株和赭曲霉及黑曲霉产生,其中毒性最强的赭曲霉毒素A(OTA),这是一种特殊的肾毒素,会导致肾脏损伤。
在紫外光下赭曲霉毒素A呈绿色荧光,最大吸收峰值为333nm,其熔点为165度,其结构为苯甲酸异香豆素。
它是一种稳定的无色结晶化合物,呈弱酸性,溶于极性溶剂和碳酸氢钠溶液,微溶于水,其甲醇溶液在冰箱中保存一年不分解。
(二)来源于危害
1. 来源
通常作为饲料原料的玉米、豆饼、花生及花生饼、鱼粉等黄曲霉毒素B1检出率较高,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含量大于10000微克/千克时可导致畜禽死亡。
所以如发现饲料原料发生变味、生霉、变色时,均应检查黄曲霉毒素含量。
赭曲霉经常污染谷物和豆类,在凉爽和温和的气候条件下储藏的谷物和豆类尤其容易受到污染,在20~25度时毒素的产生达到峰值。
2. 危害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含有致病性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A的饲料将使动物产生疾病;二是美军的繁殖使某些饲料营养成分如维生素、氨基酸等显著下降,并产生大量异味;三是某些霉菌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在动物体内残留,对人体造成伤害。
2.1 引起动物发生疾病。
霉变饲料中大量繁殖的霉菌和霉的孢子进入动物机体而引发动物疾病。
最为常见的是曲霉菌病,见于多种禽类器官组织中大量繁殖而形成霉斑结节和引起局部炎症。
黄曲霉毒素可通过种种途径侵害畜禽,轻者降低生产量,重者导致死亡。
对黄曲霉毒素最敏感的器官是肝脏,属肝脏毒素,在肝脏中残留也最多,中毒后可出现肝出血、肝坏死、肝癌等症状。
除肝脏外,脾脏、胰脏等组织也可病变,但不如肝脏明显。
黄曲霉毒素对肝脏的损害如为一次小剂量,则肝脏病变还可恢复,如毒素剂量过多或多次重复食入毒素,则刚脏病变不可恢复。
此外,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致癌性最强的致癌物,黄曲霉毒素B1诱发肝癌的能力
比二甲基硝胺大75倍。
人类肝癌流行病学调差结果证实与黄曲霉毒素有密切关系。
各种畜禽对黄曲霉毒素的敏感性不同,通常幼畜比成畜敏感,种畜比肉畜敏感,牛、猪比羊敏感,鸭与火鸡又比猪敏感,鸭雏最敏感。
生产中的赭曲霉毒素A中毒主要发生在禽与猪上。
在猪、禽饲料中存在2微克/千克或接近2微克/千克的赭曲霉毒素就会引起反应。
以超过800微克/千克赭曲霉毒素的饲料饲喂牛,可导致产奶量下降和肝坏死。
赭曲霉毒素A的其他一些典型症状还有饮水量增加,排尿频繁且尿量大等,这是由于肾功能受损引起的。
猪被宰杀后,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肾变大,颜色呈灰白色,皮质层表面不均且呈纤维化,肝脏也可有明显损伤。
赭曲霉毒素A的毒力在反刍动物中相对较低,这与瘤胃微生物群有关。
2.2 引起饲料变质。
饲料霉变首先可使感官性质恶化,如具有刺激气味、酸臭味等,颜色异常、黏稠污秽感、结块等,严重影响适口性。
其次饲料组成成分发生分解,营养价值严重降低,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E或某种氨基酸的含量显著下降。
据报道,含水量15.1%、贮存96天的玉米,脂肪含量由
3.8%降低到2.4%;胡萝卜素含量由3.1mg/kg降到2.3mg/kg,维生素E含量由22.1mg/kg降低为20.6mg/kg。
2.3 霉菌毒素在畜产品中残留。
黄曲霉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在动物体内残留并且随乳汁排出,对人体造成危害。
一般奶牛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与乳中毒素的残留量之比约为200:1,;蛋鸡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与蛋中毒素的残留量之比约为2200:1,;肉鸡饲料中的毒素的含量与肝脏中残留的毒素量之比约为1200:1;猪饲料与肝脏毒素之比约为800:1;肉牛饲料与肉品毒素含量之比约为14000:1。
残留在动物产品中的赭曲霉毒素可通过食品链传递给消费者,一些国家的政府已采取强硬的监管措施,以消除消费者对猪肉产品安全性的担忧。
例如,欧洲于1997年设立了所有食品中赭曲霉毒素的最高允许量为5微克/千克,德国将这一标准更加严格地定为3微克/千克,在丹麦,如果猪血液赭曲霉毒素的水平达到25微克/毫升,认定为猪的整个胴体被污染,猪肉不得作为食用。
更多饲料养殖信息,请见哈尔滨华达饲料制造有限公司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