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晶体 说课稿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教材分析
1.课标中的内容
(1)知道金属键的涵义;
(2)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3)能列举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
(4)知道金属晶体与其它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2.教材中的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三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是在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三章第一节《晶体的常识》和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基础上认识金属晶体。
本节教学内容包含的知识点主要有金属的内部结构、共同性质和特点、金属晶体结构与金属性质的关系以及金属晶体的四种原子堆积模型等,需要3个课时完成。第1课时主要探究金属的内部结构、共同性质和特点、金属晶体结构与金属性质的关系。第2课时主要探究金属晶体的四种基本堆积模型以及金属晶体与其它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第3课时为习题课,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习题的练习与讲解。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在本章第一节已经学习了晶体的基本性质、晶体的特点与内部质点排列的关系等,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
2.学习方法方面:上一节研究过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已初步有了“结构决定性质”的思维理念,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基础。
三、设计思想
总的思路是从同学们身边的实物入手,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金属晶体的概念,注意新旧知识和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注意引导学生比较金属晶体与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在晶体结构上的区别和性质上的差异,从晶体结构的微观视角去解释物质的物理性质,感受科学的魅力,并注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小组讨论探究法代替直接讲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猜想,让学生解说答辩,让学生总结得出结论,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强化对比手段,使学生
掌握类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性质和形成原因;
(2)掌握金属键的本质——“电子气理论”;
(3)能用电子气理论和金属晶体的有关知识解释金属的性质;
(4)能列举金属晶体的4种基本堆积模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异同点的比较与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金属晶体基本堆积模型的学习与研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金属键、金属晶体学习与认识,激发学生探索认识微观世界的兴趣;(2)通过对金属单质物理性质的学习,进一步坚定“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研究物质性质的科学理念,形成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与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物理性质
金属晶体的4种基本堆积模型
2.教学难点:电子气理论
金属晶体的4种基本堆积模型
关于金属键的涵义,教材上的说法有些模糊,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教学中应点明金属键是脱落下来的自由电子跟形成的金属阳离子的相互作用,而所谓的“电子气”,不过是一种比较形象的说法,指的是脱落下来的电子好像气体一样遍布整块晶体。
课标这四点中,第二点要求的程度是“解释”,显然比其余三点高,因此,第二点应该作为本节的教学重点之一,而教材除对延展性有较为详细的解释外,其它物理性质的解释都是一笔带过,所以教学过程中应作详细讲解。
第三点的要求虽然较低,但在前面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学习中,《课程标准》里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模型来研究结构问题,因此本节教学中可以利用讲解该部分知识的机会继续培养学生运用模型研究结构问题的能力,所以也作为教学重点之一。教师的演示模型可将不同颜色的弹珠用胶水黏合制得,而学生实验所需
的小球则可使用自行车中所用的那种轴承滚珠,也可提前要求学生自己准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第四点的教学则可以在讲解完金属键的本质后,与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相关知识进行比较、区分,也可以在讲新课之前先进行。
此外,教材中出现了“配位数”这个名词,这涉及到第二章第二节中有关配位化合物的知识,但配位数的涵义在《课程标准》中并无要求,而且在配位化合物这部分的知识中也没有出现该名词,因此不宜作深入探讨,可简单解释为:配位数是指任意一个原子周围与之相接触的原子的数目。资料卡片中有两个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