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评估,应急处置一图一卡一册
《一图四表》
“一图四表”安全工作法一、“一图四表”工作法的主要特点“一图四表”工作法就是把安全质量风险管理与信息化有机结合,按照PDCA循环原理,把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贯穿到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通过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监控和处置,最大限度减少和消除风险。
具有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动态管理、风险处置及闭环管理等特点,是开展施工安全质量风险管理的科学方法,是进行重大风险源管理,深入推进风险控制的有效工具。
二、“一图四表”的主要内容“一图”是指安全质量风险公示图,是运用风险识别的方法,把工程项目所有风险全部识别出来,并将这些风险标注在一张图上,实现项目所有风险的可视性。
项目部对管段内所有施工作业工点,依据施组设计和施工计划安排,按照适度超前和后伸的原则,分别对施工安全、质量进行风险梳理和分类,并适时进行动态更新和明示,按照事前识别、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要求进行全过程管理。
公示图内容必须全面、准确,应明确各作业工点风险内容、预控措施、责任部门及监控人员、应急措施等。
“四表”分别为:安全质量风险识别分析登记表、安全质量风险应对计划责任展开表、安全质量风险动态管理监控表、安全质量风险处置结果评价表。
1、安全质量风险识别分析登记表:结合风险公示图中辨识的风险,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按照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从人员素质、岗位作业、管理制度、现场操作等多方面分别对安全、质量风险事件和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并对其产生的可能性、危害性进行综合分析、判别,找准关键风险点,并对风险等级进行评估、编号、汇总成《安全质量风险识别分析登记表》。
质量风险事件以单位工程为单位进行梳理,细化每个重要和关键工序;安全风险事件以单位工程为单位,从设备设施、施工方案、岗位作业、人员素质、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梳理。
风险事件编号原则:项目号(首字母)-标段号-工程类别(首字母)-工点名称(首字母)-风险类型(其中质量Z,安全A-风险事件序列号。
安全管理常用术语
安全管理常用术语一网四格侧重于安全管理的全员责任分解,一图四表侧重于现场管理人员对危险源的管控,一法三卡侧重于现场风险方面对现场作业人员的警示与提醒。
一、一网四格:以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为基础,强化“安全就是发展、安全就是和谐、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努力解决“说起来安全工作人人有责,做起来安全人员独力难支”的现象,提高全员安全素质,本质提升项目安全管理水平和从业安全水平。
1、“一网”指项目安全管理控制网络,即项目危险源控制体系,指项目进场后依据集团、公司的危险源管理办法及公司自身技术、装备、管理的现状对工程进行危险源分析,并依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行责任分解,形成覆盖项目全部风险作业点的安全管理工作网。
2、“四格”指纵向上重新界定安全责任,横向上明确各级岗位职责流程,并通过强化执行和检查考核,将项目各项安全工作落实到位,包括方案安全、作业安全、管理安全及应急安全。
⑴方案安全:通过优化方案及按方案施工,避免因受力状态失控引起的安全事件或事故,包括结构受力体系转换失稳,土体坍塌,模板支撑体系失稳,施工引起沉降造成建构筑物、管线等破坏及损坏和质量事故等。
方案安全是避免群死群伤事故的根本保证,是项目的大安全。
由项目总工负专责,通过工程技术、质检部门层层落实到管理一线。
⑵作业安全:通过开展现场常规安全管理,包括完善“三宝四口”、机械设备、施工用电、现场消防管理及安全教育培训等,实现工人自身及所处作业环境的安全状态管理,由安全副经理负专责,通过安全生产部层层落实责任到作业一线。
⑶管理安全:主要指项目员工及作业工人日常生活管理中的安全,包括交通事故、宿舍火灾、食物中毒、工人讨薪、安全内保、自然灾害等的安全。
由项目书记负专责,通过综合办公室层层向项目各部门、工区落实安全责任。
⑷应急安全:针对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大面积坍塌、结构失稳、火灾、人员食物中毒等事件后可能造成较大社会影响或损失的应急安全管理。
双重预防机制“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总结范文(精选5篇)
双重预防机制“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总结范文(精选5篇)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遏制重特大事故有关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把构建双重预防机制作为提我院本质安全水平基础性、系统性工作重点攻坚,围绕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怎么做、做什么”问题,层层动员部署,层层培训发动,通过召开专题部署会议和业务培训会议,积极探索构建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的方法路子,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工作完成情况(一)在风险分级管控方面,我们开展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全员培训,进行了风险辨识,形成了风险清单,绘制了风险分级图,制作了岗位风险告知栏,发放岗位风险告知卡。
在风险管控方面,原来坚持的比较好的有如下两项工作1、风险较大的作业(比如电工、医疗废物清运工等)必须编制作业组织方案,对风险因素进行辨识并制定规程,定期召开全体科室人员参加的讨论会,讨论风险因素,并制防控措施并告知所有全体工作人员。
2、强化班前会在风险防控中的作用:一是全院各科室、各部门人员都要参加班前会,对科室、部门有什么风险,怎么防范,要通报、排查,并立即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二是做好交接班,上一个班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隐患、怎么处理的,本班还要注意哪些事项、做哪些防范措施,都要交代清楚;三是每一次班前会都要进行一次安全教育。
(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医院结合安全管理工作实际,把隐患排查治理与生产管理相结合,与各科室、各部门的日常工作相融合,在运行过程中,各科室、部门开展的各类检查、巡检等活动都是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形成一种自主的、动态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日检:科室领导、安全员和保卫人员每天巡查。
周检:医院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月检:医院领导带队,每月在全医院范围开展一次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谁检查出来的隐患,就由谁下发整改通知、督促落实,完成后进行验收,形成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
(三)责任制落实情况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明确了医院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入、科室、部门第一责任人、班组及职工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要求,并将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医院安全绩效考核管理,形成分工负责、分级负责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模式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项工作进展不平衡。
化工厂安全风险分区管理系统
化工厂安全风险分区管理系统系统架构安全风险分区是指通过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辨识,利用安全检查表(SCL)、工作危害分析(JH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HAZOP)等安全风险分析方法,或多种方法的组合,通过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程度,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级。
安全风险、分区管理系统(Secure Risk Zoning Management System)即是在风险辨识的基础上,通过用红、橙、黄、蓝“四色图”对风险区域进行标示,并结合“两单三卡”实现对工厂安全风险的可视化管理。
系统功能01一图风险四色区企业要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
按照企业危险区域危险程度不同,分别设置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四个区域,分别对应红、橙、黄、蓝四色图,企业根据风险分级结果绘制区域四色图可视化在3D模型展示。
02两单信息管理企业利用风险分级管控系统,依据相关风险分级管控标准及风险评估方法,进行风险辨识、评估、确定风险分级,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落实管控措施,形成企业风险管控清单,依据确定的风险等级实施分级管控,形成系统的、长效的和可操作的辨识和管控清单。
企业管理者通过点击区域地图自动弹出对应该区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有害)因素排查辨识清单。
风险清单包括风险名称、风险位置、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主体、管控措施等内容。
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应遵循风险等级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明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原则和责任主体,分别落实领导层、管理层、员工层的风险管控职责。
03三卡信息管理点击区域地图自动弹出该区域的承诺卡、应急卡、应知卡,及对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安全风险评估,应急处置一图一卡一册
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作
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二)危险、有害因素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 (一)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16-1992)
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四)危害因素辨识
4.2辨识内容 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 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 的根源和性质。如, 造成火灾和爆炸的因素; 造成冲击和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的原因; 造成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的因素; 工作环境的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 人机工程因素; 设备腐蚀、焊接缺陷等; 导致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的原因等。
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类。 l.物理性;2.化学性;3.生物性;4.心理、生理性;5.行为性;6. 其他。 (GB/T13816-2009)版修订时将危险、危害因素调整为4类: 1.人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2.物的因素: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环境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4.管理因素: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危险和有害因素: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
一、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 号)第十五条 编制应急预案应当在开展风险评估和应 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
岗位应急处置卡大全
岗位应急处置卡大全
一、企业应急处置程图
二、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急处置卡
(1)接到现场报警后,如造成人员伤亡, 在一小时将事故情况内上报所在地县级 以上安监部门。 (2)当需要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后,第 一时间下令启动预案,到达现场成立应 急指挥部,担任总指挥,通过应急指挥 部办公室通知应急指挥部各成员(电话 见背面)和可能被波及到的周边单位。
(3)根据事故情况,结合各应急指挥部 成员(如现场救援组和技术指导组等) 意见,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4)如判断企业无法独立完成救援工作, 通过指挥部办公室向上级政府请求支援。
(5)在上级政府应急指挥部成立后,向 其移交指挥权,介绍事故情况,做好后 勤保障工作,配合开展救援。 (6)组织重伤以下事故调查处理,抚恤 伤亡人员,总结应急工作经验,落实整 改措施。
(6)当外界支援力量到达后,组织人员 协助其开展事故救援,并做好后勤保障 工作。 (7)事故救援工作结束后,负责事故 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工作, 并保护现场,配合开展善后处理和事故 调查工作。
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流程
(1)发现者立即停止作业并大声呼喊传 递事故信息,其他人员电话报告公司办 公 室(电话:xxxxxxx)。 (2)直接用灭火器对着火点进行灭火, 附近其他人员闻讯提(推)灭火器前来 支援,同时对其它未着火的地方进行防 护,防止火势扩大。 (3)电气火灾必须切断电源后才能灭火, 如果不能确保是否切断电源,严禁使用 水灭火。
《一图四表》
“一图四表”安全工作法一、“一图四表”工作法的主要特点“一图四表"工作法就是把安全质量风险管理与信息化有机结合,按照PDCA循环原理,把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贯穿到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通过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监控和处置,最大限度减少和消除风险。
具有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动态管理、风险处置及闭环管理等特点,是开展施工安全质量风险管理的科学方法,是进行重大风险源管理,深入推进风险控制的有效工具。
二、“一图四表”的主要内容“一图”是指安全质量风险公示图,是运用风险识别的方法,把工程项目所有风险全部识别出来,并将这些风险标注在一张图上,实现项目所有风险的可视性。
项目部对管段内所有施工作业工点,依据施组设计和施工计划安排,按照适度超前和后伸的原则,分别对施工安全、质量进行风险梳理和分类,并适时进行动态更新和明示,按照事前识别、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要求进行全过程管理。
公示图内容必须全面、准确,应明确各作业工点风险内容、预控措施、责任部门及监控人员、应急措施等。
“四表”分别为:安全质量风险识别分析登记表、安全质量风险应对计划责任展开表、安全质量风险动态管理监控表、安全质量风险处置结果评价表。
1、安全质量风险识别分析登记表:结合风险公示图中辨识的风险,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按照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从人员素质、岗位作业、管理制度、现场操作等多方面分别对安全、质量风险事件和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并对其产生的可能性、危害性进行综合分析、判别,找准关键风险点,并对风险等级进行评估、编号、汇总成《安全质量风险识别分析登记表》。
质量风险事件以单位工程为单位进行梳理,细化每个重要和关键工序;安全风险事件以单位工程为单位,从设备设施、施工方案、岗位作业、人员素质、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梳理。
风险事件编号原则:项目号(首字母)-标段号-工程类别(首字母)-工点名称(首字母)-风险类型(其中质量Z,安全A—风险事件序列号。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指导手册(试行)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指导手册(试行)河北省应急管理厅引言为贯彻国家和省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推动危险化学品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际,制定本手册。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应当坚持关口前移、源头管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危险化学品企业依据相关风险评估方法及风险分级管控标准,进行系统的科学的风险辨识、评估、确定风险分级,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制定和落实管控措施,形成风险管控清单;企业在风险分级管控基础上,针对风险管控清单,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形成隐患排查内容标准,进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实现闭环管理。
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是提高隐患治理科学性、针对性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隐患排查治理,是以风险管控措施为重点,对其有效性进行经常性核实确认和不断完善,是控制、降低风险的保障手段。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双重防线。
本手册的目的是规范、指导全省生产、使用和储存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从源头识别风险、控制风险,通过隐患排查及时查找出风险管控措施的缺失、漏洞和失效环节,并治理消除,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遏制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安全事故。
1目录1适用范围 (6)2标准和依据 (6)3基本概念 (7)3.1危险 (7)3.2危险源 (7)3.3风险 (7)3.4风险点 (8)3.5风险辨识 (8)3.6风险评价 (8)3.7风险分级 (8)3.8重大风险 (8)3.9风险管控措施 (9)3.10风险分级管控 (9)3.11事故隐患 (9)3.12隐患排查 (10)3.13一般隐患 (10)3.14重大隐患 (10)3.15隐患治理 (10)4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建设目标 (10)4.1“一图” (11)4.2“一表” (11)24.3“一账” (11)4.4“一平台” (11)5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建设准备 (12)5.1流程图 (12)5.2前期准备 (12)5.2.1成立工作机构 (12)5.2.2建立或完善工作制度 (13)5.2.3全面培训 (13)5.2.4收集建设相关信息 (14)6风险分级管控 (15)6.1风险点确定 (15)6.1.1风险点划分原则 (15)6.1.2风险点排查 (15)6.1.3风险点范围 (15)6.2危险源辨识 (16)6.2.1危险源辨识的内容 (16)6.2.2危险源辨识方法 (19)6.2.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9)6.3风险评价 (20)6.3.1风险评价方法及准则 (20)6.3.2确定风险等级 (21)6.3.3重大风险判定 (21)6.3.4风险控制措施 (21)36.4编制风险分级管控台账(清单) (23)6.5 风险管控要求信息告知 (23)7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24)7.1编制隐患排查清单 (24)7.2事故隐患排查 (25)7.2.1排查方式 (25)7.2.2排查级别及频次 (25)7.2.3隐患排查内容 (27)7.3隐患判定、分级 (27)7.4隐患治理 (29)7.4.1治理要求 (29)7.4.2制定隐患整改方案范围及内容 (29)7.4.3 重大隐患治理 (30)7.4.4 二级、三级事故隐患治理 (30)7.4.5 验收 (31)8机制运行 (31)8.1运行要求 (31)8.2档案管理 (32)8.3动态管理 (32)9其它 (33)附表1:设备、设施清单 (34)附表2:作业活动清单 (34)附表3: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 (35)4附表4:安全检查分析表(SCL) (36)附表5: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台账(清单) (37)附表6:较大以上等级的风险清单 (37)附表7:事故隐患排查清单 (38)附表8:隐患治理信息清单 (38)附录A: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39)附录B:安全检查表法(SCL) (41)附录C: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LEC) (43)附录D: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标准 (45)附录E:风险矩阵法(LS) (58)51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全省生产、使用和储存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应急预案处置卡
应急预案处置卡一、危险源识别与评估1. 定义与描述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危害或灾难发生的物质、设备、工艺或环境因素。
在制定应急预案时,首先需要进行危险源识别与评估,以准确了解潜在的危险源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2. 危险源识别方法(1)分析底图及历史数据:通过分析相关底图、历史事故数据等资料,了解潜在的危险源位置和类型。
(2)现场勘查与调查:组织专业人员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实地勘查,收集相关数据和观察现场情况。
(3)调查问卷与访谈:与相关单位或个人进行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获取关于潜在危险源的信息。
3. 危险源评估标准(1)危险性:危险源的危险程度,根据其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频率、严重程度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2)暴露度:指人员、财产等可能直接暴露在危险源影响范围内的程度,对人员数量、设施设备等进行评估。
(3)脆弱性:指受到危险源影响后,系统的抵抗破坏或承受能力,如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二、预警与报警1. 预警系统根据危险源的不同特点,应建立相应的预警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并发出警报。
2. 报警方式(1)声音报警:通过声音报警器、喇叭等设备,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发出声响警报。
(2)文字报警:通过短信、电子邮件、广播等方式,向相关人员发送紧急通知和警报信息。
三、应急处置措施1. 应急组织机构(1)指挥部:由高层领导或专家组成,负责协调指挥各个部门的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并发布处置指令。
(2)救援队伍:组织专业救援人员,进行现场勘查、事故处置和伤员救护等工作。
2. 应急资源配置(1)人力资源:调集专业人员、救援队伍、志愿者等,组成应急工作力量。
(2)物资资源:储备必要的救援物资,如防护服、急救药品、食品、水源等。
3. 指导与应对策略(1)指导方案:根据危险源特点,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并制定详细指导书。
(2)应对策略:根据不同情况,确定应对措施,包括疏散、封锁、紧急修复等。
四、应急演练与评估1. 应急演练目的通过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各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及后评估
3)工程救援中注意事项
(1) 在抢险过程中,尽量和单位的自救队或技术人员协 同作战,以便熟悉现场和生产工艺。
(2)在营救伤员、转移危险物品和化学泄漏物的清消处 理中,与公安、消防和医疗急救等专业队伍协调行动。
(3)救援所用的工具具备防爆功. 能。
8
应急响应工作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
4)现场医疗急救中需注意问题
3.1恢复期间的管理
第一,工作是很重要的,应当加紧地做去。
第二,应当认清一个领导中心,在这个领导中心 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统一起来。
恢复工作组的组成要根据事故的大小确定, 一般应包括全部或部分的以下人员:工程人员、 维修人员、生产人员、采购人员、环境人员、 健康和安全人员、人力资源人员、公共关系人 员、法律人员。 也可以包括来自于工会、承 包商和供货商的代表。
(6)妥善处理好伤员的污染衣物。及时清除伤员 身上的污染衣物,还需对清除下来的纷染衣物 集中妥善处理,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
(7)统计工作。统计工作是现场医疗急救的一项
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忙乱的急救现场,更应注
意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为日后总结
和分析积累可靠的数据。.
10
应急响应工作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
人员返回优先顺序:参与应急处置人员;现场评估人 员与媒体人员;公共设施的维修人员;居民、财产的 主人以及其他有关人员;无限制出入。
.
16
2.4 现场应急处置安排
➢ 现场交通管制;
➢ 现场治安秩序维护;
➢ 对信息和新闻媒介的现场管理:面对新闻采访人员,
既不能听任其在处置现场进行无限制的采访,也不能
简单地对其进行封堵。前者会导致对正常处置工作的
.
11
第二节 事故应急处置现场控制与安排
应急预案“三化一卡”(页)
目的与意义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减少灾害损失和影响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应急预案“三化”
标准化
定义:应急预案的标准化是指制定统一的应急预案编制规范和标准,确保 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应急预案能够相互衔接、协调一致。
目的: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应急响应 效率。
内容:包括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查、发布、实施、评估和修订等环节,都 需要遵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意义:标准化是应急预案“三化”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和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模块化
定义:将应急预案按照不同的功能和特点划分成不同的模块 优点:方便组合、易于维护和更新 目的: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模块分类:应急指挥模块、应急处置模块、应急保障模块等
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种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频繁发生, 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
目的:通过“三化一卡”的方式,将应急预案简化为一张卡片,方便携带 和传播,提高应对效率
意义:应急预案“三化一卡”是一种创新性的应急管理方式,对于提高应 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应急预案“三化一卡”
汇报人:
汇报时间: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应急预案“三化一卡”概 述
3 应急预案“三化”
4 一卡介绍
5 实施步骤与要求
6 优势与局限性分析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应急预案“三化一卡”概述
定义与背景
定义:应急预案“三化一卡”是指针对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制定的一种 快速、有效的应对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
1.4修订的主要内容 新修订的《办法》总共包括7章、48条,比原
《办法》增加了9条。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一)扩大了适用范围和管理原则。 (二)强化了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职责。 (三)完善了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 (四)调整了应急预案编制和备案。 (五)加强了应急预案实施。 (六)调整了相应法律责任。
须邀请预案管理部门参加的强制性规定; 为解决基层反映强烈的预案多头备案、审查过多、跨区域
企业预案备案主体不明等问题,防止应急预案备案作为前 置审批,结合工作实际将备案主体调整为主管的负有安全 监管职责的部门,将备案方式明确为告知性备案,增加了 备案时限要求,并界定了油气输送管道运营单位应急预案 备案主体。
一、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
第四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罚款:
(一)在应急预案编制前未按照规定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 调查的;
(二)未按照规定开展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的; (三)未按照规定进行应急预案备案的; (四)事故风险可能影响周边单位、人员的,未将事故风险的
一、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 号)第十五条 编制应急预案应当在开展风险评估和应 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
(一)风险评估。针对突发事件特点,识别事件的危害 因素,分析事件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 后果,评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提出控制风险、治 理隐患的措施。
一、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
(四)调整了应急预案编制和备案。 依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增加成立编制小组、
编制应急预案应当进行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等条款; 依据《安全生产法》关于应急预案衔接的规定,增加预案
衔接、向相关单位和人员征求意见和公布的要求; 落实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改革要求,取消了应急预案评审必
事故风险评估,是指针对不同事故种类及特点,识别 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事故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 以及次生、衍生后果,评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和影 响范围,提出防范和控制事故风险措施的过程。
应急资源调查,是指全面调查本地区、本单位第一时 间可以调用的应急资源状况和合作区域内可以请求援 助的应急资源状况,并结合事故风险评估结论制定应 急措施的过程。
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 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 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
(一)危险有害因素
(二)应急资源调查。全面调查本地区、本单位第一时 间可调用的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场所等应急资源 状况和合作区域内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必要 时对本地居民应急资源情况进行调查,为制定应急响 应措施提供依据。
二、风险评估报告内容基本要求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 29639-2013)
4.4风险评估 主要内容包括: a)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事故危险
源; b)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并指出可能产生
的次生、衍生事故; c)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风险防控措
施。
(一)危险因素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 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 物、伤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R=f(F,C) 式中R—危险度;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
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作
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二)危险、有害因素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 (一)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16-1992)
性质、影响范围和应急防范措施告知周边单位和人员的; (五)未按照规定开展应急预案评估的; (六)未按照规定进行应急预案修订并重新备案的; (七)未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应急物资及装备的。
一、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
二、事故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
第十条 编制应急预案前,编制单位应当进行事故风 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
一、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
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88号令) 重新修订,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1.修订原因: 应急预案工作背景和重心发生变化 1.1定位:急管理制度向完善应急准备、规范应急处
置转变,千篇一律、内容重复。 1.2重心:从解决预案有无向提升质量、发挥实效转
变。增加“动态管理”环节,强化预案实效 1.3新要求:简化应急预案评审、备案程序;突出以
一、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
(五)加强应急预案实施。 为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删除了原《办法》“三年一修 订”的强制性规定,增加了预案定期评估和发生事故 后及时评估总结,以及法定情况出现时强制修订的制 度。 (六)调整相应法律责任。 依照《安全生产法》关于应急预案处罚相关规定,在 第五章“监督管理”中将应急预案纳入安全监管执法 检查的必要内容; 在第六章“法律责任”中增加了应急预案执法检查的 重点内容,细化执法标准和内容,明确执法权限。
(一)危险、危害因素、危险源
危险、有害因素——是指能使人造成死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 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事故隐患——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管理上的缺陷, 一旦有某个触发条件触发,就可发生事故。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 人们的承受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