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教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1.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导学案-精选教学文档

第1章演化的自然第1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探究点一从地心说到日心说[情景展示1] 下面图片所示为托勒密的宇宙体系[问题探究] 结合图片内容,你能说出“地心说”的主要内容吗?[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等所有天体都围绕着地球在各自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运转,而恒星位于最外面的天球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同时作为一个整体在天空中转动。
[继续探究] 托勒密“地心说”的不利影响是什么?限于当时的科技认知水平,“地心说”的提出有没有价值呢?[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地心说”的提出与基督教《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刚好吻合,得到了占统治地位的教廷的竭力支持。
“地心说”不仅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工具,而且也阻碍了天文学的发展。
“地心说”的价值在于它是一种对自然现象的探索,试图用科学的方法去解释客观事实,只是限于当时的科技与认知水平,无法做到完全正确。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展示2] 下面图片所示为哥白尼的宇宙体系[问题探究] 结合图片内容,你能说出“日心说”的主要内容吗?[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月球围绕着地球转动。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1.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教学设计
大爆炸后,宇宙迅速膨胀,现在的宇宙比100亿年前增大了100多亿倍,爆炸引起的宇宙膨胀一直延续至今,并仍将延续下去。
指导学生阅读有关乔冶•伽莫夫和霍金的书籍。
课堂练习 1.宇宙起源的证据是( A )
A.哈勃定律
B.于约“创世纪”
C.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D.女娲补天的传说
2.星系的运动特点不包括( D )
A.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
B.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
C.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D.宇宙中的星系都以地球为中心向外运动
3.宇宙诞生于(D )
A.公元4004年以前
B.上下不过5000年
C.38亿年前
D.137亿年以前
4.关于大爆炸宇宙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一个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科学理论
B.一个比较合理的科学假说
C.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
D.一点现代科普作品的有趣的描写
5.下列关于宇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宇宙是无边的、膨胀的学生做练习通过练习达到巩
固本节课知识点
的目的。
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章 第1节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教案 浙教版

第1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宇宙是有起源的、膨胀的、演化的。
了解大爆炸宇宙论的主要观点。
(2)技能目标:能利用气球建立星系运动模型来类比宇宙的膨胀(3)情感和价值观:知道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以及宇宙起源的多种学说,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
2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地球与宇宙之后,来进一步探究宇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结局,内容比较抽象,难度比较大,但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宇宙大爆炸理论教学难点:宇宙的起源证据---------星系运动模型的建立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引入:[师]宇宙是什么?《淮南子·原道训》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即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
也就是宇宙=时间+空间+物质(能量)[师]那么宇宙从哪里来,它的过去、现在、将来的结局如何?活动2【讲授】1、古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学生阅读了解宇宙起源的有关神话传说。
1、盘古开天辟地;2、上帝创造宇宙万物;3、盖天说;4、浑天说;5、宣夜说……思考讨论1:说说你所了解的关于宇宙起源的神话故事。
2:古代人为什么会对宇宙的起源形成这样的认识?(古代观察天空的工具仅仅是眼睛,而现代科学家能借助更先进的科技手段对宇宙的起源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才发现了许多关于宇宙起源的证据。
所以说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是和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活动3【讲授】2、从的“地心说”到“日心说”学生阅读托勒密的宇宙体系让学生讨论说说,地心说的主要观点,它有哪些是值得肯定的?[师]“地心说”是亚里士多德的首创。
而集大成者是公元2世纪古希腊最伟大的天文学家托勒密-------创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宇宙体系!“地心说”的核心是大地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它天体都是绕地球转动的。
学生阅读哥白尼的宇宙体系让学生说说,日心说的主要观点,它有哪些不足之处呢?[师]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建立了“日心说”宇宙体系。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1.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课件(28张PPT)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亚里士多德认为:“地 球位于宇宙的中心”。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2、托勒密的地心说
地球
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在亚里 士多德等前人基础上创立了地心说。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思考: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到太阳是东升西落, 而大地是静止不动的?
地球绕太阳公转,因为运动是相对的,所以地上的人 们选地球为参照物时,地球是静止不动的,而太阳是 运动的。同时地球也以一定的速度绕地轴自西向东转, 人们选择地球为参照物,则太阳是自东向西转,所以 人们以为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从运动的相对 性的角度来看这并没有本质上的错误。
的?你能想象出宇宙中的星系在怎样运动吗?
现代宇宙学说
哈勃星系运动模型:
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理解那些星系是如何运动的,我 们可以建立星系运动模型,了解星系运动的特点。
现代宇宙学说
实验:制作星系运动模型。观察气球充气后, 两点的变化
实验表明,在气球胀大的过程中,对气球表面上任何 一个小圆点而言,其他的小圆点都在不断地离它而去。
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现代宇宙学说
史蒂芬·霍金,广泛尊崇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 出的科学家。黑洞理论和“大爆炸”理论的创立人, 著名的《时间简史》的作者。
霍金预言宇宙的两种结局 1、会永远的膨胀下去。 2、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 处终结
小视窗:黑洞理论
黑洞是怎样产生的呢?
宇宙中某些恒星能产生巨 大的引力,使得即使光也无 法向外射出,从而切断了恒 星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黑 洞”诞生了
2、现在的宇宙处于 不断的膨胀之中
3、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 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
大爆炸宇宙论
“日心说”挑战了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 说”,否定了基督教上帝创造一切的教义,使神权统治 的根基产生了动摇,因此遭到了教会势力的残酷镇压。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史蒂芬·霍金,广泛尊崇为继爱因斯坦之 后最杰出的科学家。黑洞理论和“大爆炸”理 论的创建人,著名的《时间简史》的作者。
17岁的霍金患病后只能永远坐在轮椅上 并且失去了语言能力,这位全身只有三个手指 能动的残疾人,却依靠惊人的毅力完成了一系 列惊人的关于大爆炸和黑洞的理论。
大爆炸后物质膨胀,冷却形成星系示意图
大爆炸宇宙产生示意图
1)星星出现(10亿年) 2)我们银河产生 (50亿年)
3)恒星、银河并演变成我们今日所 知的宇宙
4)现在宇宙持续膨胀中(150亿年)
大胆猜测:宇宙的将来
永远膨胀下去,不断地扩大, 我们将看到所有星系的星球老化、死亡, 剩下我们孤零零的,在一片黑暗当中。
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星系运动模型。 气球充气后,两点的变化
星系在膨胀的宇宙中就好比在气球表面上的 紅色标记。当气球膨胀时,两个星系远离对 方的速度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正比。
哈勃望远镜的记录:
宇宙中的伽玛射线大爆发
美国航空航天局科学家们通过测算发现, 宇宙中的星系正在以加速度离我们远去, 也就是说,宇宙的确在加速膨胀。
小视窗:黑洞理论
黑洞是怎样产生的呢?
宇宙中某些恒星能产生巨大 的引力,使得即使光也无法向 外射出,从而切断了恒星与外 界的一切联系,“黑洞”产生
在地球上视察到宇宙中的星系都 在远离地球而去,能否说明地球 是宇宙大爆炸的中心?为什么?
无论地球上视察, 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视察, 都可以视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视察 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 其实,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
在向地球传播着。我们年看到的恒星爆炸的光
是白光,而不是在不同时间到达的各种色光。
根据这一事实,你的推断是不同色光在空气中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课件(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

最近的恒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多少? 2:银河系主要由哪两类天体组成?目前能观测到的
河外星系有多少个? 3: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关系是什么?共同构成了什
么天体系统? 答案:1:恒星、4.2光年的比邻星 2:恒星和星云、1250亿个 3: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总星系
且其运动特征和其他行星一样,都具有同
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因此地球
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地球的特殊性
• 1:地球特殊性的体现 • 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的存在
地表植物
地表植物
地表动物
高级智慧生命——人类
火星表面
冥王星表面
土星表面
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物?
外 安全的宇宙环境
生
部
命
了长期以来居于
宗教统治地位的
地心说,实现了
天文学的根本变 革。
太阳系是我们最为熟知的一个星系
3、可见宇宙(已知宇宙)
• A:概念: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 • B:半径:140亿光年
• 注:光年: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光在真 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 1:天体 • 2:天体系统
1:天体
A、概念:宇宙中各种物质的通称 自然天体:星云、行星、卫星等
B、分类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等
注:1:判断天体:是否在地球大气层之外;是否 克服地球引力;是不是某一天体的一部分 2:如不特别说明:一般指自然天体
例1:
•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多选):(A 、D) • A:人造卫星 • B:陨石 • C:飞行的飞机 • D:恒星 • E:月球上的石头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1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教案

《第 1 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宇宙的物质性和运动性、天体的多样性、天体系统的层次性;2.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3.掌握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组成、分类、运动、小行星带、物理特征;4.知道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外部条件、自身条件);5.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解释说明法、推理分析法、归纳总结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二、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三、教学难点1.建立宇宙中的空间概念;2.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四、教学准备课本插图和课件。
五、教学过程新课讲解:1.观测过程(1)古代:、地心说①天圆地方说:A.产生背景:古代的人由于活动范围很小,再加上没有先进的观测仪器,因此往往凭自己的直觉去认识世界。
如当人们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方的,就认为整个大地都是平的方的,并把天空看作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就有了“天圆地方”之说。
正如北朝民歌《敕勒歌》中所说:“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错误原因:“天圆地方说”经历了十分漫长的过程,后来人们通过多方面的观察实践,逐渐发现这个学说是错误的,它与许多实际情况不相符。
产生错误的原因可以用两句古诗来概括,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的《题西林壁》 )。
C.有力证据: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海边的观船情景、地球的卫星照片等,都有力证明了地球呈球形并不是方的,地不是方的同样天也不是圆的。
说明:中国的“盘古开天辟地说”、西方的“上帝创造宇宙说” 、古巴比伦的“闭合箱子说” 。
②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2世纪在《天文学大全》中提出地心说。
A主要理论:该学说认为,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就是宇宙中心,所有天体均围绕地球运转。
B.错误原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浙教版九年级下第一章第一节宇宙的起源(教案4)

第1节宙的起源【教材分析】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
作为本章的导入教材从古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宇宙起源的证据、大爆炸宇宙论三方面介绍宇宙的起源。
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
直到今天,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在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之后发生了大爆炸。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知道宇宙膨胀的现象和证据。
②尝试根据证据建立假说。
③了解大爆炸宇宙论的主要观点。
情感目标:树立科学的宇宙观,以及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尝试根据证据建立假说。
了解大爆炸宇宙论的主要观点【教学准备】课件教材中涉及的实验器材【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述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研究周围的自然界,希望知道自然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而寻找自然界深化的演化的轨迹。
宇宙是怎样诞生的?最终是否会走向终结?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
我国古代就有记载: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即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
那宇宙到底是怎么样的呢?1.概念:宇宙中有上千亿的星系,平均每个星系又有上千亿的恒星和各类天体。
一、古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古时候流传着一个盘古开天地的神话,说的是在天地开辟之前,宇宙不过是混混沌沌的一团气,里面没有光,没有声音。
这时候,出了一个盘古氏,用大斧把这一团混沌劈了开来。
轻的气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气往下沉,就成了地。
以后,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氏本人也每天长高了一丈。
探索宇宙教案(浙教版科学教案)

探索宇宙教案(浙教版科学教案)教案:探索宇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浙教版科学教材第五章“宇宙”,具体包括:1. 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星云等;2. 太阳系的结构: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3.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4. 天文观测工具: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组成,掌握太阳系的结构;2. 能够描述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3. 了解天文观测工具的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宇宙的组成、太阳系的结构、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2. 教学重点:天文观测工具的原理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宇宙模型、太阳系模型、地球仪、望远镜模型;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宇宙模型和太阳系模型,引导学生对宇宙产生兴趣,提出问题:“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太阳系有哪些行星?”;2. 讲解:讲解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卫星等,引导学生掌握太阳系的结构,讲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3. 实践: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掌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运动规律;4. 演示:通过望远镜模型,演示天文观测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望远镜的原理和应用;5. 练习:让学生用彩色笔在笔记本上绘制太阳系的结构图,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星云等;2. 太阳系的结构: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3.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彩色笔在笔记本上绘制太阳系的结构图,并标注各行星的特征;2. 答案: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周围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将讲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宇宙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宇宙的组成和太阳系的结构1. 宇宙的组成: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宇宙的组成。
1.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练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课程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如制作宇宙探索的思维导图。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与宇宙探索相关的书籍、网站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出建设性的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拓展学习:利用拓展资源,对宇宙探索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学会运用预习、听讲、提问、总结等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
-能够运用实验、观察、分析等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了对宇宙探索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欲望。
-培养了学生的国家自豪感,对我国宇宙探索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增强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树立了探索未知、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
在教学方法上,我计划尝试更多的互动式教学,如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同时,我也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课堂
在作业评价方面,我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认真批改和点评。我会在学生的作业上写下鼓励性的评语,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会指出学生在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相信他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课后作业
1.制作宇宙探索的思维导图,梳理宇宙的起源、组成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等重要知识点。
2.写一篇短文,概述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的主要成就,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3.设计一个实验,模拟宇宙大爆炸的过程,并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
4.查阅资料,了解宇宙探索的最新进展,并准备一份简短的报告分享给同学。
5.思考并讨论:宇宙探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宇宙起源等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1.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教学设计和评析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前期分析】本节课是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
教材中从久远到现代为线索,介绍了人类对宇宙认识的科学史发展过程、宇宙的起源。
但是对于现代宇宙学说内容的理解,学生不可能有感性认识,应让学生运用科学家获得的星系运动特点作为证据,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解释,这种理解和解释过程需要建立一个星系运动的模型。
对学生来说,参照课本的提示建立一个星系运动模型(假说)并不很难,难点在于如何用该模型解释星系运动特点。
所以本节内容的教学安排中,用简单易懂的具体模型解释抽象的天文现象是关键。
通过气球膨胀实验、橡皮筋实验、气球放气实验一系列实验,让学生对星系运动的特点建立认知理解。
本节课的思想性比较强,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料,并补充一些课外资料,运用读图、观看视频、阅读分析资料和讨论等方法,有利于掌握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受到正确的思想观念教育,学习科学家顽强的毅力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2.知道宇宙是有起源的、膨胀的、演化的;3.了解大爆炸宇宙论的主要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建立星系运动的模型,体验、感受并学习建立模型的思想方法;2.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训练学生运用资料、完善知识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3.引导学生掌握和应用图解法、类比法、放大法,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5.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探测的发展,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精神;2.通过了解科学家探索宇宙发展的过程,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哈勃发现的关于星系的运动特点。
难点:知道宇宙是膨胀的、演化的。
【教学器材准备】巨型气球、充气泵、KT板、白板笔、直尺、橡皮筋、图钉【教学过程】【视频】课前播放霍金2002年被浙江大学聘为名誉教授的视频一、视频引入,开启课堂之旅【视频】老师播放星空视频,带同学们看星空师:不局限于这个视频,打开你的视野,关于宇宙,你已经有哪些认识?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了解学生对宇宙已有的认识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宇宙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设计意图】安排两段视频的意图:1、通过霍金2002年被浙江大学聘为名誉教授的视频,拉近科学家与学生的距离;2、通过星空视频,让学生感受宇宙的浩渺,对了解宇宙产生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宇宙的物质形态和特点。
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太阳系结构示意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运动特征,培养
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八大行星基本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
2.用科学宇宙观武装头脑,树立科学的探索精神,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学情分析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来看,地球是普通的,但地球上存在智慧生命,又使地球
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而说明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
重点难点
1.天体及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
宇宙包含了地理学研究的两大视角“空间”和“时
间”。
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从神话→地心说→日心说→星系
2.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发展,如我国载人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美国“勇气”号火星探测器
的成功着陆等,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关注和兴趣。
然后转而衔接到宇宙与地球的关系上。
活动2【讲授】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板书】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板书】1.地球的宇宙环境——宇宙是物质的
【讨论】①何为光年?一光年约为多少千米?
②目前我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的半径约为多少千米?
③面对上题的数字,你有什么感慨?
【归纳】光年为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一光年约为94608亿千米。
目前我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的半径≈94608亿千米×140亿≈1.32×1023千米。
由此可见,宇宙的范围是极
其宽广的,可以说是无边无际的。
宇宙中的奥秘无穷,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索。
【思考】在这个无限时间、无限空间的宇宙中,到底有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活动】讨论一些天文现象及天体,如流星现象、蟹状星云、土星、哈雷彗星、新星、黑洞
等,感知“宇宙是物质的”
【归纳】宇宙间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
宇宙是由形形色色的天体组成的。
【板书】2.天体是有位置的——天体系统有层次
【讲解】天体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讨论】①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如何构成的?
②银河是天上的河流吗?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约有多少个?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的关系如何?
③太阳系的组成如何?太阳为什么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④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如何组成的?
【讲解】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即目前我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由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
在银河系之外,还有大约10亿个同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即河外星系,
河外星系是与银河系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银河系的组成天体主要恒星。
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1000多亿颗。
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
际物质等组成,太阳因质量大而成为太阳系中心天体。
地月系是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由地球和月球组成。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
【板书】
【讨论】①按距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对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进行排序。
②请从运行方向、轨道平面和运动轨迹等方面来描述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
③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有无特殊之处?
【讲解】八大行星是绕日运行的主要天体,按照距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
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它们绕日公转具有共面、同向和近圆性的特点。
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并无特殊之处。
【板书】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