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论文
三峡库区生态农业论文
三峡库区生态农业论文三峡库区生态农业论文1重庆三峡库区发展生态农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1市场信息传递不快重庆三峡库区农民,因为由于处在边远贫瘠的自然环境,交通闭塞,通信不畅,缺乏市场需求的更多的了解,更不用把握市场。
大多是“凭着自我感觉抓生产,跟在别人后面搞调整”,产品质量不高,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和名优特新产品更少;品牌意识不强,持续发展力弱;产业规模小,形成不了支柱产业。
1.2科技推广力度不大重庆三峡库区在农业科技,尤其是生态农业的种植、养殖技术推广上严重滞后。
即使有一些实用技术,也是覆盖面小、科技含量低、粗放经营,产品成本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农民老龄化问题突出,年轻人不爱农、不懂农、不从农,“谁来种地”已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农民缺乏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不能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激烈竞争。
1.3示范基地建设不强重庆三峡库区不少生态农产品没有稳定的生产基地,而是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或零星的小打小闹,没有形成规模,吸引不了市场,缺乏参与大市场流通的能力。
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中介组织不完善,产业链缺乏张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滞后,大多数农副产品以原料进入市场,很难实现更多升值。
2重庆三峡库区发展生态农业采取的有效措施2.1更新观念,切实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第一,要调整品种结构。
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多、人多我新”的原则,向特色化、规模化、优质化、效益化方向发展,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并彻底改变主要从事种自养自足产品的现状,向生产更多优质的产品转变,从而占领省(市)及国际市场。
第二,优化资源配置。
动员和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吸收更多的资金投入生态农业,充分利用现有的山地资源,发展地方特色种植和养殖业。
第三,要畅通流通体系。
把分散、零乱的产品经营,通过专业合作社联系定点销售地,抢占市场,扩大产品销售。
2.2树造品牌,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重庆三峡库区生态农业的发展,应该注重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努力提高生态农业的科技含量。
生态农业发展论文(7篇)-生态农业论文-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发展论文(7篇)-生态农业论文-农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开发模式与发展摘要:介绍了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运行和经营现状,探讨了倘甸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以及生态开发模式,对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与管理策略,以期为实现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可持续1引言生态农业观光园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态旅游。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有效地附加了生态旅游观光的功能,使现代农业不仅具有农业生产性功能,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功能,因此生态农业观光园便产生了。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把农业、生态以及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的经营模式,吸引游人前来观赏、体验、度假、购物、科学考察、科普教育等一系列活动的新型旅游目的地。
2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的开发模式倘甸镇洗勺村村民历史上世世代代以从事单一的农业生产为基本生产生活方式。
然而随着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园区的成功开发和运营,在改变其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注入现代新农村的经营理念的基础上,吸纳大量的本地居民作为参与本项目运营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采用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方式带动当地村民的经济增长。
在以社区为主体的多方参与下,逐步转变社区现有劳动力资源现状,促进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通过签署合作协议,明确政府、公司、社区群众三方的责任和义务,让社区民众广泛参与到园区的建设和管理之中,形成了“政府主导、公司运作、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
2.1政府主导政府的决策和定位是与农业发展有关的关键变量。
生态农业的发展成为一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人类基本的生存和文明进步问题的必然选择,政府应担当起更为积极的角色。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论文1农业生态环境关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1.1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以环境为中介的人与人和谐相处,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其他有益成果的总和[1]。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协调和谐为宗旨,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它追求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而共进共荣,强调人类的自觉和自律。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把生态文明建设同等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个重要部分。
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处,实现人类的永续发展。
1.2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协调好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关系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协调是生态文明建设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
在生态文明的理念下,要求我们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协调好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
农业生产如何实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以及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是生态文明的要求,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的生产发展依赖大气、水、土地等自然资源环境以及国家政策、农业技术等社会资源农业生产影响最大。
农业生态环境实质是指农业生产及其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水资源、大气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以及生物资源等要素的总和[2]。
同时农业生产过程中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污染破坏,并且农业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破坏不能及时的发现,一旦遭受破坏并且很难恢复。
因此,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必须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如何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是农业良性发展的需要也是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
1.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关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农业是与自然联系最密切的产业,如何发展好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一项重要内容。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所依赖的基本条件,农业生态环境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农业生态环境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生态环境系统的变化发展。
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发展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农业生态环境破坏则导致农业发展受阻,农业生态环境优良,农业就可以得到可持续发展。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对策论文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对策论文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对策论文摘要:结合生态农业的定义,分析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提出发展生态农业的具体措施和主要方向。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是强调结合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点,把其充分运用到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中,克服传统农业的缺陷,寻求人与自然的健康发展,构成有机物与无机物、生态环境内外部结合,实现农业体系中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生态农业要从地区的实际出发,合理搭配农林牧副渔等产业的比例,通过合理的投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效提高。
1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1.1生态农业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我国现阶段是各行各业都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发展在向现代化进程迈进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急需解决的现实困难,例如滥用化肥、农药,农业污染等社会问题。
我国农业生产因大量使用化肥,引起了土地污染、水体污染,土壤生产力降低、农副产品质量低下。
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生产因大量使用农药,致使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农产品污染,农田的生产能力失调,严重影响了资源的再生和人类的生活。
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同时要减少对自然的掠夺和滥用,有效保护自然资源,使其得到可持续发展,为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2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长远发展生态农业是吸收传统农业在种植过程中的优势,发挥现代化科学技术对农业的贡献,即做到回归自然,又注重全面有效规划,就是在发展模式中合理分布种植业、加工业、养殖业等大农业的思路,这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必须条件。
生态农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土地的利用效率、资源的利用效率,继而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的经济效益。
生态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因重复、合理的使用资源、促进物质和能力的转换,而显著提高农业的生态效益。
在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农业产品时,满足人们日益多样的生活需求。
可以说,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有序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
1.3生态农业符合市场经济的需求生态农业发展中集合了我国传统农业的优势,吸收了国外农业发展的精华,在将农业本土化的进程中,按照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方法和要求,遵循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理论进行生产,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质量和经济效益,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论文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涉及到农业种植、养殖、水资源保护、土壤保护等方面,本文将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农业污染防治、农业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可以有效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虽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但同时也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将面临严重威胁,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将受到严重制约。
其次,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土地面积却相对较小,粮食生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如果农业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将会对粮食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进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最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对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会对土壤质量、水质量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加剧生态环境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健康和生存造成威胁。
二、农业污染防治农业污染是导致农业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农业污染,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农业废弃物处理。
农业废弃物的堆肥化和有机肥的利用是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有机肥的加入,可以使土壤变得更加肥沃,提高土壤的水力性、透气性和保水性,有助于促进植物生长。
农业耕作技术改进。
对于固定农田,可以采用轮作、留茬、措施等方式改善土壤,促进农作物生长,减少农药、化肥等农业化学品的使用,降低农业环境污染。
科学用肥。
正确使用肥料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科学配比和使用肥料能够充分发挥肥料的作用,减少化肥的使用,避免因肥料过量使用造成的环境问题。
三、农业资源节约利用农业资源的节约和利用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论文(全文)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论文(全文)1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内涵现代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的农业发展的模式主要是可以更好的建立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而且同时是以人工干预的方法来使得一定范围内的农业生态系统有了一定程度的良性循环的发展,从而实现了农业资源方面的高效的利用,这样可以有效的使得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式得到完善。
现代可持续、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主要是更好的成立相对而言比较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而且同时凭借人工干预的方法更好的保持小范围内的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化利用,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农业规模化以及产业经济化的发展模式,而且同时其最大的目的是现行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下出现了耕地的资源有很多的荒漠化以及贫瘠化的问题,这样就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经济转型。
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环境的需要以及占用后代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型模式”,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核心问题就是通过对农业生产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的高效化,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农民的收入和经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慢慢的实现资源的节约型、环境的友好相处,这样更好的促进农业可持续化发展模式的良性发展,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现代化发展的基础。
2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2.1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对环境的污染进行降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是现代化科技技术成功和传统的农业精华进行有效的结合。
它可以充分的重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共生,将间作套中就似乎恶化立体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有效的利用,并且将空间进行多次多层的利用,降低系资源的有效投入;同时,还必须要将农业、林业、畜牧业等进行有效的结合,充分的使用原料,并且有效的变废为宝,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转化率和农业废弃的再生循环,有效的对资源的有效性和农业生产发展之间的需求的增加之间的矛盾有效的环节;对于生态农业技术的发展还必须要重视对新技术的改进,通过使用生物肥料和化学、物理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的技术的使用,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少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促进农业的发展。
生态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篇一: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在中国具有远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地位。
在当今世界中,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农业像中国这样长期困扰着整个经济的发展,成为左右中国政治、经济、生活的持久因素。
中国究竟应选择怎样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便构成了中国如何迈向 21 世纪的主要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关键词:生态农业科技农业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转向多样化、优质化。
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
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面临着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
这样,就要求我们致力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留发展后劲,以促进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不断完善、进步。
1 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1.1 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找到一条根本途径生态农业吸取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国外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从我国国情出发遵照生态学的原理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战略的转移和加速农业现—2011 年 12 月1.2 生态农业现基本内容。
一、生态环境与农业的发展一国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农业长期有效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水、空气、生物群落等自然要素,也离不开生产者和他们使用的生产工具、技术和科学。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农业生产、农业社会、生态环境和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因此,无论在任何发展阶段,农业和生态环境都有着密切的动态关系: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给农业提供有力的支撑,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另一方面,农业的发展必然会对环境产生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遵循自然规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能实现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反之,违背自然规律,无视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就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论文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论文1. 引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世界上的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生产技术不断创新,化肥、农药的运用等使得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度提高,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贡献。
但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生态环境却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如农用化学品的过度使用和排放等问题,对环境的破坏已经引起了人们的越来越多的担忧。
因此,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并进行治理,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
2.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2.1 概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指的是保护耕地、森林、草原、水资源、生物多样性、气候等方面的环境,保障生态环境的稳定与良性循环。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护耕地:遵循“耕地保护、节约集约利用,保障人民群众生存生活”的方针,制定耕地利用和保护政策,防范无节制开垦土地、非法占用耕地等情况的发生;•保护森林、草原:保护森林和草原,维护其生态环境功能,遏制砍伐滥采等行为,推动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保护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防止水污染和水危害,保证水资源的安全供应;•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保障生态系统完整,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良性循环;•保护气候: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推动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等,保障气候的稳定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 增加投入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增加投入。
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引导,增加农业相关的经费投入,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2.3 建立监管体制建立健全的监管体制,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制定处罚机制和补贴政策,引导农民和农业企业在确保高效率的同时,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2.4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关键在于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生产上采用更加环保、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例如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等,提高农业生态效益,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生产和管理上兼顾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论文(全文)
基于可持续进展的生态农业论文一、唐山市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进展中的作用生态农业是以生态为基础、以经济进展为导向、以社会效应为目标,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进展。
生态系统的基础性、目标性和导向性是由它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因此,只有先理解了生态农业的特点,才能理解它在农业经济可持续进展中的作用。
(一)唐山市生态农业的特点唐山市生态农业的特点是:综合性、多样性和高效性。
1.综合性。
生态系统的综合性,主要是坚持以农业整体为中心,协调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方效益,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能源的再生,以达到调节整个农业产业结构的目的。
2.多样性。
生态农业的核心是科学技术,通过生态模型的技术方式来实现特定经济作物的增值生产,以生态工程的技术手段来平衡各地区的区域优势,将技术与社会需要、当地实际协调,形成区域农业多样性进展。
3.高效性。
生态农业凭借其循环、再生的综合性,通过对物质的深加工和能量的循环再利用,提高了农民的增值收益,加快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改变了局部农业产业结构。
(二)唐山市生态农业的作用唐山市生态农业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实现唐山市农业经济可持续进展中的作用。
第一,综合作用。
唐山市自身耕地面积少但农业资源丰富,生态农业利用其综合性的特点,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地区经济状况,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济作物交叉经营和交替治理的模式,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有效转换。
第二,多样性作用。
生态农业利用科学技术的手段,在唐山市不同区域设立不同生态模式和生态工程,按照地区经济的增长需要,进展多样性的区域农业经济。
第三,高效作用。
生态农业继承发扬了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优点,摒弃了传统农业效率低产量少的弊端。
同时弥补了现代农业高污染、高投入、低回报的缺陷,将现代农业提升至生产密集化、资源循环化、技术科学化、进展持续化的高效率高收益生产经营模式。
二、唐山市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进展中的问题唐山市在生态农业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工作中,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让人诟病的问题。
农业生态学结课论文
农业生态学结课论文第一篇:农业生态学结课论文浅谈农业生态学的发展与展望摘要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物与农业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和变化规律及调节控制的生态学重要分支学科,是一种农业应用性学科。
它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基础作用、综合作用、带动作用、关键作用和渗透作用。
农业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产生期、发展期, 目前已迈入完善期。
而新世纪的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会越来越突出,农业生产的需求会越来越紧迫,这就要求农业生态学走高效持续的模式,为推动生态农业建设是实践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农业生态学发展展望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物(包括农业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与农业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其目标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安全、高效,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并最终达到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农业生态学在现代农业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多方面的作用。
20世纪农业生态学有了较快发展,进入新世纪,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又面临新的机遇。
1农业生态学的学科地位和作用1.1 基础作用农业生态学的基础作用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首先,农业生态学揭示的规律(如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规律,生物与环境互适互作规律,生物物种间的相生相克规律等)是农业科学的最基本规律,是学习和研究其他农学学科的基础;其次, 农业生态学的原理和规律, 如“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等,是指导农业生产实践的基础;第三,任何从事农业科技的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行政管理人员,都应具有农业生态学的思维方式、方法和基本知识。
否则,在生产实践中行不通。
1.2 综合作用农业生态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1)农业生态学知识的综合性。
在研究农业生态学规律时,除应具有较丰富的农业生产实践知识外,还应具有物理学、化学、数学、土壤学、气象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畜牧学、林学、水产学、园艺学、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同时还要运用历史、经济、政治、地理、法律等社会科学知识。
生态农业论文发展生态农业的几大障碍
生态农业论文发展生态农业的几大障碍随着人类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和对于食品安全需求的日益提高,发展生态农业成为了农业领域的热门话题。
生态农业具有环保、健康、经济等多方面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和推崇。
但是,发展生态农业也面临着许多的障碍与困难,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1. 土地资源难以满足生态农业的需求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而现今社会的土地资源已经变得越来越紧张。
而且,生态农业需要对土地进行休耕和轮种,这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难以实现。
此外,因为生态农业种植方式要求农民更加注重生态品质,这需要他们逐渐改变传统的农业观念和种植方式,从而增强耕作技术的掌握。
这是时间和人力的巨大消耗,对于大规模的生态农业发展来说难以承担。
2. 技术难以普及生态农业需要采用新的技术手段,例如生物控制、有机肥料等,而这需要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研究和探索。
现在,虽然社会对于生态农业技术的需求不断加强,但是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却十分匮乏,面对资金也是单薄的状态。
这使得生态农业的技术难以为农民所掌握,从而阻碍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3. 消费者对于生态产品不够认可尽管生态农业的理念在大众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是消费者却不一定会选择购买生态农产品。
很多消费者关注的依旧是价格,而没有对于健康和环保的意识和需求。
而且,市场对于生态农产品的认证标准和证明机制并不完善,顾客往往难以辨别生态产品的真伪和质量,影响着市场对于生态农业的认可和接受程度。
4. 外部经济支持不足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政府的财政支持成为了生态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府的关注度和投资力度并不足够。
此外,生态农业星期间面临市场风险和不稳定性,不被银行和金融机构看好与支持。
这使得生态农业的发展受到了长期的制约和困扰。
综上所述,尽管生态农业已经成为了时间的热门话题,但是生态农业的发展也面临有诸多的障碍与限制。
在未来,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农业专业人才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够显著的提高生态农业的发展水平,并增加市场对生态产品的接受度和认可程度,进而推动整个生态农业的良性发展和长期稳定。
生态农业发展思考论文
生态农业发展思考论文1生态农业的特点1.1生态农业是以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前提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产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组织为原则进行生产;要以大力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为手段,促进各种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提升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
1.2生态农业是以现代工业和高新科技为基础生态农业是在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的前提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农业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
在充分发挥和利用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土壤肥力、持续增产、持续协调、持续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来实现农业发展的一种模式。
1.3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生态农业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1.4生态农业是一个现代农业体系生态农业通过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2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过量使用化学合成的物资农业增产增收,一靠科学、二靠化肥、三靠农药来保证。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不仅污染了环境和产品,而且造成土地板结,不能维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造成作物品质下降,生态环境严重退化。
2.2生态破坏现象较突出一是农村大修大建损坏了天然植被,导致山体滑坡;二是农业综合治理忽视了生态保护,导致田埂山坡“遍山红”;三是大力发展经济林木和经济作物,破坏自然环境,如坡面杂草一扫而光等。
2.3废异物处理技能有待提高废异物如垃圾、工业废品、养殖场粪便残渣等污染较重,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亟需处理。
2.4废物处理资源化技术有待提高当前,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生产新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突破,技术体系不健全,使环境污染不仅将“小污”变为“大污”,而且“小污”酿成“大害”。
浅谈生态农业发展建议论文
浅谈生态农业发展建议论文浅谈生态农业发展建议论文1清镇市生态农业的成效与创新1.1取得的主要成效1.1.1初步构建了清镇保供蔬菜周年生产的基地体系2011年至今,以各乡镇区域气候、生态条件为基础,结合贵阳市保供蔬菜品种需要,初步形成了蔬菜周年生产上市格局。
重点在贵黄沿线和321国道沿线的红枫湖镇、站街镇和卫城镇交通方便、生产基础好的区域布局构建大宗蔬菜常年保供专业蔬菜基地,在暗流镇布局夏秋以辣椒、白菜为主的周年保供蔬菜基地,在新店镇鸭池河低海拔区域和高海拔区域布局以豌豆品种为主的梯次周年生产基地,形成了不同生产基地周年生产衔接模式和同一基地不同海拔层次周年生产衔接模式。
如红枫湖镇大冲村、右七村、簸箩村等就形成了速生叶菜周年多茬生产的种植模式(如青梗菜/生菜/油麦菜/芥菜/苋菜等)。
1.1.2初步构建了农业高效生态化栽培技术体系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基本要求,推广露地节水灌溉、高厢覆膜、微蓄微灌等配套技术,以杀虫灯、色板、性诱剂、生物制剂等绿色防控措施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如在“两湖一库”保护区红枫湖镇大冲村、右七村等建立了新型生态环保农业投入品综合应用绿色蔬菜示范基地200hm2。
通过这些生态环保投入品的配套综合应用,绿色蔬菜核心基地每667m2可减少农药施用4~6次/a,用药量下降50%以上,土壤有效成分也得到显著提高,并且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得到有效控制,达到了国家绿色食品规定,蔬菜产品农残也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
1.1.3探索了新形势培植新型农业产业的机制和农业投入机制探索了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形势下,面对市场培植新型农业产业的机制和农业投入机制。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逐步认识到农业部门工作的方向性和工作方法的重要性,相应加大了综合配套投入,有效促进了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加快了产业培植和发展的速度。
如贵阳市交通局、移民办与水利局等部门的项目资金逐步向农业生态化基地倾斜,3a用于蔬菜生态种植项目基地的沟渠、路、大棚和喷灌等设施的综合配套建设就达2000多万元,有效促进了新形势下新产业培植和发展机制及农业投入机制的建设。
生态农业论文-发展生态农业的几大障碍
生态农业论文-发展生态农业的几大障碍引言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障碍和困惑。
本文将探讨发展生态农业的几大障碍,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障碍一:经济压力发展生态农业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包括改善土地环境、引进有机农业技术和培育生态农产品市场等。
然而,很多农民面临经济压力,难以承担这些费用。
此外,生态农产品市场的销售周期较长,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这对农民的经济收益也是一种考验。
障碍二:技术缺乏生态农业在实践中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有机农业技术和生态农业管理方法。
然而,许多农民在技术方面存在缺乏和不足。
他们对于有机农业技术的了解和运用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导致生态农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因此,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保障。
障碍三:市场需求不足发展生态农业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需求。
然而,由于消费者对于生态农产品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不高,他们对生态农产品的需求往往不能满足生态农业的规模和发展需求。
此外,生态农产品的价格相对较高,也限制了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因此,加强对生态农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消费者对其认知和理解,是发展生态农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障碍四:政策支持不足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然而,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对于生态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政策法规还没有完善。
这导致农民在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面临一些困惑和阻力。
因此,加强对生态农业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是解决该障碍的关键。
障碍五:传统观念影响传统农业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和推广。
一些农民对于传统农业模式深信不疑,认为生态农业不可行或者效益低于传统农业。
这种观念的影响和强化,使得农民不愿意改变现有的农业模式,对生态农业抱有抵触情绪。
生态农业发展对策建议论文
生态农业发展对策建议论文生态农业发展对策建议论文1发展生态农业优势分析由于一直以来各级政府非常重视“三农”工作,农业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快速发展。
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基础条件。
1.1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菏泽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8.33万hm2,其中粮食作物63.47万hm2,瓜菜等高效经济作物64.86万hm2,粮经作物面积比例达到49.5:50.5。
饲草作物突破1.33万hm2,三元种植结构初步形成。
菏泽市有林地发展到19万hm2,农田林网72.13万hm2,林木覆盖率达到33.2%,居全省第一位;大牲畜存栏量82万头,羊存栏800万只,猪存栏267.5万头,禽存栏3244万只;“上粮下渔”、植藕面积分别达到2万hm2和2.13万hm2。
1.2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菏泽市优质小麦达到32.67万hm2,占小麦面积的88%;优质抗虫棉面积达到100%;优质花生面积达到90%以上;优质瓜菜面积进一步扩大,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1.3农产品质量逐步提高菏泽市建立了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企业和生产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发展迅速,无公害农产品达到54个、生产基地发展到6万hm2以上。
1.4区域布局更趋合理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原则、菏泽市形成了集中连片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优质小麦专业生产乡镇达到83个,优质棉花25个、花生23个、西瓜18个、蔬菜62个、食用菌8个、蚕桑10个、中药材6个、花卉5个、杞条3个。
菏泽市10大类农作物生产基地面积达到53.33万hm2以上。
1.5农业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菏泽市复种指数达到186%,基地农作物基本实现了良种化;农作物反季节、保护地栽培面积超过30万hm2。
农业标准化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逐步被广大农民接受,一批先进适用农业生产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1.6农业品牌数量明显增多有4个县区、10个单位的14种蔬菜产品获准进入北京五大农贸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前景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随着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农业生产从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
在这种背景下,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1.生态农业的基本介绍以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资源、环境、效率、效益兼顾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
中国的生态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和某些乡镇企业在内的多成分、多层次、多部门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系统。
20世纪70年代主要措施是实行粮、豆轮作,混种牧草,混合放牧,增施有机肥,采用生物防治,实行少免耕,减少化肥、农药、机械的投入等;80年代创造了许多具有明显增产增收效益的生态农业模式,如稻田养鱼、养萍,林粮、林果、林药间作的主体农业模式,农、林、牧结合,粮、桑、渔结合,种、养、加结合等复合生态系统模式,鸡粪喂猪、猪粪喂鱼等有机废物多级综合利用的模式。
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
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2.生态农业的特点a.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b.多样性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c.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d.持续性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4. 我国生态农业的几种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
目前,我国生态农业的实验和研究正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许多生态农业试验点不断涌现,并创造出较为理想的生态农业模式。
基塘式水陆结合模式以我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为典型代表。
这里地势低洼,常受水淹。
农民就把一些低洼田挖成鱼塘,挖出的土将周围的地势垫高,并将各个池塘隔开,叫做基。
在基上种果树、蔬菜、甘蔗,分别称为果基鱼塘、菜基鱼塘和蔗基鱼塘。
在基上种桑养蚕,形成桑基鱼塘。
桑基鱼塘基上的桑树是生产者,蚕以桑叶为食,是第一级消费者,生产丝、茧、蛹,排出蚕粪。
塘里的鱼是第二级消费者,为充分利用各种饲料和立体空间,施行不同鱼种分层放养,上层鱼吃剩的残余物及粪便成为下层鱼的饲料,鱼类的排泄物和其他动植物的残骸又被微生物分解为含氮、磷、钾的简单物质,混入塘泥。
这种塘泥肥力高、肥效长,又有抗旱和防止杂草滋生的作用,是施用于桑基的好肥料,从而进入新的循环。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水陆相互联系、动植物相互作用、物质循环和能量层层利用的农业生态系统,形成“桑茂、蚕壮、鱼肥大,鱼肥、泥好、桑茂盛”的有机联系。
基塘生态系统不仅资源利用率高,生产率也很高,经济效益也非常显著。
种养加综合利用模式北京市大兴县留民营村是世界闻名的生态村。
全村按照生态学能量流动原理,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为了充分利用秸秆,重点发展了饲养业,先后建立起奶牛场、鸡场、鸭场、猪场和养鱼场。
与此同时,为农业服务的饲料厂、面粉厂、食品厂也相应建立起来。
逐步形成一个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种养加多种经营的生产结构。
留民营村以农作物秸秆和粮食加工产生的米糠、麸皮作为饲料送到饲养场,牲畜粪便和部分秸秆进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供农民作生活燃料。
沼气渣和水,一部分送至农田,一部分送至鱼塘,一部分沼气渣加工后又是好饲料。
鱼塘的塘泥又是农田果园的好肥料,豆制品厂的下脚料用来喂奶牛和猪。
鸡粪既用做肥料,发酵除臭后又是猪的好饲料。
通过这样的综合利用,不仅促进了系统内粮食、牲畜生产的发展,增加了经济效益,降低了污染,净化了环境,还改变了农田施肥结构,使初级生产的光能利用率、能量转换率和秸秆还田率都大大提高,从而促进了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增加了农业发展的后劲。
稻萍鱼共生模式我国湖南省湘潭县农技站建立的稻、萍、鱼共生模式,是在同一块田里种稻、繁萍、养鱼,充分利用土、水、肥、气、热等自然资源。
其做法是:起垄栽培水稻,垄面湿润养萍,垄沟养鱼;或大小行栽种水稻,在大行内挖沟养鱼,水面养萍,形成稻—萍—鱼立体结构。
这种立体结构充分利用了稻、萍、鱼的互利关系,并根据它们不同的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巧妙地组合在一块水田里,从而使其有较高的物质、能量利用率和转化率,而且减少了用工,降低了成本,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生态农业的现状及问题目前,虽然我国在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不能否认,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正成为限制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一、理论基础尚不完备。
生态农业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包括农学、林学、畜牧学、水产养殖、生态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加工技术以及社会科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的支持。
以前的研究,往往是单一学科的,因此可能对这一复杂系统中的某一方面有了一定的甚至是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是对于这些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还知之甚少。
因此,需要进一步从系统、综合的角度,对生态农业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要素之间的耦合规律、结构的优化设计、科学的分类体系、客观的评价方法方面。
这种研究应当建立在对现有生态农业模式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必须超越生物学、生态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之间的界限,应当是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需要多种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需要建立生态农业自身的理论体系。
二、技术体系不够完善。
在一个生态农业系统中,往往包含了多种组成成分,这些成分之间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
例如,为了在鱼塘中饲养鸭子,就要考虑鸭子的饲养数量,而鸭子的数量将受到水的交换速度、水塘容积、水体质量、鱼的品种类型和数量、水温、鸭子的年龄和大小等众多条件的制约。
在一般情况下,农民们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对这一复合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而简单地照搬另一个地方的经验,这是非常困难的,往往并不能取得成功。
但目前在生态农业的实践中,还缺乏技术措施的研究,既包括传统技术如何发展,也包括高新技术如何引进等问题。
三、政策方面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
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使生态农业得到真正的普及和发展。
而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与保障体系。
虽然目前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对于生态农业政策的贯彻,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
在有些地方,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使得农民不能对土地、水等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
四、农产品价格方面的因素,有时也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
因为对于比较贫困的人口来说,食物的安全保障可能更为重要;但对于那些境况较好的农民来说,较高的经济效益,可能会成为刺激他们从事生态农业的基本动力。
五、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不能适应要求。
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服务与技术是同等重要的。
但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服务体系,在一些地方,还无法向农民们提供优质品种、幼苗、肥料、技术支撑、信贷与信息服务。
例如,信贷服务对于许多地方生态农业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于从事生态农业的农民们来说,盈利可能往往在项目实施几年之后才能得到,在这种情况下,信贷服务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除此以外,信息服务也是当前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因为有效的信息服务将十分有益于农民及时调整生产结构,以满足市场要求,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另外,尽管必要的激励机制是十分需要的,但生态农业应当更趋向于开发一种机制,以使农民们自愿参与这一活动。
要想动员广大的农民自觉自愿并能够自力更生地通过生态农业发展经济,能力建设自然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建立比较有效的能力建设机制,对于更为重要的基层农民来说,很少得到高水平的培训与学习的机会。
六、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不高。
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但在中国的许多农村地区,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目前生态农业的实际情况还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因为在一些地方,仅仅依靠种植业的发展,难以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收益。
中国加入WTO,既为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之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势,生态农业的发展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而其中,农业的产业化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据估计,到2030年前后,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
土地资源相对短缺,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而人口在继续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已经成为困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必须通过在生态农业中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的产业化水平来实现。
七、组织建设存在着不足。
在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组织建设是一个重要方面。
正如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所指出的那样,新的挑战和问题的综合与相互依赖的特征,与当前的组织机构的特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这些机构往往是独立而片面,与某些狭隘决策过程密切相关。
中国当前的生态农业,也同样存在这种组织建设的不足。
八、推广力度不够。
虽然生态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政府也较为重视,但仍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101个国家级生态农业县与全国相比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
从总体而言,沉重的人口压力,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农业的面源污染在许多地方还十分严重,水土流失、土地退化、荒漠化、水体和大气污染、森林和草地生态功能退化等,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