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作者:王倩来源:《新一代》2019年第15期摘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应该具备一定的思维品质,将历史理解、价值观等包含在内,用于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针对其中的教学目标、方法和评价模式做出有效的变革,这样才符合当下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

本文基于新改革背景下,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以期为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学科素养高中阶段的核心素养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应该将学生放于主要的位置上,教师始终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历史观念。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历史教师尽量要平衡教书和育人的关系,转变当下的理念,然后采用一些全新的方法,构建一个完善的历史教学体系,为高中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明确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提供一些操作性和指导性强的支持策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应该将课程开发看做是一项关键的内容,首先要明确设计目标,然后在新课程理念下去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深刻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是一个系统的任务,需要在不断深化的时候,加强学生对这门学科的认知。

同时,在确定了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后,应该准确的把握两个知识点,一方面是教学目标同高中生的心理认知是否符合;另一方面则是目标具备可行性的特点,要将其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然后在目标的引导下突破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

以刚刚入学的高中学生为例,要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就应该确定三个教学目标。

第一,经过了第一章节的学习以后,学生对于朝代更换、不同时代的政治体系要有一个具体的认知。

第二,学生对于不用朝代的政治制度、地域变化等具备一个整体的感知。

第三,在学习朝代历史的时候,需要阐述出这个时代的代表性人物,这个人物做了怎样的事件。

等到这三个目标确定以后,再按照教材的基本内容去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这样也能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建议。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展开讨论。

在对背景进行了介绍。

接着在首先解析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然后探讨了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提出了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策略、引导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方法以及提升学生历史信息素养的途径。

在对所提出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讨论,有助于指导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意识、历史思维能力、历史信息素养、培养、引导、提升、达成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课程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推进教育现代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历史意识、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信息素养等方面。

这些素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实和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评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在新课改的框架下,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地位和作用,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还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发展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历史信息素养也是关键,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信息检索技能。

2. 正文2.1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解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它包括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历史概念的应用能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能力、历史文献和资料的解读能力、历史问题的思辨和评判能力等方面。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教育文档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教育文档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1997年国际组织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此后多国家、多地区纷纷开展教育改革,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体系在多国逐渐形成。

反观中国的教育体系,自2003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历史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来,我们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以三维目标为导向的历史教学模式,可是这种教学目标“一是三维目标作为中学课程总目标,并没有真正突出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本质区别要求;二是在能力要求的层面上,现行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能力目标要求都在一个层次上,缺少明晰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学段梯度层次”[1]。

因此,新的一轮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可喜的是201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课程改革新要求,2016 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改革的方向,成为今后我们国家培养新世纪面向未来的新人才和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杆。

那么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由哪些内容组成呢?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呢?笔者拟着重从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提高策略作探讨。

一、高中阶段历史学科素养的组成素养是一个人品德、品格、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个人由出生以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自我学习等综合因素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综合素质,至于学科素养往往具有明显的学科特征,不同的学科对学生的具体学科素养要求不同,但指向相同,即通过本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实现一种学习目标,即以学科知识为依托逐渐形成一种具有本学科鲜明特征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价值观导向及学科品质等因素构成的素质。

抛开学科界限,“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 品格与‘关键'能力,是思想、品性、知识、技巧、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的高度融合”[2],核心素养体现了对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要求,这是未来人才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_1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_1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布时间:2021-08-17T15:57:30.45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0期4月作者:余红英[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的经济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对教学体制进行改革余红英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中学 33460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的经济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对教学体制进行改革。

身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需要以新教改为指导思想,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引导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思考,锻炼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引言历史是高中教育阶段中的基础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较为复杂,对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有非常关键的影响。

教师一方面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薄弱之处来调整教育教学思路及方向,确保对症下药。

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主动接受优秀思想文化的熏陶以及教育,逐步发展个人的核心素养。

一、充分发挥教学案例的作用提升历史核心素养要想更好地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需充分发挥教学案例的作用,创建针对性的教学情境。

通过调查不难发现,现在的不少影视作品都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与真实事件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不利于高中生历史思维模式的创建。

因此,教师需要查找相关历史案例,并把其运用到教学工作中,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所学历史知识,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

历史案例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观看相关案例和影视作品,例如在某影视作品中,孝庄太后说出了一句“我是孝庄太后”,教师可以暂停,并让学生思考这句话说得对不对,为什么?从而引出,孝庄太后是其去世之后的谥号,其生前是不知道自己的谥号的,所以是错误的。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高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对于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的学习效果和素养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历史意识、历史知识与历史文化表达能力等方面。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学习环境构建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等方面,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教学内容设计1. 突出历史概念与思维训练在历史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要突出历史概念的学习和思维训练。

历史概念是历史知识的基本组成部分,学生要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要求对历史概念进行理解和运用。

通过训练学生对历史概念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认知能力,使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批判性思维。

2. 多角度的历史故事呈现历史故事是历史教学的精髓所在,教师在历史教学的内容设计中需要多角度地呈现历史故事,打破单一故事的叙述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去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等,形成较为全面的历史认识和历史理解能力。

3. 增加历史实证案例的引用在历史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加强历史实证案例的引用,通过实证案例来证明历史知识的真理性和客观性,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性认识和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知识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方法选择1. 启发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历史思维和历史认知能力的培养。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的教学方法。

通过启发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学生对历史概念和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历史教学中,可以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认知能力。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历史问题、历史事件的起因、结果和意义,培养学生历史批判性思维、历史分析能力和历史判断能力。

新课程改革深入中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略

新课程改革深入中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略

新课程改革深入中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略【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新课程改革中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略。

首先介绍了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接着从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理论基础、新课程改革对其的影响、教师角色转变、课程设计、学生参与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展开分析。

结论部分总结了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略,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影响,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具体的指导和策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新课程改革、教师角色、课程设计、学生参与、评价方式、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课程改革深入中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略方面,背景介绍是必不可少的。

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于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新课程改革对传统的历史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需要探讨和研究如何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更好地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历史学科素养培养旨在通过历史学科的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历史方法和历史情感等方面全面提升,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历史、认识历史、尊重历史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历史学科素养培养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教育话题,而新课程改革则为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为丰富的实践条件。

针对新课程改革深入中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策略,旨在深入了解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影响,并探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转变以及课程设计、学生参与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策略。

通过此研究,旨在为高中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提供理论基础,为高中历史教育的实践提供参考,从而促进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理解和能力的提升,全面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胜任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摘要:高中历史教师要明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高中历史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核心素养的养成策略。

应培养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不仅仅是为了升学和考试,还是落实素质教育的表现,有助于高中教学实现“育人”这一目的,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综合能力突出的人才。

基于此,本文对历史核心素养以及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史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目前,在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学生尚未形成唯物史观、时空观念薄弱、史料实证能力欠缺、历史解释出现偏差或错误、家国情怀不足等问题。

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努力,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尊重史实,有针对性地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 历史核心素养历史核心素养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包括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等,每一项素养都十分重要,发挥着关键作用,具体概念和意义如下:1.1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一种可以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发展规律的方法,其中涉及到了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等。

1.2 时空观念时空观念要求学生可以对历史事件中的事物和人物进行分析与思考,明确其中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之间的联系,在脑海中构建相应的时间和空间体系,并实现正确的认知。

1.3 史料实证史料实证素养要求学生可以在历史资料中对其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分析,并可以灵活的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情况。

1.4 历史解释历史解释能力要求学生可以在分析历史资料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正确的理解、理性的分析和评判,并可以正确的叙述历史、理解历史,理性的认识历史价值,拥有正确的历史情感和历史价值观。

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杨森

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杨森

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杨森发布时间:2021-09-15T15:36:35.740Z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6月作者:杨森[导读] 新高考给高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不可避免对高中历史教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新高考背景下,逐渐侧重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养成,并且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当在新高考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杨森重庆 400700摘要:新高考给高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不可避免对高中历史教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新高考背景下,逐渐侧重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养成,并且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当在新高考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且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提升学生在高中历史课堂当中的学习效果,所以本文将探讨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达成的重要意义以及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达成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历史教学;核心素养;达成策略引言:历史教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历史学习认识到历史对于我们生活的意义,也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历史学习,明白自己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自身理应为了社会的构建,贡献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而教师在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为学生开展历史教学,能够让学生多元化的提升自己,而且能够对于历史学习,提高自主探究的意识,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来为学生开展高校的历史学习,并在教学过程当中有效的融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

一、核心素养内涵2017年版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显示,核心素养是个体生活所必须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也是成为现代社会合格公民必备的基本条件。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了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这其中包含着三个不可分割的内容: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关键能力。

因此,本论文就是要使学生在新高考的背景基础上通过学习历史学科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也随之不断地进行。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成为了高中历史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新课改的角度出发,探讨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挑战和机遇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批判性思维和综合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的重要一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在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往的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史实的传授和考察,而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历史背后的逻辑和思维方式,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方式。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而不仅仅是知识传授。

机遇在于教学手段和资源的丰富。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和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师可以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来进行历史教学,使教学更加生动、丰富和多样化。

新课改也提出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减少对知识的单一考察,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这也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1. 强化历史概念与历史学科方法的教学历史是一门以时间和空间为主要考察对象,以事实与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以研究手段科学方法为主要工具的学科。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首先需要强化学生的历史概念与历史学科方法的教学。

通过系统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的概念、特征以及方法,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从而建立起对历史学科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研究为了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的了解和研究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研究。

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实地考察、文献查阅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历史研究,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历史思维和研究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还能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38学习版摘 要:历史课程,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以历史为基础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新课改的相关要求理念作为指导,创新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这是需要形成关注的教学要点。

关键词:高中历史 学科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随着新一轮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新的高考评价体系的完善和实施,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学重要的关注点和发力点。

高中阶段的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历史事件,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启示,使每位学生从这些历史事件入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高中历史学科的这一特点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使每位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内涵,并提出培养高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希望有助力高中历史教学的进步与发展。

一、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内涵一个合格的学生首先要热爱祖国,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为此,对于高中生而言历史的学习必然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核心素养的大力推行,在历史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然要转变教学模式,寻找更为合理的教学路径,把核心素养与历史教学相融合。

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核心理论、核心思维、核心方法、核心方法、核心能力以及核心价值观,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它们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学习运用史料实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一)改变教育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应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教理念。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找出掌握知识的规律,即获取知识的方法。

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坚决杜绝"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让"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新教材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新教材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新教材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摘要: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科教学的作用,教师愈发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并致力于联系最新的教育内容渗透核心素养教育,旨在于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基于此,本文立足新教材背景下,聚焦高中历史教学,就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思路。

关键词:新教材;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在新教材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理念和思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以往相比,新教材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认真研读新教材,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整合、处理,确保其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进而在各个环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一、定位教师角色,引导自主学习当前,在新教材应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较为明显,相应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广泛关注,所以,在新教材背景下,教师应着重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1]。

与以往说讲者的角色相比,在新教材应用中,教师应更加明确的认识到自己的引导地位,不要“喧宾夺主”,模糊学生的课堂主人角色,进一步而言,教师要转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调整为学生自主学习新教材的模式。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简单略读一边教材,在对所学内容形成大概了解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内容,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阐述抗日战争艰苦的三个小点,并就这三个角度进行自主探讨;当学生自主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学习成果提出以下问题,即“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分别发挥的作用是什么?”、“借鉴历史,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中日两国的关系?”以此引发学生更加深刻地学习教材。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为讨论话题的深度产生认知误差的情况,对此,教师应密切关注,及时将学生的学习调整到正确的方向。

二、注重衔接教学,提升思维品质(一)注重衔接教学,推进思维深度初中教材的编排具有明显的“以点带面”的特点,因此,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学科思维形成、史料筛选意识等方面较为薄弱。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布时间:2021-08-03T15:43:08.54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0期作者:王旭红[导读] 新课改背景下开展有效的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王旭红单位:河北乐亭第一中学邮编:063600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开展有效的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并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基于此,下文将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历史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而且是一门包含着丰富的世界、国家文化形成与精神内涵的学科,有效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发展。

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善于根据历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相关概述对于高中时期的学生来说,历史是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在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内容比较复杂,包括了唯物主义、文化论证等。

在实际历史教学当中,老师需要在课堂中加入核心素质培养,对历史学科进行合理的分析。

例如,在玄武门事件当中,李世民杀害了自己的兄弟,如果学生只是通过表面的文字进行理解,那么就很容易导致自己形成错误的观点以及理解,进而对历史的传承产生困惑。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历史核心知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科普历史背景,根据事实的实际发展情景,为学生分析当时的局势,就能够推断出在后期发生玄武门事件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分清历史文化呈现的形式,掌握利弊,并且对当时的背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应该出现什么样的局面,需要进行哪些工作,怎样具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

而不是只是片面的对历史文化进行理解,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不光需要让学生了解真正的历史文化以及内涵,还需要让学生从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吸收经验,再结合当代情况,进行举一反三。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核心目标教学-最新教育文档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核心目标教学-最新教育文档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核心目标教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历史教师必须终身研究的课题,一节历史课最重要的是什么?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华东师大教授聂幼犁老师提出“教学立意”,上海历史特级教师包启昌老师提出“一课一中心”,上海历史特级教师李惠军老师提出“一课一灵魂”,广东东莞历史教研员夏辉辉老师提出“教学核心目标”。

各位专家学者的提法不同,但本意相近,就是历史的每一节课应当围绕一个中心主题进行设计,这个中心主题在一定程度上把零散的历史史实归结于共同的价值观念下来进行探讨。

在此,我们就采用广东东莞历史教研员夏辉辉老师的提法:“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

我们发现,在平常的历史新课教学中,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目标只是教案设计中的一种形式,教师缺少提炼课堂教学核心目标的意识和能力,造成课堂目标缺失、目标散乱等问题,使历史课堂教学无中心、史学无神韵、观念无灵魂。

一、以核心目标构建历史课堂1. 追问历史教育教学目标在应试教育时代,历史教育教学完全服务于高考的指挥棒,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高考分数,历史教育教学目标也就很单一,就是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历史考试分数。

在新课改不断深化推进的今天,再也不能如此简单粗暴地对待历史教学。

近年来,专家学者讨论总结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这是当下我们历史课堂要努力实现的教学目标。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核心理论(唯物史观)、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核心方法(史料实证)、核心能力(历史解释)、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

历史就是人们重新建构过去持续不断努力的产物,历史学与历史教育的重大贡献之一,就在于帮助人们形成批判性思维,学会独立思考的方法,这就是所谓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特征。

2. 在教学实践中构建核心目标下面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为例,来说明如何构建历史课堂的核心目标。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核心目标教学-最新教育文档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核心目标教学-最新教育文档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核心目标教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历史教师必须终身研究的课题,一节历史课最重要的是什么?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华东师大教授聂幼犁老师提出“教学立意”,上海历史特级教师包启昌老师提出“一课一中心”,上海历史特级教师李惠军老师提出“一课一灵魂”,广东东莞历史教研员夏辉辉老师提出“教学核心目标”。

各位专家学者的提法不同,但本意相近,就是历史的每一节课应当围绕一个中心主题进行设计,这个中心主题在一定程度上把零散的历史史实归结于共同的价值观念下来进行探讨。

在此,我们就采用广东东莞历史教研员夏辉辉老师的提法:“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

我们发现,在平常的历史新课教学中,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目标只是教案设计中的一种形式,教师缺少提炼课堂教学核心目标的意识和能力,造成课堂目标缺失、目标散乱等问题,使历史课堂教学无中心、史学无神韵、观念无灵魂。

一、以核心目标构建历史课堂1. 追问历史教育教学目标在应试教育时代,历史教育教学完全服务于高考的指挥棒,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高考分数,历史教育教学目标也就很单一,就是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历史考试分数。

在新课改不断深化推进的今天,再也不能如此简单粗暴地对待历史教学。

近年来,专家学者讨论总结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这是当下我们历史课堂要努力实现的教学目标。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核心理论(唯物史观)、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核心方法(史料实证)、核心能力(历史解释)、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

历史就是人们重新建构过去持续不断努力的产物,历史学与历史教育的重大贡献之一,就在于帮助人们形成批判性思维,学会独立思考的方法,这就是所谓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特征。

2. 在教学实践中构建核心目标下面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为例,来说明如何构建历史课堂的核心目标。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摘要: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会将学生学习成绩提升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忽略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达不到教学的要求。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师要全面分析传统高中历史教学的不足,结合教学改革的相关政策及时转变教学理念,综合性地调整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式,围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进行教学的设计与创新,全面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文章联系教学实际,简要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希望对有关教育学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引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基于人文、政治与文化等多种视角向学生介绍和剖析了古今中外的历史。

所以,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着重培养他们的历史核心素养,使他们了解历史专业知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围绕核心素养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研究意识,注重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1]。

一、开展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的意义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贯穿始终的,具体体现在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这能够让学生站在更加客观的角度对历史展开分析,同时也体现出对于历史学科的尊重。

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知识以及文学素养这两个方面。

学生在针对历史知识展开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历史事件的时空概念以及历史人物的价值观念,并要有正确的情感态度方面的表达,使其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历史学科的特殊性,即蕴含在其中的思想道德以及人文精神[2]。

此外,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念以及家国情怀。

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把握历史学科的特殊性,全面分析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的意义,并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展开深入探究,实现学生历史学习宽度与深度的有效拓展,同时也能兼顾对学生思想情感的培养。

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展开探究,能够从诸多因素中了解到历史的发展,不仅掌握了历史知识,也能感受到人文情怀,这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思考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出,历史学科教学除了承担提高学生成绩的责任之外,更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作用。

因此,高中历史学科必须从教学实践入手,遵循客观规律,寻求更有效的历史核心素养体系构建方式,以便更好地实现教育现代化。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策略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加强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理解能力,使他们形成科学正确的历史观,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并为他们学会正确分析各种历史与现实事件赋能。

为此,教师要围绕历史核心素养,深入研究教材与教学方法,并立足高中学生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进行核心素养培养,促进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等多维目标的实现。

1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概述而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则是要对基本的历史知识进行相应的思考,使其能够充分地向学生讲解和讲解相关的教育内容,并通过历史知识来渗透学生的相关价值观,引导他们结合历史知识进行反思,从而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做出一个合理的规划。

有了历史的见证,才能明白其中的利弊。

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此外,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可以从历史事件中找出更多的线索,从而了解历史的变迁。

另外,高中历史文化素质的培养,也要重视历史论证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对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实现实时的数据,对历史背景有较好的了解,进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

高中阶段,学生的理解力更强,更客观、更真实,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事件,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辩证思维,从而使他们认识到历史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2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现实困境2.1教学方式表层化,缺乏对学科特点的深度融合历史学科需要学生实现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呈现与理性评判,涉及对一连串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脉络梳理,厘清历史事物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课改是我国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变革方向,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升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

在新课改的框架下,历史学科的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学科发展的重要目标,正在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

传统的历史教学注重知识传授和记忆,而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如何有效地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达成,不仅关乎学生个体的发展,也关乎整个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重视。

2. 正文2.1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需具备的核心知识、能力和态度。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对历史事实和事件的基本了解和掌握。

这包括对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和结果等基本信息的掌握,使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基本的描述和分析。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还包括对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概念的掌握。

这包括学生能够运用历史思维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同时能够理解和运用历史学科中的概念和范畴。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还包括对历史文化和历史价值观的理解和尊重。

学生应当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历史文化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同时能够理解和尊重历史中的多元价值观。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还包括对历史意识和历史责任感的培养。

学生应当具备对历史的基本认识和体认,同时应当能够树立正确的历史责任感,意识到历史对现在和未来的重要影响。

2.2 新课改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高中历史教学也在不断探索与创新。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使学生达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总结出一些相关的策略与建议。

一、了解新课改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新课程改革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有历史思维能力、历史研究能力、历史文化辨析能力和历史情感体验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能够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历史文献中感知和思考历史,形成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理解。

历史研究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利用历史资料进行历史研究,能够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与分析。

历史文化辨析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对历史文化进行评价和辨析,能够认识和理解不同历史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历史情感体验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中培养正确的历史情感,形成对历史的爱国情感和文明情感。

二、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为了让学生达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首先需要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挖掘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献等丰富的历史资料,形成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

在教学方式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课堂演讲、历史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是学生达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能力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史料分析训练”、“历史问题探究训练”、“历史事件思考训练”等多种训练方法,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献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达到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

四、开展历史实践教学活动历史实践教学活动是学生达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开展历史实践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历史,增强对历史的体验和思考,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

探析新课改下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略

探析新课改下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略

探析新课改下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高中生历史素养的需求。

如何利用新课程改革的机遇,探索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成为摆在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新课改下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策略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高中历史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问题提出在新课改下,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学生通常被灌输大量知识,而缺乏对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的培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任务愈发繁重。

如何兼顾知识传授和思维能力培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性实践,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传统历史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和教学内容的枯燥性已经无法满足新课程要求下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需要。

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如何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这些问题成为当前高中历史教师和学生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策略和方法也迫切需要探讨和研究。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新课改下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策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通过分析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育的特点,探讨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提出多元化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实践性教学和跨学科整合等培养策略,旨在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指导方针和实践策略,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也希望能够为未来高中历史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培养更加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历史学科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

2. 正文2.1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育的特点1. 强调学生主体性:新课改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历史学习中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创造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1997 年国际组织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此后多国家、多地区纷纷开展教育改革,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体系在多国逐渐形成。

反观中国的教育体系,自2003 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历史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来,我们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以三维目标为导向的历史教学模式,可是这种教学目标“一是三维目标作为中学课程总目标,并没有真正突出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本质区别要求;二是在能力要求的层面上,现行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能力目标要求都在一个层次上,缺少明晰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学段梯度层次” [1] 。

因此,新的一轮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可喜的是2014 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课程改革新要求,2016 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改革的方向,成为今后我们国家培养新世纪面向未来的新人才和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杆。

那么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由哪些内容组成呢?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呢?笔者拟着重从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提高策略作探讨。

一、高中阶段历史学科素养的组成素养是一个人品德、品格、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个人由出生以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自我学习等综合因素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综合素质,至于学科素养往往具有明显的学科特征,不同的学科对学生的具体学科素养要求不同,但指向相同,即通过本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实现一种学习目标,即以学科知识为依托逐渐形成一种具有本学科鲜明特征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价值观导向及学科品质等因素构成的素质。

抛开学科界限,“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 品格与‘关键' 能力,是思想、品性、知识、技巧、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的高度融合” [2] ,核心素养体现了对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要求,这是未来人才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具体到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教育部2016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历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3] 由此可以看出,高中生历史学科素养要求不仅进一步体现了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度,而且体现了对以往三维目标的综合化及面对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新要求而做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同时是贯彻落实十八大以的反映,来“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具体体现。

二、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有了明确的课程改革目标和方向,接下来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呢?结合近几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升历史教师自身的理论学习水平。

历史教师是从事教学一线的直接工作者,是实施教学的主体,同时是贯彻落实历史学科素养的主要实施者,历史教师学科素养的程度直接决定了所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高度,“教师要有俯瞰历史的高度,纵览历史的宽度,要有跨越时间、空间、领域、视角的眼光。

只有这样,对历史的理解才有深度,对历史的解释才有厚度,对历史的情意才有温度” [4] 。

要提升教师的理论学习水平,笔者认为,首先历史教师要对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各项包含新一轮教育改革方向的文件进行解读和领悟,做到与国家、与教育改革方向始终保持一致、与时俱进,有了新理论的指导,历史课堂才能体现“核心素养”;其次,历史教师要广泛阅读、涉猎与中学历史学科素养相关的论文和专著,从他人的实践经验和学术理论中具体化理解新课程改革中贯彻落实历史学科素养的具体实施情况,及时了解相关领域的学术动态,有了理论上的学习领悟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活动。

(二)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水平,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学科活动才是形“历史学科知识是培育学科素养的载体,方式。

成学科素养的途径,历史学科知识是不能直接转化为核心素养的” [5] 。

有了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历史教师终究要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最终贯彻落实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目标,所以历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组织好教学活动。

首先,在创新教学方式方面历史教师一方面可以改变传统偏重教材甚至完全依赖教材的教学方式,以历史教材为依托,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如可以结合教材充分利用历史遗迹、历史文物、史书记载、网络等多种形式整合课程资源,最终化繁为简,围绕教材主题,甄选整合符合学生学情又能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资料应用在课堂上,这样就能更立体地让学生体验历史课堂,以更多的角度、更高的高度理解学科知识。

另一方面,历史教师要把握好基于落实学科素养为目标的教学设计环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设计是历史教师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非常重要的?h 节,是历史教师备课过程中的关键,教学设计质量直接关乎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体现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目标。

那么体现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由哪些环节构成呢?笔者比较认同张华冕老师的观点,即体现历史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应该是“由导学设疑、问题探究、情境体验、延伸拓展四个要素组成” [6] 。

在这一系列的教学环节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设置有效问题,提供创新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探究式学习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体验、分析、理解、应用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有梯度.地实现知识的迁移,让学生的知识学习由被动变成一种主动、自觉的学习,“知识只有变为自觉主动的认识角度和认识思路才能转化为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 [7] 。

通俗点讲类似于历史教师要转变角色,从以往的台前表演者变为幕后的导演,历史教师提供更好的舞台、更好的剧本,至于前台的表演者――学生在具体的体验过程中有何感受,具体会得出什么样的结局,教师做好动态的监测及大方向的把控,还舞台给学生,在这一教学方式的转变过程中,看似教师工作轻松了,学生更多地参与其中,实际上教师的“幕后”备课质量要求更高,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了更多的需求,但学生将收获更多,更能通过自身的体验学习过程实现学科素养的锻炼。

(三)要创新高中阶段历史学科评价体系。

传统的高中历史学科评价体系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无论是学业水平考试还是平时学校的阶段性考试基本上都是以学生的笔试文化课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唯一依据,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学科发展空间,而且制约了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最终不利于历史学科素养的形成。

“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体系是保证新一轮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和支持系统” [8] 。

高中学科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师如何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所以学科评价体系需要创新,在学科评价方面可以基于达成核心素养的程度进行多角度测评,如可以让学生通过游览历史遗迹、阅读史料撰写心得,或是教师给出历史主题让学生或是学生通过创作历史剧等多种形式小组合作创作历史小论文,完成历史作业,而教师则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对学生学科素养培养情况进行测评,并给出相应的等级评定,比如达到 A 等或B 等即为通过测评。

当然在评价体系中学生的笔试测试可以占有一定的比重,但应该适度有所降低而不是笔试成绩占评价比重的100%。

评价机制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具有指挥棒的意义,如果评价体制没有改变最终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就依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和瓶颈,比如如果用以往的评价机制――看成绩,教师就会更关注如何落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做题的能力,甚至用题海战术提升学生的成绩。

反之,如果评价机制更多地测评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学科素养的培养,历史教师就能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解放出来,真正投入学科素养的落实工作。

(四)做好课后总结。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最终是通过历史教师一堂一堂的历史课堂落实达成的,历史教师不仅要把握好教学设计、在各项教学环节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而且对每一节历史课堂要针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达成情况及教学的实施情况有总结性的反思,这样教师才能不断地在这种反思与总结中进步成长。

我们上完一堂课有时候不无遗憾地说“要是……就更好了”,可是每一堂历史课都不能复制重上,但可以上得更好、让这种遗憾更少,所以课堂活动结束后,如果做好课后小结,将成功的经验继续保留,将遗憾的地方通过后续的课堂活动慢慢矫正,这样在历史教学路上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在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上越来越贴近改革目标。

.(五)高质量的史料阅读。

“高质量的史学阅读有助于我们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史料的含义,正确使用好史料,从而设计并实施好史料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9] 。

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大组成中,“史料实证”是最能体现历史教师学科素养及专业水平,同时是最能锻炼学生学科思维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要求,甚至在“史料实证”的目标培养过程中可以提现其他四个目标。

学习历史,势必会通过史料解读历史,所以高质量的史料选取变得尤为关键,教师的史料甄别能力也成为影响学生史料解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要不断通过高质量的史料阅读提高“史料实证”能力,将甄选过的史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史料解读体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重要性,逐渐树立“唯物史观” ,将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定位在特定的历史时空内。

学生通过解读史料形成一定的结论,尤其是涉及国家民族历史的内容,教师通过史料引导,“家国情怀”得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升华。

以“史料实证”为抓手是突破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历史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史料的选取不仅要贴合主题,而且要注意史料的客观性和多角度,更要把握好史料的难易度及有效性,避免出现脱离学情的无效史料或是将史料和教材脱节等情况。

总之,中学历史课程教学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普通高中的历史课程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对学生的落实好历史学科素更高的要求,学科素养培养会有更高的目标、养工作对一线历史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教师一定程度上担负着“少年强则中国强”的历史使命,面临国际新时期的激烈竞争及我国当前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国家、世界所需要的真正人才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

具体到历史学科,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为培养目标,如何乘着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开展符合新课程改革方向的课堂活动以落实改革目标是历史教师工作路上一直努力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