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的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 从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同一问题 例12:张静:用法团主义看中国企业中的职 代会(以前:极权主义的,集团主义的, 阶级的,新权威主义的) 例13:王绍光,《理性与疯狂:文化大革命 中的群众》 (= Failure of Charisma),牛津 大学出版社(香港)。
■ 综 述 性 论 文 (A Research paper with an expanded literature review)如何? ▲ 不提倡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
4.社会人为事实 (Social Artifacts)
即人类社会行为的产物。如:诗集; 电影;绘画;建筑物;小道消息;网上 作品;科学发明;《人民日报》社论; 战争;革命;政治制度;犯罪;文化 -亚 文化。
■区位谬误(Ecological Fallacy)
即把以区位( Ecological Unit ),即比个体 大的群体或集合得到的结论用于个体上。
A. Einstein 的“探索性演绎法”(revised version)
A
思维的 自由创造
Axiom 公理
T3
T1
T2
Theorem 定理
VR1
VR2
VR3
Variables & Relations 变量及其关系
E
----------------------
Experience经验
二、分析的单位(Units of Analysis) 1.个体(Individuals) 即特定群体的成员:同性恋者; TAXI 司机; 佛教徒;单亲家长;大学学历以上的女性;政 府官员;等等。
例:选民平均年龄较小的选区更支持某候选人 A => 年轻选民更支持候选人A
作业:请大家想出一个反例 ,证明该例的推理有 问题。下次课(10/10)时请同学们说说自己 举的反例并讨论。
三、选题与确认问题 ■ 选题是整个研究的战略问题,方法只是战术 问题 1.选题的一般过程 ▲ 发现有意思的现象(往往觉察到其理论的/学 术的,或政策上的意义),包括初步的文献调 研 ▲ 界定概念和研究对象 ▲ 明确研究问题 ▲ 概念的操作化(变量) => 假设 ▲ 初步调查
▲ 现实问题的理论探究 例 8 :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 Q :为什 么是资本雇佣劳动而不是相反?) ▲ 理论应用范围的拓展 例 9 : G. S. Becker: Economic Approach to Human Behavior ▲ 对新现象的探究和描述 ▲ 同一现象在不同社会/地区的研究 例10:李银河:同性恋在中国 例11:聂莉莉:北方的宗族
■ 要用你的经验构筑你的洞察力,而不是偏 见
■ 当然也不尽然
例5-2: TAXI; 信访制度;档案制度;户籍 制度
■ 选择小而实的课题:“小题大做” ■ 选题的可行性 例:“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3.从什么渠道发现好的课题? ▲ 理论/概念/研究框架的不完善/矛盾之处 (与事实不符) 例6:张静:《村庄自治》(“自治—官治” 的分野); 例6-1:I. Prigogine: 对进化论与热力学第 二定律的“矛盾”的思考 例7:A. Walder 关于中国国有企业权威关 系的研究 (Walder, Andrew G.1986. Communist Neotraditionalism: Work and Authority in Chinese Industry)
社会科学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的过程 二、分析的单位(Units of Analysis) 三、选题与确认问题
四、 Proposal 的要素
一、研究的过程 1. 定义问题 (Defining the problem) 2. 提出研究的问题 (Raising the research questions) 3. 文献评述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 4. 形成假设 (Formulating hypotheses) 5. 考虑研究所涉及的伦理问题 (Considering the ethical issues involved) 6. 选择研究方案 (Choosing a research design) 7. 收集数据 (Collecting data) 8· 分析数据 (Analyzing data) 9. 作出结论 (Drawing conclusions )
注意:虽然探索或描述时可以以个体为调查的 单位,但目标仍在于群体;探索或描述旨在看 出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因素之间的相关; 解释则旨在发现群体运作的社会动力(Social Dynamics)。
2.群体(Groups) 例: 街头帮派;家庭; 政治运动的成员 某城市 / 村庄的居民(有时被划为另 一类:社区(当研究是全方位的时候))
3.组织(Organizations) 指正式社会组织:企业;官僚机构;政党; 教区;大学;超级市场。 要调查其组织机构、规章制度、角色,且 作这类组织中不同组织的比较,有时还要调查 与这种组织有关部门的其他机构或环境因素 (如大学的上级主管机关、法律环境等)
(更正: E. Babbie, (第8版)P73右側倒数4、5行: “组织”“群体”)
■ 但这有可能导致一种“过分密切的关系 问题”(The Problem of Over-rapport) ▲相反观点: 选择研究者熟悉的场景,特别是自己 具有直接经历的场景,会遭遇到自己特定 看法和特定感情(如对一些有意义的现象 的麻木; 喜欢/痛恨某些人)的难以摆脱的 影响。
=> 最好是自己曾经在某种类型的社区里 生活过,研究的社区是类似的,但自己并 未直接在此生活过。
2. 选什么题?
○费孝通:最好从你身边/经历过的/熟悉的 事情开始(如《江村经济》)
○ “那融进你生命中的(东西),才会/最 有可能被提炼成你的思想。”
例1:杨大利:关于大饥荒(1959-62)的 研究 例2:王绍光:关于文革的研究 例3:边燕杰:单位体制与社会分层 例 4 : US 一心理学家:关于嫉妒的心理学 研究
■ 如何处理参与导师/研究所的研究项目的问题
▲ 从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同一问题 例12:张静:用法团主义看中国企业中的职 代会(以前:极权主义的,集团主义的, 阶级的,新权威主义的) 例13:王绍光,《理性与疯狂:文化大革命 中的群众》 (= Failure of Charisma),牛津 大学出版社(香港)。
■ 综 述 性 论 文 (A Research paper with an expanded literature review)如何? ▲ 不提倡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
4.社会人为事实 (Social Artifacts)
即人类社会行为的产物。如:诗集; 电影;绘画;建筑物;小道消息;网上 作品;科学发明;《人民日报》社论; 战争;革命;政治制度;犯罪;文化 -亚 文化。
■区位谬误(Ecological Fallacy)
即把以区位( Ecological Unit ),即比个体 大的群体或集合得到的结论用于个体上。
A. Einstein 的“探索性演绎法”(revised version)
A
思维的 自由创造
Axiom 公理
T3
T1
T2
Theorem 定理
VR1
VR2
VR3
Variables & Relations 变量及其关系
E
----------------------
Experience经验
二、分析的单位(Units of Analysis) 1.个体(Individuals) 即特定群体的成员:同性恋者; TAXI 司机; 佛教徒;单亲家长;大学学历以上的女性;政 府官员;等等。
例:选民平均年龄较小的选区更支持某候选人 A => 年轻选民更支持候选人A
作业:请大家想出一个反例 ,证明该例的推理有 问题。下次课(10/10)时请同学们说说自己 举的反例并讨论。
三、选题与确认问题 ■ 选题是整个研究的战略问题,方法只是战术 问题 1.选题的一般过程 ▲ 发现有意思的现象(往往觉察到其理论的/学 术的,或政策上的意义),包括初步的文献调 研 ▲ 界定概念和研究对象 ▲ 明确研究问题 ▲ 概念的操作化(变量) => 假设 ▲ 初步调查
▲ 现实问题的理论探究 例 8 :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 Q :为什 么是资本雇佣劳动而不是相反?) ▲ 理论应用范围的拓展 例 9 : G. S. Becker: Economic Approach to Human Behavior ▲ 对新现象的探究和描述 ▲ 同一现象在不同社会/地区的研究 例10:李银河:同性恋在中国 例11:聂莉莉:北方的宗族
■ 要用你的经验构筑你的洞察力,而不是偏 见
■ 当然也不尽然
例5-2: TAXI; 信访制度;档案制度;户籍 制度
■ 选择小而实的课题:“小题大做” ■ 选题的可行性 例:“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3.从什么渠道发现好的课题? ▲ 理论/概念/研究框架的不完善/矛盾之处 (与事实不符) 例6:张静:《村庄自治》(“自治—官治” 的分野); 例6-1:I. Prigogine: 对进化论与热力学第 二定律的“矛盾”的思考 例7:A. Walder 关于中国国有企业权威关 系的研究 (Walder, Andrew G.1986. Communist Neotraditionalism: Work and Authority in Chinese Industry)
社会科学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的过程 二、分析的单位(Units of Analysis) 三、选题与确认问题
四、 Proposal 的要素
一、研究的过程 1. 定义问题 (Defining the problem) 2. 提出研究的问题 (Raising the research questions) 3. 文献评述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 4. 形成假设 (Formulating hypotheses) 5. 考虑研究所涉及的伦理问题 (Considering the ethical issues involved) 6. 选择研究方案 (Choosing a research design) 7. 收集数据 (Collecting data) 8· 分析数据 (Analyzing data) 9. 作出结论 (Drawing conclusions )
注意:虽然探索或描述时可以以个体为调查的 单位,但目标仍在于群体;探索或描述旨在看 出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因素之间的相关; 解释则旨在发现群体运作的社会动力(Social Dynamics)。
2.群体(Groups) 例: 街头帮派;家庭; 政治运动的成员 某城市 / 村庄的居民(有时被划为另 一类:社区(当研究是全方位的时候))
3.组织(Organizations) 指正式社会组织:企业;官僚机构;政党; 教区;大学;超级市场。 要调查其组织机构、规章制度、角色,且 作这类组织中不同组织的比较,有时还要调查 与这种组织有关部门的其他机构或环境因素 (如大学的上级主管机关、法律环境等)
(更正: E. Babbie, (第8版)P73右側倒数4、5行: “组织”“群体”)
■ 但这有可能导致一种“过分密切的关系 问题”(The Problem of Over-rapport) ▲相反观点: 选择研究者熟悉的场景,特别是自己 具有直接经历的场景,会遭遇到自己特定 看法和特定感情(如对一些有意义的现象 的麻木; 喜欢/痛恨某些人)的难以摆脱的 影响。
=> 最好是自己曾经在某种类型的社区里 生活过,研究的社区是类似的,但自己并 未直接在此生活过。
2. 选什么题?
○费孝通:最好从你身边/经历过的/熟悉的 事情开始(如《江村经济》)
○ “那融进你生命中的(东西),才会/最 有可能被提炼成你的思想。”
例1:杨大利:关于大饥荒(1959-62)的 研究 例2:王绍光:关于文革的研究 例3:边燕杰:单位体制与社会分层 例 4 : US 一心理学家:关于嫉妒的心理学 研究
■ 如何处理参与导师/研究所的研究项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