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乳化
乳化液泵站司机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6篇)
乳化液泵站司机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的具体规定如下:1. 遵守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接受安全培训,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规程。
2. 负责乳化液泵站的日常生产运行,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防止事故的发生。
3. 定期检查乳化液泵站设备设施,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4. 负责乳化液泵站的日常维护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防止由于设备故障引发的事故。
5. 负责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乳化液泵站的供气安全,确保乳化液泵站交付的乳化液质量符合要求。
6. 配合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接受监督检查,积极配合调查事故原因,做好事故的处置和善后工作。
7. 提出改进建议,完善乳化液泵站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8. 积极参与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9. 按照公司和相关部门的要求,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和自查,确保乳化液泵站的安全运行。
10. 如发现安全隐患或事故,应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和安全管理部门,并积极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以上为乳化液泵站司机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的基本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乳化液泵站司机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二)乳化液泵站司机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生产责任明确:乳化液泵站司机应该清楚自己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和义务,明确自己的责任边界,遵守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 安全操作责任:乳化液泵站司机应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在处理过程中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要熟悉泵站设备的操作原理和性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风险预防责任:乳化液泵站司机应该对潜在的危险和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对于危险源的排查和整改工作,应积极参与和配合。
4. 技术学习责任:乳化液泵站司机应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掌握新的操作技术和安全知识,及时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以便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安全生产职责。
第三章 化妆品的基础理论(皮肤+毛发)
b、洗完脸后在油性皮肤处用美容洗面
奶再洗一遍,然后用清水冲净,涂上油 性收敛水,干性皮肤部分涂上干性或中
性收敛水,最后涂抹营养润肤霜。
化妆品学
中性皮肤的特点及护理要点
特点:平滑细腻、油脂适中、手感柔嫩富 有弹性、不易起皱纹,是较理想的皮 肤,主要是发育期的少女具有这样的 皮肤。
保养要点:平时可用冷水或温水洗脸,洗后
化妆品的基础理论
北京工商大学植物资源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
化妆品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 毛发的结构与性质
第三节 化妆品的乳化理论
第四节 化妆品的防腐理论
第五节 化妆品的抗氧化理论
2.1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皮肤是覆盖于体表的重要器官,具有特殊的、独立的功
能。它是体内脏器与组织的保护器官,亦是内部脏器、神 经对周围环境的感应器官。 皮肤面积 1.5~2 平方米 成年人 厚度 重量 0.4~4 毫米(眼睑、额头、腋 下等处较薄,背部和掌部较厚) 大约占体重的16%(包括皮下脂肪) 5%(不包括皮下脂肪)
日常护肤应避免过度清洁!
2.1.3 皮肤的生理功能
屏障保护:既能防止外界化学、物理、机械、生物诸
多因素的侵入;又能防止水份、营养物质经表皮而丢失;
分泌和排泄:汗腺、皮脂腺 调节体温:
汗液分泌;
血管扩张(或收缩),血流加速(或减缓)
感受外界刺激:感觉神经末梢
吸收:经皮吸收
2.1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1- 皮肤的化学组成
2- 皮肤的结构 3- 皮肤的功能 4-皮肤的类型及特点 5-典型的皮肤问题
2.1.1 皮肤的化学组成
角蛋白 、张力细丝 、 由两个双糖单位D-葡萄糖醛酸及N-乙酰葡糖胺组成的大型多糖类 纤维(状)蛋白 胶原蛋白 、网状蛋白 、 弹力蛋白 蛋白质 球(状)蛋白-核蛋白 中性脂肪
乳化液泵站司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3篇)
乳化液泵站司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泵站司机的基本安全知识1. 泵站司机必须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了解乳化液泵站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并能熟练掌握泵站设备的操作方法。
2. 泵站司机必须具备基本的消防知识,能够正确使用消防设备,并了解泵站发生火灾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3. 泵站司机必须熟悉所驾驶的车辆,了解车辆的结构、性能和操作方法,能够正确处理车辆故障和突发事件。
4. 泵站司机必须了解乳化液泵站的安全设施与防护措施,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这些设施和措施。
二、乳化液泵站的操作规程1. 在泵站工作前,泵站司机必须进行安全检查,检查车辆和设备的状况,确保安全可靠。
2. 泵站司机在操作车辆时,必须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行车安全,确保乳化液泵站的运输过程中不发生交通事故。
3. 泵站司机必须定期检查车辆设备的完好程度和性能指标,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和更换,确保乳化液泵站的正常工作。
4. 在乳化液泵站工作过程中,泵站司机必须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确保安全生产。
5. 泵站司机必须保持清醒状态,不得饮酒和服用药物,以免影响工作安全。
6. 在乳化液泵站工作期间,泵站司机必须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不得进行其他与工作无关的活动,以免分心造成安全事故。
7. 泵站司机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操作方法,以免引发安全事故。
8. 在乳化液泵站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泵站司机必须及时停车,并按照应急处理程序进行处理,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9. 泵站司机必须定期参加安全培训和考核,提升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乳化液泵站的安全生产水平。
10. 泵站司机必须积极主动地与其他相关人员沟通和交流,及时反馈问题和建议,共同维护乳化液泵站的安全运行。
三、乳化液泵站的安全措施1. 泵站司机必须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确保个人安全。
2. 泵站司机必须定期检查和维护车辆设备的安全装置,包括灭火器、安全阀、安全锁等,确保设备运行安全可靠。
乳化液泵管理制度
乳化液泵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乳化液泵的管理,确保乳化液泵的安全运行和设备正常维护,保障生产工艺连续、稳定进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因设备故障造成的生产事故和经济损失,制定本管理制度。
适用于企业内的乳化液泵设备的管理。
第二条乳化液泵管理应坚持科学、规范、统一、综合的原则,严格按照本管理制度操作和管理,严禁设备的私拉乱接和私自擅动泵的参数,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第三条公司乳化液泵的管理责任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乳化液泵设备的日常巡检、保养、维修、更换和报废等工作。
第二章乳化液泵设备的验收和备案第四条新购买的乳化液泵设备应按照设备验收管理制度进行验收,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备案。
第五条乳化液泵设备验收时,应检查设备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要求,是否齐全,并对设备的技术参数、设备设施等进行认真核对。
第六条乳化液泵设备验收合格后,设备管理部门需将验收报告上报到上级管理部门,同时将设备情况备案,以备日后管理。
第三章乳化液泵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第七条乳化液泵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具体操作事项如下:(一)保持设备周围环境整洁、干燥,并保持通风良好;(二)定期检查设备的附件,如电机、变频器等的工作状态,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三)定期检查设备的电气线路、接头,如有破损或老化等情况,应及时更换;(四)定期更换乳化液泵设备的润滑油,并清洗润滑油过滤器;(五)定期检查设备的密封件,如有松动或磨损等情况,应及时更换;(六)定期清洗泵的内部,排除杂质和沉积物,保持泵的工作效率;(七)定期检查设备的轴承和轴承座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八)定期检查设备的阀门、管路等是否漏水或破损,如有问题应及时修复;(九)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参数,如压力、温度、流量等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
第八条设备管理部门应制定乳化液泵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相应的维护保养工作。
维护保养记录应详细记录维护保养的内容、时间、人员等信息,并进行归档保存。
农药学原理课件--第三章 农药加工原理
对植物药安全 粘度要低 挥发性低 比重大于1(1.3-1.6为宜)
苯乙酮、乙二醇、环己酮 当前,我国主要用多烷基苯、混合醇
2. 特点 (1)不加水稀释直接使用; (2)必须用超低量器具; (3)事前应做药害试验。
1. 组成
烟剂(smoke generate, FU)
原药+燃料+助燃剂(氧化剂)+消燃剂(阻燃剂)
粉剂(DP)
粒剂(GR)
直接使用
超低量液剂(油剂)(ULV)
不加水稀释剂型 烟剂(FU)
拌种剂(DS)
种衣剂(DS)
缓释剂
国外主要剂型 WP、EC、GR、SC、DP
我国剂型
主要以EC(40)、WP(16.5)为主
我国剂型发展方向:水基化、省力化
应发展WP (1)不用有机溶剂 (2)不用乳化剂 (3)可用软包装 (4)运输、贮存安全,加工成本低
实质是乳状液稳定原理
※ 界面张力学说。
表面能的增加相当于界面张力与新增 表面积的乘积
△E=γ·△A γ减小, △E就减小。
※ 吸附膜层学说
若E的亲水性大于亲油性,更多降低水侧界面 张力,即B侧界面张力大于A。B表面收缩力大,膜 层向B(油面)弯曲,形成水油珠,O/W型。
五、 增溶原理
某些物质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在溶剂中溶解度 显著增加的现象,称为增溶。具有增溶作用的表面活 性剂称为增溶剂,这种被增溶的物质称为被增溶物。
2. 质量指标 细度:99.5%通过200目筛,平均粒径25um以下; 湿润时间:1-2min 悬浮率:50-70%, >70%(高新产品) 水分: <3.5%, 稳定性:54, 14d, <10%
3. 特点 (1)不用溶剂和乳化剂; (2)包装运输方便,成本低,安全; (3)药效较好
第三章食品乳化剂
二、食品乳化剂的分类
1、来源分: 天然食品乳化剂和人工食品乳化剂。 2、按其离子性:
离子型(阴、阳离子、两性) 非离子型(食品中较多) 3、按亲水亲油性: 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 分散相(或称内相、不连续相): 乳状液中以液滴形式存在的那一相。 分散介质(或称外相、连续相): 连成一片的一相。
油酸钾(离子型)
二、HLB值的测定
1、根据乳化液的分子结构 烷烃无亲水性,HLB=0,亲水性最大,HLB =20 非离子型乳化剂的HLB 介于0—20之间
HLB=20(1-S/A) S—乳化剂的皂化值; A—原料脂肪酸的酸值。 2、HLB值等于乳化剂亲水基团相对分子质量百分数的1/5 3、复合乳化剂HLB值可用各组分乳化剂的HLB值按质量平均 值计算。
其中亲水基团一般是溶于水 或能被水湿润的基团,如羟 基;其亲油基团一般是与油 脂结构中烷烃相似的碳氢化 合物长键,故可与油脂互溶。 在乳化液中乳化剂分子为求 自身的稳定状态,在油水两 相的界面上乳化剂分子亲油 基伸入油相,亲水基伸入水相,这样不但使乳化剂自身处 于稳定状态,而且在客观上又改变了油、水界面原来的特 性,使其中一相能在另一相中均匀地分散,形成了稳定的 乳化液。
HLB值 试验现象 主要作用 试剂
特征物质
1 1.5-3
不溶于水 不分散
无乳化能力 有机溶剂 用于消泡 硅油类
C17H33COOH油酸
3.5-6 略分散
持水乳化 单甘酯
7-9
强搅拌混浊 互溶、润湿 斯盘系
13-15 分散近透明 溶脂、清洗 蔗糖酯
16-18 完全透明 低脂助溶 吐温系
20
完全水溶 乳化力差 低级醇
乳化剂,也叫表面活性剂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作用, 按作用的主次排列如下:
化妆品配方与制作工艺
《化妆品配方设计与制备工艺》本复习资料用途:用于《化妆品配方设计与制备工艺》考试,以及《化妆品配制员》职业资格考试。
但是本资料只是两门考试的部分内容,不是全部。
本复习资料目的:列出两门考试与化妆品配方与制备工艺相关知识的要点,便于各位同学记忆。
乳化体第一章乳化体理论1. 孚L化体(或叫乳剂):是一种或几种液体以小液体或小液珠的形式分散于另一种不相溶的液体之中,形成有相当稳定的多相分散体系。
2. 乳剂的种类:水包油型乳化剂(O/W、油包水型乳化剂(W/0)、多重乳化剂(W/O/W 0/W/0)、微乳化体。
3. 液珠大小与乳化体外观的关系液珠大小外观大液珠可分辨两相存在大于1 jjm乳白色乳化1 ~ 0.1 ⑴体(约)蓝白色乳化0.1 —0.05 体m灰色半透明0.05 m以下液透明液4. 乳状液颗粒大小的测定方法:浊度法、计数法、光散射法、显微镜法5. 影响乳状液黏度的因素1)外相的黏度2)内相的黏度3) 内相的浓度4) 乳化剂及界面膜的性质5) 液珠大小及其分布6) 电黏度效应6. 影响乳状液黏度的因素乳化体的增稠的办法:加入高分子聚合物,增加内相的比例,增加油相的熔点。
注意:不能通过加盐的办法来增加黏度。
7. 乳状液类型的测定方法:稀释法、染料法、电导法、滤纸润湿法8.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相体积、乳化剂的分子构型、乳化剂的亲水性、乳化器材料性质9. 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界面张力、界面膜的强度、界面电荷的影响、黏度的影响10. 乳状液不稳定性的三种表示方式:分层、变型、破乳11. 影响絮凝和聚结速度的主要因素:电解质、电场、温度12. 选择乳化剂的原则(1) 当选用两种乳化剂配成混合乳化剂时,HLB 值不要相差过大,一般不超过5为宜,否则所配乳化体的稳定性不好。
(2) 选用多个HLB值呈等差变化(如HLB值分别为6、8、10、12、14、16)的乳化剂组成混合乳化剂,所配乳化体稳定。
( 3) 混合乳化剂中各组分用量要主次有别,以保证乳化体的类型及其稳定性。
乳化蜡的研究及应用
乳化蜡的研究及应用一、引言A.研究目的和背景B.研究方法和过程二、乳化蜡的特性与制备方法A.乳化蜡的定义、特性和分类B.乳化蜡的制备方法三、乳化蜡的应用A.涂料、油漆和印刷油墨中的应用B.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中的应用C.食品和药品中的应用四、乳化蜡的优缺点分析A.乳化蜡的优点B.乳化蜡的缺点五、乳化蜡的市场前景分析A.全球乳化蜡市场分析B.中国乳化蜡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六、结论A.总结研究成果B.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展望参考文献第一章:引言A.研究目的和背景乳化蜡是一种水解稳定性好的石蜡类物质,可以在水中形成乳液,广泛应用于涂料、化妆品、食品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和人们对健康和美容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乳化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索乳化蜡的特性、制备方法、应用及市场前景,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指导和帮助。
B.研究方法和过程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综合文献资料分析、实验研究和市场调研等多种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对乳化蜡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探索其特性和制备方法。
然后,我们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包括制备乳化蜡、测试其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性能等。
最后,我们进行了市场调研,了解乳化蜡在涂料、化妆品、食品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及市场前景。
通过上述研究过程,我们将对乳化蜡的特性、制备方法、应用及市场前景有更深入的了解,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第二章:乳化蜡的特性与制备方法A.乳化蜡的定义、特性和分类乳化蜡是指将石蜡和其他物质乳化成微小颗粒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乳状液体,其粒径一般在0.2-2微米之间。
乳化蜡的基本结构由蜡状物质和乳化剂两部分组成。
乳化剂可以使蜡状物质分散在水中并保持稳定性。
由于乳化蜡分子链较长,水解稳定性好,具有高粘度、良好的表面活性和润滑性能。
乳化蜡的颜色、硬度、熔点等性能取决于原料的不同。
根据乳化蜡的来源和性质,其可以分为天然乳化蜡和合成乳化蜡两类。
天然乳化蜡多来自蜂蜡、腊王花蜡、蜡菊蜡等植物和动物。
第三章 乳剂(四)
(二)乳剂类型 1.乳化剂的类型及HLB值
• Bancroft规则 :使乳化剂润湿或溶解的较多的 一相是连续相,界面膜也是稳定乳化剂的基 本因素。
2.相体积分数 phase volume fraction • 是指内相占乳剂总体积的分数,常用Φ表示。 • Φ在20%~50%。 • 油相所占体积若小于26%,则易形成O/W 型乳 剂 • 水相的体积小于26%时,容易形成W/O 型乳剂 26% W/O • 相同条件下O/W 型乳剂比W/O 型乳剂更易于 形成,而且稳定 。
二.乳剂形成原理 (一)吸附乳化膜理论 • 乳化 乳化(emulsification)是通过外力(搅拌 或机械能)将一种液体均匀分散于另外一 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中形成乳剂的过程。
外力对系统做的功 : W =ΔAσL-L ΔA为系统增加的总表面积,σL-L为液液表面张力。W 即代表系统增加的表面 自由能 。 • 降低系统的表面张力 : ①加入表面活性剂:定向吸附在液-液界 面,降低σL-L ,降低表面自由能 。 ②加入高分子物质或一些固体粉末:
第三章 口服液体制剂 (四)
水
油
Lecturer: Dr. Zhang li
第六节 乳 剂
• 掌握口服乳剂处方设计依据,常用乳化 剂种类及应用,制备方法; • 熟悉乳剂物理稳定性影响因素与评价方 法; • 了解乳剂形成理论。
特征 定义 组成
乳剂
乳化剂 特点
种类
一、概述 (一)含义 • 乳剂 乳剂*(emulsions)系指互不相溶的两相 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 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通常供口服的非均 相液体制剂。 • 两相中通常一相是水或水溶液,称为水相, 用W表示;另一相是油或与水不相溶的其 它有机液体,称为油相,用O表示。
表面活性剂的功能与应用(1)
S G ( l-s l-g s-g )
2021/3/7
32
❖ 由于目前还难以从实验上测定固-气与固-液界面张力,所 以以上都只是在理论上的分析,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作为 判断的依据。
❖ 由于发现润湿现象还与接触角有关,而接触角可以通过实 验来测定,因此可以和以上内容相结合,作为解释润湿现 象的依据。
2021/3/7
17
3.2.2 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
乳状液属于分散体系,两相间存在巨大的界面积,是热 力学不稳定体系!!!
乳化
2021/3/7
18
18
3.2.2 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
乳状液属于分散体系,两相间存在巨大的界 面积,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表面张力:加入surfactant,降低表面张力 界面膜的性质:加入足量surfactant,选择直链
只有浸湿功大于或等于零,液体才能浸湿固体。 在浸湿过程中,消失了单位面积的气、固表面, 产生了单位面积的液、固界面,所以浸湿功等于 该变化过程表面自由能变化值的负值。
2021/3/7
29
浸湿功(work of immersion)
2021/3/7
Wi G ( ls g-s )
Wi 0能浸湿。 30
乳化
2021/3/7
16
例1、将1g油滴散成半径为1nm 的小油滴(视为球 形)其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倍?
解:对大油滴
AS
4 r2
4
1
(4 / 3)
2
/
3
cm2
4.84104 cm2
对小油滴
As1
(4
/
106
3)
r13
4 r12
3 106 r1
【华东理工大学】《乳液聚合》课件——第三章乳化剂
2 浊度法 tc
非离子型乳化剂的浊度tc,反应温度和最高贮存温度t 正相乳液聚合: tc- t ≥10℃; 反相乳液聚合:t-tc ≥10℃
Why?
正相乳液聚合要求乳化剂水溶性大; 反相乳液聚合要求乳化剂油溶性好
3 转相点法 PIT 非离子型乳化剂的转相点PIT,反应温度和贮存温度t。 正相乳液聚合: PIT- t =20~60℃; 反相乳液聚合:t-PIT =10~40℃ 因PIT与乳化剂和油的种类有关,还与油水相比例 有关,故难于有现成数据,一般需进行实测。
第三章 乳化剂
3.1 乳化剂的分类 3.2 乳液聚合中乳化剂的作用 3.3 乳化剂的基本特征参数 3.4 乳化剂的选择
是否表面活性剂都可用作乳化剂?
只有那些对聚合物乳液体系有着有效的稳定 作用,同时又不影响聚合反应的表面活性剂, 才适合作乳液聚合的乳化剂 分子通常由两部分组成
亲水的极性基团 亲油的非极性基团
将两种或多种不同HLB值的乳化剂混合使用,构成符合乳化剂, 使性质不同的乳化剂由亲油到亲水之间逐渐过渡,就会大大增 进乳化效果。
3-26
二 以其他特征参数为依据选择乳化剂
1 三相点法 tk
离子型乳化剂的三相点tk,反应温度和最低贮存温度t t-tk ≥10℃ 具体tk可从手册或其他资料中查取,也可实 测。
对于饱和烃,油水比例对PIT影响不大; 对不饱和烃及芳香烃,随烃所占比例↑,其PIT↑
3.3.8 一个乳化剂分子在乳胶粒上的覆盖面积as
一 基本概念及影响因素
聚 合 物 极 性 影 响
极性
as
分 子 体 积 影 响 烃基 乙氧 基数
1 一般来说,乳化剂分子体积越大时,在同样乳胶粒表面上as 就越大。
乳化液泵站司机安全操作规程(3篇)
乳化液泵站司机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乳化液泵站司机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提高乳化液泵站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制定本安全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乳化液泵站司机,在乳化液泵站内进行操作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
第三条乳化液泵站司机在进行操作作业时,必须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遵守本规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第四条乳化液泵站的操作作业必须在乳化液泵站配有专人负责的情况下进行。
第五条乳化液泵站司机在进行操作作业前,必须熟悉乳化液泵站的结构、性能、操作规程和相关安全知识,经过培训后方可上岗操作。
第六条乳化液泵站司机必须做到文明操作,设备用后归位、工作环境整洁、遵守安全操作程序。
第二章乳化液泵站司机的职责和要求第七条乳化液泵站司机必须做到以下职责:1. 按照乳化液泵站的操作规程,正确操作、调试、维护乳化液泵站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负责乳化液泵站的日常巡视、保养和维修,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上报,及时进行处理。
3. 配合监控人员,对乳化液泵站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保证设备的连续稳定运行。
4. 根据生产需要,及时调整乳化液泵站设备的工作状态,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第八条乳化液泵站司机必须具备以下要求:1. 具备较好的机械操作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熟悉乳化液泵站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具备一定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与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3. 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到安全第一。
4. 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理能力,能够在突发情况下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安全。
第三章乳化液泵站的操作规程第九条在乳化液泵站进行操作作业前,乳化液泵站司机必须做到以下事项:1. 确保乳化液泵站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无任何异常情况。
2. 确认操作前是否有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配合和协助。
3. 检查操作所需的工具和设备是否完好,并处于正确位置。
4. 检查作业现场是否清洁,无杂物和障碍物。
初中化学乳化教案
初中化学乳化教案
实验名称:乳化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乳化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制备乳化液的步骤。
实验器材:圆底烧瓶、搅拌棒、试管、乳化液、水、食用油。
实验原理:乳化是指一种液体中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能够形成均匀的混合物。
乳化是由于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之间,加入适当的乳化剂,并通过搅拌或者震荡而形成的。
实验步骤:
1. 取一个干净的圆底烧瓶,倒入适量的水。
2. 加入少量的食用油。
3. 用搅拌棒搅拌一段时间。
4. 观察并记录下两种液体是否能够混合在一起。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乳化实验,我们掌握了乳化的原理和方法。
乳化是由于适当的乳化剂的存在,使得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能够均匀混合在一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加入乳化剂,制备各种乳化液,如奶油、沙拉酱等。
乳化液在食品加工、医药工业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第3章乳化剂
• 配比:
(1)使各组分乳化剂的配比保证乳浊液类型 的要求 (2)调整乳化剂的配比,使其大体符合最佳 HLB值,避开相转变点。
调整: (1)调整乳化剂的比例,使用量适合于全液相 (2)调整PH值 (3)调整黏度
2.乳化液制备技术
1)乳化剂在油中法
2)乳化剂在水中法
3)轮流加液法 3.乳化液制备设备: 主要有混合搅拌机、胶体磨、均质机等
•甾类:胆酸、脱氧胆酸
•卤代油:溴化植物油类
几种常用的乳化剂
1、单硬脂酸甘油酯: 简称单甘酯,为白至蜡状薄片或珠粒固体,无 臭、无味,不溶于水,但与热水强烈震荡混合时可 分散在水中至乳化状。单甘酯在含油脂和蛋白质的 饮料,例如豆乳、花生乳等饮料中,可提高溶解度 和稳定性,具有乳化和稳定的作用。 用量:一般为食品量的0.5%以下。
可渗透微生物细胞壁,抑制其繁殖活性,具有 一定的防腐杀菌作用。 可提高乳化后的食品营养成分的生物利用率。
七、常用的乳化剂
1、天然类: 主要包括:
磷脂:大豆磷脂、蛋黄(主要是卵磷脂)
蛋白:酪蛋白、酪蛋白酸钠;植物分离蛋白
胶质:植物胶、动物胶、微生物胶
藻类:海藻酸盐
2、合成类
主要包括: •酯类:甘油脂肪酸酯类、蔗糖脂肪酸酯类、山梨糖 醇酐脂肪酸酯、单硬脂酸丙二醇酯、柠檬酸硬脂酰 单甘油酯、单乳酸甘油二酸酯 •环糊精:α、β、γ-环糊精
乳化剂在乳浊液中的界面活性
在油/水体系中加入乳化剂,在两种物质 间的界面上吸附,形成界面膜,在这种界面膜 中,乳化剂分子内发生定向排列,即亲油部分 伸向油,而亲水部分朝向水定向排列,其结果 是油分子和乳化剂的亲油部分为一方与水分子 和乳化剂的亲水部分为另一方之间相互作用, 这种作用使一种液体以液滴的形式分散与另一 种液体中,形成乳浊液,形成的界面膜具有一 定的强度,对分散相液滴起保护作用,使液滴 在相互碰撞中不易凝结。
初中化学乳化现象教案
初中化学乳化现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乳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乳化过程的原理及条件。
3. 能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乳化现象。
教学重点:1. 乳化现象的概念和特点。
2. 乳化过程的原理和条件。
教学难点:1. 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乳化现象。
教学准备:1. 教材:化学教材。
2. 实验器材:酒精灯、试管、搅拌棒等。
3. 实验物质:水、食用油、洗洁剂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平时会使用什么产品可以将水和油混合在一起?二、讲解乳化现象(10分钟)1. 定义:乳化是指两种不相溶的液体通过第三种介质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2. 特点:乳液呈乳白色,不易分层。
三、乳化过程的原理和条件(15分钟)1. 乳化剂的作用:乳化剂可以降低不相溶液体之间的表面张力,使之更容易混合。
2. 乳化剂的选择:有亲油基团和亲水基团的化合物,如洗涤剂、卵黄等。
3. 搅拌:通过搅拌可以增大不相溶液体的接触面积,有利于乳化。
4. 温度:适当的温度有利于乳化过程的进行。
四、实验演示(15分钟)教师进行乳化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乳化过程中的变化,并让学生猜测实验结果。
五、实践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乳化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讨论交流(10分钟)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讨论乳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七、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乳化现象的原理和条件。
课后作业:1. 回答乳化现象的定义及特点。
2. 思考并列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乳化现象。
3. 设计一个乳化实验,描述实验步骤及结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乳化现象的定义、原理和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乳化现象教案初中化学
乳化现象教案初中化学
1. 了解什么是乳化现象以及乳化液的特点。
2. 掌握乳化现象的产生条件和机理。
3. 能够运用乳化现象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乳化现象的产生条件和机理。
难点:乳化现象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乳化现象的相关实验材料,如油水乳化实验装置、鸡蛋乳化实验器材等。
学生准备:纸笔、化学实验服装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引出乳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二、讲解:讲解乳化现象的定义、产生条件和机理,帮助学生理解乳化现象的原理。
三、实验:进行乳化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自体验乳化现象的产生过程。
四、讨论:学生围绕乳化现象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五、总结:总结乳化现象的特点和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乳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六、作业:布置习题和实验报告,巩固学生对乳化现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乳化现象的产生条件和机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乳化一、教学内容1.乳化体系2.乳化理论3.乳化技术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乳化体系的构成成分及类型2.了解乳化体类型的辨别方法3.掌握3种乳化技术4.了解乳化的相关基本设备类型三、教学重难点1.乳化的机理2.乳化技术运用3.乳化过程中HLB值是计算及应用四、教学学时:6五、教学内容:作为人们日常使用化学品的化妆品,其种类繁多,其形态也四各种各样,有水溶液、悬浮体、气溶胶、乳化体等,乳化体是化妆品中最广泛的剂型,从水样的流体到粘稠的膏霜等。
它主要是将一种或几种液态物质分散与另一种液态物质所形成的分散系。
因此,乳状液的讨论对化妆品的研究和生产及保存和使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章就主要介绍乳化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各种化妆品的配制打基础。
第一节乳化体系一、乳化体系的构成1.定义:乳化体(或称乳状液)是一种(或几种)液体以液珠形式分散在另一不相混容的液体之中所构成的分散体系。
分散相(内相):μm~10μm2.乳化体系连续相(外相)乳化剂(表面活性剂)分散相液珠直径约在-10μm,故乳状液是粗分散体系的胶体。
因此,稳定性较差和分散度低是乳状液的两个特征。
两个不相混容的纯液体不能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必须要加入第三组分(起稳定作用),才能形成乳状液。
例如,将苯和水放在试管里,无论怎样用力摇荡,静置后苯与水都会很快分离。
但是,如果往试管里加一点肥皂,再摇荡时就会形成象牛奶一样的乳白色液体。
仔细观察发现,此时苯以很小的液珠形式分散在水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就是乳状液。
这里称形成乳状液的过程为乳化。
而称在此过程中所加入的添加物(如肥皂)为乳化剂。
3.类型(1)O/W:水包油(油相在乳化剂作用及一定工艺下分散于水相得到的乳化体).蜜、乳液(2)W/O:油包水 .防晒霜(3)复合:O/W/O、W/O/W(将一个W/O的乳状液分散到连续的水相中)(趋势)※油水两相不一定都是单一组4.分散相粒子大小与外观的关系乳化体的外观一般常呈乳白色不透明液状,乳化体之名即由此而得。
乳化体的这种外观是与分散相粒子之大小有密切关系。
由胶体的光学性质可知,对一多分散体系,其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折光率一般不同,光照射在分散微粒(液滴)上可以发生折射、反射、散射等现象。
当液滴直径远大于入射光的波长时,主要发生光的反射(也可能有折射、吸收),当液滴直径远小于入射光波长时,则光可以完全透过,这时体系呈透明状。
当液滴直径稍小于入射光波长时,则有光的散射现象发生,体系呈半透明状。
一般乳状液的分散相液滴直径的大小大致在-10μm(甚至更大)的范围,可见光波长为-μm,故乳状液中的反射较显著,因而一般乳状液是不透明的乳白色液体。
这就是乳状液的微粒大小与外观之关系。
对于液滴的直径在μm 以下的液-液分散体系,其外观是半透明的和透明,而不呈乳液状,常称为“微乳状液”,它的性质与乳状液有很大不同。
二、乳化体类型的判断(书151)1.染料法:将乳化体涂抹在表面皿上1.6mm厚,面积约6.5cm2的薄膜,在不同位置分别撒上研磨好的油溶性染料和水溶性染料,若油溶性染料扩散则是(油包水),若水溶性染料扩散则是(水包油)2.冲洗法:油包水不易混合3.比较乳化体是易与矿物油混合还是水混合4.导电法:若亮:水包油注意:若溶液是电介质也会亮(此法特殊)5.吸水纸:吸水纸不湿润是油包水三、乳化体稳定性测定(书154)1.颗粒大小分布与时间的关系颗粒大小分布与时间关系是乳化体稳定的重要指数(1)离心加速老化法(2)浊度法2.热稳定性3.电学测定第二节乳化理论二、乳化剂通过前面的内容,我们了解到乳化剂是得到相对稳定的乳化体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它是表面活性剂的一种。
(一)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与其性质和作用的关系(二)乳化剂的选择乳化剂是乳状液赖以稳定存在的关键,大多乳化剂为各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
但并非表面活性剂都适合做乳化剂,所以在制备乳状液时如何选择乳化剂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实际生产中对乳化剂的选择有多种方法和原则,其中使用HLB值选择乳化剂有直观方便的优点,几十年来一直被作为选择乳化剂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1.HLB值的意义(1)含义:即亲水亲油平衡值,表示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的亲水性和亲油基的亲油性之比。
(2)内容: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均以石蜡的HLB=0,油酸的HLB=1,油酸钾的HLB=20,十二烷醇硫酸钠盐的HLB=40作为参考标准(值小亲油;值大亲水)。
因此表面活性剂的HLB 总处于1~40之间。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LB在1~20之间,阳离子和阴离子HLB为1~402.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状态外观、范围及其应用不同HLB值的水溶液外观及应用HLB只能在配制乳液时候,确定所形成的乳液类型,而不能说明乳化能力的大小。
增加乳化剂,乳化能力会增加,达到某一点,再增加用量也不能增强乳化效果,过量还会引起不稳定和皮肤刺激。
3.HLB的加和性在实际配方中,往往会使用2种或多种乳化剂,不同HLB值的乳化剂混合使用后的HLB值等于组成混合物各种乳化剂的加权平均值,即:HLB=∑HLB i*P iP i为表面活性剂i在混合物中所占的质量分数(只适用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4.油相所需要的HLB值对于指定的油-水体系,存在一个最佳HLB值,此时乳化剂的HLB便是油-水体系所需要的HLB值制备W/O型乳化剂各种油脂所需要的HLB值制备O/W型乳化剂各种油脂所需要的HLB值4.HLB值的计算(书121)自从1949年Griffin提出HLB值以来,众多的研究工作者通过试验探究表面活性剂各种理化性质和HLB值之间的关系,现介绍几类常见的公式(1)按亲水-亲油基团的质量分数计算①聚乙二醇、多元醇型非离子型SAAHLB=亲水基质量/(亲水基质量+憎水基质量) ×100/5②多元醇脂肪酸酯HLB=20(1-S/A)S为酯的皂化值,A为酸的酸值(皂化值表示在规定条件下,中和并皂化lg物质所消耗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皂化值是酯值与酸值的总和)③对于皂化值难测的羊毛脂衍生物之类HLB =(ωE+ωP)/5ωE为氧乙烯的质量分数,ωP为多元醇的质量分数(2)按分子基团的结构数值计算考虑了不同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因素,分别计算表面活性剂中亲水基和亲油基各构成细节部分对亲水性和亲油性的贡献得到一个代数和就是HLB值:HLB=7+Σ(亲水基的基数)+Σ(每一CH2基团数值)该方法适用于计算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计算指标(3)按其在水中的溶解度算水溶液外观不分散不良分散搅拌后乳状分散稳定乳状分散半透明至透明透明液HLB值1~4 3~6 6~88~10 10~13 13~205.乳化剂的选择原则(1)由乳化体类型选择型比如O/W,大于6为主,小于6为辅(2)乳化剂(混合)的用量:1~10%(所有原材料)(3)经验公式:乳化剂质量/(油相质量+水相质量)=10~20%范围为宜(4)相似相溶(5)乳化剂对比如Span(山梨糖醇酐硬脂酸酯)和Tween(聚山梨醇酯)6.HLB的应用(1)混合乳化剂的加和性计算①制备O/W型美容霜用20%Span-65(HLB为)和80%Tween-60(HLB为),计算混合后的HLB值。
混合HLB=20/(20+80) ×+80/(20+80) ×=②混合乳化剂有甲、乙、丙三种,它们对应的HLB值分别是8、14、16,其用量为3、、,问:混合物的HLB值。
混合HLB=3/(3++×8+(3++×14+(3++×16=(2)油相被乳化所需要的HLB值制备W/O型美容霜,蜂蜡5%(所需HLB=5),羊毛脂18%(8),白油26%(4),求混合HLB值。
HLB=5/(5+18+26) ×5+18/(5+18+26) ×8+26/(5+18+26) ×4=查资料可知道相对应的SAA(3)配方中HLB的计算和乳化剂的选择某化妆品配方如下:由上计算表示乳化体为O/W型,而所需要的乳化剂需提供的HLB值。
若采用单油酸山梨酯(HLB为)和聚氧乙烯单油酸缩山梨酯(HLB为15)为配方中的复合乳化剂,问两者用量各为多少则+15(1-x)=解方程得X=(单油酸山梨酯×7=%)1-x=(聚氧乙烯单油酸缩山梨酯×7=%)(4)乳化剂的加入量配方中的油相:白油15%,蜂蜡4%,全部油相19% ,1) 若白油的hlb值为10, 蜂蜡14,则油相需要的hlb值为:(10×15 + 4×14)/(15 + 4) =2) 假设我们加入乳化剂的量是5%,那么可以根据经验公式:乳化剂质量 / (油相质量 + 乳化剂质量) =10~20%来判断。
所以:5/(5+19) = % 结论:多了加入:4% 则4/(4+19)=% 结论:可以3) 加入什么乳化剂呢来算一下如果我们用吐温-80, 和司盘-80设吐温为x%,那么司盘就是(4 - x)%,再跟据两者混合物的hlb值要为上面的,计算:15×x + ×(4-x)/4 =可以知道:x =%4-x =%所以吐温为%,司盘就是%4) 水相采用丙二醇5%(可以用提取液) + 水的的配方;O/ W型第三节乳化技术乳状液的制备在确定其合理的配方后,其乳化技术也是极其重要的。
化妆品的制备主要是混合技术。
虽然混合技术比较单纯,但作为化妆品,要求有多种功能和性质,要制备出性质优良和稳定的乳状液等化妆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一、两相制备技术乳状液是由水相和油相所组成的,乳状液的制备一般是先分别制备出水相和油相,然后再将它们混合而得到乳状液。
1.水相的制备按照配方,将水溶性物质如甘油、胶质原料等尽可能溶于水中。
制备水相的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油相中各成分的物理性质,水相的温度应接近油相的温度,如低于油相的温度。
不宜超过10℃。
2.油相的制备根据配方,将全部油相成分一起溶解于一容器内,如油相成分中有高熔点的蜡、脂肪酸、醇等,则这时需要加热,融化油性成分,使其保持液体状态。
另若油相溶液在冷却时,趋于凝固或冻结,则这时应使油相的温度保持在凝固温度以上至少10℃,以使油相保持液体状态,便于与水相进行乳化。
二、加入乳化剂的方法(乳化方法)1.剂在水中法将乳化剂加入水中构成水相,然后在激烈搅拌下加入油相,形成乳状液的方法。
得到O/ W型。
若W/O需要继续加油相。
2.剂在油中法(乳化剂使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将乳化剂溶于油相,制成混合物(1)O/ W:混合物加入水中(2)W/O:将水加入混合物中;可加水转型3.初生皂法若能乳状液配方中有使用脂肪酸,则将脂肪酸溶于油相中,而将碱溶于水中,两相混合,即在界面形成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