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ultisim光耦隔离放大电路课程设计
[指南]Multisim在基本放大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指南]Multisim在基本放大电路分析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f86939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5.png)
¥ Multisim 在基本放大电路分析中的应用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使用Multisim 软件对直流电路进行分析。
(2)验证验证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3)学会测量放大电路的A v 、i R 、o R 、通频带BW 的方法。
(4)观测放大电路的动态性能。
二、预习要求(1)阅读关于Multisim 10软件的介绍。
(2)阅读教材中关于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单向导电性等内容。
(3)阅读教材中关于静态工作点Q ,电压增益A v 、输入电阻i R 、输出电阻o R 和通频带BW 等内容。
三、实验电路及内容 (一)、二极管参数测试仿真实验1. 在实验电路工作区搭建测量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的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
依次设置滑动电阻器W R 触点至下端间的电阻值(拨动鼠标箭头显示的电位器拨动游标),调整二极管两端的电压。
启动仿真开关,将测得的D v 、D i 及计算得到的D r 数据填入表¥.1。
图¥.1 测试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实验电路2. 在实验电路工作区搭建测量二极管反向伏安特性的实验电路,如图¥.2所示。
依次设置滑动电阻器W R 触点至下端间的电阻值,调整二极管两端的电压。
进行仿真实验,将测得的D v 、D i 及计算得到的D r 数据填入表¥.2。
表¥.1 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测量数据记录表图¥.2 测试二极管反向伏安特性实验电路表¥.2 二极管反向伏安特性测量数据记录表(二)、基本放大电路仿真实验1. 静态工作点的测试(1)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由电阻、电容和三极管等元器件构成。
在实验电路工作区搭建如图¥.3所示的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并存盘。
+Vs_图¥.3 单管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2)启动Multisim 10界面菜单【Simulate】菜单中Analyses下的DC operating Point 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的Output variables页将节点3、4、5、6、7节点作为仿真分析节点。
图¥.4 直流分析选项对话框(3)单击直流分析选项对话框中的“Simulate”(仿真)按钮进行直流工作点仿真分析,即有分析结果(待分析电路节点的点位)显示在“Analysis Graph”(分析结果图)中,如图¥.5所示。
信号放大器的设计基于Multisim的电路仿真

3.效率η
, :直流电源供给的平均功率。理想情况下, 。在实验中,可测量电源供给的平均电流 ,从而求得 ,负载上的交流功率已用上述方法求出,因而也就可以计算实际效率了。
仿真值:%
实测值:η=%
(四)综合测量方案
1、测量系统电路的输入输出电阻以及通频带
测量值:输入电阻486KΩ
输出电阻Ω
图3-2 RC正弦波振荡电路图
图3-3 RC正弦震荡产生的波形图
仿真数据:F=1kHZ
T1
UB
(V)
UE
(V)
UC
(V)
IC
(MA)
UO
(V)
T2
UB
V)
UE
(V)
UC
(V)
IC
(MA)
实测数据:F=
T1
UB
(V)
UE
(V)
UC
(V)
IC
(MA)
UO
(V)
T2
UB
V)
UE
(V)
UC
(V)
IC
(MA)
2、闭合开关S1,并记录波形
(三)功率放大器电路方案
功率放大器的主要作用是向负荷提供功率,要求输出功率尽可能大,转换效率尽可能高,非线性失真尽可能小。这里我们采用OTL功率放大电路。电路原理图如下:
1.静态工作点的调整
分别调整R4和R1滑动变阻器器,使得万用表XMM2和XMM3的数据分别为5---10mA和,然后测试各级静态工作点填入下表:
1.调节放大器零点
把开关S1和S2闭合,S3打在最左端,启动仿真,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得万用表的数据为0(尽量接近0,如果不好调节,可以减小滑动变阻器的Increment值),填表一:
Multisim的模电课程设计

Multisim的模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Multisim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掌握建立模拟电路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运用Multisim软件分析常见的模拟电路,理解电路元件参数变化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3. 学生能掌握课本中涉及的基本模拟电路原理,如放大器、滤波器等,并能在Multisim中进行仿真验证。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独立使用Multisim软件构建和测试模拟电路,具备初步的电路设计与分析能力。
2. 学生通过Multisim软件的实际操作,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Multisim模电课程的学习,培养对电子工程领域的兴趣,增强对科学研究的热情。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团队协作、积极探讨的良好习惯,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子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技术发展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环节,旨在通过Multisim软件的运用,提高学生对模拟电路的理解和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知识,对Multisim软件有初步了解,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教学评估,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提供指导。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Multisim软件入门:使学生熟悉Multisim软件的基本操作界面,掌握电路元件的选取、放置、连接等基本操作。
教材关联章节:第一章 Multisim软件介绍内容列举:软件安装与启动、基本操作界面、元件库的调用、简单电路的搭建与仿真。
2. 基本模拟电路分析:通过Multisim软件,让学生掌握放大器、滤波器、稳压器等基本模拟电路的原理与性能分析。
MULTISIM综合课程设计

MULTISIM 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MULTI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电路图的绘制、元件库的使用、仿真参数的设置等。
2. 学习并理解MULTISIM在电路分析与设计中的应用,如交流电路、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等。
3. 了解MULTISIM与其他电子设计软件的优缺点,明确其适用场景。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MULTISIM软件独立完成电路图的绘制,并进行相应的仿真分析。
2. 培养学生运用MULTISIM软件解决实际电子问题的能力,提高电路设计效率。
3. 学会查阅相关资料,拓展MULTISIM软件在电子领域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设计软件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经验。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电子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的电子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MULTISIM软件的使用,并能够运用该软件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MULTISIM软件概述:介绍MULTISIM软件的发展历程、功能特点和应用领域,使学生对该软件有整体的认识。
2. MULTISIM基本操作:讲解电路图的绘制、元件库的使用、仿真参数设置等基本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
3. 电路分析与设计:- 交流电路:分析RLC元件的特性,学习交流电路的仿真分析方法。
- 数字电路:介绍逻辑门、触发器等数字电路元件,学习数字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 模拟电路:学习运算放大器、滤波器等模拟电路的原理与设计。
4. MULTISIM与其他软件的比较:分析MULTISIM与Protel、Altium Designer等电子设计软件的优缺点,明确各自适用场景。
模拟电子技术multisim课程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multisim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如放大器、滤波器等;2. 使学生了解Multi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并能运用该软件进行模拟电路设计与仿真;3. 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模拟电路性能的方法,包括静态工作点、频率响应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Multisim软件设计和搭建模拟电路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电路性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共同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面对挑战、勇于实践的精神,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和Multisim软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其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独立或协作完成模拟电子技术的课程设计任务。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模拟电子技术基本原理:讲解放大器、滤波器等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对应教材第3章和第4章内容;2. Multisim软件操作:介绍Multisim软件的基本界面、功能及操作方法,对应教材第5章内容;3. 模拟电路设计与仿真:指导学生运用Multisim软件进行模拟电路的设计与仿真,包括放大器、滤波器等电路,对应教材第6章内容;4. 模拟电路性能分析:教授静态工作点、频率响应等分析方法,对应教材第7章内容;5. 课程设计实践: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课程设计,完成模拟电路的设计、仿真和性能分析,对应教材第8章内容。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1. 第1周:模拟电子技术基本原理学习;2. 第2周:Multisim软件操作学习;3. 第3-4周:模拟电路设计与仿真实践;4. 第5周:模拟电路性能分析方法学习;5. 第6-8周:课程设计实践。
基于multisim的共基放大电路课程设计

3 设计原理从原理上看,共基极放大电路输入信号最大不允许超过20mV 的峰值,与电源电压向比可以忽略不计。
而集电极电压的动态变化范围与共发射极固定偏置电路完全一样。
所以,共基极固定偏置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设计与共发射极固定偏置电路。
利用晶体三极管构成的放大电路常用的形式如图3.1所示,该电路是采用阻容耦合方式的共基放大电路。
电路中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
采用了常用的分压式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
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Q主要由R b1、R b2、Re、Rf、Rc及直流电源Vcc共同决定,测量静态工作点时,电容断开。
该电路利用R B1、R B2分压固定三极管的基极电位UBQ,使其基本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较稳定。
图3.1 共基放大电路4 设计内容4.1 静态工作点分析4.1.1 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方法图4.1 共基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1)引入直流负反馈如4.1图,R f ,R e,起到直流负反馈作用,温度升高时,I C升高,I E升高,U E升高,又因为U B不变,导致U BE下降,I B下降,I C下降。
起到直流负反馈的作用2)温度补偿利用对温度敏感的原件,在温度变化时直接影响输入回路,例如:如图4.1,R b1或R b2采用热敏电阻,当温度升高时,R b1下降,导致U B下降,U BE下降,从而I B下降,I C也下降,起到反馈作用。
4.1.2 理论计算图4.2 直流通路为了稳定Q点,通常I2≫I B,即I1≈I2,因此V CC,基本不随温度变化U BQ≈R b1R b1+R b2I EQ=U BQ−U BEQ R e+R fU CEQ≈V CC−I EQ(R C+R f+R e)U BQ≈55+25=2V,I EQ=1mA,U CEQ≈5.7V4.1.3测量值图4.3静态工作点U BQ图4.4静态工作点U BQ图4.5静态工作点U CQ表4.1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值由于近似计算,实验值与理论值稍有误差,但结论基本一致。
带模拟光耦隔离的信号放大电路的设计

到 了很 好 的 应 用 。通 过 应 用表 明 , 电路 线 性 度 好 , 该 完全 能 满足 高放 大倍 数 、 高稳 定性 的仪 器仪 表 信
et n leet m g e c nef e c.T e ei i uto h t s n et n a -e om hs en vr od p lai . xe a lc o an t it e n e h ds n cr i f te e i ts r r i rr g c no o i jtlo s a be a ey go api t n r c o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r i wt h h ip ti p dn e od s bly ih m gictn ad ajs be bnfs A h a e t e ui h nl po i ut i i n u m eac ,go t it,hg anf a o n dut l e e t tte sm i s g te aao ot c h g a i i i a i . m n g
Ab ta t T e i u t e in d n h s a e u e L 2 o a i sr me t t n mpi e ip t s sg a a l c t n s r c : h c r i c d sg e i t i p p r s d M3 4 p mp n t u n ai a l r n u a a i n l mp i ai o i f i f o
号 的放 大 处理 要 求 。 关 键 词 :仪 用 放 大 电 路 ; 拟 光 耦 隔 离 ; 号 放 大 模 信
基于Multisim仿真的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研究及测试

OUYANG Ming-xing,ZHOU Ze-xiang,ZHANG Wen-hui (Guangdong Songshan Polytechnic College,Shaoguan 512126,China)
. All Rights Reserved.
Abstract: Aimed at the complexity of design and analysis on multistage direct coupling analog circuit, this paper employed Multisim software for simulation analyse and circuit test. MOSFET output power amplifier circuit was decomposed to make the unit circuit work independently,and the circuit’s static work points and its performance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The sample was prepared,and it was tested by using 6 1/2 desktop multimeter and four-channel digital oscilloscope. Finally,the principle and solutions on the circuit wave distortion were discussed. The testing result is almost accordant with simulation and calculation, that means the virtual simulation tools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ircuit design and test, also shorten the cycle time for product development. Key words: Multisim simulation;test;MOSFET;direct-coupled;constant current source
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仿真与设计基于Multisim10(DOC)

课程设计(论文)报告书题目: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的设计与仿真课程:模电综合实验院(部):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1104班学生姓名:(*^__^*) 嘻嘻……学号:1107050405设计期限:2013年7月12日指导教师:吴文峰《一》课题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的设计与仿真《二》选题意义(1)为了尽可能保证不失真放大,采用两级放大电路。
阻容耦合放大器是多级放大器中最常见的一种,两级之间通过耦合电容及下级输入电阻连接,故称为阻容耦合,由于电容有隔直作用,使用前、后级的直流工作点互相不影响,各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可以单独计算。
每一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为输出电压Uo与输入电压Ui之比,其中,第一级的输出电压Uo1 即为第二级输入电压Uo2,所以两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为==*=(2)我选这个题目觉得能够较全面地巩固和应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更加熟悉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3)更加了解电路的仿真。
《三》具体要求已知条件:(1)电源电压VCC=12V;(2)负载电阻RL=2KΩ;(3)输入信号为Vi=4mv,f=1KHZ的正弦波电压,信号源内阻Rg很小可忽略;(4)晶体管用3DG6。
技术指标:(1)放大器不失真输出电压VO≥1000mv,即放大器电压增益∣AV∣≥250;(2)△f=300Hz~80KHz;(3)放大器工作点稳定。
《四》方案1 采用集成运放可以采用集成运放来搭建放大电路。
该方案设计简单,集成度高、精确度高,在参数上输入电阻很高,输出电阻低,采用集成运放放大小信号是很好的选择。
2 采用三极管采用三极管的级联方式组成多级放大电路。
三极管又可以分为三种放大电路:共射、共集和共基放大电路。
三种方式有各自的特点。
根据实验的要求,本设计最终采用了三极管设计的方案。
电路由两级放大电路级联组成,第一级为分压偏置的共射级放大电路,第二级采用同样的放大电路通过电容耦合连接起来。
multisim放大电路设计

multisim放大电路设计
在 Multisim 中设计放大电路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 打开 Multisim 软件并创建一个新的电路设计文件。
2. 在元件库中选择放大器元件,例如通用运算放大器(Operational Amplifier)。
3. 将所选的运算放大器放置在电路设计区域中。
你可以使用拖放功能将其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4. 连接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引脚。
根据你的设计需求,将输入信号源连接到放大器的输入引脚,将负载(例如电阻或电容)连接到放大器的输出引脚。
5. 设置放大器的增益。
在放大器的属性对话框中,可以设置增益值。
根据你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增益倍数。
6. 添加其他元件(如果需要)。
根据你的设计要求,可能需要添加其他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源等,以实现所需的放大电路功能。
7. 连接电路的电源。
根据你的设计,连接适当的电源到电路中的元件。
8. 进行仿真。
在 Multisim 中,你可以运行仿真来测试放大电路的性能。
通过观察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波形,可以评估电路的放大效果。
9. 调整和优化。
根据仿真结果,你可以调整电路中的元件值或增益设置,以优化放大电路的性能。
10. 保存并导出设计。
完成设计后,保存电路文件,并根据需要导出为图像或其他格式。
以上是在 Multisim 中设计放大电路的基本步骤。
具体的设计过程可能因具体需求和电路要求而有所不同。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实验一:单级阻容耦合放大器Multisim仿真

单级阻容耦合放大器Multisim仿真共射、共集、共基电路是放大电路三种基本形式,也是组成各种复杂放大电路的基本单元。
在低频电路中,共射、共集电路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次实验仅研究共射电路。
放大电路要实现不失真放大,必须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放大电路适用的范围是低频小信号,电压放大倍数,输入和输出电阻是放大电路的核心指标。
实验目的:(1)熟悉Multisim12软件的使用方法。
(2)学会用multisim12软件分析单管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3)了解仿真分析法中的直流工作点分析法。
(4)学会单级阻容放大器主要技术指标测量的方法。
(5)了解静态工作点电流大小对电压方法倍数的影响。
(6)观察静态工作点对电压波形失真的影响。
(7)掌握单级阻容放大器幅频特性的测量。
实验内容:1.静态工作点的测试(1)在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 12基本界面的电子平台上组建如图所示的仿真电路。
(2)静态工作点的调节是实现三极管放大最佳性能的关键。
最佳静态工作点的调整方法如下:增大信号源Us的幅度,直至输出波形出现上半周截止失真或下半周饱和失真,再调节Rw,改变Rw(仿真中按键盘的a键)的大小,增大输入信号强度,观察输出波形,如果只有上边有削顶失真,即为截止失真,说明U CEQ 工作点偏高,需要减少Rw;反之,如果只有下边有削顶失真,即为饱和失真,说明U CEQ工作点偏低,需要增加Rw。
当调整Rw使输出波形的上边和下边同时进入失真(增大输入信号时),这时的静态工作点(U CEQ和I CQ)就是最佳的。
单级阻容耦合放大器仿真电路(3)调整好最佳静态工作点后,令输入信号为0,测量静态工作点的参数,将测量与计算结果填入填入下表U BQ U EQ U CQ U BEQ U CEQ I CQ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计算结果2.放大器主要技术指标(放大倍数A u,输入电阻R i,输出电阻R o)的测量测试条件为:保持静态工作点不变;在实验电路的输入端f=1kHz,有效值Us=20mV左右的正弦信号。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multisim仿真实验的共射放大电路的研究

邯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基于multisim仿真实验的共射放大电路设计与研究学生指导教师教授年级2007级专业物理学系部物理与电气工程系邯郸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系学院2011年5月郑重声明本人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教师张劼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
如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的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愿意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监督。
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摘要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在不同频率的工作信号下将影响其电压增益。
在这里,我们从理论分析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入手,研究其产生频率响应的主要原因,然后用multisim进行仿真,通过改变电路参数观察对电路的上、下限截止频率产生的影响。
之后继续对特定的共射放大电路进行通频带的仿真测试并对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进行讨论,以加深对频率响应的理解。
关键词共射放大电路频率响应截止频率仿真实验Abstract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引言 (1)2 背景介绍 (1)3 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 (1)3.1高通电路 (1)3.2低通电路 (3)4 晶体管高频小信号模型 (4)4.1BJT完整的混合π模型 (4)4.2简化的混合π模型 (5)4.3混合π模型的主要参数 (6)4.4BJT的频率参数 (7)5 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9)5.1共射放大电路的低频响应 (9)5.2共射放大电路的中频响应 (12)5.3共射放大电路的高频响应 (13)5.4频率改变对共射放大电路输出波形的影响 (16)6 关于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的讨论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22)基于multisim 仿真实验的共射放大电路设计与研究1 引言晶体管共射放大电路是放大电路的基础,也是模拟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的经典实验项目,实验内容设计方面广,实践应用性强。
实际的共射放大电路中总是存在一些电抗性元件,如电容、电感、电子器件的极间电容以及接线电感与接线电容等。
利用光耦实现模拟隔离放大电路的原理及设计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隔离放大器的设计方案,该方案结构简单,且选用通用器件,易于实现。
通过将本电路与AD公司的AD210AN集成模拟隔离放大器进行实验对比。
本隔离放大电路在带宽上要优于集成模拟隔离放大器。
隔离放大器按传输信号的类型。
可以分为模拟隔离和开关隔离放大器。
模拟隔离放大器的生产商和产品种类均较少,且产品价格比较昂贵。
开关隔离放大器的生产商较多,产品种类也多,价格较低,相对便宜。
高价位的模拟隔离放大器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而文献[2]中提到的双通道隔离放大器结构复杂。
且对隔离间距有较高的要求,而文献[3]中所提到的光电耦合隔离放大器则对元器件参数有较高的要求。
文献[4]中提到的隔离放大器对隔离器件间距也有特殊要求。
1新型电路原理笔者设计的隔离放大器的原理电路。
本隔离放大电路主要由光电耦合器和运算放大器构成。
光电耦合器选用普通光耦TLP521,运算放大器则选择通用运算放大器LF353。
通过这两种普通器件的搭配.所得到的隔离放大器性能和专用模拟隔离放大器的性能相近。
放大器加普通光耦组成的隔离放大电路。
本隔离放大电路由输入和隔离输出两部分构成,且两部分使用隔离的电源(Vcc1、Vee1和Vcc2、Vee2供电。
输入部分由运放U1,电阻R1、R2、R3、R4、R5,电容C1、C2,光电耦合器OPT1、OPT2、OPT3、OPT4的发光二极管部分OPT1_A、OPT2_A、OPT3_A、OPT4_A和OPT1、OPT3的光敏三极管部分OPT1_B、OPT3_B组成,由正电源Vcc1和负电源Vee1供电。
OPT1_A、OPT2_A和OPT3_A、OPT4_A 的电流构成差动放大输入。
R1和R2为运放的输入电阻,R3和R4可为四个光耦的发光二极管(LED)提供偏置和控制电流。
运放U1和光耦OPT1、OPT3组成了一个射级跟随器,R5上的电压即为运放的输入电压。
运放的带宽决定着构成隔离放大器的带宽。
现有的集成模拟隔离放大器的带宽均在100kHz以下,而常用运放的带宽是这个带宽的几倍到几十倍。
基于Multisim的放大器电路设计

基于Multisim的放大器电路设计作者:方菁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6年第11期[摘要] 把Multisim仿真软件融入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中,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放大器设计,给出设计方法。
将课堂理论教学与仿真技术相结合,使讲授的理论知识能够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有效改善了传统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有效地掌握放大器电路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 放大器;电路设计; Multisim仿真;理论教学[中图分类号] TP3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3-0118-02一、引言基本放大器电路是电子电路中的基本单元电路,为满足电路性能,常常需要对电路参数进行设计。
通常,电子电路设计包括拟定性能指标、原理电路的预设计、实验和修改四个环节。
实验时采用的方法是试验设计法。
在总体方案预设计完成后,传统设计方法是采用万能板搭接实验电路来完成。
在这一过程中,往往需要经过反复调试,直到设计出符合性能指标要求的电路。
随着计算机EDA技术的发展,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在EDA设计环境下利用计算机来完成电路的系统综合设计、搭接并完成电路仿真,验证电路功能。
目前常用的EDA技术软件有Multisim、Protel、Pspice等,其中Multisim软件具有界面直观、操作方便、元器件和仪表图形与实物外形接近等特点。
二、Multisim软件简介Multisim是美国国家仪器公司推出的交互式SPICE仿真和电路分析软件,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是特别适合电子技术教学的一款EDA工具软件。
该软件提供了完备的元器件库、灵活方便的电路图输入工具、虚拟仪器测试和分析功能,支持微控制器仿真,具备仿真后处理器等功能。
软件的操作界面就如同一个真实的电子实验工作台。
将电路所需元器件和仿真所需的测试仪器直接拖放到屏幕上,轻点鼠标即可用导线将它们连接起来。
基于Multisim的仪器放大器的设计

基于Multisim的仪器放大器的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仪器放大器的设计方法2、理解仪器放大器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3、熟悉仪器放大器的调试功能4、掌握虚拟仪器库中关于测试模拟电路仪器的使用方法,如示波器,毫伏表信号发生器等虚拟仪器的使用二、实验原理:在精密测量和控制系统中,需要将来自各种换能器的电信号进行放大,这种电信号往往为换能器之间或者换能器与基准信号之间的微弱差值信号。
仪器放大器就是用来放大这种差值信号的高精度放大器,它具有很大的共模抑制比、极高的输入电阻,且其增益能在大范围内可调。
三、运放仪器放大器图中所示是有三个运放构成的仪器放大器。
其中,集成运放A3组成差值方法器,集成运放A1和A2组成对称的同相放大器,且R1=R2,R3=R5,R4=R6。
由于v-→v+,因而加在RG两端的电压为(vI1−vI2),相应通过RG的电流iG= 于i-→0,因而vo1=iGR1+vI1,vo2=−iGR2+vI2当R1=R2=R时,vo1−vo2=(1+2R)(v−vI2) GI1vI1−vI2RG对于A3而言,vo1加在反相输入端,vo2加在同相输入端,利用叠加原理,合成的输出电压:R4R6R4vo=−vo1+vo2(1+) 3563由于R3=R5,R4=R6,因而vo=−仪器放大器的差值电压增益:Avf=voR42R=−(1+vI1−vI2)I1I23GR4R42R vo1−vo2 =−(1+) 33G仪器放大器的差值电压增益:Avf=vvoI1+vI2=−(1+RG2R四、实验内容:1、采用运算放大器设计并构建一起放大器:(1) 输入信号Ui=2mV时,要求输出电压信号Uo=0.4V,Avd=200,f=1kHZ;(2) 输入阻抗要求Ri>1MΩ。
2、用虚拟仪器库中关于测试模拟电路仪器,按设计指标进行调试。
主要虚拟仪器中的函数发生器、毫伏表、示波器。
五、实验仿真结果输入信号vi输出信号vo示波器测试如图,CH1代表输出,CH2代表输入。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multisim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multisim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Multisim的基本操作和电子电路仿真分析方法。
知识目标包括:了解Multisim软件的特点和应用领域;掌握Multisim的基本操作,如元件选取、电路搭建、仿真设置等;理解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独立操作Multisim软件,搭建简单的电子电路并进行仿真分析;能够根据电路需求选择合适的元件,并进行参数调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Multi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电子电路仿真分析方法。
首先,介绍Multisim软件的特点和应用领域,使学生了解软件的功能和用途。
其次,讲解Multisim的基本操作,如元件选取、电路搭建、仿真设置等,并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操作。
然后,介绍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并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进行电路分析。
最后,结合具体案例,教授如何利用Multisim进行电子电路的仿真分析,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验证。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采用讲授法,讲解Multi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其次,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然后,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最后,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Multisim软件,进行电子电路的仿真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首先,教材《电子技术基础》和《Multisim 10 教程》,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资料,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和支持。
最新光耦隔离放大电路课程设计

光耦隔离放大电路课程设计隔离放大电路的设计1 设计主要内容及要求1.1 设计目的:(1)掌握隔离放大电路的构成,原理与设计方法;(2)熟悉模拟元件的选择,使用方法。
1.2基本要求:(1)输入信号为方波,幅度1V,频率100Hz~40kHz;(2)采用适当的隔离设备不影响信号提供者;(3)输出信号上升及下降时间占有方波周期的5%以下;(4)输出信号幅度不低于3V。
1.3发挥部分:(1)t pd<100μs;(2)幅度分段可调;(3)其他。
中文摘要本次模拟电子课程设计的题目是隔离放大电路,实际上是对光耦的延伸,主要工作部分是一个光电耦和器对运算放大电路的控制,光电耦合器是一种可把电信号转换成为光信号,然后又将光信号恢复为电信号的半导体器件,它属于一种电——光——电转换器件。
其基本结构是将光发射器和光敏接收器装在同一密闭的壳体内,彼此间用透明绝缘体隔离。
常见的光发射器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其引脚作为输入端,用晶体管图示仪可观察到其特性曲线与一般二极管相似。
光敏接收器为光敏二极管或光敏三极管,其引脚作为输出端。
当电信号送入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时,发光二极管通过电流而发光,其发光的强弱与信号电流成正比,亦即与流过二极管的正向电流的大小成正比,输出端的光敏三极管受到光照后CE导通。
而当输入端无信号时,发光二极管不亮,光敏三极管截止,CE不通。
从而实现了光电的传输和转换。
随着各类电气设备控制电路的日益复杂,各功能电路之间的干扰不可避免。
而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由于通过光信号来传输,因而两部分电路之间在电气上是完全隔离的,因而没有电信号的反馈和干扰,故其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很强。
一般情况下,电路间数字信号的传输,都可以使用光电耦合器进行彻底隔离。
关键词隔离放大器光耦电流负反馈放大电路电压跟随器目录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I)课程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Ⅲ)中文摘要 (IV)1设计任务描述 (1)1.1 设计题目 (1)1.2 设计要求 (1)1.2.1 设计目的 (1)1.2.2 基本要求 (1)1.2.3 发挥部分 (1)2 绪论 (2)3 基本框架 (3)4 模块细节及各部分电路设计 (5)4.1各部分电路设计 (5)4.2电流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参数计算 (7)5 系统仿真运行电路及错误解决 (9)6 元器件清单 (14)7 主要元器件介绍 (15)小结 (19)致谢 (20)参考文献 (21)附录 (22)A1 multisim仿真系统电路接线图 (22)设计任务描述1.1 设计题目:隔离放大电路1.2 设计要求:1.2.1 设计目的:(1)掌握隔离放大电路的构成,原理与设计方法;(2)熟悉模拟元件的选择,使用方法。
基于Multisim光耦隔离放大电路课程设计

沈阳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设计题目:隔离放大电路系别自动控制工程系班级测控本091学生姓名庄国庆学号 2009308126 指导教师黄硕职称讲师起止日期:2011年 5月 9日起——至 2011年 5月 13日止沈阳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题目:光耦隔离放大电路系别自控系班级测控本091 学生姓名庄国庆学号 2009308126指导教师黄硕职称讲师课程设计进行地点:任务下达时间: 2011年 5 月 9 日起止日期:2011年 5月 9 日起——至 2011年 5 月 13日止教研室主任 2011 年月日批准隔离放大电路的设计1 设计主要内容及要求1.1 设计目的:(1)掌握隔离放大电路的构成,原理与设计方法;(2)熟悉模拟元件的选择,使用方法。
1.2基本要求:(1)输入信号为方波,幅度1V,频率100Hz~40kHz;(2)采用适当的隔离设备不影响信号提供者;(3)输出信号上升及下降时间占有方波周期的5%以下;(4)输出信号幅度不低于3V。
1.3发挥部分:<100μs;(1)tpd(2)幅度分段可调;(3)其他。
2 设计过程及论文的基本要求:2.1 设计过程的基本要求(1)基本部分必须完成,发挥部分可任选2个方向:(2)符合设计要求的报告一份,其中包括逻辑电路图、实际接线图各一份;(3)设计过程的资料、草稿要求保留并随设计报告一起上交;报告的电子档需全班统一存盘上交。
2.2 课程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1)参照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打印,文字中的小图需打印。
项目齐全、不许涂改,不少于3000字。
图纸为A3,附录中的大图可以手绘,所有插图不允许复印。
(2)装订顺序:封面、任务书、成绩评审意见表、中文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设计题目、设计任务、设计思路、设计框图、各部分电路及参数计算(重要)、工作过程分析、元器件清单、主要器件介绍)、小结、参考文献、附录(逻辑电路图与实际接线图)。
3 时间进度安排顺序阶段日期计划完成内容备注1 2010.5.24 讲解主要设计内容,学生根据任务书做出原始框图打分2 2010.5.25 检查框图及初步原理图完成情况,讲解及纠正错误打分3 2010.5.26 检查逻辑图并指出错误及纠正;讲解接线图绘制及报告书写打分4 2010.5.27 继续修正逻辑图,指导接线图绘制方法,布置答辩打分5 2010.5.28 答辩、写报告打分沈阳工程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系(部):自控系班级:测控本091 学生姓名:庄国庆指导教师评审意见评价内容具体要求权重评分加权分调研论证能独立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能制定课程设计方案和日程安排。
用Multisim做模电课程设计

用Multisim做模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Multi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模拟电路设计原理;2. 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常用的模拟电路组件,如运算放大器、滤波器等;3. 使学生能够运用Multisim软件搭建和测试模拟电路,分析电路性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Multisim软件进行模拟电路设计的能力;2. 培养学生分析电路图、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模拟电路的兴趣,培养其主动探索、创新的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其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关注电路的节能和环保。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Multisim软件为工具,结合模拟电路设计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和Multisim软件操作能力,但对模拟电路设计尚处于入门阶段。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Multisim 软件进行模拟电路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个体差异,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Multisim软件基本操作:介绍Multisim软件的界面、菜单、工具栏等基本功能,使学生熟练掌握软件操作。
2. 模拟电路元件及原理:讲解常用的模拟电路元件,如电阻、电容、运算放大器、滤波器等,使学生了解各类元件的功能和原理。
3. 模拟电路设计方法:教授模拟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电路图的绘制、电路参数的设置、仿真测试等。
4. 实践项目:结合教材,安排以下实践项目:a. 运算放大器的应用:设计并搭建反相放大器、同相放大器等电路;b. 滤波器的设计:设计低通、高通、带通滤波器等电路;c. 信号发生器:设计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信号发生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设计题目:隔离放大电路系别自动控制工程系班级测控本091学生姓名庄国庆学号 2009308126 指导教师黄硕职称讲师起止日期:2011年 5月 9日起——至 2011年 5月 13日止沈阳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题目:光耦隔离放大电路系别自控系班级测控本091 学生姓名庄国庆学号 2009308126指导教师黄硕职称讲师课程设计进行地点:任务下达时间: 2011年 5 月 9 日起止日期:2011年 5月 9 日起——至 2011年 5 月 13日止教研室主任 2011 年月日批准隔离放大电路的设计1 设计主要内容及要求1.1 设计目的:(1)掌握隔离放大电路的构成,原理与设计方法;(2)熟悉模拟元件的选择,使用方法。
1.2基本要求:(1)输入信号为方波,幅度1V,频率100Hz~40kHz;(2)采用适当的隔离设备不影响信号提供者;(3)输出信号上升及下降时间占有方波周期的5%以下;(4)输出信号幅度不低于3V。
1.3发挥部分:<100μs;(1)tpd(2)幅度分段可调;(3)其他。
2 设计过程及论文的基本要求:2.1 设计过程的基本要求(1)基本部分必须完成,发挥部分可任选2个方向:(2)符合设计要求的报告一份,其中包括逻辑电路图、实际接线图各一份;(3)设计过程的资料、草稿要求保留并随设计报告一起上交;报告的电子档需全班统一存盘上交。
2.2 课程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1)参照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打印,文字中的小图需打印。
项目齐全、不许涂改,不少于3000字。
图纸为A3,附录中的大图可以手绘,所有插图不允许复印。
(2)装订顺序:封面、任务书、成绩评审意见表、中文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设计题目、设计任务、设计思路、设计框图、各部分电路及参数计算(重要)、工作过程分析、元器件清单、主要器件介绍)、小结、参考文献、附录(逻辑电路图与实际接线图)。
3 时间进度安排顺序阶段日期计划完成内容备注1 2010.5.24 讲解主要设计内容,学生根据任务书做出原始框图打分2 2010.5.25 检查框图及初步原理图完成情况,讲解及纠正错误打分3 2010.5.26 检查逻辑图并指出错误及纠正;讲解接线图绘制及报告书写打分4 2010.5.27 继续修正逻辑图,指导接线图绘制方法,布置答辩打分5 2010.5.28 答辩、写报告打分沈阳工程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系(部):自控系班级:测控本091 学生姓名:庄国庆指导教师评审意见评价内容具体要求权重评分加权分调研论证能独立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能制定课程设计方案和日程安排。
0.1 5 4 3 2工作能力态度工作态度认真,遵守纪律,出勤情况是否良好,能够独立完成设计工作,0.2 5 4 3 2工作量按期圆满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工作量饱满,难度适宜。
0.2 5 4 3 2说明书的质量说明书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图表完备,书写工整规范。
0.5 5 4 3 2指导教师评审成绩(加权分合计乘以12)分加权分合计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评阅教师评审意见评价内容具体要求权重评分加权分查阅文献查阅文献有一定广泛性;有综合归纳资料的能力0.2 5 4 3 2 工作量工作量饱满,难度适中。
0.5 5 4 3 2说明书的质量说明书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图表完备,书写工整规范。
0.3 5 4 3 2 评阅教师评审成绩(加权分合计乘以8)分加权分合计评阅教师签名:年月日课程设计总评成绩分中文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光耦隔离放大电路,对光电耦合器4N25及放大电路和电压跟随器中的放大器件TL084的特性进行简要描述和分析。
光耦隔离放大电路主要由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光电耦合器和电压跟随器三部分组成。
其中光电耦合器是本次设计的关键。
光耦的工作原理包括:光的发射、光的接收及信号放大三个环节。
输入的电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LED),使之发出一定波长的光,被光探测器接收而产生光电流,再经过进一步放大后输出。
这就完成了电—光—电的转换,从而起到输入、输出、隔离的作用。
由于光耦合器输入输出间互相隔离,电信号传输具有单向性等特点,因而具有良好的电绝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又由于光耦合器的输入端属于电流型工作的低阻元件,因而具有很强的共模抑制能力。
所以,它在长线传输信息中作为终端隔离元件可以大大提高信噪比,光耦合器的主要优点是:信号单向传输,输入端与输出端完全实现了电气隔离隔离,输出信号对输入端无影响,抗干扰能力强,工作稳定,无触点,使用寿命长,传输效率高。
在单片开关电源中,利用线性光耦合器可构成光耦反馈电路,通过调节控制端电流来改变占空比,达到精密稳压目的。
在放大电路中采用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对输入的信号进行比例放大输出,并且由于采用负反馈,这样就可以使电路具有较好的恒压输出特性。
在整个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压更随器连接,以进一步使电路达到良好稳压输出效果。
关键词隔离放大器光耦电压放大电路电压跟随器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 (II)隔离放大电路的设计..................................................................................................................... I II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I V 中文摘要 (V)目录 (1)1.设计任务描述 (2)1.1 设计题目: (2)1.2 设计要求: (2)1.2.1 设计目的: (2)1.2.2 基本要求: (2)1.2.3发挥部分: (2)2.设计思路 (3)3.基本框架 (4)4.模块细节及各部分电路设计及参数计算 (5)4.1方波信号输入 (5)4.2电源提供电流进入光耦图 (6)4.2.1 光偶的一些参数 (6)4.2.2分析 (9)4.2.3放大电路的选择及计算 (9)4.2.4 光耦简图 (11)4.2.5 CTR的计算 (11)R的计算 (11)4.344.4 电压跟随器的设计图 (12)4.5 方波仿真信号输出 (12)4.6.注意的问题 (13)5.电路元件清单 (14)6.主要元器件介绍 (15)6.1光耦数据单 (15)6.2 TLO84的数据单 (17)7.小结 (19)8.参考文献 (21)9.附录 (22)1.设计任务描述1.1 设计题目:1.2 设计要求:1.2.1 设计目的:(1)掌握隔离放大电路的构成,原理与设计方法;(2)熟悉模拟元件的选择,使用方法。
1.2.2 基本要求:(1)输入信号为方波,幅度1V,频率100Hz~40kHz;(2)采用适当的隔离设备不影响信号提供者;(3)输出信号上升及下降时间占有方波周期的5%以下;(4)输出信号幅度不低于3V。
1.2.3发挥部分:<100μs;(1)tpd(2)幅度分段可调;(3)其他。
2.设计思路光耦合器(optical coupler,英文缩写为OC)亦称光电隔离器,简称光耦。
光耦合器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
它对输入、输出电信号有良好的隔离作用,所以,它在各种电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它已成为种类最多、用途最广的光电器件之一。
光耦合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光的发射、光的接收及信号放大。
输入的电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LED),使之发出一定波长的光,被光探测器接收而产生光电流,再经过进一步放大后输出。
这就完成了电—光—电的转换,从而起到输入和输出隔离的作用。
光耦合器的主要优点是:信号单向传输,输入端与输出端完全实现了电气隔离隔离;输出信号对输入端无影响,抗干扰能力强;由于光耦合器的输入端属于电流型工作的低阻元件,因而具有很强的共模抑制能力;另外,它还有工作稳定,无触点,使用寿命长,传输效率高等优点。
而我的电路图设计步骤:(1)确定目标:设计整个系统是由哪些模块组成及明确他们的各自功能,通过各个模块之间的信号传输,实现信号的比例放大、光-电-光转化以及电压跟随等目的。
并画出线性直流稳压电源方框图。
(2)系统分析:根据系统功能,选择各模块所用电路形式。
(3)功能分析:分析各模块在此部分所起到的作用。
(4)参数选择:根据系统指标的要求,确定各模块电路中元件的参数。
(5)总电路图:连接各模块电路,整体分析。
基本设计思路为:1.利用放大电路提供光耦所需的电流2.通过光耦对输入信号进行隔离放大3.通过电压跟随器,使输出信号稳定3.基本框架→ →→ →基本原理:1.通过电压提供电流,利用放大器改变电流的大小,从而使输入电流在所选光耦的线性区,使光耦起到隔离放大的作用。
2.在光电耦合器输入端加的电流信号使发光源发光,光的强度取决于激励电流的大小,此光照射到封装在一起的受光器上后,因光电效应而产生了光电流,由受光器输出端引出,这样就实现了电一光一电的转换。
3. 在电路中加入电压跟随器使其在电路中不至于消耗电压。
方波信号输入光耦隔离方波信号的放大电压跟随器方波信号输出4.模块细节及各部分电路设计及参数计算4.1方波信号输入输入信号仿真图4.2电源提供电流进入光耦图图4.2.14.2.1 光偶的一些参数Maximum Ratings T =25°CAEmitterReverse V oltage..........................................................................................6.0 V Forward Current ........................................................................................60 mA Surge Current (t≤10 μs)...............................................................................2.5 A Power Dissipation...................................................................................100 mW DetectorCollector-Emitter Breakdown V oltage...........................................................70 VEmitter-Base Breakdown V oltage................................................................7.0 V Collector Current.......................................................................................50 mA Collector Current(t <1.0 ms)....................................................................100 mA Power Dissipation...................................................................................150 mW PackageIsolation Test V oltage..........................................................................5300 V RMS Creepage.............................................................................................. ≥7.0 mm Clearance ............................................................................................. ≥7.0 mm Isolation Thickness between Emitter and Detector............................... ≥0.4 mm Comparative Tracking Index per DIN IEC 112/VDE0303, part 1 (175)Isolation Resistance12V=500 V, T =25°C...............................................................................10 ?IO A11V =500 V, T =100°C............................................................................ 10 ?IO AStorage Temperature................................................................–55°C to +150°C Operating Temperature............................................................–55°C to +100°C Junction Temperature................................................................................ 100°C Soldering Temperature (max. 10 s, dip soldering:distance to seating plane ≥1.5 mm)...................................................... 260°C4.2.2分析1.由上面的数据单可知,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区域的电流为mA mA I F 60~5=为了使其工作在最佳状态只有加一个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