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课后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地理学课后答案
【篇一:土壤地理学练习题总汇】
单个土体)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其体
积最小。
2、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性是(土壤肥力)。
3、在自然界中,(土壤圈)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枢纽。
4、单个土体的垂直面相当于土壤剖面的a层加b层,其叫做(土
体层)。
5. 土壤作为一个系统,是由三相物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
机整体,表现出肥力、能量转换)和净化功能。
6. (土壤生态系统)不仅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条件,而且是生物
圈中物质流与能量流的枢纽。
7.土壤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的交叉科学。
8.土壤地理学采用的传统研究方法有(土壤野外调查技术);土
壤定位观测和室内研究等。
9.俄罗斯学者(道库恰耶夫),提出了著名的成土因素学说,并创
造了土壤生成因子公式。
10. 土壤固相中矿物质的种类及其与有机质的比例变化可以从(土
壤相对密度)得到反映。
11、土壤矿物质主要来自(成土母质)。
12.在大多数土壤中,矿物质的质量约占土壤固体物质总质量的95%,常被称为土壤(骨骼)。
13. (原生矿物)是直接来自岩浆岩或变质岩的残留矿物。
14.土壤中次生矿物的颗粒很小,具有(胶体)的性质。
15.不同的生物气候带,土壤中矿物质分布有所不同。一般说来,
(干冷)气候条件下的土壤中,含有相当量的原生矿物。
16.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称为(土壤有机质)。
17、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但是各类土壤的差异很大。
18.土壤有机质中暗色无定形的高分子化合物称为(土壤腐殖质)。
19.土壤中的黏土化合物和腐殖质很少单独存在,绝大部分是紧密结
合成为(有机—无机复合体)状态存在。
20.土壤水可分为吸湿水、毛管水、重力水等类型,土壤水运动不取
决于它的形态,而取决于它的(能量)水平。
21.土壤溶液体系是一个不均匀的溶液体系,土壤溶液是(不饱和
溶液),具有酸碱反应,氧化还原作用和缓冲性。
22.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参与下被氧化为最终的分解产物---co2、
h2o、nh3、h2po4和 so4 2----的过程,称为(矿质化作用)。
23、耕作土壤的剖面与自然土壤不同,最明显的差异是耕作土壤的
剖面上层分化为耕作层和(犁底层)。
24、(矮短)剖面的土壤发生层完整,但每一层的厚度甚薄,仅数厘米。
25、土壤系统功能可概括为植物的肥力库,能量的转换机和(去污
的净化器)。
26、存在于土壤溶液中氢离子引起的酸度称为(有效酸度)。
27. (土壤胶体)所能吸附各种阳离子的总量,称为阳离子交换量,或称交换性阳离子总量。
28.阳离子交换量与土壤质地的粗细有关,质地愈细,交换量(愈高)。
29、土粒按大小可分为若干级别,其称为(粒级)。
30. 土壤根据机械组成划分为若干土壤质地类别,通常划分为沙土、壤土和(黏土)。
31. 在众多土壤结构的类型中,(团粒状结构)孔隙性较好,主要
分布在土壤耕层,最具有肥力意义。
32. 单位体积土壤内孔隙所占的百分比称为(土壤孔隙度),用来
表示土壤孔隙的多少。
33、参加土壤形成的能量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
34.自然土壤是在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和物质的生物小循环相互作用下,不断演进的,而且始终是以(生物)因素起主导作用。
35.地带性土壤都有它特定的植物群系,不同植物群系决定着土壤形
成过程的发展(方向),而植被的演替又导致土壤类型的演变。
36. (气候因素)是土壤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过程发展
变化的主要推动力,它影响土壤地理的分布规律,尤其是地带性规律。
37. .一组由相同母质上发育并随地形起伏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的土壤
称为(土链)。
38. (地形因素)在土壤系统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一般只是引起地表
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并不提供任何新的物质。
39.岩漆时期剖面出现带有岩漆染渍的生物物理风化层,这一层的出
现标志着成土过程的(开始)。
40.动植物残体留在土壤表面,或进入土壤中,把有机物质变成简
单的无机物质称为(矿质化)作用。
41.土壤的矿质化作用和腐殖化作用所需的条件不同,如果土壤积水、温度低、通气不良,则厌氧微生物活动旺盛,就以(腐殖化)为主。
42、(土壤的相对年龄)是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发育程度。
43、土壤处于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土壤铁、锰化合物经受氧化还原
作用而发生的淋溶淀积过程,称为(潴育化过程)。
44、土壤系统形成的内因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矛盾统一。
45、土体表层三、二氧化物及腐殖质淋溶、淀积而sio2残留的过程称为(灰化过程)。
46、(土壤分类)是土壤科学水平的反映,是土壤调查制图、资源评价的基础。
47、土壤发生学分类的理论基础是(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48、土壤的水分状况和温度状况是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常用的(诊
断特性)。
49.中国土壤发生学分类的基本原则是发生学原则和(统一性)原则。
50.土壤分类的历史进程是从发生学分类发展到形态学分类再到诊断
学分类,目前正向(自动化数值分类)方向发展。
51.在一定生物气候带,深受气候、植被等地带性成土因素影响而形
成的地带性土壤,称为(显域土)。
52.地形、地质、地下水等区域性因素超越气候、植被等地带性域土
因素而形成的土壤称为(隐域土)。
53.冻土是指地表至100㎝范围内有(永冻土壤温度)状况,地表
具有多边形土或石环等冻融蠕动形态特征的土壤。
54.冻土形成以物理风化为主,成土年龄短,普遍存在着(粗骨性)。
55.灰化土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灰化淀积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