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有机化学课程标准前言:有机化学是化学研究中的一大分支,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合成方法等。

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涉及到生命、能源、材料、医药等诸多领域,是现代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使有机化学教育更加规范、系统,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使学生掌握常见有机反应类型及其机理3.培养学生构建和分析有机分子结构的能力4.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性及其应用领域5.拓展学生有机化学知识体系,培养创新思维和实验能力二、课程内容1.有机化学基础知识1.1 对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1.2 基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及特性1.3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1.4 化学键的构成和性质2.有机反应和反应机理2.1 电子位移和亲核反应2.2 阳离子和自由基反应2.3 质子转移和酸碱反应2.4 有机反应的方法和实验条件3.有机合成3.1 C-C和C-X偶联反应3.2 羟基化反应、氨基化反应和羰基化反应3.3 合成策略和实验设计4.有机分子结构的构建和解析4.1 分子一次结构的构建和分析4.2 分子二次和三次结构的构建和分析4.3 分子立体化学和手性5.有机分子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5.1 生物大分子和生命体系5.2 能源和材料化学5.3 医药和医疗化学三、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通过讲授、实验、案例讨论、课堂听写、考试等多种方式达到教学目标。

同时,本课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设置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身参与合成反应和分析化合物的过程。

四、课程评价标准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

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课堂小测、实验报告等,总结性评价包括期末考试和综合实验等。

以上是有机化学课程标准,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培养方案,强调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使其成为有机化学领域的人才。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299057B1建议课时数:54适用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先修课程:无机化学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是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密切相关。

《有机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应用及其合成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重点和难点深入浅出,训练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获得从事药品经营与管理各个岗位工作必需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相关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有机化学》课程是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职业基础课。

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

《有机化学》课程改革一直体现着“基础课服务于专业课”的精神。

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淡化学科意识强化专业意识,强调“必须、够用”原则。

紧紧依附专业,提炼、收集本学科的知识点、能力点,以它们为主线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注重职业素养教育,加强与后续课程的横向联系,内容的选取上着眼于专业需求,以“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服务于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生物化学等后续课程。

例如,《有机化学》设置有与药物化学关系密切的杂环化合物、萜类和甾体化合物等;在实验技能训练中,遵循“加强基本训练、体现职业特色、建立环保意识”的原则,以药学研究中所需的有机化学基本技术为主线,组织实验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如回流、蒸馏、分馏等实验操作练习均为培养学生后期对药物提取、分析的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依据我院专业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该门课程总学时设为54学时。

理论:40学时;实验:14学时。

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主要类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命名。

(2)掌握各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典型性质,熟悉典型有机反应类型和实例。

(3)掌握简单的有机化学结构理论,能通过有机化学的结构特点分析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纲)《有机化学》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学习领域定位《有机化学》学习领域是应⽤化⼯技术、化学制药技术和⾷品加⼯技术等专业的⼀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他的前修学习领域是《⽆机化学》,他的后续学习领域是各专业的《化学品质量检测技术》以及应⽤化⼯技术专业的《有机合成技术》和《精细化学品⽣产技术》;化学制药技术专业的《药物分析》、《药物合成反应》和《药物制剂技术与设备》、《制药⼯艺学及反应器》;⾷品加⼯技术专业的《粮油加⼯技术》和《⾷品发酵技术》。

本学习领域的⼯作任务以有机物官能团特征为主线按实际⼯位进⾏设计,以烃、含卤衍⽣物、含氧衍⽣物、含氮衍⽣物和杂环化合物等为项⽬载体,设置了六项学习情境,16项⼯作任务。

通过完成由简单到复杂的16项⼯作任务,使学⽣具备制备⼯艺流程及装置辅助设计能⼒;有机物检测基本能⼒;设备运⾏、操作、故障处理能⼒;整个实训过程的操作、检查、评估能⼒。

同时使学⽣具备较强的动⼿能⼒、⽅法能⼒和社会能⼒。

《有机化学》学习领域在应⽤化⼯技术、化学制药技术和⾷品加⼯技术的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

通过完成本学习领域设置的16项⼯作任务,能够将前修学习领域《⽆机化学》所培养的各项能⼒进⼀步加强和综合,同时为后续学习领域《化学品质量检测技术》、《有机合成技术》、《精细化学品⽣产技术》、《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制剂技术与设备》、《制药⼯艺学及反应器》、《粮油加⼯技术》和《⾷品发酵技术》奠定基础。

⼆、学习⽬标(⼀)课程总⽬标《有机化学》学习领域通过六项学习情境,共16项⼯作任务的实施,利⽤多媒体教学⼿段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以引导的⽅式结合具体任务的实施,使同学们学会有机物制备、分离、提纯等⽅法。

训练学⽣具备制备⼯艺流程及装置辅助设计能⼒;有机物检测基本能⼒;设备运⾏、操作、故障处理能⼒;整个实训过程的操作、检查、评估能⼒。

同时使学⽣具备较强的动⼿能⼒、⽅法能⼒和社会能⼒。

(⼆)专业能⼒⽬标《有机化学》学习领域通过校内两个实训中⼼、校外实训基地、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等⼯作设备完成了甲烷的制备、鉴别与应⽤、任⼀烯烃的合成、鉴别及应⽤、⼄炔的制备、鉴别与应⽤、对硝基苯甲酸的合成、任⼀卤代烃的合成、鉴别和应⽤、⼗⼆烷基硫酸钠的合成及液体洗涤剂的制备、酚醛树脂的合成、分离煤油中的⼄醚、⼄醛的合成、鉴别及应⽤、板蓝根的提取、肥皂的制备和应⽤、硝基苯的合成和应⽤、丁腈橡胶的制备和应⽤、⼄酰苯胺的合成和提纯、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单糖、⼆糖、多糖的鉴别和应⽤共16项⼯作任务,使学⽣具备制备⼯艺流程及装置辅助设计能⼒;有机物检测基本能⼒;设备运⾏、操作、故障处理能⼒;整个实训过程的操作、检查、评估能⼒。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高职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高职

高职《有机化学》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有机化学是化学制剂、药学技术等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是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合成反应等后继课程和今后工作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有机化学和药学的关系极为密切,在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的药物中,极大多数为有机化合物;而且在大量涌现的新药中,也几乎是有机化合物。

通常有机药物的结构和性能都较复杂,要正确了解和掌握药物的组成、结构、性质、配制和药效,以及对新药的创研、药物构效关系的研究、合成药物生产中的工艺改进、药品质量检验、剂型加工以及药品使用保管、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精制等,都需要有比较坚实的有机化学知识作基础, 因此学生必须具备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同时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以从事化学制药生产中的一线岗位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基本职业技能、专业知识、职业素质为主线,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以强化应用为重点,在选择内容上,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结构和基本理论,注重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紧扣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门课程总计144学时包含:理论课程(100学时)、实验课程(44学时)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动手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这些知识、技能、方法在生活和化学制药生产中的应用,关注化学制药技术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具备初步的专业实践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和培养一定的合作共事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意识、劳动纪律意识、严谨的工作态度。

重新建立及保持一定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高职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高职

高职《有机化学》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有机化学是化学制剂、药学技术等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是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合成反应等后继课程和今后工作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有机化学和药学的关系极为密切,在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的药物中,极大多数为有机化合物;而且在大量涌现的新药中,也几乎是有机化合物。

通常有机药物的结构和性能都较复杂,要正确了解和掌握药物的组成、结构、性质、配制和药效,以及对新药的创研、药物构效关系的研究、合成药物生产中的工艺改进、药品质量检验、剂型加工以及药品使用保管、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精制等,都需要有比较坚实的有机化学知识作基础, 因此学生必须具备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同时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以从事化学制药生产中的一线岗位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基本职业技能、专业知识、职业素质为主线,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以强化应用为重点,在选择内容上,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结构和基本理论,注重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紧扣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门课程总计144学时包含:理论课程(100学时)、实验课程(44学时)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动手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这些知识、技能、方法在生活和化学制药生产中的应用,关注化学制药技术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具备初步的专业实践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和培养一定的合作共事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意识、劳动纪律意识、严谨的工作态度。

重新建立及保持一定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有机化学课程代码11课程类型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有机化学课程代码11课程类型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有机化学课程代码11课程类型有机化学是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分解和转化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以及相关的实验技能,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课程代码:11课程类型:必修课适用专业:化学、化工、生物、医药、材料等先修课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高等数学课程目标:1、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分解和转化等方面的知识。

2、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能够进行基本的有机合成和分离实验。

3、能够运用有机化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

4、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其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1、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简史2、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3、有机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和应用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1、共价键的形成和性质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构型3、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性质1、烷烃的性质2、烯烃和炔烃的性质3、芳香族化合物的性质4、卤代烃的性质5、醇、酚、醚的性质6、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性质7、有机含氮化合物的性质8、有机含硫、磷化合物的性质9、有机含硅化合物的性质10、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基础及光谱解析应用技术基础(选修)第四章: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分离技术基础(选修)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有机化学在工业、医药、环保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高等教育中,有机化学是化学、生物、环境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近年来,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很多高校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本文旨在探讨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过程和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背景有机化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有机化合物,包括烃、醇、醛、酮、羧酸等一系列有机物。

2024年化学新课程标准

2024年化学新课程标准

2024年化学新课程标准前言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特制定2024年化学新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旨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我国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一、课程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实验技能,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其学会运用化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课程内容2.1 必修部分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原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有机化学、化学与社会等。

2.2 选修部分包括:物质结构、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电化学、有机合成、生物化学等。

三、课程实施3.1 教学建议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2 评价建议建立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3.3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多样化教学资源,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四、课程安排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合理分配化学课程的学时,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五、课程实施建议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教师应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良好的研究环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结语2024年化学新课程标准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对于培养新一代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贯彻执行,为我国化学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有机化学及实验》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及实验》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及实验》课程标准一、适用专业轻化工程系各专业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等职业学院化妆品技术、应用化工技术、高分子加工技术、环境检测与控制技术、染整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化工类专业的通用能力培养课程。

有机化学及实验课程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的一门课程。

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化学实验操作,具备学习后继专业课程所必须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增强适应职业变化和继续学习打下必备的化学基础。

三、课程设计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

其理论授课时数(48学时),实践教学时数(16学时)。

基础理论部分包括绪论、烷烃、环烷烃、烯烃、二烯烃、炔烃、芳烃、卤代烃、醇和酚、醚和环醚化合物、醛酮和醌、羧酸与羧酸衍生物、碳水化合物、氨基酸与蛋白质。

重点要求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性质、及简单化合物的合成。

理论课教学整体部署采用单元板块式,符合循序渐进原则,便于学生学习。

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思想。

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从生产生活及实践的角度加深对各类有机化合物的认识和理解,正确掌握有机化学常用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常见各类有机化合物及与专业相关的各类有机化合物性质的认知、鉴别和应用。

应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有机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实验加强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为本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知识目标(1)了解和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能够用系统命名法进行命名;(2)初步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方法;(3)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基本物理性质和分离方法。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无锡卫生高职校专业课课程标准(2014级用)《有机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时数:136(理论学时:100 实践学时:36)学分:8适用专业:五年制高职药学、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后续课程:《分析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有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是根据药学、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专业的教学需要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并为培养职业能力和适应继续学习的需要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有机化学,积极探究有机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有机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具备工作所必需的有机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同时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了解有机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有机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有机化学》课程在第三、四学期开出,课程框架和学时分配如下表:二、课程目标《有机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有机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有机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的工作能力和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一)知识目标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分类、命名方法、结构及重要理化性质。

(二)能力目标熟练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操作,学会重要试剂的配制和官能团的鉴别操作,学会使用常用有机化学实验仪器,能进行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有机化学课程标准是指用于指导有机化学教学和学习的一套规范和要求。

随着化学领域的不断发展,有机化学课程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评估方式等方面来探讨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首先,有机化学课程的设置应符合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课程时,应该掌握基本的知识和理论,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有机化学课程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和分析。

其次,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基础和应用知识。

在基础知识方面,课程应该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性质、有机反应的机理和方法,以及有机合成的原理和策略等内容。

在应用知识方面,课程应该涉及到有机化学在药物合成、材料科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

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小组讨论等。

此外,还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室和互动学习平台等,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估方式是有机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评估可以检验学生对于有机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来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课堂测试、实验报告、作业和考试等,还可以通过小组项目和口头报告等形式来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此外,有机化学课程标准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课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实践性的任务和项目,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有机化学知识。

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总之,有机化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和学习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可以保证有机化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希望未来的有机化学课程标准能够不断完善和发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12
第六章 消去反应
1、基础性内容:离子型消去反应历程: E1历程、 E2历程、E1CB历程;消去反应的定向:两种择向 规律、消去反应择向规律的解释;热消去反应:羧 酸酯的热消去、黄原酸酯的热消去、叔胺氧化物的 热消去。 2、提高性内容:影响消去反应历程的因素,消去反 应的立体化学。 3、拓展性内容:消去反应与取代反应的竞争。
6 6 4 6 4 0 0 32 0
自学 自学
17
(二)教学建议
课程教学由任课教师负责具体的组织与实施。基本流程包 括:成立教学组、教学准备、课程教学、辅导答疑、课程 考核、总结反馈。建议每周安排2次课,即4学时。 1、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 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 2、课程教学目标和组织,与学校培养在区域经济建设中的 化学、化工及其相关领域胜任技术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 人才的定位相匹配。
15
五、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第一章 有机化学反应综论 第二章 立体化学 第三章 取代基效应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备注
0
自学
2
4
16
第四章 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 第五章 取代反应 第六章 消去反应 第七章 加成反应 第八章 分子重排反应 第九章 周环反应 第十章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技巧简介 合计
系,掌握链状化合物 的构型。
和环状化合物的构象。
5
养成用所学
能用电子效应、 的知识对相
掌握电子效应即诱 空间效应解释 关实验进行
3
诱导效应、共轭 效应、空间效应。
导效应、场效应与 共轭效应对有机物 分子反应性能的影
化学反应中不 同的分子由于 取代基引起的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无错误课程名称: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108学时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有机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对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标准适合化学化工系本科学生使用,是在无机及分析化学以及其他有关课程的基础上研究的新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旨在让学生获得从事化工技术职业岗位和高中教师岗位必需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使他们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专业课和毕业后从事化工生产方面和教学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能力培养本门课程面向化学和化学师范专业类全体学生,注重专业基础素质教育,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2.突出学生主题,尊重个体差异本门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3.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研究兴趣和自主研究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自信心。

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本门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4.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本门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现场实际,能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课程资源。

5.改变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积极利用音像、多媒体等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产、学、研结合,走订单式教育本课程要求化学师范专业学生到中学教育实,把教与学结合起来。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有机化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有机化学》英文名称:《OrganicChemistry》二、学时与适用对象课程总计104学时,其中理论课66学时,理论课考试2学时,实验课36学时。

本标准适用于四年制药学、药剂专业。

三、课程地位、性质有机化学为药学、药剂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是理论和实际密切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对药学、药剂专业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内容根据药学、药剂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要求学员系统地、扎实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把有机化学与药学紧密结合起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继续深造,及从事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学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训练学员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四、课程基本理念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为依据,与国家、军队总部的要求相一致。

2、课程教学目标和组织,与学校建设国际先进的研究型军医大学的定位相匹配,与所有单位的发展目标相符,体现国际化、精品化等一流的办学理念。

3、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全程渗通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施教之功重在启发,贵在引导,授之以“渔”。

4、教学内容设置上,除了让学员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外,要突出课程的前沿内容,着重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创新理念。

5、教学方法突出启发式教学,灵活利用比较法、归纳法教学,并以问题引导、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此外,还可结合案例引发学员思考,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灵活运用模型教具、电子幻灯、flash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着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开扩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有机化学课程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有机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学生今后的学术及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有机反应的机理与动力学- 有机反应的分类与应用- 氢、卤素、氮、氧、硫的有机化学反应2. 有机化学实验技能- 基本有机合成实验-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测试与鉴定- 有机实验技术与操作规范3. 实践能力培养- 有机化学实验设计与方案制定-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实验结果的报告与总结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传授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 实验操作:进行实验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3.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4. 综合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设计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材与参考资料1. 主教材:《有机化学教程》2. 辅助教材:《有机化学实验教程》3. 科研参考资料:化学期刊、学术论文、相关专著五、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覆盖课程前半部分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占总评成绩的30%。

3.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40%。

4. 及格标准:总评成绩达到60分及格。

六、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 第1-4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讲解2. 第5-7周:有机化学实验操作训练3. 第8-10周:有机化学实验设计与实践能力培养4. 第11-12周:综合实践项目实施与总结七、教学实施要求1. 学生应提前预习课件和教材内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学生应按时参加实验课程,并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3. 学生应按要求提交作业和实验报告,保证质量和完成时间。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无锡卫生高职校专业课课程标准(2014级用)《有机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时数:136(理论学时:100实践学时:36)学分:8适用专业:五年制高职药学、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后续课程:《分析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有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是根据药学、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专业的教学需要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并为培养职业能力和适应继续学习的需要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有机化学,积极探究有机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有机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具备工作所必需的有机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同时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了解有机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有机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有机化学》课程在第三、四学期开出,课程框架和学时分配如下二、课程目标《有机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有机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有机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的工作能力和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一)知识目标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分类、命名方法、结构及重要理化性质。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学时学分:156(理论学时96、实训学时60)专业:精细化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先修课程:初中化学、基础化学(无机)后续课程:化工分析、实用药物化学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有机化学是化学化工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和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对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标准适合三年制中专化工类专业及相关专业基本素质模块中的职业素质板块课,是学生在具备必要的数学、物理、无机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二)设计思路1.本课程的设计总体要求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单元(项目)课程为主题,以化工岗位从业资格为主要考核依据,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2.本课程以“实现认同职业角色、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能力、把握初级化工岗位专业技术”等四个基本目标,彻底打破按学科和理论体系设计课程的模式,按照初学者的认知规律,以有机化学的各个模块设计学习单元,依据本专业毕业生的具体要求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3.本课程强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用一定的学时让学生练习所学知识点,以加强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操作技能的提高。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建立完整的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学习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化学反应;加强对化学反应现象的理解;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及从事化工技术工作打下比较巩固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和同分异构现象;掌握立体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理解各类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2)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制备,相互转化的条件和规律,注意典型反应,理解典型反应的机理;掌握有机反应的理论。

(3)能熟悉常见的化学试剂和仪器,并能根据实验的内容进行独立的实验,正确完成实验并能根据实验中得出的结论和存在的问题写出实验报告。

解析2023新版的化学课程标准

解析2023新版的化学课程标准

解析2023新版的化学课程标准摘要本文档主要针对2023新版化学课程标准进行详细解析,从课程目标、内容框架、教学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

1. 课程目标1.1 知识与技能新版化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化学实验、探究、交流等过程中,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版化学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内容框架2.1 必修内容新版化学课程标准将必修内容分为五个主题:物质与变化、计量与实验、结构与性质、能量与环保、化学与社会。

2.2 选修内容选修内容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等方向,学生可根据兴趣和未来发展选择学习。

3. 教学建议3.1 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3.2 教学资源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网络、实验设备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3 评价方式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4. 结语2023新版化学课程标准在知识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调整,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化学素养提供了指导。

教师和学生应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积极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上是关于2023新版化学课程标准的解析,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无锡卫生高职校专业课课程标准(2014级用)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课时数:136(理论学时:100 实践学时:36)学分:8
适用专业:五年制高职药学、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后续课程:《分析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有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是根据药学、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专业的教学需要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并为培养职业能力和适应继续学习的需要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有机化学,积极探究有机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有机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具备工作所必需的有机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同时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了解有机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有机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有机化学》课程在第三、四学期开出,课程框架和学时分配如下表:
二、课程目标
《有机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有机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有机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的工作能力和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一)知识目标
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分类、命名方法、结构及重要理化性质。

(二)能力目标
熟练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操作,学会重要试剂的配制和官能团的鉴别操作,学会使用常用有机化学实验仪器,能进行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三)素质目标
养成科学严谨、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初步具备辩证思维能力;初步形成专业意识和职业道德。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制订教学目标
要领会课程改革的思想,把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的位置。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使他们通过探究实践初步发展探究能力。

在制订教学目标以及实施教学时,要全面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课程目标。

2.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创设学习情景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

在创设学习情景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

3.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在获得有机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的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为有机化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展现出新的前景。

在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重视多种媒体的配合使用,以提高教学效率。

5.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要注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感受身边的有机化学物质和有机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有机化学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

(二)教学评价
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有机化学课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这一体系既要评价学生有机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1、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对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
在重视教师及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可以采用建立化学学习档案的方式。

学生在学习档案中收录化学学习的重要资料,包括单元知识总结、疑难问题及其解答、探究活动的设计方案与过程记录、收集的化学学习信息和资料、学习方法和策略、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等。

2、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传统的书面测验侧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结果进行评价。

但对学生在探究能力、实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更需要通过学生的活动表现来作出评价。

活动表现评价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评价结果以简单的方式加以记录,在比较、分析基础上,给出恰当的反馈以激励学生进步。

活动表现评价可以采用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既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又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

3、在书面测验中注重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书面测验是常用的评价方式,应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作出相应的改进。

考核的重点不要放在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不应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而应放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去评价,从知识的整体联系上去考核。

(三)教学基本条件
1、专业老师都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好。

2、实验室能满足课程标准中的所有实训要求。

(四)教材选用与编写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医学、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取材
有机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有机化学教材的编写应突出这一特点。

既可从实际问题中引出有机化学学习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展开学习,还可以将有机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景。

2.教材编写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学生以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结论往往需要借助生动直观的形象和已有生活的经验。

教材编写必须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利用一些可读性强的情景材料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言要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既富有感召力,又不失科学性。

在表述上多用启发性的语句,少用警示性的语句。

教材要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在插图和数据表中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

3.提供多样化的实验内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有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有机化学实验对于有机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作用,在教材编写中必须充分体现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面的独特作用。

可以运用演示实验所产生的清晰、生动和神奇的现象,启迪学生思考。

4.在教材编写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材不仅要组织好学习的内容,还应根据学生初学有机化学的特点,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

编写教材时应设计相应的学习指导语。

5.教材编写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教材编写要充分反映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所需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不能将知识分解为细小的条目直接灌输给学生。

教材要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面对不同学生的需要,教材必须处理好基础与发展的关系。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要增加有关学生活动的内容,在有机化学实验和实践活动方面要体现探究性、开放性。

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应留给教师较大的创造空间。

课程改革使广大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上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优秀的教材无疑会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发挥。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有机化学实验室应配置必需的仪器、设备和实验防护用具,对药品的质和量要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易耗品,以保证实验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实验室建设的标准化和管理人员的配备与培训应当跟上,力求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验。

学校应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自主地开展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