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春节风俗

合集下载

山西省春节传统习俗年夜饭的传承

山西省春节传统习俗年夜饭的传承

山西省春节传统习俗年夜饭的传承在山西省,传统习俗与乡土文化千百年来一直得到了保留和传承。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山西省有着独特的传统习俗。

其中,年夜饭作为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代表着家庭团圆和美好祝愿。

本文将探讨山西省春节传统习俗年夜饭的传承,展示其独特魅力。

一、民俗背景下的年夜饭山西省春节习俗在传统的民俗背景下形成,年夜饭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承载了人们的希望和祝福。

在山西的农村地区,家庭通常以大集体的形式举行年夜饭,亲戚们会聚在一起,共同享受这一重要的时刻。

年夜饭通常由家中最年长的长辈主持,他们会准备各种各样的传统菜肴,以表达对家人健康和平安的祝福。

二、经典菜肴的传承在山西的年夜饭菜肴中,传统菜肴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比如“豆腐脑”,这是一道在山西农村地区非常受欢迎的传统菜肴。

它以黄豆为原料制成,口感醇厚,营养丰富。

制作豆腐脑需要经历多道工序,其中包括泡豆、磨浆、煮豆浆等等。

每个环节都需要耐心和技巧,传统的制作方法被代代相传,确保了豆腐脑的传统口味得以保留。

另外,山西的年夜饭菜肴还包括了其他经典的传统菜肴,如“拨糖苹果”,制作时需要将苹果用竹签扎起,然后在糖浆中反复沾取,最终形成一个糖衣保护苹果。

这个制作过程非常考验技巧和耐心,同时也代表了家庭成员的团结和努力。

三、传统技艺的传承山西的年夜饭不仅体现在菜肴的选择上,还包括传统技艺的传承。

比如山西的面食制作技艺,如刀削面、擀面皮等,是山西餐桌上的必备美食。

制作这些面食需要高超的刀工技巧和经验,传统的制作方法通过口耳相传,确保了这些传统面食的独特口感和风味。

此外,山西省的年夜饭还包括了其他传统技艺的传承,如刺绣、剪纸等。

家庭成员在年夜饭之前会一起动手制作一些传统手工艺品,以增加年夜饭的喜庆氛围。

这些手工艺品往往具有独特的山西风格和特色,代代相传,保留下了山西的乡土文化。

四、年轻一代的传承与创新在山西省,年轻一代对于传统习俗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漫话晋西年俗

漫话晋西年俗

漫话晋西年俗望着窗外的花木楼宇和欢蹦乱跳的儿童,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乡过年的习俗与情景。

我的故乡在晋西的临县,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腹地,我的童年和少年是在这里度过的。

那个时候,这里交通不便、经济落后。

三年困难时期,我家由吃商品粮的非农户变成了农户。

农民靠天吃饭,一年的收成有时不够每人平均260斤的粗粮,平日里经常是半粮半糠,给孩子过生日,吃一碗高梁面饸饹就算改善生活。

即便如此,过年也不能含糊。

平时省吃俭用,过年时吃饺子、油糕、豆面是少不了的。

家庭主妇们养鸡喂猪积攒下的钱要给孩子们缝一身新衣服。

此外,年三十晚上睡觉前,父母要给孩子枕头下放压岁钱和核桃、红枣;给长辈拜年,长辈也会给孩子压岁钱。

那时压岁钱多者二角,少的一角。

过一次年,一个孩子能攒到3元压岁钱也就很不差了。

就这点钱也不敢乱花,常用来买一支自己喜欢的钢笔。

穿新衣,吃平时吃不到的美食,还有压岁钱,再加上看秧歌,红火热闹,这种生活和平时贫困单调的生活反差太大了!所以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孩子一到腊月,就天天掐着手指算离过年还有多少天,期盼过年的心情真是急不可待!1970年春节前我应征入伍离开故乡,后来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在家乡过春节很少。

近年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戏剧传承保护,晋西成为我每年春节期间田野考察的重点地区,年迈的父母以及村里的长辈均成为我采访的对象。

一、晋西年俗概观1.居住环境习俗晋西传统的居室为窑洞,睡土炕。

通常一个大家庭为一个独立的院落,有窑洞若干孔。

春节前要从内到外打扫卫生,清理垃圾。

换窗户纸、贴炕围子、刷墙,要给人气象一新的感觉。

我家住在离县城不到5公里的任家沟,院落由三孔大窑洞、两孔小窑洞组成。

大窑洞是住人的,小窑洞是用来储存杂物的。

平时打扫院子里的卫生由爷爷承担,大年三十,孙子辈们把院子的每一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爷爷小时读过几年私塾,重视对后代的文化教育,父辈兄弟姐妹六人均读书考入中专以上的学校,毕业后有的是学校老师,有的在政府机关上班,这个大家庭在我们村算“书香门第”了。

山西省春节传统习俗走亲访友传祝福

山西省春节传统习俗走亲访友传祝福

山西省春节传统习俗走亲访友传祝福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全国各地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风情。

而在山西省,春节传统习俗更是丰富多样、别具特色。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习俗便是走亲访友传祝福。

春节期间,山西的家庭成员多数会返回自己的家乡,与亲人团聚。

在走亲访友时,传递祝福是一项重要的仪式。

这个过程不仅是表达心意的方式,也是增进感情、加深交流的时刻。

走亲访友的传统在山西有着悠久的历史。

人们通常会选择在节日前后的几天里,亲自造访亲朋好友的家中。

在山西农村地区,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常常比较密切,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就是春节。

因此,走亲访友传祝福成为了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走亲访友时,准备一份贴心的礼物是常见的礼节。

山西人尤其注重礼尚往来,真诚的祝福也体现在礼品的挑选上。

常见的礼物包括年货、水果、酒等,这些都是人们在春节期间最常见的礼物选择。

当然,礼物的价值并不是最重要的,真诚的祝福才是人们真正关心的。

除了礼物以外,祝福的话语也是走亲访友中重要的一环。

走进朋友或亲人的家门时,人们通常会带上爱心和关怀,以喜庆的口吻说出吉祥的话语。

例如,祝愿对方财源滚滚、事业蒸蒸日上、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等等。

这些话语不仅代表了自己的祝福,也传达了团圆和吉祥的寓意。

在走亲访友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便是品尝美食。

山西的春节美食丰富多样,传统的团圆饭常常是这一天最重要的一餐。

家庭成员聚坐在一起,共享丰盛的年夜饭,畅谈近来的生活,互诉衷肠。

这一刻,充满了温馨和幸福的气氛。

在走亲访友的过程中,还有一项注重的礼仪便是拜年。

在山西,拜年通常是先长辈,然后是同辈、晚辈的顺序。

这种尊重长辈的传统观念体现了家庭和社会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拜年时,人们通常会鞠躬酬谢,或是双手递上贺年卡或红包,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感谢。

走亲访友传祝福是山西省春节传统习俗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人们通过亲自到亲朋好友家中,传递祝福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祝福。

这种习俗不仅连接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也弘扬了亲情和友情的价值观。

山西省过年传统习俗

山西省过年传统习俗

山西省过年传统习俗在中国,过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每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习俗和传统。

山西省作为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也有着丰富多彩的过年传统习俗。

本文将介绍一些山西省过年的传统习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贴春联贴春联是中国过年时的一项重要习俗,它是用红纸写上祝福的话语,粘贴在门框上。

在山西省,贴春联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通常在除夕夜聚在一起,写下对新年的期望和祝福的话语,然后将春联贴在家门口。

这个习俗象征着对新年的祈福和美好的祝愿。

二、包饺子包饺子是山西省过年期间的另一个传统习俗。

在除夕夜,家人齐聚一堂,一起包饺子。

饺子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食物,寓意着团圆和祈福。

在包饺子的过程中,家人们会相互交流、互相祝福,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氛围。

三、放鞭炮放鞭炮也是山西省过年传统习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国人认为放鞭炮可以驱除邪气,迎接新年的到来。

每到除夕夜,人们会放鞭炮,炮声震耳欲聋。

这一习俗被广泛认为能够给新年带来好运和祝福。

四、走亲访友走亲访友是中国过年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山西省也是如此。

在除夕夜和正月初一,人们会穿上新衣服,带着贺年礼品,拜访长辈和亲朋好友。

这是一种表达敬意和祝福的方式,也是增进亲情和友情的良机。

五、看舞狮舞狮表演是山西省过年期间的一项传统活动。

在正月初一,人们会聚集在街头巷尾观看舞狮表演。

舞狮表演以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展示,狮子在鼓乐的伴奏下威武而优雅地舞动,给人以喜庆祥和的感觉。

六、逛庙会庙会是中国过年期间的一项传统活动,也是山西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大年初一和初二,人们会慕名前往各地的庙会,品尝美食,观赏表演,购买年货和手工艺品。

庙会的热闹气氛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当地居民。

总结山西省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过年传统习俗独具特色。

贴春联、包饺子、放鞭炮、走亲访友、看舞狮和逛庙会等习俗丰富多样,既带给人们喜庆祥和的氛围,也传承了历史文化的魅力。

这些传统习俗让人们在新年中感受到浓浓的乡愁和家的温暖。

临县特色文化

临县特色文化

临县特色文化
临县位于山西省晋中市西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临县特色文化是指该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传统节日、民俗风情、传统工艺、传统音乐等方面。

一、传统节日
1. 临县的传统节日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春节和中秋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临县的春节庆祝活动包括舞狮、舞龙、放鞭炮、祭祀祖先等。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临县的人们会举行赏月、吃月饼、赛月亮等活动,传承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二、民俗风情
1. 临县的民俗风情独具特色,代表性的有婚俗和葬俗。

临县的婚俗包括拜堂、过门、婚宴等环节,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

临县的葬俗注重尊重和纪念,包括守灵、送葬、祭祀等环节,体现了对逝者的敬意和追思。

三、传统工艺
1. 临县的传统工艺丰富多样,其中最有名的是临县剪纸。

临县剪纸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临县的剪纸作品常常以花鸟、人物、神话传说等为题材,展现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四、传统音乐
1. 临县的传统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代表性的有临县民歌和临县鼓乐。

临县民歌以其深情浓郁的旋律和歌词表达了临县人民的思乡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临县鼓乐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音乐形式,常常在庆典和节日等场合演奏,给人们带来欢乐和祝福。

综上所述,临县特色文化包括传统节日、民俗风情、传统工艺和传统音乐等方面。

这些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艺术表现形式,丰富了临县的文化底蕴,也为人们提供了欣赏和体验的机会。

通过传承和弘扬临县特色文化,可以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山西民间40种民俗文化,几千年地传承!

山西民间40种民俗文化,几千年地传承!

山西民间40种民俗文化,几千年的传承!1闹花灯——山西老乡俱乐部闹花灯元宵节是一年中灯火最旺的时节,可算得上是“火树银花不夜天”了。

山西民间的灯火,自然也不例外。

当然,这里要把灯与火区分开来。

灯,是闹花灯;火,是放烟火。

2闹红火——山西老乡俱乐部闹红火闹红火又称正月十五闹元宵,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

山西各地,闹红火的形式不大相同,相同之处是都在正月十五闹。

有些,是从正月十四闹到正月十六的,也有从正月十五闹到十七的,还有光在正月十五晚上闹的。

3放烟火——山西老乡俱乐部放烟火烟火,是以火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起初,是专供贵族豪富争雄斗奢的消遣品,到了明、清,烟火制作技术有了新的发展,逐渐成为节日的礼品。

每逢春节、元宵节以及其它重大活动,都要施放烟火助兴。

4高跷——山西老乡俱乐部高跷高跷,也称拐子,是由表演者脚踩木跷表演。

由于表演者高出一截,观众需要仰起头来或是站在高处观看,所以也有人把高跷称为“高瞧戏”。

这种活动在山西全省境内流行甚为普遍,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活动形式。

5跑旱船——山西老乡俱乐部跑旱船旱船,是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之一,逢年过节,山西境内各地都流行这种民间舞蹈,这是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民间舞蹈。

6跑竹马——山西老乡俱乐部跑竹马跑竹马是风行于山西农村、城市一种汉族民俗活动形式,至少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闹“红火”时活动于广场或街头巷尾。

山西省各地参加跑竹马表演的人数不等,活动形式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同。

7小车舞——山西老乡俱乐部小车舞小车舞,流传于山西省境内各地,是比较普遍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之一,一般在旧历正月十五左右闹“红火”时表演,也有在其它时序节令中表演。

8挑椅舞——山西老乡俱乐部挑椅舞挑椅舞,是流行在孝义县西泉镇一带的,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的舞蹈。

相传,这种舞蹈的出处,源流传于清代“蠢厮戏妻”的民间故事。

9狮子舞——山西老乡俱乐部狮子舞在三晋大地上,狮子舞渊源很深,大约在东汉末年的民间就有狮子舞了。

临汾春节风俗

临汾春节风俗

临汾春节风俗篇一:临汾新春的民俗活动的实践调查新春的民俗活动的实践调查462卫卓君时间:寒假期间地点: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内容:有关春节民俗活动进行情况调查对象:民俗活动的表演者和观看者调查方法:访问调查上网查阅实践意义:更好的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增强民族自豪感,感受城乡人文新变化。

实践成果:民俗一: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民俗二:守岁是最主要的年俗之一。

由来已久,最早记载于西周处的的《风土志》。

民俗三:正月十五闹元宵。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今年,通过观看吉县元宵节文艺汇演,看到了许多的民俗节目,例如:舞狮子。

扭秧歌。

打鼓。

通过不同民俗,我深深感到了民俗文化的魅力。

春节一系列的民俗活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结晶,凝聚这华夏人名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

而且历久千百年的积淀。

另一方面,这也折射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精神生活需求的增长。

实践感悟:作为一名新时代学生,应将民俗活动发扬光大!让中国节日走向世界!中国已慢慢强大,人民也逐渐富裕,也越来越幸福!篇二:临汾的民风民俗牛肉丸子面始创于20世纪70年代,由临汾回民白荣祥先生首创,丸子面由地道的牛肉,回民风味的特质丸子以及特质面条为剂,混和特有的香料,和中草药,在配以独特秘制的牛大骨熬成的高汤,口味独特,香醇,兴起于当地。

山西春节的祈福仪式

山西春节的祈福仪式

山西春节的祈福仪式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而在山西,春节更是有着独特的祈福仪式。

这些仪式寄托着人们对于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并希望能够在神灵的保佑下,度过一个平安、幸福的新年。

一、燃放鞭炮春节的祈福仪式常常从燃放鞭炮开始。

在山西的传统习俗中,人们相信鞭炮声能够驱走厄运、祛除邪气,为新年带来吉祥、幸福的气息。

因此,每到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点燃鞭炮,炸响喜庆的声音。

这个仪式象征着辞旧迎新,为新的一年带来吉祥和美好的开始。

二、祭拜祖先在山西,祭拜祖先也是春节祈福仪式的重要环节。

家人们会整理家庭祖先的神龛,摆上各种食品、水果以及烛炬等供品,然后全家人一起跪拜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祭拜祖先的仪式中,人们也会祈求祖先的保佑,希望家庭能够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幸福美满。

三、元宵灯会元宵节是中国春节的最后一天,也是一个充满喜庆氛围的日子。

在山西,人们会举办盛大的元宵灯会,为新年画上一个美丽的句号。

这个仪式常常在廊桥、庙宇、街道上举行,人们会点亮各种形状的灯笼,如花灯、彩灯、舞鼓灯等,把整个城市点亮成一片璀璨的夜景。

人们在灯下共同观赏、品尝元宵,祈愿新年能够驱散黑暗,迎来光明和希望。

四、舞狮表演舞狮表演是山西春节祈福仪式中的一项传统活动。

狮子被认为是神兽,具有驱邪辟邪的作用。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请专门的表演队伍,穿上华丽的狮子服装,扮演狮子表演舞蹈,以求带来好运和吉祥。

舞狮表演中,鼓乐喧天,舞者以狮子的形态跳跃、翻滚,显示出勇猛、灵活的特性,寓意着新年的到来将会充满活力和希望。

五、守岁放焰火山西人民认为,守岁是一种祈福的方式,也是追求长寿和福寿绵长的象征。

在新年的第一天,人们会守夜直至午夜,然后放烟花和焰火来庆贺新年的来临。

烟花和焰火绚丽多彩的色彩引发了人们的惊喜和欢欣,同时也被看作是对祝福和幸福的一种表达。

在焰火升腾的瞬间,人们期待着新年拥有火红般的热情和好运,迎接一个光明璀璨的未来。

总结山西春节的祈福仪式是人们表达对新年美好祝愿的重要方式。

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山西临汾

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山西临汾

山西临汾风俗作文篇1俗话说:“干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特有的民风民俗,我在中国地图上选定了一个我不大熟悉,不大了解的地方——山西临汾。

山西临汾与北京是近邻,在我们湖南省北部。

我在网上查找了一系列有关山西临汾的民风民俗,有趣的是,山西临汾也有与我们相同的一些民俗习惯,例如:成婚时,双方家门前都必须贴双喜(囍),意味着双喜临门;大年初一忌扫地,且不能从里往外扫;吃饭时不能敲碗碟,这是乞丐的行为;山西临汾民俗不光与我们的民俗有相同之处,不同的是:男女结婚要吃岁数饺子,通常要吃岁数+2个饺子,男女竞赛,谁先吃完就意味着以后谁管家,呵呵!山西临汾通常以面食为主,很少有荤菜,即使有荤菜,也少不了面食的搭配,什么古交油面儿、阳曲折饼,听着名字都让人垂涎三尺,虽然我不太爱吃面食,但这些食物还是吸引了我,真是抵挡不住吃的诱惑啊!不仅是吃,晋戏、等民间工艺和戏剧也在山西临汾广为流传。

在网络上,有网友说山西临汾省并不受到国家的重视,外地人也不看好山西临汾人,嫌长相太丑,但我认为,不管是什么人,来自哪儿,都不应该以貌取人。

后来,我发现山西临汾也有考上985,211等重点大学的人,谁又能不佩服呢?通过这次收集山西临汾的民风民俗资料,我明白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的深刻含义。

我也希望各个民族、各个地方的传统文化能永远的流传下去。

山西临汾风俗作文篇2我的老家在山西临汾,我喜欢我的老家,因为那里的风俗习惯深入我心。

比如:二月二龙抬头、添仓节、桃花节、寒食节、走麦节、乞巧节、敲锣儿节、中元节、过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二月二龙抬头。

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是山西临汾民间普遍流传的节日。

在山西临汾,老百姓都习惯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图个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这个节日奶奶总会让我去理发。

但我不喜欢理发,小时候总担心剃头刀子伤到我,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就嚎淘大哭,几个人都按不住,妈妈和奶奶为了让我顺利理完发,会答应我一些平时不能满足的要求。

山西春节好玩的地方

山西春节好玩的地方

山西春节好玩的地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山西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风景秀丽的省份,每年春节期间,各地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游客们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山西春节期间好玩的地方。

第一、太原: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城市,春节期间的太原庙会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活动。

太原庙会以传统的庙会文化为主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在太原庙会上,你可以看到传统的表演,品尝各种美食,还可以购买到各种特色的年货,非常适合全家人一起前往体验。

第二、平遥:平遥是一个古城,春节期间的平遥古城庙会也是非常有特色的。

在平遥古城,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古代文化氛围,看到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表演。

平遥的美食也是一大亮点,各种地道的山西美食都能在庙会上品尝到。

第三、大同:大同是一个历史名城,春节期间的大同矿业博物馆也是一个很好玩的地方。

在博物馆里,你可以了解到大同煤矿的发展历史,看到各种矿石和矿工的生活工具。

博物馆还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让游客们更加了解大同的矿业文化。

第五、长治:长治是山西省的一个地级市,春节期间的长治古城庙会也是一个很值得一去的地方。

在长治古城,你可以看到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还可以感受到传统庙会文化的魅力。

长治的美食也是一大特色,各种美味的小吃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山西的春节庙会和古城庙会都是非常有特色的活动,让游客们在春节期间更加愉快和丰富。

希望以上介绍的这些好玩的地方能给大家带来美好的春节体验,让我们一起感受山西的浓厚年味吧!第二篇示例:山西是一个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氛围的地方,每年的春节期间更是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当地的传统风情。

在山西的各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好玩之处,让人流连忘返。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山西春节期间最有趣的地方吧!首先,来到太原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你可以在春节期间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比如,在太原的各大庙会上,你可以看到传统的表演、品尝地道的山西美食,还可以参加各种传统手工艺活动,体验当地丰富的民俗文化。

山西过年特有风俗

山西过年特有风俗

山西过年特有风俗
山西过年的特有风俗包括:
1. 蒸花馍:在腊月二十三过后,家家户户都要蒸花馍,一方面是用来
祭祖,另一方面则是要待客,也让家里的人有可吃,有可看。

花馍的
形状有枣山、富贵发祥等,非常有寓意。

2. 守岁:在除夕之夜,大家围炉叙旧,等待新年的到来,要吃水饺或
者长面,据说吃完了还不能睡觉,要守岁。

3. 拜年:正月初一,人们穿上新衣,走亲访友,互致问候。

有些山西
人还有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

4. 放鞭炮:在春节期间,人们会放鞭炮来驱邪避祟,欢庆新年的到来。

5. 吃饺子:山西人非常喜欢吃饺子,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待客,同时饺子里面还会放入钱币。

6. 山西炕头年画:炕头年画是山西特有的年画形式,可以用来装饰房间,增添节日气氛。

此外,山西民间演出活动还有舞龙、耍狮、打鼓、吹唢呐、跑旱船、
猜灯谜等。

这些风俗活动丰富多彩,为山西的过年增添了浓厚的年味。

临汾传统活动

临汾传统活动

临汾传统活动临汾是山西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晋南山区的黄河河谷中。

由于地处山区,临汾的传统活动多与山地生活和农耕文化相关。

以下将介绍一些临汾的传统活动。

一、庙会庙会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活动,也是临汾地区常见的一种传统活动。

每年春节期间,临汾市区的各大庙宇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

庙会上,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美食,如糖葫芦、臭豆腐、麻花等。

此外,还有各种游乐设施和表演,如过山车、射箭、杂技表演等,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看和参与。

二、灯会灯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活动,也是临汾地区的传统活动之一。

每年元宵节,临汾市区的各大公园和庙宇都会举办灯会活动。

灯会上,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灯笼,如花灯、动物灯等。

此外,还有舞狮、舞龙等表演,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三、民俗表演临汾地区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各种传统的民俗表演活动也是临汾的特色之一。

比如,龙舞、狮舞、杂耍等表演形式,都是临汾地区民俗艺术的代表。

这些表演活动不仅能够展示临汾地区的传统文化,还能够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娱乐。

四、农耕体验临汾地区以农业为主,农耕文化是临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农家乐和农业观光园就提供了农耕体验活动。

游客可以亲自参与农耕活动,如种植蔬菜、采摘水果等,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此外,还可以品尝农家菜,了解临汾地区的农村生活。

五、民间艺术展演临汾地区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传统的民间艺术展演活动也是临汾的传统活动之一。

比如,评弹、山西梆子、豫剧等表演形式,都是临汾地区民间艺术的代表。

临汾市每年都会举办一些民间艺术展演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临汾的传统艺术。

六、民俗游行临汾地区的一些节日和庆典活动中常常伴有民俗游行。

比如,每年春节期间,临汾市会举办盛大的迎春花车游行活动。

花车上装饰着各种鲜花和彩灯,游行队伍中有舞狮、舞龙等表演,给人们带来欢乐和祝福。

临汾的传统活动丰富多样,既有庙会、灯会等传统节日活动,也有民俗表演、农耕体验等民间活动。

山西省春节贴窗花喜庆春

山西省春节贴窗花喜庆春

山西省春节贴窗花喜庆春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家人团聚、欢度新春的时刻。

在山西省,这个传统节日更是富有浓厚的风俗文化氛围。

在春节期间,贴窗花是山西省民众喜庆春节的一种传统活动,它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还体现了人们对新年美好祝福的心愿。

本文将为您介绍山西省春节贴窗花的习俗和技艺。

一、贴窗花的历史渊源贴窗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贴花纸已经成为了一种民间手工艺品。

然而,贴窗花作为一种独特的装饰形式,出现在清代。

据传,在清朝时期,乾隆皇帝曾在宫廷提倡贴窗花的风俗,并且推广到民间。

自此以后,贴窗花逐渐成为山西省人民春节的传统活动,代代相传。

二、贴窗花的意义贴窗花是人们在春节期间为了招财、辟邪、祈福而进行的一种民俗习惯。

人们通常选择红纸作为贴窗花的材料,红色代表着喜庆和吉祥。

红色的窗花将家里装点一新,使其充满喜庆和热闹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美好未来的期盼。

因此,在山西省的农村地区,贴窗花被认为是疏通福气之门的重要方式。

三、贴窗花的制作技艺贴窗花是一门独特精细的手工艺品,要求工匠们具备高超的技艺和耐心的精神。

首先,工匠们需要精选合适的红纸,然后用剪刀或者刻刀将红纸剪成符合设计要求的形状。

然后,他们会运用创意和想象力,将剪好的红纸拼贴在一起,组成美丽的窗花图案。

最后,工匠们用胶水将红纸固定在窗户上。

整个制作过程需要仔细工整,以确保窗花的美观和坚固性。

四、贴窗花的图案贴窗花的图案丰富多样,既有吉祥图案,也有寓意着团圆的图案。

常见的贴窗花图案包括春联、福字、灯笼、鞭炮、花鸟、动物等。

这些图案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承载着人们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贴上这些窗花,家家户户都如同置身于春意盎然的花海中,倍感喜庆和祥和。

五、贴窗花的市场贴窗花的制作不仅仅是山西省民众过年时的一种习俗活动,它还成为了当地的一项特色手工艺产业。

山西省许多地区都设有贴窗花的专门市场,供应各种类型和风格的窗花。

这些市场不仅吸引着爱好者前来选购,还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山西过年风俗

山西过年风俗

山西过年风俗山西过年风俗一、太原南郊——过年过足两个月从腊月初一起,太原南郊村里家家户户就都开始进入了过年的准备过程,这一天,家家都要炒五谷,就是把玉米、小麦、高粱、黄豆、瓜子等放在锅里炒熟,以此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不生虫害。

五谷炒好后,孩子们把自己的小口袋装得满满的,然后整个村子地串门,互相交换着尝尝哪家妈妈的手艺最好,炒出的五谷又香又酥……炒五谷的香味和着孩子们的欢笑,回荡在村庄上空,轻轻地拉开了年的序幕。

腊月三十,过年的高潮已酝酿到了极致,除夕下午家里的男主人会扛着大扫帚,认真地把屋前的大院扫得干干净净,而在他身后的屋子里,心灵手巧的女人,会用粉红、金黄、翠绿、天蓝、浓紫等色彩艳丽的纸张,剪出网状镂空、带有穗子的五色纸,形状像是一朵盛开的花,在除夕傍晚,这些美丽的“花朵”就会被粘贴在对联、院墙、福字、堂屋等显眼的位置上。

当天的年夜饭是不吃饺子的,饺子包好了,年初一早上煮来吃,这叫做吃“连年饭”,大约是取衣食丰足,一年连一年的意思吧。

正月初一,真正的年来到了,一整天,村人都会四处游走拜年。

正月初二,在我们这里是在外的游子归家祭祀先祖的日子。

正月初三,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

正月初五,又叫破五,人们燃放大量烟花爆竹,表示破除过年期间的众多禁忌。

家乡有句俗语叫“不出正月都是年”,整个正月里,所有人家都会不断走亲戚或款待亲友,处处都是欢声与笑语。

二、太原河西——羊肉饺子年味足提起春节,让老太原人最念念不忘的应该还是大年初一的那顿羊肉饺子。

为了这顿饺子,人们往往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

七月炎夏时节,有经济能力的人家便会开始挑选羊。

这选羊还别有一番讲究。

据老一辈太原人讲,这羊不能肥不能瘦,不能幼不能老,而要选骨骼刚长成、身上还没开始长肉的“架子羊”。

选好了羊,就要在院子里圈一个只够一只羊容身的羊圈,把“架子羊”赶进去后,只需好吃好喝地喂养就可以了。

这样,一直到大年三十。

半年前的“架子羊”此时已长得膘肥体壮,人们磨刀霍霍的时机也就到了。

山西省春节特色传统习俗

山西省春节特色传统习俗

山西省春节特色传统习俗山西省位于中国的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地方。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而山西省则有许多特色的春节传统习俗。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山西省春节的特色传统习俗。

1. 办年画在山西省,春节前夕,人们会办年画活动。

年画是一种寓意美好的绘画作品,常常用来贴在家中的墙壁上,希望家庭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

办年画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家人们一起动手准备年画材料,并在一张大纸上用彩色画笔绘制吉祥的图案。

这个活动不仅培养了家人之间的感情,也传承了山西的文化传统。

2. 贴春联贴春联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山西省也不例外。

在春节来临之际,山西人民会准备一对春联,一个贴在大门上,一个贴在室内。

春联是由一对对对仗工整的对联组成的,用红纸书写,内容多与幸福、吉祥相关。

贴春联的目的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幸福、事业顺利。

同时,贴春联也是一种美化家居环境的方式。

3. 发红包发红包是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习俗,这一习俗在山西省也深受人们喜爱。

在春节期间,长辈会给晚辈发红包,作为对晚辈的祝福和厚爱。

红包里通常装有一定金额的钱,象征着送红包的人的心意和祝福。

对于接收红包的人来说,这不仅是一份经济收入,更是一种长辈的关爱和祝福。

发红包的行为在家庭中也有助于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4. 舞狮舞狮是山西省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一项活动。

舞狮表演通常由一组人扮演狮子形象,穿着狮子舞服,配合鼓乐和音乐表演一系列动作。

舞狮表演形象生动、热闹,能够吸引观众和游客的目光。

这是一个带有浓厚喜庆气氛的活动,也寓意着新的一年里顺利、吉祥。

5. 守夜春节的最后一个晚上,即除夕夜,山西人民有习俗守夜。

在这一天晚上,人们会在家中团聚,一起吃团年饭,辞旧迎新。

守夜的传统意义在于守护家人的平安和祥和。

到了午夜时分,家人会一起去庙宇祈福,祈求新的一年里有个好的开始。

守夜活动也加强了家人之间的感情,营造了温馨的家庭氛围。

以上所提到的山西省的春节特色传统习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每个地方还会有自己独特的习俗。

山西的春节习俗

山西的春节习俗

山西的春节习俗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代表了新的开始和希望。

在中国的各个省份,春节都有各自独特的习俗和传统。

本文将重点介绍山西省的春节习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贴春联春节前夕,山西的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贴春联。

春联是由对联组成的,对联上写有吉祥的祝福语。

这些对联通常由家中的长辈或有文化修养的人书写。

贴春联是为了祈求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吉祥。

二、放鞭炮在山西,放鞭炮是春节期间最喜庆的活动之一。

在除夕夜和大年初一,人们会点燃鞭炮,制造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传统上,人们相信鞭炮声可以驱逐恶魔和灾祸,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

三、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的舞蹈表演形式,也是山西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

在舞龙舞狮表演中,人们穿上龙和狮子舞蹈服装,舞动身体和嘴巴,以模拟龙和狮子的动作。

这个活动象征着吉祥和祝福,并吸引了很多观众。

四、祭拜祖先在春节期间,山西人也会祭拜祖先。

他们会给已故的祖先上香,摆放丰盛的食物和饮品,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庇佑。

这是一种传统的尊敬和感恩的方式,也是家人团聚的重要活动之一。

五、吃饺子在山西,吃饺子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

饺子形状像元宝,寓意着财富和好运。

人们通常会在除夕夜或大年初一吃饺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美味的饺子。

吃饺子也象征着将过去的一年的不幸遗忘,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迎接好运。

六、赏花灯山西的春节期间,人们还会去公园或街道上赏花灯。

花灯是由彩纸、竹子等制作而成,呈现出各种形状和图案,如龙、兔、花等。

夜晚时分,灯光闪烁,营造出浪漫而华丽的氛围,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当地居民。

总结:山西的春节习俗丰富多样,彰显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祭拜祖先、吃饺子和赏花灯等活动都是家人团聚、祈求好运的重要方式。

这些传统习俗和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让新的一年充满希望和喜悦。

无论在山西还是其他地方,春节的习俗都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让我们牢记这些传统,将这份美好传承下去,共同迎接辞旧迎新的时刻。

山西省春节习俗年夜饭拜年等

山西省春节习俗年夜饭拜年等

山西省春节习俗年夜饭拜年等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人们团聚的时刻。

在山西省,春节习俗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年夜饭和拜年等传统活动。

本文将为您介绍山西省春节习俗中的年夜饭和拜年等内容。

一、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餐,它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富裕。

山西省的年夜饭通常是由全家人一起准备,并在除夕之夜共同享用。

年夜饭的菜肴丰盛多样,代表着美好的寓意。

1. 鱼:在山西的年夜饭中,鱼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因为“年年有余”与“鱼”在汉语中谐音,所以鱼被视为带来好运和财富的象征。

2. 饺子:饺子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

山西的饺子制作精细,皮薄馅嫩,吃起来鲜美可口。

吃饺子的习俗源于民间传说的“年兽”。

相传年兽在除夕的时候出现,喜欢吃人,人们发现年兽怕红色和吵闹声,于是便用面皮包裹饺子馅,在饺子上蘸酱油吃,象征着赶走邪恶,希望新的一年万事如意。

3. 年糕:年糕是山西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传统食物。

年糕是由糯米粉制成的,形状长条状,象征着“年年高升”。

人们相信吃年糕能够带来生活的安定和事业的顺利。

二、拜年在山西省,拜年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社交活动之一。

人们会穿着整齐,带上祝福的话语走访亲朋好友,互相交流问候,祝福对方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1. 给长辈拜年:年长者在家庭中被视为权威和维系家庭纽带的人,因此给长辈拜年是一个重要的传统。

年轻人会提前准备好贺年卡或小礼物,表示对长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 亲友拜年:除了给长辈拜年之外,人们也会去亲友家拜年,祝福彼此新年快乐。

在拜年时,人们会交换红包,里面装着一些象征财富和吉祥的钱。

这是一种表达关爱和祝福的方式。

3. 对联和春联:在拜年期间,人们习惯在门框上贴春联,以祈求新年的好运和幸福。

春联通常由对联组成,对联的字数相等,内容均寓意着吉祥如意和美好未来。

春联的字体和颜色也需要选取得当,使得整个门框显得更加喜庆和热闹。

总结:山西省的春节习俗中,年夜饭和拜年是最为重要的传统活动。

山西临汾民俗习惯[资料]

山西临汾民俗习惯[资料]

【民间婚俗】订婚不论是自由恋爱,还是经人介绍,在形式上要找一个介绍人。

男女双方经人介绍后,即在男家或女家见面,称为相亲。

此后,经双方自由接触,成熟时男家送聘礼于女家,聘礼轻重不等,一般都以时髦衣料为主,也带相当现金。

女家如果收下了礼物,即可商谈婚事了。

双方认定了婚事,亲家见面,宴请主要亲戚,就算订了婚。

迎娶迎娶之日,男女双方都要将门户装饰一新,院门、房门贴喜联,窗户上贴大红双喜字和“喜鹊登枝”、“鸳鸯戏水”等吉祥剪纸,大门口悬挂红布彩绸,张贴大红双喜。

为了欢宴亲友、宾客,男方往往要在院子里搭起“喜棚”。

新郎、新娘和主持婚礼的人要身披红绸,胸佩红花。

新娘身穿红衣红裤,头罩红盖头,更是一身红。

一应用品,大到车、轿,小到花烛、装饰、颜色均以红色为主。

鼓乐喧天,鞭炮连声,亲友云集,邻里毕至,一派欢声笑语。

结婚仪式,需奏乐、鞠躬、讲话等几项。

洞房床上被褥里,藏入枣、栗子、花生等干果,让新人摸取,以“早立子”的谐音,祝愿儿子、儿媳早生贵子。

花生,含有多子的意思。

拜堂完毕后,新郎、新娘在众人簇拥下进入洞房。

有的地方,要在洞房门前或门槛上事先放一马鞍,等新娘前脚刚跨过去,便立即将马鞍抽去。

晚上有“闹新房”的习俗,洞房之夜,热闹非凡。

俗语说:“不闹不发,越闹越发”;民间还有“新婚三日无大小”的习惯,婚后三天,宾客、乡邻、亲友不分辈份高低,男女老幼都可以汇聚新房参与逗闹新郎、新娘。

人们认为,闹新房不仅能增添新婚的喜庆气氛,还能驱邪避恶,保佑新郎、新娘婚后吉祥如意,兴旺发达。

参加婚礼的男女老幼三天内不分大小,“戏公公、婆婆”、“戏大伯子”、“闹洞房”、把喜庆气氛渲染得火爆热烈,无与伦比。

撒喜果,撒七彩纸屑,“撵白虎”,洞房里放斗,斗里放五谷、铜镜以避妖镇邪,凡此种种,无不寄寓着人们美好的祝福。

回门即新婚夫妇双双回女方家省亲的习俗,在婚后第二天的,女家派车马迎请新婚夫妇回门,新郎在女家除拜见女方父母外,还要拜见女方亲友,当天新婚夫妇还要一同再回到男家,称为“打来回”。

四年级作文介绍临汾的作文

四年级作文介绍临汾的作文

四年级作文介绍临汾的作文嘿,小伙伴们,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美丽的家乡——临汾吧!临汾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哦。

今天我就带着大家一起去领略一下临汾的风土人情吧!咱们要说说临汾的地理位置。

临汾位于山西省的西南部,地处黄河中游,是个既有山又有水的地方。

这里的风景可美了,有雄伟壮观的太行山,也有清澈见底的黄河水。

所以呢,临汾也是一个旅游胜地,吸引了很多游客来这里度假。

说到临汾的美食,那可真是让人垂涎三尺啊!这里有着各种各样的特色小吃,比如有名的“过油肉”、“炒馍”、“豆腐脑”等等。

而且呢,临汾的面食也非常有名,有刀削面、烙饼、烧卖等等。

每当我吃到这些美食的时候,都会忍不住感叹:哇,这就是家乡的味道啊!临汾的人们都非常热情好客,他们待人真诚,让人感到温暖。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许多熟悉的面孔,大家都是邻居、朋友、亲戚。

每当有人来到我们家做客,我们都会拿出最好的饭菜招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馨。

而且呢,临汾的人们还非常乐于助人,只要你需要帮助,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这种亲切感让我觉得非常自豪,因为我是临汾人!在临汾,有很多有趣的传统习俗。

比如说,每年的春节期间,我们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

那时候,整个城市都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人们穿着节日的新衣,走在街上看各种表演、玩游戏。

还有呢,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会包粽子、赛龙舟,度过一个热闹非凡的日子。

这些传统习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们更加热爱这个地方。

当然啦,临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说,这里的交通还不是特别便利,有时候会出现堵车的情况。

而且呢,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老旧的房子也开始逐渐被拆除,让人感到有些遗憾。

但是呢,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临汾一定会越来越好,变得更加美丽宜居。

总之呢,临汾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这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美味的食物、热情的人们和丰富的传统文化。

我为自己是临汾人而感到骄傲,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并喜欢这个地方。

【晋南民俗】山西临汾洪洞的卷卷:农历正月二十“补天穿节”具美好寓意的千年民俗小吃

【晋南民俗】山西临汾洪洞的卷卷:农历正月二十“补天穿节”具美好寓意的千年民俗小吃

【晋南民俗】山西临汾洪洞的卷卷:农历正月二十“补天穿节”具美好寓意的千年民俗小吃年味是什么?年味是劳作一年的人们得以心情放松,庆祝丰收的喜悦;年味是漂泊在外一年的游子回家团聚的温暖心境;年味是中华民族古老习俗经历岁月的洗礼,依旧得以传承和发扬。

又到一年农历正月二十,如果说腊月二十三拉开了过年的序幕,那么正月十五意味着年味的结束,但是,在华夏文明发源地的山西,年味真正结束的日子是正月二十,因为正月二十是我国汉族地区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补天穿节”。

小时候听奶奶说,“天穿节”是民间纪念女娲补天拯救人类的日子,好像寓意是人们期盼一年风调雨顺!这一节日,在山西晋南地区尤为重视。

农历的正月二十这一天,临汾和洪洞的家家户户都有摊卷卷,吃卷卷的习俗,以祭祀仓官,晚间再把卷卷放在米粮仓内和水缸中,名为“添仓”,人们还要焚香明烛,供奉神祖,祝贺今年仍要仓廪丰满,流传千年的传说和习俗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摊卷卷的工艺是先把白面搅成稀稀的糊状,在平底锅里摊成如纸的薄饼。

将各种时蔬如豆芽、粉条、肉丝、炸豆腐干、莲菜、韭菜、萝卜丝等,经过焯烫、熟制等程序,加上调料料拌成熟馅待用,可以依照个人的喜好来选择馅料。

做卷卷时,把薄饼从中间切开一分为二,将拌好的馅呈一字形摊在切开的薄饼上卷起来,像一条装满粮食的口袋,一条条堆放起来。

民间百姓说吃完了卷卷,这年就算是正式过完了,也要忙碌起来准备春耕了。

关于正月二十摊卷卷吃卷卷的习俗,最有意思的是偷段家的卷卷,据说偷得段家的卷卷吃,就会一年断灾断难,平平安安。

所以每到农历正月二十这一天,段家人也是准备了很多卷卷等着人们来偷拿。

【面糊的调制过程】:1.和面盆里放入200小麦面粉(家庭用来做面条、包子、饺子的面粉)。

2.往面粉里分次加入适量的冷水。

3.用筷子朝一个方向搅拌,使干面粉吸收水分稀释成没有颗粒小疙瘩的光滑面糊。

4.用手端着盆的边沿,略微倾斜着顺时针转一圈,面糊可以如薄膜一样附着在盆壁,面糊就调好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汾春节风俗篇一:临汾新春的民俗活动的实践调查新春的民俗活动的实践调查462卫卓君时间:寒假期间地点: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内容:有关春节民俗活动进行情况调查对象:民俗活动的表演者和观看者调查方法:访问调查上网查阅实践意义:更好的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增强民族自豪感,感受城乡人文新变化。

实践成果:民俗一: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民俗二:守岁是最主要的年俗之一。

由来已久,最早记载于西周处的的《风土志》。

民俗三:正月十五闹元宵。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今年,通过观看吉县元宵节文艺汇演,看到了许多的民俗节目,例如:舞狮子。

扭秧歌。

打鼓。

通过不同民俗,我深深感到了民俗文化的魅力。

春节一系列的民俗活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结晶,凝聚这华夏人名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

而且历久千百年的积淀。

另一方面,这也折射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精神生活需求的增长。

实践感悟:作为一名新时代学生,应将民俗活动发扬光大!让中国节日走向世界!中国已慢慢强大,人民也逐渐富裕,也越来越幸福!篇二:临汾的民风民俗牛肉丸子面始创于20世纪70年代,由临汾回民白荣祥先生首创,丸子面由地道的牛肉,回民风味的特质丸子以及特质面条为剂,混和特有的香料,和中草药,在配以独特秘制的牛大骨熬成的高汤,口味独特,香醇,兴起于当地。

生在临汾,就不能不说牛肉丸子面。

在临汾的大街小巷,最多的就是牛肉丸子面了,门面都不大,属于平价小吃。

很多临汾人从外地回来,第一时间就来吃牛肉丸子面,味道很棒,适合喜欢辣椒的人吃。

牛肉丸子面吃起来很辣很爽,辣中又透着麻麻的感觉,总是令人神往。

大家都吃的大汗淋漓的,尽管如此夏天吃的人也不少哦。

牛肉丸子面看上去它的做法很简单,面条好像是提前蒸好的,在大厅的最深处有一口大锅,里面是用大量的辣椒,配合牛骨等煮的老汤,使得老汤浓厚香醇,同时老汤也成为了牛肉丸子面的最大卖点。

汤里还炖着丸子,可以看到上面厚厚的一层辣椒油,吃的时候用滚烫的汤一次一次的把面条浇透浇热盛上丸子,再放几片牛肉和星点香菜就可以了。

有名的当数白老三家的面了,在临汾有好多分店。

它悄无生息地开遍了小小的临汾城。

没有花哨的广告,少见热烈的宣传,街坊邻居那就是最好的广告!不知是谁说的:民选的就是最好的。

在临汾市的大街小巷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牛肉丸子面馆,不过其中以创始人白家人开的面馆味道最为正宗同时也是生意最火(:临汾春节风俗)爆的几家店面。

最与众不同的是,牛肉丸子面这种小吃是地地道道的地方小吃,只有临汾市区可以买的到而且消费群体最庞大,扩散到周边的县,就很难买到正宗牛肉丸子面同时也很少有人去卖。

这个现象在当地可谓一种特色,为人们津津乐道。

临汾市李家丸子,是一种地方名吃,已是百年老字号。

是传统的民间风味小吃。

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河南温县,历史悠久,已有百年历史。

李家丸子,选用精细牛肉,食用淀粉及十几种精品原料烹制而成,营养丰富,香醇可口,益脾健胃,老少皆益。

多次在省市获奖,2000年获得“临汾名牌小吃”称号,20XX年获“山西省首届汾酒杯山西名吃”称号。

其不同于寻常丸子之处还在于做工精细,密度感洗漱而口感劲道,放入汤碗中其会浮于水面而不沉于碗底。

篇三:明清以来山西春节民俗(新修改)明清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整个社会风俗呈现出蓬勃发展景象。

方志编纂的发展,并走向兴盛,是风俗史学向社会深层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1散布于各地的方志是我们了解明清春节习俗特征的主要来源。

从各种版本的方志中,我们可以看出,明清时期,民间春节从腊月初八开始直至二月初二结束,春节已成为一个有序的时间链稳定下来。

山西春节民俗事象基本定型与完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除前代已有的春节节点外,增加了新的时间节点。

明清时期出现的腊月二十四祭灶又是这一时期的新变化。

《长子县志》有载:“二十四日洒扫舍宇先后设饧果祭灶”2。

如添仓节的出现。

据《武乡县志》记载:“二十日曰小天仓杂黍蒸作团祭仓厢囷簏之神二十五日大天仓礼如小天仓”。

3添仓节要祭祀仓谷之神以佑来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

这些新增加的春节时间节点表明了传统春节民俗在明清时达到发展的高峰,山西春节民俗逐渐定型下来。

其次,已有节日习俗更丰富,更具有娱乐化。

元旦喜庆特色增加,山西各地有热烈的庆贺仪式和娱乐活动。

《临汾县志》描述道:“元旦夙兴,燔柏叶或焚束薪,名曰兴旺火”4;“元旦夙兴燔柏叶或焚束薪,名曰兴旺火。

陈牲醴果羞祀天地祀神祀先家众以次跪拜称寿毕出拜尊长及戚里焉饮食相招十数日乃已”。

5立春现在已经单独分出或者消失,不过从当时地方志记载看,这些节日和春节节期相邻,往往也被作为春节活动记录下来,是春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立春日,既是一个农历节气,又是继元旦之后另一个重大日子,有十分盛大的迎春活动且娱乐性较强。

如《浮山县志》载:“先期一月,用乐户假之冠带日春官,春吏又装春婆,一人叩谒于官长及合邑荐绅之门,颂吉语四句以报春。

至期,先一日集优人妓女及幼童扮故事谓之演春,次日率僚属朝衣朝冠侈仪从迎春于东郊,归则鼓吹道前,土牛芒神居后,之公堂而宴之至五更,礼毕。

鞭牛使碎名曰打春。

是日人家取春牛土书吉利字于门,并食萝葡数片,名曰咬春,取荐辛也。

”6上元灯节本在唐宋时期就已十分盛大,进入明清达到极盛。

山西各地方志对此均有记载,如“元宵张灯挂彩燃火墖放花炮,火树银花,炫照街市,自十四日起十六日止。

”7再如“元宵,城市陈立灯架彼此衔接通街彻巷蝉聊不断上列小油盏晚间遍燃之金光灿烂望之如万点明星扮社火唱秧歌耍龙灯跑旱船者不二而足穿街度巷锣鼓喧天夜半方罢乡村以小九盏点油灯遍列门室而已。

”8二月二在唐代被称为“中和节”,到了明清时期,民间传说这一日是龙抬头,因此则叫“龙抬头”,这一节日1 2.徐杰舜主编.周耀明著.汉族风俗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XX.18..清光緒八年(1882).豫谦.杨笃.长子县志.卷二·风俗[m].17.3.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高鉷.武乡县志[m].卷二·风俗.16.4.清雍正八年(1730).徐三俊.临汾县志[m].卷四·风俗.52.5.清雍正八年(1730).徐三俊,陈献可.临汾县志[m].53.6.清光绪六年(1880).鹿学典.浮山县志[m].卷二十六·风俗.6—7.7.民国四年.李钟珩.王之哲.新修岳阳县志[m].卷四·风俗.14.8.民国十二年.李世佑.刘师亮.襄陵县志[m].卷三·节序.134页.更加丰富多姿。

不仅要禳瘟避灾,还要吃龙食。

《翼城县志》有载:“二月初二日,俗谓龙抬头,是日,人睡起时,俗忌不敢呼起,恐一切毒虫应声而起也。

人家有煮蔓菁汤,遍洒屋内壁间,谓之禁百虫。

亦有集合村众抬神到各家门首,向院内洒以米羹,门前街以石□名曰禳瘟。

谓将瘟疫禳而散之也。

”1最后,明清时山西春节展现出“官民同乐”的特点,不仅广大底层民众参与到春节习俗活动当中,官方也积极加入。

如《汾西县志》载:“上元夜富贵家及市肆间悬灯放花火妇女入署谒县君清明。

”2民间妇女在春节期间要进县衙拜谒县官,官方与民间形成互动。

从以上资料可以得知,明清时期的山西春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注重细节,颇为隆重,伴随着封建社会的繁盛发展为一个十分成熟的民间节日。

此外,明清时期山西春节特色还体现在晋商文化的融入和祭祀神灵的盛行。

这一时期,山西商业获得了很大发展,我国社会向来重本轻末,且以农为本,以工商为末。

但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产品的逐渐丰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消费需求增长,刺激了手工业和商业、服务业的发展。

社会风俗渐趋“重末轻本”,各种社会活动也愈来愈染上商业色彩。

3“重利之名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

”4晋商迅速崛起,山西部分城市开始繁荣起来,因此山西春节民俗不可避免地带有商业的烙印。

晋南霍县秧歌的形成,据说与外地客商在霍州过元宵节时,共同排演秧歌曲目有关,这种社火文艺形式流传至今。

5商业文化的繁荣为山西春节民俗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是山西春节民俗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

另一方面,春节期间,民间百姓对宗教诸神会进行专门的祭祀仪式。

有腊月二十三祭灶、正月初一祭祀祖先、正月初二迎喜神、正月初五送穷神、二月初二祀龙王等,春节期间的每一日几乎都要祭祀各路神灵以保来年吉祥平安。

明清时期的山西春节是历代春节节俗的结晶体,又融入了商业元素,春节民俗进入定型与完备期。

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晚清政府的统治,中华民国建立。

社会风气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处处洋溢着新时代的气息。

但是这次革命并未彻底改变传统风俗文化,春节习俗特别是在乡村生活中大多保持传统特色,但在具体的节日习俗中可以发觉鲜明的时代内容。

首先是新旧年的共存。

中华民国改阳历1月1日为“元旦”,将农历正月初一命名为“春节”,但百姓依然把农历正月初一看作是真正的过新年,“庆贺元旦佳节,人皆休息一日,不相往来,亦不出门办事,官廷虽不以为新年,而民间则以为新年也。

”6甚至出现了“一年二岁的特12.民国十八年(1929).马继桢.邢翙桐.吉廷彦.马毓琛.翼城县志[m]卷十六·礼俗.9.清光緒八年(1882).曹宪.周桐轩.汾西縣誌[m].卷七·风俗.3.3.徐杰舜主编.周耀明著.汉族风俗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XX.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