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见的几种心理问题
目前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目前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业压力:由于教育制度的竞争性质,许多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如考试压力、作业压力等。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学生出现焦虑、紧张、失眠等问题。
2.人际关系问题:学生在学校中与同学、老师等人交往,可能会遇到人际关系问题,如沟通障碍、冲突解决不当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孤独感、自卑感等心理问题。
3.自我认同问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逐渐形成自我认同,但由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可能对自己的价值感和归属感产生怀疑,导致自我认同问题。
4.情绪波动问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许多变化和挑战,如青春期、考试失败、家庭变故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学生出现情绪波动问题,如抑郁、焦虑、自卑等。
5.网络与手机依赖:现代社会中,网络和手机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学生对网络和手机的过度依赖也可能导致一些心理问题,如沉迷游戏、社交障碍等。
针对这些心理问题,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儿童常见的22种心理疾病
儿童常见的22种心理疾病儿童健康成长一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话题,除了要重视儿童的身体健康外,还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虽然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很多家长重视的是如何有效地工作来赚钱养家,给予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从而使得很多儿童会出现诸如语言发育迟缓、分离性焦虑之类的心理疾病,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会给家庭带来较大的负担。
1分离性焦虑儿童在出生之后,如果和某个人待的时间非常长,比如妈妈、爸爸、奶奶等。
而这些人突然离开儿童时,儿童就会出现明显的分离焦虑,主要表现是:烦躁不安、哭闹不止、一直发脾气。
如果症状比较轻,家长可以通过自己行为、语言来让儿童建立安全感,比如抱着孩子轻声说“爸爸在,爸爸陪你玩”,再向儿童解释情况,约定下次见面的时间,如果情况比较严重,需要到医院进行音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若是仍不能奏效,可在医生监护下服用一些诸如盐酸舍曲林片之类的抗焦虑药物。
2攻击倾向攻击倾向,主要表现是骂人、打人、抢夺其他小朋友玩具等。
针对该种情况,需要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在出现骂人、打人行为时,给予必要的惩罚,千万不能姑息迁就,否则会纵容其下次再次犯错,必要时可以采取强制手段,比如让其闭门思过、取消其参与活动的机会等,切忌用体罚,因为这可能会给儿童树立新的攻击性榜样;重视家庭教育,提供良好环境,家长不能在孩子面前吵架、打架,需要文明用语,在观看节目时,尽量选一些和谐的,避免多看武打片、暴力片。
3退缩倾向退缩倾向,表现为害羞、担心、不愿意接触、尝试新事物,针对该种情况,需要家长尽量多为孩子创造条件,比如经常出去游玩、给孩子多接触陌生人的机会,开阔孩子的眼界,但是要留给孩子成长的机会,不能指望短期内起作用。
4过分依赖表现为儿童对家长,特别是父母的过度依赖,这种情况需要尽早诱导培养自我处理问题能力,让孩子获得足够的安全感,有足够安全感之后,孩子才有信心战胜困难,才能独立处理困难和面对困境。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一、引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小学阶段是他们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也是他们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与人交往的重要时期。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小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二、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学习困难学习困难是小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这可能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力不足等原因导致的。
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自信心。
2、人际关系问题小学生开始与同龄人交往,这可能会带来一些人际关系的挑战。
例如,与同学发生矛盾、被孤立、社交焦虑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
3、情绪波动小学生情绪容易波动,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情绪失控。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握情绪管理的技巧,也可能是因为生活环境的变化导致的。
情绪波动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状态。
4、行为问题小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行为问题,例如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不遵守纪律等。
这些行为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人际关系,需要及时干预。
三、解决方法1、学习困难:家长和老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和鼓励,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和自信心。
同时,也要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睡眠质量,避免过度压力影响学习效果。
2、人际关系问题: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也要孩子的情感需求,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和帮助。
3、情绪波动: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学会情绪管理技巧,帮助他们稳定情绪。
同时,也要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情绪问题。
4、行为问题:家长和老师可以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纪律,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惩罚和奖励,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也要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行为问题。
四、结论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学习困难、人际关系问题、情绪波动和行为问题等。
初中生心理问题及疏导
初中生心理问题及疏导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初中生这个阶段往往是一个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的阶段。
由于身心发育的不稳定以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种种影响,初中生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压力、自卑等。
对于这些问题,家长和老师们需要有正确的认知和方法,以便帮助初中生们健康成长。
因此,本文将从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和疏导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心理问题的表现初中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可能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1.情绪波动剧烈:初中生在这一阶段情绪容易波动,有时会由喜悦转为悲伤,或者由愤怒转为消沉。
2.压力过大:对学习、社交等方面的压力会让初中生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影响到正常生活。
3.自尊心不足:由于自我认知和自信心较差,初中生往往容易感到自卑,缺乏自信。
4.人际关系问题:初中生受到同伴、教师、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容易在人际关系上出现问题,如过分依赖、缺乏信任等。
心理问题的成因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因素: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荷尔蒙水平波动较大,导致情绪波动较为剧烈。
2.学业压力:升学压力、考试成绩等方面的压力可能让初中生感到沉重,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同伴关系、家庭矛盾等因素也会对初中生的心理造成影响。
4.自身性格特点:个体之间的性格差异也会导致初中生在心理方面出现问题,比如内向、外向、自信等差异。
心理问题的疏导针对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疏导:1.倾听和支持:重要的是倾听初中生的心声,给予他们支持和理解,让他们感到自己被关心和尊重。
2.鼓励积极心态:引导初中生建立积极、阳光的心态,培养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3.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家长和老师可以协助初中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减轻学业压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4.培养自信和独立性:激励初中生发挥自己的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和独立性,让他们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5.寻求专业帮助:当初中生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时,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是非常必要的。
幼儿心理常见问题
幼儿心理常见问题
幼儿心理常见问题包括以下几种:
1. 分离焦虑:当幼儿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分离时,可能会出现焦虑和不安的情绪。
2. 情绪不稳定:幼儿的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易哭泣等情况。
3. 社交问题:幼儿在与他人交往时可能会出现不适应、害羞、退缩等问题。
4. 注意力不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5. 学习问题: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如阅读、写作、数学等方面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幼儿,如提供安全感、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支持等。
如果幼儿的问题较为严重,建议家长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青春期女孩最常见8种心理问题1
青春期女孩最常见8种心理问题1、很容易陷入虚荣随着生理上的发育和社会交往的不断增多,女孩的自尊心本来应该越来越强,但是进入青春期后,由于大脑的发展,她们的自尊心反而下降了,女孩子又极爱面子,喜欢用一些装饰品打扮自己,以求得周围人喜爱的目光,这样,自尊就容易被迫求虚荣所蒙蔽。
2、极度追求个性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反叛心理也越来越重,总企图追求一种个性的解放,想要表达自己的与众不同,她们很在意自己的看法,真正的个性是一种内心上的,不局限于外表,一味追求自己与众不同,也是一种心理问题。
3、反应激烈,有失偏颇虽然每个人对同样的事物反应速度与程度各有差异,但一般不会太大,但是如果青春期女孩和其他同龄的小孩相比,和他人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态度是大相庭径,甚至表现得偏于极端,那么说明她的心理不健康。
4、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满心理个阶段的孩子也容易产生疲惫,对生活也会有不满的心理,比如,生活内容贫乏单调,或是被日益沉重的学习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无暇享受文化生活的乐趣等,她们就会因为的不到满足心里面感到失落。
5、不能适应环境女孩子都喜欢有安全感,因此不喜欢环境发生变化,但是一般来说,一旦环境发生变化,也能够自觉去调整,如果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她们就会选择逃避,但逃避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会让她变得越来越胆小,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
6、消极愁闷的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子因为情绪极不稳定,忧愁沮丧经常会出现。
最初,她可能是受到了某些小的刺激,也可能是受到了打击,如果忧愁一直解不开,那么很可能就发展成自卑,她会经常贬低自己的能力和品质,甚至自暴自弃,不求上进。
7、否定自己爱的萌动青春期女孩的性意识觉醒得比男孩早,她们往往对身边同龄的男孩子没有什么感觉,但是会对比自己大一些的男孩子产生爱慕心理,实际上,这是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正常现象,只要多学习些有关科学知识,就能冲破这种障碍,从而正确对待友情和爱情,顺利度过这段青春发育期。
8、是非曲直的模糊心理对于青春期的女孩,虽然已经跟小孩子有所区别,但是由于其人生阅历较浅,因此,是非观念容易模糊,如果父母依旧采用守旧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只会让她的逆反心理增强,青春期孩子通常会让父母认为他们很叛逆,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对这个时期的孩子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她们。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7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7篇)小学生心理健康小常识篇一一、小学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现1、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
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叛逆:因为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过渡期,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
他们渴望摆脱父母和老师的监督,反对大人把自己当孩子。
同时,为了显示自己的独特性,他们很容易对任何事情都抱着批判的态度。
3、嫉妒: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
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
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
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它是一种印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
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
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二、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身心成长的失衡。
小学生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
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小学生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的误区。
幼儿十种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幼儿十种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以下是幼儿常见的十种心理行为问题:
分离焦虑:幼儿对离开主要照顾者感到强烈的不安和恐惧。
社交困难:幼儿在与其他孩子或成人进行互动时遇到困难,如缺乏交流技巧、羞怯等。
注意力不集中:幼儿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和冲动。
冲动行为:幼儿缺乏自控能力,容易表现出冲动和暴躁的行为。
分裂情感:幼儿在情感上经历快速的变化,例如情绪波动较大或情绪不稳定。
偏执或焦虑想法:幼儿可能表现出不合理的恐惧、疑虑或固定的念头。
睡眠问题:幼儿可能经历入睡困难、多梦、夜惊等睡眠问题。
食欲问题:幼儿可能对食物过于挑剔,或者出现进食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强迫行为:幼儿可能表现出反复、不合理的行为模式,例如反复洗手、整理物品等。
自闭倾向:幼儿可能表现出对他人难以建立情感联系、缺乏社交技巧和兴趣的特征。
请注意,这些只是一些常见的幼儿心理行为问题,并不代表所有可能的问题。
如果您认为孩子存在心理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心理健康专家或儿童心理学家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指导。
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内容五篇
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内容五篇1. 儿童焦虑症:引起和应对方法儿童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可以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
引起儿童焦虑症的原因有多种,例如家庭环境、学习压力等。
为了帮助孩子应对焦虑,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倾听孩子的心声;提供支持和安全感,让孩子知道他们不是一个人;鼓励孩子参与适合他们兴趣的活动,以分散注意力和减轻焦虑;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指导。
2. 儿童抑郁症:迹象和干预措施儿童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容易被误认为是情绪波动或青春期的特征。
然而,儿童抑郁症是一种独立的精神疾病,需要得到及时干预。
一些常见的抑郁症迹象包括情绪低落、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睡眠和食欲改变等。
为了帮助孩子克服抑郁症,家长可以采取一些干预措施,包括提供支持和理解、鼓励孩子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寻求专业帮助等。
3. 儿童自尊心发展:家庭和学校的影响儿童的自尊心是他们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和学校是影响儿童自尊心发展的两个主要环境。
在家庭中,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关注,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并接受他们的错误和失败。
在学校中,老师和同学之间的积极互动可以提高孩子的自尊心。
此外,教育者可以用正面的方式评价学生的表现,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被认可。
4. 儿童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如何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许多儿童有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在学校和生活中的表现。
为了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创造一个有序和安静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因素;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如视觉、听觉和运动的结合;采用激励措施,奖励孩子的专注行为;给予孩子适当的休息时间,以充分恢复注意力。
5. 儿童社交焦虑症:迹象和应对策略儿童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对社交场合的恐惧和不良体验。
一些常见的迹象包括回避社交场合、害怕被批评和拒绝等。
为了帮助孩子应对社交焦虑,家长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如逐渐暴露孩子到社交场合,提供安全感;鼓励孩子参与适合他们兴趣的社交活动,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教授孩子应对焦虑的技巧,如深呼吸和积极自我对话。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一)入学适应问题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
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
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
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
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
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
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据辽宁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1995 年辽宁省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60% ,而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多数城市有近70% 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9 小时。
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
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
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
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三)厌学与逃学问题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 ——10% 。
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焦虑、紧张的情绪状态小处方:对于焦虑状态,家长和老师应给以更多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批评以委婉为宜,特别是对于他们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以鼓励。
心理治疗(对学生及家属)、松弛疗法、生物反馈治疗都是一些可以选择的应对方法。
严重焦虑症的学生可适当地使用一些药物。
2. 考试焦虑。
小处方:每位学生对考试的意义都要有客观正确的认识,认真准备,适度降低求胜动机,减轻心理负担,真正做到轻装上阵。
当怯场现象发生时,只要掌握必要的技巧,也可以顺利度过这一危机期。
3. 自卑。
”造成这种自卑心理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性格内向又遭集体遗弃。
有些学生不善人际交往 ,不会表现自我。
他们看见别的同学与老师亲热交谈 ,甚至十分亲昵 ;娱乐活动中 ,别的同学大方活泼 ,深得别人的青睐 ,心中十分羡慕 ,但又没有勇气也这样活跃。
不论大事小事 ,长期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在集体中。
如果老师忽略他 ,同学疏远他 ,不免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萌发自卑感。
(2) 自视过高又屡遭失败。
谁都有获得别人的关心、赞赏、喝彩等愿望 ,但有些学生总认为自己出类拔萃 ,总希望自己“鹤立鸡群” ,时时要抢先 ,事事要“沾光” ,一旦遇到自己比别人逊色 ,便对自己丧失信心 ,多次如此 ,便不由自卑自叹。
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王子公主 ,但到了学校 ,发现“山外有山” ,自己在家中的优势荡然无存 ,竟是那样渺小。
还有的学生盼望做出超出能力的事 ,由于达成无望 ,因而经常消极地嘲笑自己。
(3) 身体残疾或智商低下者极易自卑。
这样的孩子总认为自己命运多舛 ,注定不如别人 ,是别人嘲笑的对象。
他们只有退缩 ,退到自己的狭小天地 ,拒绝合群 ,拒绝竞争。
(4) 犯了较严重的错误 ,念念不忘。
有些学生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 ,受过严厉处分 ,被当众批评、指责 ,好似在自己脸上贴了一张犯罪的标签 ,时时不能忘怀。
更有的老师动不动黄牌警告:“你是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 ,你怎么能和其他同学相比?”这类学生跌倒了还没爬起来 ,便又被别人踩上几脚 ,他怎么会有重新站起来的勇气 ?(5) 教育方式的偏差。
【心理教育】孩子4种常见的反常心理行为
【心理教育】孩子4种常见的反常心理行为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孩子的心理意识也逐渐增强。
这时,家长们可能会发现孩子的一些反常行为。
其实,孩子每个反常行为的背后都蕴藏着心理的玄机。
只是,有时候不是那么容易察觉罢了。
孩子常见的几种反常心理行为1.害羞行为宝宝害羞,是自我意识萌芽的表现,不必急于矫正。
但如果害羞过头,父母就要找出问题所在,并积极解决。
一般来说,造成宝宝害羞的原因有两种,其一是自身因素;其二是家庭因素。
自身因素可能与孩子身材过胖、过瘦、身体有缺陷,或是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有关。
家庭因素可能是父母要求过高或过度保护,例如,父母如果万事要求完美,可能使孩子因经常担心事情做不好而挨骂,产生胆怯或害羞的情绪;而过度保护会使孩子难以克服陌生、焦虑,害怕与人接触,长久下去可能会使孩子产生自卑的性格,有碍其发展。
若宝宝有过度害羞的毛病,父母所扮演的角色就很重要。
专家建议,此时父母应多鼓励孩子与人接触,并多让孩子有表现的机会,以赞美、鼓励来代替责骂,让宝宝觉得自己是被接纳的、被喜爱的,让宝宝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下,建立自我价值。
2.模仿行为模仿是人社会行为的重要部分,与学习问题、解决能力有极大的关联,也是检查婴幼儿心智成长的重要依据。
婴儿到三四个月时才会模仿,如模仿妈妈的各种动作等,期待与妈妈建立关系。
孩子3岁左右,就会开始展开模仿游戏,疯狂的模仿周围的人,并显得乐在其中。
常见有由模仿父母举止行为,以此来了解成人的世界或表达自己的感受。
虽然早期的婴儿模仿只是一种反射驱使行为,不是真正的模仿。
但父母还是可以多与孩子互动,如张嘴、吐舌等,可提供宝宝感兴趣的刺激,有助于开启宝宝头脑的新连届。
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3.竞争行为处于婴儿时期的宝宝,并不真的具有攻击或竞争的意图,其注意力的焦点多半为玩具。
宝宝经常会去抢别的孩子手上的玩具,有趣的是当玩具到手后,他可能马上就扔掉不要了,转而再去抢别人手上的另一个玩具。
幼儿时期的宝宝有这种举动是很正常的行为。
单亲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
单亲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单亲孩子,因为家庭的不完整,心理会比一般的孩子脆弱。
单亲的孩子,还容易产生自卑、自责等心理。
单亲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一)自闭家庭的破裂,仿佛是“天降横祸”,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因而他们遭受的打击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敏感、脆弱,他们还不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一时还难以面对家庭破损的严酷现实,因而会感到无所适从、闷闷不乐。
孩子也懂得比较,他们会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感到自己处境已大不如前,拿自己与健全家庭的孩子比,自感不加别人家的孩子,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而且因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这些孩子由于被父母所疏远而产生抑郁,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表现出神经过敏的症状。
他们总怀疑别人会在背后议论自己家庭的缺损和父母的离异,认为别人都瞧不起自己,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闭,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表现出孤独、内向的性格特征。
1(二)自卑由于一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里,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环境。
孩子的心理没有成熟,他无法去体会父母们的生活,无法理解父母们的苦衷,幼小的心灵脆弱、敏感,没有自我调适的能力,一旦受到冲击,就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特别是看到同伴们与父母亲亲热热、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孩子最容易想到自己过去的生活。
而现在是今非昔比,心中的悲伤、失落使得他们产生忧郁和自卑的心理,孩子们找不到自己的快乐,看不到自己的快乐在那里,于是拒绝快乐,沉浸在忧虑、悲伤中。
同时孩子这时最敏感,面对同伴们和社会的关怀,他们会过于在意,甚至发生误解,长而久之,他们将从人群之中脱离出来,进入自我封闭和孤独的空间,从而导致性格交流的极大障碍,长此以往,他们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三)自责自责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从而自我责备、自我鄙视、自我轻蔑,将一切的不如意归因于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
孩子常见的几种心理问题
孩子常见的几种心理问题桓仁县实验小学沈维如今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却往往容易忽视。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阶段不仅要孩子打好学习基础,更应当注重培养良好的品质。
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北京市抽样调查的两千多名学生中,具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占了13.16%;南京市和杭州市的调查中也有15.7%和13.76%的学生在性格方面出现了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而上海的调查更表明已有高达27%的学生具有精神偏异问题。
而且,专家还指出,随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上升的趋势。
因此,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引起家长们的注意。
那么,在孩子们中比较常见的都有哪些心理问题呢?一、消极悲观小强原来是一个调皮活泼可爱的男孩,虽然他的成绩不怎么样,但他并不因此感到自卑,反而整天都是开开心心的,好像没有什么事情能够令他烦恼。
但是,自从前年一直在外地工作的父亲背着母亲爱上别人之后,小强的性格就开始发生的变化。
过去小强一直觉得自己的父亲是最棒的,可没想到他居然会做出这种抛妻弃子的事情,望着整天以泪洗面的母亲,小强开始怀疑大人、怀疑一切。
他不再像过去那样喜欢与同学们打打闹闹,而是经常一个人孤独地躲在一边,表现得十分消极和抑郁。
一次,他甚至在同学面前流露出了对人生悲观的态度,他说:“做人就是这样,骗来骗去的,活着真没意思,不如死了算了。
”专家点评:近年来学生自杀的新闻常有所听闻,其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了孩子的早期心理健康教育。
平时,家长、老师对孩子的情绪应当予以足够的关注,注意结合平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疏导教育,帮助他们学会从生活的不同方面看待问题。
特别是当家庭出现矛盾的时候,很容易诱发孩子的心理问题,此时尤其要重视孩子的心理感受,尽量减少对孩子的不良刺激。
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情绪低落、消极悲观、忧郁自闭的倾向,应认真分析孩子情绪不佳的原因,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帮助孩子摆脱心理阴影。
同时,还应当开展必要的自杀预防教育,教会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心理咨询热线,获得专业的危机干预。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对策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对策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对策1.引言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发展不良或行为异常。
这些问题可能影响儿童的学习、社交和家庭生活,对其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比如焦虑、攻击性、逆反、沉默和孤僻等。
本篇文章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提供相关对策。
2.儿童焦虑儿童焦虑是指儿童在面对某些特定情境或者任务时,感到焦虑、恐惧或者担忧,这可能会干扰到他们的日常活动。
在现代社会中,儿童的焦虑问题越来越普遍。
可能的原因包括学业压力、家庭问题、社交困难等。
对策方面,家长和老师应当耐心倾听和理解孩子,在沟通上给予温暖和安慰,帮助孩子正视问题,并逐渐减少焦虑的情绪。
3.儿童攻击性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可能表现为言语上的侮辱和攻击,或者肢体上的推搡和打击。
这种行为往往会给家长和老师带来很大困扰。
我们应该明白,攻击性行为是儿童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可能是因为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或者遇到了自己无法处理的困难。
对策方面,家长和老师需要冷静应对,及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也要帮助孩子学会应对情绪的有效方法,比如通过绘画、写日记等方式释放压力。
4.儿童逆反逆反是儿童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合群、抗拒他人或固执己见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会给家长和老师带来挑战,因为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处理儿童的逆反行为。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或者性格特点等。
对策方面,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榜样,来引导孩子逐渐克服逆反情绪。
5.儿童沉默和孤僻有些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沉默和孤僻的特点,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遇到了困难,或者是因为内心深处的焦虑和抑郁。
家长和老师应该重视这种行为,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逐渐打破孤独的壳,敞开心扉。
也要引导孩子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帮助他们建立更多的社交关系。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几方面,具体有哪些表现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几方面,具体有哪些表现?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下:在学习方面:(1)入学不适应。
主要表现:对上学的态度消极。
出现或多或少的学习困难。
不能很好地与同学相处。
缺乏责任感,经常扰乱集体的秩序。
(2)厌学。
主要表现为:课堂学习、课外作业等学习活动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
注意力分散,有意注意少,无意注意多,明显的分心状态。
常常听课不专心、作业不用心、预复习无恒心,形成心不在焉的不良习惯。
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他们往往一提到学习就心烦,对家长和教师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差。
(3)学习疲劳。
学生年龄越小,越容易产生疲劳。
在情绪情感方面:(1)羞怯。
主要表现:见到生人脸红,不爱说话,即使说话也慢声细语。
上课时不敢举手,不敢大声回答问题。
参加活动时主动性不强,不敢带头或自愿去做某件事。
(2)焦虑。
分离性焦虑。
主要表现:不愿上学,不愿离开家长,担心家长出意外,担心自己走失或被拐走。
考试焦虑:主要表现: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
害怕考试,考试时过分紧张。
(3)易怒。
主要表现:自我约束能力差,情绪不稳定。
说话、做事好感情用事、不能理智地处理问题。
遇事易冲动、任性。
在困难面前,不能持乐观的态度。
对符合自己心意的什么都好,遇到不顺心的事则怨气冲天,满腹牢骚。
(4)嫉妒心。
主要表现:盲目骄傲,不愿意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常对别人挑剔和贬低。
感情上自私,只要求老师对自己关心、重视,看到老师关心、重视别人,就生气,甚至怨恨别人。
与同伴相处,喜欢显示自己,讥笑别人。
发现比自己强的人或事,轻则有意视而不见,重则想破坏。
在行为方面:(1)说谎行为。
主要表现:为了逃避惩罚或责任,故意说谎。
为获得某些东西或荣誉而不惜说谎。
(2)攻击行为。
主要表现:打人、骂人,欺侮弱小同学。
占有欲、支配欲强,性情急躁。
缺乏同情心和正常的人际感情。
蛮横无理,粗暴的扰乱别人,甚至在课堂上做出各种小动作打扰同学。
好主动出击、喜欢公开批评他人、好开别人玩笑、拒绝与自己不和的人交往、喜欢报复、易为小事发怒等。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业压力:由于学习任务繁重,考试频繁,以及家长和社会的期望过高,学生可能会感到焦虑、压力和挫败。
2. 人际关系问题:学生之间的竞争和矛盾,以及与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问题,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孤独感、社交焦虑和抑郁情绪。
3. 自尊心和自我认同问题:学生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外貌、成绩、家庭背景等因素而感到自卑和不满足。
4. 情绪问题:学生可能会经历悲伤、沮丧、愤怒、焦虑和恐惧等情绪波动,这些情绪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5. 依赖问题:一些学生可能会对手机、网络、游戏等产生过度依赖,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提供支持和鼓励: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缓解学业压力。
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应该学会与同学、老师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寻求帮助和支持。
3. 培养自尊心和自我认同感:学生应该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时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努力改进自己。
4. 调节情绪:学生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采用放松技巧、运动、艺术创作等方式来缓解情绪波动。
5. 克服依赖:学生应该学会控制自己对手机、网络、游戏等的依赖,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
如果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如自杀倾向、精神疾病等,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小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
小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一、马虎:经常是本来不该答错的题却答错了,本来不该看错的题却看错了,本来不该写错的字却写错了。
1 .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
可用提示:“做完之后,自己认真检查。
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这样使学生形成一做完题就能自觉检查的习惯。
另外,也要引导孩子自己提醒自己检查。
告诉他们:自己要督促自己检查,自己能协助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我喜欢做事认真的好孩子。
2 .使用厌恶疗法。
对马虎很严重的孩子,能够手腕上套橡皮筋,每马虎一次,自己拉几次橡皮筋,会有疼痛感。
几次之后,一做作业就会想到不认真就要手腕疼,这样逐渐改掉坏毛病。
同时,也可在认真做作业后,给自己奖赏,如做自己喜欢的事。
3 .告诉孩子,马虎是坏毛病,但并不可怕,只要有决心改,按大人说的去做,一定能改掉。
4 .学会自我暗示。
让孩子学会当自己每犯一次马虎的错误时,就把马虎的原因用笔记下来,平时多看几遍,或是警告自己,并在心里默念:“别人都不马虎,为什么我马虎呢?一个马虎的人是成就不了大事业的。
马虎并不是我的专利,它控制不了我,我一定能战胜它。
”二、注意分散:一直无法安心学习,越是想学习的时候,越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头脑总是被一些莫名其妙的怪念头占据着,无法摆脱掉。
有时候,脑子里又一片空白,上课老走神,不知道老师都讲了些什么。
1 .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因学习负担重,有的学生一到晚上便熬夜,结果早晨不能按时起床;即使勉强起来,头脑也是昏沉沉的,一整天都打不起精神。
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任务要在白天完成,白天无精打采,必然效率低下。
所以,要早睡早起,养足精神,提升白天的学习效率。
2 .学会自我减压。
学生的学习负担已经很重,教师、家长的期望又给学生心理加上一道砝码,假如学生再对自己的考试成绩看得很重,无疑是自己给自己加压,必然不堪重负,变得疲惫、紧张和焦虑,心理上难得片刻安宁。
所以,要学会自我减压,别把考试成绩看得太重。
3 .做些放松训练。
舒适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然后向身体的各部位传递休息的信息。
22种儿童常见心理疾病
22种儿童常见心理疾病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该求教心理医生。
您的孩子有心理上的问题吗?孩子的有些表现是家长难以控制的,比如说孩子拼命得哭闹,不停地动,或者坐在那里不理人,那是因为孩子的心理活动与成人不同,非常复杂,也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以下介绍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1.咬指甲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
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
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2.吮吸手指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
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
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3.屏气发作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
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
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4.口吃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
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5.言语发育延迟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
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6.选择性缄默症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
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
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7.遗尿症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
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8.抽动症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
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9.入睡困难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常见的几种心理问题
如今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却往往容易忽视。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阶段不仅要孩子打好学习基础,更应当注重培养良好的品质。
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北京市抽样调查的两千多名学生中,具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占了13.16%;南京市和杭州市的调查中也有15.7%和13.76%的学生在性格方面出现了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而上海的调查更表明已有高达27%的学生具有精神偏异问题。
而且,专家还指出,随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上升的趋势。
因此,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引起家长们的注意。
那么,在孩子们中比较常见的都有哪些心理问题呢?
一、消极悲观小强原来是一个调皮活泼可爱的男孩,虽然他的成绩不怎么样,但他并不因此感到自卑,反而整天都是开开心心的,好像没有什么事情能够令他烦恼。
但是,自从前年一直在外地工作的父亲背着母亲爱上别人之后,小强的性格就开始发生的变化。
过去小强一直觉得自己的父亲是最棒的,可没想到他居然会做出这种抛妻弃子的事情,望着整天以泪洗面的母亲,小强开始怀疑大人、怀疑一切。
他不再像过去那样喜欢与同学们打打闹闹,而是经常一个人孤独地躲在一边,表现得十分消极和抑郁。
一次,他甚至在同学面前流露出了对人生悲观的态度,他说:"做人就是这样,骗来骗去的,活着真没意思,不如死了算了。
"专家点评:近年来学生自杀的新闻常有所听闻,其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了孩子的早期心理健康教育。
平时,家长、老师对孩子的情绪应当予以足够的关注,注意结合平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疏导教育,帮助他们学会从生活的不同方面看待问题。
特别是当家庭出现矛盾的时候,很容易诱发孩子的心理问题,此时尤其要重视孩子的心理感受,尽量减少对孩子的不良刺激。
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情绪低落、消极悲观、忧郁自闭的倾向,应认真分析孩子情绪不佳的原因,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帮助孩子摆脱心理阴影。
同时,还应当开展必要的自杀预防教育,教会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心理咨询热线,获得专业的危机干预。
二、焦虑不安萍萍在小学里是一位成绩拔尖的学生,她读书非常自觉和用心,每天一回家,就打开书包做作业,从来都不用父母监督,因此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她的成绩始终处在全年级的前茅。
去年她考上了一年重点中学,在这所中学里,汇聚了来自不少重点小学的尖子生,萍萍的成绩在班上一下子排到了中下游。
为此,好强的萍萍更加发奋用功了,可在几次摸底测试中,萍萍的排名始终未能有太大的突破,于是,她陷入了一种焦虑的状态,常常担心自己会被同学嘲笑。
随着这种焦虑心态,常常担心自己会成为老师眼中的"差等生",担心自己有一天会跟不上课程,担心自己会被同学嘲笑。
随着这种焦虑心态的持续出现,萍萍的性格也变得烦躁不安起来,经常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总是感到精神紧张和无法放松。
专家点评:在如今这样的竞争社会中,父母们总是对孩子抱以很高的期望,结果导致孩子们学习压力过大,极易诱发焦虑不安的心情。
对于出现焦虑状态的孩子,家长和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对于孩子们的微小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
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
如果孩子有过错,也应该委婉地进行教育和批评,切忌粗暴地斥现和打骂。
对患有严重焦虑症的孩子,应及时采取松驰疗法、生物反馈治疗等心理治疗,必要时可适当使用药物治疗。
三、行为叛逆姜姜从小一直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她的父母也常以此为豪,人前人后夸赞自己的女儿懂事。
可让姜姜的妈妈感到不解的是,自从上了小学,姜妻反而逐渐变得没有礼貌起来。
比如有时候,母亲需要一样东西,自己腾不开手去取,就对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姜姜说:"姜姜,去帮妈妈拿一下。
"可是姜姜会说:"你不会自己去拿啊。
"还有一次,妈妈花三十多元买了一瓶成长快乐,打算给姜姜补补身份体,可姜姜却一点不领情地说:"这么苦的东西,我不要吃!"按说,孩子渐渐长大了,而且接受的教育也更加全面了,应该更加懂事才对,怎么反而会变得越来越叛逆、越来越犟头犟脑了呢?姜姜的妈妈百思不得其解。
专家点评:其实,随着孩子个性的逐渐形成,孩子的独立意识也会大大增强,这时候,对父母的意愿服从性就会降低,常常表现出爱唱反调,对老师长辈缺乏礼貌,经常与父母顶撞等,有进甚至还会有破坏行为产生。
由于这种叛逆的行为常常容易被误认为仅仅是道德问题,而只是加以批评、惩罚等,最终导致结果适得其反。
因此,对于这类学生切忌用生硬的态度,而应当首先学会理解他们,用心理咨询的技巧和方法帮助这类学生改变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