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常见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中常见问题分析

问题一、课堂教学中“度”把握不好

® “度”指恰到好处的程度。

® 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把握好“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速度

®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知识的速度要做到快慢、缓急适中得体,使学生容易接受。® 速度过快,超过学生一般的接受、消化速度,那么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容便会匆匆而过,无法静思默想,完成收取信息,并及时反馈,难以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 速度过慢,结构松散,则容易给学生听讲、思维留下“空隙”,使他们形成剌激疲劳,神经松驰,注意力分散。

2、坡度

®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桥设阶,铺石修路。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对课堂坡度的最好注释,朱熹也曾说:“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 坡度过大,学生无法接受,容易产生惧怕心理和厌学情绪;坡度过小,则容易使学生有“轻而易举”之感,造成学生思维肤浅,不善于动脑分析问题,不利于学生求知的意志和品格的培养。

3、密度

® 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时要做到疏密相间,科学合理,即每一节课的知识传授量不能过大,过密。

® 密度过大,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势必影响知识的吸收;密度过小,不但白白浪费教学时间,而且由于知识容量少,会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

4、深度

® 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应是新鲜的甘蔗,而非经过教师咀嚼过的甘蔗渣。是层层剥笋的工具和方法,而非一个所谓知识精华的竹笋。

® 教师应摒弃那种照本宣科的讲述,深挖教材中培养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内容,并加以想象、构思,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内容,分析、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问题二、课堂讨论存在误区

®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的:“读书使人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做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可见讨论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 它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发挥才能的机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归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1、讨论题选择不恰当

® 在讨论之前,首先要考虑讨论题,它可能是一个实际问题,也可能是一个假设的问题,不论是哪一种情况,讨论题都应该具有探讨性、争议性。

® 讨论题难易要适当,太难了,大家只能望题兴叹,讨论不起来;太容易了,一下子就得出共识,这种问题也没有讨论的必要。

® 讨论题也应该选择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问题,如果参加者对讨论题一无所知,或者讨论题与讨论者毫无关系,那便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无法参加讨论。

2、讨论离题

® 讨论开始后,学生可能会由于讨论中的一些问题而转移讨论中心,从而使讨论偏离论题。

® 教师要在讨论中注意听取学生发言,并随时引导,而不要让讨论扯到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上。如果教师觉察到讨论已经离题了,可以提醒学生把讨论引回到主要的问题上来。引导学生深入开展讨论,以求讨论达到一定的深度。

3、讨论为少数学生所把持

® 一个班的学生能力有高有低、语言表达能力有强有弱,少数很健谈的或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把持讨论,而一些能力低的学生则退出讨论,这样,讨论就没有起到应起的作用。

® 教师要注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在讨论中,教师要鼓励和指导能力差的学生参加讨论,大胆发言。

® 在分组时,教师还应考虑学生的能力、才能等。另外,每个小组负责的同学要注意让每个成员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4、不及时总结

® 讨论结束后,如不进行总结,就会使学生对讨论的结果和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反而引起思想上的混乱。

® 在每次讨论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说明讨论结果,并指出讨论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应注意改正的错误等。

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无论哪一种教学方法都非常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学中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培养儿童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 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所采取的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

(1)让学生去讨论。

® 美国一位数学和科学教育专家在对日本小学的数学教学作了四个月的考察之后,认为日本小学生数学成绩优良的原因是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对不同的认识开展直率的讨论并明确而又充满信心地发表个人的意见。讨论是日本数学课的主要活动之一。

® 讨论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非正式讨论,师生一起漫谈收获体会;另一种是正式讨论,由教师提出问题,发动全班学生讨论。

(2)让学生去思考。

® 国外议论最多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多少思考时间。这个“思考时间”,法国称之为“等待时间”,日本称之为“间歇时间”。

® 美国一学者进行了实验,发现延长思考时间,给学生思考提供机会,对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很有帮助,思考过程能使学生把新材料与已经掌握的知识融为一体。

® 实验证明:当教师把提问后的思考时间延长到5秒或者更长些时,即可引导学生进行更高水平的思维,学生会更加全面和较为完整地回答问题,合乎要求的和正确的回答率提高了。

总之,延长思考时间能扩大学生的思考范围,使其答案更有条理性。英国一些教育家认为,有些教师在提问时,总喜欢重复所提的问题,或者另外提些问题来弥补“冷场”。其实,这是在干扰学生的思考,“冷场”往往正是学生在思考。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3)让学生自己去辅导。

® 许多国家提倡教师要组织那些已经掌握了教材内容的学生,对其他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这样既帮助了同学又提高了自己。日本小学还给高年级学生布置教低年级同学的任务,并派优秀生辅导差生

(4)让学生去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