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 课件 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合集下载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PPT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PPT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主编) 2012版体院通用教材
授课专业: 运动训练 等 (学时64-96学时) 李广文 副教授 北体高访学者 2020.08
2012版全国体院通用教材(竞技体育学系列教材)
第二篇 运动员竞技能力 与其训练
第四章 运动员体能与训练 第五章 运动员技术能力与训练 第六章 运动员战术能力与训练 第七章 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第八章 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培养
1、一般训练理论
▪ 一般训练理论是普适性的训练理论,研究与阐释适用于所 有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以及训练活动的操作行为,为运动 训练活动的参与者提供及本的原理性的理论知识。
▪ 广义的运动训练学应该包括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 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狭义的运动训练学则专指一般训 练理论。
▪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内容是一般训练理论。
理论建构依据 运动员经济能力提高的规律
练什么
训练内容
发展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
怎么练
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的实用性与时效性
练多少
训练负荷
人体对外加负荷的适应性、实现训练目标的需要
怎么组织
训练安排
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与竞技状态变化的规律
(二)不同覆盖领域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一般训练 理论
项群训练 理论
专项训练 理论
2、项群理论:
▪ 项群、项群训练理论: ▪ 将一组具有相似经济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成
为一个项群,将揭示不同项群竞技规律与训练规律 的理论程项群训练理论。
训练体系(“学”应为“理论”)
(1)项群的三大分类体系之一: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划分 (主要分类方法)
大类
亚类

运动训练学课程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体能训练

运动训练学课程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体能训练
(二)体能主导类耐力项群
其共同特征是:体重较轻、脂肪较少、身高中等、对 较长。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7
(三)体能主导类力量性项群
跳跃项目的特征是:身材修长、下肢占身高比例大、 小腿相对较长、踝围相对较小、跟腱较长。
投掷项目的特征是:身材大,手长超过身长5—15厘米, 肌肉发达,世界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 (体重/身高/1000)在610—640之间,铁饼略低, 标枪更低。对运动员的肩带和躯干肌群要求很高,躯 干呈桶形。
(五)技心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
射击和射箭项目没有明显的差别。但不同单项有不同的要求。
步枪要求手臂长一些,臂展等于或略超过身高。
手枪要求臂短一些,手大指长。
射箭要求臂展比身高略长,同时要求手大指长。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12
(六)技战能主导类直接对抗性项群
其共同特征是:较高的身高、较长的四肢,身高和体 重保持恰当的比例,四肢肌肉发达。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17
二、肌肉力量训练的内容负荷特征 (1)肌纤维横断面积的训练
慢速度的大负荷训练主要导致慢速纤维的肥大; 最大速度的抗阻训练主要导致快速纤维的肥大; 不同训练对象应有不同的负荷特征; (2)肌纤维协调能力的训练 负重练习的强度不低于本人最高强度的85%,初学者不 宜采用此方法; 连续跳跃低障碍或连续击打练习可以提高肌纤维的协调 能力; 不同训练对象应有不同的负荷特征;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2
第一节 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
一、体能训练的概念
(一)运动员体能及其构成
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 要组成部分。

运动训练学教案讲解

运动训练学教案讲解

《运动训练学》教案
张远方
教师姓名:张远方授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授课时间:第一周
教师姓名:张远方授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授课时间:第二周
教师姓名:张远方授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授课时间:第三周
教师姓名:张远方授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授课时间:第四周
教师姓名:张远方授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授课时间:第五周
教师姓名:张远方授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授课时间:第六周
教师姓名:张远方授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授课时间:第七周
教师姓名:张远方授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授课时间:第八周
教师姓名:张远方授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授课时间:第九周
教师姓名:张远方授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授课时间:第十周
教师姓名:张远方授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授课时间:第十一周
教师姓名:张远方授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授课时间:第十二周
教师姓名:张远方授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授课时间:第十三周
教师姓名:张远方授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授课时间:第十四周
教师姓名:张远方授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授课时间:第十五周
教师姓名:张远方授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授课时间:第十六周
教师姓名:张远方授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授课时间:第十七周
教师姓名:张远方授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授课时间:第十八周。

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 课件

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 课件
康复训练
探讨运动训练学在康复训练中的作用,帮助受伤或康复中的人恢复运动功能。
当前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和挑战
了解当前运动训练学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如技术创新、运动伦理和伤 病预防。
掌握运动训练的重要技巧,如心理激励、反馈和个性化训练。
3
案例分析:成功的运动训练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深入了解成功的运动训练方法和其背后的策略。
运动训练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体育竞技训练
探索运动训练学在体育竞技训练中的应用,如足球、篮球和游泳等项目。
健身训练
了解运动训练学在健身领域的应用,如有氧训练和力量训练。
运动训练的科学基础
探索运动训练的科学基础,包括生理学、心理学和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
运动训练的主要研究内容
了解运动训练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如运动技术、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等。
方法,如连续训练、间歇训练和循环训练,以确定最适合的训练 模式。
2
运动训练的重要技巧
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
我们将探索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定义和概述,核心理论和方法,以 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一起发现运动训练学的魅力和挑战!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和概述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员训练和提高运动竞技能力的学科,涉及其目标、原则、科学基础和研究内容。
运动训练学的核心理论
运动训练的目标和原则
了解运动训练的目标和遵循的原则,为制定有效的训练计划提供指导。

运动训练学PPT-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PPT-运动训练学

2020/12/23
竞技能力
先天因素 后天因素
2020/12/23
获得竞技能力的途径
遗传因素 运动训练 运动竞赛 生活因素
三、运动成绩
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核心要义); 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 挥状况的综合评定。(进一步解释)
2020/12/23
比赛名次或竞技水平
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知识 竞技 技能
能力
心理
战术
2020/12/23
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以及在比赛中的主要表现
• 体能 • 技能 • 战术能力 • 心理能力 • 知识能力
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灵巧等 动作质量、动作稳定性等 自身发挥、干扰对手、影响判定 参赛情绪动员、比赛情绪控制、竞技意志保持等 竞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竞技能力
运动成绩
运动训练
木 桶
双子模型
积 木
体能 技能 战术能力 心理能力 知识能力
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训练理论
准 则:原则 练什么:内容 怎么练:方法 练多少:负荷 组 织:安排
一般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 专项训练理论
运动训练学
2020/12/23
运动训练学重要词语关系图
一、竞技体育
• 竞技体育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性的实践活动 • 包含:
2020/12/23
八、训练理论
• 根据不同的维度可将 • 训练理论三个层次
2020/12/23
九、运动训练
• 定义: •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 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 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 任务:

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课件

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课件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运动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力量训练
总结词
通过重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 方法。
详细描述
力量训练是运动训练中的基础,通过 使用哑铃、杠铃等器械进行重量训练 ,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运 动员的爆发力和身体控制能力。
速度训练
总结词
通过快速重复练习提高运动速度的方法。
心理技能训练
心理技能训练包括认知调节、情绪调节、自我暗示、表象 训练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心理技能训练能够帮助运动员 更好地应对比赛中的挑战和压力,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竞 技表现。
跨学科合作
运动训练与心理训练的结合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支持,如 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力学等,这些学科能够为运动训练 提供全面的理论和实践支持,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运动训练的计划与实施
训练计划的制定
01
02
03
04
明确训练目标
首先需要明确训练的目标,包 括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评估运动员状态
对运动员的身体状况、技术水 平、心理状况等进行全面的评
估。
制定训练计划
根据目标和评估结果,制定具 体的训练计划,包括训练内容 、训练方法和训练负荷等。
科技支持
个性化训练需要借助科技手段的支持,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这些技术能够帮助教练员更好地了 解运动员的特点和需求,为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提供有力支持。
运动训练与心理训练的结合
01 02 03
心理因素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第一讲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l

第一讲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l

发展小肌群力 量或增大肌肉 体积
发展力量耐力
60-70%
4-8
6-12
适中到慢
3-4
60%以下
2-4
12次以下
适中
3-4
第三节 力量素质及其训练
2、力量训练方法的分类体系
重复法
静力性力量训练法 力 量 训 练 方 法 的 分 类 体 系 强度法 极限强度法
克制训练法
动力性力量训练法 退让训练法 超等长训练法 电刺激方法 等动训练法
第三节 力量素质及其训练
负重训练负荷特征一览表
负荷内容 负荷强度(%) 练习次数(次) 练习组数(组) 间歇时间(min) 运动员 80-95 1-6 6-10 2-4
跳跃或击打训练负荷特征一览表
负荷内容
负荷强度(%) 练习次数(次) 练习组数(组) 间歇时间(min) 主要方式
练习者
尽可能快的速度(100%) 1-6 6-10 2-3 各种低跳、足踢、打击
优异成绩的训练。
第一节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
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的区别 一般体能训练
1.提高各器官系统机能,增进身体健康;
专项体能训练
1.提高与专项有关的器官系统机能; 2.最大限度地发展专项运动素质; 3.塑造专项需要的体型; 4.精确掌握与专项技术、战术有关的知识 和技能; 5.促进专项运动成绩和技术水平提高。 直接发展专项运动素质的练习,以及在 或有紧密联系的专门性练习。 直接提高专项运动素质,促使运动员创 造优异的专项运动成绩。
①加大肌肉横断面
主要 途径
பைடு நூலகம்
②增加肌肉中磷 酸肌酸(CP)的 储备量,以加快 工作中ATP的合 成速度
③提高肌肉间及肌纤维之

运动训练学理论教学课件PPT

运动训练学理论教学课件PPT

5、运动训练理论应用过程中的困惑与偏差
• (1)优势项目遭遇困惑 • (2)教练培训的偏差 • (3)案例解析
• (1)优势项目遭遇的困惑
• 部分优势项目后备人才的短缺
如,悉尼奥运会中国女排只取得第五为完成赛 前确定的任务。这也与全国排球人口萎缩,人 才严重匮乏有关。当年全国男、女排一、二线 注册运动员仅814人,全国各类体校在训排球 运动员男、女共3385人。排球人才梯队已没有 了八十年代前“金”字塔形的结构,甚至出现 了二线队伍人数少于一线队伍的情况。
n
n
·运动员心理压力大 如,美国射击选手埃蒙斯在50m步枪3×40的比赛中,在最后 一枪前领先中国的贾占波3环,结果埃蒙斯最后一枪打到了3号靶 位上,他创造了所有人做梦都不会想到的冷门。 再如,男双3m跳板决赛最后一跳,王克楠犯下跳水史上几乎 不可能错误。 ·有效参赛周期延长 如,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比赛多达48名运动员,所以一共安 排了四轮赛次,从8月24日-27日每天赛一轮,逐轮淘汰。这种 安排在近几年来国际大赛中很少见到,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很 高的要求。刘翔在连续4天比赛中,按照预定计划稳定发挥,在 一轮比一轮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轮比一轮跑得好,并在最后决 赛中迸发出超人的意志和体能完美夺冠。反观我们其它项目的许 多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多数情况是一轮比一轮差,决赛比及格 赛差,很难在关键时刻获得好的结果。
(2)科技的立体渗透
• · 训练理论系统化 如,竞技体育的发展促使运动训练理论更趋完善:纵向——一般训练 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横向——从不同的层面回答 “练什么”、“怎么练”、“练多少” • · 训练过程科学化 如,训练过程从选材-训练-竞赛-管理各个环节的科学化水平都得到了 长足的进步。 • · 训练团队科技化 如,每个获得奖牌运动员的背后都有一个团队,教练员(总教练、体 能教练、技术教练、战术教练)、科技教练、心理治疗师、医生、营 养师、经纪人、家人。

运动训练学(第六章)

运动训练学(第六章)

(二)体能训练的意义
传统观念:体能是基础,技术是关键l & Mental Training 心理训练
(高难度技术的掌握、 战术打法的设计等)
2、大负荷训练的保障 3、心理
Tactical Training 战术训练
Technical Training 技术训练
2)大强度法
(1)负荷强度:85%以上 (协调、体积) (2)次数与组数:1-3次;6-8组。 (3)间歇:3`
3)极限大强度法
(1)强度:100%以上(2次后增加)


(2)次数与组数:少。

(3)间歇:基本恢复

4)极限次数法
(1)含义:强调次数到极限
(2)强度:中
(3)作用:增大肌肉体积
训 练
注意不同的敏感期、负重轻、动力性为主、全面
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1 在一个训练阶段中,负荷安排应大中小结合,循序渐进
2 在小周期训练中,应使各种不同性质的力量训练交替进 行。
3 隔日安排同一肌群的力量训练比天天训练效果更好。实 验显示,隔日力量训练增长率为77.6%,而连日力量训练 只增长了74%。在运动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多逐日采用机
力量训练的基本手段
1负重抗阻练习 2对抗性训练 3力量训练器械练习 4克服弹性物体的练习 5克服外界环境阻力的练习 6克服自身体重的训练
四、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 (二)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 (三)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四)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 (五)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注意的事项
四、身体形态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发育程度 (二)专项(耐力项目、艺术体操、跳高) (三)遗传 (四)其它多种手段(饮食、营养等)

运动训练学课件_第六章

运动训练学课件_第六章
(2)连续跳跃障碍或连续击打练习可以有效提高肌纤维的协调能力。 (3)不同训练对象的负荷特征 图一 负重训练负荷特征 负荷内容 运动员 负荷强度 % 80-90 练习次数 次 1-6 练习组数 组 6-10 间歇时间 min 3-5
12/8/2013
运动训练学
15
负荷内容 负荷强度 % 练习次数 次
(2)最大速度的抗阻力练习主要导致快肌纤维的肥大 (3)不同训练对象的负荷特征 如图: 负荷内容 初学者 运动员 负荷强度 % 40-50 60-85 练习次数 次 8-12 5-10 练习组数 组 4-6 6-10 间歇时间 min 3-5 2-4
12/8/2013 运动训练学 14
(二)肌纤维协调能力的训练 (1)负重练习强度不低于本人最高强度的85%,初学者尽量 不要采用。
• 不同项目对身体形态的要求不同 • 不同的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运动素质的发展
12/8/2013 运动训练学 6
二、不同项群运动员的形态特征
(一)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
体形匀称、身体健壮、肌肉丰满、膝踝关节围度较小、 骨盆宽度适中、臀部肌肉向上紧缩、足弓明显、跟腱细长 清晰。
(二)体能主导类耐力项群
– 依力量素质与运动专项的关系分: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 – 依力量素质与运动员体重分: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 – 依完成不同体育活动所需力量素质不同特点分:最大力量、快 速力量、力量耐力。
12/8/2013
运动训练学
13
二、肌肉力量的训练的内容特征 (一)肌纤维横断面积的训练 (1)慢速度的大负荷训练主要导致慢肌纤维的肥大
肌肉收缩物质基础 横断面积 白肌的比例
无氧代谢物质储备 无氧代谢酶的活性
肌肉最大力量 中枢神经系统

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 PPT课件

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 PPT课件

二、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项群 运动技术训练要点



“发球、接发球”技术地位极为重要 极为重视“精细技术”的训练 技术和打法的交互作用 进攻性技、战术与防守技、战术交替发 展 影响技术和打法演进的因素(制胜因素、 规则因素、工具因素、偶然性因素等)
三、同场对抗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




人体结构力学特征 感知觉能力 动作技能的储存数量 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 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
客体因素:


竞赛规则 技术环境 器材设备与场地
(二)运动技术评价
运动技术评价的目的任务和基本标准 1、目的任务: 2、基本标准:实效性(结果)、评价和合 理性、经济性(过程)评价是运动技术 评价的两大基本标准。
5、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的外 部形态的关系

合理的内部机制指运动技术必须符合运 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所阐述的神经肌 肉工作原理。
运动技术应具备有正确的外部形态的意义:



外部形态和内部机制往往交互影响。 对于技术的外部形态,常用运动生物力 学的方法进行描述。 “技术美”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外部形 态来体现的。 学生在进行训练时,更应注意正确的外 部形态。

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 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 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 概率和得分概率较高的技术。
哪些技术成为运动员(队)的特长技术:


运动员(队)整体打法及场地上位置的 特定要求。 该项目运动技术中,运动员(队)完成 得最出色的技术动作或技术类别。 该项运动技术群中带有关键性作用的技 术。 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及使用的特殊器械。
极其重视身体对抗技术和在强身体对抗中运 用其他技术 合理处理“技术全面”和“位置技术”的关 系 更为关注“组合技术”

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PPT课件

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PPT课件

5/23/2018
运动训练学
2
第一节 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
一、体能训练的概念 (一)运动员体能及其构成 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是运动 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身体形态——指机体内外部的形状。 身体机能——指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 运动素质——指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 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包括力量、耐力、速 度、柔韧和灵敏五方面
5/23/2018 运动训练学 9
运动素质基本分类
概念: 运动素质就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人体 所表现出来的与竞技运动成绩直接相关的运动能 力。运动素质可分为两大类,即基本运动素质和 复合运动素质。 所谓基本运动素质是指具有一种运动机能特征或 在某一方面的运动机能占主导作用的素质; 所谓复合运动素质是指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运动 机能特征的素质。
5/23/2018 运动训练学 3
竞技表现
决定因素
体能
运动素质:速度、 力量、耐力等
形态
机能
人体活 动的基 本运动 能力
各器官 系统的 功能
运动训练学
身体 形态
5/23/2018
4
5/23/2018
运动训练学
5
以上三部分,只有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 在表现形式,所以在运动训练中多以发 展各种运动素质为身体训练的基本内容。 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 能训练。体能训练包括身体素质训练,身体
系 运 统 动 结 器 构 官
力 速 耐 柔 复 量 度 力 韧 合
姿 势
体 格
图( 4-1) 身体素质因素基本结构图
5/23/2018 运动训练学
(依胡亦海,1990)
7
身体训练分类:

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

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

3、完整法与分解法
运用完整法与分解法时应注意:
对于比较复杂的技术动作,可采用先分解后完 整的练习。
少儿初学者善于模仿,对于一些不很复杂动作, 可先采用完整法后再进行分解练习。
一般来讲,运动技术水平越高,分解练习的比 例相应越大。
“先分解后完整”或“先完整后分解”都不是 固定的学习、训练程序。
客体因素:
竞赛规则 技术环境 器材设备与场地
(二)运动技术评价
运动技术评价的目的任务和基本标准 1、目的任务: 2、基本标准:实效性(结果)、评价和合
理性、经济性(过程)评价是运动技术 评价的两大基本标准。
运动技术评价的指标 1、生物学与社会学指标 2、质量与数量指标
运动技术评价常用的方法
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 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 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 概率和得分概率较高的技术。
哪些技术成为运动员(队)的特长技术:
运动员(队)整体打法及场地上位置的 特定要求。
该项目运动技术中,运动员(队)完成 得最出色的技术动作或技术类别。
该项运动技术群中带有关键性作用的技 术。
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及使用的特殊器械。
在狠抓特长技术训练的同时,应当力求全面地掌 握专项运动中的各项技术:
专项运动技术动作群中的各种技术之间, 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起着相互促进、 相互影响的作用。
在运动竞赛中,技术是否全面,是保持 特长技术能否发挥的重要条件。
3、处理好规范与个性差异的关系
技术规范又称技术规格。在训练学中,特指依 据科学原理而确立的、人们在进行技术训练时 所必须遵从的模式化要求。
1、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
要长期保持高峰状态,延长运动寿命, 无论哪个运动项目,都必须长期地、系 统地、坚持不懈地狠抓基本技术的训练。 即使是在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中,基本 技术训练也应占相当的比重。

运动员体能训练课件

运动员体能训练课件
划 包括:力量、平衡等因素从而改变运 动员的综合能力
• 教练员必须时刻想到我们的训练要重视伤 病的防治,预防损伤就需要正确的技术和 运动员充分的恢复来做保证。
1.训练变量的
重要性
2 . 做一名好教练
• 开始安排计划应该了解运动员的水平, 其次要评价运动员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 训练
• 教练员的工作是复杂的系统,更要求我们 自己要不断的学习,让自己欣赏并且相信 我们自己的工作。
运动员体能训练
目录
• 1.训练变量的重要性 • 2.过度训练的恢复与适应 • 3.恢复训练的方法 • 4.恢复与适应性—营养学对策
1.训练变量的重要
•要性教性练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安排训
训练练计节划奏,、为负了荷让运变动换员的保重持很好的
兴趣和状态就要不段的改变训练的 节奏和方法
1.训练变量的 • 训练计划必重须要考性虑以下方面的内容:
3.恢复训练的方法— 积极的恢积复极的恢复—总结
• 运动员应该做10-20分钟的小强度练习 • 强度应不大于50%最大心率或氧气消耗 • 在身体变凉后的拉伸也是有利的
3.恢复训练的方法—其 它治疗方式 加压包扎
• 减少肌肉酸痛 • 减轻肿胀 • 促进恢复力 • 降低血乳酸水平 • 增加血流量 • 增加静脉回流
美国教练著名的纵跳实验 24
2.过度训练的恢 复与适应
过度训练:大力量训练 • 睾酮/皮质醇比率与运
动成绩相关 • 运动员水平越高:
·对训练强度的适 应越强
·在训练量增加后, 运动能力的超补偿越 明显
25
2.过度训练的恢 复与适应
过度训练:大运动量训练
睾酮/皮质醇比率指示 训练压力(准备状态)
睾酮/皮质醇比率不能 作为过度训练的指示

运动训练学——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运动训练学——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发展最大 力量性项 目
快速力量 性及速度 持续 4"~5"
强度: 85%~95%
发展最大 力量
发展最大 力量练习,
快速力量 性及速度 性项目
动力性项 目的辅助 受伤后选用
隔日一次, 每次 6~10 个 练习,各 8~10 个次 强度:60%以上 持续:最长时 间的 20%
图:力量练习方法的特点及应用
运动训练学
第六章 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1.理解体能训练意义和要求。 2.掌握不同项群运动员的形态特征。 3.掌握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协调素质能力的评价 及发展。
第一节 体能训练概述
一、释义
(一)体能及构成
• 体能就是身体素质。
•体能是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的能量代谢活动为基础, 通过骨骼肌系统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
二、评定及量度的确定
(二)动作速度
4、常用方法手段
(1)助力 (2)减少阻力 (3)自然环境与器械 (4)信号 (5)空间、时间
二、评定及量度的确定
(三)移动速度
1、定义:运动员在特定方向上快速移动的能力。 2、评定: ➢30-60米,2-3次; ➢状态好的情况下。 3、负荷量度 ➢次属舆组数:6-12次;2-3组。 ➢超等长练习 ➢延迟性转化
电刺激训练法
[dianciji xunlianfa] electrical stimulation 以脉冲电流代替大脑发出的中枢神经冲动,使肌肉收
缩,籍以提高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 其训练目的在于不增加肌肉体积的情况下,提高肌肉
力量,亦可用于可加强薄弱环节肌群的力量。 训练时利用脉冲电流仪,通过两个趋肤电极传输到肌
超等长训练法 [plyometrics training method] 以肌肉的弹性、收缩性和牵张反射发展力量的方法。 训练目的是通过脊髓反射增强肌肉力量,提高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肌肉力量训练的内容负荷特征
(一)肌纤维横截面积的训练
1、慢速度的大负荷训练主要肥大的是慢速 纤维。
2、最大速度的抗阻训练主要肥大的是快速 纤维。
3、不同训练对象的负荷特征
负荷内容 负荷强度(% ) 练习次数(次) 练习组数(组) 间歇时间(分)
初学者 40~50 8~12 4~6 3~5
运动员 60~85 5~10
二、体能训练的意义
? 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 良好的体能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
绩的基础。 ? 体育训练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
训练,一般体能训练是专项体能训练的 基础。
三、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 合理地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 ? 体能训练应与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训练有
技心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
? 身体正常而匀称,中胚型居多。 步枪运动员:手臂长一点,臂展等于或略
超过身高。 手枪运动员:手臂短一点,手大指长。 射箭运动员:臂展比身高略长,同时手大
指长。
技战能主导类直接对抗性项群
? 较高的身高和较长的四肢,身高和体重 保持恰当的比例。
技战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
? 身材高大、胸廓大、手大、脚大、腿长、 小腿长、手臂长、臀部小、踝围小。
爆发式 6~10 6~10 2~4
(三)力量耐力的训练
? 严格区分需训练的力量耐力种类属于哪类。 (短时间耐力、中时间耐力、长时间耐力)
? 练习的内容要与项目所需求的力量耐力一致
? 各种力量耐力的负荷要求
负荷内容
负荷强度(% ) 练习次数(次) 练习组数(组) 间歇时间(分)
短时间
中时间
同最大力量 负荷要求
第二节
身体形态及其训练
一、身体形态释义
? 身体形态是指人体外部(高度、长度、围度、 宽度、充实度)与内部(心脏纵横径、肌肉的 形状与横断面)的形状特征。
? 身体形态与运动员体能的关系 1、一定的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相应的生
长发育水平、机能水平和竞技能力水平。 2、不同项目对身体形态具有不同的要求。 3、不同的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运动素
80~95 1~6 6~10 3~5
(三)爆发力的训练
1 、发展最大的力量。
2 、以较小的负荷(负重、轻器械)或自身的体 重进行练习。
3 、爆发力练习的动作形式与发力形式应尽量可 能与运动技术的要求一致。
4 、爆发力训练的负荷特征
负荷内容
要求
动作速度 练习次数(次) 练习组数(组) 间歇时间(分)
?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 分类: 1 、最大力量:是指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克服
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力值。 2 、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单位体重所具有的 最
大力量。 3 、力量耐力:是指肌肉长时间克服阻力的能力。 4 、快速力量:是指肌肉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
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
质的发展。
二、不同项群运动员形态学特征
? 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 体形匀称、身体健壮、肌肉丰满、
膝踝关节围度较小、骨盆宽度适中、臀 部肌肉向上紧缩、足弓明显、跟腱细长 而清晰。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
体重较轻、脂肪较少、身高中等、 腿较长。
体能主导类力量性项群
? 跳跃:身体修长,下肢占身高的比例大, 小腿相对较长,踝围相对较小,跟腱较 长。
? 投掷:身体表现出大型化趋势,对运动 员的肩带躯干肌群要求很高,躯干呈桶 型,手长。
? 举重:身材较矮,四肢发达有力,肩宽、 手指长等。
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
? 身体匀称、五官端正、女子颈部略长、 锁骨和肩甲骨较平、四肢稍长、手臂较 直、小腿长于大腿、膝关节平直、踝关 节略细、跟腱细长、手脚大、骨盆狭窄、 臀部肌肉向上紧缩、肌肉程条型。
第六章述
一、体能训练释义
? 体能是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 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
? 体能训练的直接任务就是根据各个项目竞赛的需 要,提高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改善运动员的机能 状况,使运动员的身体形态适合特定运动项目的 要求,确保运动员的体能状况能够适应比赛中战 术活动的进行与技术水准的发挥,同时保障运动 员在训练过程中能够掌握新的技战术,并将已经 获得的素质在运动竞赛中充分地发挥出来。
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
? 排球运动员:身材高大、四肢而坐高相 对较短、皮质层薄、体脂肪量小、去脂 体重及体质密度大,臂长、上臂围松紧 差大,手宽,骨盆相对较窄,小腿长、 踝围细、跟腱长、足宽而不长。
? 乒乓球运动员:身体匀称,手臂略长, 体重适中,腰短,足弓深等。
三、身体形态训练方法
? 身体训练各种方法对身体形态都有意义。 ? 运动项目运动员身体形态训练基本上都
20~25 10~100 4~40
1
长时间
同最大力量 负荷要求
三、力量训练方法
(一)发展最大力量的常用方法
? 重复训练法:负荷强度为 75~90% 。6~8 组, 重复3~6 次,间歇时间 3 分。
? 阶梯式极限用力法: ? 静力练习法:强度为 90% 以上,持续时间
3~6 秒,练习4 次,间歇时间为 3~4 分钟。
是通过专项训练方法手段实现的。 ? 手持轻器械训练法。 ? 舞蹈训练法。
四、身体形态训练的基本要求
? 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安排 身体形态训练
? 根据不同专项的特点安排身体形态训练 ? 身体形态训练应注意遗传因素的影响 ? 采用多种方法手段改善身体形态
第三节
力量素质及其训练
一、力量素质释义
机结合,选择体能训练手段应力求与专项技术 动作和生物力学特征相近似。 ? 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确定一 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要因时、 因项、因人而异。 ? 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的训练。 ? 在体能训练中加强对运动员的教育,提高对体 能训练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
6~10 2~4
(二)肌纤维协调能力的训练
1 、负重练习的强度不低于本人最高强度的 85% , 初学者尽量不要采用此种练习方法。
2 、连续跳跃低障碍或连续击打练习可以有效提 高肌纤维的协调能力。
3 、不同训练对象的负荷特征
负荷内容
运动员
负荷强度(% ) 练习次数(次) 练习组数(组) 间歇时间(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