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食品检验标准

合集下载

JY-1.13-22食品QS食品净含量检验细则含抽样表2018

JY-1.13-22食品QS食品净含量检验细则含抽样表2018

净含量检验细则净含量是指去除包装容器和其他包装材料后内装物的实际质量或体积,即内容物(可食物)的实际量。

计量检验时,不论产品的包装材料,还是与该产品包装在一起的其他材料,均不计入净含量。

预包装食品的净含量应符合产品标签中的明示值、相应产品标准以及《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监总局第75号令)的有关规定。

1抽样方案1.1产品包装的净含量复秤一般在生产车间中内包装完成后由车间主任或质检员进行,按随机取样方式,抽取当天生产的未检产品(5~10个包装)进行称量,并作记录。

每天一次,具体依据需要而定。

1.2产品出厂检验可按下列抽样方案的确定样本量。

再从成品仓库待检验产品批中按随机取样方式抽取规定的样本量。

1.3.1按照企业执行的产品标准和《产品出厂检验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组批、抽样和检验,必要时按《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JJF1070-2005)中的规定进行。

1.3.2原辅材料验收检验:如原辅材料采购验收时需作净含量检验的,也可参照此法进行。

2检验方法与记录2.1计量器具选择:根据包装大小选用合适大小的计量器具(磅秤、台秤、天平等秤具或量筒等量具、量器)进行测定,结果记录于检验原始记录表中。

2.2连包装称量法2.2.1分别称取毛重(总重量)与皮重(内包装材料重)或平均皮重,毛重与皮重之差即为净含量。

2.2.2平均皮重测定方法:随机从包装材料库中抽取50只~100只包装袋,按下面两种方法:①分别一只只称量,相加后除以只数得到平均值;②一起称量后除以只数得到平均值,求得的平均值即为平均皮重(值)。

2.3去包装计量法2.3.1固态食品:仔细去掉包装物、直接称取其内容物(可食物)的重量(净含量)。

2.3.2液态食品:直接将内容物倒入量器(如量筒)中进行计量得到体积。

具体测定方法实例可参见附录C。

2.4相对密度值计量法2.4.1液态食品如食用油,净含量一般是以体积计的。

节2.3.2方法虽直接、准确,但食品检验属破坏性检验法,在生产企业中不实用、难以执行。

【食品行业标准】食品业原辅料检验方法及验收标准DOC64(1)

【食品行业标准】食品业原辅料检验方法及验收标准DOC64(1)

原辅料检验方法及验收标准前言略原辅料验收操作规程1、原辅料供应商的司机入厂后,将送货单及检验报告单交于采购部。

2、货车到厂后,采购部填写《到货通知单》,并将原辅料检验报告单送至品管部原辅料质检处。

3、品管部质检处接到通知后,对到货原辅料依据《原辅料检验方法及验收标准》进行抽样。

4、抽好样后,质检员将依据《原辅料检验方法和验收标准》的具体内容对样品进行检验。

如需作理化指标的原辅料,由品管部质检人员将样品送于化验室化验。

5、检验时如有一项不符合则判为不合格,最多给一次复检,复检仍不合格,则判定不合格,品管部出据《不合格品处理单》通知采购部,采购部将不合格品退回厂家。

复检合格后,抽取原样品两倍,只要其中一次检验不合格,品管部出据《不合格品处理单》,采购部将不合格退回厂家,全部合格,品管部出据《原辅料入库验收单》通知采购部。

6、检验后如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则判定合格,品管部质检员出据《原辅料入库验收单》为合格单。

7、采购部接到《原辅料入库验收单》后,通知装卸工进行卸货,所有原辅料必须摆放拖板上,不许野蛮操作,防止机械损伤。

8、送于化验室化验品原辅料,出结果后,各项指标都符合标准,品管部出据《化验合格单》通知采购部。

一项指标不符合标准,则判定为不合格,最多有两次复检,复检后仍不合格,则判不为合格,品管部出《不合格品处理单》通知采购部,采购部将不合格品退回厂家。

9、生产部在加工原辅料过程中,发现不符合标准时,通知品管部,品管部质检员依据《原辅料检验方法及验收标准》进行抽检。

符合标准则判为合格品,不符合标准,品管部出据《不合格处理单》通知采购部,采购部将原辅料退回厂家。

原辅料分类略原辅料验收标准及推荐检验方法一、糖类糖类根据形态分为液态糖和固态糖。

液态糖包括麦芽糖醇、白饴糖、红饴糖、蜂蜜。

固态糖包括白砂糖、绵白糖、赤砂糖(红糖)、单晶冰糖。

麦芽糖醇生产厂家:执行标准:Q320707XKA01-20031感官指标:清澈透明,无色的粘稠状液体,无异味,口味微甜,舒润纯正,表面无干皮现象,无杂质异物。

食品检验标准精选(最新)

食品检验标准精选(最新)

食品检验标准精选(最新)G4789.1《GB4789.1~31、33~35-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4789.1《GB/T4789.1-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4789.2《GB/T4789.2-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4789.3《GB/T4789.3-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4789.4《GB/T4789.4-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4789.7《GB/T4789.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4789.8《GB/T4789.8-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G4789.9《GB/T4789.9-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空肠弯曲菌检验》G4789.10《GB/T4789.10-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4789.30《GB/T4789.30-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4789.32《GB4789.32-2002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G4789.34《GB/T4789.34-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双歧杆菌检验》G4789.35《GB/T4789.35-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食品中乳酸菌检验》G4789.36《GB/T4789.36-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G4789.37《GB/T4789.3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G4789.38《GB/T4789.38-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杆菌计数》G4789.39《GB/T4789.39-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粪大肠菌群计数》G4789.40《GB/T4789.40-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阪崎肠杆菌检验》G5009.7《GB/T5009.7-2008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G5009.8《GB/T5009.8-2008食品中蔗糖的测定》G5009.9《GB/T5009.9-2008食品中淀粉的测定》G5009.19《GB/T5009.19-2008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G5009.23《GB/T5009.23-2003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l、B2、Gl、G2的测定》G5009.33《GB/T5009.33-2008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G5009.49《GB/T5009.49-2008发酵酒及其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5009.69《GB/T5009.69-2008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5009.88《GB/T5009.88-2008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G5009.118《GB/T5009.118-2008谷物中T-2毒素的测定》G5009.146《GB/T5009.146-2008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量的测定》G5009.162《GB/T5009.162-2008动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G5009.190《GB/T5009.190-2006食品中指示性多氯联苯的测定》G5009.191《GB/T5009.191-2006食品中氯丙醇含量的测定》G5009.204《GB/T5009.204-2005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测定方法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G5009.205《GB/T5009.205-2007食品中二噁英及其类似物毒性当量的测定》G5009.206《GB/T5009.206-2007鲜河豚鱼中河豚毒素的测定》G5009.207《GB/T5009.207-2008糙米中50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5009.208《GB/T5009.208-2008食品中生物胺含量的测定》G5009.209《GB/T5009.209-2008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G5009.210《GB/T5009.210-2008食品中泛酸的测定》G5009.211《GB/T5009.211-2008食品中叶酸的测定》G5009.212《GB/T5009.212-2008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G5009.213《GB/T5009.213-2008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G5009.218《GB/T5009.218-2008水果和蔬菜中多种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5009.219《GB/T5009.219-2008粮谷中矮壮素残留量的测定》G5009.220《GB/T5009.220-2008粮谷中敌菌灵残留量的测定》G5009.221《GB/T5009.221-2008粮谷中敌草快残留量的测定》G5009.222《GB/T5009.222-2008红曲类产品中桔青霉素的测定》G5127《GB5127-1998食品中敌敌畏﹑乐果等最大残留限量标准》G5530《GB/T5530-2005动植物油脂酸值和酸度测定》G5413《GB/T5413.1~32-1998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通用检验方法》G5535.1《GB/T5535.1-1998动植物油脂不皂化物测定:乙醚提取法》G5535.2《GB/T5535.2-1998动植物油脂不皂化物测定:己烷提取法》G5538《GB/T5538-2005动植物油脂过氧化值测定》G7628《GB/T7628-2008谷物中维生素B1测定》G7629《GB/T7629-2008谷物中维生素B2测定》G7718《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9676《GB9676-2003牛乳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限量》G9695.5《GB/T9695.5-2008肉与肉制品pH测定》G9695.6《GB/T9695.6-2008肉制品胭脂红着色剂测定》G9695.7《GB/T9695.7-2008肉与肉制品总脂肪含量测定》G9695.8《GB/T9695.8-2008肉与肉制品氯化物含量测定》G9695.10《GB/T9695.10-2008肉与肉制品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测定》G9695.18《GB/T9695.18-2008肉与肉制品总灰分测定》G9695.20《GB/T9695.20-2008肉与肉制品锌的测定》G9695.21《GB/T9695.21-2008肉与肉制品镁含量测定》G9695.25《GB/T9695.25-2008肉与肉制品维生素PP含量测定》G9695.29《GB/T9695.29-2008肉制品维生素C含量测定》G9696《GB/T9696-2008动植物油脂水分和挥发物含量测定》G10221《GB/T10221-1998感官分析术语》G10765《GB10765~10770-1998婴幼儿食品》G10784《GB/T10784-2006罐头食品分类》G10786《GB/T10786-2006罐头食品的检验方法》G12087《GB/T12087-2008淀粉水分测定烘箱法》G12399《GB/T12399-1996食品中硒的测定》G12456《GB/T12456-2008食品中总酸的测定》G12457《GB/T12457-2008食品中氯化钠的测定》G13025.7《GB/T13025.7-1999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碘离子的测定》G13432《GB13432-2004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G14553《GB14553-2003粮食、水果和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测定的气相色谱法》G14614.4《GB/T14614.4-2005小麦粉面团流变特性测定吹泡仪法》G14772《GB/T14772-2008食品中粗脂肪的测定》G15193《GB15193.1~21-2003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G16285《GB/T16285-2008食品中葡萄糖的测定酶-比色法和酶-电极法》G16286《GB/T16286-1996食品中蔗糖的测定方法》G16287《GB/T16287-1996食品中淀粉的测定方法》G16290《GB/T16290-1996感官分析方法学:使用标度评价食品》G16291《GB/T16291-1996感官分析:专家的选拔﹑培训和管理导则》G16319《GB16319-1996食品中敌百虫最大残留限量标准》G16320《GB16320-1996食品中亚胺硫磷最大残留限量标准》G16323《GB16323-1996食品中阿特拉津最大残留限量标准》G16333《GB16333-1996双甲脒等农药在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G16334《GB16334-1996γ辐照装置食品加工实用剂量学导则》G16336《GB16336-1996食品中阿特拉津残留量的测定》G16337《GB16337-1996大豆及谷物中氟磺胺草醚残留量的测定》G16338《GB/T16338-1996粮食中绿麦隆残留量的测定》G16339《GB/T16339-1996大米中禾大壮残留量的测定》G16340《GB/T16340-1996食品中灭幼脲残留量的测定》G16341《GB/T16341-1996食品中五氯硝基苯残留量的测定》G16342《GB/T16342-1996食品中锑的测定》G16343《GB/T16343-1996食品中镍的测定》G16346《GB/T16346-1996食品中诱惑红的测定》G16740《GB16740-1998保健食品通用标准》G16860《GB/T16860-1998感官分析方法:质地剖面检验》G16861《GB/T16861-1998感官分析:通过多元分析方法鉴定和选择用于建立感官剖面的描述词》G16919《GB/T16919-1998食用螺旋藻粉》G17022《GB17022-1998盐碘现场半定量检测包质量评定标准》G17321《GB/T17321-1998感官分析方法:二、三点检验》G17328《GB17328-1998食品中稳杀得、精稳杀得残留量的测定》G17329《GB17329-1998食品中双甲脒残留量的测定》G17330《GB17330-1998食品中甲基异柳磷残留量的测定》G17331《GB17331-1998食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G17332《GB17332-1998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G17333《GB17333-1998食品中除虫脲残留量的测定》G17334《GB17334-1998食品中游离棉酚的测定》G17335《GB17335-1998食品中栀子黄的测定》G17336《GB17336-1998食品中红曲色素的测定》G17337《GB17337-1998食品中锗的测定》G17338《GB17338-1998食品包装用丙烯腈-苯乙烯成型品中残留丙烯腈单体的测定》G17356《GB/T17356.1~5-1998西洋参加工产品分等质量标准》G17375《GB/T17375-1998动植物油脂灰分测定法》G17406《GB/T17406-1998食品中植酸的测定》G17407《GB/T17407-1998食品中微生素B6的测定》G17408《GB/T17408-1998大米中稻瘟灵残留量的测定》G17527《GB/T17527-1998胡椒精油含量测定方法》G17528《GB/T17528-1998胡椒碱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18407.5《GB/T18407.5-2003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乳与乳制品产地环境要求》G18627《GB/T18627-2002食品中八甲磷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18628《GB/T18628-2002食品中乙滴涕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18629《GB/T18629-2002食品中扑草净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18630《GB/T18630-2002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量的简易检验方法》G18782《GB/T18782-2002调味品中3-氯-1,2-丙二醇的测定》G18962《GB/T18962-2003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铅离子的测定》G18979《GB/T18979-2003食品中黄曲霉素的测定》G19338《GB19338-2003蔬菜中硝酸盐限量》G19339《GB/T19338-2003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快速测定》G19426《GB/T19426-2006蜂蜜、果汁和果酒中497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19648《GB/T19648-2006水果和蔬菜中50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19649《GB/T19649-2006粮谷中475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19650《GB/T19650-2005动物组织中437种农药多残留测定方法气相色谱-质谱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19495.1《GB/T19495.1-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通用要求和定义》G19495.2《GB/T19495.2-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实验室技术要求》G19495.3《GB/T19495.3-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核酸提取纯化方法》G19495.4《GB/T19495.4-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核酸定性PCR检测方法》G19495.5《GB/T19495.5-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核酸定量PCR检测方法》G19495.6《GB/T19495.6-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基因芯片检测方法》G19495.7《GB/T19495.7-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抽样和制样方法》G19495.8《GB/T19495.8-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蛋白质检测方法》G20188《GB/T20188-2006小麦粉中溴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G20364《GB/T20364-2006动物源产品中聚醚类残留量的测定》G20361《GB/T20361-2006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G20362《GB/T20362-2006鸡蛋中氯羟吡啶残留量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G20373《GB/T20373-2006变性淀粉中乙酰基含量的测定酶法》G20374《GB/T20374-2006变性淀粉氧化淀粉羧基含量的测定》G20375《GB/T20375-2006变性淀粉羧甲基淀粉中羧甲基含量的测定》G20376《GB/T20376-2006变性淀粉中羟丙基含量的测定质子核磁共振波谱法》G20377《GB/T20377-2006变性淀粉乙酰化二淀粉己二酸酯中己二酸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20378《GB/T20378-2006原淀粉淀粉含量的测定旋光法》G20379《GB/T20379-2006淀粉衍生物葡萄糖浆、果糖浆和氢化葡萄糖浆成分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0380.1《GB/T20380.1-2006淀粉及其制品重金属含量: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砷含量》G20380.2《GB/T20380.2-2006淀粉及其制品重金属含量: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汞含量》G20380.3《GB/T20380.3-2006淀粉及其制品重金属含量: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含量》G20380.4《GB/T20380.4-2006淀粉及其制品重金属含量: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镉含量》G20741《GB/T20741-2006畜禽肉中地塞米松残留量的测定栩色谱-串联质潜法》G20743《GB/T20743-2006猪肉、猪肝和猪肾中杆菌肽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串联质谱法》G20744《GB/T20744-2006蜂蜜中甲硝唑、洛硝哒唑、二甲硝咪唑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0745《GB/T20745-2006畜禽肉中癸氧唪酯残留景的测定液相色谱一荧光检测法》G20746《GB/T20746-2006牛、猪的肝脏和肌肉中卡巴氧和喹乙醇及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色谱-质谱法》G20747《GB/T20747-2006牛和猪肌肉中安乃近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0748《GB/T20748-2006牛肝和牛肉中阿维菌素类约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G20750《GB/T20750-2006牛肌肉中氟胺烟酸残帘擘的测定液相色谱一紫外检测法》G20751《GB/T20751-2006鳗鱼及制品中十五种喹酮类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0752《GB/T20752-2006猪肉、牛肉、鸡肉和水产品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色谱-质谱法》G20753《GB/T20753-2006牛和猪脂肪中醋酸美仑孕酮、醋酸氯地孕酮和醋酸甲地孕酮残留量的测定》G20754《GB/T20754-2006畜禽肉中保泰松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紫外检测法》G20755《GB/T20755-2006畜禽肉中九种青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G20756《GB/T20756-2006可食动物肌肉、肝脏和水产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残留量的测定》G20757《GB/T20757-2006蜂蜜中十四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0758《GB/T20758-2006牛肝和牛肉中睾酮、表睾酮、孕酮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G20759《GB/T20759-2006畜禽肉中十六种磺胺类药物残帘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G20760《GB/T20760-2006牛肌肉、肝、肾中的α-群勃龙、β-群勃龙残留量的测定色谱-串联质谱法》G20762《GB/T20762-2006畜禽肉中林可霉素、竹桃霉素、红霉素、替米考星…残留量的测定》G20763《GB/T20763-2006猪肾和肌肉组织中乙酰丙嗪、氯丙嗪、氟哌啶醇、丙酰二甲氨..残留量的测定》G20764《GB/T20764-2006可食动物肌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法》G20765《GB/T20765-2006猪肝脏、肾脏、肌肉组织中维吉尼霉素Ml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0766《GB/T20766-2006牛猪肝肾和肌肉组织中玉米赤霉醇、卡米赤霉酮、贱留量的测定色谱一质谱法》G20767《GB/T20767-2006牛尿中玉米赤霉醇、己烯酚、己烷雌酚、双烯雌酚贱留量的测定色谱-质谱法》G20768《GB/T20768-2006鱼和虾中有毒牛物胺的测定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G20769《GB/T20769-2006水果和蔬菜中405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G20796《GB/T20796-2006肉与肉制品中甲萘威残留量的测定》G20797《GB/T20797-2006肉与肉制品中喹乙醇残留量的测定》G21164《GB/T21164-2007蜂王浆中链霉素、双氢链霉素残留量测定液相色谱法》G21165《GB/T21165-2007肠衣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166《GB/T21166-2007肠衣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167《GB/T21167-2007蜂王浆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168《GB/T21168-2007蜂蜜中泰乐菌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169《GB/T21169-2007蜂蜜中双甲脒及其代谢物残留量测定-液相色谱法》G21172《GB/T21172-2007感官分析食品颜色评价的总则和检验方法》G21173《GB/T21173-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测定方法放射受体分析法》G21174《GB/T21174-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药物残留测定方法放射受体分析法》G21234《GB/T21234-2007铁强化酱油中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的测定》G21235《GB/Z21235-2007微生物危险性评估的原理和指南》G21265《GB/T21265-2007辣椒辣度的感官评价方法》G21266《GB/T21266-2007辣椒及辣椒制品中辣椒素类物质测定及辣度表示方法》G21310《GB/T21310-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甲状腺拮抗剂残留量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311《GB/T21311-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硝基呋喃类药物代谢物残留量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312《GB/T21312-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14种喹诺酮药物残留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21313《GB/T21313-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21314《GB/T21314-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头孢匹林、头孢噻呋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法》G21315《GB/T21315-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青霉素族抗生素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21316《GB/T21316-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21317《GB/T21317-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四环素类兽药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G21318《GB/T21318-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硝基咪唑残留量检验方法》G21319《GB/T21319-2007动物源食品中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的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G21320《GB/T21320-2007动物源食品中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321《GB/T21321-2007动物源食品中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免疫亲和-液相色谱法》G21322《GB/T21322-2007动物源食品中3-甲基喹喔啉-2-羧酸残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1323《GB/T21323-2007动物组织中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21324《GB/T21324-2007食用动物肌肉和肝脏中苯并咪唑类药物残留量检测方法》G21658《GB/T21658-2008进出境植物和植物产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指南》G21659《GB/T21659-2008植物检疫措施准则辐照处理》G21676《GB/T21676-2008乳与乳制品脂肪酸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21700《GB/Z21700-2008出口鳗鱼制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G21701《GB/Z21701-2008出口禽肉及制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G21702《GB/Z21702-2008出口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3G21703《GB/T21703-2008乳与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G21704《GB/T21704-2008乳与乳制品中非蛋白氮含量的测定》G21722《GB/Z21722-2008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规范》G21724《GB/Z21724-2008出口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规范》G21911《GB/T21911-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G21912《GB/T21912-2008食品中二氧化钛的测定》G21913《GB/T21913-2008食品中滑石粉的测定》G21914《GB/T21914-2008茶饮料中乙酸苄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21915《GB/T21915-2008食品中纳他霉素的测定液相色谱法》G21916《GB/T21916-2008水果罐头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1917《GB/T21917-2008饮料中乙基麦芽酚的测定方法》G21918《GB/T21918-2008食品中硼酸的测定》G21922《GB/Z21922-2008食品营养成分基本术语》G21927《GB/T21927-2008食品中叔丁基对苯二酚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1928《GB/T21928-2008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G21981《GB/T21981-2008动物源食品中激素多残留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8.80G21982《GB/T21982-2008动物源食品中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酮和玉米赤霉烯酮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22031《GB/T22031-2008干酪及加工干酪制品中添加的柠檬酸盐含量的测定酶-比色法》G22035《GB/T22035-2008乳及乳制品中植物油的检验气相色谱法》G22110《GB/T22110-2008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22220《GB/T22220-2008食品中胆固醇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2221《GB/T22221-2008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2222《GB/T22222-2008食品中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2223《GB/T22223-2008食品中总脂肪、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测定水解提取-气相色谱法》G22224《GB/T22224-2008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酶重量法和酶重量法-液相色谱法》SB10386《SB/T10386-2004禽畜肉中氯霉素的测定》SB10387《SB/T10387-2004禽畜肉和水产品中呋喃唑酮的测定》SB10388《SB/T10388-2004畜禽肉中磺胺二甲嘧啶的测定》SB10389《SB/T10389-2004肉与肉制品中山梨酸的测定》Q2344《QB/T2344-1998两性表面活性脂肪烷基二甲甜菜碱》Q2345《QB/T2345-1998脂肪烷基二甲基甜素碱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WS234《WS/T234-2002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镅-240的测定》NY447《NY/T447-2001韭菜中甲胺磷等7种农药残留检测方法》NY448《NY/T448-2001蔬菜上有机磷等农药残毒块速检测方法》NY449《NY/T449-2001玉米种子纯度盐溶蛋白电泳鉴定方法》NY672《NY/T672-2003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检测通用要求》NY673《NY/T673-2003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检测抽样》NY674《NY/T674-2003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检测DNA提取和纯化》NY675《NY/T675-2003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检测大豆定性PCR方法》NY5295《NY/T5295-2004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评价准则》HJ80《HJ/T80-2001有机食品技术规范》。

食品检测判定标准

食品检测判定标准

食品检测的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感官检验标准:通过观察、嗅闻、品尝等方式对食品进行感官质量的检验。

主要包括外观检验,观察食品的色泽、形状、大小等外观特征是否符合正常标准;气味检验,嗅闻食品的气味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异味或异常气味;口感检验,品尝食品的味道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异味或异常口感;质地检验,感触食品的质地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过硬、过软或松散等问题。

2. 营养成分检验标准: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以评估其营养价值。

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

3. 食品卫生标准:包括食品中微生物、添加剂、农药残留等物质的限量标准,以及食品包装材料的卫生要求等。

4. 食品质量标准:包括食品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营养指标等,以及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控制要求等。

5. 食品检测方法标准:包括食品中各种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食品营养成分的检测方法等,以及食品检测仪器的校准和认证要求等。

6. 食品生产规范标准:包括食品生产的卫生条件、生产工艺、设备要求等,以及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和管理要求等。

7.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包括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要求,以及食品安全培训、追溯、评估等方面的要求。

以上标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可能因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产品类型、不同的检测机构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进行食品检测时,需要遵循相
关的检测标准和规定,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2018年版)

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2018年版)

附件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2018年版)目录一、粮食加工品 (1)1 小麦粉 (1)2 大米 (4)3 挂面 (6)4 其他粮食加工品 (8)二、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13)1 食用植物油 (13)2 食用动物油脂 (16)3 食用油脂制品 (18)三、调味品 (21)1 酱油 (21)2 食醋 (23)3 酱类 (26)4 调味料酒 (29)5 香辛料类 (31)6 固体复合调味料 (34)7 半固体复合调味料 (38)8 液体复合调味料 (42)9 味精 (45)四、肉制品 (48)1 预制肉制品 (48)2 熟肉制品 (50)五、乳制品 (58)1 液体乳 (58)2 乳粉 (63)3 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 (66)4 其他乳制品(炼乳、奶油、干酪、固态成型产品) (68)六、饮料 (75)1 瓶(桶)装饮用水 (75)2 果、蔬汁饮料 (78)3 蛋白饮料 (81)4 碳酸饮料(汽水) (84)5 茶饮料 (86)6 固体饮料 (89)7 其他饮料 (92)七、方便食品 (96)八、饼干 (101)九、罐头 (104)十、冷冻饮品 (111)十一、速冻食品 (115)1 速冻面米食品 (115)2 速冻谷物食品 (117)3 速冻肉制品 (119)4 速冻水产制品 (121)5 速冻蔬菜制品 (123)6 速冻水果制品 (125)十二、薯类及膨化食品 (128)1 膨化食品 (128)2 薯类食品 (130)十三、糖果制品 (136)1 糖果 (136)2 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 (138)3 果冻 (140)十四、茶叶及相关制品 (143)1 茶叶 (143)2 含茶制品和代用茶 (147)十五、酒类 (151)1 白酒 (151)2 黄酒 (153)3 啤酒 (156)4 葡萄酒 (158)5 果酒(发酵型)及其他发酵酒 (160)6 配制酒 (163)7 其他蒸馏酒 (166)十六、蔬菜制品 (169)十七、水果制品 (174)十八、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 (179)十九、蛋制品 (183)二十、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 (187)1 焙炒咖啡 (187)2 可可制品 (188)二十一、食糖 (192)二十二、水产制品 (199)二十三、淀粉及淀粉制品 (208)二十四、糕点 (212)1 糕点 (212)2 月饼 (215)3 粽子 (218)二十五、豆制品 (222)二十六、蜂产品 (227)1 蜂蜜 (227)2 蜂王浆 (229)3 蜂花粉 (231)4 蜂产品制品 (233)二十七、保健食品 (236)二十八、特殊膳食食品 (240)1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 (240)2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 (244)3 辅食营养补充品 (246)二十九、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251)三十、婴幼儿配方食品 (260)三十一、餐饮食品 (269)三十二、食用农产品 (273)1 畜禽肉及副产品 (273)2 蔬菜 (291)3 水产品 (315)4 水果类 (333)5 鲜蛋 (338)6 豆类 (340)7 生干坚果与籽类食品 (342)三十三、食品添加剂 (347)1 食品添加剂明胶 (347)2 复配食品添加剂 (349)3 食品用香精 (352)4 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 (354)5 食品添加剂木糖醇 (356)附注: (359)1、有关实施细则的说明 (359)2、微生物检验的特别要求 (360)一、粮食加工品1 小麦粉1.1 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小麦粉食品安全监督抽检。

抽检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GB 16740—2014)及经过有关

抽检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GB 16740—2014)及经过有关

附件1
本次检验项目
保健食品
(一)抽检依据
抽检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GB 16740—2014)及经过有关部门备案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补充检验方法等。

(二)检验项目
抽检项目包括铅、总砷、总汞、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胶囊壳中的铬(硬胶囊)。

减肥类产品涉及的非法添加检验项目包括西布曲明、N-单去甲基西布曲明、N,N-双去甲基西布曲明、芬氟拉明、麻黄碱、酚酞、呋塞米;辅助降血糖类产品涉及的非法添加检验项目包括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马来酸罗格列酮、瑞格列奈、盐酸吡格列酮、盐酸二甲双胍、盐酸苯乙双胍、盐酸丁二胍、格列波脲;改善睡眠类产品涉及的非法添加检验项目包括氯氮卓、马来酸咪达唑仑、硝西泮、艾司唑仑、奥沙西泮、阿普唑仑、劳拉西泮、氯硝西泮、三唑仑、地西泮、巴比妥、苯巴比妥、司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氯美扎酮、褪黑素、佐匹克隆、氯苯那敏、扎来普隆、文拉法辛、青藤碱、罗通定;缓解体力疲劳类/提高免疫力类产品涉及的非法添加检验项
目包括那红地那非、红地那非、伐地那非、羟基豪莫西地那非、西地那非、豪莫西地那非、氨基他达拉非、他达拉非、硫代艾地那非、伪伐地那非、那莫西地那非;辅助降血压类涉及的非法添加检验项目包括氢氯噻嗪;辅助降血脂类产品涉及的非法添加检验项目包括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烟酸;部分样品也涉及功效/标志性成分、理化指标(六六六、滴滴涕)等项目。

GB 4789.1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789.1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 B4789.10 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2016-12-23发布2017-06-23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前言本标准代替G B4789.10 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㊁S N/T0172 2010‘进出口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㊁S N/T2154 2008‘进出口食品中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检测方法兔血浆纤维蛋白原琼脂培养基技术“㊂本标准与G B4789.10 201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试验用增菌液统一为7.5%氯化钠肉汤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 t a p h y l o c o c c u s a u r e u s)的检验方法㊂本标准第一法适用于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性检验;第二法适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较高的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计数;第三法适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较低的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计数㊂2设备和材料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2.1恒温培养箱:36ħʃ1ħ㊂2.2冰箱:2ħ~5ħ㊂2.3恒温水浴箱:36ħ~56ħ㊂2.4天平:感量0.1g㊂2.5均质器㊂2.6振荡器㊂2.7无菌吸管:1m L(具0.01m L刻度)㊁10m L(具0.1m 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㊂2.8无菌锥形瓶:容量100m L㊁500m L㊂2.9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㊂2.10涂布棒㊂2.11p H计或p H比色管或精密p H试纸㊂3培养基和试剂3.17.5%氯化钠肉汤:见A.1㊂3.2血琼脂平板:见A.2㊂3.3 B a i r d-P a r k e r琼脂平板:见A.3㊂3.4脑心浸出液肉汤(B H I):见A.4㊂3.5兔血浆:见A.5㊂3.6稀释液:磷酸盐缓冲液:见A.6㊂3.7营养琼脂小斜面:见A.7㊂3.8革兰氏染色液:见A.8㊂3.9无菌生理盐水:见A.9㊂第一法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性检验4检验程序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性检验程序见图1㊂图1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程序5操作步骤5.1样品的处理称取25g样品至盛有225m L7.5%氯化钠肉汤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r/m i n~10000r/m i n均质1m i n~2m i n,或放入盛有225m L7.5%氯化钠肉汤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m i n~ 2m i n㊂若样品为液态,吸取25m L样品至盛有225m L7.5%氯化钠肉汤的无菌锥形瓶(瓶内可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振荡混匀㊂5.2增菌将上述样品匀液于36ħʃ1ħ培养18h~24h㊂金黄色葡萄球菌在7.5%氯化钠肉汤中呈混浊生长㊂5.3分离将增菌后的培养物,分别划线接种到B a i r d-P a r k e r平板和血平板,血平板36ħʃ1ħ培养18h~ 24h㊂B a i r d-P a r k e r平板36ħʃ1ħ培养24h~48h㊂5.4初步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在B a i r d-P a r k e r平板上呈圆形,表面光滑㊁凸起㊁湿润㊁菌落直径为2mm~3mm,颜色呈灰黑色至黑色,有光泽,常有浅色(非白色)的边缘,周围绕以不透明圈(沉淀),其外常有一清晰带㊂当用接种针触及菌落时具有黄油样黏稠感㊂有时可见到不分解脂肪的菌株,除没有不透明圈和清晰带外,其他外观基本相同㊂从长期贮存的冷冻或脱水食品中分离的菌落,其黑色常较典型菌落浅些,且外观可能较粗糙,质地较干燥㊂在血平板上,形成菌落较大,圆形㊁光滑凸起㊁湿润㊁金黄色(有时为白色),菌落周围可见完全透明溶血圈㊂挑取上述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及血浆凝固酶试验㊂5.5确证鉴定5.5.1染色镜检: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排列呈葡萄球状,无芽胞,无荚膜,直径约为0.5μm~1μm㊂5.5.2血浆凝固酶试验:挑取B a i r d-P a r k e r平板或血平板上至少5个可疑菌落(小于5个全选),分别接种到5m LB H I和营养琼脂小斜面,36ħʃ1ħ培养18h~24h㊂取新鲜配制兔血浆0.5m L,放入小试管中,再加入B H I培养物0.2m L~0.3m L,振荡摇匀,置36ħʃ1ħ温箱或水浴箱内,每半小时观察一次,观察6h,如呈现凝固(即将试管倾斜或倒置时,呈现凝块)或凝固体积大于原体积的一半,被判定为阳性结果㊂同时以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和阴性葡萄球菌菌株的肉汤培养物作为对照㊂也可用商品化的试剂,按说明书操作,进行血浆凝固酶试验㊂结果如可疑,挑取营养琼脂小斜面的菌落到5m LB H I,36ħʃ1ħ培养18h~48h,重复试验㊂5.6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检验(选做)可疑食物中毒样品或产生葡萄球菌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的鉴定,应按附录B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㊂6结果与报告6.1结果判定:符合5.4㊁5.5,可判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㊂6.2结果报告:在25g(m L)样品中检出或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㊂第二法金黄色葡萄球菌平板计数法7检验程序金黄色葡萄球菌平板计数法检验程序见图2㊂图2金黄色葡萄球菌平板计数法检验程序8操作步骤8.1样品的稀释8.1.1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25g样品置于盛有225m 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r/m i n~10000r/m i n均质1m i n~2m i n,或置于盛有225m L稀释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m i n~2m i n,制成1ʒ10的样品匀液㊂8.1.2液体样品:以无菌吸管吸取25m L样品置于盛有225m 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1ʒ10的样品匀液㊂8.1.3用1m 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ʒ10样品匀液1m L,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9m 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1m L 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ʒ100的样品匀液㊂8.1.4按8.1.3操作程序,制备10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㊂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次1m L无菌吸管或吸头㊂8.2样品的接种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2个~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在进行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每个稀释度分别吸取1m L样品匀液以0.3m L㊁0.3m L㊁0.4m L接种量分别加入三块B a i r d-P a r k e r平板,然后用无菌涂布棒涂布整个平板,注意不要触及平板边缘㊂使用前,如B a i r d-P a r k e r平板表面有水珠,可放在25ħ~50ħ的培养箱里干燥,直到平板表面的水珠消失㊂8.3培养在通常情况下,涂布后,将平板静置10m i n,如样液不易吸收,可将平板放在培养箱36ħʃ1ħ培养1h;等样品匀液吸收后翻转平板,倒置后于36ħʃ1ħ培养24h~48h㊂8.4典型菌落计数和确认8.4.1金黄色葡萄球菌在B a i r d-P a r k e r平板上呈圆形,表面光滑㊁凸起㊁湿润㊁菌落直径为2mm~ 3mm,颜色呈灰黑色至黑色,有光泽,常有浅色(非白色)的边缘,周围绕以不透明圈(沉淀),其外常有一清晰带㊂当用接种针触及菌落时具有黄油样黏稠感㊂有时可见到不分解脂肪的菌株,除没有不透明圈和清晰带外,其他外观基本相同㊂从长期贮存的冷冻或脱水食品中分离的菌落,其黑色常较典型菌落浅些,且外观可能较粗糙,质地较干燥㊂8.4.2选择有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的平板,且同一稀释度3个平板所有菌落数合计在20C F U~ 200C F U之间的平板,计数典型菌落数㊂8.4.3从典型菌落中至少选5个可疑菌落(小于5个全选)进行鉴定试验㊂分别做染色镜检,血浆凝固酶试验(见5.5);同时划线接种到血平板36ħʃ1ħ培养18h~24h后观察菌落形态,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较大,圆形㊁光滑凸起㊁湿润㊁金黄色(有时为白色),菌落周围可见完全透明溶血圈㊂9结果计算9.1若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的典型菌落数在20C F U~200C F U之间,计数该稀释度平板上的典型菌落,按式(1)计算㊂9.2 若最低稀释度平板的典型菌落数小于20C F U ,计数该稀释度平板上的典型菌落,按式(1)计算㊂9.3 若某一稀释度平板的典型菌落数大于200C F U ,但下一稀释度平板上没有典型菌落,计数该稀释度平板上的典型菌落,按式(1)计算㊂9.4 若某一稀释度平板的典型菌落数大于200C F U ,而下一稀释度平板上虽有典型菌落但不在20C F U~200C F U 范围内,应计数该稀释度平板上的典型菌落,按式(1)计算㊂9.5 若2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典型菌落数均在20C F U~200C F U 之间,按式(2)计算㊂9.6 计算公式式(1):T =A BC d(1)式中:T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数;A某一稀释度典型菌落的总数;B某一稀释度鉴定为阳性的菌落数;C某一稀释度用于鉴定试验的菌落数;d 稀释因子㊂式(2):T =A 1B 1/C 1+A 2B 2/C 21.1d(2)式中:T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数;A 1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典型菌落的总数;B 1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鉴定为阳性的菌落数;C 1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用于鉴定试验的菌落数;A 2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典型菌落的总数;B 2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鉴定为阳性的菌落数;C 2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用于鉴定试验的菌落数;1.1计算系数;d 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㊂10 报告根据9中公式计算结果,报告每g (m L )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数,以C F U /g(m L )表示;如T 值为0,则以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报告㊂第三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M P N 计数11 检验程序金黄色葡萄球菌M P N 计数检验程序见图3㊂图3金黄色葡萄球菌M P N法检验程序12操作步骤12.1样品的稀释按8.1进行㊂12.2接种和培养12.2.1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在进行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每个稀释度分别接种1m L样品匀液至7.5%氯化钠肉汤管(如接种量超过1m L,则用双料7.5%氯化钠肉汤),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将上述接种物36ħʃ1ħ培养,18h~24h㊂12.2.2用接种环从培养后的7.5%氯化钠肉汤管中分别取培养物1环,移种于B a i r d-P a r k e r平板36ħʃ1ħ培养,24h~48h㊂12.3典型菌落确认按8.4.1㊁8.4.3进行㊂13结果与报告根据证实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的试管管数,查M P N检索表(见附录C),报告每g(m L)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可能数,以M P N/g(m L)表示㊂附录A培养基和试剂A.17.5%氯化钠肉汤A.1.1成分蛋白胨10.0g牛肉膏5.0g氯化钠75g蒸馏水1000m LA.1.2制法将上述成分加热溶解,调节p H至7.4ʃ0.2,分装,每瓶225m L,121ħ高压灭菌15m i n㊂A.2血琼脂平板A.2.1成分豆粉琼脂(p H7.5ʃ0.2)100m L脱纤维羊血(或兔血)5m L~10m LA.2.2制法加热溶化琼脂,冷却至50ħ,以无菌操作加入脱纤维羊血,摇匀,倾注平板㊂A.3B a i r d-P a r k e r琼脂平板A.3.1成分胰蛋白胨10.0g牛肉膏5.0g酵母膏1.0g丙酮酸钠10.0g甘氨酸12.0g氯化锂(L i C l㊃6H2O)5.0g琼脂20.0g蒸馏水950m LA.3.2增菌剂的配法30%卵黄盐水50m L与通过0.22μm孔径滤膜进行过滤除菌的1%亚碲酸钾溶液10m L混合,保存于冰箱内㊂A.3.3制法将各成分加到蒸馏水中,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调节p H至7.0ʃ0.2㊂分装每瓶95m L,121ħ高压灭菌15m i n㊂临用时加热溶化琼脂,冷至50ħ,每95m L加入预热至50ħ的卵黄亚碲酸钾增菌剂5m L摇匀后倾注平板㊂培养基应是致密不透明的㊂使用前在冰箱储存不得超过48h㊂A.4脑心浸出液肉汤(B H I)A.4.1成分胰蛋白质胨10.0g氯化钠5.0g磷酸氢二钠(12H2O)2.5g葡萄糖2.0g牛心浸出液500m LA.4.2制法加热溶解,调节p H至7.4ʃ0.2,分装16mmˑ160mm试管,每管5m L置121ħ,15m i n灭菌㊂A.5兔血浆取柠檬酸钠3.8g,加蒸馏水100m L,溶解后过滤,装瓶,121ħ高压灭菌15m i n㊂兔血浆制备:取3.8%柠檬酸钠溶液一份,加兔全血4份,混好静置(或以3000r/m i n离心30m i n),使血液细胞下降,即可得血浆㊂A.6磷酸盐缓冲液A.6.1成分磷酸二氢钾(K H2P O4)34.0g蒸馏水500m LA.6.2制法贮存液:称取34.0g的磷酸二氢钾溶于500m L蒸馏水中,用大约175m L的1m o 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 H至7.2,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 L后贮存于冰箱㊂稀释液:取贮存液1.25m 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 L,分装于适宜容器中,121ħ高压灭菌15m i n㊂A.7营养琼脂小斜面A.7.1成分蛋白胨10.0g牛肉膏3.0g氯化钠5.0g琼脂15.0g~20.0g蒸馏水1000m LA.7.2制法将除琼脂以外的各成分溶解于蒸馏水内,加入15%氢氧化钠溶液约2m L调节p H至7.3ʃ0.2㊂加入琼脂,加热煮沸,使琼脂溶化,分装13mmˑ130mm试管,121ħ高压灭菌15m i n㊂A.8革兰氏染色液A.8.1结晶紫染色液A.8.1.1成分结晶紫1.0g95%乙醇20.0m L1%草酸铵水溶液80.0m LA.8.1.2制法将结晶紫完全溶解于乙醇中,然后与草酸铵溶液混合㊂A.8.2革兰氏碘液A.8.2.1成分碘1.0g碘化钾2.0g蒸馏水300m LA.8.2.2制法将碘与碘化钾先行混合,加入蒸馏水少许充分振摇,待完全溶解后,再加蒸馏水至300m L㊂A.8.3沙黄复染液A.8.3.1成分沙黄0.25g95%乙醇10.0m L蒸馏水90.0m LA.8.3.2制法将沙黄溶解于乙醇中,然后用蒸馏水稀释㊂A.8.4染色法a)涂片在火焰上固定,滴加结晶紫染液,染1m i n,水洗㊂b)滴加革兰氏碘液,作用1m i n,水洗㊂c)滴加95%乙醇脱色约15s~30s,直至染色液被洗掉,不要过分脱色,水洗㊂d)滴加复染液,复染1m i n,水洗㊁待干㊁镜检㊂A.9无菌生理盐水A.9.1成分氯化钠8.5g蒸馏水1000m LA.9.2制法称取8.5g氯化钠溶于1000m L蒸馏水中,121ħ高压灭菌15m i n㊂附录B葡萄球菌肠毒素检验B.1试剂和材料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试验用水应符合G B/T6682对一级水的规定㊂B.1.1 A㊁B㊁C㊁D㊁E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分型E L I S A检测试剂盒㊂B.1.2p H试纸,范围在3.5~8.0,精度0.1㊂B.1.30.25m o l/L㊁p H8.0的T r i s缓冲液:将121.1g的T r i s溶解到800m L的去离子水中,待温度冷至室温后,加42m L浓H C L,调p H至8.0㊂B.1.4p H7.4的磷酸盐缓冲液:称取N a H2P O4㊃H2O0.55g(或N a H2P O4㊃2H2O0.62g)㊁N a2H P O4㊃2H2O2.85g(或N a2H P O4㊃12H2O5.73g)㊁N a C l8.7g溶于1000m L蒸馏水中,充分混匀即可㊂B.1.5庚烷㊂B.1.610%次氯酸钠溶液㊂B.1.7肠毒素产毒培养基B.1.7.1成分蛋白胨20.0g胰消化酪蛋白200m g(氨基酸)氯化钠5.0g磷酸氢二钾1.0g磷酸二氢钾1.0g氯化钙0.1g硫酸镁0.2g菸酸0.01g蒸馏水1000m Lp H7.3ʃ0.2B.1.7.2制法将所有成分混于水中,溶解后调节p H,121ħ高压灭菌30m i n㊂B.1.8营养琼脂B.1.8.1成分蛋白胨10.0g牛肉膏3.0g氯化钠5.0g琼脂15.0g~20.0g蒸馏水1000m LB.1.8.2制法将除琼脂以外的各成分溶解于蒸馏水内,加入15%氢氧化钠溶液约2m L校正p H至7.3ʃ0.2㊂加入琼脂,加热煮沸,使琼脂溶化㊂分装烧瓶,121ħ高压灭菌15m i n㊂B.2仪器和设备B.2.1电子天平:感量0.01g㊂B.2.2均质器㊂B.2.3离心机:转速3000g~5000g㊂B.2.4离心管:50m L㊂B.2.5滤器:滤膜孔径0.2μm㊂B.2.6微量加样器:20μL~200μL㊁200μL~1000μL㊂B.2.7微量多通道加样器:50μL~300μL㊂B.2.8自动洗板机(可选择使用)㊂B.2.9酶标仪:波长450n m㊂B.3原理本方法可用A㊁B㊁C㊁D㊁E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分型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完成㊂本方法测定的基础是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 L I S A)㊂96孔酶标板的每一个微孔条的A~E孔分别包被了A㊁B㊁C㊁D㊁E 型葡萄球菌肠毒素抗体,H孔为阳性质控,已包被混合型葡萄球菌肠毒素抗体,F和G孔为阴性质控,包被了非免疫动物的抗体㊂样品中如果有葡萄球菌肠毒素,游离的葡萄球菌肠毒素则与各微孔中包被的特定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其余未结合的成分在洗板过程中被洗掉;抗原抗体复合物再与过氧化物酶标记物(二抗)结合,未结合上的酶标记物在洗板过程中被洗掉;加入酶底物和显色剂并孵育,酶标记物上的酶催化底物分解,使无色的显色剂变为蓝色;加入反应终止液可使颜色由蓝变黄,并终止了酶反应;以450n m波长的酶标仪测量微孔溶液的吸光度值,样品中的葡萄球菌肠毒素与吸光度值成正比㊂B.4检测步骤B.4.1从分离菌株培养物中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方法待测菌株接种营养琼脂斜面(试管18mmˑ180mm)36ħ培养24h,用5m L生理盐水洗下菌落,倾入60m L产毒培养基中,36ħ振荡培养48h,振速为100次/m i n,吸出菌液离心,8000r/m i n 20m i n,加热100ħ,10m i n,取上清液,取100μL稀释后的样液进行试验㊂B.4.2从食品中提取和检测葡萄球菌毒素方法B.4.2.1牛奶和奶粉将25g奶粉溶解到125m L㊁0.25M㊁p H8.0的T r i s缓冲液中,混匀后同液体牛奶一样按以下步骤制备㊂将牛奶于15ħ,3500g离心10m i n㊂将表面形成的一层脂肪层移走,变成脱脂牛奶㊂用蒸馏水对其进行稀释(1ʒ20)㊂取100μL稀释后的样液进行试验㊂B.4.2.2脂肪含量不超过40%的食品称取10g样品绞碎,加入p H7.4的P B S液15m L进行均质㊂振摇15m i n㊂于15ħ,3500g离心10m i n㊂必要时,移去上面脂肪层㊂取上清液进行过滤除菌㊂取100μL的滤出液进行试验㊂B.4.2.3脂肪含量超过40%的食品称取10g样品绞碎,加入p H7.4的P B S液15m L进行均质㊂振摇15m i n㊂于15ħ,3500g离心10m i n㊂吸取5m L上层悬浮液,转移到另外一个离心管中,再加入5m L的庚烷,充分混匀5m i n㊂于15ħ,3500g离心5m i n㊂将上部有机相(庚烷层)全部弃去,注意该过程中不要残留庚烷㊂将下部水相层进行过滤除菌㊂取100μL的滤出液进行试验㊂B.4.2.4其他食品可酌情参考上述食品处理方法㊂B.4.3检测B.4.3.1所有操作均应在室温(20ħ~25ħ)下进行,A㊁B㊁C㊁D㊁E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分型E L I S A检测试剂盒中所有试剂的温度均应回升至室温方可使用㊂测定中吸取不同的试剂和样品溶液时应更换吸头,用过的吸头以及废液处理前要浸泡到10%次氯酸钠溶液中过夜㊂B.4.3.2将所需数量的微孔条插入框架中(一个样品需要一个微孔条)㊂将样品液加入微孔条的A~G 孔,每孔100μL㊂H孔加100μL的阳性对照,用手轻拍微孔板充分混匀,用黏胶纸封住微孔以防溶液挥发,置室温下孵育1h㊂B.4.3.3将孔中液体倾倒至含10%次氯酸钠溶液的容器中,并在吸水纸上拍打几次以确保孔内不残留液体㊂每孔用多通道加样器注入250μL的洗液,再倾倒掉并在吸水纸上拍干㊂重复以上洗板操作4次㊂本步骤也可由自动洗板机完成㊂B.4.3.4每孔加入100μL的酶标抗体,用手轻拍微孔板充分混匀,置室温下孵育1h㊂B.4.3.5重复B.4.3.3的洗板程序㊂B.4.3.6加50μL的TM B底物和50μL的发色剂至每个微孔中,轻拍混匀,室温黑暗避光处孵育30m i n㊂B.4.3.7加入100μL的2m o l/L硫酸终止液,轻拍混匀,30m i n内用酶标仪在450n m波长条件下测量每个微孔溶液的O D值㊂B.4.4结果的计算和表述B.4.4.1质量控制测试结果阳性质控的O D值要大于0.5,阴性质控的O D值要小于0.3,如果不能同时满足以上要求,测试的结果不被认可㊂对阳性结果要排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干扰㊂B.4.4.2临界值的计算每一个微孔条的F孔和G孔为阴性质控,两个阴性质控O D值的平均值加上0.15为临界值㊂示例:阴性质控1=0.08阴性质控2=0.10平均值=0.09临界值=0.09+0.15=0.24B.4.4.3结果表述O D值小于临界值的样品孔判为阴性,表述为样品中未检出某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O D值大于或等于临界值的样品孔判为阳性,表述为样品中检出某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㊂B.5生物安全因样品中不排除有其他潜在的传染性物质存在,所以要严格按照G 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对废弃物进行处理㊂附录C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可能数(M P N)检索表每g(m L)检样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可能数(M P N)的检索见表C.1㊂表C.1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可能数(M P N)检索表阳性管数0.100.010.001M P N 95%置信区间下限上限000<3.0 9.5 0013.00.159.6 0103.00.1511 0116.11.218 0206.21.218 0309.43.638 1003.60.1718 1017.21.318 102113.638 1107.41.320 111113.638 120113.642 121154.542 130164.542 2009.21.438 201143.642 202204.542 210153.742 211204.542 212278.794阳性管数0.100.010.001M P N95%置信区间下限上限220214.542 221288.794 222358.794 230298.794 231368.794 300234.694 301388.7110 3026417180 310439180 3117517200 31212037420 31316040420 3209318420 32115037420 32221040430 323290901000 330240421000 331460902000 33211001804100 333>1100420注1:本表采用3个稀释度[0.1g(m L)㊁0.01g(m L)和0.001g(m L)]㊁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㊂注2:表内所列检样量如改用1g(m L)㊁0.1g(m L)和0.01g(m L)时,表内数字应相应降低10倍;如改用0.01g (m L)㊁0.001g(m L)㊁0.0001g(m L)时,则表内数字应相应增高10倍,其余类推㊂。

(完整版)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完整版)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代码:0803003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学分:4 课程学时:64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验开课学期:第二学期一、课程定位《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为食品营养与检验的专业课,属于职业发展平台中的必修课。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技术能力,具备食品微生物检测职业素质。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在《分析化学》、《食品生化》等基础上开设的。

为后续的专业课程《食品理化检测技术》、《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获得食品检验员职业资格证书以及毕业后从事食品检测、食品品质控制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食品营养与检验专业开设《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该课程是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核心课程。

安排在第二学期开设,是学生今后从事食品检验工作的必备知识。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4×16=64学时,其中理论课时24学时,实验40学时。

通过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食品微生物形态观察、食品微生物数量及大小测定、食品微生物培养及分离等典型实验项目为载体,进行任务型的学习教学设计。

在微生物实验中结合企业目前的检测规范,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一)知识目标1.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基础理论、。

2.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方法3、掌握食品卫生细菌学的检测方法4、掌握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5、掌握发酵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二)能力目标1.能熟练使用显微镜及维护、2.能进行微生物的制片及形态观察3.能进行微生物的计数4.能测定微生物的大小5.能进行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6.能培养微生物7.能对微生物纯种分离(三)素质目标1.团队工作、与人沟通能力。

2.注意工作保护能力。

3.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4.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5.遵守有关法律法规。

6.具有安全知识与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四、教学设计项目一:食品微生物检验基本条件学时:14学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食品中的微生物的主要来源、不同微生物对营养的要求,了解食品质量的主要指标、食品检验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的定义及其检验意义、微生物检验室和无菌室的基本要求,认识和熟悉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机器结构与性能认识和熟悉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常用玻璃器皿了解染色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染料的性质,了解培养基的种类及一些常用的培养基的用途。

食品理化检验的所有检验项目

食品理化检验的所有检验项目

一、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1实验原理: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与折光率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正比例,通过测定其折光率而计算出其含量2仪器与试剂:阿贝尔折光仪/果汁样品3步骤:A使用(1)将棱镜和打开,用擦镜纸将镜面拭洁后,在镜面上滴少量待测液体,并使其铺满整个镜面,关上棱镜。

(2)调节反射镜7使入射光线达到最强,然后转动棱镜使目镜出现半明半暗,分界线位于十字线的交叉点,这时从放大镜2即可在标尺上读出液体的折射率。

(3)如出现彩色光带,调节消色补偿器,使彩色光带消失,明暗界面清晰。

(4)测完之后,打开棱镜并用丙酮洗净镜面,也可用吸耳球吹干镜面,实验结束后,须使镜面清洁外,尚需夹上两层擦镜纸才能扭紧两棱镜的闭合螺丝,以防镜面受损。

B蒸馏水在棱镜上校准~~清洁~~过滤果汁液~棱镜上测折光率~~读数~记录==复测两次5注意:果汁样品需要过滤,防止果汁沉淀物影响检测结果;做温度校准.二、味精谷氨酸钠的含量1原理:谷氨酸钠结构分子中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具有光学活性,能是偏振光面旋转一定角度,因此用旋光仪测其溶液旋光度,即可计算器含量味精是由大豆蛋白、小麦面筋或其它含蛋白较多的物质中提炼的,也有用淀粉发酵制成。

国家规定,商品名称为味精或味素的,其谷氨酸钠含量应在99%以上。

按规定,加盐味精产品的谷氨酸钠含量应不小于80%,食用盐添加量应小于20%,铁含小于等于每千克10毫克;对于增鲜味精,则要求:谷氨酸钠含量不小于97%,增鲜剂呈核苷酸二钠不小于1.5%,铁含量小于等于每千克5毫克等。

普通味精2仪器试剂:旋光仪(精度0.01。

)备有钠光灯(钠光谱D线589.3nm)/分析天平;奥桑味精;盐酸溶液(1+1)3步骤:5g味精于(20-30ml水中溶解)、盐酸16ml溶解后移于500ml容量瓶定容冷却至20度装液于1dm的旋光管(不得有气泡)~测旋光度(同时测管中试样夜温度,复测2次) 注意:主要是为了使维持溶液的PH,使得谷氨酸钠完全电离,稳定谷氨酸钠!a a4计算X= L*c*[25.16+/-0.047(20-t)] *100 = m*1 *[25.16+/-0.047(20-t)] *100a=旋光度,L=管长度,C=1ml试样液中含谷氨酸钠的质量,单位为g/ml,25.16=谷氨酸钠比旋度,单位为度,0.047=温度校正系数;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一位同一样品测定结果,相对平均偏差不得超过0.3%三.香肠中脂肪含量的测定——酸水解法1原理:将含脂肪试样与盐酸溶液一起加热进行水解,使结合或包藏在组织内的脂肪游离出来,再用有机溶剂(乙醚或石油醚)提取脂肪,回收溶剂干燥后称重,提取物的质量即为样品中脂类的含2仪器与试剂:100ml具塞量筒,恒温水浴锅;盐酸、95%乙醇、乙醚、石油醚、盐酸3步骤:○1样品处理:研磨后2g香肠(50ml大试管)+8ml水和10ml盐酸○2水解:70-80°C恒温水浴试管,5-10min搅拌/次至脂肪游离为止/样品完全消(40-50min)○3提取干燥:冷却后的试管内加入10ml乙醇~混冷~移入具塞量筒(20ml乙醚分次冲洗试管,一起倒入量筒)加塞振摇1min(转动塞放气3次)~塞好静置12min开塞(10ml石油醚-乙醚等量混合液)冲洗塞子及桶口处的脂肪~静10-20min 分层后吸取上清液于恒重烧杯内~再5ml乙醚于筒内静置再吸取上清液于烧杯烧杯水浴蒸干至乙醚全挥发==100°恒温干燥2h---冷却0.5h后称重,重复操作至恒重4计算:脂肪%=(m2-m1)/m *1005讨论:○1振摇乙醚时,须间断放气,避免量筒剧热○2倒乙醚,乙醚-石油醚时需在通风处○3蒸发时要等到特殊气味(甜味)没有,半凝固状才算把乙醚挥干蒸发完全○4脂肪称重时要恒重,在冷却时要在干燥器内,避免氧化严重,影响称重结果○5酸水解法能对包括结合态脂类在内的全部脂类进行定量。

食品检验工作规范(卫监督发〔2010〕29号)

食品检验工作规范(卫监督发〔2010〕29号)

附件3食品检验工作规范(卫监督发〔2010〕29号)第一条为规范食品检验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依据《食品安全法》及其有关规定开展的食品检验活动。

第三条食品检验机构应当符合《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按照国家有关认证认可规定通过资质认定后,在批准的检验能力范围内,按本规范和食品安全标准开展检验活动。

第四条食品检验机构及其检验人应当尊重科学,恪守职业道德,保证出具的检验数据和结论客观、公正、准确,不得出具虚假或者不实数据和结果的检验报告。

第五条食品检验机构及其检验人员应当独立于食品检验活动所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应当有措施确保其人员不受任何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防止商业贿赂,保证检验活动的独立性、诚信和公正性。

第六条食品检验实行食品检验机构与检验人负责制,食品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对出具的食品检验报告负责,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第七条食品检验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保障实验室安全。

第八条当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食品检验机构应当按照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部门的安排,完成相应的检验任务。

第九条食品检验机构应当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建立和实施与检验活动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十条食品检验机构应当使用现行有效的文件。

第十一条食品检验机构应当配备与食品检验能力相适应的检验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聘用具有相应能力的人员,建立人员的资格、培训、技能和经历档案。

食品检验机构不得聘用国家法律法规禁止从事食品检验工作的人员。

食品检验机构应当制订和实施培训计划,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第十二条食品检验机构应当具有与检验能力相适应的实验场所、仪器设备、配套设施及环境条件。

第十三条食品检验机构应当保证仪器设备、标准物质、标准菌(毒)种的正常使用。

第十四条食品检验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仪器设备、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标准菌(毒)种档案。

乳粉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检验项目标准及方法

乳粉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检验项目标准及方法

乳粉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1 适用范围适用于乳粉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产品范围包括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和调制乳粉。

本细则内容包括适用范围、产品种类、企业规模划分、检验依据、抽样、检验要求、判定原则、异议处理复检。

2 产品种类乳粉指以生牛(羊)乳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粉状产品。

分为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和调制乳粉。

全脂乳粉指仅以牛乳或羊乳为原料,经浓缩、干燥制成的粉状产品。

脱脂乳粉指仅以牛乳或羊乳为原料,经分离脂肪、浓缩、干燥制成的粉状产品。

部分脱脂乳粉指仅以牛乳或羊乳为原料,去除部分脂肪,经浓缩、干燥制成的粉状产品。

调制乳粉指以生牛(羊)乳或其加工制品为主要原料,添加其它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经加工制成的乳固体含量不低于70%的粉状产品。

3 企业规模划分根据乳粉行业的实际情况,生产企业规模以乳粉产品年销售额作为划分标准划分为大、中、小型企业。

见表1。

表1 企业规模划分下列文件凡是注明日期的,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细则。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细则。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与乳制品检验GB 500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17-2003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 5009.3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GB/T 5009.123 食品中铬的测定GB 5413.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脂肪的测定GB 5413.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杂质度的测定GB 5413.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酸度的测定GB 5413.3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GB 196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粉GB 2170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GB/T 22388 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GB 2968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公告〔2011〕第10号关于三聚氰胺在食品中的限量值的公告指定检验方法经备案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定5 抽样5.1 抽样范围本次监督抽检产品范围包括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和调制乳粉)。

食品检验的内容(完整版)

食品检验的内容(完整版)

食品检验的内容(完整版)
1、食品检验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认证认可的规定取得资质认定后,方可从事食品检验活动。

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由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设立或者经依法认定的食品检验机构,可以依照食品法继续从事食品检验活动。

2、食品检验由食品检验机构指定的检验人独立进行。

检验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规范对食品进行检验,尊重科学,恪守职业道德,保证出具的检验数据和结论客观、公正,不得出具虚假的检验报告。

3、食品检验实行食品检验机构与检验人负责制。

食品检验报告应当加盖食品检验机构公章,并有检验人的签名或者盖章。

食品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对出具的食品检验报告负责。

4、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

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

进行抽样检验,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不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

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执法工作中需要对食品进行检验的,应当委托符合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并支付相关费用。

对检验结论有异议的,可以依法进行复检。

5、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可以自行对所生产的食品进行检验,也可以委托符合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食品行业协会等组织、消费者需要委托食品检验机构对食品进行检验的,应当委托符合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

食品公司产品质量检验制度(标准版本)

食品公司产品质量检验制度(标准版本)

产品质量检验制度
1.对进厂原辅材料、外购、外协件、半成品和成品及实现过程进行检验,及时发现不合格并采取措施,保证产品质量;
2.化验室负责归口负责质量检验工作并实施;
3.所有的产品检验应按检验计划和检验技术文件要求进行,检验结果应予以记录,必须做到产品生产一批、检验一批、合格一批、出厂一批;
4.容器包装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消毒液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产品合格证、许可证;
5.化验室有专职的经培训合格的检验员,按规定项目,方法开展产品检验;
6.有每个批次的自检报告单,检验记录齐全。

7.外协原辅料、包装物料A 类物资(桶、盖)的检验:检验员在进仓检验时,必须进行资格审查,不属于合格供方则不予检验;成批采购的 A 类物资到货后由供销科负责指定地点存放,仓库保管员负责通知进货检验员进行检验,合格后才能入库;
8.检验员必须按照检验文件进行。

全面履行预防、把关、报告的检验职能,及早发现不合格品,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9.产品在完成过程后进入成品待检状态,化验员按最终成品检验要求进行检验和试验,合格后办理放库手续。

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 (3)

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 (3)

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引言保健食品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类产品,它们被宣称具有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等功效,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随着保健品市场的不断扩大,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保证保健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成为了必要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包括保健食品的定义、检验与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以及相关机构的职责和监督措施。

保健食品的定义根据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保健食品审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包括食品和保健品。

它们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调节生理功能,修饰机体功能状态,但不能治疗疾病。

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方法1. 检验方法保健食品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理性检验:主要通过对保健食品的外观、形状、色泽、气味等进行检验,判断是否存在异物、变质等问题。

•化学成分检验:对保健食品的成分进行检测,包括营养成分和非营养成分。

营养成分的检测可以通过化学分析、光谱分析等方法进行,非营养成分的检测则需要依靠相关仪器设备进行。

•微生物检验:对保健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存在致病菌、霉菌等微生物污染。

•功能性成分检验:对保健食品宣称的功能成分进行检测,判断其含量是否符合宣称。

2. 评价方法保健食品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临床试验:通过对人群的长期观察和对比,评估保健食品的效果和安全性。

•动物实验:通过对动物进行试验,评估保健食品的毒性和安全性。

•统计分析: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保健食品的效果和安全性。

•消费者意见: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评价和需求。

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标准保健食品的检验与评价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也需要参考国内外行业标准和科学研究成果。

一般来说,保健食品的检验与评价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成分标准:包括保健食品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标准,例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 总则 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 总则 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总则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理化检验方法的检验基本原则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方法理化部分。

术语与定义1.1 特异性:指方法定性区分待测物和其它物质的能力。

1.2 准确度:指检测结果与样品真值间的一致程度,准确度大小由定量的正确度和精密度决定。

1.3 精密度:指检测结果间的一致程度,通常用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1.4 重复性:指在同一实验室在人员、设备、方法等恒定条件下,在短时间内对同一测定对象进行独立测定的精密度。

1.5 再现性:指在不同实验室间,仅在方法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测定对象进行独立测定的精密度。

样品采集、保存与检验1.6 样品采集基本要求样品采集应有完整的采样信息如生产日期、批号、数量、生产者等,采集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和均匀性。

当样品量较大时需要采用四分法选出能反应该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样品量需要的检测样品,一式三份,供检验、复验、备查或仲载,一般每份样品不少于0.5kg,但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样品除外。

1.7 样品包装建议有包装产品应采集包装产品,散装产品应根据所需开展的检验项目,采用适宜的、且可真实反映产品特性的容器。

1.8 液体、半流体食品植物油、鲜乳、酒或其他饮料和用大桶或大罐盛装的大包装产品应先充分混匀后再采样,并分层采样。

1.9 粮食及固体食品应自每批食品上、中、下三层中的不同部位分别采部分样品,采样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混合后按四分法对角取样,再进行几次混合,最后取有代表性样品。

1.10 肉类、水产等食品应按分析项目要求分别采取不同部位的样品或混合后采样。

1.11 罐头、瓶装食品或其他小包装食品应根据批号随机取样,同一批号取样件数,250g 以上的包装不得少于6个,250g 以下的包装不得少于10个。

1.12 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的样品采集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的样品要尽可能反映出其可能具有的中毒因素。

1.13 样品保存定型包装产品应在产品规定有效期按样品的保存条件予以保存,散装产品应参照相关产品的保存条件予以保存,且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样品不变质。

食品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检验标准(一)

食品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检验标准(一)

食品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检验标准(一)食品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检验标准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的关注度不断增加,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

近年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成为了食品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威胁。

为了保障全体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各国相继引入了食品中DBP的检验标准。

本文将对食品中DBP检验标准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帮助广大消费者更好地了解食品安全问题。

DBP的危害DBP是一种可塑化剂,广泛应用于人类工业生产和生活用品中,如塑料制品、化妆品、香料等。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DBP也常常被使用于食品包装材料中,以增加包装材料强度和弹性。

然而,DBP含有一定的毒性,长期进入人体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具体来说,DBP可能会对人的生殖系统、肝脏、肾脏以及呼吸系统等造成损害。

如果食品中DBP的含量较高,就会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加强监管、制定合理的检验标准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DBP的检验标准国内现行食品中DBP检验标准为:不得检出。

具体来说,检测方法一般采用气相色谱或液相色谱技术,在高灵敏度和高精度的情况下,可以测得DBP在食品中的含量。

若检测结果未达到不得检出的标准,则该食品未受到DBP污染,可以投放市场。

若未达到标准,则应立即对该批次食品进行追溯和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对食品中DBP的检验标准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购买进口食品时,需要特别关注该食品所属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标准,并与国内的标准进行比较。

若存在偏差,则需要特别小心购买和食用。

结语食品安全问题事关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关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

对于食品中DBP这类污染物,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检验标准,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同时,消费者也应该自觉维护自己的健康权益,加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了解。

建议为了减少食品中DBP的污染,消费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选购食品时选择有保质期、品牌信誉好、生产日期新鲜的食品;2.减少高污染潜力的食品的摄入,如烟熏、烤制食品;3.避免将食品沾染与储存容器接触面的纸张或塑料等;4.注意储存方式,存放食品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主食食品检查验收标准

主食食品检查验收标准

主食食品检查验收标准一、目的本文档旨在制定主食食品的检查验收标准,以确保主食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生产、销售以及消费主食食品的各个环节。

三、检查项1. 外观检查:- 主食食品应具有清晰的形状和均匀的颜色。

- 表面应平整、无破损、无异物。

- 无明显霉变、沾污或污渍。

2. 气味检查:- 主食食品应具有正常的气味,无异味或异常发酵气味。

3. 口感检查:- 主食食品应具有适当的硬度、柔软度和口感。

- 不应有过大的颗粒或硬物。

4. 品尝检查:- 主食食品的味道应符合预期。

- 不应有明显的酸、苦、辣、腥等异常味道。

5. 包装和标签检查:- 主食食品的包装应完好无损。

- 标签应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6. 质量标准检查:- 主食食品的质量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 检查是否存在添加剂超标等问题。

四、验收标准主食食品经检查后,应满足以下标准:- 外观无明显破损或污渍。

- 气味正常,无异常气味。

- 口感适宜,无异物。

- 味道正常,无异常味道。

- 包装完好无损,标签完整清晰。

- 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五、不合格处理如果主食食品不符合上述验收标准,则应进行以下处理:- 将不合格产品进行分类、登记和保存。

- 及时通知相关部门,按照规定进行进一步处理。

六、监督与检查主食食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环节应接受监督和定期检查,以确保质量和安全符合要求。

七、附则本标准的具体实施细则和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以上是主食食品检查验收的标准,希望能够提高主食食品的质量和安全程度,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 注意:本文档旨在提供一般性指导,并不能替代实际法律或专业建议。

在制定具体策略或执行时,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蔬菜类验收标准一、抽样方法:1.1、以同种类,同等级,同批次为一个验收单位,每3吨抽取2袋,每增加3吨多抽3袋,不足3吨也抽取2袋,散装料按菜类取样方法进行。

1.2、体积小的水果、蔬菜;将多量样品混合均匀后,用“四分法”混合分样,直到所需数量(不得少于500g);1.3、体积大一些的水果、蔬菜;多个单独样品取样,以消除样品之间的差异,取样方法是有一个样品的对面,各切下一角(纵切),以减少内部之差异;1.4、体积蓬松型蔬菜;有多个样品取样(一筐、一捆),分别抽取一定数量,所取总量应在3000g以上;二、检验标准:2.1、青刀豆检验标准:品质要求:品质鲜嫩,色泽鲜绿,无明显鼓豆,无虫口病斑及冻伤,无腐败及杂质,漂烫后无豆腥味,长度要求在10-12cm之间。

2.2、胡萝卜检验标准:品种:红色;规格:品质鲜嫩无泥沙,无虫口病斑,表皮完整,不得多处破损,无腐烂及冻伤,具体尺寸随工艺要求而定。

2.3、元葱检验标准:新鲜无碰伤,无腐败及冻伤,无发芽,具体尺寸随工艺要求而定。

2.4、山芋检验标准:直径在4.5-6cm以上,切面洁白有粘液,无腐烂,形态要直,无弯曲,不带沟槽。

2.5、大头菜检验标准:叶片新鲜,无病虫斑,根部无腐烂,叶片白色、黄色、绿色皆可,车间使用以绿色为主。

2.6、牛蒡(丝)检验标准:品质新鲜,切面洁白,无黑变,无空心,表面不破损,无病虫斑,牛蒡丝解冻后无发黑较碎现象。

2.7、香菇的检验标准:鲜度良好,无破损、无腐烂现象,色泽程黑色,水份要适宜,直径达到5.8-6.8cm,香菇不能有积压现象,不能有畸形菇,无异物。

2.8、莲藕的检验标准:鲜度良好,无破损、无腐烂现象,无黑泥现象,色泽程白色,水分要适宜,直径达到5.5-6.5cm,柠檬酸加入要适量,必须保证莲藕中无酸味。

2.9、姜的检验标准:鲜嫩、无腐烂、无千裂皱皮、无破损现象,程浅黄色,泥沙少许。

2.10、大葱检验标准:鲜嫩、无腐烂、无千裂皱皮、无枯叶现象,有大葱固有气味。

2.11、大蒜检验标准:蒜瓣新鲜完整不破皮,无腐烂发芽等现象。

2.12、紫苏叶检验标准:鲜度良好,无破损现象,无腐烂、无枯(黄)叶。

2.13、茼蒿检验标准:鲜度良好,无腐烂,无枯叶,茎部不可太长且不可无叶。

2.14、青豌豆检验标准:鲜度良好,无破损生芽现象,大小均匀;2.15、地瓜检验标准:鲜度良好,无生芽,无虫口病斑,无破损,直径控制在4.5-7cm之间,泥土少许;2.16、菠菜检验标准:品种:红根菠菜;规格:随工艺要求而定;品质要求:鲜嫩无破损、无黄叶、叶子干净无虫口病斑;2.17、土豆检验标准:黄皮土豆,新鲜无芽,无明显擦皮,肉质浅黄色,无冻伤及外伤,无氧化变黑,乌泥沙;2.18、芦笋检验标准:绿笋长度24-26cm,直径在0.8-2.0cm。

鲜嫩翠绿无断裂,无泥沙,无病虫班,且有本品种应有的气味。

2.19、青椒检验标准:品名:柿子椒;品质要求;鲜嫩无破损,色泽翠绿,无虫口病斑,无辣味,无腐烂及冻伤;3.20、茄子检验标准:品名:大龙茄子;品质要求:鲜嫩无破损,无虫口病斑,无腐烂;粮油类检验标准一、抽样方法:按同品种、同规格、同批号为一个检验单位,每2吨抽取2袋,每增加2吨多抽2袋,不足2吨也抽取2袋。

二、检验方法:感官检验为主,必要的附议微生物检验或其它理化项目的检查;三、检验标准:3.1、小麦制品检验标准:品名:薄力粉、中力粉、强力粉、小麦面粉;品质要求:具体本品固有的体态和色泽,不酸、不粘、无杂质、无霉味、无砂齿、无结块;包装方法:内塑料袋,外编织袋或牛皮纸袋,字迹清晰,外袋清洁无破损,无污染;重量要求:包装标明重量的±2%;3.2、玉米淀粉检验标准:品质要求:洁白有光泽,白色略带微黄色阴影,无异味,无砂齿及外来杂质;包装要求:内塑料袋外编织袋,字迹清晰,外袋清洁无破损、无污染;重量要求:包装标明重量的±2%;3.3、木薯淀粉检验标准:种类:Batter#200、Batter#300、K-1品质要求:洁白有光泽,无异物,无砂齿及杂质;包装要求:内塑料袋外牛皮纸袋,字迹清晰,外袋清晰无破损,无污染;重量要求:包装标明重量的±2%;3.4、马铃薯淀粉检验标准:品质要求:色泽洁白,带结晶光泽,无异味,口感无砂齿,无外来杂质;包装要求:内塑料袋外牛皮纸袋,字迹清晰,外袋清晰无破损,无污染;3.5、天妇罗粉检验标准:品质要求:粉状,洁白有光泽,无异物,无砂齿及杂质;包装要求:内塑料袋外牛皮纸袋,字迹清晰,外袋清晰无破损,无污染;3.6、唐扬粉检验标准:品质要求:粉状,洁白有光泽,无异物,无砂齿及杂质;包装要求:内塑料袋外牛皮纸袋,字迹清晰,外袋清晰无破损,无污染;重量要求:包装标明重量的±2%;3.7、裹粉检验标准:品质要求:米黄色颗粒,无异物,无砂齿及杂质;包装要求:内塑料袋外牛皮纸袋,字迹清晰,外袋清晰无破损,无污染;重量要求:包装标明重量的±2%;3.8、小麦淀粉检验标准:品质要求:粉状,洁白有光泽,无异物,无砂齿及杂质;包装要求:内塑料袋外牛皮纸袋,字迹清晰,外袋清晰无破损,无污染;重量要求:包装标明重量的±2%;3.9、加工淀粉检验标准:品质要求:粉状,洁白有光泽,无异物,无砂齿及杂质;包装要求:内塑料袋外牛皮纸袋,字迹清晰,外袋清晰无破损,无污染;重量要求:包装标明重量的±2%;3.10、大豆蛋白检验标准:品名:粉状大豆分离蛋白质;品质要求:色泽浅黄,干燥粉末,无结块,无杂质,无异味;重量要求:包装标明重量±2%;包装要求:内塑料袋,外编织袋或牛皮纸袋,字迹清晰,外袋清洁无破损,无污染;3.11、色拉油检验标准:品质要求:具体正常色拉油的色泽、透明度、气味、滋味,无其它酸败味及异味;包装要求:油罐;3.12、神财耗油检验标准:品质要求:具有本品固有的气味,无其他酸腐异味;包装要求:内为白色塑料桶外包装为牛皮纸箱;重量要求:包装标明重量±2%;3.13、香油检验标准:品牌:福临门芝麻香油;品质要求:液体,呈半透明状态,具有本品固有的气味,流量均匀,无沉淀杂质及异物;包装要求:外包装为牛皮纸箱内包装为塑料瓶;重量要求:包装标明重量±2%;调味品类检验标准一、取样方法:以同种类,同等级,同批次为一个检验单位,每2吨抽取2袋,每增加2吨多抽2袋,不足2吨也抽取2袋,散装料按菜类取样方法进行。

二、检验方法:⑴、将样品放入同样的容器或白纸上进行感官检验;⑵、不同批次的产品进行对比试验;⑶、必要时进行微生物或理化试验;三、检验标准:3.1、糖类检验标准:品名:绵白糖;等级:优级;品质要求:晶粒均匀,干燥松散,颜色洁白,无色糖粒、糖块、绵白糖质地柔软,糖的晶体或水溶液味甜纯正,无异臭、异味、异物;重量要求:标明重量±2%;包装要求:内塑料袋,外编织袋或牛皮纸袋,字迹清晰,外袋清洁无批、破损,无污染;3.2、食盐检验标准:品种:精盐。

品质要求:白色味咸,无可见外来杂质,无苦味、涩味、无异臭;水溶后无沉淀物;重量要求:标明重量的±2%;包装要求:内塑料袋,外编织袋或牛皮纸,字迹清晰,外袋清洁无破损,无污染;3.3、味精检验标准:品质要求:具有正常味精滋味,不得有异味。

水溶后无沉淀物;重量要求:标明重量的±2%;包装要求:内塑料袋,外编织袋或牛皮纸,字迹清晰,外袋清洁无破损,无污染;3.4、酱油检验标准;品质要求;具有正常酿造酱油的色泽,气味和滋味无不良气味,不得有酸、苦涩等异味和霉味,不浑浊,无沉淀;包装要求:桶装或瓶装;重量要求:标准重量的±2%;3.5、米醋检验标准:品质要求:具有正常酿造米醋的色泽,气味和滋味无不良气味,不得有苦涩等异味和霉味,不浑浊,无沉淀,必须带有生产厂家名称、具体的生产日期及赏味日期;包装要求:桶装或瓶装;重量要求:标准重量的±2%;3.6、本味啉检验标准:品质要求:具有本品固有的气味,口感发甜,无不良气味,不得有苦涩等异味不浑浊,无沉淀,必须带有生产厂家名称、具体的生产日期及赏味日期;包装要求:桶装;重量要求:标准重量的±2%;3.7、调味料检验标准:品质要求:液体,呈半透明状态,流量均匀,口感发甜,无异味,无沉淀,无杂质;包装要求:桶装或瓶装;重量要求:标准重量的±2%;3.8、胡椒粉检验标准:品质要求:色泽正常,颗粒均匀无杂质,干燥松散无结块,具有本品固有的气味;包装要求:外包装牛皮纸箱,包装完整无破损;重量要求:标准重量的±2%;3.9、鸡肉精粉检验标准:品质要求:米黄色颗粒,色泽正常,颗粒均匀无杂质,干燥松散无结块,具有本品固有的气味;包装要求:内为独立包装袋,外为牛皮纸箱,包装完整,无破损;重量要求:标准重量的±2%;3.10、胡萝卜素检验标准:品质要求:液体,具有本品固有的气味,流量均匀,无异味;包装要求:外包装为牛皮纸箱,内为塑料桶;重量要求:标准重量的±2%;3.11、辣椒粉检验标准:品质要求:固体粉状,具有本品固有的气味,无异味,无杂质;包装要求:内为塑料袋外包装为牛皮纸箱;重量要求:标准重量的±2%;3.12、面包乳化剂K检验标准:品质要求:白色粉末,无异物,无杂质;包装要求:箱装;重量要求:标准重量的±2%;3.13、维生素E检验标准:品质要求:液体,具有本品固有的气味,无异物,无杂质;包装要求:箱装;重量要求:标准重量的±2%;3.14、食品消泡剂检验标准:品质要求:固体,米黄色粉末,无异味,无杂质;包装要求:内为白色塑料袋外包装为牛皮纸箱;重量要求:标准重量的±2%;3.15、鲣鱼粉检验标准:品质要求:米黄色颗粒,色泽正常,颗粒均匀,无杂质,干燥松散无结块,具有本品固有的气味;包装要求:内为独立包装袋,外为牛皮纸箱;重量要求:标准重量的±2%;3.16、海带汁检验标准:品质要求:液体呈半透明状态,流量均匀,无异味,无沉淀杂质;包装要求:箱装;重量要求:标准重量的±2%;3.17、鸡蛋白粉检验标准:品质要求:固体米黄色粉末,无异物,无杂质;包装要求:箱装;重量要求:标准重量的±2%;3.18、海藻糖检验标准:品质要求:白色颗粒,洁白有光泽,无异物,无杂质;包装要求:内塑料袋外牛皮纸袋,字迹清晰,外袋清晰无破损,无污染;重量要求:标准重量的±2%;3.19、保水剂检验标准:品质要求:白色粉末,无杂质,无异物;包装要求:内塑料袋外牛皮纸袋,字迹清晰,外袋清晰无破损,无污染;重量要求:标准重量的±2%;3.20、乳油检验标准:品质要求:灰黄色粉末,溶入水后呈粘稠状,无杂质,无异物;包装要求:内塑料袋外牛皮纸袋,字迹清晰,外袋清晰无破损,无污染;重量要求:标准重量的±2%;3.21、脂肪酸检验标准:品质要求:白色微小颗粒,溶入水后呈粘稠状,无杂质,无异物;包装要求:内塑料袋外牛皮纸袋,字迹清晰,外袋清晰无破损,无污染;重量要求:标准重量的±2%;3.22、玉米液糖检验标准:品质要求:粘稠状液体,白色呈半透明状态,流量均匀,无异味,无沉淀及杂质;包装要求:白色塑料桶,无污染;重量要求:标准重量的±2%;3.23、小苏打检验标准:品质要求:白色粉末,无杂质,无异物;包装要求:袋装;重量要求:标准重量的±2%;3.34、黄原胶检验标准:品质要求:淡黄色粉状,溶水后颗粒状小球,无异物,无杂质;包装要求:袋装;重量要求:标准重量的±2%;(备注:凡进厂的各类辅料外包装必须统一且注明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或赏味日期以及规格)奶制品及蛋类检验标准一、取样方法:以同种类,同等级,同批次为一个检验单位,每2吨抽取2袋,每增加2吨多抽2袋,不足2吨也抽取2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