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电位微专题复习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重点题型4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导图
重点题型4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导图【规律方法】(1)动作电位的产生示意图(神经纤维上某一位点不同时刻的电位变化图)①a处:静息电位,K+外流,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处于极化状态。
②a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Na+内流。
其中ab段膜电位为外正内负,仍处于极化状态;b点膜内、膜外电位差为零;bc段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处于反极化状态;c点膜电位达到峰值。
③cd段: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即复极化过程,恢复极化状态,K+外流。
④de段: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原来的静息水平。
(2)动作电位的传导示意图(某一时刻神经纤维上不同位点的电位大小图)该图记录的是某一时刻神经纤维上不同位点的电位大小图,根据图示dc段K+外流和ca段Na+内流可判断兴奋传导方向为从左到右。
①a处:静息电位,还未曾兴奋,K+外流,处于极化状态;对应(1)图的a处。
②a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Na+内流,处于去极化和反极化过程,此时,c 点膜电位刚好达到峰值;对应(1)图的ac段。
③cd段: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即复极化过程,K+外流;对应(1)图的cd段。
④de段: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原来的静息水平,e点刚好恢复静息电位;对应(1)图的de段。
【技能提升】1.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的打开。
下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ATPB.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Na十通道大量开放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a处不能释放乙酰胆碱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能引起b处去极化,形成一个动作电位解析②状态时,处于复极化过程,K+外流,不需要消耗ATP,A错误;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处于反极化状态(未到峰值),此时的Na+通道大量打开,Na+内流,B正确;有机磷农药,不影响a处释放乙酰胆碱,而是影响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C错误;由于该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的打开,所以不能引起b处去极化,形成一个动作电位,D错误。
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热点指数命题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A.图①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 的大小与极性不同 B.图②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兴奋状态, 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 C.图④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静息状态, 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反极化状态 D.图⑤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 极化状态
第 1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反射弧及兴奋的传导
1.(2011·江苏)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 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 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 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 信号→电信号
解析 反射弧中神经细胞之间突触的存在 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 A项正确;图中d为传入神经,切断d,刺激b, 兴奋可直接经传出神经至效应器,仍能引起 效应器收缩, B 项错误;结构 b 为神经纤维, 结构c为突触,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 比在突触上的传导速度要快,C项错误;Ⅱ处 为突触后膜,其上发生的信号变化为化学信 号→电信号,D项错误。 答案 A
3.兴奋传导特点的设计验证
(1)验证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双向性 设计方法:电刺激图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 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②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 A有反应而②处无电位变化, 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2)验证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单向性 设计方法:先电刺激图①处,测量③处电位变化;再电 刺激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 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 明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变化, 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浙江省嘉兴市高三生物 微专题 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的理解复习公开课课件
13
图甲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 图乙表示突触,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A.轴突膜处于④状态时钠离子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B.轴突膜完成⑤过程后膜上仍有离子的进出 C.当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就能引起 突触后膜去极化 D.a处兴奋一定会使b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 14
小结: 区分空间和时间; 设想一位同学还是一排同学?
微专题: 对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的理解
1
学生的困惑: 对浙科版教材必修三P22图2-7 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如何理解?
2
3
(2011浙江理综)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 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段的K+外流是不藉要消耗能量的 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7
8
膜电位
(mV)
+30
反极化
0 去极化
复极化
-70 刺激
静息电位
时间(ms)
动作电位的形成与恢复示意图
9
解读: 膜电位 (mV) +30
反极化
0 去极化
复极化
-70 刺激
静息电位
时间(ms)
横向是时间,表示动作电位的形成过 程。时间概念:反映一个点位上在一 段时间内的电位变化。
10
变式训练:
将离体神经标本置于适宜的培养液中,向其中加入某种 化学物质后,对其进行适宜强度的电刺激并测定其膜电 位,结果如图.推断该化合物的作用机理是
A.抑制细胞呼吸 B.降低K+通透性 C.增大Na+通透性 D.降低Na+通透性
11
浙江省嘉兴市高三生物 微专题 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的理解复习公开课名师精编课件
A.抑制细胞呼吸 B.降低K+通透性 C.增大Na+通透性 D.降低Na+通透性
11
图甲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 图乙表示突触,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轴突膜处于④状态时钠离子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B.轴突膜完成⑤过程后膜上仍有离子的进出 C.当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就能引起 突触后膜去极化 D.a处兴奋一定会使b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 12
4
解读: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
横向是一段轴突,动作电位从左往右 以传导。
空间概念
反映某一瞬 间轴突相邻 部位的电位 情况。
5
6
解读: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 难点突破:
设想一排同学:从前往后依次起立、 坐下。当轮到某位同学站立(达到 动作电位峰值)时,其前面的同学 已坐下(复极化——复位),其后 面的同学正准备站起来(去极化)。
7
8
膜电位
(mV)
+30
反极化
0 去极化
复极化
-70 刺激
静息电位
时间(ms)
动作电位的形位 (mV) +30
反极化
0 去极化
复极化
-70 刺激
静息电位
时间(ms)
横向是时间,表示动作电位的形成过 程。时间概念:反映一个点位上在一 段时间内的电位变化。
10
变式训练:
微专题: 对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的理解
1
学生的困惑: 对浙科版教材必修三P22图2-7 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如何理解?
2
3
(2011浙江理综)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 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原因和相关练习
• 例4:如图是一种反射弧旳部分构造图,甲、乙表达连接 在神经纤维上旳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旳电流刺激,甲、 乙电流表旳指针发生旳变化正确旳是( D )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旳偏转
•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旳偏转,乙不偏转
•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旳偏转
•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 1.3 影响动作电位旳原因
•
• 动作电位旳超射值(Overshoot)就是Na+平衡电位, 故动作电位旳幅度决定于细胞内外旳Na+浓度差。 细胞外液Na+浓度降低动作电位幅度也相应降低, 而阻断Na+通道(河豚毒)则能阻碍动作电位旳 产生;低温、缺氧或代谢障碍等原因克制Na+K+泵活动时,静息电位会减小,动作电位幅度也 会减小。
• 例3:在蛙旳坐骨神经表面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种电 表上(电表指针偏转方向代表电流方向)。静息时,电表 没有测出电位差(如下图中①所示)。若在图①所示神经右 侧旳相应位置予以一合适旳刺激,则电流表指针偏转旳顺 序依次为B→A→B→C→B。
•
• 解析:在图①所示神经右侧旳相应位置予以一合适旳刺 激,则刺激处电位发生变化,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向周围传导到b点,首先出现A图所示现象,当兴奋传导 过了b点,又未到达a点,则现象为B图所示,兴奋继续向 a传导,到达a点后,a点旳电位发生变化,现象为C图所 示,兴奋经过a点后,又恢复B图所示。
• 解析:A点予以一种刺激,产生兴奋,向细胞体传导,电 流表指针发生一次偏转,但当兴奋传导到细胞体后,无法 传递到另外一种神经元,无法引起其兴奋,所以只有甲能 发生一次偏转,乙不会发生偏转。
例5 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①图示:(23年安徽理综题图)离体神经纤维某 一部位受到合适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 侧会出现临时性旳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 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旳变化。 ②解读:a线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 通道开放; 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 道开放; 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 cd段——静息电位恢复形成(Na+内流停止,K+ 迅速外流) de段——静息电位。
高中生物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的理解精品公开课PPT课件
膜电位
(mV)
+30
反极化
0 去极化
复极化
-70 刺激
静息电位
时间(ms)
动作电位的形成与恢复示意图
8
解读: 膜电位 (mV) +30
反极化
0 去极化
复极化
-70 刺激
静息电位
时间(ms)
横向是时间,表示动作电位的形成过 程。时间概念:反映一个点位上在一 段时间内的电位变化。
9
变式训练:
将离体神经标本置于适宜的培养液中,向其中加入某种 化学物质后,对其进行适宜强度的电刺激并测定其膜电 位,结果如图.推断该化合物的作用机理是
4
解读: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
横向是一段轴突,动作电位从左往右 以传导。
空间概念
反映某一瞬 间轴突相邻 部位的电位 情况。
5
6
解读: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 难点突破:
设想一排同学:从前往后依次起立、 坐下。当轮到某位同学站立(达到 动作电位峰值)时,其前面的同学 已坐下(复极化——复位),其后 面的同学正准备站起来(去极化)。
微专题:对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的理解
学生的困惑: 对浙科版教材必修三P22图2-7 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如何理解?
2
3
(2011浙江理综)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 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段的K+外流是不藉要消耗能量的 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D.a处兴奋一定会使b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
11
12
图甲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 图乙表示突触,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微专题-膜电位测量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
例题:(2019年·浙江1月学考)已知神经纤维受刺激后产生的动作电位 向两侧传播且速度相同。在图甲a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 乙所示,那么刺激b处所测得的电位变化是( )
PQ与什么有关?
m
n
Q
a点刺激:T=(L1+L2)/V
L1 L2
P
b点刺激:T=(L2-L1)/V
例题:河豚毒素是一种强力的神经毒素,它会和神经细胞的细胞膜上的 钠离子通道结合,阻止钠离子内流。如下图所示用河豚毒素处理神经纤 维,给A处适当的刺激,图中膜外的ab两点间的电位差(即电势差) Uab随时间的曲线图正确的是( )
AB
F
D E
G
H
时间(ms)
-
C
+
③
+
④
+
⑤
+
AB段:兴奋在a~b之间
BC段:兴奋到达b,在去极化和反极化
CD段:兴奋到达b,在复极化
-
DE段:兴奋在b~c之间
EF段:兴奋到达c,在去极化和反极化
FG段:兴奋到达c,在复极化
+
GH段:兴奋到达c之后
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
向左偏为负
静息 电刺激
动作电位的传导示意图
b
某时刻
神经纤维的位置
下一时刻
去极化
复极化
b
去极化
c
复极化
去极化
复去 极极 化化
同一时间不同位点的电位变化
例题:下图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 确的是( )
例题:电流计与神经纤维的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图2是在箭头处施加一定的刺 激后,根据电流计指针的变化做出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刺激前,图1中a、b两处膜内K+浓度均比膜外高 B.若减小ab间距离为0,则刺激后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C.若将ab中点切断,则刺激后电流计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D.若将a处电极移至膜外,则电流计指针变化与图2不同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形成原因及相关练习
• 例2:根据下图分析神经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A ) • A.此图可表示突触小泡膜 • 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②、⑤等载体有关 • C.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A面 • D.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③
与水面接触
• 解析:本题考查了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神经传导以及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关的一些知识。突触小泡为细 胞器,来源于高尔基体,其膜上一般不含多糖,此图不可 能是突触小泡膜。电位的产生与离子运输有关,离子的运 输与载体蛋白有关。而突触后膜的识别则与糖蛋白有关, 有糖蛋白一侧则位于细胞外侧面。磷脂分子③部分为亲水 端,能与水接触。
3.神经电位差测定的常见类型: (1)静息电位测定方式:静息电位常见的测定方式是将电流表的两个电极一个放在神经 纤维的外侧,另一个放在神经纤维的内侧(如右上图),由于内外两侧存在电势差,因 此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 (2)动作电位测定方式:
①在一个神经纤维上的测定:是指将电流表的两个电极放在同一个神经纤维的外侧(A处 和B处),来测定两个电极处是否有电位差。其放置方式如图。
• 对于一个神经纤维上电位的测定,如电流表指针发生了偏转,则说明 A B两点存在电势差。一般的做法是在该神经纤维上C点给一个足够 强度的刺激,从而观察电流表发生几次偏转,方向是否一致?
• 当刺激点C到达A、B两点距离相等时,神经冲动同时到达A、B两点, 两点虽然均产生了动作电位,但是仍然不存在电势差,因此电流表不 会发生偏转。只要刺激点C与A、B点在同一神经元上,且CA与CB不 相等,电流表就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去极化、反极化、超极化、复极化2011-04-13 09:35:33| 分类:美丽的生物| 标签:无|字号大中小订阅本文引用自乡巴佬弹楚琴《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去极化、反极化、超极化、复极化》动作电位形成条件①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细胞膜内K+浓度高于细胞膜外,而细胞外Na+、Ca2+、Cl-高于细胞内,这种浓度差的维持依靠离子泵的主动转运。
(主要是Na+-K+泵的转运)。
②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例如,安静时主要允许K+通透,而去极化到阈电位水平时又主要允许Na+通透。
③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阈刺激或阈上刺激。
形成过程≥阈刺激→细胞部分去极化→Na+少量内流→去极化至阈电位水平→Na+内流与去极化形成正反馈(Na+爆发性内流)→基本达到Na+平衡电位(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因有少量钾离子外流导致最大值只是几乎接近钠离子平衡电位)(形成动作电位上升支)。
膜去极化达一定电位水平→Na+内流停止、K+迅速外流(形成动作电位下降支)。
形成机制动作电位上升支——Na+内流所致。
动作电位的幅度决定于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细胞外液Na+浓度降低动作电位幅度也相应降低,而阻断Na+通道(河豚毒)则能阻碍动作电位的产生。
动作电位下降支——K+外流所致。
动作电位时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产生的一次可逆的、可传导的电位变化。
产生的机制为①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使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顺浓度梯度及电位差内流,使膜去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②Na+通道失活,而K+通道开放,K+外流,复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
③钠泵的作用,将进入膜内的Na+泵出膜外,同时将膜外多余的K+泵入膜内,恢复兴奋前时离子分布的浓度。
离子通道的特征细胞膜上有多种离子通道。
而动作电位的产生,则与钠和钾离子通道有关。
这些离子通道的开关状态与膜电位有关,即是所谓的电压门控通道。
例如钠离子通道,在静息时它是关闭并且是可激活的。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导》 学习任务单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导》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理解动作电位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包括离子通道的作用。
3、了解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和特点。
4、能够解释动作电位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
二、学习内容(一)动作电位的概念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快速、可逆、可传播的电位变化。
它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二)静息电位1、定义:细胞在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2、形成机制: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导致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
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高,钾离子顺浓度梯度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电位差。
(三)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1、去极化:当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突然增加,钠离子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迅速去极化,从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2、反极化:钠离子内流使膜电位进一步升高,出现膜内电位高于膜外电位的状态,称为反极化。
3、复极化:随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迅速下降,而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钾离子外流,使膜电位逐渐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
(四)动作电位的特点1、“全或无”现象:动作电位的幅度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一旦产生,其幅度就是固定的。
2、不衰减传播: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传导时,其幅度和波形不会因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3、脉冲式发放:动作电位的产生是一个短促的脉冲,持续时间很短。
(五)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传导方式: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的。
2、传导特点:双向传导、相对不疲劳、速度快。
(六)动作电位与生理功能的关系1、神经冲动的传递:动作电位是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递的基本形式。
2、肌肉收缩:动作电位引起肌肉细胞膜的兴奋,触发肌肉收缩。
3、腺体分泌:某些腺体的分泌活动也与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有关。
三、学习资料1、教材:《生理学》相关章节。
2、在线课程:_____平台上的生理学课程。
微专题一动作电位的传导与传递相关实验分析题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1
三、实验探究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和传递
1.探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 方法设计:电刺激图中①处,观察A的反应,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结果分析:
②处电位不改变→单向传导 电刺激①处→ A有反应 ②处电位改变→双向传导
典例8 [2023·湖北荆州期中]下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为了验 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下列实验操作不需要做的是( C )
在 、 之间 在点
在 、 中点
电位
指针
不偏转 向左偏转 不偏转
兴奋的位置
在点 过点
电位
指针
向右偏转 不偏转
续表
B
图1
图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
典例7 将如图所示的有活性的蛙神经—肌肉标本 置于任氏液(接近两栖动物内环境的溶液)中进 行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在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
变小
将两个电极分别放置
(2)若要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神经与肌肉之间单向传递,应该如何操 作?(图中①和②为可选择的刺激位点,实验结论可忽略不写)__在__①__处__给__予__适__宜__的__刺_ _激__,__观__察__灵__敏__电__流__计__是__否__发__生__偏__转__,__肌__肉__是__否__收__缩__;__在__②__处__给__予__适__宜__的__刺__激__,__观__察__灵__ _敏__电__流__计__是__否__发__生__偏__转__。 [解析] 题中给出两个刺激位置,若要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①处给予适 宜的刺激,观察灵敏电流计是否发生偏转,肌肉是否收缩;若要验证兴奋在神经与肌 肉之间单向传递,在②处给予适宜的刺激,观察灵敏电流计是否发生偏转。
【优】动作电位最全PPT资料
*1.离子置换法*
如图:膜去极化
56mV,A为正常海 水中记录总离子电 流,B为用氯化胆 碱溶液代替NaCl后
IK,C为A减B后得 到的INa,这里就
是利用了离子独立 的原则。
*2.逆向电位法*
在电压钳实验中不断改变 Vm , Na+的变化:当 Vm< ENa,内向INa;Vm=ENa, INa=0;Vm>ENa,外向INa。
下蝎这毒个 素补:偿其电作流用就与是海膜葵的电毒流素下的相镜似降像。。相变慢,形成平台。
蝎毒素:其作用与海葵毒素相似。 恢复过程中逐渐降低,延时较长,产生正后电位;
膜兴奋时: PNa>PK,PNa>PCl,此时
gK=ƒ(t,Vm) 钠离子电导在膜静息状态时近似等于零,在动作电位期间钠通道有一个快速的激活和慢速的失活化过程,用药物TTX和ATX可证实这 是两个独立的过程。 根据简化电缆模型:一小片膜的等效电路(3-2),因为Im=∑Iion +IC 令IC=0 得Im=∑Iion此即电压钳技术的原理。 ②根据膜的电缆模型等效电路, 膜总电流为:
4. 依靠膜上纳泵完成排Na+摄K+,维持膜内外离子浓度差, 恢复静息水平。
3.2 离子电流的分离方法
1. 电压钳原理
⑴离⑵逆向电位法 ①阻断钠通道活化的药物
②阻遏钠通道失活化的药物 ⑶药理学方法
③激活钠通道的药物
④阻遏钾通道的药物
3.2.1 电压钳原理
在测量快速兴奋过程中离子电流的变化和分
一.离子电导
3.1 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二.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1. 静息时细胞膜内外存在各种离子的浓度差,而膜对这些 离子的通透性不同,所以维持-70mV的静息电位;
2023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教案
第1课时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自主神经来调节内脏的活动。
2.阐明神经细胞质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
3.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
考点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系统(2)周围神经系统①作用:使中枢神经系统既能感受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又能调节机体各种功能。
②分类2.自主神经(1)概念:自主神经主要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内脏活动。
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的活动不受人的意志控制。
(2)结构特点:自主神经先从中枢发出神经纤维并进入外周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再发出神经纤维抵达相关的效应器。
(3)主要功能①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心率加快,支气管平滑肌舒张,分泌少量黏稠唾液,抑制胃肠运动等。
②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心率减慢,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分泌大量稀薄唾液,促进胃肠运动,使逼尿肌收缩和尿道内括约肌舒张等。
(4)功能特点①很多情况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常常是相互拮抗的。
②有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具有相互协同的作用。
③自主神经调节的活动也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
自主神经的“自主”是相对的。
核心归纳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二、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1.神经细胞: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神经纤维和神经3.神经胶质细胞(1)广泛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
(2)具有支持、保护、修复和营养等作用。
源于选择性必修1 P6图1-1-3:有些神经元轴突很长,这有利于神经元将信息输送到远距离的支配器官;树突多有利于充分接收信息。
考向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某人因意外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
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A.脑干和脊髓B.小脑和脊髓C.小脑和脑干D.只有脊髓答案A解析“植物人”的呼吸和心跳正常且能完成基本(低级)的反射活动,呼吸、心跳中枢位于脑干,脊髓中的神经中枢控制人体的基本(低级)反射活动。
选高中生物第2章微专题之电位变化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
总结:在神经纤维上: 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
针发生 2 次偏转,方向 相反。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
计指针 不 发Leabharlann 偏转。神经调节2、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形成以及离子的运输问题。
神经调节 c点,e点:零电位
学生答案
①②是绝大多数学生的答案。从中推知大部分学生认为A~B中各 位点都是已兴奋的点,且正在恢复静息状态(复极化),B点右侧 邻近的点也已经兴奋了(去极化)。 ③的学生说明已理解教材中动作电位的传导曲线(有超极化现象) ④的同学知道超极化现象,但还是不清楚动作电位怎么发生。
神经调节
(5):如果连点成线构建坐标系,横坐标代表什么? 位移
神经调节
例5.为研究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别用适宜强度的刺激进行如 下实验:①只刺激a神经元,②只刺激b神经元,③先刺激a立即再刺激 b。结果c神经元的电位变化表现分别为曲线甲、乙、丙,下列分析
正确的是( B )
A.刺激a神经元,c神经元产生电位变化,属于反射 B.由图可推知,突触2释放的递质起抑制作用 C.适宜强度刺激b神经元,b神经元不会产生电位变化 D.若c神经元接受神经递质刺激能够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则c为垂体
ab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此时K+外流(协助扩散)
bd段:动作电位,外负 内正;此时Na+内流(协 助扩散)
de段:静息电 位恢复过程, 主要K+外流 (协助扩散)
fg段:静息电 位恢复后,吸 K+排Na+, (主动运输)
神经调节
在实验条件下,刺激神经纤维除端点外的任何一点,所产 生的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向两端同时传递,由于传递的双 向性,在受刺激的整个神经元均可测到电位变化。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复习资料之动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复习资料之动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第一天生物之动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下面是对生物中动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知识的讲解内容学习。
动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1)动作电位:细胞膜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可用上述微电极插入细胞内测量记录下来。
在测出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予神经纤维一个有效刺激,此时在示波器屏幕上即显示出一个动作电位(如右图所示)。
动作电位包括一个上升相和一个下降相,上升相表示膜的去极化过程,此时膜内原有的负电位迅速消失,并进而变为正电位,即由-70~-90mv变为+20~+40mv,出现膜两侧电位倒转(外负内正),整个膜电位变化的幅度可达90~130mv。
其超出零电位的部分称为超射。
下降相代表膜的复极化过程,是膜内电位从上升相顶端下降到静息电位水平的过程。
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主要部分由于幅度大、时程短(不到2ms),电位波形呈尖峰形,称为峰电位(spikepotential)。
在峰电位完全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之前,膜两侧还有微小的连续缓慢的电变化,称为后电位。
从细胞的生物电角度来看,动作电位与兴奋两者是同义语,而兴奋性是指细胞或组织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动作电位一旦产生,细胞的兴奋性也相应发生一系列改变。
从时程上来说,峰电位相当于细胞的绝对不应期;后电位的前段相当于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后电位的后段相当于低常期(如下图所示)。
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兴奋性也就恢复正常。
(2)动作电位的产生原因及产生原理:刺激细胞膜后,首先是该部分细胞膜上的少量Na+通道打开,膜对Na+的通透性略有增加,少量Na+从膜中流出进入膜中,减少膜内外的电位差,称为局部去极化或局部电位,局部电位不能传递很远。
然而,当Na+内流将膜内的负电位降低到某一临界值时,受刺激部分膜上的所有Na+通道都被打开,导致膜对Na+的渗透率突然增加,因此膜外的Na+浓度差和电位差迅速流动,导致潜在行动的爆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作电位微专题复习
教学反思:动作电位有关的知识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进一步进行微专题复习。
1.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1)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使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顺浓度梯度及电位差内流,使膜去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2)Na+通道失活,而K+通道开放,K+外流,复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
2.动作电位的测量
静息电位常见的测定方式是将电流表的两个电极一个放在神经纤维的外侧,另一个放在神经纤维的内侧,由于内外两侧存在电势差,因此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
在一个神经纤维上的测定:是指将电流表的两个电极放在同一个神经纤维的外侧(A处和B 处),来测定两个电极处是否有电位差。
3.动作电位产生的影响因素
主要是Na+的平衡电位,此外,其它离子如Ca2+和Cl-,离子通道阻断剂,细胞的代谢等因素。
4.动作电位的传导
动作电位的传导实际上就是兴奋膜向前移动的过程。
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的轴突与周围静息膜之间都可以产生局部电流,因此可以向两个方向传导,被称之为动作电位的双向传导。
动作电位在传导过程中是不衰减的,其原因在于动作电位在传导时,实际上是去极化区域的移动和动作电位的逐次产生,每次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都接近于钠离子的平衡电位,可见其传导距离与幅度是不相关的,因此动作电位幅度不会因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极快,但不同的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变化很大。
例如,人体的一些较粗的有髓纤维传导速度可达100m/s,而某些较细的无髓纤维的传导速度甚至低于1m/s。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
电流速度为什么就和光速相等
电流是以电场的方式传递的,就是光速.但导线中电子的速度却是很慢的.
在金属导线中,电能的传输速度是每秒三十万公里,与光速同,而我们在大型直线加速器中只能把电子加速到接近光速,其质量已达电子静止质量的四万倍以上,消耗的能量够一座小城镇的用量.从重力场理论中知道,光速是光能传导速度,是能量空间的调整速度,电流速度就是电能传导速度.
“电”的传播过程大致是这样的:电路接通以前,金属导线中虽然各处都有自由电子,但导线内并无电场,整个导线处于静电平衡状态,自由电子只做无规则的热运动而没有定向运动,当然导线中也没有电流.当电路一接通,电场就会把场源变化的信息,以大约光速的速度传播出去,使电路各处的导线中迅速建立起电场,电场推动当地的自由电子做漂移运动,形成电流.那种认为开关接通后,自由电子从电源出发,以漂移速度定向运动,到达电灯之后,灯才能亮,完全是一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