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管理规范流程_V1.0
-测试管理规范流程
测试工作流程规范版本记录:目录1编写目的 (3)2测试团队构成 (3)2.1组织结构 (3)2.2测试组职能 (3)2.3职责划分 (4)3测试流程及规范 (6)3.1测试流程图 (6)3.1.1完整开发和测试流程图 (6)3.1.2 测试流程 (7)3.2测试启动阶段 (7)3.2.1 测试工作启动 (7)3.2.2 需求分析 (8)3.2.3测试设计阶段 (9)3.4实施测试阶段 (11)3.4.1实施阶段工作流程图 (12)3.4.2实施测试阶段 (12)3.4.3提交阶段性报告 (14)3.4.4 回归测试 (15)3.5总结阶段 (16)3.5.1测试归档 (16)3.5.2测试工作总结 (17)3.6缺陷跟踪 (17)4发布标准 (18)5争议处理 (19)6标准文档 (19)1编写目的本文档是测试团队的日常工作规范,主要侧重测试工作流程的实施和控制,明确软件工程各阶段测试团队应参与和完成的工作。
并且对于测试团队中关于测试组架构、职能及成员职责进行必要的说明。
通过建立规范的测试流程、测试团队组织架构,同时明确测试小组任务、目标和各小组成员的具体职责,对部门测试工作的正常开展起到规范的指导作用。
2测试团队构成图 12.2测试组职能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测试团队主要肩负着如下责任:在项目的前期、需求文档确立基线前对文档进行测试,从用户体验和测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针对测试需求进行相关测试技术的研究。
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编写合理的测试计划,并与项目整体计划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编写高效、覆盖率高的测试用例,充分保证测试的完整性和可执行性。
认真仔细地实施测试工作,内容包括功能性测试,文档测试,兼容性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并提交各阶段测试报告供项目组参考。
进行缺陷跟踪与分析。
对测试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完善和优化测试流程,提高和改进测试方法和技术。
2.3职责划分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个团队成员可能会同时承担多个角色。
文件管理标准V1.0
文件管理标准一、目的为了确保公司相关文件为现行有效版本,能供相关人员共同、持续使用。
所涉及记录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符合追溯等要求。
特制定此控制程序。
二、范围本制度主要适用于本公司制定的标准规范类文件、记录类文件,及外来文件。
三、职责3.1总经理:负责批准发布公司制定的所有文件及记录表格。
3.2综合管理部:所有文件的归档保存,文件发布格式的最终矫正,及所有文件的发布。
3.3制造部(品质):3.3.1负责规范公司业务活动中涉及的过程的文件的制订、修订等。
3.3.2负责各部门记录文件格式的统一及归档。
3.3.3负责对现有体系文件定期检查、评审和更新。
3.4各部门:3.4.1负责人负责在文件拟定阶段提供制定、评审意见。
及文件发布后的执行监督。
3.4.2负责人负责本部门业务过程中涉及的记录表单的制定及执行监督3.4.3记录填写人员负责填写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性。
四、定义4.1受控文件:规范公司业务活动中涉及的过程的规范性文件,规范部门内业务操作流程或方法的制度文件、与产品相关的技术类文件(包括图纸、组装图、源代码、封装代码、工艺流程文件、检验标准等),外来文件(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国家/行业标准,供应商名录等)。
4.2非受控文件:如行政任命、事务性通知,因检查或评审向上级或客户提供的文件。
五、流程图5.1程序控制文件编写流程图各部门 制造部(品质)综合管理部总经理5.2部门规范、管理办法,作业指导,技术类文件编写流程图各部门综合管理部总经理5.3记录文件编写流程各部门制造部(品质) 综合管理部六、作业内容 6.1文件分类文件编制发起通过不通过 不通过无异议实际情况沟通文件初稿编写文件编制文件审核件 文件初稿确认文件修改 文件发布流程 文件发布 文件检查更新文件归档文件审批件通过文件发布流程 文件审核件文件审批件文件发放 文件归档文件检查更新 通过不通过不通过通过记录编制文件格式统一记录使用 分职能整理 记录归档记录维护文件使用 文件使用6.1.1程序控制文件:因公司业务活动中涉及的过程应遵守的途径和方法而编制的文件,例如:与顾客有关的过程、设计与开发过程、采购过程、检验过程、生产过程、服务过程等。
测试验收管理制度
测试验收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和加强测试验收工作,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评审与准备1. 项目验收前,项目经理应组织项目团队对项目进行全面自查,确保项目已完成所有阶段的工作并满足验收标准。
2. 项目团队应准备好所有相关文档、报告和数据,并对其进行审查和审核,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验收委员会的组建和职责1. 项目经理应根据项目的规模和特点组建验收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应包括项目团队成员、外部专家和项目相关部门的代表。
2. 验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对项目的进度、成果和质量进行评估,对项目团队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最终确定项目是否通过验收。
四、验收标准和流程1. 项目方应在项目启动阶段明确验收标准,确保验收的公平、合理和客观。
2. 验收流程包括验收申请、文件准备、委员会评审、验收结果评定和验收报告的撰写等环节,各个环节的工作应有明确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五、测试验收的内容1. 验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的实施进度、成果质量、资源使用情况、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评估。
2. 鉴于项目类型的不同,验收内容也应有所差异,例如,对于软件项目,验收内容应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方面的评估。
六、验收结果的判定1. 验收委员会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验收标准,对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最终确定验收结论。
2. 验收结论分为通过、通过但有条件、不通过等情况,对于不通过的项目,应明确不合格的原因和相关处理措施。
七、验收报告的编制和备案1. 项目团队应根据验收结果编写验收报告,并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和总结。
2. 验收报告应在项目完成后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并进行备案,以便日后查阅和借鉴。
八、验收后的跟踪和总结1. 项目团队应根据验收结果及时对项目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整改和改进,并对改进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
2. 项目团队应及时总结项目验收的经验和教训,为以后的项目提供借鉴和指导。
九、附则1. 对于新型项目或特殊项目,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特殊的验收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测试管理规范
信息系统测试管理规范修订记录目录1. 引言 (1)1.1.目的 (1)1.2.范围 (1)1.3.参考 (1)1.4.术语 (1)2. 测试项目范围管理 (1)2.1.管理目的 (1)2.2.活动定义 (2)2.3.角色和职责 (3)2.4.管理文档 (4)3. 测试项目规划管理 (5)3.3.管理目的 (5)3.4.活动定义 (5)3.5.角色和职责 (8)3.6.管理文档 (8)4. 测试缺陷管理 (9)4.1.管理目的 (9)4.2.活动定义 (9)4.3.角色和职责 (10)4.4.工作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流程描述 (11)4.7.退出条件 (11)4.8.缺陷属性 (12)4.8.1. 缺陷属性字段解释说明 (12)4.8.2. 缺陷状态定义 (13)4.8.3. 缺陷严重等级 (14)4.8.4. 缺陷优先级 (18)4.8.5. 缺陷来源 (18)4.8.6. 缺陷发现阶段 (19)4.9.管理文档 (19)5. 问题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管理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活动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测试工作流程规范
软件测试工作流程规范V1.0xxxxx有限公司2017年4月20日修订历史记录目录1.目的 (4)2.工作范围 (4)3.工作职责 (4)4.测试流程 (4)5.测试准备 (6)5.1测试计划 (6)5.2测试用例 (6)5.2.1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7)5.2.2测试用例操作步骤 (7)5.2.3测试用例选择准则 (7)5.3测试环境 (7)5.4测试数据准备 (7)6.测试执行 (7)6.1测试准入条件 (7)6.2项目测试阶段 (7)6.3测试退出标准 (7)6.4测试变更 (8)7.缺陷管理 (8)7.1BUG管理流程 (8)7.2BUG状态 (8)7.3BUG解决方案 (9)7.4BUG优先级 (9)7.5BUG严重等级 (9)7.6BUG书写规范 (10)7.6.1测试人员BUG提交 (10)7.6.2开发人员BUG解决 (11)8.标准文档 (11)1. 目的通过规范公司测试流程,确保测试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以验证软件产品的质量满足用户的需求。
测试作为质量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运行测试用例找出软件中潜在的各种缺陷,通过协助开发人员修正缺陷来提高软件质量,回避软件发布后由于潜在的软件缺陷和错误造成的隐患和降低质量成本。
通过测试管理为产品与过程改进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起到缺陷预防的作用。
本过程的方针:➢实施测试策划活动➢根据测试策划所规定的要求编写测试需求与用例,实施相关的测试活动➢管理测试活动中发现的产品缺陷2. 工作范围测试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任务:1)参与评估软件需求,编写测试需求;2)根据用户需求,编写软件测试用例;3)在开发人员完成单元测试后,进行模块测试,以期尽早发现bug;4)根据软件测试用例,执行集成测试,寻找尽可能多的bug;5)对bug进行追踪与分析,保证bug及时得到修复;6)对软件性能进行衡量,并进行测试总结,提交软件测试报告书。
3. 工作职责4. 测试流程●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由产品人员制定,细化每一个功能的细节,每一个按钮的位置,对于稍大或复杂一点的需求都进行建模。
(完整版)项目测试规范
3.1.5 设计测试用例 在需求分析文档确立基线以后, 测试组需要针对项目的测试需求编写测试用例,
3.1.1 成立测试团队 .......................................................................................................... 5 3.1.2 测试预通知 .............................................................................................................. 5 3.1.3 召开测试启动会议 .................................................................................................. 5 3.1.4 编写测试计划文档 .................................................................................................. 6 3.1.5 设计测试用例 .......................................................................................................... 6 3.2 实施测试阶段 ..................................................................................................................... 7 3.2.1 实施测试用例 .......................................................................................................... 7 3.2.2 提交报告 .................................................................................................................. 7 3.2.3 回归测试 .................................................................................................................. 8 3.3 总结阶段 ............................................................................................................................. 8 3.3.1 编写测试报告 .......................................................................................................... 8 3.3.2 测试工作总结 .......................................................................................................... 9 3.3.3 测试验收 .................................................................................................................. 9 3.3.4 测试归档 ................................................................................................................ 10 3.4 缺陷跟踪 ........................................................................................................................... 10 4 缺陷类型定义 .............................................................................................................................. 11 5 测试标准 ...................................................................................................................................... 12 6 争议处理 ...................................................................................................................................... 12 7 标准文档 ...................................................................................................................................... 12
性能测试需求管理规范
性能测试需求标准规范目录1. 目的与意义 (2)1.1 现状与问题分析 (2)1.2规范的意义 (3)1.3适用范围与更新 (3)2. 性能测试概述 (3)2.1性能测试基本概念 (3)2.2性能测试目的 (3)3. 性能测试需求提取 (4)3.1性能测试需求模板 (4)3.2性能测试术语与指标详解 (4)3.3性能测试点选取原则 (4)3.3.1基本原则 (4)3.3.2性能数据来源 (4)3.3.3负面清单 (5)3.3.4通用测试点 (6)3.3.5必测点 (6)3.3.6 选测点 (6)3.4性能测试需求提出 (6)3.5性能测试需求评审 (7)3.6性能测试用例覆盖 (7)4. 性能测试指标要求 (8)4.1 通行标准 (8)4.2服务器配置 (8)4.3项目适用标准说明 (8)5. 开发规范项 (9)5.1开发须提出的性能需求 (9)5.2开发自查 (9)5.3开发约束项 (9)5.3.1 Web前端性能规范项 (9)5.3.2 数据库性能规范项 (10)5.4代码架构 (10)6. 其他 (10)1. 目的与意义1.1现状与问题分析公司对教育线产品,除demo运维型项目外??(智慧校园(基教)集成测试运维项目v1.1 ,运维/补丁,项目升级性能测试;),要求全部覆盖性能测试,目前在执行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性能测试需求应由产品经理提出,但目前有些产品经理可能不太了解性能测试,不知道怎么分析并发业务场景和计算并发数,不知道性能测试指标的意义,在立项时不能给出合理充分和有效的需求;开发人员对系统性能意识比较淡漠,开发过程中忽视代码的性能,调优阶段不太了解调优方法,不知从何下手,花费很多时间尝试但效果不佳,导致多次调优,也有出现越调越差的情况。
开始出现开发人员在性能测试不通过时,要求产品经理降低或取消性能需求以求按时结项的情况,导致性能测试形同虚设。
1.2规范的意义针对现在性能测试中的主要问题,经黄文总决策,决定制定性能测试需求标准规范,对性能测试需求提出与实现过程进行阐述与规范。
中国移动核心网NFV试点OMC功能通用技术测试规范-v1.0.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核心网N F V试点O M C功能通用技术测试规范General Test Specification for CMCC OMC Function of Core Networkin NFV Experimental Network版本号:V1.0.0╳╳╳╳-╳╳-╳╳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次目次 (I)1 范围 (5)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5)3.1 术语和定义 (5)3.2 缩略语 (5)4 系统管理功能 (6)4.1 系统管理规模 (6)4.2 界面友好 (6)4.3 在线帮助 (7)4.4 界面锁定和激活 (7)4.5 OMC系统维护 (8)4.6 OMC/网元稳定性事件列表 (9)4.7 OMC/网元稳定性统计报告 (10)4.8 OMC软件管理 (10)4.9 系统高可用性 (11)4.10 系统备份 (11)4.11 系统可扩展性 (12)4.12 系统架构 (12)4.13 OMC操作管理运维方式要求 (13)5 故障管理 (13)5.1 告警信息字段 (13)5.2 告警状态 (15)5.3 告警级别 (16)5.4 告警呈现 (16)5.5 告警显示过滤 (17)5.6 活动告警查询显示 (18)5.7 告警自动同步 (18)5.8 告警手动同步 (19)5.9 告警定时同步 (19)5.10 历史告警查询显示 (19)5.11 历史告警存储时间 (20)5.12 告警前转支持接口 (20)5.13 告警视图 (21)5.14 告警清除 (21)5.15 告警确认和取消告警确认 (22)5.16 网元的健康状态检查 (22)6 配置管理 (23)6.1 系统可管理的OMC网元对象 (23)6.3 删除网元 (24)6.4 修改网元 (24)6.5 导出网元 (25)6.6 导入网元 (25)6.7 网元软件管理 (25)6.8 配置数据的查询和导出 (26)6.9 配置数据的同步 (26)6.10 配置数据下载和激活 (27)6.11 配置数据的回卷 (27)6.12 系统可管理的核心网网元对象 (28)6.13 OMC和MANO对VNF操作冲突规避 (28)6.14 License管理 (29)7 性能管理 (29)7.1 测量任务的定义 (29)7.2 测量任务的查询 (30)7.3 测量任务的修改 (30)7.4 测量任务的删除 (31)7.5 测量任务的激活 (31)7.6 测量任务的挂起 (32)7.7 性能数据的采集 (32)7.8 性能测量数据的存储 (32)7.9 性能测量数据的补采 (33)7.10 性能测量数据的查询 (33)7.11 性能测量数据的完整率 (34)7.12 OMC北向接口文件保存 (34)7.13 OMC北向接口压缩合并 (35)7.14 性能门限创建 (35)7.15 性能门限查询 (36)7.16 性能门限修改 (36)7.17 性能门限删除 (36)7.18 性能门限的挂起与恢复 (37)7.19 自定义指标的创建 (37)7.20 自定义指标的查询、修改 (38)7.21 自定义指标的删除 (38)7.22 对象模板的创建 (38)7.23 对象模板的查询、修改 (39)7.24 对象模板的删除 (39)7.25 自定义测量数据采集 (40)7.26 自定义测量数据存储 (40)7.27 自定义测量数据查询 (40)7.28 自定义性能测量数据监视 (41)7.29 OMC北向接口性能测量数据时延 (41)7.30 OMC北向接口性能测量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42)8 拓扑管理 (42)8.2 状态显示 (43)8.3 告警概现 (44)8.4 性能测量数据显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研发中心管理流程和规范_V1.0
未经允许,文档内容不可全部或者部份发表、复制、使用于任何目的。
作者/参预者修订说明章节号审核者版本日期CAD M1. 目的 (1)2. 合用范围 (1)3. 研发中心组织结构 (1)3.1. 研发中心架构 (1)3.2. 组织结构 (1)3.3. 部门岗位 (3)4. 岗位职责 (4)4.1. 软件部主管岗位职责 (4)4.2. 硬件部主管岗位职责 (4)4.3. 机械结构部主管岗位职责 (5)4.4. 质量部主管岗位职责 (6)4.5. 系统方案部主管岗位职责 (7)4.6. 产品经理(项目经理)岗位职责 (8)5. 项目管理规范 (9)5.1. 项目流程概述 (9)5.2. 项目来源 (10)5.3. 立项 (10)5.4. 设计 (11)5.5. 实现 (11)5.6. 测试 (12)5.7. 发布 (12)5.8. 生产 (13)5.9. 实施细则 (13)6. 资料管理规范 (13)6.1. 日常资料备份 (13)6.2. 资料归档 (14)6.3. 资料安全管理 (14)6.4. 资料服务器管理 (14)6.4.1. 管理方式 (14)6.4.2. 资料目录 (15)6.4.3. 管理权限 (17)7. 例会及报告制度 (17)7.1. 项目例会 (17)7.2. 部门例会 (17)7.3. 个人周报 (17)7.4. 项目周报 (18)8. 员工入职管理流程 (18)8.1. 新员工入职要求 (18)8.2. 新员工入职流程 (18)9. 员工离职管理流程 (19)10. 办公用品使用规范 (19)10.1. 办公用品分类 (19)10.2. 办公用品使用规定 (19)11. 办公场所行为准则 (19)12. 附则 (20)为加强对研发中心的管理、提高研发工作效率、明确研发中心职能及规范开辟工作,特制定本规定。
本文件合用于研发中心全体人员。
研发中心软件开辟部硬件开辟部机械结构部质量管理部系统方案部研发中心采用“平衡矩阵型组织结构”组织项目研发活动。
测试用例规范
测试⽤例规范版本号撰写⼈撰写时间备注v1.0.0⼤帅2021年2⽉01⽇创建⽂档1.⽬的统⼀⽤例编写的规范,为测试⼈员提供测试⽤例编写的指导,提⾼编写的测试⽤例的可读性,可执⾏性、合理性。
为测试执⾏⼈员更好执⾏测试,提⾼测试效率,最终提⾼公司整个产品的质量。
2.范围适⽤于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测试⽤例的编写,现在编写⽤例的辅助⼯具为禅道。
3.术语解释集成测试:集成测试是在软件系统集成过程中所进⾏的测试,其主要⽬的是检查软件单位之间的接⼝是否正确。
系统测试:系统测试是对已经集成好的软件系统进⾏彻底的测试,以验证软件系统的正确性和性能等满⾜其规约所指定的要求,检查软件的⾏为和输出是否正确并⾮⼀项简单的任务,它被称为测试的“先知者问题”。
4.测试⽤例原则4.1 系统性对于系统业务流程要能够完整说明整个系统的业务需求、系统由⼏个⼦系统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模块业务流程要能够说明清楚⼦系统内部功能、重要功能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4.2 连贯性对于系统业务流程来说,各个⼦系统之间是如何连接在⼀起,如果需要接⼝,各个⼦系统之间是否有正确的接⼝;如果是依靠页⾯链接,页⾯链接是否正确;对于模块业务流程来说,同级模块以及上下级模块是如何构成⼀个⼦系统,其内部功能接⼝是否连贯;4.3 全⾯性应尽可能覆盖程序的各种路径;应尽可能覆盖系统的各个业务;应考虑存在跨年、跨⽉的数据;⼤量数据并发测试的准备;4.4 正确性输⼊界⾯后的数据应与测试⽂档所记录的数据⼀致;预期结果应与测试数据发⽣的业务吻合;4.5 符合正常业务惯例测试数据应符合⽤户实际业务流程⼯作;兼顾各种业务变化的可能;要符合当前业务⾏业法律,法规;4.6 仿真性⼈名、地名、电话号码等应具有模拟功能,符合⼀般的命名惯例;不允许出现与知名⼈⼠、⼩说中⼈物名等雷同情况;4.7 可操作性测试⽤例中应写清测试的操作步骤,不同的操作步骤相对应的操作结果;5.测试⽤例主要元素标准规范中包含的主要元素如下:测试名称(Name)Test:测试⽤例编号和测试⽤例名称;创建⽇期(Creation Date):测试⽤例创建时间;设计⼈员(Designer):测试⽤例设计⼈员;状态(State):测试⽤例状态;描述(Descrīption):测试⽤例详细描述;步骤名称(Step Name):测试步骤名称;步骤描述(Step Descrīption):测试步骤详细描述;预期结果(Expected Result):测试预期结果;6.测试⽤例编写规范对于每个功能,从类型1⾄类型N依次撰写相应⽤例;对于不满⾜要求的⾮常规类型,可以不写相应的⽤例;对于边界、空值、格式错误、溢出这⼏个类型,⼀个功能如有多个数据项测试类型相同,则可以放在⼀个⽤例⾥;测试⽤例均为最⼩的⽤例覆盖要求;对于没有提及的⽤例类型,视业务需求情况,撰写相应⽤例;在测试过程中,输⼊数据可在测试⽤例规定的范围内做⼀定变化;6.1 常规的测试⽤例对于⼀个功能⼀个模块(页⾯),每个数据项输⼊或选中典型的取值,⽣成⼀个⽤例;对于⼀个功能多个模块(页⾯),多个模块(页⾯)⼀起⽣成⼀个⽤例;对于多个功能⼀个模块(页⾯),每个功能⽣成⼀个⽤例;每个功能操作需覆盖,如删除对话框点击确定、取消分别⽣成2个⽤例步骤;输⼊框测试,在允许范围内尽可能覆盖多的字符类别,如中⽂、英⽂、数字等;对于每个功能点,必须通过⼀组(⼀个或多个)⽤例满⾜其业务覆盖:对于某条记录的每个状态,对于能进⾏的每个操作,都⽣成⼀个⽤例(即对业务功能流程中的每个⾓⾊,每个功能操作,⽣成⼀个⽤例);6.2 初始化的测试⽤例进⼊功能模块(页⾯)后,某些控件会初始化填⼊数据,⽣成⼀个⽤例确保所有的初始数据正确6.3 边界的测试⽤例每个数据项,⽣成⼀个边界⽤例(含最⼤、最⼩两个边界值);字符串数据以字符串长度为计量单位;布尔值数据的所有取值都需测试;多个复选框⼀组时,需测同时都被选中及都不被选中;下拉菜单、列表框、单选按钮组为最⼤、最⼩的2个取值;6.4 空值的测试⽤例对于每个必填数据项,都⽣成⼀个⽤例(不提供空值的除外,⽐如⽆空值的下拉框、有缺省值的单选按钮组),则预期结果提⽰该数据项为空;6.5 格式错误的测试⽤例对于输⼊框数据项,都⽣成⼀个⽤例,预期结果提⽰该数据项格式错误:⽇期输⼊框数字输⼊框字符串输⼊框:Email、邮编、⽤户名等带格式要求的6.6 溢出的测试⽤例对于输⼊框数据项,都⽣成⼀个取值范围外的测试⽤例,预期结果提⽰该数据项超出范围⽇期输⼊框:范围的⽇期输⼊框,需添加上边界⽇期⼩于下边界⽇期的⽤例;数字输⼊框(如‘⾦额’⼀般为正整数,填⼊⼀个负数);字符串输⼊框:超出规定长度的字符串;6.7 关联的测试⽤例对于相互关联的两个或多个数据项,⽣成⼀个⽤例,确保当⼀个数据项改变时,其他数据项的变化正确;6.8 唯⼀值的测试⽤例某些业务的数据字段要求是唯⼀的,⽣成⼀或两个⽤例(新建、编辑),使得输⼊数据与原有数据在该字段重复,预期结果为页⾯返回该数据已存在的提⽰;6.9 权限不⾜的测试⽤例对于功能模块,⽣成⼀个⽤例,以没有权限的⽤户⾝份访问,预期结果为提⽰权限不⾜;6.10 ⾓⾊权限的测试⽤例业务功能流程涉及⼀到多个⾓⾊,对于每个⾓⾊,都⽣成⼀个⽤例,预期结果为⽤户以这个⾓⾊登陆时,他仅能执⾏权限允许的操作;7.测试⽤例编写细则7.1 测试⽤例命名规则由于项⽬的实际需求和测试的⼯作需要,分以下⼏个等级来规范测试⽤例的命名:⼀级⽬录使⽤各项⽬的顶级菜单名称来命名,如维护、业务、查询三⼤类;⼆级⽬录使⽤顶级菜单下的⼆级菜单名称类命名,⽤户可根据名字判别该⽤例是测试哪个模块的;各⽤例根据各⽤例的功能来命名,尽量做到简洁明了。
移动网网络管理OMC系统功能测试规范V1.0.2r-0726讲解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G S M/T D-S C D M A/T D-L T EO M C系统功能测试规范China Mobile OMC System Function Test Specificationfor GSM/TD-SCDMA/TD-LTE版本号:V1.0.3╳╳╳╳-╳╳-╳╳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次目次 (I)1 范围 (6)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6)3.1 术语和定义 (6)3.2 缩略语 (6)4 系统管理功能 (6)4.1 界面友好 (6)4.2 在线帮助 (7)4.3 界面锁定和激活 (7)4.4 OMC系统维护 (8)4.5 OMC/网元稳定性事件列表 (8)4.6 OMC/网元稳定性统计报告 (9)4.7 OMC软件管理 (10)4.8 系统高可用性(可选) (11)4.9 系统备份 (11)4.10 系统可扩展性 (11)5 故障管理 (12)5.1 告警信息字段 (12)5.2 告警状态 (13)5.3 告警级别 (14)5.4 告警呈现 (14)5.5 告警显示过滤 (15)5.6 活动告警查询显示 (15)5.7 告警自动同步 (16)5.8 告警手动同步 (16)5.9 告警定时同步 (16)5.10 历史告警查询显示 (17)5.11 历史告警存储时间 (17)5.12 告警前转支持接口 (18)5.13 告警视图 (18)6 配置管理 (20)6.1 系统可管理的OMC网元对象 (20)6.2 创建网元 (20)6.3 删除网元 (21)6.4 修改网元 (21)6.5 导出网元 (22)6.6 导入网元 (22)6.7 网元软件管理 (22)6.8 配置数据的查询 (23)6.9 配置数据的同步 (23)6.10 配置数据下载和激活 (24)6.11 配置数据的回卷 (24)6.12 配置数据的比较 (24)6.13 系统可管理的网元割接工具对象 (25)6.14 系统可管理的无线网网元对象 (25)6.15 系统可管理的核心网网元对象 (26)6.16 网元资源状态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子产品产品质量控制流程图v1.0
生产部/工 程部/品质
部
品质异常联络 单
V
V
V
生产日报表
V
检测
1次 /2hrs
生产部/工 程部/品质
部
NG 23 24 25 26 27 28
老化
半成品
老化工作 台
a.作业手法
适配 器检
验
b.组装治具 电流电压
适配器
表 c.物料规格
a.作业手法 b.组装治具 压指 半成品 压指示赛 c.物料规格 示赛 指示塞 治具
VV VV
生产部/工 程部/品质
部
V
品质异常联络 单
V
V
适配 外罩
外罩
清洁 干燥
/
a.作业手法
1、产品_SOP。
VV
生产日报表 V V V
b.组装治具 / c.物料规格
2、IPQC_SIP。
3、外罩与底座适配间隙、 错位应符合要求。
4、外罩拿取应顺畅,应无 紧凑。
V
QC检查表
V
1次 IPQC巡检报 目测 /2hrs 表
2、IPQC_SIP。 3、老化1小时。 4、老化前后功能测试。
1、适配器检验_SOP。
V
2、IPQC_SIP。
3、带载输出电压是否符合 要求。
4、敲击适配器3-5次检查内 部是否有异物。
1、产品_SOP。
V
2、IPQC_SIP。
3、检查指示赛是否压到 位,应无脱落、表面破损脏 污等。
V
QC检查表
V
V
扭力 计
目测
1次 /2hrs
IPQC巡检报 表
VV
生产部/工 程部/品质
部
。
4、检查DC座应无变形、破 损、发黑等不良。
01.银联芯片卡嵌入式软件安全测试送检指南v1.0
01.银联芯⽚卡嵌⼊式软件安全测试送检指南v1.0银联芯⽚卡嵌⼊式软件安全测试送检指南v1.0银⾏卡检测中⼼2011年7⽉⽬次前⾔ (3)⼀依据标准 (4)⼆送检要求 (4)1. 卡⽚要求 (4)2. 测试需要提交的⽂档资料 (4)3. 随机数相关要求 (5)三技术要求 (5)1. 安全审计 (5)2. 数据空间暴⼒破解 (6)3. 密钥功能 (6)4. 数据传输保护 (6)5. 数据访问控制 (6)6. 环境压⼒ (6)7. ⽂件结构控制 (7)8. 错误注⼊ (7)9. 信息泄露 (7)10. 评估对象ID (7)11. 初始状态 (8)12. ⽣命周期功能 (8)13. 逻辑保护 (8)14. 多应⽤ (8)15. 物理防护 (8)16. 重放 (9)17. 安全通讯 (9)18. 启动序列 (9)19. 多次重复操作 (9)附录1 ⽣命周期 (10)修改记录及说明 (11)前⾔本检测指南以《中国银联芯⽚安全规范第⼆部分:嵌⼊式软件规范》为基础,根据相关规范的要求,对中国银联芯⽚安全中嵌⼊式软件的安全要求做出了规定,包括安全审计、数据空间暴⼒破解、密钥功能、数据传输保护等内容。
本指南的起草单位:银⾏卡检测中⼼。
银联芯⽚卡嵌⼊式软件安全测试送检指南⼀依据标准《中国银联芯⽚安全规范第⼆部分:嵌⼊式软件规范》⼆送检要求1.卡⽚要求(1) IC卡30张(2)各⽣命周期的样卡各5张,共7个⽣命周期,具体参见附录12.测试需要提交的⽂档资料(1)卡⽚个⼈化说明(2)芯⽚安全测试报告(银⾏卡检测中⼼出具的芯⽚安全报告或者国际CC相关的芯⽚安全报告)(3)设计⽂档及源代码(4)指令集说明IC卡⽀持的指令列表IC卡⽀持的各条指令参数、⽤途及返回状态码(5)防攻击机制说明IC卡芯⽚硬件提供的防攻击机制,详细说明⼯作过程、原理及有效性IC卡软件所采⽤的防攻击机制,详细说明⼯作过程、原理及有效性(6)完整填写的《客户调查问卷》(7)其它⽂档材料○1安全⽬标⽂档:介绍:a.评估对象标识;b.评估对象总体概述:应描述评估对象的类型,所需要的硬件/软件/固件,评估对象的使⽤和主要安全特性;c.评估对象详细描述包括物理部分和逻辑部分,包括评估对象是开放架构还是封闭架构,包含⼏个应⽤,如果是开放平台是否可以继续装载新的应⽤等;安全问题定义:评估对象所能探测到的问题;评估对象安全说明:如何达到客户调查问卷的所有安全要求,对照客户调查问卷中的问题加以说明,并详细说明相关安全机制实现的具体描述所对应的开发⽂档的章节。
版本控制规范V1.0.1
Release版(正式发布版本):对外公开发布的正式版本。
2.1.1
上线版本采用统一的命名方式:项目名称(产品英文缩写_子项目英文名)+“主版本号.子版本号.修正版本号”的形式。
增加或删减较小的或次要的功能模块
在某个或几个现有功能模块中添加新功能
模块间处理流程的变更
小升级
现有产品功能改进,局部修改
Bug修改
2.1.4
2.1.
1,Beta标识测试版(包含公测版与内测版,可以使用产品名称+“主版本号.子版本号.修正版本号”+Beta形式。
2,若由于各种因素,需要维持线上版本号不变的,可以维持版本号不变,但必须使用patch+顺序号(三位数字,初始值为001)作为后缀,且说明原因,同时需要征得产品和运维负责人员的同意。
测试环境的版本可采用四位版本号,以便区分测试的轮次,即项目名称(产品英文缩写_子项目英文名)+“主版本号.子版本号.修正版本号.顺序号”。
数据库文件的版本命名规则为:项目名称(产品英文缩写_子项目英文名)+模块名称+“主版本号.子版本号.修正版本号.顺序号”,版本号与测试版本包的版本号必须保持一致。
注意,项目名称的系统名与子系统名之间采用的是下划线。
2.1.2
内部版本
标签
第一位
第二位
第三位
顺序号
取值
V
1-99
0-99
0-99
1-99
说明
version
首位表示非常重要升级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PTN测试 规范(试行版V1.0)_hw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PTN厂验测试规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广东分公司二零一零年五月目录第一章系统性能测试及功能检查 ................................................................................................ - 1 -第一节以太网功能测试 . (1)1.1.1 最小帧长度测试 .............................................................................................................. - 1 -1.1.2 最大帧长度测试 .............................................................................................................. - 2 -1.1.3异常帧检测....................................................................................................................... - 3 -1.1.4以太网帧格式测试 ........................................................................................................... - 4 -1.1.5统计计数(RMON)....................................................................................................... - 5 -1.1.6吞吐量............................................................................................................................... - 6 -1.1.7时延................................................................................................................................... - 7 -1.1.8过载丢包率....................................................................................................................... - 8 -1.1.9背靠背............................................................................................................................. - 10 -1.1.10 长期丢包率.................................................................................................................. - 11 -第二节业务承载能力测试 . (12)1.2.1 CESoPSN的CES业务测试........................................................................................ - 12 -1.2.2 SAToP的CES业务测试 ............................................................................................. - 14 -1.2.3 不同报文装载时间的CES业务时延测试 .................................................................. - 15 -1.2.4 不同抖动缓冲时间的CES业务时延测试 .................................................................. - 16 -1.2.5 CES业务通断测试........................................................................................................ - 17 -1.2.6 E-LINE业务创建测试 ................................................................................................... - 19 -1.2.7 E-LINE业务通断测试 ................................................................................................... - 21 -1.2.8 Raw和Tag模式测试 ................................................................................................... - 23 -1.2.9 E-LAN业务创建测试 .................................................................................................... - 25 -1.2.10 MAC地址学习模式测试 ............................................................................................. - 26 -1.2.11 水平分割测试.............................................................................................................. - 28 -1.2.12 未知帧处理方式测试.................................................................................................. - 30 -1.2.13 广播报文抑制测试...................................................................................................... - 32 -1.2.14 EP-Tree业务测试....................................................................................................... - 34 -1.2.15 混合业务测试.............................................................................................................. - 35 -第三节Q O S功能测试. (36)1.3.1 层次化QoS策略部署能力 .......................................................................................... - 36 -1.3.2 业务的优先级调度能力 ................................................................................................ - 37 -1.3.3 基于流分类的访问控制列表(ACL)测试................................................................. - 38 -1.3.4 QoS业务分流能力和拥塞控制能力测试 .................................................................... - 40 -1.3.5 带宽控制能力测试 ........................................................................................................ - 42 -1.3.6 用户侧QoS与网络侧QoS优先级映射关系............................................................. - 44 -第四节网络管理维护(OAM)能力测试 (45)1.4.1 MPLS(T-MPLS)OAM测试.................................................................................... - 45 -1.4.2 传送层OAM测试 ......................................................................................................... - 47 -1.4.3 性能检测........................................................................................................................ - 48 -1.4.4 系统最大支持的OAM条目(厂验不测,要求厂家提供指标).................. - 49 -1.4.5 SDH开销和指针功能.................................................................................................... - 51 -第五节生存性功能测试 .. (56)1.5.1 APS 1+1测试 .............................................................................................................. - 56 -1.5.2 APS 1:1测试 ................................................................................................................. - 57 -1.5.3 GE光接口LAG保护测试 ............................................................................................ - 59 -1.5.4 GE接口的双归保护(演进能力)............................................................................... - 61 -1.5.5 交叉单元的冗余保护测试 ............................................................................................ - 63 -1.5.6 主控单元的1+1保护测试............................................................................................ - 64 -1.5.7 电源板的1+1保护测试................................................................................................ - 65 -1.5.8 子卡的1:1/1:N TPS保护功能.................................................................................. - 67 -1.5.9 故障模拟测试 ................................................................................................................ - 69 -1.5.10 分段LSP/PW(分层保护)功能测试 ...................................................................... - 72 -第六节接口功能测试 (73)1.6.1 光接口测试.................................................................................................................... - 73 -第二章网管功能测试 .................................................................................................................. - 77 -第一章系统性能测试及功能检查第一节以太网功能测试1.1.1 最小帧长度测试1.1.2 最大帧长度测试1.1.3异常帧检测1.1.4以太网帧格式测试1.1.5统计计数(RMON)1.1.6吞吐量1.1.7时延1.1.8过载丢包率1.1.9背靠背1.1.10 长期丢包率1.按上图建立测试配置,测试路径为NE1—NE3测试仪表对打流量。
HI-IPDV1.0芯片产品开发流程V1.0(宣讲版)
HI-IPD的定位
HI-IPD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 海思芯片产品E2E开发流程的有无问题,统一活动与角色; 解决各功能部门与芯片产品项目的业务/计划融合; 指导PDT重量级团队建设和核心代表资源池的建设。
HI-IPD的设计思想 IPD本身是一种管理思想与理念,HI-IPD流程在理念、框架、术语、交付件等方面与HW-IPD一致,不存在本质区别。 HW-IPD更关注华为技术所有产品领域的流程共性特质,更多的体现开发理念和思想,而HI-IPD可以看成HW-IPD的 支撑流程或客户化流程,聚焦芯片产品并覆盖芯片产品的解决方案,更具可操作性。 HI-IPD与HW-IPD ASIC的主要区别在于产品开发流程具体活动和角色的不同。
采 购 RAMP UP物 料
优化市场计划 确 定 BATA和 ESP客 户
制定发布计划
准备发布/ 局部公开/培训 订单履行活动
支持销量预测
销量承诺
采购生产器件
监控供应商表现
向 PDT和 销 售 人员发布价格
发布产品 包
采取价格调整行动 监控销售 &客户 月度预测 产品包促销
执行客户迁移活动
准备 EO M发布 EO M
HI-IPD的应用范围 HW-IPD ASIC开发流程属于华为技术平台流程体系,用于华为产品的技术开发项目。 HI-IPD是海思半导体公司独立的芯片产品开发流程,用于海思所有芯片产品的开发; HI-IPD以外销芯片、COT模式设计,且以产品包的芯片为主交付,兼顾解决方案的流程配合。 海思的FPGA、ASIC项目的执行流程,依赖于HI-IPD芯片产品开发流程作相应的裁剪; 海思技术开发项目的流程,参考HI-IPD流程及其华为HW-TDT 流程。
T he resp o n s ib ilit ie s o f t he F ina nce P D T C o re Tea m M emb e r d ur in g t he C o ncep t P hase inc lud e : Re fin e and C o m m u n icate H ig h Le ve l (W BS 1 ) F ina nc ia l P la n (F P D T- 1 0 )
软硬件版本管理
软硬件版本管理
制定时间:20141212-
目的:为了更好的管理项目资料,制定以下规范。
每个项目中包括的资料繁多,分类之后便于管理和查找。
暂定每个项目中应包括的资料按硬件分为V1.0….VX.0,每个按硬件分的版本VX.0中都应当包括:
1、测试维修
2、软件
3、设计变更
4、硬件
5、公共资料
测试维修文件夹里包括:
测试方案,测试记录表,测试报告,维修记录等,实验报告中要注明测试的板子版本,软件版本,测试时间。
软件文件夹:
按软件版本分为多个文件夹:
软件文件夹版本V1.0.0….VX.X.X ,每个文件夹中包括:软件,通讯协议,MODBUS显示界面,触摸屏显示界面,显示界面变更记录等。
设计变更文件夹:
包括设计变更申请书,设计变更评审报告,尤其要记录每次变更对应的软硬件版本。
硬件文件夹:
包括成品和修订版的硬件原理图,端子分布图CAD和PDF版,以及焊接采购清单等。
硬件:
每更新一版电路,新板子简称Vx,板子命名按照电路板命名规则来
若电路板已做出,但是有缺陷,更正之后的原理图和电路板命名后缀加-修订
修订的多个版本后缀-修订V1。
VN,每次修订需填写修改的地方,修订之后记得写变更申请书和项目开发评审报告。
已经做出来的电路板后缀-成品
公共资料:
公共资料中主要包括datasheet,会议记录等一些共用的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试工作流程规范版本记录:
北京天诚信安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1编写目的 (2)
2测试团队构成 (2)
2.1组织结构 (2)
2.2测试组职能 (2)
2.3职责划分 (3)
3测试流程及规范 (4)
3.1测试流程图 (4)
3.1.1 完整开发流程 (4)
3.1.2 测试流程 (5)
3.2计划与设计阶段 (6)
3.2.1 立项会议 (6)
3.2.2 需求评审 (7)
3.2.3 测试工作启动 (7)
3.2.4测试设计阶段 (8)
3.2.5设计内容评审 (9)
3.3实施测试阶段 (10)
3.3.1 测试交接 (10)
3.3.2 实施测试 (10)
3.3.3 回归测试 (11)
3.3.4 同行审查 (12)
3.4总结阶段 (12)
3.4.1测试总结报告 (12)
3.4.2测试归档 (13)
3.4.3测试工作总结 (14)
3.5缺陷跟踪 (14)
4发布标准 (15)
5争议处理 (15)
6标准文档 (15)
1编写目的
本文档是测试团队的日常工作规范,主要侧重测试工作流程的实施和控制,明确软件工程各阶段测试团队应参与和完成的工作。
并且对于测试团队中关于测试组架构、职能及成员职责进行必要的说明。
通过建立规范的测试流程、测试团队组织架构,同时明确测试小组任务、目标和各小组成员的具体职责,对部门测试工作的正常开展起到规范的指导作用。
2测试团队构成
图 1
2.2测试组职能
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测试团队主要肩负着如下责任:
➢在项目的前期、需求文档确立基线前对文档进行测试,从用户体验和测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针对测试需求进行相关测试技术的研究。
➢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编写合理的测试计划,并与项目整体计划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编写高效、覆盖率高的测试用例。
➢认真仔细地实施测试工作,并提交测试报告供项目组参考。
➢进行缺陷跟踪与分析。
➢对测试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完善和优化测试流程,提高和改进测试方法和技术。
2.3职责划分
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个团队成员可能会同时承担多个角色。
表 1
注:
1.原则上测试小组只负责单一项目,但考虑到测试部人手问题,可根据公司情况负责1个以上的项目,但是项目进度上必须要合理错开。
2.根据项目时间进度,项目经理可通过内部协调,临时从其他小组抽调人手。
3测试流程及规范
3.1测试流程图
3.1.1 完整开发流程
图 2注:
1.白色框代表整个开发流程中的各个具体环节。
2.绿色框代表测试团队所参与的活动。
3.黄色框代表某一测试活动需跨越多个环节。
4.蓝色框表示具体环节中测试团队的产出成果。
3.1.2 测试流程
3.1.2.1 计划与设计阶段
图 3 3.1.2.2 实施测试阶段
图 4
3.1.2.3 测试总结阶段
图 5
3.2计划与设计阶段
3.2.1 立项会议
由公司相关部门组织召开立项会议,会议主要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且确定项目经理及项目测试组长。
表 2
3.2.2 需求评审
表 3
注:
1.需求定义基本完成,此时应在评审会议召开之前发给测试团队,预留时间给测试相关人员熟悉、理解。
2.测试部参与人员由测试部经理指定,主要由测试组长、测试设计等人员组成(还应包括配置管理人员、质量保证人员)。
3.2.3 测试工作启动
在正式测试任务下达前,开发团队应在项目(产品)开发计划完成后及时向测试团队下达预通知,告之较为确切的测试日期,提供当前最新的相关资料。
部门经理和测试组长组建测试小组,并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调整人力、时间安排、测试环境等其它资源。
测试小组成员可预先熟悉必要的项目(产品)资料。
表 4
3.2.4测试设计阶段
3.2.
4.1 设计测试计划
针对需求分析文档和项目开发计划文档测试完成后,测试组需要编写测试计划文档、制定测试策略及预估测试过程中的风险,并设计出合理的规避风险的策略,为后续的测试工作提供直接的指导。
表 5
3.2.
4.2 设计测试用例
在需求分析文档确立基线以后,测试组需要针对项目的测试需求编写测试用例,在实际的测试中,测试用例将是唯一实施标准。
在用例的编写过程中,具体的任务和责任人如下:
表 6
3.2.5设计内容评审
测试计划及测试用例的设计工作完成后,需通知项目组相关成员召开评审会议。
在这之前需要将待评审的内容发给相关人员熟悉和理解。
表 7
3.3实施测试阶段
3.3.1 测试交接
表 8
3.3.2 实施测试
3.3.2.1 实施测试
实施测试用例将花费测试组大部分时间,这些工作都是建立在前期很多计划工作的基础上。
表 9
3.3.2.2 提交阶段性报告
在约定的测试周期完成之后,测试组长需要总结此次测试的结果,编写阶段性测试报告。
表 10
3.3.3 回归测试
在每轮测试结束之后,由测试组重新拷贝修改后的最新版本,进行回归测试。
表 11
3.3.4 同行审查
表 12
3.4总结阶段
测试工作结束或即将结束时,测试组就要开始着手准备进行总结的工作。
3.4.1测试总结报告
在回归测试结束之后,测试组长将要编写测试总结报告,对测试进行总结,并且提交给全体项目组,为产品的后续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表 13
3.4.2测试归档
测试归档是在测试验收结束宣布测试有效,结束测试后,对测试过程中涉及到各种标准文档进行归类,存档。
表 14
3.4.3测试工作总结
测试总结工作是在以上的工作全部结束以后,它的目的是评估本次测试工作,总结经验,促进测试流程及规范的改进和提高,同时也提醒全体测试组成员在以后的工作中需注意的问题。
表 15
3.5缺陷跟踪
测试验收结束后,跟踪产品在试运行阶段暴露出来的新缺陷,以及已提交的缺陷是否再次发生。
表 16
4发布标准
软件产品发布须符合以下标准。
✧完成计划中所有的工作
✧实现了需求定义的所有功能特性
✧完成所有的测试
✧严重的缺陷都已修正
✧新发现的缺陷趋于稳定并接近零
✧产品、文档都已就绪
✧达到其它行业质量标准,完成计划中所有的工作
软件产品未经测试合格,有严重bug时,不允许发布。
5争议处理
如开发团队对测试结论有争议,不能通过协商解决的,项目组成员会议协调解决,并由项目经理最终给出解决结果。
测试团队和开发团队应无条件服从结果。
6标准文档
1.《测试申请单》
2.《测试计划》
3.《测试用例》
4.《测试记录》
5.《阶段性测试报告》
6.《测试总结报告》
7.《缺陷跟踪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