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西方公共行政理论》教案(新补2·治理)(拷贝版)
《西方行政制度》教案
《西方行政制度》教案课程名称:西方行政制度主编:汤勤古小华庞京生辅导老师:李国贤概论外国行政制度综述第一节课程基本内容介绍1.广义的政府是泛指依法形式国家权力的一切机关,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狭义的政府是专指执行和贯彻法律、负责组织国家事物的行政机关。
2.行政制度或政府制度,是指政府的机构与功能,包括政府的组织形式、组织程序、职权范围、官员的任免等。
第二节政府制度的基本分类1.亚里士多德认为,政体按最高统治者人数的多少和统治的目的,可以分为三种: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
2.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的概念。
3.单一制和联邦制的概念、代表性国家。
4.现代民主制的基本内容。
(1)宪法和法律均确认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自由。
(2)许多国家的民主制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议会制、普选制、两党制(或多党制)、文官制等政治制度。
(3)大多数国家的成文宪法都规定了政府的组织纲要,政府及其各部门权力的分配,各机关权力的范围,政府官员的任期、任命或选举方法,以及选民资格的确定和选民团体的构成。
(4)实行“多数统治,保护少数”的原则。
在选举中获得多数选票的政党为执政党,允许反对党或在野党存在,但反对党或在野党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和法律。
5.内阁制与总统制的概念、代表性国家。
第三节法国的半总统制1.法美两国总统制的异同。
(1)在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上,两国总统都由公民选举产生,但法国总统采用直接选举方式,美国总统采用间接选举方式。
(2)在总统与议会的关系上,两国总统都只对宪法负责,而不是对议会负责,但他们又都与议会保持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3)美国议会中的党派构成对于总统的执政过程并不产生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而在法国,总统所属的党派是否在议会中占有多数席位,对于总统执政则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
(4)在立法动议权方面,两国总统并无差别,但美国总统不仅拥有对于法律的搁置权,还拥有对于法律的否决权。
(5)美国实行严格的分权体制,总统不得解散议会,但议会可以弹劾总统。
2012年:《西方公共行政理论》教案(第24章·公共选择理论)(多媒体)(拷贝版)
第24章布坎南的公共选择与政府理论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主义陷入困境,西方经济学界出现了一股强大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便是这股思潮中别具一格的一派。
公共选择理论有时也叫公共选择学派(Public Choice)、“公共选择经济学”(Economics of Public Choice)、“政治的经济学理论”( Economic Theory of Politics)等,它们在概念上是同称。
公共选择理论实际上是经济学与政治学的结合——经济学方法与政治学对象的结合,是当代西方经济学中以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一个分支科学,即公共选择理论是经济学在政治学中的应用/政治的经济学。
公共选择理论许多研究领域与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和政治学相互重叠。
受公共选择理论的启示,将经济学理论和原则等引入公共行政学领域,开辟了公共行政学研究的蹊径。
公共选择理论独特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为认识和分析政府行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第一节布坎南生平与著作詹姆斯·布坎南(James M.Buchanan)(1919-),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作为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布坎南一直从事教学和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工作,对发展经济与政治决策的契约与法制基础进行研究将近40个春秋,著述颇丰,其代表性著作(中译本)有:布坎南:《民主财政论》,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布坎南:《赤字中的民主》,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布坎南、塔洛克:《同意的计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布坎南:《财产与自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布伦南、布坎南:《宪政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布坎南、康格尔顿:《原则政治,而非利益政治——通向非歧视性民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西方行政学说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西方行政学说作为行政管理领域的理论基础,对现代行政管理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理论,实践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西方行政学说的核心理论出发,探讨实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我国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提供借鉴。
二、西方行政学说的核心理论1. 马克思·韦伯的官僚制理论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强调行政组织的合理性和效率,主张通过明确的职责分工、严格的等级制度、正式的规则和程序来保证行政组织的有效运行。
2. 亨利·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理论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理论认为,管理者需要扮演多种角色,包括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管理者在实践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这些角色,以提高组织绩效。
3. 彼得·德鲁克的科学管理理论德鲁克的科学管理理论强调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提高工作效率。
他认为,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工作表现,通过激励和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质。
4. 布莱克和莫顿的管理方格理论布莱克和莫顿的管理方格理论将管理风格分为五种类型,包括乡村型、乡村-都市型、中庸型、任务型和团队型。
管理者应根据组织目标和员工特点选择合适的管理风格。
三、西方行政学说实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1. 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西方行政学说的理论内涵。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典型案例: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专业背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2)案例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
(3)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案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2. 模拟实验法模拟实验法是让学生在模拟的行政环境中,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步骤如下:(1)设计实验场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行政场景。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行政角色,进行互动交流。
(3)实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第一部分:一.什么是政治行政二分法?1、政府的职能可以分为政治职能和行政职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国家意志的执行,也就是“政治”和“行政”。
2、政府机构之间的分工不可能象政府职能分工一样明晰,因此“政治”与“行政”必须在某种程度上达到调适。
3、行政更多地表现为一些事务性、程序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事务。
4、行政官员对于民选官员负责并执行民选官员的意志。
在价值上要保持中立。
行政应该以追求效率为前提。
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是什么?有什么特征?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亦即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
韦伯认为,从纯技术的观点看,“官僚制”是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政府、军队、宗教团体以及早期的企业都采用的是这种组织形态,它是一种高度理性化的组织机构的“理想类型”。
特征:1、合理的分工:每个组织的成员都有严格的职责和分工。
2、层级节制的权利体系:权利与等级一致,形成一个指挥链条。
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工作不是随心所欲的进行。
4、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决定和明日以正规文书的形式下达。
5、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个人的情感影响他们的客观、合理性,并且会产生裙带关系。
6、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官僚组织必须为成员提供组织培训,增加成员的处理事务能力。
7、合理合法的行政制度:官僚制组织的人事行政具有以下特点。
三.泰勒,什么叫科学管理理论?科学,而不是单凭经验办事;和谐,而不是合作;合作,而不是个人主义;以最大限度的产出,取代有限的产出,每人都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获得最大的成功,就是用高效率的生产方式代替低成本的生产方式,以加强劳动力成本控制.工作主要是通过时间和动作研究及工作分析来达到这一目标.四.法约尔,什么是一般管理理论?管理理论是“指有关管理的、得到普遍承认的理论,是经过普遍经验检验并得到论证的一套有关原则、标准、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完整体系”;有关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公私企业,也适用于军政机关和社会团体。
2011年:《西方公共行政理论》教案(第29章)(登哈特)(简化版)
第29章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29.0 生平与著作作为国际著名的行政学家,登哈特博士不仅出版了《新公共服务》等16本学术专著,并在《公共行政评论》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而且荣获包括美国行政学会沃尔多奖在内的多项学术大奖。
中译本:[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9.1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产生背景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基于对包括企业家政府理论在内的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管理的两个理念:(1)管理的自由化;(2)管理的市场化取向。
“公共行政”重心前移!29.2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概念基础1. 公民权理论2. 社区与公民社会的理论3. 组织人本主义与新公共行政学4.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29.2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内涵所谓“新公共服务”,指的是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
在登哈特看来,行政官员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他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是为政府航船掌舵,也不应该是为其划桨,而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
具体来说,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观点:1. 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2. 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3. 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4. 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5. 责任并不简单6. 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7. 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29.3 简评通过前述内容的描述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登哈特试图为我们提供一个充分重视民主、公民权和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理论框架。
在他看来,这个被称为新公共服务的理论框架是一个建立在对公共部门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基础上的备选方案,它既可以替代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又可以替代目前占主导地位的管理主义行政管理模式。
国外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国外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从20世纪初至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在国外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学者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和流派。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国外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进行简要概述。
一、经典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经典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主要指20世纪上半叶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在这个时期,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主要是以管理科学和组织理论为基础,以实现政府机构运作高效、公正和透明为核心目标的。
在这个时期,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经典行政理论、文理行政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1.经典行政理论经典行政理论主要是指韦伯、泰勒和费耶奇等学者的理论。
其中,韦伯的权威理论和官僚理论认为,官僚制度是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可以保证政府机构的高效和运作。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认为,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可以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和生产力。
费耶奇的行政过程理论强调,政府机构的管理应该是一个科学的决策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程序。
2.文理行政理论文理行政理论主要是指恩布里、西蒙和巴纳德等学者的理论。
文理行政理论认为,政府机构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组织内外部环境因素,需要注重组织内部文化和价值观的塑造,以及管理者的智慧和创新。
恩布里提出了人与组织相互作用的概念,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巴纳德提出了组织系统理论,这些理论构成了文理行政理论的核心内容。
3.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主要是指奥尔森、斯图尔特和尤恩等学者的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强调,政府机构的管理需要考虑到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的冲突,需要遵循市场机制和竞争原则来进行管理。
奥尔森提出了利益集团理论,斯图尔特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尤恩提出了公民选择理论,这些理论构成了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内容。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是对传统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一种反思和修正。
新公共管理理论主要是以市场理论和私人企业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实现政府机构运作高效、创新和灵活为核心目标的。
西方行政学说史教案
《西方行政学说史》讲义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简介课程性质与任务西方行政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是行政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真正进入公共行政科学大门的专业性基础课程,是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必修课。
本课程系统阐述西方行政学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研究和讲授西方行政学史的重点学派和著名行政学家思想的产生、发展、沿革的过程和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西方行政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系统了解各个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行政学说,更深一层地了解行政管理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并从行政理论的变革和历史作用中得到启示,加深对行政活动规律的认识,把握西方行政学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行政管理活动规律的认识,从而纵向地把握行政管理科学;另一方面,对于建立中国特色的行政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借鉴意义。
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并掌握西方行政学各个发展时期的主要行政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行政学说,把握西方行政史的整体概貌。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鉴西方行政学的学术理论,为我国政府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率提供有益的建议。
学分与学时3个学分,54学时,18周教学方式与形式本课程采用专题讲授、专题讨论与学生读书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
考试方式与规定考试方式与考试时间:本课程采取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10分钟。
成绩评定标准:学生修完本课程并参加期末考试后,其成绩的评定为: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
试卷设计结构:选择题10%,名词解释20%,简答题40%,论述题30%。
指定教材谭功荣著:《西方公共行政学思想与流派》,大学,2008年版。
参考与阅读书目1、唐兴霖:《公共行政学:历史与思想》,XX大学,2000年版。
2、苎乾威等:《西方行政学说史》,高等教育,2001年版。
3、彭和平、竹立家等编译:《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中央党校,1997年版。
4、苎乾威、马国泉编:《公共行政学经典文选(英文版)》,复旦大学,2000年版。
最新整理西方公共行政理论.ppt
1. 从演绎分析转向归纳分析 • 传统的西方公共行政理论注重演绎分析,从已经确定的基本原则出发,
将之作为公共行政学研究的规范标准,此种研究方法过于形式主义 • 现代的西方公共行政研究注重归纳分析,从现实行政活动和行政关系
出发,收集有关行政活动的大量事实材料,分析和澄清各项事实和数 据之间的关系,从中获得行政原则和观念,用来指导行政活动、分析 行政现象
最适应这一社会的行政活动和行政关系模式
当今时代是一个改革时代,社会处于快速变革中,对公共行政提出了 新的要求,也推动公共行政理论朝着更加符合现实需要的方向发展
5. 从间接分析转向直接分析 传统的研究较多采用间接材料,依据已有文字材料作理论分析 现代西方公共行政学注重收集和分析直接的材料,注重分析行政过程人们 的具体行为和结果,收集一手资料,以揭示行政活动和行政关系的规则和 原则
6.从单科分析转向多科分析 • 传统的研究方法十分有限,限于行政体制研究,将之作为孤立现象加以
6.从单科分析转向多科分析 • 传统的研究方法十分有限,限于行政体制研究,将之作为孤立现象加以
研究 • 现代公共行学强调各学科间的渗透和交流,从文化、社会、心理、经济
政治等各个角度研究行政活动和行政关系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趋势
7.从比较分析转向生态分析 • 传统的研究注重分析行政的历史发展,然后转向空间上的比较分析 • 现代公共行政学转向对不同生态条件的社会加以分析,从而发现和寻求
研究 • 现代公共行学强调各学科间的渗透和交流,从文化社会心理经济政治等
各个角度研究行政活动和行政关系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趋势
5. 从间接分析转向直接分析 • 传统的研究较多采用间接材料,依据已有文字材料作理论分析 • 现代西方公共行政学注重收集和分析直接的材料,注重分析行政过程人
西方行政学说课程教学大纲.pdf
了解维尔达夫斯基其人其事;维尔达夫斯基公共预算理论的缘起。 理解维尔达夫斯基及其理论的基本评价。
8
掌握维尔达夫斯基公共预算理论的主要内容:预算的概念和本质;预算的策略;预算体 制的改革。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维尔达夫斯基公共预算理论的缘起 第二节 预算及其政治本质 第三节 预算的策略 第四节 公共预算体制的改革
第十章 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教学要求
了解林德布洛姆其人其事;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形成过程。 理解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的价值及其局限性。 掌握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形成过程 第二节 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十一章 维尔达夫斯基的公共预算理论
第九章 西蒙的行为主义行政学说
教学要求
了解西蒙其人其事。 理解西蒙的历史地位。 掌握西蒙行为主义行政学说的主要内容:对传统行政学理论的批判;行政学研究方法论; 行政决策论;行政组织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行政谚语——对传统行政学理论的批判 第二节 行政学研究方法论 第三节 行政决策论 第四节 行政组织论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要求通过多种学习资源的综合学习与使用,使学习者能够全面掌握西方行政学的 基本理念、方法和发展历程,弄清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理论和思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具备 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通过基本理念、方法和发展历程的学习,把握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对西方行政学发 展的影响,厘清西方行政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使学习者掌握西方行政学发展的基本历程。
3
网络课程总体上按照现代远程教育理论,遵循远程教育规律,合理运用网络技术手段, 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给学习者提供完全开放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网络课程的设计以 “整合资源、满足需求、体现服务、寻求创新”为基本出发点,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以 辅导教师为核心、学习活动引领兴趣、交互共享、简单易用”的原则。坚持课程体系的科学 性、完整性和时效性,兼顾学习者的特点及需求,将资源整合优化、教学学习交互、过程跟 踪监控、教学有效管理融为一体,用合理的结构安排使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方便学 习者学习。
西方公共行政学的思想与流派
西方公共行政学的思想与流派一、政治—行政二分法理论1.代表人物包括威尔逊、古德诺和怀特等2.现代公共行政学的创立3.公共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构建4.公共行政学理论的思想基础二、官僚制度学派1.官僚制度及其组织和管理问题2.为公共行政学确立一个基本的理论模式和学科体系三、科学管理学派1.典型代表—泰勒2.重要的理论基础3.职能化和技术化4.效率四、行政管理学派1.代表人物包括法约尔、古利克、厄威克2.从管理实务出发去探求管理的原则3.一套推而广之的管理理论和规则4.组织内部较高层及的管理问题5.组织研究领域五、社会系统学派1.创始人—巴纳德2.对公共部门中的人的行为进行解释3.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管理六、理性决策理论1.典型代表—西蒙2.以社会系统论为基础,研究如何对组织活动进行统一管理3.管理行为的过程分析4.决策—重要的管理职能七、行政生态学派1.代表人物—高斯、里格斯2.为公共行政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借用生态学的方法来研究行政系统与社会环境的关系3.为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比较行政学八、新公共行政学派1.代表人物包括沃尔多和弗雷德里克森等2.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公共行政学界最活跃的一个学派3.拓展了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围公平与民主——公共行政学的目标和基础政治与行政之间的关联性民主主义的行政模式九、公共选择学派1.代表人物包括布坎南、奥斯特罗姆夫妇等2.西方经济学中以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一个重要学派3.开辟了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新思路——引入经济学的理论与原则十、新公共管理理论1.代表人物包括奥斯本2.将私人部门和企业管理的方法用于公共部门3.提供了新的公共行动模式4.引发了公共行政领域持续的改革运动十一、新公共服务理论1.代表人物包括等哈特等2.第三种选择——在传统公共行政学和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之上3.为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和方向十二、治理理论1.代表人物包括罗西瑙、彼得斯等2.20世纪90年代3.对全球治理、国际政治、国内行政及社会管理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
西⽅公共⾏政理论复习范围:(1)出题形式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名词解释、论述题。
(2)以此复习资料为线索,在此基础上对照和阅读教材,按照复习要点进⾏复习。
基于题型的多样化,所以复习中要注意掌握好要点,抓住问题的关节点。
(3)此复习提纲所列出的为问题的要点,涉及具体问题、尤其是论述题时还需参照教材中的内容进⼀步展开论述。
导论西⽅公共⾏政理论的产⽣与发展第⼀节西⽅⾏政学的产⽣(p.1-2)⾏政学与其他领域⼀样,具有⼗分悠久的历史。
然⽽成为⼀门独⽴的学科,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德国学者斯坦因于1865年⾄1868年发表的七卷本《⾏政学》著作,⾸次提出“⾏政学”⼀词,但当时的⾏政学主要是就⾏政法⽽⾔的作为⼀门独⽴学科,⾏政学最早出现于美国,始于威尔逊的“⾏政学研究”(1887)⼀⽂和古德诺的《政治与⾏政》(1900)⼀书⾏政学产⽣的背景(p.2-5):(1)西⽅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扩张和⾏政权⼒的扩⼤,提出了⾏政学研究的要求(2)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推动了⾏政学的形成与发展(3)相关学科的理论发展和政府的⾏政管理实践,为西⽅⾏政学的产⽣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第⼆节西⽅公共⾏政学的发展历程⼀、西⽅公共⾏政学的创⽴时期(1887-1918)(p.7)19世纪末,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了城市化、⼯业化国家的⾏列,由此⽽来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盾激化,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政府⾏政管理⾯临着严峻的挑战原有的⾏政管理⽅法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迫切需要⼀门科学来指导国家⾏政管理活动,以使政府更好地履⾏其职能和完成其使命,于是,⾏政学应运⽽⽣公共⾏政学的创始⼈:威尔逊、古德诺⼆、西⽅公共⾏政学的正统时期(1919-1941)(p.7-8)20世纪20年代⾄30年代是西⽅公共⾏政学发展的“正统时期”视经济和效率为⾏政管理的基本准则将官僚制度及组织和管理问题作为研究重点试图通过⾏政现象的科学分析,发现⾏政管理的原则和规律,尝试为公共⾏政学确⽴⼀个基本的理论模式和学科体系主要代表⼈物:韦伯、怀特三、西⽅公共⾏政学的批评与转变时期(1941-1959)(p.8)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第⼆次世界⼤战,使西⽅世界各国放弃了传统的庸俗经济学所倡导的⾃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开始了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的全⾯⼲预各国政府在官僚体制、⾏政权⼒、⾏政职能等⽅⾯发⽣了根本性变化正统⾏政学的理论原则⾯临挑战,公共⾏政学研究者对公共⾏政学的历史发展和内容范围进⾏了全⾯探讨,提出了新的观点和主张主要代表⼈物:沃尔多四、西⽅公共⾏政学的应⽤与发展时期(1960s)(p.8-9)20世纪60年代是科学技术⼤发展时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应⽤和发展,极⼤地促进了管理的现代化,也为公共⾏政学注⼊了新的活⼒公共⾏政学开始摆脱对政治学的过分依赖,由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研究,成为融多学科的理论⽅法于⼀体的综合性学科⽐较公共⾏政学的研究极⼤地促进了⾏政⽣态学的快速发展主要代表⼈物:⾥格斯五、西⽅公共⾏政学的挑战与创新时期(1970s)(p.9-10)20世纪70年代,英、美等西⽅国家的经济陷⼊“滞胀”的困境,结束了美国历史上第⼆个经济⾼速发展时期(1939-1969)公民权运动、越南战争、⽔门事件、能源危机等带来社会政治问题,使公众对政府丧失了信⼼现实对公共⾏政学理论提出了挑战,⼈们提出新的理论,以取代“旧的传统理论”由美国青年⾏政学者发起的“新公共⾏政学”运动在70年代得到发扬光⼤?主要代表⼈物:弗雷德⾥克森六、西⽅公共⾏政学的总结与探索时期(1980s-)(p.10-11)⾄20世纪80年代,西⽅⾏政学已经⾛过了⼀个世纪的历程,作为⼀门学科与专业,其地位已经在争论和探索中得到巩固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对本学科历史发展进⾏回顾和反思2)“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兴起3)政策科学的繁荣4)公共选择理论影响深远主要代表⼈物:1)“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布坎南2)倡导“企业家精神”的奥斯本、盖布勒3)提出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罗伯特? 登哈特4)从管理、政治和法律等多元视⾓探究公共⾏政戴维? H ? 罗森布鲁姆第⼀章提出与创⽴时期的西⽅公共⾏政理论(p.12-)19世纪末,伴随着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城市化、⼯业化国家的迈进,各种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相继产⽣资本主义社会⽇趋复杂的各种⽭盾使得原有的⾏政管理⽅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迫切需要⼀门科学来指导国家⾏政管理活动,以使政府更好地履⾏其职能和完成其使命在此种社会历史背景下,作为⼀门独⽴学科的⾏政学被提出第⼀节威尔逊的“⾏政学研究”(p.13-29)⼀、威尔逊:美国杰出的政治学家、⾏政学家、政治家。
《西方行政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西方行政学说史The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PublicAdministration课程代码113303101313课程属性专业知识课时/学分48/3课程性质必修实践学时0责任教师课外学时0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本课程的直接的目的是梳理学科的内在脉络,引导学生进入复杂的公共行政世界,并进一步分析和理解公共行政学已经建构出来的可甄别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论立场。
本课程在教材之外,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行政学名著,通过阅读、写作与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应用西方行政学说相关理论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
This course will introduce the internal theoretical transforma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PA),provide a guideline for students to enter the complex world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and give further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on distinguishable knowledge hierarchy and methodological standpoint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With reading,writing and discussion training,this course will develop students'basic ability to u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ies on complex empirical phenomenon.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学科史为主线,辅之以主要学者的思想和观点来展现公共行政学的知识演化逻辑,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描绘出结构化的公共行政学知识图谱。
国外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国外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公共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为履行职能和服务社会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它是公共管理的一种形式,区别于私人企业的管理。
公共行政管理具有公共性、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它是政府和社会互动的重要方式,是政府权力运行和社会公共利益实现的关键。
公共行政管理理论是对公共行政管理活动进行系统思考和理论总结的产物,它是公共行政管理实践的理论指导,是提高公共行政管理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依据。
国外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以其理论深刻、方法创新和实践成果著称,对我国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国外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历经了不同的阶段和流派的交替和演变。
20世纪初,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开始形成,哈伯(Woodrow Wilson)提出了“行政管理与政治分离”、“科学管理”等理论,为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美国的行政学者们提出了行政决策、行政组织、行政社会关系等一系列重要理论,建立了公共行政管理学的框架。
70年代至80年代,公共行政管理理论逐渐向“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等理论转变,注重政府的效率和市场机制的运用。
90年代以后,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开始向“新公共管理”、“公共治理”、“协商式决策”等方向发展,重视社会参与和社会合作,强调公共部门的灵活性和效率性,标志着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第四次转型。
这些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丰富和完善了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体系,推动了公共行政管理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国外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在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经典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其中,韦伯(Max Weber)的理性官僚制、西蒙(Herbert Simon)的行政抉择理论、贡斯(Luther Gulick)的POSDCORB理论、本尼特(Chester Barnard)的组织理论、考夫曼和格表斯(Herbert Kaufman and Aaron Wildavsky)的政府政策理论、莫里根(Morgan)的组织环境适应理论、奥杰德(Christopher Hood)的公共管理观念等理论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对公共行政管理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行政改革理论
公共行政改革的两种流派
区别: 新公共管理改革流派 强调市场机制 “市场式政府” 改革前期采用较多
新公共服务改革流派
强调公众参与 “参与式政府” 改革后期采用较多
共同点: 是对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反思和一定程 度的超越 都是用政府之外的力量来克服官僚制的 “陷阱”
二、当代西方公共行政改革的 理论来源
(一)当代西方国家公共行政改革的三个基本 原因
1、社会的变化对公共服务产生了新的要求,公 共产品“众口难调”。 社会结构的变化 公共服务多样化
收入的增加 比较的压力
公共服务个性化 公共服务更优化
2、国家缺乏充足的财力来保证公共产品和公
共服务的提供 3、 “公共悖论”愈演愈烈导致政府信任危机扩大。
核心原则:掌舵而不是划桨
掌舵:制定公共政策 划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 政府的职能应该是掌舵而不是划桨
(二)新公共服务改革的理论来源
1、多中心治理理论 2、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此外,还有公民社会理论、公民权理论等
1、多中心治理理论
多中心:多个权力中心、多种主体、多种机 制 治理:与“统治”相对应,从统治走向治理。 “是个人与机构、公共与私人共同解 决公共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一个 持续不断的过程。 ”----------全球治理委员 会
1991年英国公民宪章运动
服务承诺:内容、目标、标准、程序、时 限承诺。 明确违反诺言的责任。 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实践诺言的机制。
公民宪章的六个指导原则
明确的服务标准:服务效率、质量等方面的具体 要求及公务员行为准则 透明度:有关公共服务的信息必须公开、透明 顾客选择 :向公众提供选择服务机构的机会 礼貌服务:一视同仁地向公民提供服务 完善的监督机制:建立方便有效的公民投诉受理 机制 资金的价值:发挥公共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丁煌
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丁煌一、引言公共行政是指政府机构负责管理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的行为和活动。
公共行政管理理论是指系统地探讨和解释公共行政管理实践现象的观点、概念、模式和规律的一系列学说。
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以其严谨的逻辑、科学的方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本文将对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首先简要介绍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然后分别从传统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等方面对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进行阐释和分析,最后对当前西方公共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公共管理理论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公共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机关对于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
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合法的政府机关和官员,管理共同利益的实体以及实现公共政策目标。
公共行政管理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它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形式,与企业管理等私营部门管理有着本质区别。
公共行政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公共行政管理具有强制性。
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等手段对公民和组织进行管理和监督,具有强制性的特点。
其次,公共行政管理具有公共性。
公共行政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公共事务、公共资源以及社会公共利益,涉及到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
再次,公共行政管理具有社会责任。
政府及其机构对于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和促进负有特殊的社会责任。
三、传统公共管理理论传统公共管理理论主要包括斯密斯的行政管理学说、韦伯的官僚理论和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等。
在这些理论中,公共管理被视为一种规范性的活动,其目标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
斯密斯的行政管理学说认为,公共行政管理应该追求效率、经济性和效益性,并且应该遵循法治原则。
斯密斯认为,政府官员应该尽可能地遵循规则和程序,确保公共资源的高效使用。
韦伯的官僚理论则将公共管理视作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强调了组织结构、分工制度和权威等方面的重要性。
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则从心理学的角度考察了公共行政管理决策的过程,提出了“有限理性”和“满意化”等决策模式。
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一、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公共行政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和职业,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
19世纪初期,行政管理主要是在君主制国家中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了管理政府机构和推行国家政策。
当时的行政管理以行政机构的组织与功能为中心,重点关注政府机构的管理效率和组织运作。
19世纪末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欧洲国家开始向行政管理领域引入科学管理和现代管理理论,形成了现代行政管理学科的雏形。
20世纪初期,公共行政管理理论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并在美国成为大学的教学和研究领域。
在20世纪上半叶,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主要以政府职能和组织管理为主要内容,强调行政结构、政策制定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20世纪中期,随着国家福利制度和公共政策的不断发展,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开始关注政府的效率、效能和公众参与,逐渐形成了社会责任理论和行政决策理论。
20世纪末期,新公共管理理论逐渐兴起,强调以市场化和竞争为导向,倡导政府简化和私有化,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的一种重要思潮。
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1. 传统行政理论传统行政理论强调政府的行政职能和公共服务的提供,重点关注政府机构的组织与管理。
传统行政理论以韦伯的官僚理论和理性法治理论为代表,认为政府是社会规范和公共利益的代表,应该以法律和规章为准绳来管理公共事务。
传统行政理论的特点是强调权威性和规范性,重视行政程序和组织结构,倡导专业化和分工管理,对政府机构和行政体系的规范和科学化有着深刻的认识。
2. 社会责任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强调政府的公共责任和社会福利,重点关注政府的社会服务功能和公众利益的保障。
社会责任理论反对过度市场化和私有化,主张政府应该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发挥作用,为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福利保障。
社会责任理论的特点是强调政府的社会使命和公共服务,倡导政府和市民的互动与合作,对社会公平和公共利益有着深刻的认识。
3. 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市场化和竞争,倡导政府简化和私有化,提倡市场机制和效率原则。
治理理论——精选推荐
新补2治理理论1自从世界银行1989年在讨论非洲发展时首次提出“治理”一词以来,逐渐成为一个内涵丰富、适用广泛的理论,并在许多国家是政治、行政、社会管理改革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不仅如此,许多西方国家在行政改革中直接以“良好治理”为口号,探索新的公共管理运行模式。
第一节治理理论产生的根源和背景治理(governance)一词是相对于传统的统治(government)而言的。
“治理”概念之所以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主要是因为在许多学者看来,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人类的政治生活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便是人类政治过程的重心正在从统治走向治理,从善政走向善治,从政府的统治走向没有政府的治理,从民族国家的政府统治走向全球治理。
因而,治理、善治和全球治理不仅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也为政治家和政治组织所关注。
近年来,经过西方理论家的使用、阐释和发展,通过国际组织和西方国家的政治与行政实践对它的运用和检验,治理不仅拥有了全新的含义和概念,而且成为了西方学术界指导公共管理实践的一种新理论和新理念,对世界各国的行政改革探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治理理论之所以在经济社会发展到20世纪末期才逐渐出现,并被作为传统的政府统治理论和市场模式理论的替代,有着特定的社会根源和时代背景。
分析一下治理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历程,可以归纳出该理论产生和发展的一些条件和诱因:(1)国际经济一体化及全球化对社会带来的全面影响,尤其是对公共行政管理的影响;(2)工业主义和理性主义对于公私管理的共同启示;(3)治理理论的产生受惠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4)治理理论的出现是一种对国家传统的官僚制和市场形式的批评的回应;(5)世界各国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和市民社会的发展也推动了治理理论的产生。
第二节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特征治理(Governance),作为治理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
英文中的动词govern既不是指统治(rule),也不是指行政(administration)和管理(management),而是指政府对公共事务进行治理,它掌舵而不划桨,不直接介入公共事务,只介于负责统治的政治与负责具体事务的管理之间,它是对于以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为基础的传统行政的替代,意味着新公共行政或者新公共管理的诞生,因此可译为治理。
西方行政学说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西方行政学说》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湖南电大经管系丰云一、课程概况1、课程性质与任务《西方行政学说》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 专科起点本科) 的必修课程, 是行政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真正进入行政管理科学大门的一门专业性基础课程。
《西方行政学说》是在分析西方行政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前提下, 全面探讨了西方行政学至今一百多年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并对各个发展时期的主要行政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行政学说进行了概括, 同时结合当代西方行政学研究的特点, 指出了西方行政学的发展趋势。
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 《公共行政学》、《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基础》等课程。
2、课程目的和要求经过《西方行政学说》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了解西方行政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理解并掌握西方行政学各个发展时期的主要行政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行政学说, 把握西方行政史的整体概貌; 同时, 要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借鉴西方行政学的学术理论, 为中国政府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 提高行政效率提供有益的建议。
3、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有: 第一编: 初创过程的西方行政学说: 第一章, 威尔逊的行政学说; 第二章, 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 第三章,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第四章,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第五章,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第六章, 怀特的系统化行政学理论框架。
第二编: 演进过程中的西方行政学说: 第七章, 古利克的一体化行政管理思想; 第八章, 厄威克的系统化行政管理原则; 第九章, 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学说; 第十章, 西蒙的行为主义行政学说; 第十一章, 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第十二章, 麦格雷戈的人事管理理论。
第三编: 深化过程中的西方行政学说: 第十四章, 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理论; 第十五章, 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 第十六章, 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 第十七章, 奎德的政策分析理论; 第十八章, 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补2治理理论1
自从世界银行1989年在讨论非洲发展时首次提出“治理”一词以来,逐渐成为一个内涵丰富、适用广泛的理论,并在许多国家是政治、行政、社会管理改革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不仅如此,许多西方国家在行政改革中直接以“良好治理”为口号,探索新的公共管理运行模式。
第一节治理理论产生的根源和背景
治理(governance)一词是相对于传统的统治(government)而言的。
“治理”概念之所以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主要是因为在许多学者看来,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人类的政治生活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便是人类政治过程的重心正在从统治走向治理,从善政走向善治,从政府的统治走向没有政府的治理,从民族国家的政府统治走向全球治理。
因而,治理、善治和全球治理不仅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也为政治家和政治组织所关注。
分析一下治理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历程,可以归纳出该理论产生和发展的一些条件和诱因:(1)国际经济一体化及全球化对社会带来的全面影响,尤其是对公共行政管理的影响;(2)工业主义和理性主义对于公私管理的共同启示;(3)治理理论的产生受惠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4)治理理论的出现是一种对国家传统的官僚制和市场形式的批评的回应;(5)世界各国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和市民社会的发展也推动了治理理论的产生。
第二节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所谓治理,是指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机构和个人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这既包括有权迫使公众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人们同意或认为符合其利益的各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2其基本含义是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需要。
治理的目的是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治理是指政治管理的过程,它包括政治权威的规范基础、处理政治事务的方式和对公共资源的管理;3从公共行政学的角度看,治理理论则强调一种多元的、民主的、合作的、非意识形态化的公共行政。
4
从治理理论所包含的内容和所强调的重点来看,治理理论具有如下的一些特征:(1)治理意味着来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2)治理强调国家与社会组织间的相互依赖关系;(3)治理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4)治理强调政府除了采用原来的手段之外,还有责任采用新的方法和措施,以不断地提高管理的效率。
因此,治理理论打破了原来传统上的公共与私人、国家与市场的两分法,模糊了国家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分界线,在管理的主体、方法、职能等各方面都作了扩展。
治理理论比原来的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理论也具有更为广泛的涵盖面,具有更为广泛的适用性。
第三节“统治”与“治理”的比较与联系
治理,作为统治一词的替代,与统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联系,这种变化也反映了
1本部分内容参阅:1、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2、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第1期;3、胡仙芝:《治理理论与行政改革》,《中国行政管理》,2001
年第1期。
2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第1期。
3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第1期。
4张璋、治理:《公共行政的新理念》,《公共行政》,2000年第3期。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统治是指国家及其执行机构政府基于社会统治和管理的需要而实施的具有权威性的专门的公共管理活动。
它与上述治理的特征比较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一)管理主体和所指对象的范围不同
(二)管理手段方面的不同
(三)权力运行方向的不同
(四)追求目标和评价标准不同
第四节善治的构成要素
按照俞可平最新的观点,善治有合法性、法治、透明性、责任性、回应性、有效性、参与、稳定、廉洁、公正10个基本要素:1
(一)合法性
(二)法治
(三)透明性
(四)责任性
(五)回应性
(六)有效性
(七)参与
(八)稳定
(九)廉洁
(十)公正
第五节治理视角中的公共行政改革(新公共管理运动)
治理理论的兴起,应该说是实践中行政改革的结果和产物;治理理论同样也对公共行政的改革提供理论的支持和指导。
治理概念的提出,对传统公共行政和政府提出了挑战,为了解决现在面临的一些危机和问题,在治理浪潮的推动下,西方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公共行政改革。
(一)从政府垄断走向市场参与(私有化、民营化)
(二)从金字塔的科层官僚组织走向扁平式结构(非官僚体制化)
(三)从集权行政走向分权行政(分权化和非集中化)
(四)从统治行政转向服务行政
1详见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