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的投影教案

合集下载

中职机械制图教案:立体上点、线、面的投影(全3课时)

中职机械制图教案:立体上点、线、面的投影(全3课时)

江苏省XY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1教案教学内容1.点的三面投影习惯上我们将空间点用大写的字母表示,其投影用相应的小写字母表示。

空间点A的位置确定后,那么它的三面投影(a、a′、a″)投影就确定了,反之如果空间一点的三面投影确定,则空间点的位置也就确定。

2.点的三面投影规律(教师要注意解释)aa′⊥OX;a′a″⊥OZ;a′a yH= a″a yE点的投影规律与“长对正、宽相等和高平齐”是一致的。

3.点的投影和直角坐标系的关系A(x、y、z)空间A点到W面的距离为坐标X,即A→W=x;空间A点到V面的距离为坐标X,即A→V=y;空间A点到H面的距离为坐标X,即A→H=z。

空间点A与其坐标(x、y、z)式一一对应的关系,同样空间点A与其三面投影(a、a′、a″)也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我们可以得出点的投影与点的坐标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即水平投影a→(x、y);正面投影a→(x、z);侧面投影a→(y、z)教学内容教师提问:点的三个坐标值与点的位置有什么样的关系?即坐标值为多少时,点在空间?点在投影面上?点在投影轴上?点在原点?例题1:已知点A的V面投影a'和W面投影a X,求作H面投影a。

分析:根据点的投影规律可知:aa′⊥OX,过a′点作OX轴的垂线a′a X,所求a必定在a'a X的延长线上。

由aa X= a″a z,可确定a在a′a X延长线上的位置。

作图:(1)过a′作a′a X⊥OX并延长,如图2-14b所示。

(2)量取aa X= a″a z,可求得a。

也可如图2-14c 所示,利用45。

线作图。

4.两点的相对位置前面我们已经知道点在空间里的位置可由其坐标值来确定,假如空间里有两点A和B,那么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又如何确定?空间两点的位置关系可由两点的同名坐标值的差来确定。

如xA>xB、yB>yA、zA>zB,则点A在点B的左边、后面和上面。

例题2:已知空间点C(16,5,6),点D在点C 之右10mm、之前7mm、之上8mm,求作C、D两点的三面投影,如图2-16所示。

机械制图教案-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3

机械制图教案-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3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讲授、指导(主导)内容学生学习、操作(主体)活动时间分配一、二、三、组织教学与引入前言问候同学,组织课堂教学,强调课堂纪律。

复习、提问1、复习两直线各种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的投影特性和判别方法。

2、结合作业讲解直角投影定理的应用。

导入新课平面图形具有一定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常见的有三角形、矩形、正多边形等直线轮廓的平面形。

另外,还有一些由直线或曲线围成的平面形。

平面投影的实质,就是求平面形轮廓上的一系列的点的投影(对于多边形而言则是其顶点),然后将各点的同面投影依次连线。

(一)平面的表示法在投影图上表示平面有两种方法。

1、一组几何元素的投影表示平面(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如图2-37(a)(2)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如图2-37(b)(3)相交两直线,如图2-37(c)(4)平行两直线,如图2-37(d)(5)任意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如图2-37(e)(a)(b)(c)(d)(e)图2-37 用几何元素表示平面注意:为了解题的方便,常常用一个平面图形(如三角形)表示平面。

2、迹线表示法迹线——空间平面与投影面的交线,如图2-38(a)所示。

平面P与H面的交线称为水平迹线,用P H表示;平面P与V面的交线称为正面迹线,用P V表示;平面P与W面的交线称为侧面迹线,用P W表示。

PH、PV、PW两两相交的交点Px、PY、PZ称为迹线集合点,它们分别位于OX、OY、OZ轴上。

师生问好,强调课堂纪律。

提问学生到黑板完成练习题详细讲解平面图形的特点。

详细讲解平面图形的表示法。

一组几何元素的投影表示平面。

详细讲解迹线法表示平面。

3510102020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讲授、指导(主导)内容学生学习、操作(主体)活动时间分配由于迹线既是平面内的直线,又是投影面内的直线,所以迹线的一个投影与其本身重合,另两个投影与相应的投影轴重合。

在用迹线表示平面时,为了简明起见,只画出并标注与迹线本身重合的投影,而省略与投影轴重合的迹线投影,如图2-38(b)所示。

初中投影视图教案

初中投影视图教案

初中投影视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投影、投影面、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 区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 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画出其投影。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 学会利用投影来描述和理解现实世界中的物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合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投影的概念和性质;- 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特点;- 利用投影描述和理解物体。

教学难点:- 投影的分类和理解;- 利用投影进行物体描述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 透明塑料尺;- 硬纸板;- 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投影现象,如太阳光下的影子、电影院里的投影等,引导学生关注投影的存在。

2. 提问:什么是投影?投影有哪些种类?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投影的概念:投影是指在光线的作用下,物体在平面上的影子。

2. 讲解投影面的概念:投影面是指投影所在的平面。

3. 讲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 平行投影:光线平行,物体在投影面上的影子也是平行的;- 中心投影:光线从一个点(称为投影中心)发出,物体在投影面上的影子是从中心向外发散的。

4. 讲解正投影的概念:正投影是指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的投影。

三、实例讲解(15分钟)1. 利用透明塑料尺和硬纸板,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投影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角度下的投影;2. 利用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投影特点。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己找一个物体,尝试画出其在不同角度下的投影;2. 让学生尝试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投影现象。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投影的概念和性质;2.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和练习中的发现,以及如何利用投影描述和理解物体。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画出自己在不同角度下的投影,并写一篇小论文,描述和解释投影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机械制图教案》第二章(3)

《机械制图教案》第二章(3)

第十一讲§2—5 平面的投影课题:1、平面的表示法2、平面对于一个投影面的投影特性3、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课堂类型:讲授教学目的:1、介绍平面的两种表示法2、讲解三种投影面平行面和三种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特性教学要求:1、熟悉平面在投影图上的表示法2、理解并掌握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并能根据投影特性判别平面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教学重点: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教具:自制的三投影面体系模型;挂图:“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特性”、“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特性”教学方法:平面投影的实质,就是平面形各顶点的同面投影依次连线。

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讲解重点放在投影特性和有无实形的判断上;对于每一种位置平面形的投影,重点讲解其中的一种类型,其他类型可由学生自己分析解决。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复习两直线各种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的投影特性和判别方法。

2、结合作业讲解直角投影定理的应用。

二、引入新课题平面图形具有一定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常见的有三角形、矩形、正多边形等直线轮廓的平面形。

另外,还有一些由直线或曲线围成的平面形。

平面投影的实质,就是求平面形轮廓上的一系列的点的投影(对于多边形而言则是其顶点),然后将各点的同面投影依次连线。

三、教学内容(一)平面的表示法在投影图上表示平面有两种方法。

1、一组几何元素的投影表示平面(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如图2-37(a)(2)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如图2-37(b)(3)相交两直线,如图2-37(c)(4)平行两直线,如图2-37(d)(5)任意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如图2-37(e)(a)(b)(c)(d)(e)图2-37 用几何元素表示平面注意:为了解题的方便,常常用一个平面图形(如三角形)表示平面。

2、迹线表示法迹线——空间平面与投影面的交线,如图2-38(a)所示。

平面P与H面的交线称为水平迹线,用P H表示;平面P与V面的交线称为正面迹线,用P V表示;平面P与W面的交线称为侧面迹线,用P W表示。

高中数学投影性质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投影性质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投影性质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掌握平面投影的概念。

2. 掌握平面投影的性质及应用。

3. 能够运用平面投影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平面投影的概念。

2. 平面投影的性质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平面投影的性质的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平面投影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物体的投影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平面投影的概念,激发学生情趣。

2. 梳理:讲解平面投影的定义及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投影是指立体体像图在平面上的投影,满足一定的关系。

3. 讲解:(1)平面与三维图形的关系;(2)平行投影与垂直投影的特点;(3)平面投影问题的解决方法。

4. 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投影问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让学生学习一些实际应用问题,通过投影性质解决问题。

6. 提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更多的平面投影问题,并展示自己的解决思路。

7. 总结:让学生总结平面投影的性质及应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五、作业安排: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平面投影的性质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通过学生的表现及作业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七、素材准备:1. 实物的投影图片;2. 投影性质的相关教学资料。

3. 设计好的练习题。

八、板书设计:1. 平面投影的定义;2. 平面投影的性质;3. 平面投影的应用。

以上仅为教案的模板范本,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中班数学】投影游戏教案

【中班数学】投影游戏教案

这是一篇关于中班数学的教案,主题为“投影游戏”。

本篇教案旨在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教案中的所有内容均经过反复试验,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已被确认为高效、实用。

教案内容如下: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几何基本概念;2.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3.学会利用投影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

二、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老师向幼儿介绍本次游戏的主题,并介绍一个小故事:小鸟在飞行途中经过了一座大山,它将大山的影子投射在了地面上。

孩子们来帮助小鸟将这个投影拼成大山吧!2.游戏规则:老师将一些基本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的投影贴在黑板上,然后将这些基本图形打散,分给每个幼儿。

幼儿需要观察自己手中的投影,然后通过拼图的方式将其还原成原来的基本图形。

在游戏中,幼儿不仅需要观察自己手中的投影,还需要观察其他幼儿手中的投影,从而明白同一个基本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投影形态。

3.教学重点:a.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使其了解投影是由于光线照射物体而产生的;b.教师可以用语言或图片的形式让幼儿了解什么是正影、什么是负影、什么是混合影,以及正影和负影的区别;c.幼儿需要理解将投影拼回原图需要观察和研究投影的形态和组成。

三、教学效果:经过游戏的互动和讨论,幼儿们逐渐掌握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并且能够用投影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

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回顾和总结的方式,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四、注意事项:a.老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b.教师需留意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c.老师需要注意分配游戏时间,避免时间过长影响学习效果。

本次教案以投影游戏为主题,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他们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同时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得出的结论表明,本教案具有较高的学习效果,可以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得到应用。

数学课教案:立体几何的平面投影

数学课教案:立体几何的平面投影

数学课教案:立体几何的平面投影一、什么是立体几何的平面投影在数学中,研究几何形体在平面上的投影过程被称为平面投影。

而当我们将三维物体投射到一个平面上时,这个过程就被称为立体几何的平面投影。

立体几何的平面投影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机械制图甚至艺术创作等领域。

在教学中,教授立体几何的平面投影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三维空间与二维平面之间的关系,还能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观念。

二、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在进行立体几何的平面投影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1. 立体物体:指具有高度、宽度和长度等三个方向尺寸特征,并且可以占据一定空间范围的物质实体。

2. 投影:是把一个对象通过某种方法映射到另一个表示空间位置或者外貌特点的对象上。

在正交投影中,物体每一点都以垂直方向与目视轴相交。

3. 投射线:从物体上任意一点引出的向平面的直线。

4. 投影面:表示投影在其上的二维平面。

三、常见的立体几何平面投影方法1. 正交投影法:正交投影是最常见也是最基础的一种立体几何平面投影方法。

它是通过将视点与物体的中心连线垂直投射到一个平行于观察平面的投影面上来实现的。

正交投影能够以相对真实、简洁和准确的方式呈现物体形态。

2. 斜投影法:斜投影是将物体顶点至视点所经过的直线与观察平面相交,将这些相交点作为物体各个点在观察平面上的投影点,连接得到另一个图形。

斜投影比正交投影更贴近人眼观察角度,能够表达更多物体的外貌特征,但计算起来复杂度较高。

3. 等轴测图法:等轴测图是在等倾角下进行绘制,即在描绘物体边缘时保持所有线段长度均一致。

当我们将等轴测图进行展开,就可以得到物体在平面上的等轴测坐标图。

四、立体几何平面投影教学设计为了有效地教授立体几何的平面投影,以下是一个教案设计的示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该概念。

1. 教学目标:- 理解立体几何与平面投影之间的关系。

- 掌握正交投影与斜投影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通过绘制等轴测投影图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几何观念。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教案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教案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定义及特点;2. 能够运用正交投影法画出点、直线、平面的投影;3. 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平行线的投影、平面内的投影等;4.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点的投影2. 直线的投影3. 平面的投影三、教学过程(一)点的投影1. 张贴轴测图,解释投影的意义;2. 引导学生回忆正交投影法,明确点的投影定义,并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理解;3. 通过问题演示,如悬吊物体、光源角度变化等,让学生理解不同情况下的点的投影形态。

(二)直线的投影1. 回顾直线的定义及性质,引入直线的投影;2. 通过直线在平面和空间内的运动,引出平行于坐标面的直线和斜直线投影的相关知识;3. 通过演示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画出不同形态直线投影的方法,并了解直线投影与其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三)平面的投影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平面的定义及特点,并解释平面投影的概念;2. 通过拆解平面投影成直线投影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平面投影的基本形态;3. 运用练习和案例,如墙面的投影、倾斜物体的投影等,帮助学生理解平面投影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课堂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结论;3. 学生自主合作,发掘问题本质,深入理解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们能够理解点、直线、平面投影的概念及其特点;2. 学生们能够通过正交投影法绘制点、直线、平面投影;3. 学生们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如平行线的投影、平面内的投影等;4. 学生们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六、教学反思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更多的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 第三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 第三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k′(l′)的可见性时,由于K、L两点的水平投影k比l的y坐标值大,所以当从前往后看时,点K可见,点L不可见,由此可判定AB在CD的前方。同理,从上往下看时,点M可见,点N不可见,可判定CD在AB的上方。
(a) (b)
课后练习
复习思考题;3-2题、3-3题
第3讲
课题
面的投影
课型
理 论
教学
目的
掌握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规律
(一)投影面平行线
平行于一个投影面且同时倾斜于另外两个投影面的直线称为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V面的称为正平线;平行于H面的称为水平线;平行于W面的称为侧平线。
直线与投影面所夹的角称为直线对投影面的倾角。α、β、γ分别表示直线对H面、V面、W面的倾角。
投影面平行线的立体图、投影图及投影特征
名称
正平线(//V)
2.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
3.相交两直线4.平行两来自线5.任意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
在投影图上判定两直线是否平行;若两直线处于一般位置时,则只需观察两直线中的任何两组同面投影是否互相平行即可判定;但当两平行直线平行于某一投影面时,则需观察两直线在所平行的那个投影面上的投影是否互相平行才能确定。如图所示,两直线AB、CD均为侧平线,虽然ab∥cd、a′b′∥c′d′,但不能断言两直线平行,还必需求作两直线的侧面投影进行判定,由于图中所示两直线的侧面投影a″b″与c″d″相交,所以可判定直线AB、CD不平行。
(3)面投影e′f′∥OX轴,侧面投
影e″f″∥OYW,且都小于实长。
(1)侧面投影i//j//反映实长。
(2)侧面投影i″j″与OZ轴和OYW轴的夹角β和α分别为EF对V面和H面的倾角。
(3)正面投影i′j′∥OZ轴,水平投影ij∥OYH,且都小于实长。

初中数学投影的教案

初中数学投影的教案

初中数学投影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投影的概念,掌握平行投影的特点。

2. 能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投影现象,并运用投影知识进行解释。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投影的概念及平行投影的特点。

2. 生活中的投影现象及运用投影知识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1. 投影概念的理解。

2. 平行投影特点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一个物体,并将其投影到屏幕上。

2. 引导学生观察投影的特点,提问学生对投影的理解。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介绍投影的概念,解释投影是指光线照射到物体上,产生的影子。

2. 讲解平行投影的特点,如光线平行、投影均匀等。

3. 通过实例,讲解平行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物的影子、日晷等。

4.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其他生活中的投影现象。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投影实验。

2. 观察并记录物体的投影特点,分析平行投影的规律。

3. 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分析。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投影的概念和平行投影的特点。

2. 提问学生如何运用投影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引导学生思考投影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如物理、艺术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投影仪的演示和课堂练习,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投影的概念和平行投影的特点。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投影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投影知识。

平面的投影教案

平面的投影教案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510分钟过程四、教学内容(6070分钟)3。

5 平面的投影(一)平面的表示法用几何元素表示平面的五种方法:1。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

2.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

3.两相交直线.4.两平行直线.5.任意平面图形。

(二)平面的三面投影平面的投影是由其轮廓线投影所组成的图形。

因此,求作平面的投影时,可根据平面的几何形状特点及其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找出能够决定平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的一系列点来;然后,作出这些点的三面投影并连接这些点的同面投影,即得到平面的三面投影。

在求作多边形平面的投影时,可先求出它的各直线端点的投影;然后,连接各直线端点的同面投影,即可得到多边形平面的三面投影。

(图3—19)图 3—19 多边形平面的三面投影1、通过预习检测教师结合课件展示平面的表示法和平面的三面投影2、通过展示学生做练习5,20)、C (5,5,20)、D (5,20,10),求作其三面投影。

图3—21(a ) 一般位置平面(b )铅垂面(c )水平面六、小结1、平面的三面投影2、平面的投影特性3、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七、布置作业习题集P31 3-7 平面的投影 2. 3.习题集P32 3—7 平面的投影(续一)1。

2. 3.八、板书设计3。

5 平面的投影(一)平面的表示法6、做练习(510分钟)7、小结(2分钟)8、布置作业(1分钟)。

平面的投影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平面的投影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汽车机械识图》教案授课内容投影面的平行面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老师XXX授课班级XXXX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特性,并且学会画平行面的三面投影。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件、绘图演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投影面的平行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分析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特性;认识投影面平行面的三面投影。

教学难点分析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特性。

教学方法演示法、绘图法、讲练结合法教学手段及教具准备绘图工具、立体模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前提诊测与引入】请同学判断下面两种平面是哪种位置的平面?说说它们的投影特性是什么?【新课讲授】投影面的平行面教学引入新课一、水平面问:观察上面的图形,想一想水平面的投影特性是什么?1. 投影特性:在H面的投影反应实形;V面的投影积聚成一条线,W面的投影积聚成一条线,并且垂直于Z轴。

再问:请大家思考水平面△ABC的三面投影应该怎样画?2. 教师画投影图二、正平面问:观察立体形,说一说正平面的投影特性是什么?1.投影特性:在V面的投影反应实形;H面的投影积聚成一条线,W面的投影积聚成一条线,并且垂直于Y轴。

2.画投影图问:请大家思考一下正平面△ABC的三面投影应怎样画呢?自己在练习本上先试着画一画。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学生判断并且回答问题讲授新三、侧平面问:对照前面两个投影特性以及给出的立体图总结一下侧平面的投影特性是什么?1.投影特性:在W面的投影反应实形;V面的投影积聚成一条线,H面的投影积聚成一条线,并且垂直于X轴。

2.投影图问:请大家对照前面两个投影图以及侧平面的投影特性,在练习本上画出侧平面△ABC的三面投影。

四、练习求平面的第三面投影,并判断其位置。

五、课堂小结学生回答得出结论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图,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得出结论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图,课讲授六、作业习题集23页【板书设计】投影面的平行面1.水平面(∥H面,⊥V、W面)H面投影反应实形,V、W面的投影积聚成线且垂直于Z轴。

平面体的投影 教案

平面体的投影 教案

平面体的投影教案教案标题:平面体的投影教案目标:1. 了解平面体的投影是什么,并能辨别主视图、正视图和侧视图。

2. 学会绘制平行体和正交体在不同投影面上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3. 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图形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纸张、铅笔、直尺、游标卡尺、彩色纸等。

2. 投影练习材料:包括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平面体的三维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步骤1:引入课题(5分钟)1. 利用一个实际的物体,如一个书箱或一个笔筒,向学生展示物体在不同方向上的投影。

2.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不同方向上的投影有什么区别。

步骤2:讲解平面体的不同视图(10分钟)1. 解释主视图、正视图和侧视图的概念和功能。

2. 利用示例图形,解释平行体和正交体在不同投影面上的主视图和侧视图的绘制方法。

3. 强调尺寸的准确性和比例关系。

步骤3:绘制平面体的投影(25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平面体的立体图形。

2. 指导学生使用纸张、铅笔和直尺,根据给定的尺寸和比例,在纸上绘制出平面体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3. 检查学生的绘图准确性和比例关系,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步骤4:展示和讨论(10分钟)1.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绘制的平面体投影图,并解释他们的绘图过程和思路。

2. 引导学生讨论各自绘图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观点,以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图形推理能力。

步骤5: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总结平面体投影的要点和技巧。

2. 收集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评价,鼓励优秀的绘图表现。

教学扩展:1. 对更复杂的平面体进行投影绘制,如圆锥体、圆台体等。

2. 引导学生应用平面体投影的知识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如房屋设计、建筑规划等。

教学反思:1. 教学材料和示例图形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平面体,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面体的投影。

2. 在指导学生绘制投影时,要注重纸上绘图和实物的对应关系,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教案:平面几何中的投影问题

初中数学教案:平面几何中的投影问题

初中数学教案:平面几何中的投影问题
一、引言
在初中数学中,平面几何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其中包括了许多有趣且实用的概念和技巧。

本教案将着重介绍平面几何中的投影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和例题。

二、背景知识
1.投影的定义和作用介绍
2.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
三、针对不同情况的投影问题解决方法
1. 线段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情况1:线段与坐标轴平行或垂直时,投影如何求解
•情况2:线段倾斜于坐标轴时,投影如何求解
2. 矩形在平面上的投影
•情况1:矩形平行于坐标轴时,投影如何求解
•情况2:矩形倾斜于坐标轴时,投影如何求解
3. 平行四边形在平面上的投影
•情况1:平行四边形平行于坐标轴时,投影如何求解
•情况2:平行四边形倾斜于坐标轴时,投影如何求解
四、相关例题分析
1.根据给定的线段及坐标轴,求解其投影长度
2.给定一个矩形在平面上的坐标和大小,计算其投影的面积
3.针对一个倾斜的平行四边形,根据已知条件求解其投影的特性
五、习题与练习
本节提供一些针对平面几何中投影问题的练习题目,在帮助学生巩固相关概念
和解题技巧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六、结论与总结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平面几何中投影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此外,他们还能够应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有能力创造出更多有趣且
挑战性的例子。

以上是针对初中数学教案中关于平面几何中投影问题的内容编写。

这些内容涵
盖了背景知识介绍、不同情况下的解决方法、实例分析以及练习题目等部分,
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高中二年级数学教案:平面几何的投影

高中二年级数学教案:平面几何的投影

高中二年级数学教案:平面几何的投影平面几何的投影一、引言在高中二年级数学课程中,平面几何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而平面几何的投影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学生培养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平面几何的投影基本概念、性质和解题方法。

二、基本概念1. 投影的定义投影是指一个物体或点在另一个物体或平面上所产生的影子。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考虑垂直投影和斜投影两种情况。

2. 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投影平行线在任意平面上的投影仍为平行线,而相交线则在不同位置上有不同的投影效果。

3. 点到直线的投影点到直线所得到的投影是垂足,在特殊情况下也有可能得到端点或延长线。

三、性质分析1. 直角三角形投影性质对于直角三角形ABC,如果BC段垂直于一条过A点直线l,则BC段为该直线l对边AB和AC边所成“底”的高。

2. 投射定理从一个平行光源到一个直线段上的某一点的光线与另一条过该点并垂直于该直线段的短线段构成相似三角形。

3. 投影性质• 在投影中,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它们在任何其他两条不相交钳制(包括它们的水平投影)之间的距离。

• 在连续镜面反射中,物体A、B和C分别对应于其在呈射垂直处理时显示出来的红、绿和蓝色。

四、解题方法1. 应用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投影针对给定问题,根据图形特征判断是否存在投影并确定如何求解。

通过运用平行关系和垂直关系来推导推理。

2. 利用相似三角形进行计算对于复杂问题,可以通过构建相似三角形来简化计算,将较难求解的长度转化为已知值与未知值的比例方程。

3. 运用投射定理进行证明在有些情况下,可以运用投射定理证明两个长度或角度之间的关系,进而解决相关问题。

五、教学策略1. 示范引导通过给出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与投影有关的特征,并利用已知信息进行推理。

2. 注意观察强调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注重观察图形的性质和几何关系,找出相关角度、距离和长度等信息。

3. 探究引导在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后,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并引导他们寻求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平面的投影-教案

平面的投影-教案
思考
回答问题
思考
回答问题
思考
回答问题
思考
回答问题
思考
回答问题
思考
回答问题
完成练习
小 结
各种类型平面的位置特点和投影特性
讲解
思考
作 业
练习册P17、P18、P19、P20
2、投影面垂直面
分为三种,其位置特点:
正垂面——垂直于V面的平面,倾斜于H、W面;
铅垂面——垂直于H面的平面,倾斜于V、W面;
侧垂面——垂直于W面的平面,倾斜于H、V面。
在三面体系中,平面对H、V、W面的倾角分别用α、β、γ。
投影特性:
(1)在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段斜线;
(2)在其他两投影面上的投影均为缩小的类似形。
平面的投影-教案
江阴市周庄职业高级中学
教案
学科
机械制图
班级
12职机
教师姓名
那飞飞
授课日期2012ຫໍສະໝຸດ 10-15授课形式新授
授课时数
1
授课题目
§2-2三、平面的投影
教学目的
掌握各种位置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教学重点
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及其类型判断
教学难点
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投影面垂直面——垂直于一个投影面,倾斜于另外两个投影面;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
1、投影面平行面
分为三种,其位置特点
水平面——平行于H面并垂直V、W的平面
正平面——平行于V面并垂直H、W的平面
侧平面——平行于W面并垂直V、H的平面
投影特性:
(1)在所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实形;

平面体的投影教案

平面体的投影教案

平面体的投影教案教案标题:平面体的投影教学目标:1. 理解平面体的投影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平面体在不同投影方向下的投影形状。

3. 能够通过平面体的投影还原出其真实形状。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或幻灯片。

2. 平面体模型或图片。

3. 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投影仪或幻灯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平面体投影图像,引发学生对平面体投影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平面体投影?为什么我们需要学习平面体的投影?探究活动:1. 展示一个立方体模型,并在白板上画出其正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

2. 请学生观察立方体在不同投影方向下的投影形状,并记录下来。

3.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投影方向下的投影形状与平面体的真实形状之间的关系。

4. 让学生自己尝试通过投影形状还原出平面体的真实形状。

拓展活动:1. 给学生展示其他平面体(如长方体、圆柱体等)在不同投影方向下的投影形状,并让他们尝试还原出平面体的真实形状。

2. 引导学生探究平面体的投影规律,总结不同形状的平面体在不同投影方向下的投影形态。

巩固活动:1. 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要求他们根据给定的平面体投影形状,还原出平面体的真实形状。

2. 让学生互相交换练习题,相互核对答案,并进行讨论。

总结活动:1.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调平面体投影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激发学生对平面体投影的进一步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应用平面体投影的知识。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平面体投影的规律。

2.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3.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和思维交流。

平面镜投影教案

平面镜投影教案

平面镜投影教案简介平面镜投影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实验,通过使用凹凸透镜将光线反射在平面镜上,从而投影出放大、倒立的图像。

这项实验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光学的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

实验材料- 一块小凹透镜- 一个面镜- 一束光源(例如手电筒)- 一个白色墙壁或纸板实验步骤1. 将凹透镜放在光源前方,确保光线经过凹透镜的透镜中心。

2. 调整凹透镜的位置和光线的方向,使光线通过凹透镜时成为平行光。

3. 将平面镜放在凹透镜后方,确保平面镜与凹透镜垂直。

4. 将白色墙壁或纸板放在平面镜后方,作为投影屏幕。

5. 打开光源并调整凹透镜和平面镜的位置,直到在投影屏幕上出现清晰、放大、倒立的图像。

实验讨论1. 当光线通过凹透镜时,透镜会将光线聚焦到一个点上。

这个点称为焦点,是投影图像产生的关键点。

2. 平面镜可以反射光线,并改变它的方向。

通过将凹透镜和平面镜组合使用,我们可以将光线反射到平面镜上,并在投影屏幕上生成放大、倒立的图像。

3. 实验中的图像为什么是倒立的可以通过光线追迹法来解释。

我们可以观察到,从物体顶部发出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然后反射到平面镜上,最后投影到投影屏幕上的底部。

因此,图像是倒立的。

4. 实验中凹透镜的位置和平面镜的倾斜角度会影响到图像的清晰度和大小。

学生可以尝试调整这些参数,观察图像的变化。

总结通过平面镜投影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凹透镜和平面镜的作用,以及光线的传播和反射原理。

这项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光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借助这个实验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机械制图》年级职一年级课时 1 课题投影面平行面
教学目标1.掌握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特性;
2.掌握立体图中投影面平行面的判断方法。

教学重点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特性教学难点投影面平行面的判断
教学准备图纸1张、HB、2B铅笔各1只,直尺、三角板、小刀
教学流程一、复习巩固
1.直线的投影
a.空间直线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有三种,分别是
,,。

b.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特性是:
c.投影面垂直线的投影特性是:
d.一般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是:
二、探求新知——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特性
1.概念: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垂直于另外两个投影面的平面。

2.投影面平行面的分类
正平面——平行于V面并垂直于H、W面的平面。

水平面——平行于H面并垂直于V、W面的平面。

侧平面——平行于W面并垂直于V、H面的平面。

3.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特性
3.1正平面
投影特性:正面投影反映实形,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积聚成一条直线,且平行于相应投影轴。

3.2学生探讨(水平面和侧平面的投影特性)
3.2.1水平面:
作出水平面的三面投影:
投影特性是:
3.2.2侧平面:
作出侧平面的三面投影:
投影特性是:
3.2.3小结:三种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特性: 三、知识应用
1.标出立体图上平面P 、Q 的三面投影并填空。

面P 是 面, 面Q 是 面。

四、课堂检测
1.投影面平行面分为 、 、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特性是。

2.在三视图上标出平面A 、B 的三面投影(用铅笔加深A 、B 面的投影轮廓),并填空。

面A 是 面, 面B 是 面。

A
B
Q
P 主视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